另一种乌木
大地下面除了藏有金银财宝等等以外,还有一种叫“乌木”的宝贝。2012年的春节,四川彭州有个农民,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下深处,发现了7根乌木,最长达34米,直径1.5米,总重量达到了60吨。价值无法计算,光运费就花了百万元。
然而,这起掘宝事件引发了官司,农民说,这是他在自己的领域内发现的,应该归他,所在地的镇政府说,这是国家的财产,因为土地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几乎所有的法律都说,这个地下物应该归国家所有。
官司随他们去打,单说乌木。
古人早说过: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乌木是地球运动的产物。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的植物生物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缺氧、高压,还有细菌等微生物的帮助,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煅造,时间让它们炭化成了乌木。
2004年5月,我在成都三星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宝贝,乌黑锃亮,奇形怪状,想象它数万年前受难时的姿势,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岁月的沧桑。
是什么让它价值连城?
我想大约有三个原因:一是本身的品质,有许多乌木由楠木形成;二是时间的积淀,数千上万年的酝酿,足够让它宝贵;三是现实之需,稀少,质好,再也不可能有了,自然就珍贵。
回到主题,浅说经典。
经典不用碳十四测定,它的年代都很清楚地写在作者的生平中传记里。
经典的产生,不会像乌木那样壮烈,但仍然是时代的产物。
在我看来,这些经典字字都是锦绣,数百上千年的锤炼就是最好的明证。
离开了百家争鸣各种思潮各自为王的先秦时代,就不会有诸子百家,没有诸子百家,当然不会有思想汪洋恣肆的荀子,窥一斑而知全豹,中国古典哲学足可以媲美古希腊哲学。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没有生而知之者,圣人也不例外。教育大师颜之推,虽然生活动荡不安,虽然位卑人下,但是,他仍然坚守着中国古代士大夫那种执着的家教理念,难道他仅仅是为了子孙?
对官员总是有不怎么满意的情绪,这也难怪,没有哪一个朝代的老百姓不对官员有微词,因此,当官实在不是件容易和轻松的事。唐太宗为了对得起“贞观”两个字,不知道花了多少的心思,委曲求全装孙子,苦口婆心教干部,为的是让基业长久一点,更长久一点。
好学生子贡请教老师孔子如何治国。孔老师说:简单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也。
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就不会受人欺侮,有吃也吃不完的粮食,那我们还怕甚?再一个就是老百姓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子贡再问:三样东西如果去掉一样呢?孔老师说:那只有将国防去掉了,人总不能不吃饭噢。子贡还问:二样东西如果去掉一样呢?孔老师想想说:有你这样问的吗?那只有将吃的去掉了。子贡表现出和我们一样的吃惊:那不饿死了吗?孔老师很淡定:人即便饿死,也不能没有信仰啊,没有信仰,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思呢?
因此,心理学哲学大师王阳明的重点就是,教人如何构建起自已独特的思想坐标,贫寒没关系,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