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2700000017

第17章 情商型孩子艺术心理特征(2)

儿童的思想是不定向的,由于他们的理智欠发达,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侵犯,因而不能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在某一事物上投注长久的注意力,这就使儿童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这种意象是不招而自来的,是完全由易变的情绪和突发性遐想唤起的。也正由于他的注意力分散、易变、跳跃,就使他对生疏事物永远保持着好奇与新鲜感。在未知事物的底蕴的时候,一方面激发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尽力调动自己极有限的感知去类比、去揣测,去猜测呈现在眼前的新事物。这样,他们往往对万物进行“添加”和“移位”--赋予事物本无的性质,将不同类,不同属的东西搅在一起。如儿童在绘画中就常常面对面临的物或想象的物进行无情的破坏,随意重新分布和组合--把鱼弄到天上,把树栽到屋顶,替牛或狗添上双翼, 甚至一个人的脑袋下赫然地长着两腿而无身躯。儿童的杜撰和想当然,是幻境的发祥地。他们的涂抹和捏造,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场面。

儿童的这种态度昭示我们:一切都明了和明确了的地方,就不再有想象力施展身手的机会。 精确的知识和概念不啻是对想象力的重大打击,在早已知道太阳是不断进行巨大的热核反应的炽热天体的今日,阿波罗审就不再拥有魅力;而月宫的嫦娥和白兔只对童稚才有意义。魅力来自遐思,遐思不需太多实在的确知,它宁可求助于猜想。而这些,恰恰是儿童得天独厚的。自然的魅力往往在它的尚未展开全部秘密之时;生活的魅力则往往在于它的尚未来临的时刻和对它的神秘期待之中。

所以,丰子恺说,儿童有“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斵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可视为这段话的最好注解。丰子恺自己也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问四岁的华瞻最喜欢什么事,华瞻率然地回答说:“逃难。”逃难对于大人来说是多么惊慌、紧张、忧患的一种经历,但在孩子的心目中逃难却是“爸爸、妈妈、宝妹、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这是多么有兴味的事。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方面。“不止这一端 ;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这说明:“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丰子恺由此想到“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这意思是天真纯朴地接受自然。

的确,儿童的眼光和成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成人虽有所见,也必然有所蔽,人们有时是需要用儿童眼光看事物的。因为,“对于孩童,那物件的实用性和目的性仍是陌生的;他拿未熟悉的眼睛看每一件事物,他还具有未被沾染的能力,把物作为物自身来吸取。对于这一个感觉庸常的人,一般熟悉的东西的影响,对于他,是极为表面的。人的一个完全单纯的动作,当人们不知道他的实用目的时,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神秘的、庄严的动作,将在自身为自身作用着。”所以画家亨利?马蒂斯说:“‘看’在自身是一创造性的事业,要求着努力。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所看见的,是被我们的习俗或多或少地歪曲着。”而摆脱世俗“需要某种勇气,对于一位眼熟的目的地一切好象是第一次看见的那样,这种勇气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必须毕生能够象孩子那样看见世界,因为丧失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丧失每个独创性的表现。例如我相信,对于艺术家没有比画一朵玫瑰更困难,因为他必须忘掉在他以前所画的一切玫瑰才能创造。”法国画家柯罗表示:“我每天都要请求造物者,要他把我变成一个孩童,就是说,要让我不带成见地去观察和表现大自然,象小孩一样。”

鲁道夫?阿恩海姆对此也有精到的分析。他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按照生物和非生物、人类和非人类、精神和物质等等范畴,去对各种存在物进行分类,如果在分类时,只以表现性作为对各种存在物进行分类的标准,那么,那些具有同种表现性质的树木和人就有可能被归并到同一类之中了,他们之间在这方面的类似程度甚至比人与人之间的类似程度还要高。这样,人类社会就可以与自然界事物归为一类,如果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某种风云变幻与暴风雨来临之前天空中所发生的那种变动相同,那么这两种事件就可以归到一类。他指出,由于我们总是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和经济的角度去思考一切和看待一切,所以我们总是要以事物的大小、轻重和其他尺度去衡量它们。“这些习惯上的有用和无用、敌意和友好的标准,只能阻碍我们对事物的表现性的感知,甚至使我们在这方面不如一个儿童或一个原始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中,我们同样也是习惯于按照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年龄、职务、民族或种族去衡量一切--而用这样一些范畴去解释人时,就会完全忽视人的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形式。”

这段话告诉我们,成人多习惯于用实用和势利的眼光看事物,只有涉世未深的儿童才能够 用审美的或艺术的态度去感受和知觉世界。

六、常态与变态之间(童心即真心--绝假纯真)

从成人眼光看来,儿童的心理类似变态。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成人的心理倒是变态的。丰子恺说:“我自己明明觉得,我是一个二重人格的人。一方面是一个已近知命之年的、三男四女俱已长大的、虚伪的、冷酷的、势利的老人(我敢说凡成人,没有一个不虚伪、冷酷、势利);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天真的、热情的、好奇的、不通世故的孩子。这两种人格,常常在我心中交战。虽然有时或胜或败,或起或伏,但总归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始终在我心中对峙着。为了这两者的侵略与抗战,我精神上受了不少的苦痛。”一位心理学家甚至指出:假如每个人知道并且坦白地承认他们的信仰和行为的真实动机,那么社会便几乎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依丰子恺看,人的心都有包皮。这包皮的质料与重数,依各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有的人的心用纸包,虽看不到,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所以,“人们谈话的时候,往往言来语去,顾虑周至,防卫严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样。我觉得太紧张,太可怕了”。可是“我家的三岁的瞻瞻的心,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是赤裸裸而鲜红的”。丰子恺还说:“ 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存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象我们的穷屈?揖让,进 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伐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成人“比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难怪诗人们赞美说孩子离天堂不远,成人的分辨率所看不见感不到的,他们都能见得感得。维柯说,假如但丁“生在更野蛮的九、十、十一或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既不懂经院哲学,又不通拉丁文,那末,他就会是个更伟大的诗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童稚的心渐渐被尘世生活侵染,幻想生活也日益被实际生活所取代,终于,他从“天国”降到人间,他的想象的人生,也变成实际的现实主义人生。总之,他从“诗人”变为“凡人”了。

李贽在《童心说》中提出,童心就是真心,而真心就是“绝假纯真”,一个人“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心怎样失去的呢?这非止一端,李贽说: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者,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之,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天下之至之,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所说从闻见而入的道理,既封建礼教。人是在这种礼教中被异化而丧失真我的。同时, 适应现实的需要也促进此种演变,高觉敷曾举例描述:“记得某年某日我在上海坐黄包车过宝山路,在天通庵路转弯时,忽然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提起一只手臂喝令停止。这大概因为他那天或前几天看见行使职权时的印度巡捕,他看得眼热了,于是幻想自己为一个不拿棍的巡捕,可是黄包车夫太不识趣了,居然冲过去,打破他的幻想,但是他的幻想也许并未打破,他仍可以自己为巡捕,而以这黄包车夫为不服从命令的呆子。所以你虽冲过去,他却依旧在幻想中作他的巡捕”,但是,随着“孩子们的年纪逐渐长大,他的宇宙便逐渐为成人所征服,幻想只好在年纪小的时候才可以给他一点帮助,到后来便敌不过实在世界的势力了。作一次巡捕,固然象熬有介事的耀武扬威,你的车位过去,不因他举臂而停止,我的车也拉过去,又因他的举臂而停止。不服从命令的车夫若逐渐多起来,他的幻想便逐渐失去效力,于是他乃不得不自觉其渺乎小哉,无力足恃,只好拜倒在实在界的势力之下了。”皮亚杰则把儿童心理比喻为两架不同的织布机,说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纺织出来的,而这两架织布机好象是上下层安放着的。儿童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下面一层完成的。这种工作是儿童自己做的。它在混乱状态中吸引着他,而且,看来会满足他的需要的东西都聚结在这些需要的面前了。这就是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而上面一层是一点一滴地在社会环境中构成的,儿童的年龄越大,这种社会环境影响越大。这就是客观性、言语、逻辑观念层,总之,是现实层。一旦上层的负担过重,它就会弯曲、叽嘎作响乃至崩溃,于是构成上层的这些因素便会落到下层而和原来的下层因素混起来。这样,儿童期就逐渐地结束了。

童心是宝贵的,令人神往的。童心不懂得别人希望他、要求他喜欢什么,它只知道真诚,它不可能不真诚,古今中外,不论什么人、什么艺术派别,没有不喜欢赤子之心的。这大概是人的本性使然吧!但这种童心是不能持久的。龚自珍感叹说:“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这意思是说:在虚伪的官场中周旋,丧失了少年的真诚,真正的童心只有在梦中复现,这是多么可悲。对于成年人来说,事过境迁,他们从儿童身上发现那久违的、早已淡忘,甚至消逝了的纯朴单纯、未经侵染的天真好奇和那种非功利态度,以及对大千世界的最初热情。

王国维主张主观之诗人不可多阅世,认为阅世愈浅,性情愈真。大概就是有感于此吧。丰子恺无限深情地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 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晓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不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的事啊!”“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象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他甚至怪怨他的阿宝“何不永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何以她变得懂事起来,懂得爱护比她更小的弟妹。“开始遏制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他人的幸福”;“开始在尝人类之爱的辛味了”。

人类的童年虽然一去不复返,但人类的童心却仍然应该而且可能保持和再现。所谓大人不失其赤之心者也。马克思说:“成人不能再成为儿童,否则,他就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难道不使他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更高的程度上使儿童的纯朴的本质再现吗?”艺术创 作就是人类的童心在更高的程度上的复活和再现。艺术家就是最具有童心的人。都德说“诗人是还能够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的。”鲍德莱说:“天才不是别的,只是童年能够自由恢复。”郭沫若也说:“小儿如何有可以尊崇之处?我们请随便就一个小友来观察吧,你看他终日之间无时无刻不是在倾倒全我以事于创造、表现、享乐。小儿的行径正是天才生活的缩型,正是全我生活的规范!”英国文学家兰姆说:“难道最智者和最善者的心中没有存留着一些童心,以适应早年醉心的事吗?难道在最智者尤其在最良善的妇女心中,没有一些童稚的气质,不但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且在语言和思想的习惯上表现出来吗?我认识一个妇人,大约有三十五岁左右,她还是将无生之物比拟人类,称之为He 或She,或者对它们说话。有一天,她走过一片石墙,墙后有一丛向日葵花,正开得美茂, 她说:‘看呀,这些花都由墙上露出脸窥我们,而且在轻颦浅笑呢?”

以上的论述证明,情商型孩子的心理过程全凭感情支配,这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 而一任感情支配便会隐入常人所认为的心理变态。但不隐入变态就不能绝假纯真。如果视绝假纯真为常态的话,那就可以正因为变态才常态。而失却绝假纯真的常人,反而正因为常态而变态了。

同类推荐
  •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让孩子自己去打拼

    本书集家传教育、传统教育、美式教育和亲身体验于一体。解放父母、简便易行而惠及后代。现在各类家庭教育多强调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父母必须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有的书籍谈到的教育方法很细致。而当代父母大多数都工作紧张、重任在肩,让他们在孩子身上花过多的精力是不现实的,而且父母过于细致地管理教育孩子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弊端。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教育类书籍的另一鲜明特点。
  •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本书作者结合教子和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的体会,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家庭教育要注意的问题。内容包括:父母职责篇、情智发展篇,文体技能篇,生活细节篇。
  •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三分爱七分管·养育女孩手册

    本书是一本写给所有女孩父母的家教类图书。书中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打骂式”和“溺爱式”两种传统家庭教育误区,提出“爱与管教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全书围绕尊重女孩、“富养”女孩、奖罚分明、品性打磨、气质培养等方面展开,教会父母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优秀的女孩。
  • 怀得上,生得下2

    怀得上,生得下2

    孕育,是一件神圣而又平凡的事情,也是一个充满了复杂因素的神秘过程,有太多的生命密码还没有破解,许多有关孕育的问题也应孕而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叶敦敏,继《怀得上,生得下》1之后,继续将那些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医学知识一一道来,助你顺利完成怀孕生子这人生重要一课!十几年来,几千个宝宝在他的协助下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现在,他想帮助更多人。
  •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婴幼儿同步营养方案

    本书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成长时间为顺序,介绍婴幼儿喂养的基础知识、健康食谱、疾病食疗、关键营养素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雷临迷世

    雷临迷世

    这世界可有神?如果有,为何这天下大乱群魔乱舞却不见神来救赎?若没有,又为何关于他们的传说从未断绝!天道亦不完美,是以九为数之极,而并非十,世人所追寻的完美只是自己心中的完美。神秘的尸体,诡异的战场,这些是神留下的足迹吗?追寻下去到底会有怎样的答案?
  • 乐游天下之徐霞客游记

    乐游天下之徐霞客游记

    盘古开天时期,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形成了万物。而其中有一部分混沌之灵,非清非浊,和万物类似,却不守秩序。这些混沌之灵原本被收服存放在太虚化境,可不小心被乐乐游游和徐霞客前世道童放出。为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了将这些混沌之灵收服,道童转世成徐霞客,和乐乐游游一起踏上了寻找混沌之灵的旅程。这些旅程中,他们在寻找混沌之灵的同时遇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了解了人间百味真情。所以所有这些故事的中心思想就是借寻找混沌之灵的旅程讲述人世间存在的那些真挚感情。
  • 豪门女帝

    豪门女帝

    曾经的她也纯真过,她也相信爱,可是面对爱人次次的背叛,她也曾逃避。终于她不再软弱,她决定一夜长大。终于她不再妥协,她决定为己而生。终于她不再单纯,她决定背向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群穿之异能萌神:战争誓言

    群穿之异能萌神:战争誓言

    洛璟瑄、洛浅唱、蒋宜伸和萌神仓鼠雪域天萌、雪域落依、天维涟萌、诺伊茶同时穿越至赤溟王朝,拥有异能的他们,在经历赐婚和退婚写休书的过程中,逐渐让心选择方向,在抉择和爱恋中徘徊。谁是谁的菜,谁是谁的解毒药,在患难中仍不忘初心,卿恋伊,心神碎,倾城醉,如愿守护,臣愿心衬。(哎呀,本来选的不是女尊王朝,不小心抽风了……)
  • 倾本佳颜之逆天重生

    倾本佳颜之逆天重生

    洛思瑶,洛家出了名的废物,一朝生死,再睁眼已是灵魂易主,誓要从前欺她负她之人付出血的代价,从此天赋异秉,风华绝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忘忧思

    忘忧思

    大婚当日,她站在乌汤城池上。“为什么骗我,为什么??”“我,我没有!”“你到现在还不肯说实话。”她轻轻笑着,渐渐大哭起来,又由哭转笑。她看着眼前的男人,满心悲凉。“如我一人来,许我一人走。”她笑中带着泪,就像勾人心魄的蔓珠莎华。她转身看向那个守护她一生的男人,眼中充满了不舍和解脱。“柔柔,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那少时情郎随她一起坠下。“不~!!”是谁的心痛嘶喊。谁的血染透了她的嫁衣。
  • 章华录

    章华录

    耳边,有风吹过......暖暖的,是你呵气的味道.......一个人,一柄剑,一杯茶,一盘棋,一只小动物....说好的,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山谷中,你我作伴......看沧海桑田......看风轻云淡............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什么要逼我.....暗流涌动间......血光漫天.......这.......便是选择的结果?.............我们说好了.......一起回到那个地方........那个熟悉的地方..........只属于我们的地方..........
  • 凡人之轮回难覆

    凡人之轮回难覆

    风云再起凡人转,覆了轮回逆成仙!大罗道祖三千道,法则至尊我为王。这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凡人世界故事。且看它风云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