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9700000008

第8章 长诗和戏剧(2)

在长诗中,列宁既是一个平凡的人,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平凡中显得伟大,在伟大中又显得平凡。在列宁身上,平凡和伟大不是混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化合在一起。先看诗人如何描绘列宁的外貌吧:

他和你

和我,

完全没有区别,

要说有,

那就是

他的眼角

被深沉的思想

多打了几个皱褶,

而嘴唇

也比我们善于讽刺,

比我们坚决。

在这段描写里,列宁是多么平凡啊!他和普通人一样,但他眼角的皱褶又说明他勤于思索,富于智慧。而嘴唇上的讽刺和坚决的表情,又说明他在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毫不留情。这又是多么不平凡啊!

再看诗人如何描绘列宁在斯莫尔尼宫指挥十月革命的场面吧:

在这人人渴望的

钢铁的风暴里,

伊里奇

仿佛

有些倦意,

他走过来,

站住了,

背着双手,

可是眯着的双眼

却十分锋利。

他用

明察秋毫的眼睛

注视着

一个打绑腿、

穿破衣的青年人,

仿佛是

从青年的谈吐中

掏出了他的心,

仿佛是

从青年的话里

抓住了他的灵魂。

这些诗句是根据诗人自己在斯莫尔尼宫的见闻写成的,但却遭到一些人的激烈反对。当时颇有影响的小品文作家索斯诺夫斯基公开嘲笑说:“同志们,你们并非人人有幸在各种不同的时间里就近观察伊里奇,有此幸运的人是不多的。说伊里奇有些倦意,背着双手,和一个工人谈话——谁能想象得出比这更荒谬的事呢?”这里争论的不是什么细节描写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塑造列宁形象的原则问题。在马雅可夫斯基看来,列宁是同志和领袖,而不是神。他领导十月革命,日夜辛劳,他也是会感到疲倦的。然而,列宁在指挥战斗的空隙中,不顾疲劳地同一个青年谈话,说明了列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和对革命的负责精神,这是多么平凡而又不平凡啊!

总之,在长诗中,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组织者和思想指导者,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一个和普通人没有区别的人。他朴实,谦逊,和人民息息相关,心心相连。他爱人民,也受到人民的爱戴。他处处平凡又处处伟大。这是一个与以往任何伟人都不同的新式领袖的形象。

有趣的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批评家指责诗人说:“您并没有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列宁。”诗人幽默地回答说:“原来的列宁对我们已经够宝贵的了。”诗人的回答是多么有力啊!

长诗《列宁》不仅以思想深刻见长,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把叙事与抒情、诗歌与政论结合起来,使长诗具有一种史诗的规模和鼓动的力量。长诗以叙事为主而兼抒情。作者在叙述政治事件时,笔端饱含爱憎,时而愤怒,时而微笑,时而激昂慷慨,时而柔声细语。例如,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出现的场面,这是一个历史镜头,是叙事,但同时又是抒情。因为作者是怀着对列宁的深沉爱戴来描写这一事件的。列宁的话语不仅抓住了那个打绑腿、穿破衣的青年的灵魂,而且久久地激动着诗人的心灵。

强烈的感情使诗人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想象丰富是长诗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诗里,既描写了辽阔的空间,又描写了漫长的时间,还叙述了众多的事件。诗人借想象之力,使作品中的事件、人物统统粘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和谐的艺术整体。诗人驰骋想象,把苏维埃共和国比作一艘巨舰,把革命比作暴风雨。把列宁比作舵手,把革命人民比作水兵和乘客。诗人用这一总的形象囊括了全诗的内容,成了全诗的主要艺术结构。其他一切事件、一切形象都来自这个主体形象。如第一章描写人的一生,好像是一叶小艇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难免粘上一些肮脏的贝壳。为了战胜惊涛骇浪,继续远航,就要把海藻和水母清除掉。这里的小艇、海洋、巨浪、贝壳,都是与主体形象遥相呼应的。在第二章里,诗人写到国内战争胜利后,农民对军事共产主义越来越不满,苏维埃共和国犹如一艘船身倾侧、桅杆倒伏的巨舰,因为右舷上压着一亿农民。港口在哪里呢?列宁转动舵轮,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立即向码头运来了粮食,港口已经找到,海上风平浪静,巨舰转危为安。这里所用的舵轮、港口、风浪、桅杆等等,也是由巨舰形象派生出来的。主体形象产生派生形象,而派生形象又烘托主体形象,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

长诗采用了许多概括性的描写,使长诗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了巨大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生活哲理。诗人用不多的笔墨给我们画了一幅资本主义宗族的速写图,这里既没有描写个别资本家的细节,也没有干巴巴的政治说教,但却勾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资本主义形象。他把资本主义拟人化,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像个能干的伙计,冲破了封建主义紧身衣的束缚,还随声附和地唱过《马赛曲》。但他愈来愈懒,愈来愈笨,成了贪吃贪睡的寄生虫,躺在历史的大路上,阻碍着历史车轮的前进。这里既写了资本主义初期的革命性,又写了它后期的寄生性和反动性。既有哲学和经济学术语,又有肖像描绘,也有诗人感情的倾泻。诗人就是这样把历史、政治、哲学、绘画和诗歌溶合在一起的。

长诗《列宁》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它的创作过程就是马雅可夫斯基世界观的转变过程。为了正确理解列宁和描写列宁,他苦苦地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把自己比作一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小艇,周身免不了沾满海藻和水母。于是

我今天

在列宁的阳光下

清洗自己,

为的是

在革命的大海中

继续远航。

过去,马雅可夫斯基对历史的看法是片面的。他总觉得历史是落后的、反动的。在长诗《战争与世界》里,他把历史比作难以捉摸的“变色龙”;在《向左进行曲》里,他把历史比作“瘦弱的老马”,嫌它走得太慢。在长诗《列宁》里,诗人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到历史不仅产生了资本主义,而且带来了无产阶级。“时间偷走了资本主义的日子,时间消蚀了资本主义的气势,时间诞生了列宁的大哥——卡尔·马克思。”这时,诗人对历史感到非常亲切,他把它比作党和列宁这对孪生弟兄的母亲。

十月革命前,诗人在《穿裤子的云》等诗中,有夸大个人作用的倾向。十月革命初期,在《一亿五千万》里,又出现了否定个人作用的倾向。在长诗《列宁》中,诗人对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把列宁描绘成人民群众的代表和领袖。他没有把列宁置于党和群众之上,而是强调列宁“遵照党的意志”办事,强调列宁“和阶级一同成长”。

诗人世界观的变化导致了美学见解上的革命。他摆脱了形式主义的影响,不再杜撰不必要的新词,力求使自己的作品明快简洁,通俗易懂。于是他的创作方法从未来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从长诗《列宁》开始,马雅可夫斯基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诗人。

《好!》

为了庆祝十月革命十周年,1927年秋,马雅可夫斯基写了长诗《好!》。长诗最初的标题叫《十月》,后来改为《1917年10月25日》,最后定名为《好!》。

为什么马雅可夫斯基要把这首长诗定名为《好!》呢?我们知道,马雅可夫斯基喜欢采用画龙点睛的手法,而作品的标题正是他施展“点睛术”的地方之一。在他的创作中,标题往往就是主词。这个主词点明作品叙述的事件、人物的性质,或作者的态度。如《向左进行曲》一诗的主词是“向左”,《胆小鬼》一诗的主词是“胆小”,《舔功》一诗的主词是“舔”,《臭虫》一剧的主词是“臭虫”。作品往往直接或间接地重复主词的意思。

《好!》原来的标题《十月》或《1917年10月25日》只点明长诗的内容反映十月革命,并未反映出诗人对十月革命的态度。而《好!》这个标题就不同了。诗人把十月革命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归结为一个“好”字,而且加上一个惊叹号,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十月革命的热烈赞颂。

《好!》这个诗题也是具有针对性的。二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有人却坚持“一个国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散布悲观的情绪。马雅可夫斯基针对这种情况,以无产阶级的赤子之心和艺术家的生花妙笔,对十月革命以来的十年作出了生动的总结,响亮地喊出了“好!”的声音!

如果说长诗《列宁》描绘了无产阶级领袖诞生、战斗和逝世的历史,那么《好!》则描绘了社会主义苏联诞生、成长和繁荣的过程。全诗共十九章,可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正好是苏联历史的三个阶段。第二——八章,描写社会主义共和国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中诞生,旧俄罗斯走进了历史的坟墓;第九——十六章,描写苏维埃共和国在国内战争的烈火中愈战愈强,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战胜了瘟疫和饥荒,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第十七——十九章,描写共和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废墟上矗立起高楼大厦,生活里响彻着欢乐的笑声。

《好!》是一首抒情一叙事体长诗。一开始,作者就富于哲理地说明了写长诗的宗旨:

时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东西,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时代,英雄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马雅可夫斯基要使诗章像电报似地疾飞,要让发炎的嘴唇从名叫“事实”的大河里喝几口水。他想离开住宅的小天地,像刺刀似地闪耀着诗章。他希望他的这部长诗向人们疲倦的肌肉注入创造的力量。

从第二章起,作者就开始了他那抒情式的叙述。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祖国在战斗中诞生;人民已识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骗人的把戏。他们许诺什么自由,土地,全都是愚弄百姓的词句。临时政府的总理克伦斯基沉醉于自己的飞黄腾达,他不断给自己加官封爵——时而是陆军总长,时而是司法总长,时而又是别的什么长。人民已怨声载道,农民开始夺取土地。克伦斯基命令,派出围剿队去镇压,要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一网打尽。

彼得堡沉浸在睡梦的寂静之中。可是资产阶级老女政论家库斯柯娃却睡不着觉。她春心复萌,害上了相思,爱上了克伦斯基。立宪民主党领袖米留柯夫喜出望外,安抚库斯柯娃说:“好,这有什么关系——反正一样!在尼古拉统治下,在萨沙(克伦斯基)统治下,我们都会保有我们的收入。”

在利高夫卡大街的一家饭店里,反动的副官和上尉波波夫正在高谈阔论。副官说:“我不赞成皇冠和双头鹰的君主政体,——但是要实行社会主义,是需要基础的。我也是社会主义者,但我不抢劫,不放火。这些布尔什维克是德国威廉的间谍,应该把他们都关进大牢!”上尉说:“我同意这种看法,这是当然的,这些匪徒们绞杀得太少了。”

从利高夫卡大街尽头的地下室里却升起了布尔什维克的另一种声音。他们要攻打电话局,列宁亲自确定了起义的日期:“今天起事太早,而后天又太晚。这就是说,明天最合适。”

十月刮着大风,像往常一样。在斯莫尔尼宫列宁指导着起义。“阿芙乐尔”号的炮塔轰隆一声,起义的信号划破长空。革命的士兵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紧紧包围。克伦斯基早已逃之夭夭,十三位总长吓得心惊胆战。革命和反革命队伍进行较量,前者越战越强,步步逼近冬宫,后者摇摇欲坠,最后只好投降,交出阵地。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安东诺夫,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人们挺起胸膛,高声歌唱。十月还是照常刮着大风,不过已是社会主义时代了。

彼得堡的大街罩上了一层夜幕。只有篝火还放出熊熊的火光。马雅可夫斯基碰见了诗人勃洛克。勃洛克一方面说革命很好,另方面又说他乡下的藏书室给烧掉了。他眼中含着忧郁。马雅可夫斯基在这里描写勃洛克对十月革命抱双重态度是欠公允的。事实上勃洛克对革命是完全拥护的。革命从城市发展到农村,党帮助农民克服了自发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十月革命初期,又冷又饿,困难重重。党员穿起了工作服,参加义务劳动,装运木柴。劳动人民表现了当家作主的思想,他们好像在写着一篇伟大的史诗。

资产阶级站在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门前说:“我们没法子理解你们的欢乐。在你们布尔什维克的天国里,生长着什么样的蜜柑?除了面包和白水,你们还晓得什么?”他们说:他们的祖国就是妻子、住宅和存款折。共产党员们却以苦为荣,他们的幸福离不开劳动,要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

国内外反动派不甘心自己在俄罗斯的失败,他们要来扼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帝国主义派来了舰长、侦探和阴谋家,他们煽动和资助反动将军,在俄罗斯遍地点起烽烟。尤登尼奇带兵进攻彼得堡,高尔察克从北方猛扑过来,弗兰格尔却用大炮轰击。俄罗斯人民饥饿疲惫,但脑中有列宁,手中有枪。三年卫国战争开始了,诗人和人民如何度过这一险恶而光荣的时期呢?这是长诗《好!》的第二部分内容。

在那动乱和困难的时日里,诗人和家里亲人四口住在一个房间里。爱人由于长期饥饿,两眼肿得比盘子还大,诗人拿着两个小小的胡萝卜,到爱人家里去慰问。蔬菜和温情治好了那双水肿的眼睛。明天就是新年,二姐过年没有盐,找诗人要了一点,回家去盐在手上溶化了,倒不下来。马雅可夫斯基比所有的人都舒服,吃着一块马肉。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革命人民,更增强了他们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他们要和一道挨过饿受过冻的国土,走向节日,走向劳动,走向殊死的战斗。

敌人谋刺列宁。列宁被击伤了,浑身是血,倒在地上。但是千百万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他的身边。人民的钢铁意志成了医治列宁创伤的良药。

俄罗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败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弗兰格尔们也被赶下了海,苏维埃共和国经受了国内战争的考验,放下了大炮步枪,拿起了劳动工具,开动了机器。熔铁炉火光闪闪,拖拉机歌声阵阵……

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苏维埃共和国欣欣向荣。这是长诗第三部分的内容。诗人赞美祖国的现在,更三倍地赞美祖国的将来。他看见今天堆满腐烂垃圾的地方,明天将出现公社的大厦。

抚今追昔,诗人缅怀先烈,来到红场。烈士的英灵仿佛通过青草和花朵在沙沙作响:“告诉我们,有没有放弃阵地?是不是在前进?你们,共和国的今天的居民,能不能用光明和钢铁建成公社?个人专断独行的泥淖有没有把你们陷进去?官僚主义有没有在你们脑子里筑下窠巢?党的力量是不是准备好战斗?”诗人代表人民请烈士们安息。党和人民在继续前进,祖国面前出现了更加美好的远景。

诗人几乎走遍了地球,发现自己的祖国充满了战斗的欢乐。大街、楼房,一切都属于人民。合作社生意兴隆,橱窗里物品丰富。农民在为大家种地捕鱼,工厂在为女共青团员多织花布,军队忙于操练,保持高度的警惕,民警在指挥交通,保护人民。诗人的劳动流入共和国的劳动。社会主义祖国在建设着,成长着。生活越来越美好,欢乐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共和国像人类的春天,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温暖。但人民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让铁锤和诗句不断赞美这青春的大地吧!

同类推荐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暴风雨

    暴风雨

    《暴风雨》(the Tempest)是威廉·莎士比亚完成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本剧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渝州月江中酒

    渝州月江中酒

    这是一本文化随笔。作者以重庆的特色美食为引,渐次引申到周围的那些人与那些事,将最平凡的衣、食、住、行的故事,一一铺展在读者眼前。与平凡中窥见不平凡,从淡然中探寻生活的奥秘。
  • 先锋经典文库:繁星·春水

    先锋经典文库: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女士的两部经典诗歌集。《繁星》共包含164首小诗,在这些灵动委婉、含蓄隽永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冰心士的创作信仰——“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在这部诗集中,冰心女士虽然仍以歌颂亲情,赞美母爱,颂扬童心为主,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文字和感情,来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恼。她用忧愁而又温柔的笔调,诉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两部诗集受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母爱、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构筑了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热门推荐
  • 神宠灵妃

    神宠灵妃

    她,赫赫有名的小霸王,无一不会,无一不做,没人管的了她。他,邪魅王爷,传言凶残无比,整个大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人奈何的了他。当她遇见他,收起了所有的性子,温和不已,偶尔有点小脾气。当他遇见她,所有的凶残化为一线温柔。当他们发现了对方的伪装之后……
  • 末世之兽脉掘起

    末世之兽脉掘起

    这是凶兽横行的末世,物资无比的缺乏,人类只能龟缩在钢铁之城内。但人类研究出一种对抗强大凶兽的方法,那就是曽脉。兽脉所展示的能力是千奇百怪的!神秘的兽脉能力与先进的科技力量在这个末世中,还有生存的权力吗?敬请期待!传奇从此开始!希望看官们支持一下,推荐与收藏!
  • DNF之我是阿波菲斯魔剑

    DNF之我是阿波菲斯魔剑

    穿越阿拉德大陆,成为残破的阿波菲斯魔剑,自带吞噬天赋,吞噬的武器越多、越强,自身的实力就越强。魔剑·许·阿波菲斯·伏沉:“知道为什么八百万勇士爆不出史诗吗?因为都被我吃了!“重要提示:为了小说的合理性,会对地图等进行小幅度改造,请勿过于较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宠妻成瘾:权少霸宠替身妻

    宠妻成瘾:权少霸宠替身妻

    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枚,他是A市权贵。男人禁锢着女人,“在强吻了我之后,你想一走了之?”“那你想怎样?”声音冰冷如阎罗,“当我女人。”一场游戏把他们绑在了一起,当感情慢慢升温,她沦陷在他编织的温柔世界中。原来那么冷血的他也会爱人,只是那个人却是别人。她只不过是别人的一个影子而已。他是A市金字塔顶尖级人物,掌控着一切,却唯独掌控不了她。是依恋?是禁锢?是柔情?还是欺骗?当那个糯糯的小包子躲在她身后,双眼放光的看着他时,他明白了,这是爱!
  • 魔幻修仙录

    魔幻修仙录

    一少年本勤勤恳恳,一家人和和睦睦,却命运弄人,让他得到强大的魔帝左眼和佩剑,各大势力拼命争夺,少年一家惨遭屠杀,唯有仗剑而行,杀出一条生存之路。
  • 亲爱的,我认栽

    亲爱的,我认栽

    安徒生爷爷的童话书里有写——当美丽而善良的公主嫁给英俊又勇敢的王子之后,就会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哩?是不是所有的公主嫁给王子都会幸福呢?嗯!假如、假设、外加假使,王子娶妻——明争暗斗,公主嫁夫——心怀鬼胎,那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他们之间所谓的“幸福”,一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都市之天穹战神

    都市之天穹战神

    女神找上门,林泽因此进入一个神奇的战域。为了筹集为父亲治病的钱,他毅然踏上征途。前路漫漫,战场上,他越战越勇!一路走来,天穹战域中,他是不败战神。
  • 混迹异世怎能不逗比

    混迹异世怎能不逗比

    没错,又是老套的穿越。纳斯里:作为一名轻度中二病患者,好不容易来到异世界,如果我不逗比一点,那么只能更加逗比。或者说?用逗比拯救下世界!?可是,世界好和平啊!
  • 开挂的男主角

    开挂的男主角

    什么?你说天神神圣不可侵犯?蛤?人类要灭亡了?还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不行,地球灭亡了,我装B给谁看?于是一个少年为了拯救世界,开始了对抗天神的故事......再然后,故事发展得让人有点迷糊了,总之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成就一段传奇。喜欢本书的欢迎收藏,有任何建议也请评论,笔者必定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