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15700000023

第23章 师友风义(10)

这一次在箱根会面,同上次有一点不同之处,就是,中村元先生也参加了。这一位粹然儒雅又带有一点佛气的日本大学者,平常很少参加这样的集会。这次惠然肯来,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幸福。我们虽然很少谈论佛教和梵学问题,但是谈的事情却多与此有关。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所以很容易谈得来,他曾对我说,日文中的“箱根”,实际上就是中文的“函谷(关)”。我听了很感兴趣。在箱根这个人间胜境,同这样一位日本学者在一起生活了几天,确实令我永远难忘。这两件事情:一件是能来到箱根,第二件是能同中村元先生在一起,都出于室伏佑厚先生之赐。因此,只要我想到室伏一家,就会想到中村元先生;只要想到中村元先生,就会想到室伏一家。对我来说,这二者真有点难解难分了。

我最近越来越感觉到,佛家说人生如电光石火,中国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这两句话意思一样,确实都非常正确。我从前很少感觉到老,从来也不服老。然而,一转瞬间,蓦地发现,自己已垂垂老矣。室伏先生也已届还历之年,也算是初入老境了。当我在他这个年龄时,我自认为还是中年。他的心情怎么样,我没有问过他。但是,我想,他也会有同样的心情吧。遥望东天,我潜心默祷,祝他长寿超过百岁!

我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忙忙碌碌了几十年,天天面对实际,然而真正抓得到的实际好像并不多。一切事物几乎都如镜花,似水月,如轻梦,似白云,什么也抓不住。对待人生,我自认为态度是积极的,唯物的。我觉得,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用不着伤春,也用不着悲秋,叹老不必,嗟贫无由。将来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也决不会饮恨吞声。但是,如果能在一切都捉不住的情况下,能捉住哪怕是小小的一点东西,抓住一鳞半爪,我将会得到极大的安慰。同室伏佑厚先生一家的交往,我个人认为,就属于这种极难捉到的东西之一,是异常可贵的。但愿在十年以后,当我即将进入期颐之年,而室伏先生庆祝他的古稀华诞时,我们都还能健壮的活在人间,那时我将会再给他的一家写点什么。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昨天晚上接到我的老师西克先生(Prof.Dr.EmilSieg)从德国来的信,说西克灵教授(W.Siegling)已经于去年春天死去,看了我心里非常难过。生死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值不得大惊小怪。但死也并不是没有差别。有的人死去了,对国家、对世界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只是在他们亲族的回忆里还生存一个时期,终于也就渐渐被遗忘了。有的人的死却是对国家、对世界都是一大损失,连不认识他们的人都会觉到悲哀,何况认识他们的朋友们呢?

西克灵这名字,对许多中国读者大概还不太生疏,虽然他一生所从事研究的学科可以说是很偏僻的。他是西克先生的学生,同他老师一样,他也是先研究梵文,然后才转到吐火罗语去的。转变点就正在四十年前,当时德国的探险队在Grunwedel和VonLeCoq领导之下从中国的新疆发掘出来了无量珍贵的用各种文字写的残卷运到柏林去。德国学者虽然还不能读通这些文字,但他们却意识到这些残卷的重要。当时柏林大学的梵文正教授Pischel就召集了许多年轻的语言学者,尤其是梵文学者,来从事研究。西克和西克灵决心合作研究的就是后来定名为吐火罗语的一种语言。当时他们有的是幻想和精力,这种稍稍带有点冒险意味,有的时候简直近于猜谜式的研究工作,更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他们日夜地工作,前途充满了光明。在三十多年以后,西克先生每次谈起来还不禁眉飞色舞,仿佛他自己又走回青春里去,当时热烈的情景就可以想见了。

他们这合作一直继续了几十年,他们终于把吐火罗语读通。在这期间,他们发表的震惊学术界的许多文章和书,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克灵被征从军的一个期间外,都是用两个人的名字。西克灵小心谨慎,但没有什么创造的能力,同时又因为住在柏林,在普鲁士学士院(Preussische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里做事情,所以他的工作就偏重在只是研究抄写Brahmi字母。他把这些原来是用Brahmi字母写成的残卷用拉丁字母写出来寄给西克,西克就根据这些拉丁字母写成的稿子来研究文法,确定字义。但我并不是说西克灵只懂字母而西克只懂文法,他们两方面都懂的,不过西克灵偏重字母而西克偏重文法而已。

两个人的个性也非常不一样。我已经说到西克灵小心谨慎,其实这两个形容词是不够的,他有时候小心到我们不能想象的地步。根据了许多别的文字,一个吐火罗字的字义明明是毫无疑问地可以确定了,但他偏怀疑,偏反对,无论如何也不承认。在这种情形下,西克先生看到写信已经没有效用,便只好自己坐上火车到柏林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他了。我常说,西克先生就像是火车头的蒸汽机,没有他火车当然不能走。但有时候走得太猛太快也会出毛病,这就用得着一个停车的闸。西克灵就是这样的一个让车停的闸。

他们俩合作第一次出版的大著是TocharischeSprachreste(1921),两本大书充分表现了这合作的成绩。在这书里他们还很少谈到文法,只不过把原来的Brahmi字母改成拉丁字母,把每个应该分开来的字都分了而已。在1931年出版的TocharischeGrammatik里面,他们才把吐火罗语的文法系统地整理出来。这里除了他们两个人以外,他们还约上了大比较语言学家柏林大学教授舒尔慈WilhelmSchulz来合作。结果这一本五百多页的大著就成了欧洲学术界划时代的著作,一直到现在研究中亚古代语言和比较语言的学者还不能离开它。

写到这里,读者或者以为西克灵在这些工作上都没有什么不得了的贡献,因为我上面曾说到他的工作主要是在研究抄写Brahmi字母。这种想法是错的。Brahmi字母并不像我们知道的这些字母一样,它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两个字母的区别非常细微,譬如说t同n,稍一不小心,立刻就发生错误。法国的梵文学家莱维(SytlvainLevi)在别的方面的成绩不能不算大,但看他出版的吐火罗语B(龟兹语)的残卷里有多少读错的地方,就可以知道只是读这字母也并不容易了。在这方面西克灵的造诣是非常惊人的,可以说是并世无二。

也是为了读Brahmi字母的问题,我在1942年的春天到柏林去看西克灵。我在普鲁士学士院他的研究室里找到他,他正在那里埋首工作,桌子上摆的墙上挂的全是些Brahmi字母的残卷,他就用他特有的蝇头般的小字一行一行地抄下来。在那以前,我就听说,只要有三个学生以上,他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他一生就只在学士院里工作,只有很短一个时间在柏林大学里教过吐火罗语,终于还是辞了职。见了面他给我的印象同传闻的一样,人很沉静,不大说话。问他问题,他却解释无遗。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读Brahmi字母的秘诀。我发现他外表虽冷静,但骨子里他却是个很热情的人,正像一切良好的德国人一样。

以后,我离开柏林,回到哥廷根(Goettingen),战争愈来愈激烈,我也就再也没能到柏林去看他。战争结束后,自己居然还活着,听说他也没被炸死,心里觉得非常高兴。我也就带了这高兴在去年夏天里回了国来,一转眼就过了半年。在这期间,因为又接触了一个新环境,终天糊里糊涂的,连回忆的余裕都没有了。最近,心情方面渐渐安静下来,于是又回忆到以前的许多事情,在德国遇到的这许多师友的面影又不时在眼前晃动,想到以前过的那个幸福的时期,恨不能立刻再回到德国去。然而正在这时候,我接到西克先生的信,说西克灵已经去世了。即便我能立刻回到德国,师友里面已经少了一个了。对学术界,尤其是对我自己,这个损失是再也不能弥补的了。

我现在唯一的安慰就是在西克先生身上了。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但他的信上说,他的身体还很好。德国目前是既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烧的。六七个人挤在一个小屋里,又以他这样的高龄,但他居然还照常工作。他四十年来一个合作者西克灵,比他小二十多岁的一个朋友,既然先他而死了,我只希望上苍还保佑他,让他再壮壮实实多活几年,把他们未完成的大作完成了,为学术,为他死去的朋友,我替他祝福。

忆念张天麟

我一生尊师重友,爱护弟子。因为天性内向,不善交游,所以交的朋友不算太多,但却也不算太少。我自己认为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几乎所有的师友都在我的文章中留下了痕迹。但是稍微了解内情的人都会纳闷儿:为什么我两个最早的朋友独付阙如?一个是李长之,一个是张天麟。长之这一笔账前不久已经还上了,现在只剩下张天麟了。事必有因。倘若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说老实话,我自己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在追忆长之的文章中,我碰了下这个问题;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一点即过。现在遇到了张天麟,我并没有变得更聪明,依然糊涂如故。张天麟一生待我如亲兄弟,如果有什么扞格不人之处的话,也决不在他身上。那么究竟是在谁身上呢?恍兮惚兮,其中有人。现在已时过境迁,说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还是不去说它吧。

张天麟,这不是他本来的名字。他本名张天彪,字虎文。因为参加了国民党的革命,借用了他一个堂兄的名字,以作掩护,从此就霸占终生,我于1924年在新育小学毕业,觉得自己是一个上不得台盘的人,是一只癞蛤蟆,不敢妄想吃天鹅肉,大名鼎鼎的一中,我连去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凑凑合合地去报考了“破正谊”。又因为学习水平确实不低,我录取的不是一年级,而是一年半级,算是沾了半年的光。同班就有老学生张天彪。他大我四岁,因双腿有病,休学了四年,跟我成了同班。在班上,他年龄最大,脑袋瓜最灵,大有鹤立鸡群之势。当时军阀滥发钞票,大肆搜刮,名之曰军用票,是十分不稳定不值钱的纸币。从山东其他县分到济南正谊中学上学的学生,随身带的不是军用票,而是现大洋或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钞票,都是响的硬通货。正谊是私立中学,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开支。张天彪不知是用了些什么手法,用军用票去换取外地学生手中的现大洋或中交钞票。我当时只有十三岁,对他这种行动只觉得有趣,也颇有学习的想法,可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只好作罢。这种本领伴随了张天麟一生。

正谊毕业以后,我考入了山东大学附设高中,时间是1926年,我十五岁。从此以后,我走上了认真读书的道路。至于虎文干了些什么,我不清楚。可能是到南方什么地方参加国民党的革命去了。我们再次在济南见面时,大概是在1928年末或1929年初,反正是在日寇撤离而国民党军队进驻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当了什么官,我不清楚,我对这种事情从来不感兴趣。但是,我却微妙地感觉到,他此时已经颇有一些官架子了。

时光一下子就到了1930年。我在省立济南高中毕业后,来到北平,考入清华大学。虎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北平来的,他正在北京大学德文系读书,投在杨丙辰先生麾下。虎文决不是阿谀奉承,做走狗,拍马屁那样的人物;但是,他对接近权势者和长者并取得他们的欢心,似乎有特异功能。他不久就成为杨丙辰先生的红人。杨先生曾一度回河南故乡担任河南大学的校长,虎文也跟了去,成为他重要的幕僚。杨先生担任大学校长的时间不长,虎文又跟他回到了北平。回来后,他张罗着帮助什么人成立了一个中德学会,他在里面担任什么职务,我不清楚,我一向对这种事情不大热心。后来,他之所以能到德国去留学,大概走的就是这一条线。

我于1934年在清华西洋文学系毕业,回母校济南高中教了一年国文。于1935年考取清华与德国合办的交换研究生,当年夏天取道满洲国和西伯利亚铁路,到了柏林。秋天到了哥廷根,一住就是十年。我不记得,虎文是什么时候到的德国,很可能是在我到了哥廷根之后。他在Tubingen念了几年书,拿到了博士学位,又回到柏林,在国民党政府驻柏林公使馆里鬼混,大概也是一个什么官。此时,他的夫人牛西园和儿子张文已经到了德国。有一年,可能是1939年或1940年,我想回国,到了柏林,就住在虎文家里。他带我去拜见大教育学家Spranger和大汉学家Franche。我没有走成,又回到了哥廷根。隔了不久,虎文全家到哥廷根去看我,大约住了两个礼拜,我们共同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日子,至今难忘。1942年,德国与汪精卫伪政权建交,国民党公使馆不得已而撤至瑞士,虎文全家也都到瑞士去了。我同当时同住在哥廷根的张维、陆士嘉夫妇共同商议,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跟日伪使馆打交道,宣布了无国籍,从此就变成了像天空中的飞鸟一样,任人射杀,不受任何国家的保护。

过了几年海外孤子的生活,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德国师友对我们都极好。转眼到了1945年,三个妄想吞并世界的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相继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人类又度过了一劫,该是我们回国的时候了。最初攻入哥廷根的是美国军队,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由英国军官来主持全城的行政工作。我同张维去找了英国军官。他把我们看作盟邦的“难民”(displacedperson),很慷慨地答应帮我们的忙,送我们到瑞士去。当时德国境内的铁路几乎已完全炸毁,飞机当然更谈不到,想到瑞士去只能坐汽车。那位英国军官找到了一个美国少校和另外一位美国军人,驾驶两辆吉普车,把张维一家三人,刘先志一家两人和我共六人送到了瑞士边境。我们都没有签证,瑞士进不去。我打电话给中国驻瑞士公使馆虎文,他利用中国外交官的名义,把我们都接进了瑞士。离开德国边境时,我心中怅然若有所失。十年来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就此结束了。众多师友的面影一时都闪到我眼前来,“客树回看成故乡”,我胸中溢满了离情别绪,我只有徒唤“奈何”了。

同类推荐
  • 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的种子

    青春美文系列丛书已出版五本,精选五位中高考热点作家的美文佳作,每本书内附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丛书所收文章立意深刻,引经据典,或独具匠心,启迪思考;或充满正能量,使人砥砺前行;或优美细腻,给人温暖和力量;或饱含哲理和学识,助人开拓视野。可谓提升青少年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金钥匙。本书分为“回望故乡”“人在京城”“边走边想”三辑,记述了作者20多年间对于人生的感悟。在本书中,作者的目光和文字共舞,心灵与行旅同程,描摹了山河之秀丽、花木之葳蕤、四季之大美、历史之悠远。
  •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传世藏书——宋词精选(上)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本书从体例上突破一般小说史的框架,变按历史顺序分阶段评析为分类编写的方法,即以文言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历史演义等八类小说,按时间先后分章叙述。全书合则为完整的小说史,分则为各类小说的演变史。不但对名著作了深入的新论述,而且对一般小说史较少提及的小说,都给予适当评价,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面貌。
  •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是我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梦也历时七年完成的一本诗集。共收诗歌170则,分七辑编排,包括:豆芽、豆瓣、豆叶、豆秆、豆花、豆夹和豆实。本书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热门推荐
  • 诡谲往事

    诡谲往事

    巧手、灵师、彝司等等出现的地方并不安宁,死亡车厢、缅旅惊魂、墓穴幽冥……这里有一个让你直冒冷汗的世界。
  •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

    这是一段好看而精彩的历史。跟随一代风流名相谢安的人生之路,让我们在轻松中,清晰地看到东晋那个时代精彩的大事件,以及达些事件发生的真实内幕。您将从书中看到:谢安、桓温,这些政治家高明的手段,以及那惊心动魄的斗争。淝水之战内情的详尽剖析,谢安是用什么办法,赢得了这场8万对90万的战争,最终保卫了国家?苻坚、慕容垂,这些英雄人物们,在那个精彩的时代,他们又怎样走向了各自的宿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魏晋风度,东晋的风流名士,谢家的才子才女,他们都有过哪些富于个性的经典故事……
  • 墨少的调皮小宝贝

    墨少的调皮小宝贝

    “你好,我叫墨晓忧。”男孩将手伸向眼前这个留着鼻涕正在哭泣的女孩,本来应该转头就走,到并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她的哭鼻子的模样竟有了心疼…女孩小心翼翼的将手放在男孩的手上“谢谢。”“晓忧,晓忧,你在哪儿?”男孩听到叫唤手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妈妈来找我了,我走了。”没等女孩回应,男孩松开了手中牵着的小手,在女孩的额头落下一个吻,转头就跑。女孩看到男孩奔跑的背影,使出全身的力朝着那背影叫到“我叫连落,我叫连落,晓忧记住我。”男孩似乎听到女孩的叫唤,身体顿了顿,嘴角扬起了连他自己都未注意的弧度“连落是么?我记住了…”
  • 浮生之彼岸花开

    浮生之彼岸花开

    相濡以沫尽浮生执手相思淡彼岸嘘.........你相信这世界上有妖吗?你相信有许多故事在你不经意之间发生吗?来到人间的清宁又是要做什么呢?来吧,我带你走进新的世界,看一个又一个妖与妖,妖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明辨是非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
  • 农门药香俏娇媳

    农门药香俏娇媳

    人人喊打的妖女穿成了十里八乡第一大美人,只是还没来得及欣赏自己的花容月貌,便被告知她是个病秧子,所嫁之人也是个病秧子。家徒四壁、弟弟妹妹嗷嗷待哺,村里的人都在猜,他们这一家子短命鬼谁会先死。她偏不让他们如意,身怀医术、手持空间,咱有病治病、没银子那就赚银子,买田买地建房又开铺,定要活得比他们都滋润。等日后再和美人夫君生个小娃娃,哎呀呀,简直快活似神仙。只是美人夫君说好的温润如玉,为毛盯着她的眼神总让她想逃?危险的美人夫君将她圈在怀里,目光危险:“娘子,这一世别再想逃,否则……我活不了,那就拉着你一起死。”思你成伤,痴念入髓,喜你成疾,久病无医,人颠狂。(1v1甜)文案写于2020.3.27
  • 不从者死

    不从者死

    秦淮:爱美酒,也爱美女,爱臭屁,也爱洁癖,我不是花花公子富二代,我是秦淮,和你不一样,我是特警。莫盈盈:爱辩护也爱执行任务,爱打斗不爱帅哥,我不是闷骚小律师,我是莫盈盈,和你不一样,我是打手。当花花大少遇到闷骚女,从不从?不从,那就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星际的咸鱼不好当

    星际的咸鱼不好当

    星际时代,蔚莘沫表示自己只想当一条咸鱼而已,没什么追求,吃饱睡好就行。可是这咸鱼也不好当啊谈恋爱?不可能。等等……那个帅哥你别走啊
  •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个人合伙与纠纷处理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民法》《合伙企业法》等与相关条例和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缘来一直在这里

    缘来一直在这里

    我是夏静思年二十四岁,听名字似乎应该是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我却不顾一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法医工作,第九十九次相亲失败的回家路上却因为一场车祸闯入了一个历史上从未记录过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