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94900000010

第10章 修练心境——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5)

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尼早就对般特的愚笨有所耳闻,所以心里都很不服气。私下说:“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吗?”但是,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地接待般特。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僧尼们说:“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是学到一个偈语。现在讲给大家听听。”

他刚念完,僧尼们就开始哄笑起来,私下说:“竟然只会一首启蒙偈语,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什么啊?”

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地往下讲。他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讲出了很多新意,从一首看似普通的偈语道出了无限深邃的禅理。

此时的僧尼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起来:“一首启蒙偈子,居然能够理解到这么深的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高明的人才能参悟出蕴藏的玄机

梁朝傅翕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非常有修为的禅者。因居住在云黄山,在山上栽了两棵树,命名为“双林”(借用释迦牟尼灭度于娑罗双树间的典故),自称“当来善慧大士”。后来,世人皆称呼他为傅大士、“善意大士”。他便常以偈语教化弟子。

有一次,傅大士对弟子说偈: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意思是说,每天行、住、坐、卧,都与佛形影相随,同眠共起,如要知佛去处,自性当清净。

傅大士还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语: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是说拿东西的手(即肉体),就等于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我们运作。“步行骑水牛”,是说我们能够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结果,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人从桥上过”,肉身就好比是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桥流水不流”,是说我们这肉身壳与世不长久,是随时变迁的。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不就是在流转、在变化吗?水是代表我们的佛性,它是不流动的,不动摇的,也无所谓来和去。

◎认识自己是开悟的开始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境贫穷,而且债台高筑,因无力偿还,便逃到他乡。

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路旁有一只宝箧,里面装满了珍奇宝物,在宝物上覆盖了一面镜子。此时,穷人刚好路过这里,看到四下无人,便捡起宝箧,打开一看,里面尽是珍奇异宝。

“这下发财了!”穷人心里欢喜得不得了。

正在高兴之际,突然发现镜子里有个人,不由得吓了一大跳,赶紧跟对方赔不是说:“我以为宝箧是空的,应该什么都没有,不知道您在里面,请不要误会,我不是有意要拿您的东西。”

说完,穷人也来不及弄清楚怎么回事,就飞也似的逃跑了。原来穷人所见到的,不过是镜中他自己的身影,而他居然不认识,所以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宝。

◎嬉笑疯癫之中藏有真意

布袋禅师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经常以锡杖荷着一只布袋。右手提着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内,所以世人称之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疯癫的布袋和尚,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毫不客气地就往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上坐下来。纠察师一见,非常不客气地喊他下来,布袋禅师却视若无睹,行堂师也向前要拉他下座,无奈他稳如泰山,动也不动一下。

眼看住持密禅师就要驾到,纠察师一急,赶忙走到中央,气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禅师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来,谁知布袋禅师的耳朵被纠察拉了一丈多长,耳朵已经拉到斋堂门口,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地安坐在中央。两旁的大众一见,都吓得目瞪口呆!

住持密禅见此情形,就对纠察师说道:“让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后面好了。”

从此以后,每天受午供的时候,布袋禅师就来了,且老是不客气地总坐在斋堂中央饭桌上。至今各寺院五观堂中,中央还有供奉弥像“布袋禅师”的遗风。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

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

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五代梁贞明三年,布袋禅师于岳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示寂。留下最后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布袋禅师,游戏人间,因他的最后遗偈最为有名,世人皆以弥勒菩萨来称呼他。布袋禅师心宽体胖,常露笑容,人皆尊他为弥勒佛。

◎不执著于名相者真大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来参学的禅者,要求拜见禅师,面请教益。侍者通报时说,某位学僧从某地来,想见禅师问禅。

佛光禅师总是自然地反问:“谁是禅师?”

有时,佛光禅师在吃饭时,侍者问道:“禅师!你吃饭吃饱了吗?”

禅师也像茫然似的问道:“谁在吃饭?”

一次,佛光禅师下田锄草,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息一下,寺里大众见到他都慰问说:“禅师!你辛苦了!”

佛光禅师礼貌地答道:“谁在辛苦?”

“谁在辛苦?”“谁在吃饭?”“谁在经行?”“谁在说话?”佛光禅师经常忘了自己而这样回答别人,反问别人。

“谁是禅师?”其实,这就是禅师了。不少的禅者学人,因佛光禅师的话而寻回了自己,认识了自己。

道吾禅师问云岩禅师:“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禅师答道:“如同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下去时,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下—抓就抓起来了,又重新睡觉。请问你,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禅师听了之后,说:“喔!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道吾说。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地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为什么不用它彻天彻地地观照一切呢?”

◎做人不要倚老卖老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礼完佛后,便到客堂休息。才坐下来,就听到一位年轻的知客师对已非常年老的无德禅师道:“老师!有信徒来了,请上茶!”

不到两分钟,又听到那位年轻的知客师叫道:

“老师!佛桌上的香灰太多了,请把它擦拭干净!”

“拜台上的盆花,别忘了浇水呀!”

“中午别忘了留信徒用饭。”

这位信徒只见年老的无德禅师在知客师的指挥下,一下子跑东,一下子往西,实在看不过去,就问无德禅师道:“老禅师!知客师和您是什么关系呀?”

老禅师非常得意地答道:“他是我的徒弟呀!”

信徒大惑不解地问道:“这位年轻的知客师,既然是您的徒弟,为什么对您如此不礼貌?一下子叫您做这,一下子要您做那呢?”

老禅师非常欣慰道:“我有这样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信徒来时,只要我倒茶,并不要我讲话;平时佛前上香换水都是他做,我只要擦一擦灰尘;他只叫我留信徒吃饭,并不叫我去煮饭烧茶。寺内上下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安慰,否则,我就要很辛苦了!”

信徒听后,仍不甚了解,满脸疑惑地问道:“不知你们是老的大?抑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道:“当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什么境界的人就有什么层次的悟性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

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禅法不够。”

侍者沙弥道:“年龄虽小,但智能不小!”

云水僧一听,心中猜疑,便用手指画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想:我用手画了个小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一个侍者尚且这么高明,不知无相禅师的修行有多深,还是走为上策。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侍者就上述此事,道:“报告师父!不知为何,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画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一点大。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吗?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可以吗?我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侍者,你会吗?”侍者茫然,不知所对。

◎不能认识自性的和尚都是假和尚

有道禅师曾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口渴,便进去喝杯茶小憩片刻。店主热情招呼,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有道禅师点头表意。

店主却又道:“禅师!我有一题难解,若您能开示,我便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用平淡的眼光看着他道:“你问来便是。”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地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又如何?”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

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有道禅师心想:“数十年参禅,竟不及一个茶馆店主,可见他禅道之高,而我之愚钝了。”于是决下苦心闭门深修,以求开悟。

几年后,有道禅师又来到这个茶坊。店主仍亲切地招呼道:“几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地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

随即转身呼幺道:“伙计!泡茶,泡好茶!”

“此去汉阳不远”,“黄鹤楼前鹦鹉洲”,乃已能认识自性当下即是,故有好茶吃。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心性不二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地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地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心地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

◎高境界就是把别人看高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整天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喜欢。

无德禅师告诉她道:“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最有魅力的女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逊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之声转为慈悲之声,把毁谤之声转为颂扬之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怎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全部的心,谦逊待人的心。”

女施主听完以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傲气,再也不在人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自恃自我的美丽,而总是对人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有了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而且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

◎放下才会快乐自由

石头希迁禅师住在湖南,有一次偶然见到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便随口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希迁禅师又问:“那你见过马祖道一禅师吗?”

学僧:“见过。”

禅师顺手指着院子里的一堆木材,问道:“马祖是不是像一堆木柴?”

学僧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怎么想这个问题,还是不明所以,因而觉得自己在石头禅师处,无法深入领会禅理,就又回到江西见马祖禅师,并且叙述了自己的困惑。

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地一笑,问学僧:

“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重?”

学僧:“我没仔细称过,估计有八九十斤吧。”

马祖:“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为什么这么说?”

马祖:“你从南岳那么远的地方,背了八九十斤的一堆木柴来,岂不很有力气?”

◎人因分别心而分出境界高低

有一位比丘尼近来请教龙潭禅师道:“要如何修持,下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

龙潭问她道:“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道:“过去出家有多久,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只想知道,将来能否转为男相?”

龙潭又问道:“那你现在是什么?”

比丘尼答道:“我是女相,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禅师说:“你是女相,谁看得出你是女相?”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在一座禅寺里,负责煮饭烧菜的典座,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职务之一。但要把这个职务做好,不仅要将饭菜煮出味道,尤其要爱惜米、菜、油、盐,不可糟蹋。参学很多道场的石霜禅师在沩山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

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对他说:“不可抛撒米粒,因为那是施主布施的。”

石霜答道:“一向不抛撒。”

沩山就看看四周,从地上拾起一粒米说:“你说不抛撒,那么这一粒从哪里来?”

石霜默默无言,无话回答。

沩山禅师接着说:“莫轻这一粒,因为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

石霜立刻把握机会,问道:“那这一粒从哪里生出来的?”

沩山禅师却不回答,呵呵大笑地回方丈室去了,到了黄昏,沩山禅师就出现在禅堂。他说道:“大家听着,米里有虫!”

◎境界决定高低

稽山章禅师还是一个云水僧时,在投子禅师座下做烧火的工作。有一天,章禅师干完活,在庭院里碰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以一杯茶慰劳他。

投子禅师一面斟茶一面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双手接茶,说道:“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投子禅师道:“若一口喝尽时如何?”

章禅师却将茶泼掉,问道:“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投子禅师道:“可惜一杯茶。”

章禅师话锋急转:“这只是一杯茶?”

投子禅师重复道:虽只是一杯茶,森罗万象都在这里。”

章禅师无话可说。

◎你的言行是你心境的放映

盘邦大师说禅时,各宗各派和各个阶层的人都欣然受教。他说法既不引经据典,也不沉迷于学术讨论,他的话是从心底流出的。

他的听众愈来愈多,结果激怒了日莲宗的一位法师,因为这位法师的信徒都跑到盘邦这儿来听禅了。

这位法师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里很不服气,因此决定到盘邦的寺院找他辩论,一决雌雄。

“盘邦禅师,听说来这儿听法的无人不崇拜你,服从你;而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从吗?”

“到我旁边来,我可做给你看。”盘邦不动声色地答道。

这位法师昂然推开大众,走向前去。

“到我左边来。”盘邦微笑着说道。

法师走到了他的左边。

“你最好到右边来,我们也许可以靠近一些交谈。”

法师傲然地向前跨了一步,走到了他的右边。

盘邦平静地说道:“你瞧,你己在服从我了,因此我想你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

◎包容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同类推荐
  •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之人缺乏自信,没有魄力,最多小发展。求己之人顶天立地,自强不息,必成大事业。求人,低声下气;求己,扬眉吐气。求人,是是非非;求己,简简单单。求人,躲躲藏藏;求己,垣垣荡荡。求人,得不偿失;求己,利大于弊。求人,受制于人;求己,自强自立。
  • 优秀员工的八项修炼

    优秀员工的八项修炼

    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哪怕独自承担这些行为将面临最严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作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就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 感悟:世界最佳哲理美文精华·第一卷

    感悟:世界最佳哲理美文精华·第一卷

    一滴水就能看出太阳的光辉,点点滴滴就能编织丰富的人生。如果通过美文来表现哲理人生,那么就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美丽的人生就如串珠晶莹闪烁。美文是指专供直觉欣赏的作品,一般重于感性,长于抒情,内涵丰富,韵味实足,能给人心灵与耳目以愉悦,能够让人尽情欣赏与品味。
  •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敢下“狠”手才能成功改变命运,这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没背景、没关系、没资历、没学历,都不是足以致命的缺陷,只要我们对自己敢下“狠”手,就能改变命运,从低谷走向人生高潮。这是一个“残酷”的社会,强者以弱者为食,激烈的竞争容不得弱者偏居一隅,要想不被“吃掉”,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逼迫自己变狠。
  • 职场脑结构

    职场脑结构

    《职场脑结构:HR总监写给你的升迁智慧书》为外企资深HR总监融合多年升迁心得而作,其创立的“职场脑结构”概念系国内首次披露。书中提出了9大职场新思维,包含新人入职形象定位16方法,办公室哲学必知14要点,行业人脉建立12因素,职业化转变10法则……帮助新人们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职场规律:以最快的时间结束适应期噩梦,熟悉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变技巧:通晓各类明暗职场规则,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步步升迁。
热门推荐
  • 小七流浪记

    小七流浪记

    呃呃????,我也不知道说啥子,进来看看吧,觉得好的ヾ^_^?大力支持就好了!
  • 太白山书生

    太白山书生

    踏马江湖岁月,二十几个春秋。血染长天当一笑,尸骨如山身不由。温香软玉留。长剑吟吟破阵,北风冽冽惊心。回望当年无限事,万事皆休债满身。孤影对残灯。柳仲楸填下这首词时,心已经死了。
  • 守护之铠卡洛斯

    守护之铠卡洛斯

    王朝破败,孤身一人迎击外敌军队的大将军——林华,最终战亡沙场。但是,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却直接渡过了世界屏障,并且与一位异世界魔王的铠甲相互融合……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
  • 致我们伤不起的青春

    致我们伤不起的青春

    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小学毕业,我就敢叫上八个兄弟一起套教育主任的麻袋。当我满怀着对初中的美好激情踏入校园,稀里糊涂的结识一帮生死兄弟,跟学校的女混混牵扯不清,暧昧不断,为了兄弟我敢砍遍全学校的混混,为了女人我能豁出去这条命!年少轻狂,放荡不羁是我们对青春的诠释。仅以此文祭奠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兄弟,那些拥有过又失去的女人。
  • 冰染

    冰染

    天地开,灵宝现十万载,沉浮乱夺造化,逆苍天
  • 酒入喉文生情

    酒入喉文生情

    简单创作,记录生活,我有各种故事,也有各类美酒。
  • 人史记

    人史记

    前途未知,是顺其自然,还是听天由命。儿女情长,情感纠葛,又该如何……
  • 快穿之宿主她智商太高

    快穿之宿主她智商太高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玉漓在体验百味人生的诱惑下和零零妖这个啰嗦属性系统签订了契约。零零妖:我呸,人家以前明明都是傲娇高冷范的,还不是遇上了你这个比我还高冷比我还酷比我还聪明的宿主!!!还有,宿主你智商高也就罢了,可为什么情商这么低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反差萌???“小漓,别听那个辣鸡系统的,你不是情商低,你只是还没有遇到对的人。”“但今天,你遇到了。”玉漓十分傲娇地望着面前这个比她高了大半个头的人,甩了他一个白眼,“切。”“聘礼要万丈星河。”“我把整片星空都盛给你。”
  • 以婚谋爱:先生太傲娇

    以婚谋爱:先生太傲娇

    她曾是世家名媛,如今落魄不堪,受尽屈辱。他是关城傅爷,权势滔天,备受瞩目。她被设计陷害,他施以援手;她被嘲笑侮辱,他护她左右。最终,她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他说:“你那么惨,不如嫁我好了。嫁给我就没人再敢欺负你。”她拒绝:“可我已经嫁人了。”“你前夫又坏又蠢又没用,你老公只能姓傅。”他抽开领。“乖,过来让我先教你怎么接吻。”前夫陆斯辰:“姓傅的没一个好东西。漫漫听话,跟我回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低调巨星

    低调巨星

    不管你知不知道他,你肯定知道他的电影。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肯定喜欢他的电影。不搞帝国,不擅热血,他就是个喜欢隐藏在幕后悄然掌控一切的小导演,偶尔跳到台前小抢镜头。不显摆,不放纵。悄无声息间,你会发现他的影响力已经如黑暗里的蜘蛛网遍布整个娱乐圈。他的名言是:低调,低调!世态纷扰,选择低调做人,是人生成熟的儒雅,平和、恬淡,不争、不抢,恃才不傲,有何不好?然而他的低调,却只是换一种方法的高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