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9300000013

第13章

美食这种文化,往深里走,就是怀旧。

嘴馋总是能给人灵感的。

还是想象力的飞翔--化腐朽为神奇。

《陶庵梦忆》中有《张东谷好酒》,省略抄录于下:

余家自太仆公称豪饮,后竟失传。家常宴会,但留心烹饪。一簋进,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山人张东谷,酒徒也,一日起谓家君曰:“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二语颇韵,有晋人风味。而近有伧父载之《舌华录》:“张氏兄弟赋性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

《舌华录》中的这两句,用的全是浓墨,浓得化不开,也就僵死了。多读读这一段,能知写诗作文,是墨有五色笔有八面的。

美食何尝不也是如此,它不板实,空灵得很,很会用枯笔和淡墨。

美食是灵魂的散步,不是给自己较劲。但金农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有点调皮,有点恶作剧,有点兴之所至:

夜打春雷第一声,

满山新笋玉棱棱。

买来配煮花猪肉,

不问厨娘问老僧。

他拿着块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够狠的。参禅悟道有时候就是件狠事。

金农的这首诗题在他的春笋图上,还真很好,生气蓬勃,春色撩人,尤其是“买来配煮花猪肉”这一句,一看就知道是春笋,而不是冬笋。冬笋一般切成丝,用来炒肉丝,或者炒雪菜、炒荠菜。冬笋价贵,春笋格贱,再说个头又大,方能切出大块用来配煮猪肉。饭店里见不到这一道菜,江南的厨娘却都会烧,尽管十分家常,还是有名字,吴方言里就叫它“ni-du-xian”。这三个字怎么写,我想了半年,也只是个大概:“二炖鲜”。也可以放点扁尖、咸肉,因为扁尖和春笋是同宗兄弟,咸肉和鲜猪肉是一路货色,所以还是“二炖鲜”。

金农常常在他的画上长题,画,书,诗,或者文,看上去像是“三炖鲜”、“四炖鲜”的,其实还是“二炖鲜”。从形式着眼,首先看到的是画与书,像先看到了花猪肉和春笋。他的画是花猪肉,书是春笋。尤其书法,真是玉棱棱的。至于诗文,只是春笋配煮花猪肉后的味道。也就是说,金农的诗文是画里的味道、书中的味道,要比画与书来得抽象,是种意味,是对形式的界定,讲句套话就是金农的诗文使金农的画书成为了有意味的形式。

这样说,并不是说金农的画绘画性不强,金农的书书法性不强,我只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他几乎具有某种接近天才般的综合能力。那些东西单拆开来也许不是数一数二,但揉做一点却是独一无二的。数一数二是见少,独一无二是少见,见少的会怪多,少见的会多怪。

另外,数一数二还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独一无二不用数,瞧一眼就知道。

金农的画是瞧一眼的,不是说几句的,就像听到“ni-du-xian”,你要写准确还真困难。好画好书都是如此,只有糟糕的书画才经得起语言嘴皮子转述的折磨。所以我只能谈谈我对金农的基本感觉了。

金农给许多人的感觉是文化老人,尤其不脱扬州画派来看。但我的基本感觉是--金农像我的儿子。

看金农的画,我像在看我儿子的游戏--儿童游戏,其中有股特别认真的劲!金农画块石头,上面有几十个小洞洞眼,他就一个一个地画上草,每一个都一丝不苟。这让我想起我儿子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说要给我画像,让我坐在他对面,他像模像样地画着--金农画什么也是如此,都有种像模像样的架势--他画了半小时,一根一根的,画的全是头发。又过了半小时,我还没看到脸,他还在画头发。我并不觉得厌烦,相反心里还喜孜孜的。金农就是如此,他会在某个局部不厌其烦地画着,像是要永不罢手的样子,但我不会觉得他繁琐,只惊奇于他的投入--像看儿童游戏一样。

金农的画认真、投入,有时候还显得本分,这就让他多多少少保留或者说恢复了部分儿童的眼光,也就摆脱了一些陈词滥调。他的高古,来自于他的认真、投入、本分,或者说不大会画画;他的稚拙,来自于他的像儿童游戏一样的心态。两者合一,使画面的感觉清新。金农是晚年方画画的,看来有点爱好,就能返老还童。

据说金农的一些画是请人代笔的,人物就由罗聘画。我知道之后对金农更产生好感了。那天我儿子花了一小时画完我的头发,说不会画我的脸,就让我自己画。这是应该的。

附记:“ni-du-xian”这一道菜,最近我在北京的做杭州菜的饭店里见到了,他们写成“腌笃鲜”。或许是准确的,但我不喜欢:这几个字组合一起,密不通风,有点脏兮兮的感觉。“ni”,“二”的古音,听上去多朴素。另外,金农是杭州人。扬州画派里没几个扬州人,就像现在的北京诗人中大多数是外省人一样。

凡一个人能把事做到极致,便有风趣。这是很难的。往往并非人工,而是天赋。齐白石的吝啬在传说中很著名--可说吝啬到家了:他在米缸上加了锁,钥匙挂在自己的腰带上。家人烧饭,由他来舀米,舀了一勺,说:“够了吧。”家人摇摇头,对他讲吃饭的人多,他又只得再补上半勺,很是心疼。望望淘米箩,少不少?少乎哉,不少也。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其实是真是假,皆不重要了。读《世说新语》,谁会去辨别真假?随意读来,读的是一段风趣,什么都可以另当别论了。

齐白石的绘画,简单说来,是简洁、明快,惜墨如金。我想齐白石如果不吝啬,也就达不到这个艺术高度。对于艺术家而言,身上的缺点不是要急于改掉,而是要开发,看看能不能做到极致,也是以人工来映证天赋的无有。身上的缺点,是艺术家形成自己创作个性的要点,或出发点,到了极致,就是不能被其他艺术家所替代的形式色彩。徐渭的狂躁,蒲华的邋遢,都到了极致,就独来独往与一尘不染了。我在夏尚典先生处见到一幅齐白石的寿桃,夏先生对我讲了这事:齐白石画完寿桃,大大夸赞了一番夏的孝心(夏贺母之寿),然后说道:“洋红我多用了,我们是朋友,今天就不另加钱了。”这几只寿桃我并不觉得画得很红,甚至色还偏薄,只是桃形略大。

前两天,我见到齐白石的一幅小品,想起了他为夏先生画寿桃之事。齐白石的小品,画的是切开的咸鸭蛋--切成了四分之一。我祖母也会这么干,把一只咸鸭蛋切成四份,分几次给我吃。每当这样,我就说祖母小器。祖母照例是这样的话:“都是为你好呵。”幼年的我,常会犯咳嗽,是咸不得也甜不得的。齐白石的咸鸭蛋,更多的是引起我的思乡之情。咸鸭蛋哪里没有?只是故乡的好吃。这样并不是说我的故乡以产鸭蛋著名,无非,也是一段风趣罢了。

有关咸鸭蛋,童谣是这样的:

风凉笃笃

咸鸭蛋剥剥

盛夏初秋的傍晚,坐在弄堂口边乘风凉,边吃泡粥。这时期,咸鸭蛋是主打小菜,骨牌凳上一小碟切开的咸鸭蛋,如鹤立鸡群。四分之一的咸鸭蛋,也的确有鹤首之美:那蛋黄多半是橙红色的,犹似丹顶。那时的鸭子,还没有人工饲料吃,吃的尽是小鱼螺丝,所以蛋黄溢金,连蛋壳也是生青的。幸福的生活,美味的天堂,在这一首童谣里淋漓尽致了。这一首童谣还很难得,难得在有闲适味,况且不露声色。

这首童谣,还很有技巧,也很有内容。笃笃既是对风凉的描述(吴方言中就是如此使用的),又传达出一种意笃神远的态度,还是个象声词--咸鸭蛋剥时的一敲,就会“笃”的一响。声音有了,动作有了,情景有了……但又很简洁。齐白石的许多作品--上乘的作品--都像这一首童谣。这其中有让我们神往的简单又幸福的生活。幸福本来是很简单的,但为了这简单,或曰保持这份简单,就不得不吝啬吧。在张大千一掷千金的背面,更是为物所累。而吝啬有时候就是惜福。

切成四分之一的咸鸭蛋,让漂泊在外的人嘴馋了。齐白石绘画的妙处,正在于使人想要回家。说出这妙处,我有些得意,没听到有人这么说过。看来是嘴馋给我的灵感吧。

饭局,听上去像行政机关。它的局长,理所当然是饭桶莫属了。但我还挺喜欢饭局。

我去饭局报到,常常会先“打卡”拿起一只筷套--请座上的饕餮者依次签名。雁过拔毛人过留名么。可以替代我的日记。之所以说常常,也就是并不每次如此。座上若有明星,我就不“打卡”,这原是我日常的爱好,他或她或以为变相崇拜。我就不助人为乐了。这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座上若有鸿儒,我也不“打卡”,他或她会追着寻问--在筷套上签名有什么意义(“我是谁?”)、什么时候起这么做的(“从哪里来?”)、想怎么处理这些筷套(“到哪里去?”)。很形而上。只是吃饭并不需要这么形而上。所幸鸿儒和明星一样,即使一眼不能看出,一鼻子也能嗅出的。有人说明星的味道像水煮鱼,鸿儒的气息像酸汤鱼。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有的饭馆,它的筷套上不印饭馆名,用的是“卫生消毒”这样的统货。

近来我很想写写记忆中的某些饭局。找出筷套,看着上面的签名,一看,我竟然没有回忆了。火候还没到。我就先说点别的。

北京的饭馆贫富差距之大,可谓名列前茅。按个人标准说,有一人用餐十块标准的,也不算少;有一人用餐千元标准的,也不算多。甚至这样的饭馆就开在一条街上,不知道会不会矛盾激化。但北京最多的还是一些中产阶级饭馆,人均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吃得就不错了。如果点菜有道,还能省钱,那真是进了“便宜坊”,登了“萃华楼”。

点菜的学问,就是不奢侈也不寒酸。一言以蔽之:使囊底最少之钱,得舌尖最多之味。做这个学问,要有点基础训练:看得出这饭馆是哪一类的。北京的饭馆,大致分成三类(其实大陆大部分地区的饭馆都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公家人”饭馆,一类是“外乡人”饭馆,一类是“本地人”饭馆。也就是说“公家人”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商务活动、公款消费;“外乡人”的功能主要是钓观光客;“本地人”的功能是为城市居民甚至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它要回头客。一般在“本地人”饭馆用餐,既能吃好,又能花费不贵。当然如要找“鲍雨艳”小姐谈谈心,“鲍雨艳”,我对鲍鱼鱼翅燕窝之类的称呼,那还是要去“公家人”饭馆,那里的厨师往往是“拉家常(菜)”心不在焉,调戏“鲍雨燕”小姐,还是聚精会神的。

只是话说回来,至味还是在家常菜里。家常是世故,也是禅,虽说野狐,还是想象力的飞翔--化腐朽为神奇。你能把萝卜做出鲥鱼的味道,这不是想象力的飞翔吗?我认识的一个和尚,他能把菠菜做出火腿味道,还是金华火腿的味道。我以前写过他,这里就不费笔墨了。

原先有条美食街在我家附近,兴致来了,碰巧饭局的朋友又不多,船小好掉头,我就化整为零,一个晚上吃四五家饭馆,挑他们拿手的吃。这样的吃法,吃得出本钱。这家的冷盆、那家的热炒、亮灯笼的那家汤炖得好(我是苏州人,不说煲汤说炖汤,“炖”这个音有语感:时间悠悠而去,美味闲闲而来)、别看这家黑灯瞎火的,不起眼,但扬州炒饭的味道还真没出扬州城,有时候差点,也在邗江或者仪征一带。有次我与几位朋友吃到凌晨,只有街尾的韩国烧烤是二十四小时营业,它是可以自己动手的,我们就拐了进去。炭火摇摇,忽然,雪花飘飘。走在回家的路上,漫天皆白。大可怀旧。因为这条美食街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之后拆除了,变成块绿地。这是好事。绿地里有假山,水泥塑的,尽管粗鲁;有凉亭,尽管也很俗气,但长年锁着铁栅栏,应怜屐齿印苍苔,好像又不洒脱了。

一下,我在北京住近五年。交游较杂,饭局也就较多,内子不悦,我就反思,这几年我都与谁饭局了。这个题目较大,我就捡个小的做。这几年,我这个自由文人(这是个笑话,我给一家报纸写稿,它总要给我加个头衔,一会儿是“诗人”,一会儿是“散文家”,一会儿变成“专栏作家”,近来又变成“自由文人”了),与哪些自由文人或不自由文人饭局了?

同类推荐
  •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本书以范畴讨论为主,首先通过对宋前中和观念的清理,以及对中和、中庸和一系列兼容相类范畴的考察,找到宋代中和观念的源头与支流,并对宋代中和观念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宋代中和观念与前代的中和观念最为根本的区别即在于“未发之中”与“已发之中”的不同。
  •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是《读者》杂志十年典藏丛书之一。“卷首语”是《读者》杂志的知名栏目,在编辑看来,每期都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将这些卷首语收集起来,再加以精选,成为一本短文精品集。
  • 晚清文学研究

    晚清文学研究

    中国的近代社会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是从社会到文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期。本书集中论文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对这一历史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映。本书共有30篇论文,分为五辑:第一辑5篇,都是研究龚自珍的文章;第二辑5篇,全是研究黄侃的文章;第三辑7篇,主要是研究近代散文的文章;第四辑6篇,全部是研究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文章;第五辑则是综合类,共7篇,研究的对象涉及诗、词、小说、戏剧和社团流派以及近代文学研究中某些重要的问题。
  •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

    《2008年中国杂文精选》主要内容:世相、混子、有尊严地告别人生、我们喜欢“彩排”、怎还拾荒养母、一位乡镇中心校长的记账单、“多次批示”说明什么?、评职称为何不让抓阄、“领导别墅”何以层出不穷、登报有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的教授都在研究些什么、我看“八十年代”、像吴冠中先生那样解放思想、不理解的崇拜、浪漫主义的“新闻眼、“暴发户”心态、三任书记一任不如一任、周正龙,一个小人物的悲剧、瞧瞧陈冠希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愚人节”有什么好过的、话说官员带“陪读”、阎崇年被人掌掴的冷思考、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可怜丰都鬼难隐等等。
  • WATER VILLAGE(漫水·英文版)

    WATER VILLAGE(漫水·英文版)

    The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six novellas by Wang Yuewen which revolves around the theme of rural life. Water Village creates a utopia—the kind of classic village scene that was often evoked in Classical Chinese pastoral poetry. In this utopia live two lifelong friends—the wise and beautiful Grandma Hui, as generous as she is kind; and her close friend, the fair and tough Grandpa Yu, upstanding pillar of local society. The friendship and intimacy they share run deep, but their hearts are pure—they would never cross the forbidden line between men and nuoha.com is a book composed from the author’s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history of rural life and the epochal changes it has undergone.
热门推荐
  • 冰山明星校草的可爱丫头

    冰山明星校草的可爱丫头

    第一次送外卖招惹了明星?第二次不小心把明星的车弄花了?一不小心惹上明星怎么办?安浅表示不懂。
  • 浮世寂

    浮世寂

    世界上好像没有什么对与错,只不过是你的对刚好遇到了我的错罢了.
  • 全球之英雄联盟

    全球之英雄联盟

    新书【宠物收藏家】已发!!可点击作者信息,然后直接进入!!苏环穿越了,带着在英雄联盟晋级王者失败的遗憾神情。之后他发现了一件震惊的事,在这个世界英雄联盟达到了全球最大且影响力最大的电竞游戏。然而,当他玩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世界团队合作有着极高的水平,个人技术在他眼里却是非常平庸乃至低端。瑞雯的光速QA,还没有人创造出来或发现。无双剑姬的一秒五刀,亦是遥遥无期,无人知晓。伊泽瑞尔的冰拳风筝流,AP剑圣,肉酒桶……各种英雄的打法都没有全部创造出来。几年后,全球最大的游戏杂志《电竞人生》在文中说到:“苏环,华夏国家队队长,全世界最强的神级选手,也是唯一一个以个人技术能影响全局的人。他的出现,创造了各种流派的打法,掀起了一阵技术风暴,影响全球,他的每一局战斗都好似视觉盛宴一般,给人无限享受。”
  • 冰刀

    冰刀

    这个世界上往往没有真正意义的黑客,白帽子多了,谁还管你戴什么帽子?
  • 281

    281

    步入大学之前,一次意外的网络相遇,让两个陌生的男女慢慢的了解彼此。从网络聊天到书信来往,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会面。他们的心渐渐地走到了一起。在书信的往来中,越来越熟悉了解对方,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却不料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 她有点小傲娇

    她有点小傲娇

    徐兮刚转来一中,就被她的帅同桌大吼了一声,从那第一印象起她就给他贴了一个不好惹的标签,后来她又从同学的口中得知,他还是个校霸!那……这就更不能惹了。软萌系乖妹子vs嚣张戾气校霸1v1女主是个学霸而且还是男主的班长,重要的是女主很乖!很乖!很乖!
  • 云深不知处

    云深不知处

    就算眼前的这个人,千般好,万般好,处处是优点,但是你心里的人不是他,再多优点也只是徒然。陆缓温柔深情,英俊多金,除了她再不多看一人,爱她爱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却执着说他是弟弟。他愿意任何时候任何身份站在身边,可是她毕业后,还是选择了独自离开。五年后再相逢时,她是杂志的资深策划,陆缓是被她拉来救急的商界精英;她是面对前男友手足无措的女人,陆缓却是站在她身边陪她寻找梦想的男人。直到那印着他照片的杂志被摆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才知道她错过了那么多。原来爱一个人,可以这样不顾一切,花月静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假教师

    异界假教师

    人族边境守卫战中,绝世妖孽王武惨遭封印,是队友的出卖,还是高层的阴谋?不,都不是,而是遇到两只不按套出牌的外界生物,將自己两个封进了王武的气海,从此妖孽是路人。一份特别指派的任务到来,彻底打破了妖孽的路人生活,妖孽的强者之路越走越偏,最终彻底偏向了一条教父的不归路,不,是教师的不归路!
  • 土行孙后传

    土行孙后传

    土行孙心中无论如何都放不下当年被张奎偷袭割去头的仇恨。因为一直被歧视的他,刚升的官、刚娶的娇妻、刚得到人的尊重,刚品尝到生活的美味,结果张奎的一刀断头,瞬间结束了他眼前的一切。于是,土行孙毅然决然地抛却成神后的享乐生活,奋发图强,修炼神功。就在九天美女纷纷下凡,土行孙准备报仇时,张奎竟然意外死亡了。土行孙为报仇而修炼的非常功法将做何用?正值仙魔再战、九天大乱之际,去开创伟业,拼搏、征杀,横扫“四界”、一统九天。天上、人间没有谁敢相信土行孙这个小不点点儿的能做出如此大事,但是,他勇敢地去做了。他到底能做到吗?
  • 寂灭仙穹

    寂灭仙穹

    万法为图,星辰铺路,时空破碎,众神湮灭,仙穹之上谁为主?大道不仁,万物苍生皆沦做迷局棋子,终其一生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那修炼长生,徒劳活命又有何意义?当迷局苏醒,少年冷眼望向诸天仙穹,一切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