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3500000015

第15章 李渔的戏剧美学(15)

李渔则比他的前辈们迈进了一大步,从戏剧艺术的结构特点立论,来阐明一部传奇作品的最末一出应该怎样写,故事的结尾应该怎样适应观众的欣赏需要,以收到积极的舞台效果。他所谓“无包括之痕”,就是要求传奇的结尾应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与勉强生情,拉成一处。”也就是说,不要人为地硬去搞大团圆,而应该使结尾成为剧情发展的自然结果,人物性格的必然归宿。中国古典戏剧喜欢搞大团圆的结尾,但是往往落入固定的套子,俗不可耐。例如,写男情女爱,则常常是女为千金小姐,男为白面书生,必要书生上京考中状元,方能最后成亲。李渔自己的几部传奇,也都是故意搞个大团圆的结尾,《比目鱼》、《奈何天》、《巧团圆》等,都是如此,总令人感到忸怩作态,失却自然,正犯了他自己所批评的“包括之痕”的毛病。

李渔所谓“有团圆之趣”,是要求传奇的结尾应具有“到底不懈之笔,愈远愈大之才”,犹如“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又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就是说,传奇的结尾,不应该成为强弩之末,像撤了气的皮球瘪下去,而是直到最后还要有“戏”,做到“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使人“执卷留连,若难遽别”。

但是,要做到“无包括之痕,有团圆之趣”,发生“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是颇不容易的事情。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结尾,为什么常常出现李渔所反对的那种毛病呢?这原因不能光从个别作家的艺术技巧上去找,还应该从中国传奇的结构特点上去找。如前所述,结尾离高潮太远,高潮之后还往往敷衍一大段情节拖长故事,这必然使人有强弩之末、冗长拖沓之感,削弱了勾魂摄魄的艺术力量。要克服这个毛病,也应该从整个戏剧布局、结构的传统手法上去注意。

传奇在结构上的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例如电影《二泉映月》,写阿炳一生,不无感人之处;但影片在结构上却似乎沾染上了明清传奇作品常有的那种毛病,即高潮距结尾太远。影片写到阿炳在船上被毒打,琴妹投水自尽,已达高潮;但这之后又写了很长一段情节才到结尾。虽然高潮之后的情节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却显然使观众在情绪上松懈了下来,减弱了强烈的吸引力量。如果这部影片在结构上再花一番工夫,艺术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从这里我们能否得到这样一种启发:对中国古典艺术以及传统美学理论,不能无分析无批判地吸收、继承。的确好的,拿来;有好、有坏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好的,不必硬当国粹,而应丢掉。

李渔论戏剧语言

语言,被高尔基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而对于戏剧来说,语言更有着一种特殊意义。戏剧的重要特点之一,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对于一个戏剧作家来说,在诸多戏剧表现手段之中,除了结构,他最重视的大概莫过于语言了。如果说结构是戏剧的骨骼,那么语言(台词)则是它的肌肉,是展开故事、塑造人物的最基本的材料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动作,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动作(即思想、心理的动作),对于戏剧当然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动作就没有戏剧。有的剧,例如哑剧,不用语言而单靠动作也能使观众看得懂,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缺少语言而只靠动作,毕竟使戏剧发挥自己的艺术力量受到很大限制。犹如一只雄鹰,翅膀上如果羽毛很少,甚至全无羽毛,它也难以翱翔于崇山峻岭之上。

戏剧语言既不同于小说、散文的语言,又不同于一般诗歌的语言。比之于前者,它更像诗,即使是用散文写成的剧,它的语言也应该是诗化的、充满着诗意的;比之于后者,它又更具有小说的描绘性、通俗性、口语化、个性化。它是兼有二者特点、而又与二者都不相同的第三种文学语言。中国的古典戏剧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外国戏剧(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到现代的话剧),又不同于只有唱而没有白的外国歌剧,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特殊类型的歌剧。它的语言是以唱词为主,而又兼以宾白。它的唱词是具有戏剧特点的诗歌,被称为剧诗;它的宾白也是具有戏剧特点的散文,或者对子、四六骈语等等。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正是总结了中国古典戏剧语言的这些特殊规律。

对于戏剧语言的各种问题,李渔之前的许多戏剧论着不但早有阐发,而且恐怕比其他问题谈论得更多,也更充分。特别是有不少戏剧理论家往往把戏剧作为案头文学来欣赏,就更着重于像论诗、论词那样来论曲(戏剧),因而对词采、音律的问题就更加重视,他们虽然有忽视舞台特点的倾向,但的确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李渔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关于戏剧语言的一系列看法。并且他更重视戏剧本身的特点,因而所论也就更深透、切实。

李渔非常重视戏剧语言的通俗化、群众化。在论述“词采”的时候,他首先就提出“贵显浅”的主张,要求台词一定要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而不可“艰深隐晦”。显然,李渔此论是发扬了明人关于曲的语言要“本色”的有关主张而来。然而,细细考察,李渔的“贵显浅”与明人的提倡“本色”,虽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

明人主张“本色”,当然含有要求戏剧语言通俗明白的意思在内。例如,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赞扬南戏的许多作品语言“句句是本色语,无今人时文气”;而批评邵文明《香囊记》传奇“以时文为南曲”,生用典故和古书语句,“终非本色”。他明确提出“曲本取于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这就是后来李渔论戏剧语言要“贵显浅”、“忌填塞”时所更加发挥了的意思。但是,所谓“本色”,还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要求语言的质朴和描摹的恰当。王骥德在《曲律》中是把“本色”与“文词”、“藻绘”相对而言的,说:“曲之始,止本色一家,……自《香囊记》以儒门手脚为之,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还指出:“夫曲以模写物情,体贴人理,所取委曲宛转,以代说词,一涉藻绘,便蔽本来。”臧懋循在《(元曲选)序二》中,也要求“填词者必须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总之,“本色”的主要含义就是要求质朴无华而又准确真切地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个思想当然是好的,戏剧也应符合这个要求。

相比之下,李渔“贵显浅”的主张,发挥了明人“本色”的某些意思,而为了适应戏剧舞台表演的特点又更重视、更强调戏剧语言的通俗性、群众性,因而对戏剧来说也就更加切实。李渔是在比较了戏剧语言与诗文语言的不同特点之后而提出他的“贵显浅”的主张的。他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而曲文之词采则要“判然相反”,“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为什么非如此不可呢?因为“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在谈到传奇的作用时,李渔也是强调传奇要“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包括与那些“认字知书少”的“愚夫愚妇”们“齐听”。因此。戏剧艺术的这种广泛的群众性,不能不要求它的语言的通俗化、群众化。那些深知戏剧特点的艺术家、美学家,大都是如此主张的。西班牙的维迦就强调戏剧语言要“明白了当,舒展自如”,要“采取人们的习惯说法,而不是高级社会那种雕琢华丽抑扬顿挫的词句。不要引经据典,搜求怪僻,故作艰深”。

同时,戏剧艺术的舞台性,还要求它的语言不能“只要纸上分明,不顾口中顺逆”,不能“观刻本极其透彻,奏之场上便觉糊涂”,不能“艰深隐晦”,佶屈聱牙;而应该“观听咸宜”,既“中听”,又“好说”,宾白要朗朗上口,唱词要明白晓畅,使观众一听就懂。李渔以汤显祖的《还魂记》为例,说明戏剧语言“艰深隐晦”对于舞台艺术是多么不可取。《还魂记》当然不失为优秀之作,这在文学史上是已有定评的;但是,它的某些语言,作为文人案头欣赏品味是好文字,而奏之场上,实在会令一般观众觉得“糊涂”。李渔指出:“《惊梦》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然听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若谓制曲初心并不在此,不过因所见以起兴,则瞥见游丝,不妨直说,何须曲而又曲,由晴丝而说及春,由春与晴丝而悟其如线也?若云作此原有深心,则恐索解人不易得矣。索解人既不易得,又何必奏之歌筵,俾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其馀‘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等语,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得作传奇观。”的确,如上述李渔所举出的《还魂记》中这种过于典雅艰深、曲折隐晦的语言,若在舞台上演唱出来,观众必定觉得茫然。

那么,李渔是否认为戏剧语言一味显浅就好呢?不然。李渔认为,如若“一味显浅而不知分别”,则又流于粗俗、浮泛,又走上了另一弊端,亦不可取。戏剧语言的显浅,其实是要“意深词浅”,是要在浅处见深。李渔所特别推崇的《西厢记》,它的许多语言自然是以“绮丽”着称;然而也有许多语言是以“意深词浅”见长。请看第二本第四折中,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埋怨老夫人时的一段唱:“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每(们),从来懦,闷杀没头鹅,撇下赔钱货;下场头那答儿发付我!”这段唱词中,大多为当时的口语、俗语所组成,既通俗晓畅,妇孺皆懂,而意思又很深刻,耐人寻味。特别是以“没头鹅”(把头掖在翅膀里的鹅)喻张生当时的窘境,以“赔钱货”(多么口语化!)喻自己此刻的状况,形象生动,寓意深长,充分表现出莺莺这个热烈渴求恋爱婚姻自由的少女的怨恨心情。这不就是李渔所说的以浅见深吗?

为了进一步申明自己的“意深词浅”的主张,李渔还将“今曲”与“元曲”作了对照,认为“今曲”的毛病在于“心口皆深”,不可取;而元曲的长处则是:“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这里指出了戏剧语言的三种状况:一是“心口皆深”(这是“今曲”的语言);一是词浅意深(这是“元曲”的语言);一是词浅而意亦浅。李渔称赞的是词浅意深的语言。这是很对的。戏剧语言,不论是唱词还是宾白,都必须以浅见深,通俗易懂,晓朗如话。即不能借语词之浅文其内容之不深;也不能以心口皆深以示其高深莫测;更不能以文词之深掩盖其内容之贫乏,堆砌词藻,故弄玄虚,以吓三家村人。

李渔对戏剧作家提出了一个很高、然而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正确很中肯的要求:“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

那么,如何才能于浅处见才呢?这就需要戏剧作家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审美功力和艺术技巧。不但要具有准确地把握所写对象特质的能力,而且又要有很深的语言修养的工夫,善于选择和使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对象的特点准确贴切、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关于戏剧作家如何进行语言修养,李渔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李渔一再强调戏剧作家必须从现实生活的群众口语和俗语中汲取营养,提炼戏剧语言。在“贵显浅”一节中,李渔提出“话则本之街谈巷议”,在“忌填塞”一节中,他又重复地强调“其句则采街谈巷议”。这个见解放在今天也是相当精彩的。李渔之极力称赞元曲语言,就是因为元曲中的优秀作品,如《西厢记》等等,是将街谈巷议的群众口语、俗语进行提炼、加工,从而创造出自己通俗优美、词浅意深、脍炙人口的戏剧语言,充分体现了现实生活语言本身的鲜亮、活泼、生动并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李渔对《还魂记》中的语言,或褒或贬,均以元曲的语言精华作为准绳。其贬,已如前述;其褒,则是下面的一些词句:“看你春归何处归,春睡何曾睡,气丝儿,怎度的长天日?”“梦去知他实实谁?病来只送得个虚虚的你,做行云先渴倒在巫阳会。”“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的常如醉。”“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动凌波,盈盈欲下,不见影儿那!”李渔称赞这些唱词说:“此等曲,则纯乎元人,置之《百种》前后,几不能辨;以其意深词浅,全无一毫书本气也。”请注意这“全无一毫书本气”几个字,这表明李渔正是要求戏剧作家主要应从现实生活的群众语言中而不是或主要不是从书本上去提炼戏剧语言。《还魂记》中的这些词句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们来自当时群众的口语,因此就能够像当时群众日常说话那样生动、形象、质朴、通俗,如“不见影儿那”、“只少口气儿呵”等等语句,多么口语化!多么明白晓畅!

第二,李渔认为戏剧作家也应该多读书,重视从前人文章中、从古籍中汲取戏剧语言的营养,以增强其表现力,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他说:“若论填词家宜用之书,则无论经、传、子、史,以及诗、赋、古文,无一不当熟读,即道家、佛氏、九流、百工之书,下至孩童所习《千字文》、《百家姓》,无一不在所用之中。”然而,多读书绝非要戏剧作家掉书袋,生吞活剥地到处引用,弄得满纸“书本气”;而是要求戏剧作家“寝食其中”,“为其所化”,变为自己语言血肉之一部分。那么,提炼群众口头语言和吸取前人书本语言,这二者关系怎么摆呢?李渔明确指出,要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对前者,李渔的提法是“本之街谈巷议”;对后者,他的提法则是“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他坚决反对“多引古事,叠用人名,直书成句”,致使传奇语言“满纸皆书”,造成填塞堆垛之病。李渔主张在读书之后,当“形之笔端,落于纸上,则宜洗濯殆尽”;即使偶用成语、旧事,“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竟似古人寻我,并非我觅古人”。也即如王骥德所说:“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李渔上述观点,直到今天也是有价值的,对提高我们的戏剧语言水平很有益处。

同类推荐
  •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

    《绿色熟悉我的声音》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抒情诗集,选了诗人近五年来的诗作近200首,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真爱、真情、真理的追寻和坚守,反映了女性在生命之路上遭遇的悲喜与对伤痛的超越。诗集呈现了自然和人相生相融的关系,以及用生命体验生命、用生命倾听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的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美善世界的欣赏、对希望的憧憬和对自由的渴望。包括“云中的字形”、“雅典的星空”、“玫瑰之风”、“领地”、“浮悬篇”以及长诗“绿色熟悉我的声音”等部分。
  • 十字军骑士

    十字军骑士

    14、15世纪之交,十字军条顿骑士团百般蹂躏波兰,残暴卑劣的行径激起从王公到平民的强烈仇恨。著名骑士尤兰德为救女儿达奴霞,只身闯入虎穴,被十字军骑士灼眼割舌剁臂,达奴霞也被折磨得神志不清,父女双双饮恨身亡。深爱着达奴霞的年轻骑士兹比什科身负国恨家仇,汇集到反抗十字军的民族洪流之中,经格隆瓦尔德之战,大败条顿骑士团……
  • 最后的照相簿

    最后的照相簿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关于故乡的记忆也在渐渐消失。故乡是盘根错节的根,它生成生命个体以及生命记忆,成为一个人最初和最终的源点。指尖的《最后的照相簿》关照现实物象,探索内心幽秘,内敛、温和、自信,充满对陌生事物和具体情境的关照之心,语言平静、从容,从细微处切入,叙述客观而又不失鲜活与温润。以其内在的柔软和语言的灵性,拓展了散文文本的想象空间,也拉近了散文与大地的关系,使大地或乡土的本源力量得以显现,并成为心灵化的图景。
  • 风吹树响

    风吹树响

    面对世界与人,作者放弃一味抒情,而是固执地追寻事物的真相。让其中的人自己说话,或是让其中的一棵树,他的帽子自己说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却小处着眼,大出落笔,折射出一个作家,对于人类的悲悯与关怀,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热门推荐
  • 乾坤万古

    乾坤万古

    曾用名《越世游龙》现改名为《乾坤万古行》命运之轮载乾坤,逍遥傲世福祸存。争得天下谁敌手,一祭苍灵万界生。。。。。。。。。。。。。。。。。。洛夫克拉夫曾经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而强烈的恐惧便是未知,这个故事便是为了去探寻那神秘的未知而开始,为了解开疑惑,在匪夷所思的神秘世界不断的寻找线索,当扑朔迷离即将水落石出时,却又浮现出更多暗藏已久的秘密,那秘密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玄机,究竟是有关生命的惊人话题,还是显露出人类固有的本性,也或许只是一场无法更改的命中注定、、、、、、
  • 战凌绝霄

    战凌绝霄

    东方大世界中的少年们,或多或少都憧憬过成为一名强者。然而究竟什么才是强者呢?他们不知道,或许他们以为自己知道,“能打败所有人的武者”,“能杀死所有妖兽的武者”,“能让天下人都害怕的武者”,“能拯救世界的武者”。也许,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成为了一名强者的时候,才会明白强者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少年努力成为强者的故事,很简单,却也很复杂。
  • 一世几欢愉

    一世几欢愉

    西方梵境净莲花开,引天地动荡,八荒异彩,延已数千年。千年后,于东荒之末,天境之巅,开始了一段纠缠不休的命定之缘。那是怎样的一段执念,就连淌过三千忘川河也不愿忘却。她始终记得,那年蔷薇盛开,一句生死不离的誓言,她便将生生世世都许给了他。未料想,他还是负了,未及死别,便已生离。情殇至极,碎心痛情。终是历了一场情劫。待到再次重逢,她是东荒凤凰一族的独女,他是天界不世出的远古神袛,这段情可否延续?一世几欢愉,此情当可忆。
  • 大佬的小兔子软萌娇

    大佬的小兔子软萌娇

    华国狼人协会会长江燃执行长期任务时遇到了一只‘蠢’兔叽,美滋滋地准备了结了它。小兔叽一脸单纯:狼姐姐,你的尾巴看起来好好摸。江燃摇了摇尾巴,面目凶狠:少废话,把你的内丹交出来!小兔叽:哦,好哒。江燃看着下一秒就把内丹送到她眼前的蠢兔叽:……?他爸妈难道没教过他,妖族没了内丹就会死翘翘吗?-为了保证内丹的质量,江燃大发慈悲,决定把这蠢兔叽养肥了再宰,然而事情却越发奇怪。小兔叽摸她的尾巴,她想摇尾巴逗他。小兔叽半夜爬进她被窝,她揪着兔子耳朵不让他走。小兔叽亲了她一口,她反扑过去,心怦怦跳像是得了心疾。江燃万分担忧的上网搜索:狼和兔子到底是什么关系?答:捕食。江燃皱着眉头,对着百度百科琢磨了一夜,突然参透了其中真谛,原来这字里行间竟写满了“喜欢”二字!女强男弱/伪女尊/男主不会反攻/兔叽生宝宝
  • 快穿:2520,世界男神

    快穿:2520,世界男神

    (一对一,独宠双洁)名门千金陶悦书是一个悲惨的女人,但却有一个谜一样的男人一直守护着她,跟随他,除此之外陶悦书视为好友的白皇(雪狼)也就是小贝(一只小仓鼠)也一直守护在她的身旁。故事的最后,结局开启,是她转身逃跑还是既往不咎?
  • 山水吟

    山水吟

    巫师烈未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因为遇见了阴沉的冷俊书生叶珏和娇柔的盲目女妖紫芫而改变了旅程的方向,而人家竟然还一副嫌弃的表情。总之,专职济世降妖的他,偏离了正职,开始跟着他们游走于万千山水之中,遇见了隐于暗处的各色妖兽。阴柔俊美的话痨山神,痛失所爱的仙兽鸾鸟,儒雅淡然的雄雉凫徯,爽朗率直的困兽朱厌……这些被记载为妖的彼岸之物,千载光阴只守着这一山一水,低吟着那些不会被记述的故事。
  • 重生之女配励志记

    重生之女配励志记

    这是一个渣女配重生的故事,男主女主你们好,请让我过过,给你们腾地方。那个男主,你拽着我的衣服干什么?我不爱你了,我说的是真的,什么!?这绝对不是欲擒故纵!艾玛!男主你别跟着了!我家男神在那边等我呢!小心他分分钟秒杀你!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菟丝子般的女配自己励志成长,结果获得了爱情的故事。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九域风云志

    九域风云志

    神州九域,万物共生,浩瀚天地,生生不息。无人知晓九域从何而来,也不知将往何处而去,这世间的事总有说不清的理,总有道不明的迷。传说这片大地上的万物皆出自混沌之气,但时过境迁,这数万年演化下来,万物之间已然泾渭分明,其行其言其思皆已大为不同。世间总有阴阳交替,对于这片大地上的生灵来说,相互之间的争斗总是无可避免,铁与血的斗争、英雄的史诗颂歌从来不曾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断绝。当然,所谓的英雄或许是嗜血的魔头,而遭受唾弃的罪恶或许是不卑的象征。如梦如幻般的神州,总有吸引你的地方。一位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孤寂中,感叹万物沉浮;寂寥中,看淡世间幽事;无言中,走向金戈铁马!
  • 我的梦是在拯救世界

    我的梦是在拯救世界

    姜阳。无奇的人姓氏却是最古老的语言。平凡的人最终却拯救了世界
  • 10000种说爱你的方式:全美5年畅销的经典浪漫书

    10000种说爱你的方式:全美5年畅销的经典浪漫书

    一天用一个说爱的方式,足够用上27.4年的时间。一本浪漫情书在手,后半辈子的幸福都有了保证。美国最负盛名的浪漫学导师,6本畅销书的作者,曾访问过50个国家的150座城市,帮助成千上万对情侣修缮改进婚姻的格利高里·哥戴克,用去了43年又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本绝对是值得珍藏的浪漫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