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6800000012

第12章 纪念中国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12)

从认识作家到认识中国作协

彦火

我是从内地的作家认识中国作家协会的。

1978年内地刚开放,国务院侨办负责人廖承志邀请了一批香港文化界人士访问内地,我也是其中的成员。

访问的首站是北京。“文革”后复出的廖公(港人对廖承志的昵称),特地安排了一批“出土”画家、作家和我们见面。在北京期间,我见到一些心仪的诗人、作家。那一次我感到格外振奋的是,我见到了心驰神往的着名诗人艾青先生。

我当时在香港文学杂志《海洋文艺》当编辑,工作之余埋首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工作。《海洋文艺》邀约了不少刚刚复出的知名作家写稿,老一辈的作者如艾青、萧乾、卞之琳、蔡其矫等,中年一辈的作者如张洁、张抗抗、郑文光等。

之后,我与不少内地作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与西方国家还没有直航飞机。内地作家出国要在香港转机,我在香港接待的第一批出国作家是萧乾与毕朔望。那是1979年的初秋,他们是由中国作协安排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

来自海峡两岸的作家在第三地带--美国中西部爱荷华首次接触,被海内外传媒形容为“第三类接触”。主持人保罗·安格尔、聂华苓伉俪还为此举行了“中国周末”,让两岸作家相聚一堂,哄动一时。

萧乾、毕朔望由北京经香港赴美国和由美国途次香港返北京,都是由我陪同和接待的。

翌年1980年,艾青伉俪、王蒙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来回途次香港也是我接待的。

1982年,也是初秋,新加坡举行第一届“国际华文文艺营”,内地邀请了萧乾、萧军、艾青,香港邀请了金庸与我。金庸无暇去,我则应约赴会。在回程途次香港,我陪同两萧(萧乾、萧军)一艾(艾青)在香港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每每亲炙这些历经时代风霜的老作家,便令我激动不已。他们没有在凶险的生活怒涛中淹没,恍如从狂飙中钻出来的风帆,呈现出韧战后的安详和宁静。他们苍苍的白发在南国的阳光下更皑皑闪亮,他们的朗朗笑声,竟如秋阳那般澄亮……这一动人的人文风景,仍历历在目。

也是1982年秋--萧乾、艾青在香港的那一年,有一天,艾青与萧乾问我,要不要加入中国作协,我表示,我的条件还不够。这是实话。相对他们这些名闻遐迩的大作家,我只是一个小字辈、一个学生。他们亲切地表示,只要出版过两本作品,有两个作家协会个人会员介绍,便可申请入会。我就是这样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介绍人是艾青与萧乾两位先生。

后来我进入了香港三联书店工作。北京的中国作协邀请的客人经过香港,作协的对外联络部便经常给我打电话、来信,要我在香港协助接待过境的内地作家。与我接触得最多的是中国作协负责海外联系的范宝慈女士。她的认真、细致、体贴入微的工作态度,对我有很大感染。

其实,我在入作协之前,也接待过不少中国作协的客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978年保罗·安格尔、聂华苓伉俪。我相信他们是内地开放后第一批受到访华邀请的海外作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接待的最大的中国作家代表团是由冯牧先生率领的访美作家团,全团有十五六人,其中包括了张洁、蒋子龙等一大批中年作家。

八十年代,我在三联书店工作的时候,还与香港其它文化社团合作,邀请了多批内地作家来港交流。如1981年与中文大学合办的“现代中国文学研讨会”,邀请了一大批当代中国作家,其中有唐弢、王辛笛等等,还包括现在担任中国作协主席的铁凝女士;我还促成1986年香港三联书店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联合邀请红学家、知名作家俞平伯先生来港举行“红学讲座”,这是俞平伯先生四十多年后首次访港。他以八十六岁高龄乘轮椅而来,蔚成文坛佳话。

香港作家联会成立后,我一直负责香港作联的联络部,与中国作家协会的联系就更迩密了。其间香港作家联会成立十五周年及二十周年时,中国作家协会都派出代表团给予热烈祝贺,从而加深了内地作家与香港作家的互动和了解。

三十多年与中国作协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作协扮演着“作家褓姆”的角色,她是中国作家的家,也是香港作家及海外作家的家。与此同时,她也是联系和促进中国作家与海外作家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以上是我对六十周岁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祝贺中国作家协会更茁壮发展!

(作者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执行会长)

原载2009年7月14日

澳门文学六十年掠影

李鹏翥廖子馨

六十年时光对于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却只是溅起的一朵小浪花。澳门文学如何量度这六十年时光?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澳门文学:它像一块温润的鹅卵石,安静地嵌贴在大中华区域文学版图中。经历六十年时光的打磨,在这片大版图的光华中,虽然澳门文学没有抢眼的色调,但是把它拿掉的话,大中华文学版图上显然会出现一个小窟窿,不完整,有了缺憾。作为版图中的一分子,当代的澳门文学从蹒跚起步到成长,都与新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割不断的关联。

澳门,这朵盛开于中国最南端的莲花,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姑且勿论因着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因素,澳门百年来一直是内地文人志士的避难之地,只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不少进步作家如茅盾、张天翼、夏衍、端木蕻良、秦牧和紫风等或路过或短居过,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起着积极的保护作用--澳门承接他们的苦痛和忧愁,也汲取他们留下的文化芳华,凝集至五十年代喷薄而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新文学力量。到了七十年代末,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步伐的带动,随着内地作家开始以开放的视野走向个性化创作的影响,澳门文学也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不妨翻看记录,简略地回顾一些历史片段:

1978年,广东省作家协会召开创作座谈会,在全国最早恢复文艺团体组织及活动,也是在全国最早为着名的《三家巷》《艺海拾贝》等被诬陷的作品及其作者平反。座谈会上有刚刚复出的夏衍、林默涵、张光年等着名作家发表讲话。现任《澳门日报》董事长的李成俊曾应邀出席,并且撰写一系列“参加省文学创作座谈会侧记”的文章,向澳门读者汇报内地朝气蓬勃的文艺新气象。这场连续数日的创作座谈会,无疑也给澳门文学界吹来一股久违的春风,不仅让大家看到新的文学形势,也了解到港澳作家同样受到关注、受到重视。

1980年初秦牧、紫风等到珠海,澳门的中国作协会员李成俊、李鹏翥前往相见。紫风曾经在澳门鲤鱼井居住一段时间,所以秦牧伉俪对小城的情感尤其深厚,也特别关注澳门文学的创作情况。1983年后秦牧多次来澳进行文化交流,语多鼓励,对于正在酝酿发展的澳门文学确实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与有意和文学青年共谋出路的“两李”一拍即合,半个月内便促使《澳门日报》开设纯文学版《镜海》。二十六年过去了,当台港澳、甚至内地大部分报纸媒体不再为文学留点创作空间的时候,《镜海》依然在为澳门的文学青年提供园地,凝聚了一批批文学力量。

1985年广东作协召开代表大会,李鹏翥应邀出席。

在老一辈名作家杜埃、秦牧、陈残云等的推动下,1986、1987、1988年举办的粤港澳作家联谊会活动,很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大批三地作家。1987年,经过七年的酝酿,团结澳门作家的组织--“澳门笔会”瓜熟蒂落,终于诞生,成为有力推动澳门文学发展的力量。

在殷殷关切的目光中,还有中国作家协会给予的支持:

1987年由着名作家萧军率领的作家代表团一行15人访澳,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庞大的一次作家访澳活动,代表团成员有着名的作家、评论家,如叶君健、韶华、张锲、从维熙、李国文、铁凝、张一弓、吴泰昌等。这无疑是一场文学盛宴,令澳门作家有机会接触、亲聆着名作家畅谈创作体会。时隔二十一年,2008年11月,中国作协副主席金炳华率领另一个作家代表团访澳,成员来自东南西北六个省市的作协主席等共12人,副团长为陈建功、王安忆。座谈会上,陈建功主要概述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有关情况;王安忆则阐述内地与日本长篇小说的发展状况,与澳门作家分享、共勉创作。2009年4月,中国作协副主席李冰访问澳门,与澳门文学界座谈,细心了解澳门的文学创作情况,坦诚交流意见,表达中国作协对于全体华人作家、华文创作的热切关怀。

1984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成俊应邀出席。

1996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鲁茂(邱子维)、陶里(危亦健)应邀出席。

2001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鲁茂、林中英(汤梅笑)应邀出席。

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鹏翥、吴志良、李观鼎、廖子馨应邀出席。

无疑,澳门文学在成长过程中,未曾脱离过中国文学的怀抱;那条因河沙堆积而成的莲花茎,既连接了澳门与内地的交通往来,也维系着中华母体文化的血脉源源不断由莲花茎注入莲花小城。

当然,澳门作为最早的华洋杂居之地,最先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十六世纪中叶,带着宗教热诚踏足澳门的耶稣会,开始在东西方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的交流中担当使者的角色。同时,澳门“土生”(主要是指在澳门出生的欧亚混血儿)这一族群的文学创作为整体的澳门文学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就其热衷描述的澳门故事、澳门人和情来说,无疑是澳门文学的一部分,这也是澳门文学独特性的鲜明写照之一。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基金会与中国文联首度合作,出版“澳门文学丛书”,按“散文卷”、“诗词卷”、“小说卷”、“评论卷”、“青年文学卷”,将澳门文学作品共20本摆到内地读者面前,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推介。

2000年澳门笔会和《澳门日报》主办“千禧澳门文学研讨会”,广邀中国各地作家学者解读、评述八十年代后期澳门文学作品,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澳门文学历程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踏入二十一世纪,澳门文学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继续我们的追求,为下一次的飞翔努力铺垫着。

循着澳门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到,澳门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轻抚,但两脚却深扎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以清高自守的文化心态走着自己的路子。

历史长河中的这六十年虽短,但澳门文学不该以长短来量度,因为我们和中国作家协会推动的新中国文学一样,拥有的是一个丰富的六十年。

(李鹏翥,澳门笔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

廖子馨,澳门笔会秘书长,中国作协会员)

原载2009年7月18日

关于向从事文学创作60年的中国作家

协会会员颁发荣誉证章证书的决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广大作家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自觉响应人民和时代的召唤,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褒扬老一辈作家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建立的功绩,表达我们对老一辈作家的敬意,激励年轻一代创造文学事业新的辉煌,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向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颁发荣誉证章和证书。

中国作家协会号召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老一辈作家学习,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牢记当代文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以人品立身,以作品立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而奋斗!

中国作家协会

2009年7月16日

原载2009年7月16日

见证新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回首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走过的六十年历程,让人体会到文学薪火在一代代作家手中相传。在中国作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为我国文学发展作出贡献的老作家、老评论家,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言谈话语中为我国文学今天呈现出的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感到由衷的欣慰,并衷心希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家邓友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作协的成立将作家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热烈友好的气氛,作家们认真向生活和人民学习,以文学的方式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作协很好地发挥了团结联络作家队伍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文学界的纽带,推动了新中国文学创作的繁荣。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协工作走上了更加顺畅开阔的发展道路,成就了今天令人欣喜的局面。

评论家张炯谈到,回顾中国文学这六十年,尽管发展道路曲折,但整体来说成就是相当突出的。首先,作家队伍不断壮大。时至今日,中国作协会员已将近9000人。除了作协会员以外,近年还涌现出大量来自各个行业的业余作者。其次,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以长篇小说出版为例,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年加起来不到500部。最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改革开放之初大约是每年60部到100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约500部,而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有1000部左右。现在的文学作品题材、风格、形式更趋多样化,中国作家努力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吸收世界各国文学的优长转化为自己的营养,使文学不断上升到新的思想境界。

同类推荐
  • 相约Barroom

    相约Barroom

    循着季节的轮转而来,踏着青春的鼓点而来——相约Barroom,带给少男洁白的风帆,招展憧憬;带给少女款款的芬芳,留驻韶华。是青春期待的召唤,是爱情的彼岸挂满神秘果实的顾盼,是一片绿洲招摇的处女地在远方的依恋……捧着Barroom,总有一份诚挚的祝福,守望在紫丁香的雨巷,总有一份灿烂的笑靥,洗去你心头的阴云。或明或暗的灯光下,两人谈着谈着就有点投缘了,他看着她,发现浅浅几口酒更衬得她梨涡轻漾,齿颊留香,惹人怜爱,就有点沉醉了。
  •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

    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回忆,回忆过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我的一生谈不上光辉灿烂,但也是五味俱全。一九九九年,年届花甲之际,感慨所……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沉思无绪斜阳暮、离人心底伤、依然春意寒、身无彩凤思万千、雁无声,天意寒、暴雨之后,栀子花残、有一种心情,泪流满面、在深夜里让寂寞唱歌、只为心如自由花等作品。
  • 学生精品美文:网人往事并不如烟

    学生精品美文:网人往事并不如烟

    本书是近几年中国社会各种热点,焦点的集大成者,又可谓是最鲜活的“网络史记”。作者狸美美是资深香港媒体人,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视角独特,行文精当,虽是专栏小事,她却写得大气、幽默。更难得的是,作者浸淫纸媒与电媒多年,既有一位“主流媒体”的操守,又有一个“网络高手”的通达,能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作者不多。能第一次结集其文在内地出版,亦实可谓是一件幸事、好事。这是一本可遇而不可求的书!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前世今生

    三生三世,前世今生

    一个穿越在古今中外的小姑娘。每一次的前世今生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 重生毒医:霁爷宠妻成瘾

    重生毒医:霁爷宠妻成瘾

    重生之后某女才醒悟过来,上一世她眼里到底是糊了多少层猪油才无视了这位势力滔天夜大人,看上了林海生那个渣男?既然上帝眷顾重生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功无不胜

    功无不胜

    这是一个充满天地玄气的武玄大陆。只要吸收玄气,就能转化真气,只要修炼武功,便可上天入地!这里练武成风,强者为尊!气霸把持外家,丹王纵横世家,功尊睥睨帮派,玄圣遮手宗门!——但,资质阻挡,各家秘传,宗派垄断,修炼功法难得!千金易有,一功难求!得功法者,得天下!少年林冲天,挟无尽武侠小说功法,逆天命,悟玄功,灭妖魔,证武神!
  • 黄金山场

    黄金山场

    (全网第一本山场类小说!)新书~网游之全能外挂~喜欢的可以去看看结庐南山,远离喧嚣。项子铭拥有一座山林,春采山珍野菜,秋采野味鲜蘑。树上养鸟,岩上养鹰,树洞养熊,林中养虎。闲时或于朋友狩猎山林,坐享美味、或探险自家山洞,观地下世界奇观,渴了喝一捧甘甜的山泉水,累了就躺在树间吊床上,沐浴着几束透过树叶间的阳光,美美的睡个午觉,生活就应该这么悠闲
  • 有你的时光很暖

    有你的时光很暖

    宋泽,我们之间本来就谁也不欠谁,只是恰好成了彼此的光……
  • Boos魔障啦

    Boos魔障啦

    三年前,她被害离去,与至亲骨肉分离。三年后,她涅槃重归,她势必要将那些伤害过她的人付出代价。也因此与他再次相遇……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她才发现,原来他就是当年的他……
  • 复仇千金之恋爱法则

    复仇千金之恋爱法则

    她们,回来了.爱恨情仇,忘恩负义……她们之间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
  • 星空科技帝国

    星空科技帝国

    小说迷方兴,熬夜猝死于凌晨。被系统带到平行世界;成为传说中的富二代。这~创业有资本,成事有系统啊,简直无敌啊。“卧~槽~”(??????)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辨言

    辨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