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14800000002

第2章 仕途官场

张謇家虽属晚清的小康之家,但也并不十分富裕,他不可能完全依赖家中供养而闭门读书。

早在21岁那年,他即去担当江宁发审局委员孙云锦的文书,后来又到浦口淮军统领提督关长庆幕中任职。光绪八年六月至光绪十年五月间,又随庆军开赴朝鲜。在这些军幕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军务杂事要他处理,琐碎繁忙。特别是那份受到朝野推崇的关于朝鲜时局问题的六点条陈,为关督条分缕析,更是煞费苦心。

光绪十年(1884年),庆军要撤离朝鲜回国。张謇因处理善后问题表现出的杰出才能受到上级的重视,朝鲜欲以“宾师”的待遇劝他留下,北洋大臣李鸿章,张树声和关长庆三人联合上书推荐他在朝中任事。但他觉得自己功名未就坚辞不受,决计靠自己的努力博取前途。同年7月,张树声在奥督任内,又一次延请张謇前去任事,他仍然婉言谢绝了。故有“南不拜张北不投李”之说。

1894年,张謇中了状元,本以为可以“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然而就在这年7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追溯中日甲午战争之源,起自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1869年,明治天皇颁布“御笔信”,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万里波涛”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侵略一海之隔的近邻——朝鲜和中国。

1882年6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这样就给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机会,他们趁朝鲜发生内部动乱之机,以“干涉兵变”为借口,派出军队,肆无忌惮地长驱直入,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川条约》。日本除得到大宗赔款而外,还取得了在朝鲜驻兵的权利。由此,侵略的魔爪向前伸进了一步。

1894年6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派遣大量的军队进驻朝鲜,对中国按约常驻朝鲜的1500名清兵形成鲸吞之势。

国势日下,战争日益逼近,可清朝统治者却一再妥协退让,避战求和,训令中国军队“静守勿动”,幻想着“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亦不动手”。

然而,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因清政府的退让,避战而放松,却加紧了各种军事部署,而且不断向清军挑衅。7月25日,日本侵略者公然不宣而战,在朝鲜牙山和半岛海面同时向清国发动进攻。

当时,朝中分帝(光绪)、后(慈禧)两党,帝党主战,后党主和。翁同龢、李鸿章分别为两派的首领,光绪载湉和慈禧太后那拉氏分别为他们的后台。

李鸿章掌握着军事大权,身边是一班权奸,西太后老谋深算,操纵着实际权力,使主和派的力量占优势。

但是,面对日本甚嚣尘上的侵略气焰,有识之士无不义愤填膺。张謇预感到大清帝国将遭瓜分的危险,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昔日的科场奋进,主要是为了改变个人受轻侮的地位,以图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今日更感到要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着想,要时刻以“雪国耻”为念。因此,他一腔热血早已不可遏抑,常在翰林院慷慨陈词,呼吁抗战,大力宣扬“士苟以洗国耻,觉民智为心”。

当时,同是江苏籍的翁同龢正担任军机大臣,张謇激情满胸,常去走动。每当谈起时局,则“声泪交下矣”!朝廷抗战的决心迟迟难下,张謇积极为翁同龢出谋划策,劝说他直陈皇上,迅速下令开战。

翁同龢深受张謇的感染,并为他的热情而激动,因而主战意志愈坚,经张謇再三请求,也竭力劝谏皇上对日作战。光绪帝在主战派的敦劝下,采纳了翁同龢等人的建议,开始大力推行抗战路线,在此形势下,主和派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也不得不相应采取一些应变措施。8月1日,清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对日作战。

但是,由于主和派控制着实权,在投降主义路线指导下,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相继失利。李鸿章为保持小集团和个人的实力,不顾国家危亡,命令他的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港内“不得出大洋浪战”,又下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公然自撤藩篱,将祖国锦秀河山拱手让于外敌。

主和派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各界的公愤,翰林院更是群情鼎沸,人人义愤填膺,个个咬牙切齿,痛斥权奸,抨击国贼。他们35人联合上书,共劾李鸿章,要求将之卖国元凶严惩不贷!

李鸿章权倾朝野,灸手可热,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时朝中流传“要做官不能得罪李鸿章,要做大官更不能得罪李鸿章。”

张謇是新科状元,功名前程全在这些“铁腕人物”的翻云覆手之间。按照官场陋习,张謇这类六品修撰,正当跻门求荣之际,巴结还怕时间不够,哪里还敢公然作对?可张謇一腔爱国热情,全然不顾个人可能遭致的官场厄运,一是与翰林院同僚联合弹劾李鸿章,二是对根据自身的体验,加上刚从朝鲜归来的袁世凯所提供的材料,独自写成了一本《呈劾大学士李鸿章》的奏疏。

张謇的这本奏疏,从光绪八年李鸿章对朝鲜问题的处理造成“我有自腐之机,敌乃有可乘之隙”入手,一桩桩,一件件,历辩其种种不可容忍的罪状,一针见血地指出:“直隶总督李鸿章,自任北洋大臣以来,凡遇外洋侵侮中国之事,无一不坚持和议。天下之人,以是集其诟病,以为李鸿章主和误国,而窃综其前后心迹观之,则二十年来坏和局者,李鸿章一个而已。”

张謇以大量的事实,犀利的笔锋,深刻揭露和鞭笞了李鸿章种种卖国行径,淋漓尽致勾勒了李鸿章的丑恶嘴脸:“试问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用财数千万之多,一旦有事……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稍有人理,能无痛心!”张謇还严厉痛斥:“李鸿章非特败战,并且败和!”要求皇上削夺其北洋大臣的职务。

张謇这篇奏疏,无庸置疑是一纸讨李檄文,打中了卖国求荣者的要害,畅扬了人们对投降的愤恨。李鸿章经此弹劾,在国人面前更加臭名远扬,在政治上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张謇却因高度的爱国热忱与蔑视权贵的无畏精神,进一步受到朝野各界的推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软弱的清政府在日本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此,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进一步入侵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民族沦亡的危机更加深重。

中国向何处去?许多爱国志士无时无刻不在探索,不在思考,张謇也是寝食难寐,他在寻求着新的道路。

青年时代,张謇为改换门庭、摆脱受人轻视侮辱的地位,“以读书励行取科名守父母之命为职志”。然而,张謇在参加科举,求取功名的漫长历程中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从22岁起就投身于社会,他“游南北诸郡县及朝鲜属国,接公卿大夫之贤者、士之优异者”,“察政治之良窳,民生之利病”,将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的脉膊紧紧联结在一起。

张謇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较多地接受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使他深受启迪,长期熏陶的封建主义世界观,渐渐融进了资本主义因素,张謇终于冲破封建士大夫的藩篱,积极投身于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主义潮流。

早在大魁之前,因朝廷不能采纳他的《朝鲜善后六策》,他已深知清政府上层政治集团腐败到何种程度。他愤中国之不振”,并认为改造中国社会,“责任在士大夫”。中了状元以后,他多么想为中国伸眉为书生吐气,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可惜,不久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打碎了他的梦。虽然他极力主张开战,并为翁同龢出谋划策,可是,由于实权掌握在投降派手中,主战派只能纸上谈兵,想有所为而不能。甲午惨败,世人齐呼要杀李鸿章以谢天下,张謇虽也独自上疏弹劾,可实效却是化为云烟。这使他清醒地看到:九仞宫之内,并不是他的用武之地,金榜枉题名,空负凌云志,与其做无为之官,还不如作一点点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之事。

不久,张謇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告假回家途经天津,乘海轮奔上海,而后至南通。谁料,当他赶到家中,老父已经溘然而逝。张謇跪跌在父亲遗体之前,仰天悲号,他以未能亲自侍奉老人归天为终生憾事。后来,直至70岁他修订《年谱》时还说:“一第之名,何补百年之恨,慰亲之望,何如侍亲之终。”

张謇回籍翌年,即1895年4月,传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张謇不胜愤懑。家难加上国难,使张謇绝意于仕途。

这时的北京,18省的1300多名举人刚好会试,大家探知《马关条约》,无不为之震惊,不少人当即流涕悲号。康有为受大家之重托,一夜即写成长达1万多字的《上皇帝书》,发动了有名的“公车上书”。上书中,举子们痛谏割地赔款的危害,请求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推行“富国”、“养民”、“教民”之法,实行“议郎制”(即议会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政治纲领,演出了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壮剧。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张謇思想的转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国事大坠落”,知识界特别是康、梁等变法思想的推动,使张謇由为一人一家的奋斗,彻底转向为国家、民族而“雪国耻”。

张謇认为,甲午海战失利,一非中国军械火器不如他人,二非中国将士缺乏勇武精神,而是整个国力不如日本。那时,正值洋务运动之风渐行天下,不少有新思想的官僚知识分子,仿效西方,买机器、办工厂。

对此变化,张謇想起江淮之间盛产棉花,如果办起纱厂,可抢在日本人前面一步,堵住他们在我国内地办厂的路子,以“商战”之胜利弥补“海战”之败,正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亡国危机愈来愈深重的形势下,张謇逐步形成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想。

张謇后来曾写下一篇《变法平议》,要求政府实行议会制,提出分职省定官俸,减少国库开支;通过办工厂,垦荒地,以达富国强民的愿望,要求“国民咸须出力以奉公”,连僧道也不得“不农不工不商”而惰游。他还主张废除科举,倡导国民教育,尤其强调“首在正蒙”,先要普及小学教育。

从这些实际内容看,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同出一辙,都是在不触动清朝专制统治的前提下,以非暴力的改良方式改善封建统治以达富国强民之目的。一句话,都属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二者的改良都由“除旧”与“布新”两个部分组成。相比之下,张謇的主张要求“布新”,比起康梁更为温和,希望在“不流血,不纷争”的前提下,达到理想境地。

康梁在北京变法,张謇以南通为基地搞实业,康梁在政治上与封建顽固派颉颃,张謇埋头做实事。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应占有一席之地。就这样,甲午战争后,张謇结束了仕途官场的拼搏和争斗,开始了他弃官回乡搞实业的新生活。

同类推荐
  • 秦国光律师

    秦国光律师

    本书主要为秦国光律师个人传记,秦国光律师193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富盛镇。1957年开始任绍兴市法律顾问处主任。后历任绍兴县法院副庭长、绍兴市法律顾问处副主任、绍兴县律师事务所主任、全国律师协会理事,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代理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律师协会副会长、会长,绍兴市律师协会会长,县、市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全省律师高评委主任、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主任等职。1990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司法行政劳动模范”称号。
  •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幼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这和他的家世是分不开的。相传林则徐的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热门推荐
  • 大仙等我带躺赢

    大仙等我带躺赢

    女主表示:“只想独自美丽”
  •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青梅竹马:陪到最后是心安

    内容简介:我一定要娶她当我老婆!只因一个人的介入而分手?他(她)生活得怎么样了?不要离开我!我以为我的温暖能给你整个宇宙没想到给你带去痛苦……
  • 大神今天又掉线了

    大神今天又掉线了

    “老头,我要回去了,回到那个地方。”一道声音突然出现在这片寂静的天地之中。声音低哑,在呜呜的风中若隐若现。
  • 迟暮之年瑾与你

    迟暮之年瑾与你

    她是高冷又沙雕的女生杀手,他是霸气高冷风华绝代的世界第一杀手。世界让他们相遇,并开启了一段甜蜜到想杀人的故事……【甜】【特工杀手】
  • 仙纪之证道

    仙纪之证道

    红尘彼岸,众生争渡。凡人求活,修士求道!无尽苍穹,是谁持剑横刀高高在上?滚滚红尘,又是谁卑躬屈膝伏首在下?万事由来不信命,命运天命一拳轰断之!当我无敌世间,俯身过往看去,万古成空!
  • 侯圆圈

    侯圆圈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我和老和尚我让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一个封印石封印石里有一个能穿越时空的冤魂一天冤魂挣脱了封印冤魂到了未来取走了一名女孩的灵魂将她赋予更加强大黑暗的能力不料天神下凡封印住了冤魂女孩灵魂得以解救天神告诉她灵魂只能存在24小时接受了天神的传送清除一部分记忆附到了一个人身上……我:你也太能鬍焎了吧……
  • 宿主快看那是你媳妇儿

    宿主快看那是你媳妇儿

    1v1,女主夜梦,男主煜珩。冷漠无心面瘫nb女VS冷清傲娇精分会黑化男。男强女更强,不喜勿入。某天,萌籽看到自家宿主又面无表情崩掉了一个位面时,被吓得瑟瑟发抖,可怜弱小又无助……萌籽:我为什么当初要把她捡回来!!主神:为什么我就出去了一会儿我造的系统突然就不是我的了?!ps:作者脑洞很大,世界观完全架空,不必当真。
  • 皇帝是朵黑莲花

    皇帝是朵黑莲花

    前世因他而死,权衡利弊于他而言重过万千,穿越千年再次相遇那个冰冷的他,结局还会一样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妃逆世腹黑三小姐

    冷妃逆世腹黑三小姐

    南忆星,21世纪顶尖特工杀手,却被她的恶魔师傅害死,重生异世,原本懦弱的南氏三小姐,再睁眼时,便硝烟四起,搅得整个大陆风云四起。强虐渣男,手撕白莲。炼丹,炼器样样精通,重活一世,她要登上世界之巅,成为强者,将命运牢牢攥紧手中。可未曾想某只妖孽男正在顶峰等着她:"小星儿,我可等了你好久了。"本文1V1,女强,甜宠为主,小虐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