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43000000022

第22章 走向对话的时代(2)

这二十年,由于广大学人又一次“睁开眼看世界”,并且用同过去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大量译介、引进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由于广大学人重新审视传统--包括五十年代的、“五四”以来的、鸦片战争以来的、以至五千年以来的传统;由于广大学人特别重视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文艺现实的迫切要求;还由于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封闭多年,就象滚滚长河被人为筑起的堤坝阻遏,积蓄了无限势能,一旦大坝轰毁,洪流奔腾,势不可挡,虽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却摧枯拉朽、除旧布新;因而,使得新时期文艺学在这二十年空前活跃、繁荣,成为百年来又一个“春秋战国”时代,初显百家争鸣、多元交辉的势头和气象。这二十年,在文艺学的基本观念、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学术命题、研究范式、治学方法、学术视野等方面,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有的是显着的甚至是深刻的变化,有的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深入发展,有的获得重大突破。尤其可喜的是,这二十年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可以说,百年来最末这二十年同最初那二十年一样(甚至有过之),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研究最活跃、最多样、最具有生命活力、也最富有挑战性的二十年,是新见迭出、也歧见迭出的二十年,是成就非常突出、而问题也相当显着的二十年。读者可以看得出来,我也并不认为这二十年中一切都好。文艺学研究的繁荣、热闹之中,有浮躁,也有某些泡沫;但其空前繁荣的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能否定的。

“正”的标准在哪里?

二十年文艺学的脚步,是从“拨乱反正”起始的。对“拨乱反正”的功过是非,我在别的文章中曾经多次作过论述,我的基本看法是:一方面,必须充分肯定它在“革命”层面上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即当时的“拨乱反正”带有对林彪、“四人帮”思想路线的革命批判性质,而这种批判是绝对必要和合理的。另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它在学理层面上的某种肤浅性和“保守”性。这里的关节点在于,需要弄清什么是“正”,以及衡量“正”的标准是什么。

我说“拨乱反正”在学理层面上具有某种肤浅性和“保守”性,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说当时的文艺学在“拨乱反正”名义下所进行的这些活动,大都没有进行学理层面上的深入探讨,因而也就没有取得多少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深刻的理论成果。譬如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本来是具有丰富的和深层的理论内涵需要探讨的,而且是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的。假如文艺不是政治的“婢女”,那么,二者还有没有关系?若说无,有什么学理根据?若说有,又有什么学理根据?并且要说情楚: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若从文艺学的角度看政治,文艺与政治是什么关系?可不可以建立一门“政治文艺学”?若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文艺,政治和文艺是什么关系?可不可以建立一门“文艺政治学”?一大堆这类深层次的学理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说清。但当时基本没有深入进去,只是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说明今后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结束了学术探讨。其他方面,如文艺与生活、“写真实”、现实主义、形象思维、典型等等,都有类似的深层学理问题,同样也大都没有深入内里。其二,是说“拨乱反正”的口号本身,纯粹从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带有“向后看”的性质。很显然,当时所说的“正”,是以“文革”以前为参照、为标准的,是要恢复到林彪、“四人帮”搞“乱”以前的样子,即“反”回到以前的那个“正”。中国自古就有十分顽固的“向后看”的传统。一遇到什么磨难、什么麻烦、什么困难,就想起“先前”如何如何好。儒家就常常以“法先王”为标榜。孔老夫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在他心目中,夏商两代是他理想社会的模型。唐代的韩愈在《原道》中谈到“道统”时,一直追溯到尧,愈古愈好,到孟轲,断了线了,不行了:“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久而久之,这种“向后看”的心态几乎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连阿Q也常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呢!

先前的果真好吗?那“正”当真就在先前吗?未必然。

果然,不久人们通过进一步反思觉察到:“文革”之前的“正”似乎也不是真正的“正”。五十年代批“右派”的“写真实”论,“正”吗?批“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正”吗?批巴人的人性人道主义和王淑明的人情,“正”吗?批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正”吗?稍后,人们更进一步提出批胡风“正”不“正”的问题。总之,过去一直以为是“正”的那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并不那么“正”了。甚至过去写在文件里的、作过决议的、印在书上的、权威的,也未必是真正的“正”了。甚至对过去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作家的话也提出疑问了。

退一步讲,即使在当时是真正的“正”,那么,它还适用于现在吗?即使权威的话、经典作家的话在当时完全正确,难道真能够穿越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那“正”究竟是什么?那“正”究竟在哪里?

这里的确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弄清楚。我认为:

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现成的先验的“正”,它也不可能现成地、先验地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某个地方、某本书中、某个人的头脑里,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

世上如果有我们所说的“正”,它只能历史地存在于发展着的现实实践中,因而,它只能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实践中变动着的,根本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万古长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历史阶段一切历史现象的“正”的模式和形态。

因而,检验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是“正”、真“正”还是假“正”,只能是客观的历史实践,而不能是书本,不能是权威,不能是经典作家--哪怕是最伟大的经典作家;检验现在正在进行着的事情是不是“正”、真“正”还是假“正”,只能靠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客观的历史实践和未来的历史实践,而不能是过去实践中已经得出来的结论(因为即使是正确的结论,它适用于过去,却不一定适用于已经发展变化了的现在),更不能是书本,不能是权威,不能是经典作家--哪怕是最伟大的经典作家。

那么,过去的书本、权威、经典没用了吗?不,用处很大。它们可以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提供历史经验的参照;它们可以溶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汇流于我们的思想中,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可以给我们灵气但不能代替我们思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出主意但不能代替我们决策,它们只能作参谟长不能当司令员。

因此,所谓“拨乱反正”,是不能也不应反回过去的那个“正”的;即使反回到了过去的“正”,对它的真理性如何,是不是适用于现在,仍然需要用今天的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向后看,而应向前看;我们不能面向过去、面向书本、面向权威、面向经典,而应该面向现在、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在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实践中,寻找应对现实的对策,提出适用于今天现实的理论、思想;我们的文艺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应该在充分学习、吸收中外优秀的文艺传统、文艺思想的基础上,把关注的重点和中心放在今天的现实(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上,总结新鲜的文学艺术经验,提出新鲜的文艺思想,建立和发展现代的文艺学。

我们需要研究经典--古今中外的一切文艺理论经典、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经典;但研究是为了从中吸取营养,发展现在的文艺学,创造新理论;而不是解经、注经,当作一种死学问;更不是为了把经典当作万古不变的教律来束缚我们前进的手脚。

我们应该尊重权威--古今中外的所有文艺学美学权威;但尊重不是为了跪倒在他们脚下,把他们当作膜拜的对象;而是为了站在他们的肩上更高地攀登。

我们必须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一切好传统;但学习和继承是为了再从传统里走出来,超越传统,创造新传统。

我们不能走回过去,而是必须走出过去、超越过去,我们必须消化过去正面和反面的遗产,用超越的步伐走向未来。

是的,在痛苦的反思中,新时期文艺学开始从过去走出来了,开始前进了,开始超越了;虽然我们不能保证它前进的每一步都那么坚实,都那么正确。然而,我想,即使犯错误,它也会在总结错误的经验教训中再向前进,而不是退回过去。

向认识论文艺学叫板

新时期文艺学力图走出过去、超越传统的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就是向认识论文艺学叫板。所谓“叫板”,就是要较量较量,就是挑战。

众所周知,现代文艺学的百年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不只一种学术传统,譬如说,认识论文艺学传统、政治学文艺学传统、感兴论(体验论)文艺学传统、审美论文艺学传统等等。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位青年学者的论文值得重视。一是王一川教授发表在1994年第3期《天津社会科学》上的《走向修辞论美学》,一是余虹教授发表在1996年第3期《文艺研究》上的《对二十世纪中国文论叙述的反思》。对他们的观点我虽不全赞同,但我很受启发;我也吸收了他们的许多思想。我认为,上述各种文艺学都有自己存在的充足理由和历史根据,它们都应获得发展,建立自己的地盘;它们应该共生共荣、互惠互补、和睦相处、携手并进。然而,事实上百年来它们相处得并不美满,发展得并不平衡。它们有的能够结盟,有的却成为冤家对头,甚至有时一个个象长了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是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所造成的。在中国百年内忧、外患、救亡、启蒙……等政治文化环境下,上述有的文艺学“品种”适应了历史的要求,倍受青睐,成为时代的宠儿;有的文艺学“品种”则遭到冷遇,遭到排挤,象受气的小媳妇似的抬不起头来。具体说,象认识论文艺学(认识论美学)由于吃偏食就获得长足的发展;王一川说,它在本世纪初由梁启超开启,由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特殊需要和苏联美学的适时输入,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主流形态。象政治学文艺学(或如余虹所说中国文论的“革命叙述”),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政治领潮人或执政者的加倍呵护、恩宠有加、全力扶持,在二十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居于霸主地位;并且它还和认识论文艺学纠合在一起,结成联盟,对感兴论(体验论)文艺学和审美论文艺学施行欺压;尤其在“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简直把它培养成“横行乡里”的恶霸,令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与此相对照,感兴论(体验论)文艺学和审美论文艺学则没那么幸运,社会文化环境使它们流落为一对倍受历史冷落的难兄难弟,因为它们在中国没有合适的生长土壤,“不合时宜”;而且非但不合时宜,简直是“有害革命”。它们同政治学文艺学(“革命文论”)发生了激烈冲突。余虹这样描述道:“革命文论和审美文论冲突的焦点就在于:文学的目的究竟是革命还是审美?在审美文论看来,将文学的目的设定为革命就取消了文学的独立性和自身目的,文学被降格为革命的工具和武器,只有从审美的角度看待文学自身的目的才能保证文学的独立自主性,并将文学作为文学来加以研究。而在革命文论看来,将文学的目的规定为审美就否定了文学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文学被抽象为远离现实或闭于象牙之塔中的东西,这种东西在‘革命时代’不仅无助于革命反而对革命有害。更重要的是,在革命文论家看来所谓‘文学性’最终不过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和革命时代的‘革命性’而已。”这样,审美文论(审美论文艺学)和它的同胞兄弟感兴论(体验论)文艺学在中国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因为中国的“革命”和它的宠儿“革命文论”处处以“政治理性”,以革命、救亡、反帝反封建等紧迫任务来“合情合理合法”地挤兑、限制、排斥审美文论和它的兄弟感兴文论。可以说,在现代中国它们从诞生(王国维是开启人)起,就没有过舒心日子,至“文革”,更赐予“反动”恶名。

总之,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政治学文艺学和认识论文艺学总是居于中心、处于主流,而感兴论(体验论)文艺学和审美论文艺学,则居于边缘,处于支流、末流、甚至入不了流。

政治学文艺学的霸主地位,如前所述,在七十年代末受到了重创--这一方面是时代使然,另方面也是它咎由自取--谁叫它那么张狂、那么霸道呢?

那么,认识论文艺学呢?

几乎是在同时或稍晚,认识论文艺学也遇到挑战。

最初是对简单化或庸俗化了的认识论文艺学进行修补。因为,认识论文艺学在中国的流行中,往往被解释为只是一种从客观到主观的“镜映”;强调“镜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人们关注的重心是在客观而不是在主观。尤其是在主观认识、反映客观的过程中,有一系列中介环节,呈现为非常曲折、复杂的运动形态;而且,这种运动还是双向的、反复的往返流动的。但在过去,这些复杂的情况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对文艺学问题的全面反思中,人们开始注意到被简单化和庸俗化的认识论文艺学的这个弱点,并且引入瑞士学者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加以补救。以往的认识论公式是S-R,皮亚杰的公式则是:S-AT-R。这里,S表示客观的外部刺激,R是主观的反映,A表示个体的同化,T表示同化的“图式”或“认知结构”。皮亚杰把AT突出出来了。这极为重要。因为它揭示了认识的复杂的中介环节,强调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劳承万、孙绍振等学者运用皮亚杰的理论对艺术认识和文艺创造的过程进行重新解说,收到了成效。看起来这带点“拨乱反正”的性质--“拨”简单化、庸俗化认识论文艺学之“乱”,“反”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文艺学之“正”。然而,这实际上把我们的认识论文艺学的水平普遍地提高了一步。尽管有的同志非常不愿意承认我们以往的认识论文艺学存在简单化、庸俗化的毛病,千方百计辩解说,我们的认识论文艺学本来就“辨证”、就“能动”,都是叫小和尚的嘴说歪了。但事实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遍的不那么“辨证”和“能动”。现在借助于皮亚杰纠正了过去的偏颇,泥补了过去的不足,这不是好事吗?这无疑是理论上的一个进步,是对以往的小小地超越。

但这还没有超出认识论本身的圈子。再进一步,则是对认识论文艺学在以往被赋予的涵概一切文艺现象的“万能”作用提出质疑,对它在以往被赋予的“全方位”的价值提出质疑。世界的天地很大,文化的天地很大,哲学的天地很大,文艺学的天地也很大。为什么只能站在一个立足点上,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法,用一种模式来看待文艺、解说文艺呢?因为,文艺,这种世界上最复杂、最多样、最富于变幻的精神现象,单用认识论文艺学解释不好、也解释不了。这时,有许多人开始意识到,是否可以不仅仅戴“认识论”这一副眼镜,而是多戴几副眼镜来看文艺?他们尝试着,要从单一的认识论框框中跳出来。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羽毛落水的声音:原野散文

    羽毛落水的声音:原野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风》、《何其荣贵》、《我等过你》、《一行字》、《乡下女人》、《行走的风景》等六十余篇散文。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林语堂文集:啼笑皆非

    林语堂文集:啼笑皆非

    本书原名BetweenTearsandLaughter,作于1943年2月。当时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盖一感于吾国遭人封锁,声援无方,再感于强权政治种族偏见,尚未泯除,三感于和平之精神基础未立,大战之宗旨未明,大西洋宪章之适用范围未定,自由与帝国之冲突难关未破。
热门推荐
  • 网王——第七眼爱情

    网王——第七眼爱情

    小时候的约定,随着时光,早已湮没于红尘之中,她不记得,他亦忘记。只是,一切开始,就会有个结果。那个时候,正是樱花开的最灿烂的时节,她和他相遇,她对他的笑,让他失了心神。长大后,也是樱花飘落的时节,可在樱花飘落的背后却藏着一段不能说的秘密。我会朝着你的方向追寻,即使一生都得不到你的爱,但至少会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 重生在日本战国

    重生在日本战国

    方建霖带着超级系统穿越到日本战国,这一世注定不平凡,要大放光彩。日本战国烽烟弥漫,群雄并起,统一整个日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就让我这个弄潮儿来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吧。未来征途只有铁与血,踩着所谓天才的骨与血一步一步走向神坛,实现我复兴中国梦!想侵我东南沿海,不用戚继光,俞大猷,老子第一个平了你,让倭寇无法兴风作浪!有我,有我们就别想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岛,因为整个日本四洲岛都是我的,都是我们的!想侵略中国,歪曲侵华历史?醒醒吧别做白日梦了,老子把根都给你断了,从文化思想钳制,让你们甘心被奴化。当然,像阿市,归蝶这样的超级大美女怎么能够错过?让日本国美女都甘心为我们生猴子,就让我们颠倒众生吧!日本战国属于我的时代,也属于你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法神

    异世法神

    “人类因无知而恐惧,我们应该正视这恐惧,像探索女人的肉体一般,去探索这未知的世界!”一个孤儿成长为凡克大陆最后的法神的故事。凡克大陆(音译。。。)*******闷骚群一个:9742309
  • 冷情霸爱:前夫,请让开

    冷情霸爱:前夫,请让开

    **洛易轩与周琳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在新婚日新娘与一个神秘男人私奔。**家丑不可外扬,(洛氏)与(永基集团)的联婚可拯救(洛氏)的财务亏损。周思琪代姐姐嫁入洛氏家族,那年她才读大一。**婚后一年洛易轩从未碰过她,她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处/女。直到一晚酒后乱性他将她吃抹干净。可第二天他当着众人的面骂她‘淫娃荡妇’勾/引别的男人。当着众人的面他甩了她两个耳光,将周思琪赶出家门。**如果他记得晚上那个男人就是他,那他会不会直接将她掐死。**周思棋回到永基集团,不到一个月财务亏空,公司面临破产。人心的丑陋在这一刻暴露,当她找上门再次求洛易轩求助却被他拒之千里之外。**‘破产’父亲消失的无影无踪,巨额的贷款向她逼进。走投无路的她投入大海……五年后**一个粉嫩般的小男孩一脚踢在那英俊男人身上:“不准欺负我女人。”男人看着那个貌似自己的小男孩,升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小男孩一把拉过他的女人道:“别挡路,请让开……”———————————————————————————————↓↓↓↓↓↓↓↓下面有“加入书架”的字样,点击一下就可以收藏本书了撒,以后直接打开红袖藏书架就可以找到本书啦。俺的读书交流群245115878
  • 法师的百科全书

    法师的百科全书

    年近不惑的酒馆老板米迪尔?达格从小作为一名旅法师的扈从学习并在大陆旅行,他将几十年中老师和自己旅途中的研究与见闻记录在自己的笔记中。 这本笔记被年迈的白龙告知可能是度过黑暗时代的关键。于是各股势力集聚在这间小小的酒馆中,围绕着这本(其实是几箱)被称为“法师的百科全书”(TheEncyclopediaofMages)的书籍而碰撞出的各种故事。黑暗时代即将到来,这本简陋的百科全书能否护佑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代?
  • 梦觉幻世

    梦觉幻世

    正恋爱中的他,被一记重拳打在心上。而这也让她,有了可乘之机。
  • 万古佛魔

    万古佛魔

    一个修行五年还停留在最底层的少年,被同龄人嘲笑,欺辱,甚至暗下毒手,将他扔进死亡深渊。天不灭他,死亡深渊获得万古佛魔传承,待他修成佛魔,便要万宗臣服在脚下。
  • 御侯

    御侯

    本是璀璨大明星,一朝穿越,沦落为身世飘零小乞丐。食不果腹、受尽欺凌,悲苦的命运再次重演,她果断暴戾,冷傲凌厉。一次巧合、错入侯府,庭院深深与明枪暗战,她遮掩光华,以弱图强。美人多娇,她谢飞絮已是帘后的千金小姐,自认今生衣食无忧、寿终正寝时。却不知道,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腹黑之极,原来他才是藏得最深那个人。神马玩意?这家伙谋了她的财、谋了她的色,如今还想谋了她的心?拍飞!她谢飞絮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且看一代穿越女如何步步为营,谋尽天下,逍遥快活,闯荡王府……
  • 前夫

    前夫

    离婚之后,再遇到前夫卓阅,尤宝珍简直咬牙切齿,他居然没有落魄,他居然没有堕落,他居然还升官发财,他居然还无数美女在怀!尤宝珍觉得,这世界怎么就这么不公平呢?她拼死拼活舍皮卖脸地混来混去,居然还是让他给比了下去。遇到前夫,对要强的尤宝珍来说,是悲剧,还只是一个才刚刚开始的悲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