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43000000041

第41章 价值美学(2)

价值作为“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是以“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的尺度”为根据的,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实质。与传统哲学的认知倾向相比,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明显是对原有的知识、真理体系的反动,是对认识论的反动。它是哲学研究视角、思维方式的革命。(是否太夸张了?--杜)

作者还进行了传统哲学与价值哲学之比较:

一,理论出发点不同。前者出发点是客观世界,它不仅承认外部世界的先在性或优先地位,而且将其视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出发点是实际活动着的人即主体,是人现实生活活动的世界。马克思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的。

二,哲学提问方式不同。前者提问方式是以“实然”为特征,如“世界是什么”,“哲学所发现的世界图景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后者则以“应然”为特征,如“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委身于怎样的生活”,“我们能够将世界改造成什么样的”。

三,对哲学对象的认知不同。前者追求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知识,致力于建立某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们常常宣称自己掌握了“科学”、“知识”,或努力获得一种科学地位。后者则试图在人类实践、包括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主体和客体间的各种可能关系和应然关系,寻求变革世界的理想、信念和方式。它们一般认为自己是“人学”,要求对任何思维对象的思考,都置于主体(人)的相应社会性、历史性的现实实践关系中去进行,置于人与世界、主体育客体的全面关系中去进行,从而把握其实质、把握其发展变化。

四,致思方向不同。前者以客体为中心,表现为客体至上、单向认知、知识本位等认知主义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中心地位、主体性及其作用。其根本特征在于寻求客观性、规律性。后者以主体为尺度,关注的是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以人的内在尺度或主体尺度为根据,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其根本特征在于“属人性”或“主体性”。

五,理论目的、功能不同。前者致力于描述世界,解释世界,力图证明世界的合理性,追求如何与世界相符合,发现世界的规律,建构关于世界的哲学图景。后者立足于批判世界、变革世界。追求对于现存世界的否定、超越,致力于批判、解构、治疗现存世界,建设理想的、应然的、合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美好世界。

作者认为,按照价值论转向大思路,哲学的变革途径为:(1)哲学不仅是狭义的“世界观”,而且,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重要内容;(2)将改变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价值论与存在伦、认识论一起构成哲学的基本分支;(3)价值思维(什么叫价值思维?--杜)成为哲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并实现从客体的、直观的、实体性思维向实践性的、主体性的、关系性的思维转变;(4)哲学不仅追求客观知识,更要以人为本,关心人与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命运,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合乎人性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世界。从价值论的角度说,我们并不否认外部自然界的先在性;但是,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就是“无”,即与人并无现实关系,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而通过人的活动,被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的“感性世界”、属人世界,才是对人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它既是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现实环境,又是人进一步变革世界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人所要认识、把握和变革的世界,也并不是那种与人分离的自在世界,而是与人相关的感性世界、属人世界(难道人不去努力认识、把握所谓“自在世界”?难道不是随着人类实践,“自在世界”逐渐变成“属人世界”?--杜)人们科学认识、探索的目的并不是“为认识而认识”、“为科学而科学”,而是服从于人的价值目的。这样,存在伦(本体论)、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都可以通过价值论统摄、整合起来。因此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意味着要将人、将人的价值生活和实践置于哲学的思考的中心地位,从哲学的主体向度或价值维度来重构哲学。

虽然对这位青年作学者的观点我持有不少保留意见(“新”不“新”?“转向”不“转向”?“重构”不“重构”?),我认为他的许多意见太夸张、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但是,他的许多观点,如他所说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价值论与传统哲学的比较等等,我是赞成的。我认为以往我们的确忽视或者说不够重视价值论问题的研究,这是不应该的。尤其是美学问题,离开价值论视角,寸步难行。

美学学科多样化,而价值美学走红……

然而,我赞成和提倡价值论美学研究,却也并不主张取消价值论视角以外的其他美学研究。事实上,在美学史上各种各样的美学思想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就如同哲学史上各种各样的哲学思想都有其自身价值、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一样。只是,现在相对而言价值美学的地位更突出,应予更多关注而已。

与前面我们提到的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价值论哲学相应的,在上述三种哲学基础上可以建立起三种不同的美学理论:

本体论美学;

认识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我们简称为价值美学)。

这仅仅是从哲学基础来探讨可能存在的美学派别或样态。美学当然还可以因方法、视角不同或是具体对象、范围不同而有其他派别和样态。例如,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审美活动的社会学美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活动的心理学美学,以及人类学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文艺美学、音乐美学、建筑美学、绘画美学、戏剧美学、电影美学……等等。只是需要辨别:它们常常并不处在一个层面上,而是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方法下的美学;它们常常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交叉,但并不能完全通约;它们虽然在一定时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但又常常变动不居,不断淘汰旧的过时的观念,增加历史本身所提供的新的理论因子。

目前是价值论美学相对“走红”的时代。

然而具体考究起来,随着人们基本哲学观念和考察世界的的角度、方法的不同,对价值美学(价值论美学)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认定。我想至少可以有这样两种理解:一种是认为审美活动本身仅仅是价值活动,因而美学仅仅是价值美学,就如同哲学就仅仅是价值哲学一样。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就认为哲学只是价值哲学,哲学以价值问题为唯一问题;依此,美学自然也应该仅仅是价值美学。另一种是认为价值美学是从价值论角度研究和论述审美问题的美学,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否认还可以从认识论角度、本体论角度、社会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论述审美活动。总体而言,我比较倾向于后者;但我又以“中庸”之道,游弋于两者之间,主张吸纳前者的有价值的因素。我的基本观点是:价值美学是从哲学价值论角度对审美活动进行感悟、思索、考察和研究的一门学问;而在当今这个时代,哲学价值论是把握审美问题的最适宜、最贴切、最合其本性的方法和角度。应该承认认识论美学、本体论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美学……都有存在的必要和自身的意义,它们分别能够把握和揭示审美活动的部分特征,它们彼此也不能相互取代。但是,它们(不论是单独还是联合)能够完全把握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性质吗?它们能够把握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吗?我对此尚有怀疑。譬如,认识论美学能够把握和揭示审美活动中的认识因素,但正如许多美学家指出的,审美活动不仅仅是认识(有的干脆说审美不是认识),显然,用认识论美学解决不了审美活动的根本问题。其他美学(如本体论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美学等等)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情况。用它们把握和揭示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总有隔靴搔痒之感。而在我看来价值论美学(价值美学)却能搔到痒处。因为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活动,离开价值,无法谈审美,也谈不清审美。(详后)所以,我认为要想把握和论述审美活动,如果把价值美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联合本体论美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美学、认识论美学,则或许能比较顺利地和有效地迫近目标。

价值美学虽非显学,然鼓吹者不乏其人

价值美学在国外学界虽并非显学,也不算新鲜,但鼓吹者、研究者,不乏其人;而且论述价值美学问题的时候,也常常是把审美价值作为它的核心问题和基本范畴。譬如上个世纪初德国学者莫里茨·盖格尔在《艺术的意味》一书中反复强调:“美学是一门价值科学。”“当我们来到美学面前的时候,我们想要知道的不是人们在一个艺术作品面前体验到了什么,而是这里是不是存在特殊的审美经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美学是对有关审美价值的那些法则所进行的分析,仅此而已。”“美学是一门价值科学,是一门关于审美价值的形式和法则的科学。因此,它认为审美价值是它注意的焦点,也是它研究的客观对象。”“通过比较审美价值与其他各种价值,价值论美学发现了审美价值的本质;它研究存在于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自然的审美价值之间的那些区别。它研究一般艺术的审美价值,也研究个别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审美价值。它在艺术作品中找到了审美价值所具有的那些条件。它本身只关注个别艺术--绘画,诗歌,等等--的结构,这些个别艺术由于这种结构就有资格作为审美价值的承担者而存在。因此,它变成了一般的艺术理论,变成了一种有关艺术及其价值的理论。”差不多与莫里茨·盖格尔同时,英国学者萨缪尔·亚历山大在《艺术、价值与自然》一书中也强调把美作为“价值”来看待,他说:“美是满足建构性冲动的东西”,“美或美的事物都是这种冲动的东西,而美之所以是一种价值,乃是因为它把特殊的快感带给这一冲动”。“因此,很明显,美的价值是一种美的对象与创造或欣赏它的心灵之间的关系,因为欣赏正是一种服从于创造者的创造,它在作品业已完成之后,要重温对它的创造。”“美根本不是一种性质,而是对象与满足了审美情感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正是艺术运用其幻想,把物质材料未尝拥有的特征赋予它们,从而保证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实在性,并把艺术的实在性增添到世界的真实的事物之上,我们称之为价值。”前苏联学者、着名“社会学派”(“审美学派”)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在上个世纪中期写了一本专谈审美价值的书,中文译名为《审美价值的本质》,也可以算是一本价值美学着作,在中国产生过一定影响。

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学界,价值美学大概仍然算得上一门新的或较新的学科,谈论审美价值的论文也不是很多。因为,中国的美学家或者研究美学的人,虽然从数量上堪称世界第一,但此前却很少有人从价值论角度进行美学研究工作,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价值美学的专着出版,也没有集中论述审美价值的专着。或者可以说,现代中国的价值美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总之,以往我们中国的美学研究,或者说从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引进到中国这一百年来的美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薄弱之处在价值美学方面。

——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讲演

价值界说

价值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它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文艺学……中,经常出现;但对于价值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坛。有的认为价值来源于上帝,有的将价值筑基于人性,有的说价值是事物能满足人的愿望或需要的属性,有的说价值是人赋予对象世界的“意义”和“规范”,有的认为价值依赖于情感,有的认为价值立足于意欲,有的认为价值只是随意识进入世界,有的却承认没有意识的客观价值……。但是,有一点在大多数人那里是一致的:即都不把价值看作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范畴,而认为价值属于人文的社会一文化的范畴。就是说,同人不发生关系的纯自然物本身,无所谓价值;只有进入人文的社会-文化的领域,才有资格和条件谈论价值。譬如说,黄金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那时它没有价值,谈不上价值;只有人类诞生之后,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产生了黄金的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等)。

英国学者萨缪尔·亚历山大认为:“当我们追问何谓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不禁会承认,可以给价值以一定的解释。如果我们不是必然要接受斯宾诺莎在这一点上的特别教诲,那么他所坚持的两个命题原则上也是真的:一个是价值本质上是相对于人的,从这种意义上是人的创造,善和美并不属于事物,而属于它们与人的关系;另一个是虽然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但它们可以在事物的本性中发现,而且不是任意的。最后一个解释是,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令我们满意的东西。甚至商品的交换价值也依赖于人类需要的满足,而在交换中的精神价值是买者加上卖者获得了最大数量需要的满足。它们令人满足,但这种方式从来不是满足某个个人一时的兴致,而是产生整个群体的最大满足。真会把许多人分散的体验引入和谐之中,而美则会带来快乐,但不是对所有者个人的,而是客观的,所有的人都会分享它,而纯粹的欲望满足却会吞噬其对象,而且是自私的。”“因此,价值总是令人满足的事物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东西:它们是人性的满足,而这种本性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的。因此,价值的标准是独立于任何个体的,正如语言虽然是个体所讲的,但却强迫每个操此种语言的个体遵循它的习惯和传统一样。价值实际上就是人借以相互交流,并形成习惯而达到相互理解的语言,因此是人性和人类习惯中首要的事实。让我们再次引用斯宾诺莎的话,或者说对他加以注释:离开人事物中就没有善或美。”我认为萨缪尔·亚历山大所说价值必须关涉于人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同类推荐
  • 七发

    七发

    汉代辞赋家枚乘以《七发》写七事,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披沙拣金,同以《七发》为题,解读陶渊明、萧纲、谢灵运、汤显祖、郁达夫等七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兼顾不同题材,连接不同时代——从诗歌、戏曲到小说,从六朝文学至现代文学,精华迭出,识见深邃。
  •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故事结束后的心灵智语,灵气十足,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点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宛如从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读者心田。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收录泰戈尔五大经典代表作《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流萤集》《吉檀迦利》。《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收入泰戈尔具代表性的两部诗集: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飞鸟集》。这些诗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隽永深沉,语言清新流利,意象奇崛美妙。搭配精美写意、充满淡淡哲思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宋仙

    宋仙

    柳三郎巧遇仙缘,势要在大宋掀起一场修仙传奇。
  • 寂夜秋霞

    寂夜秋霞

    秋日的远处那一抹醉人的霞光,纪念着热情似火的夏,期盼着白雪皑皑的冬;似乎都有依靠,心有所属。
  • 静止的拾光者

    静止的拾光者

    这是一段奇妙的异国情缘之旅。初来乍到的小才女在没有完全适应古代生活的情况下栽进了宫廷的深坑。悲喜交加,邂逅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当爱情和亲情摆在面前,她的选择又是什么?她埋在心底的伤痛又能向谁慢慢诉说......她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伪装,也不再是一个人。到最后,能否迎来她好的结局?
  • 逆苍岚

    逆苍岚

    仙魔饮,万骨枯;人烟稀,山河破;道统缺,魔门覆。一块曾今的神魔大陆经历过不为人知浩劫之后,变成了贫瘠的蛮荒世界!十万年后,修真风气才渐有起色,当代修仙求道之人,虽不复神魔之力,然修为精深者,亦可有撼动天地之力,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也激励着凡人一心向道,渴求参悟天机的机会。修真之风之鼎盛,一时无两,人类仿佛又出现了一个盛世。然而,看似繁荣的世界,却暗藏着不可预料的危机…
  • 逆仙尊

    逆仙尊

    (最新火爆仙侠文)神秘少年从天而降,负废物之名,修天地之功,醒万古玄魂,战诸天神佛,化万世为圣。龙冢,是我的;美女,是我的;功法,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
  •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当代励志散文精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为人之道

    重生之为人之道

    想’之于‘现实’因其不如意而‘达成’才显得‘可贵’。(这是一本更新很慢的书。)
  • 我的掌中宇宙

    我的掌中宇宙

    坐拥一个庞大浩瀚的多元宇宙,财富要多少有多少,神器量产,资源无限,手底下强者多如牛毛,科技胜过地球亿万倍……“我从来都不在乎敌人强不强,因为无论有多强,都一定没我强!”
  • 再爱我一次吧

    再爱我一次吧

    若能重来我不会在天真的说放手就放手,若能重来我会紧紧的抓住你的手,若能重来我会明白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