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3800000003

第3章 往事越千年(1)

湮没于历史中的信息

第二天,考古人员携带工具到农民打井处实地勘察。大家站在荒芜的田野上,看到当地农民挖出的那个深45米的方坑,从断面农耕层以下布满了红烧土、灰烬、陶片和俑的头、臂、腿。俑虽已残破不堪,但多少可以看出它的大小。如此规格的陶俑,使考古学家们大为惊异,尽管此前他们在陕西这片黄土高原上挖过不计其数的春秋、战国、秦汉、隋唐等墓葬,却从没见过如此高大的陶俑。禁不住从内心惊叹道:“奇迹,真是奇迹”

在一番感慨惊叹之后,考古人员按照发掘程序工作起来。首先是对地形地貌的调查,通过现场勘察知道,这里位于骊山北麓、秦始皇帝陵园东门的北侧,距陵园东垣外约15公里,地处骊山溪水和山洪暴发冲积扇的前沿。多年来,屡经山洪的冲刷和淤沙堆积,形成了1米多厚的沙石层,表面浮积了大大小小的河卵石,上面长满了灌木丛和当地常见的柿树、杏树等。

当地理环境搞清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拍照、文字记录、测量等对考古人员来说不可或缺的工作,然后开始普查。通过查找文献,走访当地群众,发现历代王朝编纂的史书上,没有任何有关兵马俑的记载,一切故事都来自于民间--

信息之一: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亲率大军东渡黄河,直扑北京。多尔衮带领数十万八旗子弟进驻山海关以东的茫茫雪原,虎视眈眈翘首西望。大明帝国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向历史的死海沉去。

由于战祸连绵,骊山脚下难民云集,西杨村顿时添了不少逃难的百姓。

依然是春旱无雨,村中仅有的一口井已无法满足众人的需求。于是,难民们便组织起来,到村南的荒滩上掘井取水。

一切都极为顺利,仅三天时间,井下已冒出清冽的泉水。然而,一夜之间,井水又流失得不能倒桶提取,众人见状,无不称奇。

有一青年后生找来绳子拴在腰上,下井查看。当井上的人们急着要得知缘由时,却意外地听到井下一声恐怖的惨叫,随后再无声息传出。大家急忙把青年拉将上来,只见他已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大家于惊恐忙乱中将青年抬回村中,用姜汤灌醒,这青年嗓子眼嘀里咕噜地乱叫着用手比画,但就是说不清是何缘故。

一大胆的汉子纳闷之中颇不以为然,提刀重新下井,探看究竟。由于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井底的灰暗阴森,大汉便以手摸壁,四处察看,发现井壁已被水泡塌了厚厚的一层。

正在这时,只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动,大汉打个寒战,急转身,见一块井壁塌陷下来,随之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洞口处站着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晃荡着似在向他走来。

大汉本能地举刀砍去,随即向井上发出呼救。当他被拉出井口时,已面如土色,昏倒在地。

消息传开,无人再敢下井探寻。西杨村一位老秀才遍查历史典籍,终于找到了“不宜动土”的根据,谜一样的水井也随之填平。

老秀才为让后人牢记“不宜动土”的缘由,特地用“笔记”形式记载了事件的详情: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七,民于村外掘井,三日,乃水出。是夜,则水失而不得倒桶。众人见状,无不称奇。一后生缒井而下,随恐嚎而昏厥。姜汤灌之,后生乃不知井下何者也。另有壮士提刀复入其井,壁塌,见一怪物如真人,咄咄作噬人状。士骇极,举刀砍之。怪物乃不倒。村人闻呼将士提出,士乃久昏不醒。吾闻之,告不宜动土也,复平之。呜呼,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滋生,是以记之,以醒后世者也。

老秀才这“不宜动土”的理论,尽管没有让后人醒悟,并停止在这里挖掘,但这份“笔记”便成了最早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信息的记录。

信息之二:

1932年春,在秦始皇陵内城西墙基外约20米处,当地农民在掘地中,从1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一个跪坐式陶俑,此时关中正值军阀混战,狼烟四起,这个陶俑很快下落不明。据推测,此俑很可能被后来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带走。

1948年秋,在秦始皇陵东的焦家村附近,农民又挖出两件陶俑,两俑均为坐姿,身着交襟长衣,脑后有圆形发髻。一件被临潼县文化馆收藏,另一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尽管这三件陶俑已幸运地重新回到人间,但人们在拥抱它的同时,只是欣赏敬慕它们自身的价值而作出“是属于秦国全盛时代的伟大艺术创作”的结论,却未能作更详尽的研究。无论是一代名家郑振铎,还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研究员头衔的专家,都把那件男性跪坐俑误标为“女性”。当然,从外表看,那件俑也确是像一位腼腆的少妇。

信息之三:

1964年9月15日,《陕西日报》在一版并不显要的位置登载了一则消息:

临潼出土秦代陶俑

最近在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又发现秦代陶俑一个。是在焦家村西南约150米处,今年4月,群众在整理棉花地时,距地面约1米深处发现的,为一跪式女俑。这一陶俑比解放前发现的两俑更为完整。头发、衣纹清晰可见,神态幽静大方,栩栩如生。现文物保存在临潼县文化馆内。

这是秦俑被埋葬20多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官方文字报道,也是这地下军阵最有可能走向人类的重要信息,可是随着人们好奇心的满足,这信息很快烟消云散,缥缈于无限的宇宙了。这8000伏兵要走出黑暗,重见光明,或许注定要等到10年之后。

发现一号俑坑

第三天,考古人员进入工地,围绕赵康民原来发掘的俑坑向外扩展。此时,考古人员对发掘前景并未抱很大的希望。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此处距秦始皇陵太远了,两者很难扯到一起。退一步说,即使此处是给秦始皇陪葬的俑坑,按过去考古发掘的经验,也不会有多大的规模,估计最多十天半月就可全部发掘完毕。没想到发掘之后,半个月下来,连俑坑的边都没摸着。这太令人惊奇了,“怎么还有没边的俑坑”考古人员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太令人惊奇了,凡是陪葬坑,当然就会有边有角,只是这边和角已大得跑到了考古人员的想象之外罢了。

当俑坑拓开到400多平方米时,仍旧不见边际,考古人员大为惊讶,有人提出疑问:“这是不是陪葬坑?如此规模的陪葬俑坑,在世界考古史上也未曾发现过。”

“不能再继续发掘了,还是先派人探查一下再说吧。”死人唬住了活人。考古人员面对这支地下大军神秘莫测的阵容,不得不考虑重新派出侦察部队探查虚实,以防中了埋伏。

发掘暂时停止,考古队将遇到的情况和心中的迷惑向领导小组作了反映,同时提出了要求增派力量进行钻探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批准。于是,8月初,又有3名考古队员来到了俑坑发掘工地。其年龄和知识结构为:

王玉清,52岁,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结业。

程学华,41岁,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结业。

杜葆仁,37岁,高中毕业。

3名队员进入工地后,开始在俑坑周边用考古探铲打孔钻探。

考古探铲又名洛阳铲,这种铲为古代盗墓贼所发明创造。中原洛阳一带的盗墓贼大多以此铲作为盗墓的主要工具,它的作用是无须将墓掘开,用铲在地下打个小孔,通过带出的土层和其他物质,就可分析判断出地下所埋葬的一切。有经验的盗墓老手,只要将铲打下去,凭发出的声音和手中的感觉,对地下的一切便可了如指掌。随着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末期洛阳铲便被加以改进,成为考古工作者的专用工具。

程学华等考古人员以间隔3米的距离,沿发掘方位向四面钻探。从辨认土色、察看结构,到分析包含物,洛阳铲以它特有的作用和威力不时向考古人员发出信息:地下有俑、地下有俑……当探铲移至离打井位置100米处时,仍然发出地下有俑的信息。考古人员不敢再探下去了,他们先是对铲的作用发生怀疑,接着是重新分析和辨别探铲所带出的信息是否真实。

最后,考古人员对自己本身的考古知识都产生了疑问。

正在大家四顾茫然,踌躇不前时,一个神秘的老汉出现了。他的出现,使大家更为惊讶和迷惑起来。

在开始钻探的第一天,一个年逾七旬的白发老汉,斜坐在不远处的大树下,眯着花眼向发掘工地观看,他的出现最初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太阳西沉,当程学华等考古人员拔出探铲要休工时,白发老汉从树下慢慢地走过来,向持铲的程学华问道:“你的地方有没有”

只顾收铲的程学华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反问一句:“你看有没有”老汉不再作声,怏怏而去。

第二天依旧如此。

当探铲移至离俑坑100米处时,老汉又无精打采地走到程学华跟前:“你的地方有没有”一样的问话。

“你看有没有”一样的回答。

这次老汉不再离去,表情有些愤然,说话变得生硬起来:“我不是问你吗是你在,又不是我在”

程学华抬头仔细打量了老汉一眼,见老人生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颇有几分仙气与神韵,他似乎感到了一点什么,口气缓和下来,坦诚地回答:“我看地下好像有,可是……”他把“不太敢相信”几个字又咽了下去。

老汉眯着眼睛微微一笑:“你跟我来。”

程学华奇怪地望望老汉的神态,放下探铲随他向西走去。

大约离井口200米的地方,老汉停下来,依然面带笑容地对程学华说:“你不用了,我告诉你,俑坑的边就在这里。”

“啥”程学华睁大了眼睛,怔怔地望着老汉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你这老汉不是开玩笑吧。”

“开啥子玩笑,信不信由你。”老汉依旧微笑着,不时地在四周指指点点。程学华只顾想心事,对老汉的话并没有太在意,当他渐渐回过神来,却见那老汉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在夕阳的照耀中,消失在坑边的柿树林,从此再不见他的踪影。

翌日,程学华按照老汉指点的位置,半信半疑地开始钻探,果然有陶片被提了上来。再继续西探,未发现陶俑的踪迹。老汉的话被证实了。

一年之后,整个俑坑被揭开,事实证明那位白发老汉所指的位置完全准确。考古人员曾对这个神秘人物进行了种种猜测:有的说是他多次参加挖墓取土,见过地下的陶俑。或者是他在此打过井,遇到陶俑时以为是不测的妖怪,于是再度寻找位置,找来找去,对这里的情况就有所了解。也有人估计是老汉的祖宗曾给他留下了关于秦俑及陵墓情况的文字资料,他的祖宗甚至他本人都曾有以盗墓为生的可能。从他神秘的行迹可以推测,他曾在附近盗过墓的可能性更大。无论作怎样的猜测和推断,随着这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和消失,关于他的身份也就无法作出一个更为完整和准确的结论了。

同类推荐
  • 梁晓声文集·散文5

    梁晓声文集·散文5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爱在麦芒上舞蹈

    爱在麦芒上舞蹈

    也许,你以为婚姻中每天会演绎单膝下跪献上玫瑰的浪漫;可能,奔波的生活和实务的琐事已将你的神经磨砺得粗糙麻木,那就请你和我们一起走进书中这几十位普通百姓的内心世界吧。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生活的起伏跌宕,为什么有的爱会荡气回肠,仇恨怎样使亲人兵戎相见,什么人能享受劫后的柳岸花阴。正是他们的真实,拨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上)

    《战将楚大明》是一部讲述楚大明同志一生主要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是一本有利于继承部队优良传统,激发革命英雄主义,完成军队当代职能、使命的好书。
  • 两个李白

    两个李白

    此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的散文自选集,选取了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代表作,主要分为文人、帝王、政要、女性四类,如《两个李白》《情在不能醒》《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李师师的真爱》《欲望的神话》《灵魂的拷问》等篇什,这些散文多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切入,进而折射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以点带面。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文字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朴实厚重的艺术风格,是当下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我的绛紫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绛紫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经历了“忍看朋辈成新鬼”的变化,事业的鼎盛与人世的沧桑相互映衬,虽步入耄耋之年,却道“人生再少”,回首大半世纪的经历,感动、愧疚、欣慰、悲伤油然而生。
热门推荐
  • 我家娘子超凶的

    我家娘子超凶的

    一个渣男,让她从林初初变成林初三!穿越到家穷,村也穷,还有后娘的古代。费尽周折终成富人,还不等放飞自我,竟被摄政王掳回家做药人? 不!这可不行,本小姐还没享受人生,怎么能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摄政王翻遍全府才得到林初三留下的信息。 至此,摄政王以寻药为借口,踏上了列国的道路。 她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发展当地经济。 他每追到一个地方,都会摧毁当地兵力。 以至于最后,扈邹国成了全图老大。 看着羊皮卷上仅剩的最后一个国家,摄政王嘴角邪魅的勾起。 怎知,他的娘子踏遍人间,又要上天! 上完天庭还想入地? 摄政王大手一挥,麾下百万将士把地府妖界围个水泄不通! 老子看你还能逃去哪!
  • 软萌娇妻,总裁别过来

    软萌娇妻,总裁别过来

    “老婆,我们生个孩子吧”某男一脸邪气看着缩在床角的某女!“我……我……我告诉你,我们就是契约关系”某女战战兢兢。某男听到后怒,拿起打火机烧掉契约。转眼间,契约只剩灰烬。“宝贝儿,告诉老公契约呢?”某男步步紧逼某女。某女愣,指着桌上灰烬说“还有!”某男一脸无辜扫下灰烬“宝贝儿,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是兔兔开的第一本书,然后就很遗憾的没有坚持下来,如果喜欢可以多多关注兔兔!蟹蟹各位宝贝!
  • 特种兵的大学时代

    特种兵的大学时代

    他冷漠无情却对她温柔至极她冷艳高贵却对他体贴至极当特种兵走进大学如何双双携手破除一切阴谋。总之这是一篇宠文希望喜欢!!!
  • 五小姐又在虐渣了

    五小姐又在虐渣了

    21世纪王牌杀手竟惨死于其最信任之人的手上,一朝重生,灵瞳乍现,她乃坠入凡尘的神女。不会炼药?你指的是我家神兽吃的糖豆吗?天生废材?第一天才被她一掌拍飞?不会炼器?手下一人一把神器,哪儿来的?炼丹炼器随身空间,她天才毒样样有。而他腹黑魔的心狠手辣,却掐灭她桃花一朵朵,宠她生生世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女孩在灯火阑珊处

    我的女孩在灯火阑珊处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灯火阑珊处,有你便有家!
  • 三顾九思

    三顾九思

    本文慢热,逗逼。华宁领养欢迎各位亲们的评价。欢迎灌水,吐槽,禁止骂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爱睡觉哭

    我爱睡觉哭

    魂穿斗破苍穹的世界,展开一场另类的人生!
  • 双旋变之群雄并起

    双旋变之群雄并起

    一群特种兵穿越到了圣龙大陆,但他们不是主角。主角是他们的后人,而圣龙大陆也迎来了一个搅动风云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