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54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戴铭康

这本书是“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选集。这次征文从2010年10月起经过半年的酝酿,由我做义工的留美同学会、美国白领俱乐部、美中上海友好协会,于2011年4月至9月主办,其间要感谢全美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和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的支持。自征文举办以来,收到无数来自全美各地及加拿大的征文。

曾有一些朋友问:“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傻地去做这很艰难而赔本的工作?”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的答案很简单:为留学提供一点参考,为中国留学史留下一些篇章。可是说来话长……

留学,中国出现不断高涨的“热潮”

记得1986年起,我在大学教书之余,兼任《演讲与社交》(后来改名为《青年社交》)杂志社的记者。这本新创办的杂志专门撰写社会上的新动态、新事物,算是在中国“文革”后较早出现的软性青年杂志,很畅销。在我撰写的文章中,以写“出国热”影响最大,影响大到我自己后来也留学美国,还在美国意外地接到过一个难忘的电话。

1994年,我在美国的《世界日报》旧金山社任采访记者。一天接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戴铭康吗?你知道我是谁?”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没头没脑的问题,我说:“我是。你是?”

“我是王道一。你还记得吗?”

“哦,记得,初中同学。”那时我们都在上海延安中学上学,下课后一起回家。他很优秀,和我同年级,却不同班。

“我在纽约的邮局工作,找到你的姓名,就知道一定是你。”没等我搭话,王道一又在电话中给我出难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美国来的?”

“这?”

“我到美国和你有关。”

“是吗?”天啊,初中毕业后,应该有快三十年没有见面,怎么和我有关?我感到奇怪。

“你还记得你在《青年社交》上写的那篇《出国热》吗?我就是照你上面写的一步一步地做,才出国的。我打电话是要谢谢你!”

真没想到,我的文章居然有如此影响力,不,应该说,是“出国热”这个主题的魅力。这通电话让出国留学的主题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出国热”一直在升温。2011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事务局(BECA)和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报告指出,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学生,创下773277人的新纪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有158000名,比前一年增加了22%。台湾地区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五。

“中国教育线上”在北京发表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起,中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比2007年倍增。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3万(约一半留学美国),由此带动的“留学经济”可望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约94亿美元)。

相比前一波2002年前后的留学潮,这波留学潮呈现两大特点:一、留学生人数增幅惊人;二、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出国读高中蔚然成风。——留学热潮逐渐成为一道越来越宽广的洪流。但可惜的是,留学文学却没有成比例地成长和繁荣!

留学,当代中国的一大情结

2011年9月,又一个难忘的电话,也是从美东打来。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打电话给“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办公室,问有没有收到他的征文,又问了一些征文的情况。当他得知,12年前,我曾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的征文活动,就问我还记不记得他。

虽然以前从未通过电话,虽然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我却记得他——潘为湘——我第一次发起征文的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是《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他曾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从事国际贸易,现在又兼做留学美国的服务。潘先生的电话令我走入回忆。

1998年,我担任美国中国知青联谊会的创会会长。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的活动。至今有人说那阵子“真是轰轰烈烈”。像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举办的“虎年护虎国际研讨会”,全球保护老虎的主要组织都来了;得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协会的支持,在旧金山动物园举办有6千多人参加的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园游会;举办包括万人签名等等的多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大赛;纪念上山下乡的“难忘春秋30年”连演三场,其中一场连站票都卖完;为中国华东地区特大水灾赈灾募捐两万多美元……一个接一个大型活动,足够写厚厚一本书。

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比赛是其中的活动之一,由《世界周刊》支持。评委包括原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作家罗孚,多次荣获文学大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台湾80年代写意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喻丽清,曾任中国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本书的特邀主编、诗人王性初等等。

先是《世界周刊》登载了部分获奖作品,一时洛阳纸贵,造成轰动。接连几个星期天,我到一些售报点去“私行察访”,看到夹送《世界周刊》的《世界日报》销售一空。甚至有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这写的是你老爸老妈的故事,写得好极了,回家我讲给你听。你好好学中文,以后可以自己读。”

同时,我收到来自美加各地,甚至是中国大陆知青的各种各样的来信。——《世界日报》为中国大陆读者提供了征文平台,大陆的读者大大增加。那时在北加州的调查惊人地发现,来自台湾地区的《世界日报》,中国大陆读者竟占了一半。

后来,我将征文选编成书的时候,曾征集书名,一时未找到可用的。无奈之际,自己拍脑袋想题目,还学贾岛“推敲”,在“寻梦北美”、“北美寻梦”两个题目间反复考虑。突然“省悟”,我们是排除万难主动到北美“寻梦”的,当然是“寻梦”在前,于是定题“寻梦北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书展,并举行“洋插队研讨会”。再后来,中国名校的教授要研究洋插队,就找到我,以这些纪实文学作为资料。

潘为湘先生在电话中说我先后发起的两次征文,挑起了中国人两个“热门”的时代情结:一个是“知青情结”,另一个是“留学情结”。他还问我,接下来会挑起什么情结?说得我诚惶诚恐。

我自1989年留学美国。那时,很多留学生是“文革”年代的知青。留学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知青情结,又是留学情结,这两种情结纠集在一起,其中的知青情结更强些。这一时期的留学有“文革”造成的两大后遗症:一是学生出国留学时年龄偏大,像“老三届”都奔40岁了。二是自费留学生的学费靠自己打工赚,即使有公费资助或有奖学金,往往也需要打工补贴,所以留学变成“洋插队”。

我们这一代成了当代中国留学的拓荒人。插队的地点不再是中国的某省某县,而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同学间还相互访问做客,美国的跑到欧洲、欧洲的跑到日本……出现了中国留学生国际“大串连”。

感谢《世界日报》当年的赞助和支持,当时的我凭着一股热情发起了“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活动,获得广泛响应。那是1998年。可惜,当时参加征文的全是中国大陆赴美国和加拿大“洋插队”的留学生,没有台湾地区留学生同胞参加。那时,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大陆还处在“万元户”的低级致富阶段。经济上的差距、政治上的歧见,加上两岸多年的不往来,造成两岸留学生交流的障碍。台湾没有什么插队落户,一些台湾同胞对知青的概念还停留在“十万知青十万军”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很少懂“洋插队”是什么意思。

知青情结、留学情结,包含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信念、异国生活艰苦的磨炼、刻骨铭心的回忆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两种情结,使得很多留学生有了国际观,而且到了国外变得特别爱国,因为我们深感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正是这两种情结,潘为湘先生主动要把本次征文结集成书的事包下来,即使亏本也在所不惜。他公开发邮件给大家,说即使不获奖他也同样会赞助出书,令我颇为感动。可是,他是有功力的。他的作品被5位评审不约而同地看好,排在铜奖的最前列,和银奖仅一步之遥。

其间,我并不因为没有人愿意赞助而放弃正式出版。终于,我们的征文集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睐。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的推介,感谢出版社王焰社长的支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心分社彭呈军社长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他说:“现在有些书编辑后,很快就忘了。可是出版这本书,虽不会赚什么钱,五年后我还会记得。”

留学,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章节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对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是,中国的留学史料是零星的、中断的。1847年,布朗牧师带领容闳、黄宽、黄胜三人赴美留学,至今已经165年。其间,从1872年起的“中国幼童留美运动”到现在的留学高潮;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民国年间兴起的实业救国;从1949年后归国留学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到现在大规模招聘留学生回国创业;从建造铁路的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到诗人闻一多;从留学日本的鲁迅到留学美国的孙中山;从台湾地区的连战、宋楚瑜、陈履安、钱复、马英九到中国大陆当今的海归派……多少留学的重大事件,多少留学的历史人物,而至今没有系统的中国留学史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的史料,可惜的是留下的留学史料不多,特别是普通留学生的资料保存更少。如果过去的已经难以弥补,那么现在不能再坐失良机。

而今,我留学美国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洋插队”留学时代已成为历史。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起飞,富人和中产阶级涌现了,真正的留学时代开始,单纯留学的情结加重了。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由家庭提供。这种“留学热”一波接一波,不断高涨。留学征文的历史条件成熟了。于是,我在“‘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启事”开头写下:“让我们一起用热情来照亮这段难忘的留学史。”

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不再全是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约三分之一是台湾地区留学生的投稿,其中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留学生,十分感人。两岸的新老留学生走到一起,以征文会友。荣获本次征文金奖的谭吴保仁、写了两篇《我的留学生涯》的程阳灿、常在《世界日报》“家园版”发表文章的方醒、和我通了多次电话和电邮的蔡老师、《忆南卡》的作者陈碧玉、把征文改了抄得十分工整寄来的李树人、主动表示愿意为本书做美编的卢惠娟……还有多位和我在电话中商讨过征文修改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台湾地区。

可喜的是还有不少年轻留学生来参加征文活动。来自中国上海的蔡杰琰(Jimmy Cai)20岁还不到,是这次征文比赛中最年轻的参加者,目前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本科,他用英文写了征文寄来。他表示,他参加征文希望能获奖,用奖金来补贴学费。对于这位非富有家庭的孩子,我们特别筹了一点奖学金给他,算是征文活动的“外一章”。而来自台湾地区的黄美惠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硕士才一年,她在征文中写了她留学的感受。我们通电话谈征文修改时,她告诉我,她是高雄附近乡下的穷孩子,为出国留学不折不挠,虽然不像范进中举那般熬到老眼昏花,却也在两年中参加了8次和出国有关的考试,考得头昏脑涨,终于向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到留学贷款。这或许可以入选吉尼斯纪录了。

同类推荐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历代诗歌(上)

    历代诗歌(上)

    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它兴起得早,且经久不衰,青春长在。
  • 王蒙谈列子

    王蒙谈列子

    列子是与老庄并列的道家代表人物,被王蒙誉为“道家的精彩的段子手,具有民间风趣的故事大匠,中华奇思锦绣的编织人”。《列子》中包含寓言故事百余篇,意境与智慧远超西方寓言故事,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重磅新作,对列子及其著作《列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讲述与评析,力求将其精华元素与启迪内涵尽可能展现给读者。本书深入挖掘了列子思想对于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将《列子》再次激活成一部有针对性、有现实感、贴近你我人生的“新书”。本书近乎完美地融合列子与王蒙两位大家的智慧,阅读本书必将受益匪浅。
  •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热门推荐
  • 蝉妖道行

    蝉妖道行

    一觉醒来,化生蝉妖,在妖怪的世界逐渐成长。
  • 狐以寄北

    狐以寄北

    初见时,她是深闺里看似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不善言辞,被人看一眼都会害羞得红了脸颊,移开一双美目…他很满意,这是他理想的妻子人选。再见时,她是吃人魂魄,三尾狰现的狐狸精,冷若冰霜不苟言笑的模样,以男子身份企图帮他谋求天下,他依旧满意,却不知”他“竟是她。他眼里温柔善良的大户小姐,深闺简出的尚书千金,其实早已以男子的身份出现在他的左右,却将他这个手不握实权,掌无控朝政的闲暇王爷玩得团团转…而她的目的…竟是因为一场盛世赌局?!
  • 萌宝计划:拐个总裁送妈咪

    萌宝计划:拐个总裁送妈咪

    惨遭暗算,她与神秘男子一夜春宵,最后被迫出国。四年后,她携萌宝归来,却在回国当天误上头条,惹上不该惹的男人!这男人不仅是她的顶头上司还是她儿子亲爹?霍晴宝表示不带这么乱认亲戚的!“乱认亲戚?”湛台明扔出一份亲子鉴定,寒眸直勾勾的看着她:“99%...你还想说什么?”“不说!”霍晴宝扛起儿子就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天男神带着小哑巴跑路了吗

    今天男神带着小哑巴跑路了吗

    简叶有严重的社会恐惧症,公共场合说话发不出声音,无奈做起了小哑巴。江邱是当红小生,跟老爸打赌输了,只好暂退娱乐圈开启了大学生活。江爸爸OS:没个女朋友不要再回来了!我不要你我只要儿媳妇儿。江妈妈双手赞同。“哑巴”少女vs“话痨”少年,比赛刚刚开始,让我们一起期待。甜文!
  • 封神时刻

    封神时刻

    如果你不幸穿越了,又不幸掉在一个正在洗澡的美女旁边,你怎么办?这是做梦?打自己一巴掌,自己赶快醒过来。夏天就是准备这么干的。但是,非常不幸,他刚刚扬起了手,美女早已把眼睛转了过来;看到的便是一个男子正准备拨开灌木的样子。于是隔着一条小溪,一片灌木,一个浑身上下没有寸缕的绝世美女柳眉倒竖的瞪了过来,而一个穿着秋装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男子却开始浑身颤抖。这是一个宅男在异界的冒险故事******************************************如果还觉得看得过去的话,给点推荐/收藏以资鼓励吧。。。
  • 冰封语

    冰封语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封万年,我的肉身早已脱凡至神。一个不该是这个时代的人,却在这个时代醒来。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追名逐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然而曾经站在绝世大陆巅峰的他,早已看淡一切。在他心中,只有那个万年之久还抹不去的名字——晓倩。一怒冲冠为红颜,崛起,再次站在大陆巅峰,只是为了到你的坟前上一炷香......
  • 追杀笔记

    追杀笔记

    堂堂龙族三皇子刚入人界便被追杀水云兮:我。。。。
  •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青少版名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是在《宣和遗事》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加工,连缀而成。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 钟于终于

    钟于终于

    孟堂君觉得没有哪个瞎了眼的姑娘会嫁给自己“瞎了眼”的牧歌一眼就看中了孟堂君“嗯,身高体壮,看家护院一把好手啊。不错,就他了!”原是为了看家护院嫁了个夫君却没想到这个夫君看上去不简单。。。娶她本是为了少些麻烦,可为什么娶了她麻烦到是不断了呢?还有一个麻烦精小萝卜头孟堂君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