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8500000017

第17章 有效性宣称与三种存有学的范畴(3)

这里还有另一个细微的观念:我所提到的各种感官以及“感觉物件”对此客观范畴而言并非那么重要。事实上,“感官”并不是客观领域的中心概念,只有“多元进路”才是。在西方文化中,“多元进路”愈来愈被理解为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相互结合的概念;但在其他文化之中则不必然如此。西方人对于行动者(可通过感官观察)与当事者的主观状态(无法借助感官观察)之间的区分所采取的看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文化。如果在一个不同的文化团体之中有一种共识,认为某些行为模式意味着“疯了”,而且这些行为模式乃是可以接受多元进路的检证,那么“他疯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该团体中的成员而言,就算是一个客观范畴的陈述。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那些结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文化,仍然使用了多元进路的范畴;且在日常生活大量的沟通中预设了客观领域的存在。在我们举的例子里,“发疯”乃是该文化中一个指涉客观参照状态的用语。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由此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将不在此多作论述。

2.此刻有三个男人与五个女人在走廊。

这个陈述可能会令许多人这么想:“喔,他想要骗我们!谁知道他们其中是不是有人经过变性?”变性这回事现在谁都知道。我们都很习惯下面这一类说法:“有个人看起来可能像个女生,即使没穿衣服也是如此;但事实上他是个男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会感到太大的困扰,而无法理解。不过,生活在20世纪初或更早以前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容易理解这一类事情了。

我把这一个陈述放进来的原因,是为了要举例更进一步说明客观领域的有效性宣称是如何地依赖于共享的文化用语与定义;并再一次地显示,在客观领域里的各种声明之中,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陈述(2)说明了即使在单一文化之内,不同的社会脉络也可能对于“同一个”客体有不同的描述。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通常可以很轻易地判断一个新认识的人是男或女。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无法判断另一个人的性别,则通常会有不舒服的感受。无法“知道”另一个人的性别,将使我们难以理解她/他试图对我们表达什么,也难以决定要如何来回应她/他。

随着遗传学理论与整形医学、生化科技的进步,及其带来的关于变换性别的可能性,所谓的男性与女性的定义也面临转变。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委员会现在改用染色体技术来决定运动员的“真正性别”。一个在杂货店中与你聊天的女性,可能被奥运委员会认定为男性。

要记住,追问何种了解性别的看法才是“正确的”,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在多数的社会脉络里,染色体技术对性别判断的有效性来说,是一点也派不上用场的。不管其染色体为何,就性别是如何在互动中建构起来的问题而言,一个社会研究者总是能够找出一个社会中对于性别定义的客观协议。此研究者有兴趣的,将是研究的群体里人们客观参照的性别宣称,此一宣称是取得群体内的共识而形成的,与染色体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此,在某种意义下,性别是具有“多元实在”特征的范畴。在某些情境下,某一种性别的定义较为流行;而在另一些不同的情境下,则是他种定义占上风。因此,同一个人可能在某种情境下被认为是男性,在另一情境中则被视为女性,甚至将之视为“双性”也完全可能,这要视其所依据的脉络为何而定。看起来,似乎是文化及论述建构了客观领域。

多元实在?(选读)

有些作者使用了比性别更多、更极端的例子来论证“多元实在”的存在,亦即多元的客观实在的意思。长久以来,人们都相信———即使很明显的是错误的,被使用英语者简单地归类为“雪”(snow)的此一知觉现象,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则是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语汇来加以说明。最近我读到,爱斯基摩语中用来说明“雪”这件事的其实只有两三个语汇;但是,让我们姑且抱着这一个迷思,对这个一般的观点好好作一番说明。如果,爱斯基摩有着这么多关于“雪”的不同语汇,是不是他们所感觉到的“雪”也与我们有所不同?

依据BenjaminWhorf的研究中的描述,Navaho人(现住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的语言所深刻嵌入的时间观念,与西方的欧洲语言大不相同。那么Navaho人是否经验到不同的时间?语言究竟是建构了世界,或者仅仅是诠释世界,又或者是直接代表世界?

就我们的目的而言,以上延伸出的问题也许可以就此搁置;这么做将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理论或是研究的方法论。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某些共同的真理宣称与参照的形式如何作为客观领域的前提。当这些前提预设了之后,多元进路的原则以及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就免不了会发生作用。当一个社会研究者遇到某一种情境,其中的人们———例如爱斯基摩人、Navaho人、奥运委员会或者杂货店的店员,所描述或参照的实在与研究者所习惯的完全不同,此时就必须将之当作一个有趣的新发现,特别加以注意。在其中宣称被提出的方式,以及所涉及的相关辞汇或是程序,都应该被研究以获得了解。这一类的发现在田野研究工作中并非罕见,并且可以简单地将之形容为“多元实在”的发现,亦即不同文化团体所经验到的多元客观领域。

然而,在上述提到的每一个例子之中,可以看出研究者所提出的多元实在,其实乃是指涉着一个新的、单一的客观领域。关于性别的例子,只有在我们考虑“同一个人”在某一脉络下被定义为男性、在另一脉络下为女性时才能作出“多元实在”的理解。一个参照不同脉络情境的结构,使得“同一个人”得以被建构出不同的性别,如此一来,一个实体(entity)才能在两个被描述的“实在”(reality)之间维持其自身的同一性(identity)。性别因此不再与实体的本质特征(essentialfeature)有关,而只是其诸多性质(quality)当中的一种。

同样地,前述的爱斯基摩语的例子也必须通过以下的假设才能理解:“同一事物”乃是被不同的语言以及/或者不同的解释分割成不同的范围。就“雪”这件事而言,若要在英语与爱斯基摩语的对比之间传达普遍性的概念,在本质上必须预设某个客观实体的范围为“相同的”,即使是以不同的方式予以解释及分类。对使用英语的人来说,必须将爱斯基摩语理解为对“雪的各种样貌”各有其不同的命名(例如:硬的雪、蓬松的雪、结冰的雪、干雪、湿雪等),而英语则是将各种样貌的雪取了同一个名称。

因此,通过表象与实在的区分,“多元实在”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客观领域的实体)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当每一次有人将一个建构客观性的系统转换至另一个系统时,或甚至只是提供两系统相异之处的概念时,所参照的其实是一个作为两个系统共同基础的新客观实体。新的性质会从预设的客观实体的本质之中不断分离出来。当对于多元客观实在进行描述时,参照一个单一的客观实体乃是必须的。因而对于多元实在的描述,乃是通过对于同一真实的不同诠释,所作的诸多不同表象的性质描述。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个延伸的、由全世界各种文化同时参与的、关于客观实在之特征的争论。这样的争论终究会得出共同的一套所有文化尽皆同意的客体的语汇。那么,我们所建构出的全世界共同符号系统与客观的实在之间,是否就有了完美的对应呢?答案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科学基本上是试图借助创造出一种特化的语言来完成此一事业,而世上每一个文化团体中都有部分人共同使用这些科学语言。但是,科学的语言仍旧是一种文化的语言:未来的科学文化仍然很可能(实际上,可能性非常大)抛弃现有的东西,而发明新的、具有更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系。客体的符号系统所具有的不可靠性特征是无法去除的。

极端相对论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我们用尽一切努力以求相互沟通的、具有多元进路的特征的客观实体,其中的所谓“同一实在”,实际上除了“流变”(flux)之外别无他物。所谓的客观实体本身是没有任何本质性的形式与实质,即使在其上创造了一个符号系统亦仍旧是空无一物。

但或许有人会质疑“没有形式的流变”的概念。客观的真实看来似乎的确会“驳斥”人类的行动与思想,不只是因为人类创造出的一些表征系统,确实可以表达这个多元进路的世界。更进一步地,所谓的“流变”的概念,在根本上即是有赖于共有的知觉经验。“流变”是一个带着“朦胧”与“迷雾”,以及其他共有的心理现象之隐喻概念,通常被当作一个存有学的概念来使用,用以表述一个独立于人类的经验与知识之外,而且本质上“不具形式”且“没有形体”的实在。在哲学上,“流变”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且被大多数批判理论家所排拒。

3.你隔壁的邻居喜欢你。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一个陈述并不那么能够确切了解,至少不像房间里有几张椅子那么清楚。一些小说或电影情节经常是依据社会上常见的欺骗现象:虚情假意的情人让另一半(受害者)深信两人之间的爱情是永恒不朽的,只为了在婚礼后卷款远走高飞;双面间谍欺骗同伴,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忠贞而不疑,只为了将新式武器系统的蓝图交到敌人的手里。

陈述(3)带来的可能就是类似的欺骗。“喜欢”某人的心境并非一种客观参照的现象,也不具有多元进路的特征。如果你要为此声明提出辩护,以反驳其他人的相反宣称,你能做的只是指出你的邻居向你表示的一些前后一致的、可以客观地观察到的行为模式,而这些行为模式必须是在文化上被认定为“喜欢某人”的意思。然而,你的反对者可能在原则上同意你的邻居的确是相当前后一致地表现出你指出的那些行为模式,也同意这些行为模式的确在一般意义上意味着“喜欢某人”,但他仍然可以用以下这句话来驳斥你:“可是,我相信你的邻居仅仅只是假装出这些行为而已。”

“喜欢某人”无法被化约成可以客观观察,而且在特定文化中被认为是意味着某种意义的行为。“喜欢的心境”之存在与“几张椅子”的存在是大不相同的。后者的存在具有多元进路的结构特征;而前者的构成原则却是大不相同的:不论对于“喜欢”的含义之共识有多么牢靠,重复的观察仍然不能完全地解答你的邻居是否喜欢你的问题。

第二种存有学的范畴:主观性

日常生活以及研究计划中,经常会有许多关于情绪、需求、意向、知觉程度等的状态,而外界的观察者对这些状态是无法直接接触的。对上述各项目的的理解,乃是基于一个存有学范畴的背景,而此范畴是以个人独有进路(Privilegedaccess)而非多元进路为特征。对于我的主观领域而言,我拥有只属于我个人的独有进路,可以选择对他人揭露或隐藏这个领域。甚至当我在揭露自己的主观状态时,其他人若是想知道我的真实感受,就必须假定我是诚实的。

揭露的动作本身并非主观状态的显露,而是主观状态的一种再现(rePresentation)。所有的行动者,对于自己独有的领域之隐藏或显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那么,“把自己全部豁出去”这个人人都有的经验,指的又是什么呢?比方说,在来不及阻止自己时就已经脱口而出,揭露了自己的一些心理状态;或是,千方百计想要掩饰紧张,但是发抖的手指与声音却已经泄了底。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独有进路之基本结构依旧发生作用。不论你的解释听起来如何难以令人相信,你总是可以选择不承认手指发抖可能代表着什么意义,或是干脆提出不同的解释:“真是抱歉,我的手指看来抖个不停,我只要一喝咖啡就会这样。”即便是他人坚称,你的手指发抖所泄漏的正是你所要隐瞒的事项,此宣称的结构仍然不变:“紧张”与其他主观参照的事项,及我们用来指称(indicate)这些事项的外显行为,终究是不一样的。这些被我们用来指称某些主观事项的行为,乃是对多元进路开放的客观参照事件;而其所指称的主观状态则必须通过推论,在本质上,主观状态并非可以直接知觉到的。

自我认知与表现之间的区别

再一次地,你将会注意到“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在主观范畴发生作用;但这与客观范畴“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实在”指的是一个人真正的感觉、需求与意向,这些并非是向多元进路开放的客体。而“表象”在此亦有不同的理解。其涵义并非某种类似“感官印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原则上在行动者掌控之下的符号活动。此主观范畴的“实在”与“表象”两者之间的差异,以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与其外显行为表现之间的区分来表达,或许能更清楚一些(这里对Habermas的看法作了一些更动的诠释,请见McCarthy1978)。

对于客观参照的宣称所发生的争论,争辩的结构就在于区分“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这种区分可以通过要求他人重复观察,或是再次检视所使用的物件词汇与衡量程序,从而加以论断。如果这些努力都没能有效化解纷争,那么就必须诉诸第三者,以支持自己的看法。如果第三者支持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下结论宣称,持反对意见的那一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经验到了“错误的表象”。

至于对主观参照的宣称所发生的争论,最终还是以“对自我的理解”与“表现”之间的区分为结构。其核心的有效性宣称所关注的是“我的世界”、“她的世界”或“你的世界”,而不是“这个共同的世界”。因此,只有自我陈述(self-rePort)才能够确实触及任何对于主观参照宣称的有效性证成。自我陈述是否有效所依赖的是诚实,而诚实与否则只有个人才能够加以掌握。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互动时,对于自己的主观状态所做的各种指涉,基本上乃是始终伴随着此一宣称:他们是诚实的。但是当陈述指涉的内容是关于其他人的主观状态时,这些陈述说到底其实就是宣称:“其他人”如果是诚实的,便会认可陈述者对于他们主观状态所做的陈述是确实的。

主观性范畴之定义:“我的”、“她的”、“你的”世界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读错的字、说错的话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读者朋友们既可以在闲暇时集中阅读,也可以在出现疑问的时候进行查阅。
  •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随着卫星电视、网络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挑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走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市场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盘活媒体组织原有的大量节目内容和素材、实现媒体资源共享和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实践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主要运用哲学思辨方法,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目的、内容、资源开发、管理、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在课程本体方面,着重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及“何以存在”,并按照思维结构与系统演化规律,围绕“知识”“能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论发展的逻辑体系。在课程目的方面,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的合理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找到了理论依据。在课程内容上,阐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及原则,探讨了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内容整合的主要策略。
  • 居民防骗指南

    居民防骗指南

    本书共收录了60多个,囊括现代社会街头诈骗、邪教迷信诈骗、传销诈骗等10余种典型案例,包括12章,安排相当案例类型、行骗得逞的原因、科学防范的方法进行阐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妃柴逆袭

    重生之妃柴逆袭

    一朝重生,她重回九岁时期,她誓要揭穿姨娘与庶妹的伪装,定要将那些属于自己的全都抢回来。上一世:她天真单纯错把敌人当亲人。这一世:她斗姨娘,整庶妹。她也是不得已才会让爹爹休了姨娘,贬了庶妹。谁欠她的,必要谁百倍奉还。而他,许她一世温暖,允她一生怀抱。
  • 御剑人间来

    御剑人间来

    什么!人间修炼资源不足?那就撕破天穹吧!什么!上界天才无数,美女遍地?我的,我的,都是我的!且来看一个凡人蜕变为修士后如何逆袭,如何登临绝顶……且来看一人一剑如何守护人间,如何守护这片星空,这片宇宙……咳咳……谁说鸿蒙体止步于化神?我不止要打破诅咒,我还要打破帝的传说……
  • 升仙台之瑶光

    升仙台之瑶光

    这是一个玄幻修仙的世界,这是一个逗比的苦逼经历,从屌丝变大神路上会有很多坎坷,会有很多幸福与心酸,但人啊,就是贵在坚持,还是要有个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修仙,就是我唯一的路。我一定要踏破虚空,飞升成仙!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升仙台那里有人等我!我得上去报仇啊!
  • 星河如覆

    星河如覆

    清风为界, 月溅星河。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 契兽为夫:驯养冷情BOSS

    契兽为夫:驯养冷情BOSS

    她,天赋绝佳却被摧毁,痴情一生却惨遭背叛身陨爱人之手,再次睁眼,冰霜凝于双眸,欠了她的给她千百倍还回来!他,神秘强大偏执冷血,世间万物于他仿若云烟难入眼,只有她映入眼挂在心刻于骨融入血,她是他的整个世界!他说,护你已是本能,那些曾欺你辱你之人,我杀了便是,你莫要再理会,只看我一人可好?她说,渣男需手刃,你边去!寒冰与寒冰对撞,强者与强者相逢,快意恩仇,执手巅峰!
  • 快穿之大佬说我比糖甜

    快穿之大佬说我比糖甜

    清·快穿分配大佬·欢,脑子抽了,在各个位面系统穿梭做任务,真的只想好好的搞攻略,but……怎么每个位面总有那么一个阴魂不散的家伙?那啥,大哥,咱商量一下好吗?能不能别追我了!我真不想谈恋爱!……双标大佬:“他碰了你的手,所以该断。”校草男神:“欢欢什么时候喜欢我?现在吗?明天?亦或是后天?”不羁王爷:“欢儿的身侧什么时候竟然有男侍卫了?扔下去,有我便可。”清冷神君:“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清欢:“……”stop!!!
  • 臭臭随记

    臭臭随记

    称不上是作者,只是分享日常所感所想,欢迎大家阅读指导。
  • 复仇三公主的异能死亡爱恋

    复仇三公主的异能死亡爱恋

    她们原本那么美好,却被那突如其来的变故打到遍体鳞伤,十年了,她们哭过,笑过,冷漠过。只为十年后的今天,她们全新的蜕变,却遇上了他们。一切都在转动,谁会最终取得胜利?
  • 女神逆袭记

    女神逆袭记

    对于权贵的欺压,她逆来顺受,没办法,谁叫咱家没钱没权没势力。好吧,男主都看不下去了,大手一挥,有事我给你撑着。某女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果断拒绝,女人当自强,她不能老是依靠他。这个想法固然是好,可是为什么不告诉他你要借别的男人上位!!某女不高兴了,这不叫借男人上位,这是场交易!拗不过她,男主只好含泪在她身后必要时“拉一把”,没关系反正主角是他俩。
  • 无终使命

    无终使命

    人很难得到真正的自由,而我们又总在不断追求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每一次人生面临抉择,似乎都有一个声音督促着我们走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哪怕我们可以遨游太空,仍旧无法真正展翅翱翔,而命运驱使着“他”完成一个又一个关乎宇宙的任务……这是个短篇的小故事,之所以抽出时间写这样一个故事,只是为了保留下种子,为了日后回来将它雕琢的更加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