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4500000018

第18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进步成就及历史经验(8)

由于当时民族主义的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力量向美国霸权发起尖锐挑战,因此,借用现代化就被看作对这种危险性挑战作出反应的一部分,其中,促进民主制度和加速经济发展是现代化中相互强化的两个重要方面。现代化理论一旦上升到意识形态,就可以作为一种认知框架发挥作用,以便使美国的国际角色通过对外政策和公众文化影响而落地生根。这样,文化就成为权力和利益以外的第三种国家需要:政治上的遏制、市场中的垄断、生活方式的推广,就构成西方国家控制世界的三大“法宝”。而且这些思想可以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加以传播,比如争取文化自由大会(CongressforCu1-tura1Freedom)就是这样一个由立志挑战共产主义号召力的知识分子所操控的组织,它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每次会议活动的议题都主要是“第三世界政治发展问题”。

西方现代化理论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一种新的天定命运观念,是经过翻新了的帝国主义逻辑,那些所谓促进民主、消除贫困和推动一个蒙昧世界发展的宣扬,似乎达成了美国理想主义和道德使命的完美契合,虽然现代化理论在言辞上避免了殖民主义主张,但它却保留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前提假设,这就是美国力量的扩张对世界大为有益。可见,现代化论者所依赖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久远的帝国主义历史之中。在他们的理论中,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剥削、阶级对抗和暴力的一面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是一系列含糊宽泛的关于新兴国家如何以西方的自由和共识为基础实现发展的美意,正如美国之音当时向国外广播中所声称:

发展中国家面朝西方就可以预先看到现代化过程,向上走的国家所必须做的无非是考察现今所谓先进社会的生活状况,然后为自己近期内的未来做出规划。他们认为,照葫芦画瓢就可以增进现代性,把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落后”民族嘲笑为是“当代的先祖”或“原始的当代人”。因此,西方的现代化意识形态是一种典型的宿命论,它要重新塑造的是一种帝国主义文化理念。与他们的殖民主义前辈靠领土扩张不同的是,这种现代化论者强调通过塑造“传统人”的文化途径,推广他们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这实际上增添了对帝国主义从文化意义上的理解,即其首先指责外国民族的缺陷,然后替外国民族规划在所谓先进社会的监护下的改革和进步的章程。

应该说,意识形态是任何有政治制度的社会在实施社会动员时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在资本主义中有,在社会主义中也有,在不同制度长期并存的情况下,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具有客观性,只是在冷战格局下这种对立和冲突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西方的意识形态上,现代化不仅仅是一场计划和政策的战争,也是一场以树立形象和争取认同为目标的战争。这种意识形态化的国际影响又必然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起到强化作用,结果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日益突出了意识形态的差别。

中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处于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较为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口号,但只是提出要迅速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政治发展和文化建设上没有明确提现代化口号,提得更多的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虽然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专门谈了要“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并在他读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要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并承认苏联教科书讲了很多理由。但同时他又比较警觉地提出:商品生产除了积极作用以外,还有没有消极作用呢?后来,人们进一步将商品生产的消极作用等同于资本主义的弊端,以至于提现代化可以,但不准提商品生产,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成分日益增强,时刻关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形势发展,人为增加了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

由于在观念和理论上将商品经济、市场竞争、价值规律这类东西与资本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平竞争、效率、法治意识等经济文化深层的价值内涵就存在缺失,代之而来的是计划经济和一大二公基础上的更具政治文化色彩的平均主义、斗争意识和人治意识等。虽然党在文化政策上注意到先进分子与普通群众之间文化要求上的区别,文化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并且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但由于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和文化动员上存在跨越商品经济的文化缺失以及与工业文明相统一的商品经济文化对封建文化在实践上的有效制衡的缺失,客观上惟有用专政的政治文化运动、政治革命等形式进行文化改造和文化动员,并且需要文化内容上的意识形态化,从而造成文化普及与提高失去差别,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被尖锐对立起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得不到尊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纲领被逐渐扭曲,为“左”的思想路线留下蔓延的空间。

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贡献,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对大力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举。毛泽东对此有过许多论述,比如他认为,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决不是惟一的原则;片面强调物质刺激,一定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是值得警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既要有“物质鼓励”,又要有“精神鼓励”;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放在重要地位,等等。特别是在物质力量薄弱的状况下,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重要精神资源,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但对精神的强调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否则就会过分夸大精神的力量,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动员中,更容易产生极左倾向。比如,本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一项重要文化和政治任务,有利于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清除鄙视劳动人民的旧观念、旧习气,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并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新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奠定基础。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迅速普及马克思主义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比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运动,通过编写大众哲学等让群众能够初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读物等形式,以及学习《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也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治地位。

思想文化领域的破旧立新运动虽然具有政治的敏感性,但却不能等同于政治斗争和政治革命。随着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化色彩的不断加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也逐渐被意识形态化、庸俗化、简单化和教条化,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虽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却使捍卫马克思主义不自觉地陷入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窠臼,最后发展到出现“文化大革命”的悲剧。虽然中国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的主题一直是反封建、反复辟,但先进与落后之间的斗争仅仅表现为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政治运动和文化革命,直接表现为政治对立和意识形态冲突,缺少以商品生产为支撑的现代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对旧文化价值体系的历史否定因素,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平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化资源方面的历史缺失。

当然,这里对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积极作用的肯定并不是在提倡他们万能,相反,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环境制约,商品化社会必然会存在诸多弊端。

同类推荐
  • 音乐艺术(上)

    音乐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中国凤文化

    中国凤文化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如果从龙凤文化原初的象征拓展开去,是不是可以将它们的文化含义排成两个相对的系列;龙:天、帝、父、权利、凶悍、战斗、伟力、进取、崇高、威严、至尊等等;凤:地、后、母、幸福、仁慈、和平、智慧、谦让、优美、亲合、至贵等等。龙凤的精神其实也可以乾坤二卦来象征: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万难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魂的一面。龙凤文化相对、互补、相渗、互含、合一,深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

    国民信仰的重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现代化转型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的保障,也是当前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复兴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通过对鲁迅信仰力形成过程的分析、鲁迅关于信仰的思想的阐释,以及在新时期初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和世纪末人文精神重构等重大精神事件中鲁迅资源利用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树立起一个信仰力的精神品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展示国民精神主体信仰力培养的珍贵资源。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女王姐姐悠着点

    快穿之女王姐姐悠着点

    某天,寒汐在战场上被其名义上的丈夫杀了,却意外绑定了系统,然后......主角1:老师~今天有人挑衅我,我把他揍啦!主角2:姐姐,你......到底是谁?主角3:呵,女人......如果都像阿姐这样就好了。(本文无cp,女主爱浪爱装逼,主要是因为当兵太久了有点放飞自我,别介意。)ps:偶尔会插入些幕后主使们的小互动哦~女重要幕后主使:宋玉莲男重要幕后主使:白兔
  •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洛克王国之暗影传说

    洛克王国之暗影传说

    这是旧与新的战争,也将是两个世界的对决。本书献给所有洛克爱好者,纪念我们曾经的王国。
  • 仙游诸天万界

    仙游诸天万界

    宅男方奇,魂穿异界,身体不好,我有生命祭坛;武功无法入门,我有生命祭坛;遇到敌人太强大,我有生命祭坛;没有灵根无法修道,我有生命祭坛;干啥都得献祭寿命,这个金手指可真要命!
  • 豪门第一婚宠

    豪门第一婚宠

    三十二岁的商业巨子陆寅初娶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女人为妻,女人无名无势,来历成谜。客厅里,某女怒气的将手里的平板“啪”的扣上,转头朝着身后端着茶杯徐步走来的男人瞪眼,“老公,网上有人说我配不上你!”“哦?”男人表情淡淡,“你哪里配不上我?”“她们说我平~胸!”某女气得脸色涨红!某男不急不缓的放下水杯,将小女人往怀里一揽,勾唇,“是吗?我看看……”
  • 恰似轻云来

    恰似轻云来

    三年前,顾轻云嫁进了北凉王府。三年后,顾轻云身患重病玉陨香消。世人都说红颜薄命,却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切皆是因为自己走错了路,爱错了人。红颜枯骨,不过一念之差;一往情深,不过一场笑谈。如今再次回到这人间,这一次,她要用三年,换北凉王一生悔恨。
  • 动漫角色来我家

    动漫角色来我家

    神通广大的二次元角色一旦失去能力穿越到三次元,将会发生怎样的趣事?——骁勇善战的大海贼火拳艾斯成为了烧烤店店员;木叶三忍的蛤蟆仙人自来也当了工口小说作者;以不杀之枭闻名天下的芳村功善仍旧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在咖啡店里熟练的泡咖啡.......而我们的主角何辰,则每天都愁于为刚来这个世界的角色安排什么样的工作,日渐消瘦..............本书轻松幽默,欢迎试毒。
  • 一场人生一场梦

    一场人生一场梦

    曾经天真的以为,我若待你如一,你便陪我一世,人生最可笑的莫过于因为感情的缘故被迫从神坛跌下,撕下了高冷的外布,成为一个疯癫的逗比。
  • 龙纹圣帝

    龙纹圣帝

    战魂大陆,三国鼎立。一个无法修炼战气的废材却是一个道术天才。指腹为婚的娇妻却成了别人的禁脔。且看他如何战至巅峰、道至极限、抢的美人归。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