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8700000014

第14章 依法行政(4)

(3)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主要包括普通法院的司法审查、宪法法院的审查、宪法委员会审查等监督制度。司法审查是最有力的、最能体现法治要求的行政立法监督方式。法官的职业化特点能弥补立法者的疏忽及执法者欠缺的公正性。在技术上,职业法官是适用法律的专家,身处适法的第一线,是除行政主体自身以外最易察觉行政立法的违法性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及其内容涉及到一国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工及其相互关系,其制度的设置关系到根本的宪政体制并由其决定。所以,较前两种监督方式,司法监督在制度上更为复杂一些,牵扯的问题也更多一些。法院审查行政法律规范的方式可分为主动的审查(如宪法法院对行政法律规范一经作出即可审查)和被动的审查(即通过诉讼进行审查)。后者又可分为直接审查(即将行政法律规范列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予以审查)和间接审查(又称附带审查,即法院在审理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时,对作为其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一并审查的制度)。间接审查的特点在于是由行政法院或普通法院进行审查,而不是由宪法法院审查;审查的内容为行政越权或行政违法问题,而不是违宪问题。

司法监督的优越性在于其公正性、权威性、制衡性与补救性;但其弊端则表现为这种程序在使用上的局限性、滞后性,以及特定宪政制度下的司法权可能的弱小性。

就我国目前法律体制而言,并没有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对抽象行政行为也没建立完全的司法审查制度。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司法审查特征的制度即是行政诉讼中法院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行政规范,可确认为违法而不予适用的制度。其“判断”的范围限于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效力仅表现为合法性的“判断”,对此后行政主体是否仍依据该规范作出行政行为、侵害相对人合法权利,以及是否此后还有可能发生对其合法性的司法判断,法院的审查(或判决)无能为力。我国的司法审查体制的基本的特点,包括合法性审查原则、个案审查原则、不主动审查原则、审查权的司法性等。其不足则主要表现在“司法审查”的滞后性,个案性,权威性不足,审查的范围、方式及效力的有限性等等。这些实际上使得我国大部分的行政立法游离于司法审查之外,不受司法权监督和制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完善、有效的司法审查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的行政立法监督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法律性不足及各制度之间协调性差等。《立法法》中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作了一些规定,但还不够全面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及《行政诉讼法》中对行政立法的规范与监督应注重及加强。完善法律监督制度的主要的突破点应在于监督权限和体制设置的进一步完善,监督权限的确定性、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行为的实效性等都有赖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我国现行立法监督体制在这几个方面,尤其如司法监督的实效性等还存在较大的欠缺。改进的途径可以从监督主体的设置、监督权限的分配、监督程序的具体化与完善,以及监督目的的明确、监督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入手。

2.3.3抽象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审查

依前所述,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分为主动的审查和被动的审查,后者又分为直接审查和间接审查。就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主要有两种出路的选择。一为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院有权直接就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展开审查;一为借鉴法国的“附属问题管辖权原则”。该原则指一个案件本身的判决依赖于另一个问题,后者不构成诉讼的主要标的,但它决定判决的内容,该决定判决内容的“另一个问题”即为附属问题。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现状为前提,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有必要提出“适用性审查”原则。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建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违宪审查制度,惟一能体现出法院对行政主体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审查权的制度,是行政诉讼法律适用中有关法院对行政规章的“参照”适用制度。应确立我国行政诉讼中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最基本的两个原则:适用性(附带性)审查原则和效力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这一“参照”的规定是确立行政诉讼中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基本原则的立法依据。依据我国基本的宪政体制,法院不享有违宪审查权。司法审查中,法官的判断依据为宪法、基本法律及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其范围限于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所谓对抽象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审查”制度,是指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针对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对其合法性作出司法上的最终判断的行为和制度。其中,“适用性”表明审查的阶段和形式,“审查”表明其实质和效力。“适用性”是强调法院对行政法律规范的审查仅在诉讼中的法律适用阶段进行,是为了确定特定规范是否可予以适用而进行的审查。审查权的司法性决定了其行使的被动性,法院通过解决行政争议过程中特定的行政规范能否为具体行政诉讼案件所适用的问题,对该特定规范合法性进行判断与确定;“审查”则要求这种判断和确定要具备“司法审查”的形与实,既要有审查的行为和过程存在,又要有审查之实际法律效力的赋予。

司法审查是适用性审查的实质所在,没有审查权,就不能进行合法性或有效性的判断,就不能以无效为由拒绝适用,也不能对法律效力进行确认。根据行政法的基本原理,抽象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的一种,其合法性的根源在于法律赋予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的“先定性”,并且只要没有在具体案件中引起争讼,其有效性不受置疑。但“先定为合法”并不属于实际上的“合法”,这种“先定力”仅于行政领域内作用,而不能延伸到司法领域,具体行政争议案件处理过程中,司法权的判断可以推翻这种“先定力”。

所谓效力原则,是指要在法律上确定法院对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违法性(或不适法性)宣告的法律效力。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这种违法性宣告并没有相应具体的规定(如一般没有要求在判决书中作为裁判的一个内容写明)。依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对相关规范的审查,其结果只是法院不予适用该规范或条款,其效力仅及于本案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及本案当事人,对其他人并不发生拘束力;该不予适用的规范或条款仍有效存在,不因法院的不予适用而受任何影响。这导致在一行政诉讼中已为法院判断为违法且不予适用的行政规范,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仍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予以适用,并有可能发生与引起先前行政诉讼的争议相同的、对相对方权利的侵害;本院或者其他法院对同一规范性文件重复审查、作相冲突的审查结论,此诉讼中因判断其违法而不予适用的规范在彼诉讼中却作为合法的规范予以适用,上级法院已确认为违法的规范在下级法院的案件审理中仍可作为依据予以适用,等等。司法审查权的效力虽不必表现为撤销权,也不能仅仅表现在个案中的不予适用,这不能实现和保障其应有的效力。对此,应当通过一种外在的形式予以体现,如可在判决(书)中对抽象行政行为违法性作出明确的宣告。一般而言,法院对违法的行政法律规范只能作违法性的宣告,而不能直接撤销违法的规范。那么,只能以司法判决的法律效力理论作为明确这种宣告的确定力的理由。司法判决的效力理论主要有:非经法律程序不得推翻生效判决,判决中确定的内容可直接作为后来案件的证据,生效判决得为本院或下级法院后来判决所尊重、不得与之相冲突等等。适用这些规定,可以解决目前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适用性审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审查范围上,除包括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之外,还应逐渐发展至对所有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抽象行政行为都是行政行为,对行政行为必须建立司法审查的监督。

(2)在审查方式上,为间接审查。不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法院仅对与特定行政诉讼案件相关的、作为所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的行政立法享有审查权和进行审查。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必须以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为前提。

不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抽象行政行为大量存在,法院无力全部进行审查,除非其通过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而侵害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否则也是没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我国无违宪审查的宪政传统作为制度基础,将抽象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后,法院的审查权必须以相对方或公民等其他主体的起诉为前提。而对这些如主体的条件、起诉程序、期限、举证等问题都必须有相关法律作出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的制度条件在这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随着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涉及重大利害关系,具有紧急性,不制止会造成或者扩大相对方甚至是社会利益的严重损害,行政主体自身又怠于审查或主动停止的,应赋予法院主动审查的权力,并赋予法院追究立法者或其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力。

(3)法院所作的违法性判断限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适用力上的否定及宣告。司法权仅在法律规范的适用上享有最终的裁判权,法院无权直接撤销或宣布废除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

(4)司法审查的目的主要在于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仅对行政主体的涉及相对方权利、义务的外部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内部行政规则影响了相对方权利、义务的,法院也有权进行合法性审查。

(5)赋予司法审查结果的真正效力,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不限于“适用选择性审查”的,仅仅进行“选择”的层面。选择、决定适用与否,只是完成司法审查任务的一部分,这种选择后的结果必须通过司法判决予以确定并持续下来。

建立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以司法权及其运用的独立性、中立性为前提,保障司法审查的公正性。同时,有必要制定一部有关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特别法对之进行规范。司法审查必须依法进行,审查的主体、层级管辖、审查程序、期限、裁决的效力范围等事项必须由法律进行明确规定。另外,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司法判决既判力的研究,在制度研究上推动司法权对法律适用的终局裁判的效力。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是真正发挥司法权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作用的要求和保证。

2.3.4我国行政立法制度的发展

完善行政立法制度,在行政立法制度中应特别强调行政主体制定规章及一般规范性文件的程序和效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中对法律规范的适用以及法院对行政行为法律适用的审查。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律规范时应当明确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有关违法行为要件必须尽可能予以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我国在立法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如立法漏洞、立法冲突等不足,给执法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规避法律规范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成为行政行为法律适用中存在的不法行为的重要原因。立法膨胀与立法不足的同时存在及法律冲突的存在,都会导致法律漏洞的出现和加强。另外,立法速度太快,除使立法质量难以保障之外,其超出法律更新的正常频率,使适法主体不易掌握,同时也难以形成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规则,这必然导致法律适用的无常性、随意性等。法律规范的多变、不稳定,使得各适法主体更易为谋求即时利益而不遵守法律,危害法律的权威,阻碍国家机关和一般公众从长远利益的考虑出发从事各种行为的习惯的形成。这也是我国的政府信用一时难以完全确立的重要原因。比如有时行政主体制定一定的抽象性规范并予以实施,由于之前的调查工作不充分或其他原因,导致该规范的实际执行效果不好,行政主体因此又制定一部规范停止原规范的执行,甚至还可能要求之前依据原规范所作的一些行为或采取的措施撤销或恢复原始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利益未受到影响和损害的,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没有遵守和履行其规范的人;而利益受到侵害、损失最大的,是那些一直在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的要求的人。如此下去,可以想象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其对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将会如何。

上述这些问题对我国立法体制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的明确和规范;立法程序应针对各种渊源或形式作出法律上的明确的规定;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规范在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法律规范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尽量排除笼统的规定,避免各种政策口号直接出现于法律条文之中;增强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法律规范之间的连贯性,排除前后法律规范之间出现截然相反、又无充足理由的情况出现。

同类推荐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实用问答

    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实用问答

    为配合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我们组织编写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实用问答》,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全面学习法律知识的辅助读物。本书以《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为指导,围绕宪法、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简明扼要的问答形式,全方位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学习法律知识,开阔法律视野,形成法治思维,强化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观念和能力。本书包括以下板块:宪法与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国防法以及党内法规,涵盖了党纪国法的方方面面。
  • 担保物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担保物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该书系统、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了我国的担保物权制度。该成果既对整个担保物权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如对担保物权的性质、法律属性(从属性、不可分性与物上代位性)、担保物权的体系等进行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又对抵押权、质权等约定的担保物权以及留置权、优先权等法定担保物权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密切结合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与司法实践。
  • 律师告诉你

    律师告诉你

    本书由两篇组成,法律咨询篇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物权、继承、民事侵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案例篇包括民事、刑事方面的有关问题。
  • 美国未成年人法译评

    美国未成年人法译评

    本书所选译的六部美国未成年人法典,是在对美国联邦及各州未成年人司法法典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进行比较、研判后最终确定的。本书译评之法典为美国联邦与各州现行未成年人法中较有代表性的,从译评法典中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洞悉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动向,本书的出版能给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带来一些域外借鉴。
热门推荐
  • 国民老公你别跑

    国民老公你别跑

    他特别败家,不务正业,16岁的年纪,天天泡酒吧,她特别顽皮,爱捉弄人,16岁的年纪学习第一,他16岁就被逼婚,某男说:不,我不要结婚!小不点太小了,起码20再说!某女说:爸爸,我死也不要嫁给他!
  • 快穿之夺主游戏

    快穿之夺主游戏

    去网吧上网办个会员卡却绑定了一个真人游戏,不得不穿越三千世界与一群人争夺世界主角
  • 先驱者的明天

    先驱者的明天

    太阳的温度逐渐下降,地球即将进入冰封时代,人类为找到新的栖息地,用最后的资源建造一艘可以同时容纳十万人的宇宙飞船,带领第一批人类到达新的栖息魁星。将由这十万人作为先驱者,在魁星上开发出居所,补给能源,依次将地球上的所有居民接纳到魁星上生活。可是,半路上宇宙飞船在跨光年跨越时,发生了故障,被迫降落到了一个绿色星球上,这颗星球上存在异样的生命体,将人类视为入侵者,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那十万人,是否能取得胜利,活着完成母星上那数百亿所赋予他们的使命,改造星球,再度回归到地球上把剩余的人类接过去呢?
  • 陌上长歌起

    陌上长歌起

    她,江湖中的明媚骄阳。骄纵高傲,侠骨柔情;是个上有兄长护着,下有弟弟疼着的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女。三岁时对着家族长辈吐痰,五岁时把十二岁少年打的哭爹喊娘,八岁时放狗将四岁小儿咬的浑身是血。无论男女,童叟皆欺。他,人间的举世无双。一言一行,看不透心中悲喜;一举一动,俱是沉稳淡然,尽显名门风范。十二岁剑挑剑道世家,无一人生还。群雄敬佩,人畜皆俱。毫不般配的两人却因一纸婚约闯入对方的眼帘,开始无尽纠葛。她跪走青云梯,一步一叩首,血染孤芳,祭过往柔情。他登尸山,踏血路,独步天下,只为成为她心中的无双公子。一场场生死对决,赔上了毕生荣辱,究竟是轻叹了流年,惹相思错付;或是百转千回后,再现锦绣长歌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痴心狂客

    痴心狂客

    我要写的是一本慢节奏的武侠作品,其中有恩怨情仇,也有快意江湖。既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又有身不由己的江湖浪客。我要写的,是我心中最向往的武侠世界!
  • 修真学院的学姐们

    修真学院的学姐们

    东方大陆,修真学院林立。众多修真学院之中有着一个个貌美如花的师姐…………这是一篇有点都市风的玄幻小说,结果,你懂的。
  • 神棍每天被逼做大佬

    神棍每天被逼做大佬

    京城都传太师府的三小姐是个傻女,不会通灵,与孪生天才妹妹苏以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一次劫持中被太师夫人抛弃,再次回归让所有人为之震惊。“这是傻子吗?你给我弹个十面埋伏,你给我破了天下生死局看看!”路人怒吼。“这是废物吗?能将国师按在地上摩擦的人,你给我讲讲什么才叫天才!”路人暴走。
  • 小四的绝世王妃

    小四的绝世王妃

    他叫南宫木,于是她当即拍板自己叫南木香。南木香,~南木~想。初见是,他是被人追杀的小四,她是药王谷的少主。本是美救英雄的戏码,她硬叫他以身相许。不从,好啊,不给饭吃,不给衣穿,剜他血肉,推进冰潭,百毒穴中他生不如死。恨她入骨,却逃不开相爱相杀的宿命。再见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她是寿数渐尽的女子,纳她为妃,只为报仇。却不料她依旧狂,将这后宫搅得天翻地覆。想宠幸别的女人,不行,下药让她不举。想承受皇恩雨露,做梦,遣散三千后宫。人只道帝妃和睦,神仙眷侣,却不知同床异梦。只是,韶华渐逝,她的深情,能否等来他的回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