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8700000016

第16章 依法行政(6)

所谓“立法过剩”,也叫过度立法,包括了重复立法、冲突立法、法律越位、不该立法也进行不必要的立法。一方面,其导致“立法”众多,立法活动因为立法主体过多、立法权的行使过滥、后法的制定不尊重前法,再加上不当利益考量的渗入等原因而相互矛盾,导致适法主体面临具体案件选择时无所适从。行政主体也可能因为不当的考虑而选择不同的法律规范,这同样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过多的、不当的“立法”也束缚了行政职权应有的裁量性,面对具体行政管理案件,行政主体不能真正因时、因地制宜,这与行政行为的适当性标准相违背。

作为行为依据的“法”之本身即欠缺严格性,则绝对的依法行政也不可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能否及如何应对和矫正“依法行政”所带来的这些困境与矛盾。

立法中的不规范和存在着的问题助长了执法中一些问题的发生和恶化。这些问题主要是:

(1)立法过剩,尤其是执法主体的低位阶的立法的大量出台,易产生执法时架空法律的危险。行政主体在适用法律过程中,选择位阶较低的甚至是自己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予以适用,而这些文件由于受法律规范的程度较低,其中很可能有不当的利益的考量和渗透。适法主体甚至可能以抽象行为之名行具体行为之实,借以规避司法审查。如【案例9】倪某诉龙游县公路运输管理所案中,上级主管部门越权立法,制定的规章内容与国务院法规相违,为自己部门创设处罚权力。下级部门则在执法过程中,将这种争得的权力予以“落实”,“依法”越权行政。

(2)执法主体依“法”行政,但其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本身是不合法的。行政主体的适法行为并没有不适当之处,严格依照上级的规范行为,但却可能因为其“依法行政”而在行政复议或诉讼中承担法律责任。如【案例14】朱某不服乡政府行政强制措施案中,乡人民政府根据司法部的《民间纠纷处理办法》的规定,就具体行政管理事件实施强制执行权。但因《处理办法》本身超越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而为无效的行政法律规范,导致乡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因没有法律依据而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并承担赔偿责任。在这里,似乎没有符合谁过错谁责任的责任追究原则,违法行政的根本责任主体(立法者)并未被追究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乡政府而言,其过错在于选择法律规范的错误,即其不该选择不适法的规范作为行为依据。但如果这种规范是由其直接上级制定,则其不能不予以执行和适用。执行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很难对上级法律规范的合法性予以审查,此时,如果在追究适法主体的行政责任的同时又不否认行为依据的合法性,似乎于法治的权威性不符。违法的法律规范“合法”的存在,行政执法主体不适用则不符“依法行政”之要求,适用后又因“依法”而违法并要面临承担责任的危险,这种境地对适法者来说是两难,对违法规范的制定者则似有放纵之嫌。如【案例10】服装厂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中,《实施细则》超越法律对处罚种类的设定,立法主体越权设定处罚种类。适法者对这样的法律规范是否“有权”不予适用呢?行政行为法律适用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要求行政主体适用法律选择最直接的规范,而不问其他上位法的规定为何。此类情形下具有越权或违法故意的是《细则》的制定者而非执行者。如果只是在个案中追究执法者的责任而对作为行为依据的法律规范的合法性问题不明确,则只可能是重复错误,对促进依法行政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3)执法依据过于分散,尤其是城市管理中的执法依据过于分散,执法人员难以掌握,社会难以了解。如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可散见于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各种法律规范之中,法律文件数量大,规定复杂,各规范条文之间常存在着矛盾。对同一违法行为,可依据多个法条处罚,但各法条在均为合法的前提下所规定的处罚种类、处罚额度有着较大的差别。适法主体于具体案件的适用时,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这样就可能造成同时同地同种行为的不同处理的情形,执法的公正性受到不应有的损害。另外,各种规范性文件众多,新的规范又不断出台,各文件之间往往又没有根本或者明显的差别,这使得适法主体及其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在短期内难以全部了解和掌握,更不可能于具体案件的处理时运用自如,有时还更偏向于适用旧的、其更为熟悉的规范来处理。同时,社会对于执法主体适用法律规范的不一致也往往容易引起误解或不能接受,这也给执法活动带来困难。

(4)特定领域立法滞后及不足,有些违法行为不能受到“依法”的查处,一些新的违法现象的处理往往找不到相应的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一些违法的行为缺乏有力法律手段予以规范,屡禁不止,甚至越禁越多,这些都严重危害着国家执法的严肃性。

(5)一些行政主体只注重法律适用的形式化,在行政处理决定中引入一定的法律规范和条文,但这些条文或规定与其所作的处理决定并没有真正的直接的关联,所引用的规范并没有相关内容的规定或所规定的内容与案件事实不符。这种情形等于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说是法律适用违法。如【案例11】李某不服劳动教养决定案中,适法主体表面上似乎是引用了不少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都与劳动教养相关,也引用了具体的法律条款,但其所引用的众多规范当中竟无一与该具体的行政管理案件相关,对相对方及其行为的处理在这些法律规范中找不到相应的规定。此类行政行为表面上看来是依法行政,实际上根本没有法律依据可言。

要解决依法行政与法律适用之间的矛盾:

(1)要区分“依法行政”与“法治行政”。依法行政的概念前面已经介绍,而法治行政则是在依法行政基础上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果说依法行政是对消极行政的要求,法治行政则是对积极行政的要求。在执法或者法律适用过程中,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在赋权行政中,行政主体于法律缺位时有权力且有责任积极地突破现有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公益及相对方权利,此乃为法治行政;而损益行政中,行政主体必须严格依照现有法律规定,严格“依法行政”,非有法律上的明确依据不得对相对方科以负担和追究责任。对相对方或者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法治行政的具体内容,对权益的保障和维护优先于严格的“依法行政”,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行政主体有责任以保护权益作为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多种立法规定存在冲突时,适法主体除符合其他法定原则的条件外,有义务选择对相对方最为有利的法律规定并予以适用。除此之外,则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抽象行政行为。在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亟待立法的行政执法领域、立法不足或滞后的领域应加强立法,立法过剩的领域则加强法律规范的清理,减少法律规范的冲突。

(2)一般而言,任何立法体制下都会存在法律漏洞,包括积极的漏洞(法律冲突)和消极漏洞(立法缺位),只要有法律漏洞就可能产生行政权失范。或许可以这么说,越是强调“依法”行政,越是不能避免甚至还会增加法外行政。要解决这一矛盾,当然不能不强调“依法”行政,完全避免法律漏洞也是不现实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和两难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行政主体的刚、柔两种制约规范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所谓刚的制约,是指羁束行政而言;所谓柔的制约,则是指裁量行政而言。刚的制约是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础,柔的制约则是行政行为适当性的保障;刚的制约是强调行政主体的严格的“依法行政”,而柔的制约则是要保证行政主体法律适用中的能动性。我们说,适用法律的过程是适法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适法”要依法,但又不可能绝对“依法”。司法主体的法律适用是这样,行政主体的法律适用更应是这样。相对而言,行政管理较诉讼案件更加复杂、多样,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更需灵活、适当,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更加需要一个宽松的空间。所以,在依法行政中应注重对行政适法主体柔的制约。只有这样,才更符合法治行政的内涵。

(3)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尽可能坚持立规者与执法者的职能分离,尽量避免自己立法自己执行,自己为自己立法设权的情况,这样会有助于解决现实中行政抽象规范制定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如【案例12】南平市两职业介绍所不服市劳动局行政处罚案中,立法者巧立名目将“吊销”改为“收缴”,执法者又将“收缴”许可证变为“撤销”该法人或组织。行政主体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通过此类方式,规避上位法的规定,为自己“法外设权”。还有一些如将“吊销”证照改为“没收”,将“撤销”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称为“收回”,以掩饰其违法性或逃避法律责任等。

同类推荐
  •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本书选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四大金融市场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及其法院的判决进行介绍,从法律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民权益保障法律法规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民权益保障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做律师的这些年

    做律师的这些年

    书籍通过一个个的个案记录了律师的成长,个案代表了当时的司法环境,个案也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书籍分为初涉法律实务、律师的长成、律师职业的坚守、置身事中(彩蛋)四大部分,精选资深律师20余载办理的经典案例,讲述了一个律师的历练与成长的过程,即有助于提高专业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律师执业素养的培养,干货满满,收获多多。
  •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公司可定义为: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公司只是企业类型的一种,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应该仅仅由公司一种类型采构成,而是应该包括完善的企业类型。公司的特征包括:依法设立;独立人格;营利目的;两权分离;有限责任。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运行、终止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公司法调整对象就是部分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 维权进行时

    维权进行时

    本书包括:购物消费篇,文化娱乐篇,学习教育篇,旅游服务篇,婚姻财产篇,知识产权篇,隐私保护篇,劳动保护篇等27篇内容。
热门推荐
  • 全民领主之最终浩劫

    全民领主之最终浩劫

    传说中的太阳系第十二大星体尼比鲁星横空出世,溯及遥远的过去。世界因神话的复苏而改变,全民领主时代正式到来。入侵、毁灭、灾难轮回……“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重生归来,翩翩少年站在星空下发出最洪亮的铮铮誓言。灭百族,斩诸神,破囚锁,踏星河,凡我人族刀锋所指,所向披靡!面对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浩劫,他立志当做人族最后一名狠人。
  • 丛林基地再生

    丛林基地再生

    阳楽身为一个宅男在危机中穿越到了丛林世界,在这个以种族战争为主题的世界中,阳楽会靠着基地系统攀登高峰吗,基地系统的由来又是怎么的呢?ps:谢谢柒椿封面设计ps2:请大家支持正版来创世看书。(新人写书不容易啊~~)
  • 营销女王

    营销女王

    想红吗?想洗白吗?想上位吗?想立与众不同的人设吗?想抹黑对家吗?一切尽在周茉的运筹帷幄中!唯一的烦恼:怎么甩掉这个来历不明赖上她的饭桶小子?
  • 穿越之打倒重生女

    穿越之打倒重生女

    众言情小说作者云:故天将降大任于女配也,须生得沉鱼之容,落雁之貌。更兼得软硬件齐备,用得脑残之计谋。惹出闹剧一桩桩,然后坑女主!害白莲花!再踩扁圣母!脱得了炮灰命,镇得住场子。而后鄙视王子病男主,找个霸气男配角,演绎别样穿越人生!
  • 随笔杂想

    随笔杂想

    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看到一些事情,体味到身边的人情冷暖。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不论你是否乐意,潮汐的拍打依旧按照他固有的节奏!于你我而言,站在潮汐中开怀才应该是最重要的。
  • 日耀华裳

    日耀华裳

    少年耀明死里逃生,被姐姐残魂送到繁星岛,学艺修炼,一步步踏上至高之位。
  • 开一家有特色的餐馆

    开一家有特色的餐馆

    本书侧重于具体而实际的细节问题,将一人餐馆从创业到经营再到发展的过程做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从中小餐馆创业的角度出发、非常细致的描述了整个创办餐馆的过程,包括早办执照、筹措资金、选择餐馆地址、购买设备等。此后,进入餐馆的经营阶段。和本阶段的经营相配套,本书详细描述了菜单的设计、员工的招聘等细节问题。如果你的餐馆经历了前面两个过程,并且经营非常成功,那么你必须面对扩大经营等问题,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品牌管理、连锁经营……
  • 赵云之混在现代的日子

    赵云之混在现代的日子

    血战长坂坡,独身救少主,激斗大师兄,意外穿都市。赵云就这样穿越到了21世纪,看似平凡的都市却隐藏着无尽风云。随着迷云慢慢揭晓,邻家小妹,漂亮学姐,成熟御姐,美女记者......接踵而至。看赵云如何在这个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 上古世纪之和平序言

    上古世纪之和平序言

    这是一片原始的大陆,原始到没有利益纷争,然而在两千年前,原大陆在经历了一场神与英雄挑起的战争后,光辉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战争将原大陆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块大陆,四大种族两两相对,战争不休。在经历了血与泪水的洗礼后,终于有强者出面,为了维护那消失很久的很平,创立了圣灵学院。圣灵学院专门接收在战争中变成孤儿的孩子,传授他们法术和技能,并指引他们,去寻找承载记忆的碎片,去破解当年战争发生的不解原因。
  • 去年春天

    去年春天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