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23500000028

第28章 自然现象,阴阳与阴阳历(1)

自古始,阴阳皆属于自然现象,并且其特征是“阴”与“阳”相对,或曰“阳”与“阴”相对,亦可。

说起来,人类的生活中,人们对“阴”和“阳”,或曰“阳”和“阴”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早,这里将“阴”和“阳”分别举例作一介绍。

一、阴

人类的生活中,自古始离不开“山”和“水”,而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例如有:岱阴、华阴、江阴、淮阴,等。对此,古籍名著《史记·货殖列传》里,作了认识性的解释,指出:“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其内容意思说,以著名的泰山为界,鲁国在泰山之阳面,而齐国在泰山之阴面。不仅如此,《列子·汤问》里还指出:“自此,冀之南,汉之阳,无陇断焉。”

其实,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将天空云层密布,阳光少见或日天色阴暗者,称之为“阴”;而能说明问题,又具最有代表性的,如《诗·邶风·终风》载:“噎其阴”。

再例如,春天有的时候,由于出现阴暗,阴冷,使花开都不会及时,如项斯《晚看花》诗云:“阴洞日光薄,花开不及时。”

然而,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自然现象——天气之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8/10及以上者,称作为“阴”。显然,这种认识和规定,就更为科学了。

阴,本来是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科学家们,将自然现象中的“阴”,恰到好处,运用到天文历法上来说,就成了“阴历”。

从我国的历史情况来看,则是属于辛亥革命以前所用的“阴历”,阴历的特征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而定,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和回归年无关,历月和四季寒暑无关。从世界上来看,例如希腊历和伊斯兰教历都是阴历。

二、阳

与“阴”相对。例如,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亦有属于阳,生活中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亦比较早,如《诗·大雅·皇矣》里指出:“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又《大明》一书中载:“在洽之阳。”《毂梁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水北为阴,山南为阳。”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早在奴隶制的社会时期,反映西周社会生活状况的名作《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记载:“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其实所谓“仓庚”,亦名为“黄莺”、“黄鸟”、“黄鹂”等,它属于一种观赏鸟。因为人们对这种鸟的认识相当早;所以,在《诗经·豳风·七月》篇里说“春日载阳,有呜仓庚。”

鸣仓庚 亦名曰为“仓庚呜”。为什么?因为自古始,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仓庚”这种鸟,不仅是被人们喜欢的一种观赏鸟,而且它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春季“惊蛰”节气,就会出现黄鹂婉转悦耳的鸣叫声。人们结合农业二十四节气的需要,将它与大雁和小燕一样,亦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春季“惊蛰”节气二候的“候应”,给归纳概括叫做“仓庚鸣”。

阳,与“阴”一样,本来亦属于一种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科学家们,将自然现象中的“阳”,恰到好处运用到天文历法上来说,就成了“阳历”。

所谓“阳历”,按照我国古代生活中,人们的习惯说法来讲,其全称叫做“太阳历”,亦是属于历法的一种。历法中的这种“阳历”,归纳概括说来,它的特征是:年的长短依据天象,平均长度约等于回归年,月的长短则是人为规定,和月相盈亏无关。一年中分为若干个月也是人为规定。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则是通用的阳历创始于罗马(公远前46年),后经教皇格列高十三世(Gre goriuSXⅢ)于1582年命人修订,而成目前所用的“阳历”(即公历,亦称“格列历”)。

三、与阴阳历密切相关内容的例举

1.年、月、日趣谈

追溯起来,人类最初产生的是对“日”的认识。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人们男耕女织、刀耕火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从洞穴中出来,打猎、捕鱼、采集野果;当太阳下山时,他们便回到洞穴中休息。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断地循环往复,久而久之,人们便在习惯上把日出和日落的现象,自然而然地看作为一日,在头脑里逐渐形成了“日”的概念。

与此对应,人们把中午叫做“日中”,如《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里记载:“与庄贾约,旦日中,食于军门”。将太阳落下去,称之为“日下”,如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和梦游春》诗中说:“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如此等等,还有很多。

尔后,古人又通过对月亮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发现月亮圆缺变化的观象也很有规律性,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时间约为二十九日多。于是,人们为了计时方便,将月亮朔望变化的一个周期,取其整数,或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作为一个“月”。从此,人类的时间意识中就有了“月份”的概念。

有趣的是,古人不仅把月亮在一个月内的不同变化概括为“月相”,而且还把一个月内不同时间的“月相”,分别称之为:“朔”(初一、初二、看不见月面)、“望”(亦称“满月”,十四至十六左右,能看见整个月面)、“上弦”(月形如镰,初八至初十左右)、“下弦”(二十至二十三前后)、“凸月”(十一至十三前后)、“残月”(十七至十九左右)、“蛾眉月”(形似蛾眉、可见于初五、初六)、“月牙” (亦作“月芽”,时间是初三、初四)等等。

在日、月认识的基础上,古人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通过较长期的观测,人们将连续四年即1461日的观测,作为一个周期,并把这一周期分为4份,每份是365天多。为了计时上的方便,取其整数,将365天确定为一年(古代将年称为“岁”)。这样,人们思想意识中就有了一年是365天的概念。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计时的要求越来越准确。于是,根据太阳来计时的“阳历”应运而生。“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作为一年,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使用和计时上的方便,亦取其整数,以365天作为一年。而阴历则是根据月亮来计时的,月有阴晴圆缺,每一变化周期为29天12小时4分3秒,取其整数,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对于阴、阳历计时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办?采取“闰年”或“闰月”的办法解决。

2.太阳的雅号

随着日出和日落的自然现象,人们头脑里最初只有“日”的认识和概念。但后来为什么将“日”又称作为“太阳”呢?这是与我国古代对“天”的认识是分不开的。何谓“天”?随着对九大行星的认识:因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所以古人将环绕太阳运行的九颗行星概括叫做“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日重阳。”(洪兴祖对《楚辞·远游》的补注)而“太”与“阳”所以能够被人们给相联系在一起,其原因是:“太”,指很高的天空;而所谓“积阳为天”,是指天空中的九大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只有“日”才会发出很强烈的光,所以将很高的天空,同发光的“日”联系在一起,称为“太阳”。这是一种认识,另一种认识,就是将“日”发出的光,称为“阳”。有“阳”,就会有“阴”。所以,按字义解释,阴的意思是暗,阳的意思是明。

不仅如此,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需要,很自然地产生了许多太阳的雅号,如将春天的太阳称为“春晖”(“晖”,指“日光”),夏天的太阳叫做“骄阳”,秋天与夏天的太阳有共同的特征,即炎热,所以称为“盛阳”。至于说,冬天的太阳与夏天的太阳的区别,西晋学者杜预作了比较透彻认识性的解释,叫做:即“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所以,将夏天的太阳称之为“烈日”、“炎日”等;将冬天的太阳俗称之为“暖日”或“暖阳”等。而早晨和黄昏太阳的雅号就更多了,如早晨的太阳,雅号叫做朝阳、朝曦、阳光、朝晖、初旭、初景等;黄昏的太阳,其雅号亦有不少,如父阳,父晖、残阳、斜阳等。但是,早晨和黄昏太阳的雅号,尽管也有许多,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均出自人们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作品里。

3.“月”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月球在一个周期间内呈现出的各种不同形状概括为“月相”。还把不同时间“月相”定出了不同的名称:农历三十、初一、二看不见月面,称为“朔”;十四至十六能看见整个月面,称为“望”。上半月,初三、四可见的月面,称为“月牙”;初五至初七的月面称为“人蛾眉月”;初八至初十可见的月面,称为“上弦月”;十一至十三可见的月面,称为“凸月”。下半月,十七至十九可见的月面,称为“残月”;二十至二十三可见的月面,称为“下弦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可见的月面,渐渐变化成像上半月的初五至初七的“月相”一样,称为“蛾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可见的月面,和初三至初四的“月相”一样,称为“月牙”,直到三十、初一、初二夜间看不见月面。总之,“月相”的更替,非常规律的,月月、年年基本如此。

4.何谓甲子年

所谓“甲子”年,它是我国古代独特创造的一种相当有规律性的“干支纪年法”。而这种古老中国式的“干支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已经是很不习惯使用它了,但是由于它是祖国古老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具有科学价值,我国的历史仍然使用它。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阳历”,是用数字来表示“纪年”的,即以传说中耶酥基督诞生那年为公元元年。

我国古代创造发明的阴阳合历,即“阴阳历”采用的”纪年”方法,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纪年方法不同,它采用的是独创的“干支纪年法”。这种“纪年”法,是由“天干”和“地支”两者而组合成的。“天干”共十个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两者组合成的“干支纪午法”,其基本特点和规律性是:从“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个字,将“天干”的字放在前面,把“地支”的字放在后面,顺序搭配起来,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一共六十对,这就是从前俗称的“六十年花甲子”。

例如,1982年为“壬戌”年,1983年为“癸亥”年;1984年就又从“六十甲子”开始进行“纪年”,所以1984年为“甲子”年。其实“六十甲子”纪年法,是相当科学的,它可以周而复始地表示纪年。

5.“干支纪年”与“十二辰制”

天文学上,将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称之为“黄道”。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家,不仅是以黄道十二星座作为划分“十二天区”的标志,而且还创造发明了一项著名的“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所以亦称“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故亦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谓“纪年”,就是指以十“天干”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俗称“六十年花甲子”纪年法。如下表:例如,从1984年开始,为“甲子”年,1985年是“乙丑”,1986年是“丙寅”(即俗称“虎年”),其余依次类推。直到六十年以后的2044年便又回到“甲子”年了。

┏━━━━┳━━━━┳━━━━┳━━━━┳━━━━┳━━━━┳━━━━┳━━━━┳━━━━┳━━━━┓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 癸酉 ┃

┣━━━━╋━━━━╋━━━━╋━━━━╋━━━━╋━━━━╋━━━━╋━━━━╋━━━━╋━━━━┫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 癸未 ┃

┣━━━━╋━━━━╋━━━━╋━━━━╋━━━━╋━━━━╋━━━━╋━━━━╋━━━━╋━━━━┫

┃甲申 ┃乙西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 癸巳 ┃

┣━━━━╋━━━━╋━━━━╋━━━━╋━━━━╋━━━━╋━━━━╋━━━━╋━━━━╋━━━━┫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 癸卯 ┃

┣━━━━╋━━━━╋━━━━╋━━━━╋━━━━╋━━━━╋━━━━╋━━━━╋━━━━╋━━━━┫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 癸丑 ┃

┣━━━━╋━━━━╋━━━━╋━━━━╋━━━━╋━━━━╋━━━━╋━━━━╋━━━━╋━━━━┫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已米 ┃ 皮中 ┃ 辛酉 ┃ 壬戍 ┃ 癸亥 ┃

┗━━━━┻━━━━┻━━━━┻━━━━┻━━━━┻━━━━┻━━━━┻━━━━┻━━━━┻━━━━┛

将它运用纪日的规律性,亦是如此。还是以1984年“甲子”年为例,这年的“甲子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廿九开始,十二月卅日为“乙丑”;正月初一为“丙寅”;正月初二为“丁卯”;正月初三为“戊辰”,其余依次类推下去,周而复始运用之。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家,不仅创造了“干支”纪年、纪日法,而且还发明了著名的“十二辰制”,即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使用十二地支进行计时。如子时、丑时、寅时……这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即:

夜11时至次晨1时为“子时”(俗称“半夜子时”);

后半夜1时至3时为“丑时”(俗称“鸡鸣丑时”);

下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俗称“天亮寅时”);

5时至7时为“卯时”(俗称“日出卯时”);

7时至9时为“辰时”(俗称“早饭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俗称“近午巳时”);

11时至13时为“午时”(俗称“日中午时”);

13时至15时为“未时”(俗称“日偏未时”);

15时至17时为“申时”(俗称“晚饭申时”);

17时至19时为“酉时”(俗称“日落酉时”);

19时至21时为“戌时”(俗称“点灯戌时”);

21时至23时为“亥时”(俗称“人定亥时”,即指人们已经入睡了)。

6.生肖和时辰

古时,为什么把“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相配在一起,成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呢?

显然,这与古代的游牧生活分不开。特别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靠猎取禽兽来维持生存,接触的事物亦比较单一,人们自然喜欢用一种动物作为本民族的“标记旗号”,即称之为图腾。

明代以前,采用计时的仪器,叫做“漏壶”,亦称“刻漏”或“铜壶滴漏”。使用“漏壶”,是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计算时间的,每一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总称为“十二支”,也叫“地支”。我国古代,研究历法的“科学家”创造发明了以“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用于年、月、日、时纪序的“六十年甲子”(俗称为“六十午花甲子”),因受原始社会时期图腾的影响,所以又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半夜子时是鼠最多出洞活跃的时间,故概括为“子鼠”;日落酉时,天黑之前,鸡开始上窝,所以,归纳为“酉鸡”;从点灯戌时开始,狗多夜间“看家”,所以,总结为“戌狗”;点灯以后,人定亥时,就是说,人已经入睡了。猪也是如此,所以换成属相,称之为“亥猪”;其他寅虎、卯兔和申猴等,均为同样道理,就不一一列举了。逐渐术数家又把和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同“六十年花甲子”结合,如丑年山生的人,属牛;寅年出生的人,属虎。其他,均依此类推。据清史学家赵翼《陔馀丛考》记载:十二相属之说始于东汉,汉以前是未有“十二生肖”之说的。

7.动物与钟表

我国古代,除了使用计时仪器和靠观察日影规律进行计时外,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还通过对动物活动规律的观察,与“十二辰制结合在一起,规定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是与十二种动物的活动规律与十二辰制紧密相关的。如鼠多在半夜子时出洞活动,故称“子鼠”;牛白天吃草,天黑以后,直到半夜子时,均处于入睡的状态,但从下半夜“丑时”开始反刍,故称“丑牛”;寅时,虎已睡醒开始游走觅食,故称“寅虎”;兔从天黑后入睡,直到日出才跑出窝觅食,故“卯兔”;蛇一般是巳时开始爬出洞外寻食,故称“巳蛇”;马和羊这两种牲畜,龙其在炎热的夏天,与马歇午、羊歇未,故分别称“午马”、“未羊”;猴玩耍了一天,至下午日落前,由于疲倦就要安歇了,故称“申猴”;鸡在天黑之前,日落酉时开始上窝,故称“酉鸡”;天黑后,从点灯戌时,狗开始守夜看家,故称“戌狗”;点灯以后,人是亥时,人已经开始入睡了,而这时猪也开始安歇了,所以称为“亥猪”;而“辰龙”与别的有点不一样,就是“龙”这种动物实际上是没有的,它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想象,由于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取吉祥之意,所以将千家万户吃早饭的时辰,配为龙,称“辰龙”。

8.雄鸡为何能啼更报晓

钟表未传人中国以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除了少数人家使用古老的计时仪器(如“滴漏”等)外,多数人家则是依靠观察日影的变化,进行观察时间(如中午时的日影,是比较正的),而夜间,则是靠雄鸡啼更报晓。

古时,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每一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从夜间一时至三时是丑时,晨三时至五时是寅时,余类推。

同类推荐
  • 国学必读

    国学必读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

    《易经实用指南:民俗禁忌大全》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与理论的书。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谦虚礼让

    谦虚礼让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生玖一

    九生玖一

    九段时光,九处人生,舒玖想,九九归一后的那个一,会是她的最好的那个她吗?
  • 异灵传blood

    异灵传blood

    是生是死,灵灵道,有道无道?谁是谁?额哼哼,我就知道,你是不会骗我的。一把刀刺入,呵呵,还是太傻......
  • 等你在千帆尽处

    等你在千帆尽处

    推荐水瓶新文:深情高干文《浅唱离歌醉》http://novel.hongxiu.com/a/403271/保证好看水瓶最近开了一个读者群(210495988),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进门请敲砖:《千帆》或《浅唱》的任意角色名。*****************************************************************陆子溪,云盛集团的神秘总裁。曾经,一场政治联姻毁了他一生最爱。在斩断婚姻的枷锁后,要追寻的却早已物是人非。他背弃家族,孤身一人来到本城。在人们心里,他有着神秘莫测的背景,和超人卓绝的能力。本城倾慕他的女子不知凡几,却从未见他为谁停留。温暖迷人的笑容下,隐藏着一颗冷漠疏离的心……直到,他遇上她,不自禁的抗拒,却不由自主的沉沦。原来,早已冷却的心,还可以重新燃烧起来。新婚之夜,他把她拥在怀中:“你是我的,再也逃不掉。”她多希望,时光能永远停留在这一秒。然而,就在新婚那夜,新郎却在柔情缱倦之际突然离开。第二天,她得到的是一份律师送来的离婚协议书。曾经以为深爱,原来只是一腔痴情错付?再见他时,他拥着身边清丽的女子:“认识下,这是我太太……”~~~~~~~~~~~~~~~~~~~~~~~~~~~~~~~~~~~~~~~~~~~~~~~~~~~~~~~~~~~~~~~~~~~每日最少两更(一般上午下午各一更,得空就会尽量多更的)各位亲,写作很辛苦,路过走过,不要忘记留下些痕迹喔。求评论,求收藏,求月票,统统砸过来吧。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本书的主人公叶藏是一个谨小慎微、害怕世间所有情感的人,他对人类复杂的思想一无所知,进而通过搞笑的方式,讨好别人,让别人开心,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躲避这个世界,他开始走向自我放逐的道路,整日饮酒作乐,通过酒精、女人和药物来让自己终日生活在浑浑噩噩中,并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爱,躲避爱,并希望自己得到爱,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而最终他只能走向自我毁灭的终点。
  • 狐狸不成精

    狐狸不成精

    他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他只想就这么混吃混喝一路到老而已,可是,上天为什么偏偏让他碰到这只讨厌的狐狸?
  • 我没有女朋友

    我没有女朋友

    风纤阳,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比较可爱的一个人。什么事情,他并不是像那些英雄表现的那么坦荡,他也忧愁,也烦恼,但是他能很快就能想明白。人生的苦痛本来就很多,那么他的呢?他是一个从小就没有什么亲人的孩子,一直以来就是那个都不认识的保姆照顾自己。但是在他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连那个保姆也不在了。还曾一度的说风纤阳有一栋别墅,而且他自小就不缺钱,但是他从来也不是那么奢侈,他不知道奢侈用来做什么。那么一个孤儿是谁在暗地里这么的帮他?风纤阳自己不知道,而且那个帮他的人也从未出面。天底下那么多可怜的孤儿,风纤阳是最幸运的一个!
  • 变成一株彼岸花

    变成一株彼岸花

    变成一株彼岸花是一种什么体验,还是带系统的那种……颜妍:你为什么是蓝色的?卢笑尘:因为我是你的“蓝”朋友啊!颜妍:是…是吗?(●—●)卢笑尘:不然嘞╮(﹀_﹀)╭颜妍:好吧ヽ( ̄д ̄;)ノ
  • 夺天神帝

    夺天神帝

    那一战,最强大帝夏星辰身死魂遁。那一战,上古禁术吞灵夺天功不翼而飞。十余年后,痴傻赘婿夏星辰逆世重生!这一世,且看夏星辰碾压天才妖孽,屠戮至尊圣王,诛灭皇者大帝!九天之下,万宗林立,强者无数,那便血洗万宗,主宰万物!九天之上,灵气复苏,魔神觉醒,那便夺天之灵,斩仙弑神!
  • 末世中的替身使者

    末世中的替身使者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要追溯到距今5万年前,坠落在格陵兰的陨石。由于那是人迹罕至的荒原,长期以来人们并不知道陨石的存在,但在1978年,为了调查矿物资源,11名勘探员来到了这里。其中两人原因不明地死亡,据医师团验尸结果,死者是因感染了外太空病毒而死亡。在四十年后,因为一个名为迪奥的男人介入,这枚陨石的效果被催化放大。 太空病毒蔓延到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在感染后死亡。而少部分幸存下来的人,则在这太空病毒的作用下,从灵魂中觉醒了一种名为「替身」的力量。 每个人都替身各不相同,能力千奇百怪。 它们能做用于现实物体,却不会被显示物体伤害到。这个名为迪奥(DIO)的男人,其觉醒的替身「新世篇章」居然让感染的逝者们重新站了起来。虽然迪奥不能操控所有的「丧尸」,但他不怀疑,自己将成为这个新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与此同时,陷入末世的乔若·乔斯达(Jarro·Joestar)觉醒了替身能力,幸存了下来。不久后,他发现这一切的起因都指向了一个名为迪奥的男人。于是,乔若便与结识到的同伴踏上了寻找迪奥的征程。(参照了《JOJO的奇妙冒险》设定,发生平行宇宙。同人文,末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