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7900000018

第18章

淡淡的忧郁,正是北伐后到现在周作人的文章的情味。他的清淡,并非飘逸,他的平凡,并非自在,他的随缘,并非人生的有余,而是不足。只有这“淡淡的忧郁”是最好的说明,并且连带说明了那次和他在一道时我的那种惆怅。

周作人与路易士

听朋友说起,片冈铁兵新近在一个什么会上提议,对于中国某老作家,有甚高地位,而只玩玩无聊小品,不与时代合拍,应予以打击云。据说是指的周作人。原文我没有看见,因为身非文化人,文化界的动态对于我总仿佛是别人的事,不甚关心,而又仿佛全明白了似的,不想再有所发现,这不甚关心于是变成真的隔膜了。所以当那位朋友这么说了以后,我只应曰“哦!”心里却想:为什么要这样严厉呢?或许并没有这样严厉,也用不着这样严厉的。又想:或许他并非指的周作人。打算去查一查,好知道一个究竟,可是还是懒下来了。

但因此我记起了周作人,去年还在朋友家里见过一面的,并且送他到浦口上火车。看着他,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正如他写给我的一首旧作“禹迹寺前春草生,沈园遗迹欠分明,偶然拄杖桥头望,流水斜阳太有情”的那种情味。后来在《古今》杂志上又看到他的一篇小品,自说他的文字是有着一种淡淡的忧郁的,可是读他的文章的人少注意到这一节。

淡淡的忧郁,正是北伐后到现在周作人的文章的情味。他的清淡,并非飘逸,他的平凡,并非自在,他的随缘,并非人生的有余,而是不足。只有这“淡淡的忧郁”是最好的说明,并且连带说明了那次和他在一道时我的那种惆怅。

我是更喜欢他在五四运动到北伐前夕那种谈龙谈虎,令人色变的文字的,后期的文字呢,仿佛秋天,虽有妍思,不掩萧瑟。他不是与西风战斗的落叶,然而也是落叶,掉在明窗净几之间,变作淡淡的忧郁了。

然而我仍然尊敬他,因为他有一个时期是曾经战斗过来的。他的晚期作品,虽然把人生收缩了,也还是言其所知,行其所信,诚诚实实的。尚有淡淡的忧郁,这是周作人的文章始终高出于论语派,不仅在工力上,尤其在气质上不是俞平伯林语堂之辈所能及的地方。

我也希望周作人的时代过去,可是我以为这不是开一文坛法庭的事。说到文坛法庭,忽然想起了路易士。也是朋友偶然之间告诉我的——因为我自己近来对于出版界的情况总是这么生疏,说是颇有些人不满于路易士的诗的颓废,个人主义,与其为人的骄傲,在报章杂志上已经发表过很多攻击的文章了,而且还要更予以一次彻底的扫荡战似的。人家要攻击,要扫荡,本来不干我的事,而且所说颓废、个人主义、骄傲之类,我想路易士也的确是的。但我以为不必如此对付他,也不应当如此对付他,那个理由非常的简单:

倘使是以色列人,听到耶稣对着耶路撒冷城恸哭,并且咒道:“以色列人哪,你们有祸了!”大家就会把他称为失败主义者,然而有人恸哭,偌大的耶路撒冷总算是不寂寞了。又倘使这世界是鲁迅的《野草》里所说的沙漠,则颓废的叹息,比较看不见的四下里空虚的笑声,总还算是温暖的吧。

路易士的个人主义是病态的,然而是时代的病态。

从他的诗以及从他的人所表现的,都有这种病态的气氛,然而不是堕落,因为他对于人生是那么严肃,他的病态有时毋宁是过于把琐碎的事物看得认真而来的。有些人还说他是享乐主义者,这是完全不对的。至于说他颓废呢,我以为都还有保留。因为,颓废与积极,革命与反革命,有时候实在也不容易划定界限。就文学来说,例如夏多布利安在一八〇〇年出版的《阿达拉》,勃兰兑斯称之为以暴风雨的力量感动了法国的读书界的,内容却并非讲的革命故事,而是描写一个印第安基督教徒的女儿的恋爱与死的小说,非常之强调宗教的感情的。然而它仍然可以是代行法国那一时代的伟大作品。诸如此类,形如相反,实乃相成,说来话长,姑且从略,并且所谓路易士的颓废在与现时代的相反或相成上,是否也和夏多布利安的宗教感情可以作同样的说明,也姑且从略。在这里我只想提出一点——即使是病态的个人主义者,较之拉拉队合唱的和声,是要真实得多,也更可尊敬的。

至于个人或与“时代”——其实是流行的风气不合拍,照以往历史上有过的例子来说,那是不一定咎在个人,倒大抵是“时代”

应当反省的。

路易士的诗在战前,在战时——战后不知道会怎么样,总是中国最好的诗,是歌咏这时代的解纽与破碎的最好的诗。正如他之为人。与路易士相处,给我的印象是不安,甚至于不愉快,然而他的一切依然是可敬的,就是最苛求的希伯来人的上帝,对于他也只看作是迷路的羔羊,还抱着深切的爱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写作“周作人与路易士”,行文上其实是不自联结的,所联结的只有一点,就是我以为文坛似乎以没有法庭为好。

路易士

我和路易士相识,已有六年之久。打仗的第二年,一天,路易士从云南而来,在杜衡处见面了,是一位又高又瘦的青年,贫血的,露出青筋的脸,一望而知是神经质的。他那高傲,他那不必要的紧张、多疑、不安与顽强的自信,使我和他邻居半年而不能丢开矜持。他很少和我谈起文艺,因为他认为我不懂。我问杜衡他的诗怎样,杜衡说:“朋友之中,他是有诗的天才的。”并且找了几首给我看,我也认为好。但我以为他的诗的境界以乎太急促、太局限了些。杜衡也同意,惋惜于他读书太少,生活的经验也太少。这批评的是事实,但事后想想,却觉得还不够了解他。

路易士的读书少,并非懒惰可以解释,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弱者,不能忍受从侪辈中看出自己的贫乏,甚至于不能忍受这世界上还有比他强的。这妨碍他写戏剧、小说与论文,但幸而还不妨碍他写诗。

他的诗,没有继承前人的好处,但也没有继承前人的坏处。他的诗有他的独创的风格。因为他的生活经验缺乏,所以常常错误,并且狭隘。但错误有时候也会成为艺术,如贝多芬为赞美拿破仑而作的交响曲,且对于拿破仑的观察是错误了。但贝多芬不必为此而愧悔,虽然拿破仑不过是幻象,那交响曲却是真实地存在着的。

赞美的反面是攻击,吉诃德先生之攻击风车,与贝多芬之赞美拿破仑,同样错误,但也同样有其严肃的一面。这里,存在着智能与知识的区别。几千年来,人们到圣地朝山进香,其实崇拜的乃是人们自己心中的神,歌颂一个平凡的女人,其实歌颂的乃是人们自己心中的美与圣洁,正如贝多芬所赞美的,其实乃是他自己心中的英雄。几千年来,人们为了极琐碎的事情而决斗,而自杀,这和吉诃德先生之把风车当作巨人,可以说是同样的不足道,但也同样是真实的。

路易士,你和他谈理论,只能听到慷慨激昂,却往往不知所云。他谈文艺理论,有时候也谈政治,但都很少研究,也不想研究,只是在世界上,有他所反对或赞成的东西,如此而已。他也不想接受别人的纠正,或克服别人,他只是想抓住一样东西来204中国文学史话支持自己,有人同情,他就满足了。要了解他何以反对这,赞成那,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他采取的是另一种标准,他有他的另一种出发点。那标准,是与一切理论无涉的。所有正义的与非正义的观念,责任或道德,理论或事实,他全不管。只是他认为对,他觉得有赞成或反对的需要,他就这么的肯定了。但也并不固执到底,他倘然改变原来的主张,往往不是因为何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理由,而且并不后悔。

这种派头,说他浅薄,是太简单的解释。说他是虚无主义者,也不是。像路易士那样的人,生在今世界上,孤独、受难,诸般的不宜。社会不理会他,不对他负一点责任,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所以,要他对社会负责任,也是不可想象的。如同一只在旷野里的狼,天地之大,只有他自己的呼吸使他感觉温暖。孤独使他悲凉,也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伟大,不是他存在世界上,而是世界为他而存在。

他很少帮助朋友,也很少想到要帮助朋友。他连孩子都不喜欢。随着社会的责任与他无关,配合于社会的生活技术在他也成为隔膜的东西。他的很少注意理论与事实,除写诗外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是因为他惊吓于自己的影子。他的狭隘是无法挽救的。他分明是时代的碎片,但他竭力要使自己完整,这就只有蔑视一切。

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他需要发出声音,就是只给自己听听也好。听他谈论,你会感觉他是在发泄自己,主要还是说给自己听的。虽然似乎淡薄,然而是从他的灵魂的最深处发出来的生命的颤动,是热闹的,但仍然是荒凉的。

可是他和绥惠略夫不同。如鲁迅所说,绥惠略夫“先是为社会做事,社会倒迫害他,甚至于要杀害他,他于是一变而为向社会复仇了,一切是仇雠,一切都破坏”。但路易士没有替社会做过事,对社会没有过爱,因而也没有憎,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存在,没有行成虚无主义者。绥惠略夫是革命的失败者,但革命的风暴仍在震荡,所以他的调子是强烈的,愤怒而不颓废,绝望而非玩世不恭。

倘在革命的风潮消歇之后,则失败者的情绪就成为山宁那样的蔑视一切了。山宁的蔑视一切,是比绥惠略夫的毁灭一切更虚无可怕的。但路易士也不同于山宁,路易士有山宁所没有的恐惧与不安。

那是因为,山宁是紧接在革命失败之后的人物典型,在那期间,什么理想都没有,人们仿佛在潮汐退落后的沙滩上行走,四围是空旷的,自己的影子是明晰的,创痛之余,简直还有一种得到解脱似的喜悦,对自己特别珍惜起来,而身外的一切都成为不足道。这种心境是不长久的。

这之后,山宁那样的人物就要成为过去,出现的乃是路易士那样的人物了。当北伐时期的革命已经从记忆中渐渐淡忘,而新的时代启示还没有显明,社会是在经常的破落中,这之际,游离出来的就有路易士那样的人物,不止他一个,而是一群。他们没有严重的失败情绪,也没有魅人的时代前景供他们追求。他们只是分散地对自己的被迫害而反抗,不是联队的战斗,也没有号筒,各人只能信托自己;集体的战略与战术不需要,也不关心;看不见自己的同伴,也看不见敌人的全体。他们各个地战败,死亡,然而不能引起一个联队的覆灭的那样严重的失败情绪,偶尔也有小胜利,然而这种小胜利往往很快就消失。

路易士都是这样,他在反抗,所以他的诗不同于吟风弄月那一套。然而他的反抗只是散兵战,所以他的诗也不能成为时代的号筒。有如散兵战之于集体的战略与战术是隔膜的,因此他没有学习较为广大、较为深入的理论体系的要求,也没有全面地考察环境的要求。

他读书甚少,对事实不求甚解,却并不因此感觉自己的贫乏,倒是这样反而可以保持自己的完整者,原因在此。他没有攻打到敌人的要害,甚至不能发见敌人的要害所在。身在战场,而如此孤单,所以他总是恐惧,怀疑全世界都在迫害他,而抓住任何一点,就用全副力量来攻打它,有如吉诃德先生之攻打风车。并且因为恐惧,他需要时时壮自己的胆,极力装做骄傲,非常之注意自己的尊严。如有些人所嘲笑他的,他把他所仅有的手杖与烟斗当做无敌的武器,其实却不过等于吉诃德先生的不中用的长矛。而且也如吉诃德先生,总是战败的回数多,但也非完全没有胜利。是这种不足道的胜败,由此而生的失意与欢乐,愤怒与宽大,幻境与梦想,构成了他的诗的全部。

虽然如此,因为他究竟是在战斗,而他的诗也能准确地表现这种战斗,所以还是好诗。这种战斗虽然不足道,可是这时代正是千千万万小市民和路易士同一命运,走着同样的道路,不过有的比较聪明些,因此也更缺少智慧些罢了。

这么一种不足道的战斗,胜败都不能惊人,而归根还是各个地被击倒,像苍蝇一般静静地死掉,没有同伴的鼓励,甚至没有牧师给他们做临终的祈祷,他的坟墓上没有花圈,也没有十字架。这看来不像是悲剧的悲剧,乃是这时代最大的悲剧。路易士的诗,好处就在于刻划出了这一群人的灵魂,它使人不愉快,然而并非可笑的。

我在好几处把路易士比拟吉诃德先生,一定很合有些人的胃口,但我请求他们明白,吉诃德先生那样的人物,起初是使观众发笑,渐渐的却觉得不愉快,看完之后错散,各人的心里还有一种不能排遣的忧郁,为吉诃德先生而哀伤,也为自己而哀伤了。路易士是有吉诃德先生的可笑之处的,幸而他不是市侩,所以也有吉诃德先生的严肃之处。

路易士的自称为诗人,也和吉诃德先生的自称为武士一样,很受了一些人的嘲笑的。自称为诗人,与自称为文豪,大师,革命的战士,固然同样有碍眼的地方——但路易士还是幸而不是市侩,并非拿这来做招牌,另有所斗。他没有一般人所有的主义,没有宗教,也没有任何生意经,乃至于在人间他没有得到一丝温情。这样的人,他的存在,他的理想,简直找不到一个字眼来下一个定义。

然而人是不能这样生活的,即使不过如基茨自拟的墓志铭所说,是“一个把他的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吧,他还是要替自己找出生存的资格,工作的意义的。路易士的自称为诗人,和有些人的自称为文豪,大师,革命的战士,不同的地方在此。

当然,他也有做作的地方,可是做作得很幼稚,甚至于有些地方使人联想起阿Q式的狡狯。但阿Q的狡狯还是可爱的。因为老实人装狡狯,不过使人笑,而狡狯者装老实,却使人憎,使人恐怖。

路易士是善良的,无害的,有时候虽然出点小乱子,也不过如吉诃德先生之捣乱了羊群。但因为太善良了,甚至对于敌人都是无害的,这是路易士所代表的那一群人的悲哀,他们在这时代注定了只能做这样的角色,他们也战斗,可是往往胜败都不分晓,就这么地被抹掉了。

路易士的诗,集成册子出版的,有《爱云的奇人》、《烦哀的日子》与《不朽的肖像》三种,气氛有点像李贺与孟郊,却分明是现代的产物。

最近我看到他发表的一首小诗《鱼》,还有《向文学告别》

的原稿,都是很好的。我认为,一九二五至二七年中国革命,是中国文学的分水岭,在诗的方面,革命前夕有郭沫若的《女神》做代表,革命失败后的代表作品,则是路易士的。《女神》轰动一时,而路易士的诗不能,只是因为一个在飞扬的时代,另一个却在停滞的,破碎的时代。

周作人与鲁迅

和沈启无先生谈起周作人,他说:周先生在日常生活上是很庄严的——不是严肃,是庄严。他的生活的气氛几乎不是中国式的,却是外国式的。倘拿中国的哲理来比拟,则他毋宁与道家相近,而他所提倡的儒家精神,却其实是他所缺乏的。

又说:他的爱好明人散文,也是爱的那时代的空气的,但不知怎的,后来又把散文弄成小品文了。

同类推荐
  • 北大文章永流传

    北大文章永流传

    全书收入有蔡元培、杨昌济、王国维等几十位北大先贤的精彩文字数十篇。这些文章是诸多北大先贤所写文字的一部分,这些先辈英才自然是我们所要记住的,而他们的文字,也是要永远地流传下去的。愿本书能为今天的读者架起一座通往诸位先贤思想深处、心灵深处的桥梁。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晓日本系列:听大师谈摄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晓日本系列:听大师谈摄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让我们通过这些时代写真大师自己的解读,把握其中的视觉渊源、文化品位以及心路痕迹。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时间,看到了一种对空间物质世界的明悟。
  • 逃马

    逃马

    所有人都在谈论他留北京的事。有的人不管他干什么,都希望他永远不要回老家去,怕再碰到两相厌烦,比如说前妻。有的人希望他留京,是希望能就此顶替他形同鸡肋的位子,比如小房。还有的人什么也不为,希望他顺利留在北京为人民服务,住上大房子,过上人人羡慕的日子,当然这完全是反话,你留下他会嫉妒得脸都变成大便色,比如老刘之流。当然,还有人真心实意盼望他如愿以偿地留下,但前提是他要以此作为她下辈子新生活的跳板,比如原先一直看上去纯如琼台仙子的蝴蝶。最不希望他留京的或许只有女儿朵朵了,这次回家她看见他先是两眼突然发亮,然后就跳进怀里不撒手,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玩耍都紧紧围在他跟前转,临别时哭泣声几乎撕破了天,让他难受了一百多公里远。
  • 长生殿故事:英文

    长生殿故事:英文

    ThePalaceofEternalYouthisoneofthemostimportantclassicrepertorypiecesofKnnOpera.ItisaboutthetragicloveslotyofTahngEmperorLiLongjiandhisimperialconcubineYangYuhuanoneofthemostinspiringbeautiesinChinesehistory.
热门推荐
  • 精灵之往返世界

    精灵之往返世界

    神秘的精灵星球与地球建立空间隧道,地球的人们可以通过空间隧道去往精灵世界,在那里可以进行历练、收服、获取资源...这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张逸的少年,意外获得了刺尾虫,身具特殊能力的他可以往返地球与精灵世界!目标是精灵大师!
  • 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以《礼记》、《孝经》等古典书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实例,讲解何为孝义。书中内容通俗易懂,事例丰富生动,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和所面临的孝道问题,作出简单指导。编者才疏学浅,意图以《青少年心灵成长读本系列: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悌之义,解读孝悌之道,让孝道文化传承更广。
  • 声如急弦唱离歌

    声如急弦唱离歌

    一个女人的爱恨情仇,忠义难两全,何去何从?我想让你们都安好,你们却让我家破人亡!那么就一起下地狱吧!
  • 圣魔奇缘:傻小姐也逆天

    圣魔奇缘:傻小姐也逆天

    在一场世纪之战后,神魔两族决定在20年之后再战。这一期间,一场旷世奇缘即将展开……
  • 风云篆之扇阁天下

    风云篆之扇阁天下

    在几十年前,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号称“风无影”的剑客。此人的剑法极快,无人能敌。但此人作恶多端,一夜之间,屠了清风派上下百余人。终于,各大门派决定结盟共同讨伐他,然就在此时,此名剑客却莫名失踪,至今也无人知道下落。几十年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扇阁的门派,此派弟子在江湖上神出鬼没,好行侠仗义,惩奸除恶,颇有好名。然而世事难料,在碧莲宴前一个月,扇阁派的云掌门却突然走火入魔,暴毙而亡。因此云掌门的女儿云世婕接此重任成为新一任掌门,她重振扇阁之际,却在母亲留下的遗物中发现一枚名叫风云的印章,在调查这枚印章的同时还发现了几十年前江湖上风无影剑客的失踪似乎与这枚印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浪迹诸天

    浪迹诸天

    一本无限同人,一本起点之旅,纪念这些年看得入眼的小说,随着岁月的老去,但愿那我初心如旧。
  • 我是僵尸道长

    我是僵尸道长

    天地之初,甚为伦常。大地浮尸无数,逝者不得转生之日,活者饱受此等亡灵之苦。哀嚎遍野,生灵涂炭。于是圣人出,定下六道轮回,往生之数,生生不息。死者得所依,生者转自于轮回,所为图者,行善积德,因果轮回。天地有定数,僵者出现,流离于六道之外,不死不灭,逝者仍存,残留于世间,非人非鬼非修罗。天地不存,难以成圣。肉身不老不死不灭,被天地人三界摒弃,流离于六道之外,以怨为力,以血为食,浪荡无依,流离失所。天下正直之士辈出,以铲妖除魔为己任。
  • 那一把剑

    那一把剑

    直到霍真三十七岁那年,依然记得那一天,那个姑娘对自己说的那句话。“你知道为什么蝴蝶折断了翅膀还能飞吗?”“为什么?”“因为他坚强。”青春总是那么的动荡不安,好似昨夜做了一场温暖无比的梦,醒来后确觉得心凉。这是一本书,讲的是青春、友情、成长,当然还有爱情。这也是一把剑,杀过人、见过雨、停过蝶,直至斩不断思念。
  • 恰巧风茂遇骄阳

    恰巧风茂遇骄阳

    苦口的大麦茶,似火的骄阳,原来美好总是不期而遇。在遇到张越宁之前,胡芸仙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被一个男人干预左右,爱之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