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7900000021

第21章

革命必须通过政治,到改造经济制度。制度渗透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到了最深的处所。制度腐败了,人是从生活的不可忍受里去懂得制度的不可忍受的。生活的不可忍受,不单是不能活,是能活也活的无聊赖,觉得生命没有了point。这样才有张爱玲的诗:

他的过去里没有我;曲折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着太阳,已经成为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过去,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这时候人要求重新发现自己,发现世界,而正是这人的海洋的吸动里满蓄着风雷,从这里出来的革命才是一般人们的体己事。革命有地下室的活动,展开时还有指挥部与突击队,然而决定竞争的是全军的军容。张爱玲的文章没有提到革命的指挥部与突击队倒是更完全的。

还有,人是为了心爱的东西才革命的,洗净它,使它变得更好更可靠。

倘在现实生活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也必不知道什么地方受了污秽与损伤,那样的人要革命,自然只好让他们去革,可是也不必向他们领教。他们没有生命的青春,所以没有柔和,崇拜硬性。

他们还崇拜力,是崇拜的物理的力,不是生命力,因为他们的线条怎样看来也没有生命力,所以总喜欢画得粗些,再粗些,成为粗线条。一次几个人看一幅齐白石的画,不像是真的,主人却啧啧赞叹,说画的多有魄力。池田笃纪说:“这哪里是魄力,这是膂力罢了。”他们的粗线条其实不过是这种膂力。

马克思主义者至今只发现了艺术的背景,不懂得艺术还有它自身。他们把艺术看做事物的反映,时代的钤记,然而钤记是并不能给时代加添一点什么的,事物没有镜子,也无损于它的完全。只在私有制的社会里,没有无主的东西,要从表示所有权的钤记才能想象事物的存在,渐渐把钤记自身也看作是一种存在。

资本主义末期,人的存在成为被动的,不是人创造事物,人倒是事物的反映了,说艺术是反映,是钤记,不过是这种错觉的抄袭。不懂得艺术自身,是会连艺术的背景也说不明白的。他们说艺术被阶级性沾染,这当然是,但也不过是被沾染而已,艺术是植根于人类的,在有阶级的社会,它的背景是通过了阶级的人类,可是他们只说是阶级。他们并且抄袭教会的把艺术看做装饰,资产阶级的把艺术看做宣传,也说艺术不过是无产阶级的工具。

艺术是什么呢?

是人生的超过它自己,时代的超过它自己,是人的世界里事物的升华,这超过它自己到了平衡破坏的程度便是革命。懂得这个,才懂得在张爱玲之前谦逊。

张爱玲的《夜营的喇叭》,在这时代的凄凉与恐怖里向一个熟悉的调子,简单的心奔走着充满喜悦与同情,这里有一种横了心的悲壮。可是时代到底沉重,《走,走到楼上去!》便是一出这样的悲喜剧。平常人不是英雄,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悲剧与喜剧的截然界限,他们不那么廉价地就会走到感情的尖端。

一次读汉诗:“翩翩堂前燕,春藏夏来见。弟兄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幸得贤主人,揽取为我袒。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磊磊,远行不如归。”读到“语卿且勿眄”,张爱玲笑了,说:“啊!怎么能够的,诗也可以这样滑稽!怎么后来人写诗,好诗总是悲哀的多,一滑稽就变成打油诗了,从前的人真是了不起。这样开玩笑似的,可又这样厚道,认真。”

又读晋人《子夜歌》:“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千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张爱玲说:“‘端然’两个字真好。他不过是一点小小的不开心,大约并不是忧国忧民,可是在她看来,也还是有一种郑重的美。可见她是真的爱他的,就像印度跳舞里那女孩子得意地告诉人:她的爱人笑起来是怎样的,生起气来又是怎样的。

她也忧愁起来,跟在后面问长问短,可是也不至于严重到没有一点取笑的意思。”

张爱玲的《孔子与孟子》,短短几百字,登在《小天地》第四期上,讲厨房的窗子外边吊有一块破布条子,像个小人儿,风吹雨打,他频频打拱作揖,仿佛有一肚子的仁义礼智王道霸道要对人说,越看越像孟子。这篇文字和别的一篇排印接错了,我拼起来读,觉得非常好。很深的情理,然而是家常的。

这次我在南京,到博物院去看六朝石刻,有一块是站着的两尊佛,上身赤膊,胖墩墩像小孩子,下面蹲着两只犬,也胖墩墩的很好玩。分明是眼面前的东西,可以同时是神,是灵异。又看到乾隆朝的漆器,女人用的红粉盒,盖上雕着双龙。像龙这样大动物,用在这里应当是不配的,可是非常配。只有平常人才能这样的把时代的恐龙也绣作女人的鞋头的图案,把时代的巨人也看作可以在他颊上吻一下的孩子,把革命也看作家常的。

崔承喜来上海跳舞,那“无敌大将军”活像我见过的官,装腔作势,可是观众不怕他,也没有憎恶。观众的态度必是难得有这样的天真的,因为舞的好,把观众提得这样高了。“花郎”描摹一个游冶郎,也是讽刺的,可是仅有一点刻薄,为了青春的缘故,他的一切都被观众所原谅。还有是描摹一个有自卑心理的驼子,一个少女故意撩拨他,和他跳了一回舞,又跑开了,撇下他孤伶伶地,观众心里难受起来,然而还笑着。张爱玲去看了回来说:“讽刺也是这么好意的,悲剧也还能使人笑。一般的滑稽讽刺从来没有像这样的有同情心的,卓别林的影片算了不得的了,不过我还是讨厌里面的一种流浪人的做作,近于中国的名士派。那还是不及崔承喜的这支舞。到底是我们东方的东西最基本。”

艺术是这样的使人间成为亲切的,肯定的。因为稳定,所以能豪放。豪放起来也没有那种无家可归的惨淡决裂。我在朋友家看到过一个人形,用泥雕塑,是日本仿古作品,仿的唐朝的女人,前额两个髻,做得不太高,也不遮着额角,背后的头发分开做两络,像梳的小辫子,披到肩头,穿一件深粉红广袖单衫,绣着金色花朵,下面一条长长的花黄裙子,从胸下起到脚面,腰间系一条深蓝带子。她右手抱着一个铜绿色的瓶,像是盛水盛米用的,左手绕过去按在瓶口的边沿,身体微微倾斜。脸像少妇,也像少女,有天真的明媚。整个的姿势雍容清洒,可以想象她走在画堂前,可以想象她是春天郊野里的游女,也可以想象她在操作。是这样的豪放,流转自如的。这里我想起张爱玲的文章里说的:晚上不放下帘子睡觉,醒来的满屋子阳光,外面有热闹的电车声音。不管这一天将有什么事发生,单这堂堂的开头已经是可爱的。

新时代的文明是都市的,并且要以都市的光来照亮农村。张爱玲,她是彻底的都市的。春天的早晨她走过大西路,看见马路旁边的柳树与梧桐,非常喜欢,说:“这些树种在铺子面前,种在意大利饭店门口,都是人工的东西,看着它发芽抽叶特别感到亲切。”

又说:“现代文明无论有怎样的缺点,我还是从心底里喜欢它,因为它倒底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她喜欢公寓生活,因为公寓里没有住家的那种沉淀的忧伤。

她认真地工作,从不占人便宜,人也休想占她的,要使她在稿费上头吃亏,用怎样高尚的话也打不动她。她的生活里有世俗的清洁。在香港时,路上一个瘪三抢她的钱袋,夺来夺去好一会,还是没给抢去。一次是在上海,瘪三抢她手里的点心,连纸包一把抓去了一半,另一半还是给她攥得紧紧的拿了回来了。对任何人,她都不会慷慨大量,或者心一软,或者感到恐怖而退让。现代人的道德是建在占便宜上,从这里生出种种不同身份的做人风格。张爱玲没有一点这种禁忌,她要的东西定规要,不要的定规不要,什么时候都是理直气壮的。

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人的展开,而现在却是人与人的关系淹没了人。

先要有人的发现,才能刷新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安得上所谓“个人主义”、“集团主义”的名词。然而左派理论家只说要提倡集团主义,要描写群众。其实要描写群众,便该懂得群众乃是平常人,他们广大深厚,一来就走到感情的尖端并不是他们的本色。他们是在一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里生活着,但他们把它烹饪过了,不是吃的原料。是他们日常的生活感情使他们面对毁灭而能够活下去。资本主义的崩溃,无年无月的世界战争与已在到来的无边无际的混乱,对于平常人,这是一个大的巫魇,惘惘的,不清不楚的,而左派只是学的陈涉,陈涉使人夜于丛祠旁篝火狐鸣:“大楚兴,陈涉王!”使农民惊恐,他们的文艺便是这种狐鸣。他们用俄国的神话,美国的电影故事,山东人走江湖的切口,构成他们作品的风格。如马克思主义者自己说的:每一种风格都是阶级性的狭隘,再狭隘些,风格就更固定而为习气。

左派有很深的习气,因为他们的生活里到处是禁忌;虽然强调农民的顽固,市民的歇斯底里与虚无,怒吼了起来,也是时代的解体,不是新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六月载于上海《天地》月刊。

随笔六则

过去有一个时期我喜欢游览名胜,后来渐渐不喜欢了。大概是因为看了县志,凡有斗方名士的地方总是有十景。读《徐霞客游记》,觉得太冷清,也不喜欢。

回想起来,以前到过的名胜印象都很淡,倒是常走的小街小巷对我有感情。

我游过西湖,见过长城,可是动人的只是当时的情景,不是当地的风景。游长城返回,宿在南口,夜里一个人出来,立在星月之下,想象着这是古代的塞外,但结果一无所有。回到旅馆里,一大群男女同学正在大厅上打地铺找睡处,乱轰轰的。我也混在他们中间走动着,这才感觉到真实,后来在桂林,探寻七星岩,那幽邃奇险的洞穴。我一进去就急于想出来。还是回去的路上,看女人在护城河边洗衣裳看了半天。我就这样的一个俗人。

这也不是因为人到了中年的缘故。小时候的为风景所动其实就是努力使自己感动。

我有名字,可是不喜欢用别号。上次沈启无来,我和他说:

“你为什么要弄上一个‘闲步庵’呢?顶好是不要这些。”

别号大概是起于汉末,盛于东晋,早先的人不玩这一套的。

汉末的八俊八元,东晋的竹林七贤,是一伙人的别号。可是读书人最容易散伙,久后便一个人的别号了。一伙人的别号是对人家标榜,一个人的别号是对自己标榜。什么散人,居士,馆主,恨人,都不过是玩意见。一个人玩够了一切,便玩到自己的身上,弄别号,就是玩自己的一种。读书人就是这样,就在他们一伙儿的场合,倘是吟诗,就是什么“海棠吟社”,倘是弄政治,便是什么“清流”,“东林党人”,“左翼作家”,其实还是和“海棠吟社”一样,算是一伙人的别号,而有了别号就已十分满足,表达了他们所要表达的了。

可是我喜欢绰号。

《水浒传》里有些绰号就很好。别号是自己取的,绰号却是人家给的。有别号的多是些读书人,有绰号的却多是些下流等社会的人。两者的分别就在这里。譬如听人叫“王麻子”,“康林鬼头”,比较走到人家的书房里,看见玻璃板下压着署有什么“主人”的笺条,总要心里舒服得多。

下等社会的人也有他们一伙儿的别号,那是叫做“帮”。帮多是些穷凶极恶的,但是不无聊。读书人合伙儿的什么社,目的只求做到幕僚,现在叫做智囊团的。而流氓的帮则往往做了“火十字团”一类恐怖政治组织的底子。中间倘有认真的政党,首先得和这些读书人的社,流氓的帮分开。尤其是读书人的,他们弄政治不过是弄个别号玩玩,一伙人合称为左翼作家的时候,和个别的自署为什么主人,居士,在沾沾自喜上头并没有两样。

中国文学近来有南方的与北方的两种。这是因为地气不同吗?

不是的。主要的倒是因为政治气候的不同。也有人把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分作两派,认为有破坏国家的统一的嫌疑。但到底还是分了两派。

北方文学的中心是北平,作品的风格比较深湛,来得静,而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文学则是活泼的,不免粗浅。一般人的这种看法,原也是对的。粗浅的可以使之变为深湛,静可是要不得,因此也有人以为中国文学的前途在南方,北方的则在没落中。这话我可不以为然。

文学和政治中心接近,可以作成文学与时代的息息相关,但也使文学成为粗浅。这粗浅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修养问题。政治影响于一般人的生活,这一般人的生活是文学的基调。所以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无宁是间接的。但因为政治的动态是特别的触目,作者觉得它新奇,往往拿它做文学的题材,这样就容易失败。他们不知道从一般人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描写政治,而从政治的角度去描写政治,变成政治的侦探小说一类。好的文学家是革命的,但不是更广大的。一个文学家处理政治的题材,应当像处理恋爱的题材一样,要考察要说明的是人性的抑制与解放,感染于小事物小动作,亦即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的情调。

上海方面的作者因为与政治关系太直接的缘故,往往把政治描写得太夸张,而忽略了人生。这样一种夸张法,倘用来描写恋爱,是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用来描写政治,则成了骑士式革命家的报告文学。作品的粗浅,便不止是技术的问题了。

必须把政治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里滤过,才可以写成文学的作品。在政治动乱的中心地点不会产生好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是产生在离政治动乱的中心地远一点的地方。政治动乱最高潮的时候不会有好的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倒是产生在政治动乱的高潮之前或之后的。因为作者要有咀嚼题材的余裕。

北伐以来,上海方面文学作品的粗暴,便是因为离政治太近。

也有奖励这种粗暴,以为是革命文学的新的气质应当如此,可是革命文学必须是文学的,文学不容许粗暴。

就是革命,要的也是刚健,不是粗暴。

北平离政治动乱的中心较远,较有考察政治动乱的从容,将来倘有描写一时代的生活气氛的文学作品,我想在北平比较在上海还更容易产生。就现状而论,北平方面的文学虽像是消极的,但也不是骂它一声“落伍”就能说明的。它的基地到底还是比上海方面的好,这不仅是说文学遗产,也是说的文学的前途。

小时候因为一直住在乡下,听人说起海。例如“飘洋过海”,“海白洋洋,忘记爹娘”,就有一种大的喜悦。有个堂哥在上海做生意的,一次他回来,我问他道:“上海有海吗?”他说:

“有。”“海望得见吗?”“望得见。”我很兴奋,可是他不再说下去了,我也不知道怎样再发问。

大起来读到描写海的诗与文,懂得的增多了,可是海似乎小了下去了。增多的对于海的感情是些诘屈的,琐碎的。

后来从天津坐船到上海,才第一次看到了海。见了现实的海,要想把它来适合诗与文里所描写的海,忽然觉得现实的海并不好,心里很懊丧。

再后来又渡过几次海。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徐志摩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多篇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诗画般的美感。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本书除了多篇散文以为,还收录了《爱眉小札》《致陆小曼》书信内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 梁晓声文集·散文6

    梁晓声文集·散文6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在麦尖上跳舞

    在麦尖上跳舞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水井的故事》、《致命的真话》、《握住生命的手》、《旧物》、《赤脚》等。
  • 唐诗(国学大书院)

    唐诗(国学大书院)

    《唐诗》精选唐朝三百余首古诗,囊括了各种题材,隐居、干谒、应试、落第、恩遇、迁谪、忧国忧民、辞官归田、相思、离别、慈幼、友爱……明白易解,反映了唐朝生活背景和时代特征。细细品味,也可获陶冶性情之益处,并修养、激发人心。
  • 谛听花落

    谛听花落

    本书精选收录作者近年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的散文随笔155篇。本书视角新颖,寓意美好;内容多姿多彩,贴近生活,是作者多年生活的见闻感受;滋润心灵,品味幸福,颇具启示意义。作者行文不浮夸不矫饰,文字一派天然,读来有神清气爽之感。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真情厚谊。
热门推荐
  • 超级女特工

    超级女特工

    土匪的独生女儿父母双亡后沦落为了女乞丐,被人收留。养父看着她长成了美丽的少女想打她的注意,她出逃再次成为流浪女。十九岁的她染上了毒品,在一次跟着人抢劫的时候,被警察追捕中,被一个神秘组织救出,加入了神秘组织,并给她取名高丽紫。高丽紫从小聪明,记忆力过人,她的土匪父亲在她七岁前记住了一幅藏宝图,成了她的心图。高丽紫加入神秘组织后成了一名出色的特工,她在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自己也变得强大了。高丽紫在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开始怀疑这个组织开始说的救国救民是一句空口号,她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她的意识被地下党了如指掌,在地下党的教育下,她成了一名出色地地下党员。从此,她走向一条光明的道路……
  • 腋门

    腋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本能危机

    本能危机

    一个普通人秦书意外得到一份记忆,凭借记忆的指引获得大神通者紫衣的传承,原本胆小怕事内向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处变不惊这一切的变化是好还是坏?随着修为的加深力量的强大,有一些诡异的变化出现在了秦书身上,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外寻找解决办法。世界上许多奇异的现象、不可思议的建筑、灿烂的文明也将一一被揭开神秘面纱
  • 皇后进化史

    皇后进化史

    我为了筹钱给生病的母亲治病,签下生死契约,成为还在试验阶段的时空机器的试验品。机器发生故障,我的灵魂被卷入一个架空的时代——大燕王朝。云燕儿是我在这里的身份,肥胖的她被整个城取笑。在琴姨的帮助下,我瘦身成功变成绝色佳人,进宫选秀。经历了各种后宫斗狠,风云变幻,我从一个无知少女,一步步蜕变为大燕国皇后。
  • 重生之黑道“少爷”

    重生之黑道“少爷”

    林安,一个平凡的女孩,平凡的人生,千辛万苦实现大学梦,最终却因为家贫而凋零。心灰意冷的她被车撞倒。奇异的她,居然回到了十三年前!她发誓,将不会再让世人欺她,辱她,再不让生活阻她,困她,再不让世界轻她,贱她!她要强大!
  • 小学生立志传

    小学生立志传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神奇之旅马上开始了哟~!就让我们和小鸣同学一起踏上一段搞笑热血的冒险旅程吧~看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奇遇,谱写一段不朽的传奇!
  • 吃货的不正经修仙

    吃货的不正经修仙

    大学生周扬,一个崇尚科学的三好青年,某天晚上被一只魅魔割了腰子后,原本平平无奇的画风逐渐奇怪起来。修仙?不修,吃点灵丹妙药就好了。法术?不学,反正吃下去就会了。天劫?那东西……味道怎么样?——上面都是乱编的,以下才是正事简介:万年难见的一场灵气复苏,一群布局已久的天界仙人,无数阴谋之下,修仙者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绝对是一个深刻而又严肃的仙侠故事,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投在了二次元?PS:简介无力,题材对比《假仙》和《修聊》,有兴趣可以进来看看。
  • 神奇手机连万界

    神奇手机连万界

    意外捡到一部手机,没想这手机竟然穿越进影视剧世界中,打鬼子,杀丧尸,抵抗魔族大军等等,看不顺眼的剧情?雷剧?通通不怕,位面之子一样打,只为了心中的公平正义!
  • 腹黑又恶毒的致命毒师系统

    腹黑又恶毒的致命毒师系统

    有毒师系统辅助,不装逼,直接碾压。无敌于世,知识无双,神功盖世,所向披靡,霸气侧漏。大家欢迎来看,绝对爽爆炸。
  • 繁花如锦

    繁花如锦

    紫色的眼眸便注定她的一生.在亲情面前又似乎变得什么也微不足道.她只想生活的平淡.却还是逃不开纷争.他看着自己爱的女人.成为他人傀儡.他可以大义灭亲.变得冷酷.遇到生命中注定的她却像块冰."璟唁,对不起,我...真的累了.."她手里提着那把滴血的剑.衬得身影更加瘦弱..转身向那半壁悬崖走去.."不..."他伸出手,最终还是拉不到她.只留下一片染血的布料.声音回荡在空荡的山间.一双眼睛在一块岩石后面看着这一切.不知不觉眼角滑落一滴泪珠.直直的打向地面.当救起她,她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是谁?"眼角再次湿润..许琰说.我爱她,哪怕是失这江山又何妨.夜璟唁说.我..宁愿她爱的人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