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4300000071

第71章

南方的春天好像是说到就到了。春节过后,天气就一天天暖和起来,柳树枝头绽开了像小鸟嘴唇一样的上下两瓣叶儿。去年秋天栽下的桑树,似乎比柳叶儿更急,早就在枝头顶起了圆圆的叶子。叶子嫩得有些发白,在春风里晃悠悠地享受阳光的沐浴。这时,政府实施的“一青二白”脱贫致富工程,也正式启动了。上级派了两个职业中学的学生娃娃,来给村民讲养蚕的知识,叫作技术培训班。两个学生娃娃来到佘家湾时,大家一看,还像是两个躺在娘怀里撒娇的小姑娘,谁也不相信她们能讲个啥课。加上春节以后,那些回家过年的有文化的青、壮劳力,又像鸟一样飞出去打工了,家里尽剩下一些女人和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婆,大家戏谑地称作“三八六○部队”。陈民政、小吴和龙支书,挨家挨户动员了半天,才每家动员了一个人去村小学听课。可这些“三八六○部队”的士兵们压根儿听不懂啥“一龄期”、“二龄期”、“休眠期”,更闹不懂啥叫杀菌、消毒。加上两个学生娃娃也没有实践经验,只照着课本上的内容念,像是念报上的文章。没多久,这些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在两个学生脆生生的、犹如银铃似的声音中,进入了梦乡,满教室响起一片呼噜声。气得陈民政、龙支书一阵拍桌子,可刚刚拍醒又睡了过去。结果,除两个学生娃娃通过念书巩固了自己的一些知识外,很难说农民学到了啥技术。

“技术培训”以后,乡政府就开始给村民发蚕种。陈民政、小吴和龙支书,亲自走村串户,把蚕种像宝贝一样交到村民手里。在给中明老汉发蚕种时,陈民政开玩笑说:“老佘大哥,你家既是种田大户,又是养蚕大户了哦!”

小吴也笑嘻嘻地说:“今后干脆成为养蚕专业户好了。”

中明老汉、文忠、文富以及田淑珍大娘、卢冬碧,都把头凑在一起,既好奇又显得兴奋地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看了半天,中明老汉突然说:“我的眼睛不好使了,左看右看,好像是癞蛤蟆下的蛋呢!”

文忠纠正说:“癞蛤蟆蛋要大些!”

小吴听了,笑了起来,解释说:“啥癞蛤蟆蛋?是蚕子变成蛹,蛹变成蛾子产的卵。”

中明老汉又问:“每个蛋出一条小蚕儿?”

龙支书说:“当然啰!咋还能出双胞胎?”

田淑珍大娘听了,立即惊讶地大叫起来:“天啦,那要出多少细蚕儿?”

小吴说:“佘叔,这是乡政府特殊照顾,每户都多发半张纸的蚕种。”

中明老汉听了,觉得有点不对头,就担心地说:“咋要多发?我还担心桑叶不够吃呢!猪多无好糠,人多无好汤,到时候桑叶不够吃咋个办?”

龙万春说:“佘大伯,你咋个也不醒事了?孵鸡还作兴有寡蛋呢,这些细蚕儿,能保证百分之百地孵出来?”

小吴说:“对,这是乡政府加的保险系数。每户多发的半张蚕种,也不加钱。”

中明老汉听了龙万春的话,觉得是那么个道理,又听小吴说不加收钱,心里也就高兴了,说:“我明白了!”

正说着,小梅放学回来了。她一见中明老汉手里的蚕种,就跑过去,抓着要看。文忠立即在她手背上打了一下,说:“猴抓个啥?又不是吃得的东西!”

小梅听了,委屈地缩回手去。陈民政见了,就叮嘱说:“老佘大哥,这东西可真要保管好!蚕宝宝就是钱宝宝,今后,说不定一条蚕儿就换一张哗哗响的票儿呢!”

中明老汉听了,似乎也见到了那种美好的前景,回答说:“那是,我把它们当亲儿子侍候!”

大家听了这话,都一齐笑了起来。

没过多久,从这些“癞蛤蟆”蛋中就拱出了无数针尖大的小虫子,昂着头东张西望,好像也十分惊奇似的。龙万春的寡蛋说没有言中,几乎都百分之百地孵化出来了。中明老汉一家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小蚕,既新奇,又高兴,忙去摘了嫩嫩的桑叶回来,撒在上面。几天过去,这些小蚕蜕去了一层皮,倏忽之间变大了,变白了。再过一些日子,小蚕已变成了大蚕,又白又胖,活脱脱像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越变越好看。文忠、文富想起两个学生娃娃讲课时,把蚕子称作蚕姑娘的事,觉得这称呼真是十分贴切。现在,像是小孩子突然长大了,原先的小床、小椅等已不够用了,他们满屋都摆满了蚕床,甚至连簸箕、筛子都派上了用场。满屋子都是一条条白花花的蚕子,满屋子都是一片沙沙沙吃桑叶的声音。这声音,犹如春风春雨,显得既空灵又实在,在中明老汉一家听来,这沙沙的细语才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声音,是最激动人心的乐章。这声音和乐章使他们精神倍增,情绪高涨。他们围在一张蚕床边,看着这些即将给他们带来好运的小东西贪婪地吃着桑叶,不但脸上挂上了舒心的笑容,而且心里也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欢乐。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中明老汉当初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随着蚕子一天天长大,桑叶需要量成倍地上升。而去年秋天才栽下的幼桑,本身产量就不足。冬天里,陈民政、小吴下来,动员村民们为桑树上一次有机肥。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还从来没听说过给树上肥的事,一个个听见也像没听见一样。刚开春不久,陈民政、小吴又下来叫大家为桑树施一次化肥,提高桑叶产量。可庄稼人还是舍不得,还说乡干部是吃饱了没事干,眼看着大春生产就要开始,化肥供应本身就紧张,哪还有化肥去喂桑树,又一次把干部的话当成了耳边风。现在,问题一下变得严重了,不少人家的桑树,只捋得剩下顶端的两片叶子,可蚕子还没到五龄期。中明老汉去年冬天闲着没事,就率领文忠、文富把房前屋后的渣肥和阴沟里的肥土,挑到桑树地里,垒在了树蔸下。当时也并不是全听了陈民政、小吴的话,一是因为闲不住,二是要打扫清洁准备过年。谁想歪打正着,今年的桑树就比别的人家好,桑叶又肥又大,一匹赛过别人两匹。可尽管这样,桑叶还是越来越显得不够吃了。这些白花花的蚕子也真是,仿佛从未吃饱过一样。别说文忠、文富摘桑叶来不及,就连田淑珍大娘、卢冬碧给它们喂桑叶,好像都忙不过来。刚把桑叶撒上去,一片如骤雨降临的沙沙声立时响起。现在,他们听到这声音,已不再觉得是美妙的乐章了,而好像成了催人的絮语,使他们着急,心慌。一背篓桑叶,文忠两弟兄要摘大半天,可没撒几张床,就撒光了。撒到后边,前边的蚕子已把桑叶啃得只剩一片枝杈,又抬起头像是嗷嗷待哺似的望着天空。这时,文富依稀记得学生娃讲课时,说过的“淘汰”的话。他毕竟上过初中,知道“淘汰”这两个字是啥意思,于是在摘桑叶时,就先对文忠说:“大哥,我们家的蚕子,至少得扔一半,才能保得住!”

文忠一惊,说:“你说啥,不要了?”

文富说:“是,贪多嚼不烂。如果不扔一半,到时连另一半都会保不住!”

文忠说:“那咋个能行,都养到这样大了,扔了,舍得扔吗?”

文富知道文忠确实舍不得,这就像自己生的孩子,再多再丑也舍不得扔掉一样。他没再说啥,回家又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中明老汉听了,看了看满屋子一样大小、又白又胖的蚕子,半天没说话,脸上露出了迟疑的表情,过了很久才说:“再拖一阵再说吧!我估摸照这样吃,我们地里的桑叶还可以将就!”

文富听了,不再提扔蚕的话了。他不是文义,如果文义此时在家里,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中明老汉万万没想到,蚕子一进入五龄期,食量惊人的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地里的桑叶,没两天就捋了一大半。而这时,全村的桑叶危机更加严重,为了自己的蚕子不被饿死,有人开始在夜间出来偷盗桑叶,接着这股风迅速蔓延,使一向平静、和谐的小山村,变得夜夜窃贼不断。一些地里还有点桑叶的人家,不得不在晚上披蓑衣、戴雨布地出去守护。

这天晚上,中明老汉和文忠、文富父子三人刚来到自己地边,就听见了地里有捋桑叶和说话的声音。他们借着朦胧的星光看去,发现自己的桑树地里,正有两个黑影在捋着桑叶。父子三人立即气愤了——自己的蚕子都快保不住了哇!文富刚想喊叫,却被文忠制止住了。文忠回头对中明老汉说:“爸,你在这里守住路口,我和文富围过去!”

说着,也不管中明老汉同意不同意,拉起文富梭到下面的小路上,猫着腰向偷桑叶的人围了过去。中明老汉见了,也只好在路口蹲了下来。

文忠、文富猫着腰,走到捋桑叶的人背后,才突然摁亮手电,大叫起来:“抓贼呀——”

捋桑叶的人听了,来不及去抓地上的背篓,惊叫一声,像惊慌的兔子,撒腿就朝外面奔去。可刚跑到路口,就被中明老汉一把抓住了。这时,文忠、文富举着扁担追了过来,文忠大声叫着:“给我打贼娃子!”

听到喊,偷桑叶的两个人一边打着哆嗦,一边哀求开了。却原来是文全两口子。

中明老汉、文忠、文富一时也傻了,目瞪口呆地望着文全和叶冬碧。过了一会儿,中明老汉才又疼又气地说:“咋会是你们?”

叶冬碧哭丧着脸说:“二叔,没法呀!看着蚕子饿得要死了,心里疼呀二叔,你高抬贵手,莫把这事嚷出去。”

中明老汉还是有些生气,说:“你们咋会来偷亲二叔的?还有脸喊我二叔?”

文全听了,朝中明老汉跪下了,说:“二叔,侄儿也是一时糊涂,你老原谅我们吧!这蚕儿不比人,要是人,饿一饿也就忍过去了,可这东西不行呀!”

中明老汉见了,心才软下来,从地上拉起文全,说:“为几把桑叶,背个贼名声,也怪冤枉的。回去吧,二叔不责怪你们!”

文全两口子忙感激地向中明老汉父子三人道了谢,就急忙向外走去。中明老汉又喊住他们,叫他们去把背篓背上。叶冬碧望着中明老汉,迟疑地说:“二叔,这桑叶……”

中明老汉说:“背回去吧,忙了大半天,又受了一场惊吓,也不能让你们空手回去!”

文全听了,忙不迭地跑进地里,背起了背篓。两口子既惭愧又感激地打中明老汉父子三人的面前回去了。

可是,接下来,桑叶危机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全村家家户户的蚕子,此时都不需要桑叶了。这些蚕子,因为桑叶不足带来的营养不良,使自身防御功能降低,加之村民第一次养蚕,不知道消毒、防病——尽管这些知识两个学生娃在会上讲过,可没有一个人听进去,更不用说执行了。因此,全村所有的蚕,几乎都在后来的几天时间里,染上了一种怪病。它们不再吃食了,身子迅速肿胀起来,暴躁地在蚕床上,甚至滚到地上爬着。爬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黏液,并且发出一种恶臭。庄稼人谁也没见过这种病,也不知怎样防治。他们看着辛辛苦苦拔了庄稼栽上桑树养下的蚕,现在不吃不喝,痛苦地到处爬着,留下一股股难闻的气味,而自己却像面对亲生儿子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毫无作为一样,内心只有慌乱、痛苦和惶恐。

这天上午,文全忽然端了一筛子病蚕,来到中明老汉家里,说:“二叔,是他们叫我们养的蚕,我们去找他们!”

中明老汉一家人听了,自然知道文全所说的“他们”指的是谁。中明老汉家里的蚕,起病比别人家晚几天,起初,他们还心存侥幸,可现在,大多数蚕也不吃不喝了,一样的在蚕床上和地上爬来爬去。

中明老汉和文忠听了文全的话,没吭声。可文富心里倒动了一下,他想起过去水稻遭了瘟,他们拿不准病,文义就拿到乡上找人鉴定的事,就说:“爸,到乡上找人问问也行,兴许能找到毛病,还有救呢!”

中明老汉听了,没有立即回答,佝偻着腰往外走。走到院子里,才回头说:“你要去就去吧,我又没捆住你的脚!”

文富听了,知道爸同意了自己的意见,也忙去选了一些病蚕在筛子里和文全一起端着往乡上去了。

到了乡上,却见乡政府办公室门口,早已围了几十个人,手里都端了装有病蚕的簸箕和筛子,不安地、期待地望着办公室里打电话的周华。他们这才知道,蚕子得病的,不光是他们佘家湾村,看样子哪个村也没有逃过这场劫难。他们挤不进去,只好站在屋子外边,但周华焦急的声音却十分清晰地传了出来。他说:“我们这里的蚕子患病了,非常严重,是大面积感染!”

说着,他停了一下,大概在听对方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又才生气地说:“你们不能只讲发展,不讲服务呀?那咋个办?难道就眼看农民受灾不管?”

说了一会儿,周华无力地放下了话筒,坐在了办公室的椅子上。

端病蚕的群众见了,开始骚动起来。站在里边的一个汉子的声音像装了火药一样气冲冲地问:“咋回事,还有治没治?”

周华抬起了头,好像他极不愿意把这消息告诉大家一样,说:“乡亲们,晚了!”

“啥,晚了?”大家一听,立即纷纷叫喊起来,“那咋个办?我们可是剜肉补疮,拔了要成熟的庄稼,来养的这背时虫子呀!”

周华听了,更显得难过起来,沉重地对大家说:“乡亲们,你们心里难过我们清楚,我们也是一样……”

可马上有人气愤地打断他的话,大声说:“你们难过个屁!反正有国家给你们发工资!”

周华耐着性子说:“话不能那样说,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干部的最大心愿。今年全县推广栽桑养蚕,群众没有经验,技术培训又走了过场,现在千家万户的蚕一出问题,想找办法挽救,都来不及了。”

先前说话带火药味的汉子听了周华的解释,不但没消气,反而更气愤地将一簸箕病蚕,一下倾在周华面前搁电话机的桌上,嘴里大声说:“哪个龟儿子才养你这蚕子了!”说完,气咻咻地退出来,走了。

有几个汉子见了,也纷纷学那汉子的样,将病蚕倒在办公室里。一边倒,一边说:“是你们叫我们养的,我们就把这些送你们吧,你们省得买肉吃!”

周华一边听,一边还和颜悦色地劝着他们,说:“乡亲们,你们冷静一点!我不责怪你们,只请你们冷静一点……”

可是,他的声音立即被群众的一片不满和怨恨的叫声淹没了,大家喊了起来:“你今天说到明天,也是瞎子打灯笼,白费蜡!我们不养了!”叫喊声中,更多的人把病蚕倾倒在办公室的桌上和地上。

文富听了周华书记刚才的话,知道这些蚕子已没有挽救的余地了。他痛苦地看着手上筛子里有的奄奄待毙、有的还在暴躁地爬着的臭烘烘的蚕子,心情一下子异常地沉重起来。想起一家人在这上面寄托的美好希望和付出的艰辛劳动,一下子全完了。这比养鸡、养鸭都不如。鸡、鸭得病死了,还可以炖一锅汤,可这有啥用?因此,他深深理解那些倒蚕的汉子们的心情。他们此时也和自己一样,痛苦、愤懑,无可奈何,只有用这种方法发泄着心中的怨气。可是,他没像别人那样,把病蚕倒在乡政府的办公室,而是不知不觉地转过身,端着筛子回家了。

回到家里,屋子里的蚕仿佛转眼之间,就加重了病情,有的已经死了,活着的,也几乎已找不到一条健康的蚕。当他把周华的话和乡政府前发生的事,告诉了家里人以后,文忠突然生气地说:“你还把这些死蚕端回来干啥?”

文富听了,像是做错了事一样红了脸,说:“我、我……”

文忠没管文富,突然去找出一担箩筐,把家里所有蚕床上的病蚕,哗哗倾倒在箩筐里。全家人都不明白他要干啥,都用诧异的神情望着他。半晌,田淑珍大娘才问:“文忠,你干啥?”

文忠气呼呼地说:“我挑到乡政府去!”

大家听了,都似乎吃了一惊。田淑珍大娘想起了半个多月来的辛劳,突然化为了泡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来,说:“这才是算路不往算路来,老天成心坑害人,可惜我们半个月熬更守夜了!”

这话更把大家心里说得酸楚楚地泛起苦水来。文忠拿起一条扁担,果真担起箩筐往外去了。

走到院子里,中明老汉才大喊一声:“给我放下!”

文忠听了,不解地回过头,望着父亲。

中明老汉走到阶沿上,说:“你莫去趁火打劫了!你挑到乡政府,这些蚕子就能活过来?是干部叫蚕生的病,还是他们故意害人?”

文忠还不服气,说:“是他们当初非要让我们养不可……”

中明老汉沉下了脸,吼了文忠一声:“会怨的怨自己,不会怨的怨别人!要是文义在家里,能像这样吗?”

文忠听了,也自知有几分理亏,这才泄气地放下了箩筐。

文富见了,也不说啥,从屋里提出一把锄头,过去挑起箩筐。中明老汉知道他去干啥,没有阻拦。

文富来到一块荒坪上,开始刨起一个大坑来。坑刨成后,他才将箩筐里的死蚕和病蚕,连同全家人的希望以及半个月的辛劳,一起倒进了土坑里。只一会儿工夫,筐底下的死蚕已发出令人恶心的臭味。他连忙掩上泥土,用锄头夯实,垒起了一座坟头似的土丘。

接下来的好多天里,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那种死尸般的恶臭。人们都像憋了一口气在心里没处发泄,到处都能听到责骂干部的声音。不但乡政府和一些村干部家门口不断有死蚕出现,就连他们下乡,也会遭到死蚕的袭击。一天,陈民政、小吴和龙支书从一农户门前路过,屋里一个村妇假装没看见,突然抓起一条条胀鼓鼓的死蚕和病蚕,向他们扔来。一边扔,一边还指桑骂槐地骂:“养,养他妈个屁!别人养儿为着老娘,我养个儿专害老娘!”

陈民政、小吴、龙支书猝不及防,他们左右躲闪着,但仍有不少病蚕落到他们身上、脸上,发黄、发臭的黏液不断往下掉。

龙支书火了,大声叫了起来:“你在干啥?眼睛长在啥地方了?!”

妇人也不示弱,扔得更凶了,嘴里还继续骂着:“好狗不挡路!我扔我的死蚕,惹着谁了?”

龙支书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既委屈又不甘受辱地说:“我就不信你硬是凶上天了?我们干部都成龟儿子了!”

说着,他就要进屋去,被陈民政拉住了。陈民政宽宏大量地说:“算了,别去火上浇油,我们认倒霉!”

可小吴看了看刚穿上的一套新衣服,到处都是又黄又臭的死蚕液体,突然委屈地哭了起来,说:“我们成了啥人了?爹不疼,娘不爱,上下都得受气!”

龙支书也说:“是呀,尿桶的板子,里外都不是东西了!”

陈民政看了龙万春一眼,回头像哄小孩一样对小吴说:“行了,小吴,下辈子你命肯定好,不会再做一个跑田坎的干部了!”

小吴说:“要是有人换,我现在到城里机关做个扫厕所的都行!”

说了一会儿,才止住眼泪,离开了农妇的院子。可他们刚走,农妇却不知咋回事,在屋子里伤伤心心地哭了起来。

他们来到中明老汉家里,向中明老汉讨了水洗了洗脸,又擦了擦身上死蚕的黏液。中明老汉虽然没说啥,可陈民政和小吴都明显看出,他们一家都失去了过去对人的热情和爽快,而在脸上布满了一层阴云,他们也明白,虽不提一句养蚕的话,而心里同样沉甸甸的。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空气中的那种恶臭味才逐渐消失。然而,因养蚕失败带给庄稼人心头的创伤和阴影,却不会那么轻易散去。

同类推荐
  • 午夜撞见爱伦·坡(爱伦·坡悬疑惊悚小说集)

    午夜撞见爱伦·坡(爱伦·坡悬疑惊悚小说集)

    本书精选编译了爱伦·坡的惊悚悬疑短篇小说,旨在为爱伦·坡的文学爱好者和喜好惊悚推理小说的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读本。因为爱伦·坡的行文风格独特,文字描写细腻繁复,为求准确传达作品内涵,故在编译过程中,我们酌情参考了一些前辈翻译作家的版本,谨此表示感谢。
  • 三八线往事

    三八线往事

    我们不能忘记半个世纪前同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的那场较量。志愿军儿女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和平,打出了国威、军威,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本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英雄与共和国同在。
  • 哈周和他的

    哈周和他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弯兜直塘

    弯兜直塘

    梅雨滂沱,黑漆漆的田野伸手不见五指。雨珠儿伴着呼呼的东北风一阵紧一阵,到处是一片哗哗的水声:不只是雨点打在禾苗上的沙沙声,还有大沟小沟中流水急急奔向河浜的嘈杂声,连平时很安静的童家浜也激起了一阵阵涨水的拍浪声。
  • 揉蓝秘境

    揉蓝秘境

    作者从个人和法律的深层次角度来处理这些深奥问题和旁观者—受害者关系,聚焦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中的案例。他诉说其父母和祖辈在大屠杀中的遭遇,分析范德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发生的性侵案例及其它罪案中,旁观者选择不干涉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双球宝宝:妈咪,爸比在哪里?

    双球宝宝:妈咪,爸比在哪里?

    故事简介:不过是与朋友在七夕夜狂欢,醒来后竟目睹了一场意外——她怎么会躺在准姐夫的身边?而那张床铺上,还残留着“战斗”过的痕迹!为了逃避,她躲债似地悄悄跑到了国外!若不是父亲病危的消息传来,她死都不敢再踏进国门一步。逃了整整五年,这次归来,身边却多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片段一:林蓝揉一揉那疼痛欲裂的头,缓缓的睁开了眼睛!眼前的一幕,让她差一点儿吐血:她的准姐夫程宇昊光着身子,正躺在她的身侧。她身下的床单上,盛开着一朵啼血的杜鹃!林蓝的大脑,有瞬间的空白!她实在想不起来,她是怎么跟程宇昊搞在一起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男人还在熟睡中!她趁着程宇昊没醒,迅速穿上衣服,好像逃命一般逃离了这里!==================片段二:秦耀祖:蓝,你能跟我一个理由吗?为什么,你会像水滴一样在人间蒸发?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你要一声不响的离开我?林蓝:“……”秦耀祖:蓝,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吗?我每天对着你的照片,就像神经病一般自言自语!林蓝:“对不起……”==============片段三:林蓝:小天,你告诉妈咪,为什么要跟小朋友打架?好孩子,是不可以撒谎的哦……小天:妈咪,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骂我,他说我是没有爹地的野孩子。所以,我才把他揍了一顿……林蓝:“……”小天:妈咪,你告诉我,谁才是我爹地?林蓝:“……”=====================片段四小意:妈咪,刚才的那个叔叔,跟哥哥长得好像啊!他们两个,就好像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林蓝:小意,可不要乱讲话啊!要不然,叔叔听见了,会不高兴的……小意:为什么不高兴?跟人长得像,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吗?林蓝:“……”===================片段五:林碧:蓝,你跟任何人在一起,姐都会祝福你的!可你为什么偏偏要跟程宇昊纠缠在一起?你想过姐的感受吗?我实话告诉你,我死的心都有!林蓝:“对不起……”林碧:蓝,姐不要你说对不起!姐只希望,你离开程宇昊。姐只求你,把我心爱的男人还给我……林蓝:“……”==============================丹青梦书友群:72588994《满》丹青梦书友二群:76155905《满》丹青梦书友三群:42116538《满》丹青梦书友四群:86992970《满》丹青梦书友五群:10805562丹青梦书友六群:44069716丹青梦书友七
  • 异位面之高举王座

    异位面之高举王座

    奥丁穿越了,他的灵魂不明不白的穿越漫漫星路来到了新位面,好巧不巧地融合在了魔力世界的土著男孩身上,魔法和混乱也随之接踵而来。当意外来临,原本只想混吃等死的奥丁,被迫扛起浸满了血的战旗,背负起种族的命运,向着未知的远方发出滔天的战吼。本是地球普通人的奥丁,如何才能在魔力世界高举他的王座?如何才能活的更好?
  • 大军阀

    大军阀

    民国初年,兵祸不断,硝烟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将相的后裔脱颖而出,争霸民国,蒙尘的传奇将慢慢揭开。“军阀之大者,为国为民。”悲天悯人、冷酷无情,截然不同的性格融于一身,近代中国一位真正的军人……(本故事纯属虚构。)
  • 诛天圣主

    诛天圣主

    混沌初开,神魔乱世,一个沉睡万世的神秘少年睁开双眸,于沉睡中苏醒,是诸天的幸运,还是乱世的纷争降临。也许这一切都只是乱世的阴谋又或是一个凄凉的故事......
  • Antony and Cleopatra

    Antony and Cleopat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

    《足球闹天宫》是《猪八戒公园》独立系列书之三,它是一套我国作家首创的,把神话人物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把小说叙述方式与人牛生活准则融会贯通,把魔幻想象与人类行为情节巧妙穿插,辅之以幽默、睿智、明快的语言,新颖生动、起伏跌宕的情节构成的优秀丛书。她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将如魔幻小说《哈利·波特》、《魔戒》,生活小说《流星花园》、《还珠格格》一样,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给人以生活的启迪;若将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比较,则更加好读耐读,故事感人。
  • 九生浮梦

    九生浮梦

    她是一条历经天劫九尾狐狸,九条尾巴九种人生九次爱恋,她本是无情无欲,可每次历劫都让她刻苦铭心。爱终究是来日方长的秘密,答案不过是场好觉睡醒,愿能分享我的故事,我的美梦。
  • 我的魂能学院

    我的魂能学院

    十八岁少年被绑入神秘学院,人生轨迹从此改变,身世未解命途多舛,神级魂能在手,是成为统治世界的魔王,还是拯救苍生的天使......
  • 魔吞异世

    魔吞异世

    一条灵脉,是为灵修,在陨神大陆拥有极其尊崇的地位;二条灵脉,是为灵炼师,可以炼制灵修所青睐的灵器和灵丹,是凌驾于灵修之上的超然存在;看一介废物少主,身具十条灵脉之后,如何纵横睥睨,吞噬这异世的大好天地。——PS:这书很好看,主角很牛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喂你有点甜

    喂你有点甜

    他与她偶然的相遇,相知,一起走过漫漫长路,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后来,他与她应该用怎样的结局为青春画上句号呢?“遇见你,是我这一生的幸运。”“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