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7800000021

第21章 英国19世纪前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略论(13)

德国的宗教改革以马丁·路德为代表。马丁·路德出身在虔诚的天主教家庭,早年他想通过苦修、禁食等方式来寻求灵魂的解脱。1509年,路德到罗马教廷汇报德国奥古斯丁修道院的情况,亲眼看到教廷的腐败现象,使他十分震惊,对教廷的态度由敬畏变为厌恶。他在自传中说,如果有地狱的话,那么,罗马便是地狱。他还说:“基督徒愈接近罗马,就愈变坏。谁第一次往罗马去,他去找骗子。第二次,他染着骗子习气。第三次,他自己就成为骗子了。”从罗马回国后,他就长住维滕堡。他认为要尽力宣传和研究《圣经》,而教皇成为横亘在道路上的障碍。因此,必须揭露教廷的黑暗,使人们从旧的信仰中解脱出来。旧的信仰认为人们只有向教士悔罪,才能得救,把教会置于人们之上,造成教会的腐化堕落没人敢揭露。路德打破成规,提出人们依靠内心信仰得救的观点。路德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批判天主教会,建立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是有进步意义的。1555年,路德派得到承认,根据“教随国定”的原则,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从此,路德派新教才享有合法地位。

瑞士在16世纪初由13个州组成松散的联邦政府,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各自为政。苏黎世、日内瓦等城市地处交通要道,商业活动异常活跃,手工场相当发达,上层市民掌握着政府的权力。他们强烈反对教皇干涉瑞士的社会事务,要求取消教会的政治特权,抨击教会的腐化行为,否认教皇拥有赦罪权。苏黎世政府不仅反对向教会交纳什一税,反而向教产征税。从1510年起,日内瓦政府全面接管本市修道院。1520年,联邦议会宣布逮捕买卖神职者,反对销售赎罪券。茨温利和加尔文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进行宗教改革的。

茨温利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巴塞尔、维也纳求过学,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担任神父期间,要求“净化宗教”,建立完全以《圣经》为依据的教会。由于受马丁·路德和胡斯思想的影响,积极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和修道院制度,反对圣像、圣物崇拜以及斋戒,特别反对什一税制度。他在《六十七条目》中阐述自己的教义主张,强调《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只有基督才是教会的元首,基督徒应服从政府领导,反对善功赎罪,认为得救在于“信心”,否定炼狱,提倡教士结婚,等等。茨温利的主张得到市议会的支持,宗教改革运动迅速在全州展开,人们焚烧教堂内的圣像,捣毁修道院,大批修士、修女纷纷还俗。政府关闭修道院,没收教产,把宗教节日减为四个,建立政教合一的枢密院。1524年,苏黎世决定取消圣像、圣物、弥撒,用民族语言祭拜,使教会逐渐走向民族化。茨温利的改革是希望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在理论上,采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试图通过政治的、组织的,甚至武力的手段推行宗教改革,以达到改变政治结构的目的。茨温利失败后,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由苏黎世转到了日内瓦。

日内瓦位于瑞士西南端,是法国、尼德兰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枢纽,商业发达。1532年,教皇克雷芒七世派人到日内瓦兜售赎罪券,遭到市民的极力反对。10月,法国宗教改革家法雷尔到日内瓦宣传宗教改革。市议会一方面禁止市民侮辱罗马教会,一方面又允许宗教改革派的存在。新教徒人数急剧增加,他们占领教会,赶走修士,捣毁圣物,废除弥撒。激烈的冲突演变成流血事件。1536年,日内瓦市民大会决定皈依新教,建立归正教会,对原来的宗教机构和礼仪进行改革。法雷尔感到任务艰巨,就邀请好友加尔文参与改革。

加尔文(1509~1564年)出身在法国一个律师家庭,在巴黎求学期间深受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为了把日内瓦建成理想的社会,他提出重整日内瓦的宗教道德。编订了《教会信条》《教理问答》,由大议会通过后强制市民执行。对信奉旧教或者保留圣物者给予处罚,妇女不能穿奇装异服和色彩艳丽的服装,否则,同母亲一起关押两天,礼拜天禁止娱乐,不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的父母要取消市民资格等等。这套强制措施,激起一些市民的不满,加之反对派对大议会的控制,加尔文的改革一度陷入低谷。1542年,大议会核准加尔文的《教会宪章》,确定长老制教会的组织形式,除加尔文派外,其他教派为异端。在日内瓦神权共和国中,为了保证教会不受世俗政权控制,加尔文根据《新约》和日内瓦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创立长老制教会。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长老会”或“长老法庭”,由平信徒推选12名长老和5名牧师组成。长老会定期开会,商议教会事务,长老的职责是关注人们的道德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牧师主要讲解《圣经》,负责教会的管理和培养神职人员。这种组织形式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性和较多的民主性,更能够为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传播较广。正如恩格斯所说:“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而且“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指出加尔文宗教理论的资产阶级性质,他说:“他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使教会共和化和民主化。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因此,加尔文教在荷兰建立了共和国,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建立了共和主义的政党。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受路德和茨温利的影响,如反对罗马教会和教皇的绝对权威,主张因信称义,强调《圣经》中上帝的启示是唯一的最高权威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预定论”为中心的神学体系。加尔文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意志犯罪后,人类的本性彻底败坏了,完全没有行善的能力,灵魂也没有得救的希望。上帝为了彰显荣耀,对每个人都作了永恒的判决,有人得救,有人受永罚,得救的称为上帝的选民,受罚的称为弃民。选民并不能自我拯救,为了救赎陷于罪中的选民,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道成肉身,代为受死,承担选民的全部罪孽。上帝先将救恩赐给选民,选民凭借恩赐相信基督的救赎,因信称义,获得永生。既然得救依赖上帝的预定,那么,善功、圣事就毫无意义,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罗马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谁是上帝的选民呢?这永远是一个秘密。加尔文认为,人可以凭借对基督的信心和按《圣经》的准则行事来获得救恩的确证。选民在现世的主要职责是遵守上帝的诫命,在社会上做出成绩,彰显上帝的荣耀。他认为人们从事的各项工作都受命于上帝,升官发财,放债取息和担任神职一样神圣,对财富的占有不是罪恶,而是蒙恩的体现,只要在道德上不违背《圣经》,在生活中不挥霍浪费,就应该鼓励人们积聚财富。加尔文的主张突破教会要人们安贫乐道的传统,表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基本精神,为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提供神学理论。

加尔文的理论中也有保守的一面,为了维护三位一体理论而烧死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塞尔维特是一位科学家,研究人心脏的血液循环,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发现血液在人的全身是一个大循环系统,而且还由心脏进入肺脏使血液得到净化后再回到心脏的小循环系统。在研究即将完成时,他得出结论:上帝不是三位一体的神,而是一位的神,耶稣只是人。希望否定三位一体,回到上帝一位论的神学。加尔文认为这一思想有动摇基督教义的危险,对新旧教将形成威胁。当塞尔维特到各地宣传改革思想时,加尔文向天主教异端裁判所告密,最后日内瓦政权以异端罪将他处以火刑。恩格斯说:“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

加尔文派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尔文的宗教理论成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1559年,他创立日内瓦学院,培养大批改革派传教士,并把他们派往法国、尼德兰、苏格兰、英格兰、德国、意大利等地宣传加尔文派主张,他们对消灭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运动,为英国的宗教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从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英国的宗教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英国宗教改革的国内背景

英国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新贵族也逐渐向资产阶级化方向发展,随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力的逐渐壮大,自玫瑰战争以后,旧贵族的势力走向衰落,王权增强,逐渐形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国家。亨利七世推行一系列有利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形成国内的统一市场,并加速对外贸易。以毛纺织业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毛纺织业的发展使畜牧业得以繁荣,一些封建主和贵族把大片土地圈为牧场,致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资本主义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不足以推翻王权,建立自己的政权,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只有与国王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势力,才能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王权必然与急于扩大势力的罗马教廷发生利益冲突,罗马教会从596年教皇格列高利一世派奥古斯丁到英国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开始,就把英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约翰王与教皇英诺森特三世的争执结束后,英格兰每年向罗马教廷纳贡1000英镑。此后,教会除对耕种其土地的农民征收地租外,还以各种名目巧取豪夺,如征收什一税、遗嘱检查费、丧葬费等,放高利贷,出卖伪造的“圣物”骗取钱财,教会把搜刮的钱财以贡赋的形式流入罗马教廷。同时,教会内部任人唯亲,生活腐化,神职人员以特殊身份飞扬跋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强烈要求改革教会。

(四)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

早在14世纪,英国人民在威克里夫(1330?~1384年)领导下就提出改革教会的要求。威克里夫生于约克郡,牛津大学哲学、神学博士,1369年任英王的侍从神父。他生活的时代,罗马教廷内部分化,生活腐朽。市民阶级兴起,农民反封建情绪不断高涨,各国封建君主与教皇的矛盾不断加深,出现了反对罗马教廷,要求改革教会的呼声。顺应历史潮流,首先提出改革教会的是威克里夫。当时正值英法百年大战,英国对教皇受法国控制,给教廷交纳的贡金转而支援法国,以及教会在英国的特权深表不满。在国王的支持下,议会拒绝教皇对英国神职人员的任命,限制人们向教皇上诉,否认英国是教皇的侍臣国,拒绝教皇向英国索讨积欠33年贡金的命令。1374年,威克里夫受英王爱德华三世委任参加与法国的停战以及和教皇的代表就任命英国神职人员等问题谈判,谈判无果而终。

威克里夫先后写出《论神的统治权》和《论世俗的统治权》,阐述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他提出教皇无权干涉英国事务,无权向英国收取贡赋,英国的教会不应受教皇管辖而应受制于英王,教会不应拥有大量财产,教皇无权向国王征收赋税,神职人员不应有财产,什一税应自愿捐献,如果教会滥用职权,世俗政府可剥夺其权力,把财产收归政府。在神学上,他主张上帝是至高的主,世间的一切权力和财富都是上帝赐予人的,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而非教皇,一切世俗与教会的职位都是上帝派定的,都属于上帝。他还主张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建立由国王领导的国家教会,各国人民用本国的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威克里夫的这些主张受到广泛欢迎,贵族想从教会得到财产,平民厌恶教会的腐败行为,普通的修道士认为符合“清贫”的教义,人们都拥护他的主张。但罗马教廷、英国教会上层集团和富有的修会极力反对,控告他犯有异端罪。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连发五道通谕谴责他,并下令逮捕他,听候教皇法庭审理,都因得到世俗政权的保护而作罢。

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构成威胁,国王和教会联手镇压起义,威克里夫没有参加起义,但起义领袖深受他的影响,于是,国王和教会联合对他进行迫害。指责他的观点为异端,禁止其公开活动。从此,他被迫幽居,专门从事写作,把《圣经》由拉丁文翻译为英文,完成神学著作《三人对话录》。威克里夫死后,宗教会议判处他为异端,对其焚尸扬灰,下令销毁他的著作。威克里夫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宗教改革的主张,迅速在下层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思想却深深留在广大人民中间。

15世纪,人文主义传入英国,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深入,人们开始抨击教会的腐败,强调《圣经》权威,要求改革教会。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传入英国后,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从1521年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出现不少热心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的学者。当时,资产阶级发展很快,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人们普遍反对教皇及外国势力干涉英国事务,宗教改革家要求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与剥削,国王借助这种民族感情,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

同类推荐
  • 我和春天有个约定(醉美文摘)

    我和春天有个约定(醉美文摘)

    有时候,我们会错过一些事,错过一些机会,因些陷入麻烦的境地。但是,千万不要气馁,要心存希望,就像那只错过南飞的燕子!本书包括五大章内容,其中包括四十多个励志、经典的小故事,将使你可以更从容、更自信、更智慧,会让你从庸庸碌碌中醒来,端正人生的正确态度;在感到痛苦、迷茫和失落的时候,会从中获取贴心的安慰。
  •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词(《古典文学观止》丛书)

    本书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宋词爱好者而编辑的宋词选本,是新时代的宋词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尤其注意对一些习焉不察的字标注正确读音,纠正长久以来的误读,对于字典和教科书里注错的读音更是简略说明了古音正读的来龙去脉。
  • 西洋画框中国心: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

    西洋画框中国心: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

    2006年底至2010年初,我在香港生活了三年零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香港特首选举、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奥运马术比赛、H1N1流感、奥运冠军访港等历史事件。由于工作的需要,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不仅与所有的香港人一同感受过,而且还以一个内地央媒记者的身份,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如此体验是唯一的、独家的、无法复制的。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慢慢地来,匆匆地去

    慢慢地来,匆匆地去

    这本诗集里的大部分诗歌,力求把天地间物象中的大美诗意表达出来,作者把这世间的物象,把这天地间的大美物象,用白话诗的形式,将物象里的诗意,竭力呈现给每个阅读她的人。这本诗集源生于物质世界,又力求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集中表现了物象里的诗意精神。
热门推荐
  • 夫人把你的魅力收一收

    夫人把你的魅力收一收

    在景城,有一位小公主十五岁就能上大学的少年班,眼看21岁了也即将研究生毕业了,景城人人都以为她温柔和善,却不知那不过是她的伪装,她自认为世上很多事都瞒不过她,却不知道有个人默默的爱了她六年,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他来到了景城,只为了来娶她,可真的能就这么在一起么,身份悬殊,又因为姐姐惨死的事实,其中曲折……………
  • 阙题

    阙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世丹神

    傲世丹神

    少年沈翔遇神女和魔女,得到她们的无上传承,获得逆天神脉,学得绝世神功,掌握超绝丹术,这使他在武道之路春风得意……饿的时炼点丹药当零食吃,寂寞的时候找高高在上的神女玩耍,无聊时耍耍那些来求丹的武道高人,逍遥修神……
  • 冷酷的他和开朗的她

    冷酷的他和开朗的她

    谢小斛是个表面坚强开朗的人,心里却是很脆弱的,栎叶是个阳光少年邻家哥哥,锦均玦是一个花心冷酷少年,灵颖昕是个心狠手辣的少女,她们和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学长,弄错了!

    学长,弄错了!

    叶桃桃只是一不小心说了一句梦话,怎么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负心女”。作为她的绯闻“前男友”兼“校园男神”的凌衍,他居然还默认了!于是,她从一个小透明编剧,一跃成为男生们追逐的“女神”,女生们唾弃的“心机女”。她憧憬许久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居然是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更让桃桃想不到的是,男神学长居然主动向她表白。她只想说:“学长,你没弄错吧?”学长表示:“没错!”
  • 夫君妾身可依否

    夫君妾身可依否

    他是江湖上消失匿迹十年的大侠,曾经一把折扇倾倒天下,如今却潦倒落魄至此。不为人知的心灰意冷之下,他开始自我放逐。他本以为再也不会爱了,而一次偶然的出手,却将她送到他的身边,他还可以再爱吗?她是太傅府不起眼的温婉闺阁女,被盛京的万千风华所掩盖。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与她相遇,她的苦苦哀求摆脱不了被宗族除名的命运,只因为贵族尊严的不可侵犯。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却不料还有个他,她可以相信他吗?
  • 登天神传

    登天神传

    少年,身世成谜,一张破布,一段口诀,一门神功,看少年如何持正义之剑,斩杀世间的一切邪恶!
  • 超级心灵大盗

    超级心灵大盗

    夏瑜因一场意外,成功泯灭于众人,匆忙消失于人流。这一次,他没有等任何人,走的很孤单。这一世,他要告诉所有人,士别重生,我TM开着挂回来了PS:以上内容大部分都是废话!事实上,这是一个纯良大叔重回青葱时代,借助一款外星儿童游戏,从此毅然踏上金字塔巅峰,狂拽炫酷吊炸天的励志故事!咳咳,其实就是本装逼打脸的无脑都市套路文
  • 惊世鸿颜:废材重生

    惊世鸿颜:废材重生

    她,紫若,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特工,黑帮老大,带领三个姐妹,横闯世界。却在一次意外中,姐妹四人齐齐穿越到了灵界——一个神秘的世界。这次穿越不是偶然!不幸的是,她们分别穿越到了灵界的四个大陆——玄武大陆、朱雀大陆、白虎大陆、青龙大陆。紫若必须找到她的四个姐妹,并且来到灵界的中央大陆——灵之大陆才能解开所有谜题。在紫若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两世的她,遇到了她生命的另一半——帝离痕。他对她一见钟情,视她为命,助她一臂之力破解谜团,与她携手站在灵界的巅峰。
  • 苏洛城有个雨霖铃

    苏洛城有个雨霖铃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来,我是苏洛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