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47800000029

第29章 英国19世纪前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略论(21)

第五节 17世纪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概论

一、文学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1社会因素。欧洲17世纪处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制度继续斗争的时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史的开端。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尼德兰原为西班牙的属地,16世纪时工业较为发达,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对西班牙的繁刑重税极为不满,担心本国经济衰退。资本家大多信仰加尔文教,受到西班牙异端裁判所的迫害,就连小贵族和天主教僧侣都受到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排斥,小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秘密组织,号召人民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组成雇佣军和西班牙人作战,后来北方七省组成联邦,称为荷兰共和国。在英国舰队的帮助下,打败西班牙的舰队,腓力二世被迫于1609年承认荷兰共和国。荷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此后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壮大经济实力,控制国家权力,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早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意大利已经丧失商业中心的地位,主要商道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经济急剧衰退,政治上四分五裂,不断受到外国侵略,已经变成战乱频繁、破败不堪的国家。西班牙自从“无敌舰队”被打败后,失去海上霸权和欧洲强国地位,工商业一蹶不振,王权日趋反动,进步力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大力摧残,国内动荡不安。德国各公国独立,诸侯依据各自信仰建立新旧教同盟,互相攻击。从1618年开始30年战争,一方是新教诸侯,一方是皇帝和旧教联盟,欧洲很多国家卷入战争。1648年,欧洲各国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法律形式确定分裂局面,皇帝承认诸侯完全独立,德国分裂成296个小邦,战乱使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农奴制得以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动势力猖獗一时,进步思想受到打击。俄国长期受异族侵略,经济极为落后,农奴制仍在继续发展,17世纪后期,农民反抗沙皇和贵族的情绪日趋高涨。

在17世纪的欧洲各国中,只有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法国在16世纪末结束了持续30年的胡格诺战争,贵族势力大大削弱,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在镇压反对王权运动的过程中,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王权的本质是代表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王权为消除封建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采用拉拢资产阶级的政策。这样就可以通过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阶级,防止资产阶级与劳动人民联合,还可以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大量钱财,以供宫廷挥霍和军队开支。亨利四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扶持航海业,采用一些保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政策,上层资产阶级可以用金钱购买官职,获得一部分政治权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封建王权采取妥协态度。他们拥护王权,以此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维护自身利益。当时资产阶级难以彻底消除封建势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专制政体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路易十四镇压投石党运动后,专制政体发展到顶峰,封建割据已经消灭,国王大权在握,宫廷成为国家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政治上的高度集中统一,要求文学艺术要规范化,创作要有统一的法则。这样,拥护王权,崇尚理性,克制情感,以古代作品为典范的古典主义思潮产生了。

荷兰革命后的强盛,给英国树立了榜样。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农村,一些资本家扩大海外商业,带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加速进行,部分贵族从封建剥削方式转到工商业经营,形成新贵族阶层。16世纪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财富丰厚,地位巩固,不再需要国王的保护。17世纪,国内动荡不安,君主专制政体严重限制资本主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强大的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反对君主制度。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逝世,辉煌时代随之而去。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宣扬君权神授,国会代表资产阶级和商人的利益,与国王在商品专卖权、宗教等问题上矛盾重重。清教徒在国会中占大多数,保皇党人极端保守,奢侈腐化,清教徒激进,奋起反抗,国王与国会关系恶化。查理一世采用强硬措施,解散国会,使得长达11年没有国会。又迫使苏格兰人改变对加尔文教的信仰,而信奉英国国教,引起苏格兰人的暴动。同时加重税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国会联合人民与国王斗争。1639年2月,得到各阶层人民广泛支持的苏格兰军队对英作战,英军溃败,查理一世被迫求和。但他并不屈服,打算重组力量进行反扑。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于1640年两次召集国会,第一次时间较短,称为短期国会,资产阶级议员抨击损害其利益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对清教徒的迫害,国王下令解散国会。11月,再次召开国会,第二次国会延续到1653年,史称长期国会。国会中长老会占多数,他们以《圣经》为旗帜,借助人民的革命情绪,反对迫害清教徒,对国王进行反击,逮捕并处决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伯爵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法案。矛盾越来越激化,查理一世带领卫队搜查国会,企图逮捕清教徒议员领袖,人民支持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行武装对抗。查理一世被迫逃离伦敦,并从英格兰北部发动军事进攻,于是内战爆发了。资产阶级组建国会军,领导权由独立派议员克伦威尔掌握,独立派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的主张比长老派更坚决。长老派属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制定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法案,对国教会加以限制,不赞成根本废除国教制度,也不愿放弃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对人民的民主运动表现出恐惧和反对,内战期间,多次密谋同王党妥协。独立派掌握军队领导权后,把长老派从国会中清洗出去。内战结果是国王军队大败,查理一世被俘,送上断头台。1649年,内战结束,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共和国很快恢复内战创伤,克伦威尔在其事业顶峰时去世,国会中的军人领袖于1660年召回流亡布鲁塞尔的查理二世,英国进入复辟时期,国内的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宗教问题。1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妄图恢复独裁和天主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组成的联盟迫使詹姆士二世退位,迎立威廉为国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并把国教会重新确立下来。这时的国教会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各教派信仰自由,清教教派也得到了合法地位。

2.宗教影响。英国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资产阶级革命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当时,宗教派别众多,相互斗争错综复杂,主要斗争在国教和清教之间进行。清教徒提倡节俭、克制的生活,反对世俗享乐和旧教的奢侈与豪华,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清教的这些主张必然遭到旧教的强烈反对。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父母是天主教徒,他本人在苏格兰加尔文教环境下长大。英国各派对他期望很大,在他赴任途中,有清教徒向他请愿,要求废除宗教仪式中的弊端,停止对清教徒的迫害,他断然拒绝。要求长老派和独立派的一切行为都要以国教会的教义为准,并明确表示君主制政体与清教势不两立,坚持《至尊法案》,维护主教制。组织学者重新修订《圣经》英译本,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詹姆士王译本。颁布《文体活动规定》,要求人们严守国法教规,星期日礼拜后必须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对禁止娱乐的清教行为严惩不贷,不改信国教会的清教徒一律驱逐出境。由于詹姆士一世的迫害,清教各派纷纷离开英国前往荷兰,重新聚集改革力量。

1625年,詹姆士一世去世,查理一世即位。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更加残暴地对待清教徒,他任命敌视清教的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制定了维护王权的教会政策,并利用高等法院等机构对清教徒进行镇压,禁止加尔文派传教士的活动,大批清教徒逃往欧洲大陆和美洲。1629年,查理一世根据劳德的建议限制加尔文派的活动,不经议会同意强行征税,议会针锋相对,制定《权利请愿书》,拒绝纳税,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反对迫害清教徒。于是查理一世下令解散国会,强制推行国教及其信仰和礼仪,而且扩展到苏格兰。苏格兰国内坚决维护长老制,推翻英王推行的教会结构。查理一世想武力镇压,被苏格兰军队打败。为了筹集军费,查理一世被迫重开长期国会,国会代表提出改革教会和政治体制。国王派人逮捕激进的国会议员,于是酿成国王与国会间的战争。1643年至1648年,长期国会在威斯敏斯特开幕,决定改革教义和教会行政,打击国王的势力,根据加尔文教义制定了《威斯敏斯特信纲》《教义问题》等,作为长老派教会的行为准则。1644年,独立派领袖克伦威尔率国会军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宣布除天主教和原国教外,其他教派都可以在英国自由存在,英国成为清教徒的天下。独立派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的主张和行动都比长老派坚决,在掌握军队的领导权后,就把长老派的势力从国会中清除出去。克伦威尔去世后,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都对清教徒进行迫害,他们的行为激起清教徒的反抗,1688年,国会通过决议,迎请荷兰执政官威廉·奥伦治夫妇入主英国。威廉执政后,力图调和清教徒与国教派的关系,使它们和解与统一,但并未取得实效。威廉颁布《信仰宽容法案》,宣布除天主教和一位论派外,各宗教派别一律享有信仰和活动自由。英国宗教改革就此完成,新教在英国的国教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3.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的影响。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是西欧各国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资产阶级哲学得到深入发展,近代史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哲学领域,主要围绕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展开斗争,斗争的实质是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认识论在当时占据重要地位。它之所以受到哲学家的普遍重视,与西欧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起来。以伽利略、波义耳、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近代实验科学在天文学、机械力学、物理学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数学领域成效显著,笛卡儿建立解析几何学,牛顿和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学。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哲学给予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指导。因而认识论受到广大哲学家的关注。

认识论表现为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两种倾向,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状况决定的。当时,科学处在搜集整理资料,分别进行研究阶段。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哲学家们无法找到正确的认识过程和方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比较发达的英国,实验和观察被认为是认识自然的有效方法。英国哲学家把这一方法绝对化,过分推崇感觉经验,贬低理性思索的作用,坚持经验论的立场。而在欧洲大陆,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等推崇数学上运用的演绎法,站在唯理论的角度夸大理性思维的作用,否定感觉经验的价值。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斗争,只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则是资产阶级哲学对传统宗教神学的批判。这既是资产阶级政治上反封建势力的需要,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的促进下,自然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思想上仍受宗教神学的束缚,易于迷信盲从,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了克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认识到,只有对传统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才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哲学,从其基本形态来看,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反对宗教神学。哲学界出现多种形态有自然科学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其中荷兰、英国发展程度最高,德国发展水平较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和荷兰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断壮大,并日趋成熟。解决国内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提到议事日程,两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了在政治上向封建阶级展开斗争,资产阶级需要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武器,这种情况对思想家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法国和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上软弱,没有力量和勇气同封建阶级进行公开斗争,特别是不敢触动封建阶级的宗教神学。希望在现有政权下发展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他们的哲学倾向于二元论或唯心主义。

恩格斯曾经指出:“从17世纪以来,全部现代唯物主义的发祥地正是英国。”英国之所以能成为近代唯物主义的发祥地,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封建君王采用鼓励工商业的政策,圈地运动不断深入,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加之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有利于英国的海外扩张,16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引起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带动自然科学进步,为唯物主义的建立奠定基础。唯物主义在英国的创立和发展与唯名论传统有关,早在十三四世纪,英国就产生了像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特等杰出的唯名论者。唯名论者虽然否认一般或共相的真实性,但重视个别或具体的事物,认为只有被直接感知的个别才是真实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17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承认客观事物,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唯名论的传统。

同类推荐
  • 亲爱,我想对你说

    亲爱,我想对你说

    那人一直某个角落等着你,在生命的这一刻终于等到你。一种美丽得无法抗拒的感觉。那还可能是一种牵肠挂肚,一种相知相惜,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这,就是爱情。亲爱,我想对你说。寻爱,历经千辛万苦,但心甘情愿;爱中,耗尽心血,但满心幸福。因为我爱你。
  •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元明清诗选

    中国经典诗文集-宋元明清诗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本书内容包括:归隐、村行、清明、七夕、书河上亭壁、山园小梅、江上渔者、无题、落花、鲁山山行、戏答元珍、梦中作、乡思等。
  • 揭皮

    揭皮

    当文化在中国还没被教授的讲坛和学者的理论弄糟时,我还能够感受一些它所能传达的纯粹的力量。而今当之文化在商业包装、媒介炒作、市场绑架下而尊严丧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力量也随之消失了。
  • 龙吟凤鸣文集

    龙吟凤鸣文集

    这一切都是诗文赋予我的。如果说,硬要给我的生活做个总结,那么它就是:生活=奋斗(行动)+诗歌(情怀)+远方(梦想)。生活,除了奋斗,还有诗和远方。诗歌的内容没有深浅之分,诗歌的格式没有正误之分——它可以是情怀,它可以是心境,它可以是宣泄,它甚至可以是想说而又不能说的话语,它真实,它纯洁,它无需任何修饰,因为它就是生活,值得我们去热爱、去敬畏的生活。
  • 毛泽东的字条

    毛泽东的字条

    本书收录作者在大陆出版的《文艺报》、《中国电视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人民网、楚汉文学网等及香港出版的《文艺报》、《中国文学》等76个单位刊载的作品。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杂文、随笔、评论等共165篇,有26篇获奖。
热门推荐
  • 101种活法

    101种活法

    在一次聚会中,男主人公被同事向他的现任爆料了他的初恋。聚会结束,为了解答现任的疑惑,主人公便用现在进行时的叙述角度与现任解释前任雨曦的具体情况:在高中,他们相遇。男主公十分努力地学习,希望考取好大学,与她一同成长,但高考遭遇了失败。但他并不甘心,在当下工作的一家球厂报了电脑培训班,并在钻头厂用心与师傅磨炼学习技术。接着,他到了电子厂,他们的感情从此更进一步,只是又遇到了新的阻碍。男主人公因这些阻碍而感到气愤不过,便跑去北京做了服务生,渴望功成名就,由此克服对拥有大学生身份的雨曦的自卑感。最后他发现可以通过捷径来换取这种平等感,便是以现任的社会身份与其发生关系……
  • 殿下别总想着钱

    殿下别总想着钱

    她是堂堂凤凰公主,也是天下脸皮最厚之鸟,理直气壮坑别人钱就算了,还夺人身份抢人夫君并且还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新婚之夜,云铅华入府当晚便被某女厉言羞辱,都已经准备好接休书了可他等了一夜都没等到,直到第二天……“夫君~”“……”他以为她天天“夫君夫君”地叫是想与自己培养感情,但谁知道她只是为了一棵树???不过,当他发现她的目的之时已经来不及了,他离不开她了。“铅华,你当真愿意跟着我离开,放弃你的身份放弃这儿的一切,陪我到那天涯海角吗?”“誓死相随。”[甜虐系1v1,女主会黑化,慎入。]
  • 恶魔少爷的禁忌之恋

    恶魔少爷的禁忌之恋

    八面玲珑,蛊惑人心,在这个还未落幕的舞台上,最终,谁赢得万千掌声,谁落寞离场?痴缠爱恋,牺牲自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纪连海点评《史记》

    纪连海点评《史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史记>(套装共3册)》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 江南初见月

    江南初见月

    【新文不新人】“文明大学生”获得者江月的理想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小有名气、赚大钱钱。然而,这一美好平静的生活在她遇到前男友们后,一去不复返。【只要cp嗑得爽,年龄问题不大!!】
  • 萌宝出击:我妈咪是调香师

    萌宝出击:我妈咪是调香师

    “我想给你调一款香水。”“我只喜欢一种香。”“嗯?”“你的国色天香。”他是对人缺乏信任的冷酷总裁,她是身世不明的美貌调香师,他们被误打误撞捆绑到一起。她让失去嗅觉的他重新领略人生的美好,他把宠她当成人生必修课。萌宝无辜控诉:爹地,说好的帮你搞定妈咪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你却害我一个人当单身汪!
  • 乱羽凌世

    乱羽凌世

    忆中人!终会相遇!爱恨情仇,轮回千年!有人曰:“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会是...”或曰:“如果这样的话,只有杀了你才能证明只有我爱你!”...“今生今世,吾唯爱你!”
  • 甜宠成瘾:首席别胡来

    甜宠成瘾:首席别胡来

    床头柜上放着一纸契约,苏伊半眯着眼看着拿到手的契约微微一笑。指尖滑过美丽的背脊,男人俯身问她:“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说?”苏伊抬头大胆的开口:“我要你宠着我!只有这一点,只要你答应你其余的要求我都会全力配合!”男人邪魅一笑,卷起被子把两人盖住,“宠你?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过现在得解决一下另外的问题……”声音消失在缠绵中。
  •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活色生香

    微微一笑很倾城之活色生香

    肖奈和微微结婚后微微和肖奈究竟因为什么事和微微吵了第一次架。
  • 陌路归途

    陌路归途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很简单。一个青年,穿越异世,没有奖励,没有光环,吃饱喝足做点事儿。光明在左,毁殿灭神,黑暗在右,拆枷脱锁。觅前人足印,寻回归之途。魔路,陌路,归途。嗯,就这样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故事简单,慎勿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