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8300000023

第23章 古代历史名人事迹追踪(23)

戈雅的“哈哈镜”之谜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变,腐朽的封建制度面临着总的崩溃,各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达到新的高潮。各国艺术家都以自己的作品反映着这一动荡的历史。西班牙的画家戈雅则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创作了一组充满狂想、奇想的组画,这些组画好像一幅幅哈哈镜,折射出当时西班牙的社会和画家的思想。

戈雅生于1746年3月30日,1776年开始为织造厂绘制壁毯草图。在戈雅以前的宫廷壁毯画上多表现神话或王朝的“光荣历史”。而戈雅对壁毯画设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他设计的画面上,除了一些贵族游乐场面外,更多的是来自民间生活,如打猎的人、卖瓷器的人、受伤的泥水匠等,但这些题材都被戈雅美化了,反映了年轻的戈雅还不能真正理解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戈雅的强烈震惊。当时的西班牙封建势力和宗教裁判所互相勾结,在欧洲以严酷的统治而著称于世。王权、教会继续加重剥削,国内农民大批破产,百分之六十七的土地都掌握在贵族和僧侣手中。面对这种现实,戈雅的思想进入了一个苦闷和呐喊的阶段。画家像一个政治评论家那样,充满了战斗的热情,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传达了时代的音响。创作了向黑暗社会冲击的第一部伟大作品——铜版画《狂想曲》。不论在戈雅生前还是死后,还从来没有其他的作品可以与之相比。它们呈现了通过哈哈镜而看到的整个世界,描绘了一些半现实半想象的人和世界。

这些《狂想曲》,开始创作于1793年,最后完成于1803年,共计八十幅。组画的题材涉及范围极广,不但揭露了教会的专横、贵族的腐朽,同时也痛斥了社会上几千年的一切恶俗和病态。受西班牙民间艺术的影响,戈雅在《狂想曲》中采取了隐喻的手法。在组画中细节的描绘很少,大多是夜的背景,因此画面给人一种简洁、有力、强烈、深刻的印象,接近于讽刺漫画的效果。每一幅作品上,都配有画家的题词。题词往往带有质问的口气,用词辛辣、尖锐,好像正在向别人或自己愤怒地发问,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它和画面构成了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整体。组画没有明确的顺序,画家的目的是以此来嘲讽西班牙社会的混乱,戈雅把自己的一幅自画像安排在组画的扉页上,似乎是组画的序曲。自画像中流露出当时作者的不满情绪。第43幅《理智入睡产生梦魇》中集中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画面上,一个青年人正在伏案入睡,这时在他的周围出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动物,恶鸟在他的头上盘旋,猫头鹰正用凶恶的双眼盯着他。一只巨猫充满敌意地卧在他身旁,在画中,画家用巨猫和恶鸟来隐喻着教会、贵族和社会上的一切恶势力。入睡的青年正是西班牙人民的化身。革命的思潮帮助戈雅看到了更多不合理的事物,他觉得黑暗像梦魇一样笼罩着西班牙,他希望西班牙人民会很快从梦境中醒来,驱散这些恶魔。

幻想图:埃及女王和她的大祭司

在这些组画中,戈雅多次把推行愚民政策、欺压人民的统治阶级比作愚蠢的驴子,如一对悠然自得的驴子正骑在人的身上;一个表情得意的驴子正在读自己的家谱。对统治者作了无情的讽刺。还有驴子在做教师,所有的课本上只有同一个字母“A”,画家的题词是:“不能再多教一点吗?”用来讽刺西班牙宗教的专制,排斥一切异端思想。在《这是裁缝可以办到的事》中,画了一群无知的妇孺跪在一棵披着僧衣的枯树前作祈祷。讽刺了当时宗教对人的愚弄,也对人民的迷信提出了善意的告诫,这是一幅构思巧妙而又寓意深刻的佳作。《直到死神降临时》,画的是一个老妇人,她的手和脸已经干瘪得像个骷髅,她一面把一顶极其漂亮的帽子往稀疏的头发上戴,一面心满意足地瞧着镜子里面,侍仆们在旁边看着,他们忍不住偷笑,只好用手捂着嘴。题词是“死而后已”。这幅画,讽刺了当时性格蛮横、干预朝政的皇后,也带有普遍意义地批判了贵族们永无餍足的享乐追求。还有一幅名为《升与降》的狂想曲更富有哲理性:画面上有一个巨人,长着山羊般的腿和魔鬼般的面孔,他把刚刚抓住的一个人抛向天空,那个人穿着华贵的衣服,正为自己的好运洋洋得意。他的手上和头上都喷着火焰,这个可怜的帝王还没有意识到,在他最得意时,也就是失意的开始,他会一头栽在地上。这幅《狂想曲》附有以下说明:“命运对那些追求它的人是残酷的。为了升到最高的位置所付出的辛劳将化为乌有。我们升上去只会再掉下来。”

尽管戈雅的《狂想曲》在创作上采取了隐喻的手法,但是仍瞒不过宗教裁判们的眼睛,他们已嗅到了这些作品的政治气息。为了逃避宗教裁判们的追查,戈雅只好把这套组画当礼物呈献给国王夫妇,才使这套作品得以保存下来。画家也免受追查。《狂想曲》虽似哈哈镜,但它不会使人发笑,他是作者在黑暗夜空下的一声凄厉的呐喊,这声音震撼他自己,也震撼着他的人民。戈雅因此而成为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伟大先驱。

戈雅的时代产生了戈雅的艺术,戈雅的艺术不仅属于西班牙,而且属于全世界。

歌德一生浪漫之谜

歌德是德国古典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恩格斯对歌德极为推崇,称其为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知识广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造型艺术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为人类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都特别喜欢他的著作外,列宁在流放时携带的仅有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就有一部是《浮士德》。哲学家谢林说:“歌德活着的时候,德国就不是孤苦伶仃的、不是一贫如洗的,尽管它虚弱、破碎,它精神上依然是伟大的、富有的和坚强的。”

歌德于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裁缝师的儿子,家境殷实,受过高等教育,曾获莱比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并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他的爱好是收藏书籍和美术作品,在家中摆满了每次旅行带回来的各种纪念品。歌德的母亲是当时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在这种家庭环境里,歌德耳濡目染,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

歌德是家中推一的男孩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从他出生起,就有计划地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当歌德还是婴儿时,父亲就天天抱着他去散步,还经常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自然。每次在去郊外的路上,父亲总是耐心地给小歌德讲解路途中所见到的各种事物,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观察能力与认识能力。歌德也因此在玩乐中轻松地获得很多自然知识,小小年纪便知道许多植物和动物的名称与习性特点。当他8岁时,就能够把文科中学最高学年的拉丁文练习题译成德文,并开始学习法语、英语、意大利语以及希伯来语。10岁时他广读伊索、荷马等人的作品,11岁时开始阅读拉辛和莫里哀等的文学名著。

歌德的外祖母对这个小外孙更是疼爱有加,为逗歌德开心,外祖母请人来家中演出木偶戏,还送给歌德一套表现浮士德故事的木偶戏玩具。由此培养了歌德对戏剧的浓烈兴趣。得到玩具的歌德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排演浮士德的节目,吸引了很多小观众前来观看。可没多久,演员连同小观众都厌烦了,来来去去总演一出戏确实没意思。于是孩子们决定自己动手做行头、装饰,自己编剧本排演。歌德后来在回忆录上写道:“这种儿童的玩艺和劳作从多方面训练和促进了我的创造力、表现力、想象力以及一种技巧,而且是在那样短的时间,那样狭小的地方,花那样小的代价,恐怕更没有别的途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了。”

歌德一生浪漫。

1765年8月,在父亲的坚持下,歌德违背自己学习古典文学的意愿,到莱比锡学习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4月前往斯特拉斯堡继续完成学业,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歌德的写作生涯是从10岁开始的。1773年歌德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1775年11月,歌德来到魏玛,成了魏玛公国的重臣,开始了他近十年的官宦生涯,这一期间他历任枢密顾问官、军事长官,主持过税务署等等。在他执政期间曾力图进行一些改革。然而随着各方面阻力的增强,加上他对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爱好,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使他陷入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1786年9月,他为了逃脱这种痛苦,抛开工作,开始为期数年的意大利之旅,这为他日后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1788年6月歌德返回魏玛。回到魏玛之后,他辞去重要的政治职务,只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此后直到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颚间骨。

1794年,歌德与席勒相遇,开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谊为特征”的德国古典文学全盛时期。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创作上互相帮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在席勒的促进下,歌德重新写《浮士德》第一部。两位文学巨人10年的相处与合作把德国古典文学推向了高峰,并使魏玛这座小小的公园城市一跃成为当时德国与欧洲的文化中心。

席勒于1805年逝世,他的死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此后的近三十年,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完成了小说《亲和力》(1809),诗集《西东合集》(1819),《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自传性著作《诗与真》(1831),《意大利游记》以及耗尽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第二部(1831)。

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抗。《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立即轰动了全德和全欧,它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小说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激烈反抗以及对个性解放、发展“天才”的强烈要求,喊出了当时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呼声,因此进步人士对之欢呼喝彩。这部书信体小说使多少人爱不释手,就连一生戎马倥偬的拿破仑也随身携带,先后读过七遍。恩格斯说它绝不是“一部平凡感伤的爱情小说”,而是“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

歌德花了五十八年时间完成的诗剧《浮士德》则是其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是堪与荷马的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媲美的伟大诗篇。当歌德于1831年最终完成此书时,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主要的事业已经完成”,“我以后的生命我可以当做是纯粹的赐予了。我是否做什么或将做什么现在已经完全无所谓了。”《浮士德》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进取的形象。主人公浮士德博士年届100岁、双目失明时,仍然认为,人生应当“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德意志民族优秀传统的反映。

歌德一生的恋爱生活丰富而曲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1775年,他在法兰克福与16岁的莉莉·斯温曼订婚,使他度过一段“一生中最激动、最幸福的时光”,但终因家长反对,两人未能结成连理。1806年10月,经过多次恋爱挫折之后,歌德与克里斯蒂涅结婚,十年后妻子先他去世。歌德在晚年又经历了一次传奇式的爱情,在74岁时爱上了19岁的莱维佐夫。社会舆论的反对,使他的这一最后的爱情遭到失败。

歌德生活的最后二十年是相对平静的,在这二十年里,他竭尽全力从事创作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昏暗房间里,从不参加其他科学家的讲座。尽管他有欧洲的生活经历,但是,歌德相信“世界是合理的”。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和有神论者。尽管歌德认为“大部分宗教是有害的”,但他坚持“宗教本身并不是有害的”。神位于歌德玄学的中心。他对思考来世抱有兴趣,主张“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不是我们将要生活或已经生活过的惟一的世界”。歌德否认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断然宣称“唯物论是错误的”。他是数学的柏拉图主义者,大胆主张人的智慧能够理解纯数学的抽象化,正如人的意识能够领会具体的对象。

1831年冬天歌德因受寒生病,1832年3月病情加重,临终前歌德说了一句话:“很好,春天到了,康复应该会容易许多。”但事与愿违,就在那个春天,病魔夺去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命。享年82岁。死亡证书上写着“营养不良”。

歌德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除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外,他在美学、哲学、历史以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或发现。他发现了人的颚间骨,对解剖学做出过贡献;他的《颜色学》向牛顿的机械观提出了挑战;他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比达尔文早了近百年。

歌德作品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戊戌年前后。1922年,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正式出版,其后他又陆续译出《浮士德》。虽然歌德从没有到过亚洲,更未来过中国,但他与中国却有着不解之缘。他在晚年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籍,从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汲取了创作营养。歌德的作品对中国启蒙运动发挥过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德文化交流的发展,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汇集我国三代歌德研究者和翻译家学术成果的十卷本《歌德文集》,使之成为歌德爱好者的文学宝库。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他晚年的艺术顶峰,可惜这时的他却永远听不到如雷的掌声。

贝多芬是被“酒”害死的吗

1787年4月,一位年轻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扎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扎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轻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莫扎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他希望儿子能成为第二个神童,给家庭带来荣华富贵,所以强迫贝多芬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童年时光对贝多芬来说毫无幸福可言。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朝当学霸

    回到明朝当学霸

    一个悲催的网络作家,失足落山,穿越大明朝,开始了逆袭的人生......“虚拟商城系统,天字号95741,小呆为您服务!”“小呆,我需要航空母舰,我要统治大海,做那至高无上的海上霸主......”“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需要m416,我需要98k,我需要统治大明朝,我要为所欲为......”“对不起,您的等级太低,暂不支持这项服务!”“那我......我......你直说,你有啥?”“宿主可以选择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歌舞小说、土豆辣椒........”“小呆,你出来,咱俩好好聊聊!”“对不起,丑拒!”“......”山盟扣扣群:640299482
  • 三国杀枭姬

    三国杀枭姬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大赛参赛作品那三国,乱世群雄争霸,三国鼎立,英明传世。这三国,千百鬼煞下凡,内奸反贼,祸害苍生,围绕着的仅仅是一个“杀”
  • 逍遥小女婿

    逍遥小女婿

    肖元穿越了,成了土财主家的上门女婿,本以为可以混吃等死、逍遥一生,不成想,大婚当天就被迫出家……
  • 史记(第十卷)

    史记(第十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混在古代当食神

    混在古代当食神

    “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的太饱了。”——《杨林语录》
热门推荐
  • 邪傲娇妻放肆追

    邪傲娇妻放肆追

    历经磨难,回到家人身边,摇身一变,两大家族之一的唯一一个女儿,四个哥哥,两个义兄和无数亲人独宠的人
  • 剑客侠云

    剑客侠云

    “龙血之魂,不灭乾坤!”刘云他要战,战尽天下高手,登临绝巅!
  • 最强龙帝之三岁暴打全世界

    最强龙帝之三岁暴打全世界

    (无敌暴爽流,男主狂拽酷炫吊炸天,内容可能引起极度不适,各位入坑要慎重!)曾纵横于洪荒,镇压过太古的混沌龙帝君临,为了追寻长生之道,轮回万世归来。这一世,从娘胎就开始觉醒修炼,一出生天雷地动,头角峥嵘,天降祥瑞,赤霞遍及百万里。出生三个月,就能够健步如飞,力拔千斤,拳脚所向,无人能敌!一岁时,张口召唤雷霆,言出便是法随,父母惊为天人。两岁时,一巴掌拍飞华夏第一特种部队总教官,华国震动!三岁时,暴打古武九派,七门,五宗,无敌于天下!六岁时,行走世界,世界为之颤抖!从此,关于君临的神话传说,流传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书友群号:230373555)
  • 楚留香仙传

    楚留香仙传

    楚留香修道成仙后,经常下凡人间,做了很多降魔除妖,除强扶弱,伸张正义之事,在民间广为传颂,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不受外敌侵犯,为了边境人民能安居乐业,触犯天规,被天庭贬下民间
  • 所起

    所起

    什么?!一直以为是朋友身份的他竟然狼子野心这么久她才发现,她拿着照片扶额头疼。她把照片甩在他的实验台上,从来没有这么气愤“你说,你是不是故意的?!”他微微一笑,无比坦诚“有计划,有行动,完全蓄意。”她抚额感到头疼,第一次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决心不放过她:“别告诉我,怎么久了,你就一点感觉都没有。我不会让你放逐我的。”
  • 渊狐

    渊狐

    这个世界,有着与华夏近乎相同的历史,这里有着神话中的人物与事迹,但是却也有着无尽的黑暗,一个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孤儿少年……
  • 剑碎诸天

    剑碎诸天

    人生再重头,多少美好不放手?悲催强者墨轩重生,天地尚未改变,悲剧并未发生,一切再从头再来,遗憾不再留。重生一世我要用手中的剑保护挚爱!与我为敌,我定灭之,和我交友,必当名动天下。欢迎加入剑碎诸天,群号码:389884459
  • 使徒异闻录

    使徒异闻录

    催更群:342319088。饕餮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伊尔和青梅竹马开始展开调查,然而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于是,离奇的故事逐渐上演。于是,看似没超能力却充满超能力的饕餮市传说,现在开始。——————————如果对本书风格感兴趣的,可以试试《第十使徒》。讲述反派混迹于正义阵营中冒险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存的尽头

    生存的尽头

    生存的尽头,只有看不见如星耀般的回忆;而生存的前奏,早已吹起号角,整装待发。在一个名为S.N的密岛上,一个名为曙神的战斗探险队和名为缚人绝&天苍的战斗探险队进行着一场异常艰难的生存。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