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85600000029

第29章 湖湘文化对丁玲作品的气韵风格浸润之谜(2)

有人说,丁玲是“歌德派”。但是,她绝不是连共产党的错误也歌颂的人,她在延安时期就敢于揭露太阳中的黑点;在《风雪人间》中,她对于党内错误的揭露和批判,是椎心泣血、刻骨铭心的。然而,她从不过多地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她总是说,在她受难的时候,我们的国家、人民、党也都在受难,许多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功臣,他们比她的功劳大多了,不也是在受难吗?那么,她个人这点儿磨难又算什么呢?

再者,丁玲总是将少数人搞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以权压人给党造成的损失与整个党分开来,相信党会纠正错误,相信历史会给她公正的评价,相信她自己没有干过坏事,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事实会胜于雄辩,时间会还她一个清白。因而,丁玲回忆往事,虽心情沉重,但依然保持了她的健康和乐观的情感。

第二,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死之恋,写爱的勇敢与柔情。

爱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是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作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著。然而,像陈明与丁玲这样动人的黄昏恋,文学作品中的确罕见。

丁玲一生坎坷,个人情感生活也曲折复杂。她有过胡也频,但爱人却被敌人夺去了生命;她有过与冯雪峰爱而不得的痛苦;也有过与冯达短暂的无爱的同居;而在延安,她选择了陈明,这个个子瘦小却胸怀阔达、纯朴、坚定的男子。由于丁玲的牵连,他运交华盖,被打成“右派”分子,送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但陈明无怨无悔,始终护卫着她,在寒冷的北大荒,在阴森的秦城监狱,在山西长治的贫困小村庄,他始终与丁玲相伴相随。他是丁玲的生命,是丁玲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活下去的希望。面对孤独寂寞的熬煎,面对生死的较量,哪怕是亲人一个温柔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都会给她增添百倍的力量!于是,丁玲“在这越来越冷的路边,踽踽独步,把思想,把思念,把依依难舍的恋情每天托付这灰暗的浮云寄了过去”。

1969年5月12日,“文化大革命”中,丁玲从“牛棚”转移到农场21队劳动,接受群众“专政”,她是多么想见陈明啊!

我们何时才能再见呢?我的生命同一切生趣、关切、安慰、点滴的光明,将要一刀两断了。只有痛苦,只有劳累,只有愤怒,只有相思,只有失望……我将同这些可恶的魔鬼搏斗……我绝不能投降,不能沉沦下去。死是比较容易的,而生却很难;死是比较舒服的,而生却是多么痛苦呵!但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尽管我已于1957年底被开除了党籍,11年多了。我一直是这样认识,这样要求自己和对待一切的),我只能继续走这条没有尽头的艰险的道路,我总得从死里求生呵!

门呀然一声开了。他走进来。整个世界变样了。阳光充满了这小小的黑暗牢房。我懂得时间的珍贵,我抢上去抓住了那两只伸过来的坚定的手,审视着那副好像几十年没有见到的面孔,那副表情非常复杂的面孔。他高兴,见到了我;他痛苦,即将与我别离;他要鼓舞我去经受更大的考验,他为我两鬓白霜、容颜憔悴而担忧;他要温存,却不敢以柔情来消融那仅有的一点勇气;他要热烈拥抱,却深怕触动那不易克制的激情。我们相对无语,无语相对,都忍不住让热泪悄悄爬上了眼睑。可是随即都摇了摇头,勉强做出一副苦味的笑容。他点一点头,低声说:“我知道了。”

这些文字,散发出浓郁的诗意。而这些诗意并非是纯粹用诗的技巧创造出来的,而是从真挚深沉、热烈的感情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丁玲正是以这支蘸满了情感的笔,抒写了与陈明的生死之恋!其中有陈明先到北大荒,丁玲寂居北京,望断山河,对鸿雁传书的企盼;有受到“意外判决”后与陈明不期而遇的兴奋;有在“牛棚”窗户的窄缝中意外地发现陈明的惊喜:有在看守的眼皮下暗递情书的欣喜和快乐;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丁玲将这比喻为“是一个浪漫的梦,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段百读不厌的文章。”这种激情,似初恋的少女那样大胆;似热恋中的年轻情人那样炽热。那颗火热的心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她心中积压的情感犹如岩浆喷薄而出。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必定孕育着苦难,而只有在苦难中才能挖掘出莫大的喜悦。这话颇有道理,在苦难中,丁玲更加珍惜、赞美她与陈明的真挚的爱。

作家刘心武说过,爱情的确像一盘菜。初恋,往往如一盘百味杂陈、浓酽刺喉的热肴;成熟的爱情,夕阳之恋,就像一盘清淡的菜肴。丁玲在《风雪人间》中所表现的激情,更像浓酽刺喉的热辣的菜肴。苦难、离别对于爱情,就像风对于火一样,它熄灭了火星,但却煽起狂焰。丁玲所抒发的对于陈明的这种感情,像熊熊的狂焰,像美丽的诗,像滋润心田的甘霖。

丁玲说:“我的散文,比较注重情,带一点儿画,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由于“注重情”,所以“情”才会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无处不炽热。

第三,一些怀念故人的散文,或直抒胸臆,或委婉深沉,渗透着作家对人生的体味,富有诗情与哲理。

丁玲的散文,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一些回忆朋友、亲人、同志的散文。尤为出色。他们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人物,如北大荒农场的杜晚香,牺盟会的巡视员马辉,乡合作社主任田保霖,民间艺人李卜,母亲余曼贞,丈夫胡也频,朋友胡风、冯雪峰、瞿秋白,作家鲁迅、茅盾、萧红等。丁玲在写他们的时候,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

在《诗人应该歌颂您——献给病中的宋庆龄同志》这篇散文中,丁玲是这样歌颂宋庆龄的:

诗人写过春天,写过盛开的花朵;但春天哪有您对儿童的温暖?任何鲜艳的花朵在您面前,都将低下头去。

诗人写过傲霜的秋菊,秋菊经受的风风雨雨,怎能与您的一生相比?几十年来,您都在风雨中亭亭玉立。

诗人写过白雪,描绘它的清白飘洒,但白雪哪如您的皎洁,晶莹?迫害您的豺狼,走在您的面前,却停步不敢向前,只能缩头夹尾。

妄图侮辱您的小丑,也不敢敲您的大门,只能卷旗息鼓,暗地诅咒。

然而您手无寸铁、无权、无钱,只是一个柔弱的女性。但您是一个伟大的,坚贞的,圣洁的女性。您的力量,可以摧毁魔窟;您的笔虽然纤细,可是力敌千军。

您的声音是昊侬细语,但锋利如剑。响彻环宇。

这些诗句,凸显了人物的精神和品格中最光辉的一面:一身正气,坚贞圣洁,力敌千军!散文中这些奔涌的激情,有如澎湃的大海,有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有如大雨倾盆,富有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然而,为数更多的怀念故人的散文,表现出来的情感,则是蕴藉、委婉与深沉。这些情感,不是凭空的抒发,而是或借助景物的描写,或通过细节的生动刻画,或借助心中的某些具象来传达作家曲折隐微的情感,并且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味,思考与认识融进散文,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同时,这些散文还渗透了作家的个性,因而气韵生动,诗意浓,情意更浓。

在《鲁迅先生于我》一文中。丁玲用深沉的思念和真挚的感情去描摹她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因为开会迟到“像小孩子犯了小错误,微微带点儿抱歉的羞涩的表情”,以此突出鲁迅先生平凡、纯洁的一面。作家的情感似涓涓的细流,那绵绵的怀念之情,显得那样真挚、深沉。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这篇散文与《鲁迅先生于我》抒情方式又不同;思鲁迅,在于赞美他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思秋白,在于突出他是一个“复杂”而又勇敢的人。秋白一生处于“文化与政治的歧路”两难之中,他认为这是自己未能“从‘异己’的阶级完全跳出来”的原因,于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写了《多余的话》。怎样看待《多余的话》?有人硬说它是“叛徒的自白”,但丁玲却抒发了这样的感慨:“秋白明明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不是以年、月计算了,但仍然心怀坦白,举起小刀自我解剖,他自己既是原告,又是被告,又当法官,严格地审判自己。他为的是什么?他不过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完全的布尔什维克来要求自己,并以此来品评自己的一生。这正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品质……”与此同时,丁玲在评价秋白的时候,还渗透了自己的许多人生体味与经验,认识与思考,情感蕴藉、深沉!

秋白的一生是战斗的,而且战斗得很艰苦,在我们这个不够健全的世界上,他熏染着还来不及完全蜕去的一丝淡淡的、孤独的、苍茫的心情是极可同情的。他说了一些同时代有同感的人们的话,他是比较突出、比较典型的,他的《多余的话》是可以令人深思的。但也有些遗憾,它不是很鼓舞人。

这段文字,既有赞扬,也有同情和理解,更含有某些遗憾,因为《多余的话》并“不是很鼓舞人”的。

瞿秋白是复杂的,丁玲评论他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丁玲说:“一篇好的散文也能就历史的一页、一束感情,留下一片艳红、几缕馨香……能引起读者的无穷思绪,燃起读者的一团热情,给人以高尚的享受,并从享受中使人的精神充实、净化、升华,使人得到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正因如此,丁玲的散文才有一种崇高豪迈之情,一种崇高大气之美。

喜欢“真情性”,“火热、火热”

我喜欢淡雅,但我更喜欢火热火热的……

——丁玲。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各种主观因素对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同处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作家,因其出身、教养、经历、审美理想与审美能力的不同,其审美情趣也各异。同是生活于宋代,苏东坡喜欢的是大江东去的雄奇;辛弃疾欣赏的是西风塞马的苍劲;柳永吟唱的是晓风残月的旖旎清幽。同是生活在“五四”时代,鲁迅的审美情趣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就不一样。鲁迅喜欢深沉雄大的汉人石刻,不喜欢典雅、纤巧的“琥珀扇坠”。他写人物,喜欢“写真的活的人”。他曾说,“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不如看一个漂亮活泼的村女”。郭沫若的诗风,则有如乐山大佛那样豪放雄伟。

丁玲说:“我喜欢淡雅,但我更喜欢火热火热的……”

丁玲将这种喜爱渗透进她的作品,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富有火热火热的审美特质,有热辣之美。她们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对人民有火热的心肠,对人生有火一样热烈的追求。她们不是一群没有灵魂的躯壳,她们不是一群混混沌沌的寄生虫,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也不是一群懦弱无能的窝囊废。她们以其火一样的热情探索人生,探索女性的自我价值,探索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

丁玲说过:“人不只是求生存的动物,人不应该受造物的捉弄,人应该创造,创造生命,创造世界。”

丁玲笔下的女性,大多具有这种创造精神。陆萍为改善医院的环境,创造一个既卫生又舒适的医院而与环境作斗争;贞贞不愿留在霞村,戴着“不贞洁的帽子,继续在某些人的嫌厌和鄙视的目光下生活”,她要到延安,在那里治病、学习,从头做起,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曼贞不愿过少奶奶生活,毅然放脚读书,为自己寻求一条自立之路,和男子一样在社会上工作,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杜晚香不愿当一个农工家属,而要亲身参加生产和建设的大军,为社会创造财富。她们身上,都有一种主体精神,有火热的情怀,火辣辣的性格。

这些女性少有忍耐、驯服、贤淑、柔弱的品性,而更多洒脱、豪放、强悍的男子汉气概。和丁玲本人一样,她们很少有脂粉气,更多地具有一种阳刚之美、雄强之美。她们像秋瑾女士那样:“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们不但有与男子求同的意识,甚至还有赛过男儿的大女子气概。

有趣的是,在丁玲笔下的男子汉,尚未有一个形象超过以上这些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的。

如瞿秋白所言:“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丁玲也将自己这种“非死不止”的倔强劲儿、执著的意志、刚毅的性格注人莎菲们的体内。陈老太婆(《新的信念》)便充分展示了莎菲们这种“非死不止”的钢铁意志。这位农村老太婆“非死不止”的钢铁意志,就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陈老太婆不沉湎于过去的痛苦,而是执著地追求着美好的未来,坚毅地、无所畏惧地面对人生,她是一个坚韧、顽强的时代女性。

丁玲赞美陈老太婆是黄土地上紫色的灵魂!

“女性而非女子气”的文体风格

她描写场面魄力沉雄,语气淋漓酣畅,有男子汉的作风。

——苏雪林。

作家的文体风格诚然要受到文化的制约。众所周知,“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点就在于他的文化属性,亦即他创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可通约性,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才能合理地解释语言现象;反过来,适用于语言学的东西,也适用文化分析。”由此可见:“人是文化的动物”,人能创造和使用语言,这是人的重要本质特征之一,而语言现象本身就是文化现象。因此作家创造的作品,其文体本身就必须充满着文化的意味。

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是能够“自由地自觉地活动”。“自由”是指它符合事物的规律性;“自觉”,是指它能符合人类的目的性。正因为如此,作家的文体风格及其演变,也必须与现实相联系,受作家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审美情趣制约。“蓬勃着楚人的敏感和热情”的丁玲,“蛮”、“倔”、“辣”的丁玲,喜欢“火辣辣”、“真情性”的丁玲,她的文体风格必然与她的上述特点密切联系。

尼姆·韦尔斯认为丁玲“是一个女性而非女子气的女人”。她是一个女性作家,有女性作家的敏感、细腻。她善于记录人物一阵阵心灵的悸动,一声声灵魂的叹息。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和情绪世界,往往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得精确细腻。但丁玲又非“女子气”。司马长风认为“她直吐胸臆的风格,有男子气,有长风破浪的豪放”。苏雪林认为:她描写场面魄力沉雄,语气淋漓酣畅,有男子汉的作风。

许多评论者认为:丁玲的小说创作又往往将分析和议论糅进叙述和描写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人的命运、人的价值的认识与评价,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对社会痼疾的忧患,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样,便为她的作品增加了力度和深度,表现出一种理性色彩。

赵园在她的《艰难的选择》一书中这样评论丁玲:

同类推荐
  •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精选了60个非常女性。没有特定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感觉她们是否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或她们的传奇是否让人难忘。因此我们选的不单有正面人物和名人,还有反面人物和知名度不高但有特点的女性角色。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话说中国-帝王

    话说中国-帝王

    本书主要内容为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晋武帝司马炎等。
  •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十多个权利女人的奋斗史,包括汉武帝的四位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明英宗妻钱皇后等。
热门推荐
  • 完美三千界

    完美三千界

    天降陨石,究竟是何物改变了地球现在的命运......
  • 拯救次世界王子

    拯救次世界王子

    认识他将近有十年的时间,在十年中,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一场倾城事故,却改变了一切,让她终于等到他。张爱玲笔下沦陷的香港,成全了范柳原和白流苏,而突然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将成全多少有情人,又造成多少有情人分离?
  • 拯救世界的某班同学

    拯救世界的某班同学

    十三级数化三班,一个拯救了全世界的班级。重点不在这里,而是拯救了世界的这么一群人,根本就不像救世主的样子
  • 乱世神君

    乱世神君

    乱世将起,谁主浮沉?且看燕家小儿头顶星君图,手持黄泉剑,脚踏八部天龙,率十八星君,灭九州蛮夷、杀四方妖鬼、定三界伦常。
  • 穿越之最强乞丐

    穿越之最强乞丐

    毕业之际,古谷与好友一起去爬山,不料站在岩石上踩滑,跌落谷底,幸得相救,谁想确是穿越到一个修仙大陆,一身麻衣破布,她只能白手起家,赚钱修炼两不误……
  • 易烊千玺之秋夏梓璃

    易烊千玺之秋夏梓璃

    校园青春。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你在,我就在。
  • 黑子的篮球第3季

    黑子的篮球第3季

    《黑子的篮球》是日本漫画家藤卷忠俊的一部漫画作品,黑子的篮球是一部有关篮球的作品,讲述以篮球出名的帝光中学曾出了五位被称为奇迹世代的球员,但事实上奇迹世代是有第六位成员,他就是本作的男主角黑子哲也。如梦幻般的第六人不选择篮球高校,而是选上了一所新建的学校诚凛高校。在这里,黑子遇上了从美国回来的另一男主角火神大我,两人的相遇,将会带领着诚凛去挑战各位奇迹世代的球员。
  • 命运之天启

    命运之天启

    这是一段围绕这异端、火刑与天启而展开的故事。
  • 倾城绝恋之水月镜花

    倾城绝恋之水月镜花

    爱好自由的吴晓晓能否与他携手同游?洒脱不羁的她在亲情,爱情,友情的重重考验之中能否坚守本心?小说正文:“我长得好看吗?”萧寒对上一双澄澈干净却又灵动万分的眼睛后,顿时就移不开眼。他敢确定,他以前从没被一个女孩的眼睛所迷住。任忧呆呆的点头,萧寒笑了,他笑得是那样宠溺。也许她俩都没发现,萧寒这样的万年冰山,竟然也有融化的时候,而这个火种就是任忧。任忧好半天才从萧寒笑声中缓过来:“赢的钱要分我一半,不然”任忧没了下文,还真没有什么可威胁他的。“不然怎样?”萧寒忍不住想逗逗她。任忧气鼓鼓的在一旁不理他,而此时萧寒心里却在想,生气起来的样子也挺可爱的。“赢的钱都给你,不过”萧寒定定的看着任忧,任忧被他这一看顿觉别扭。不过为了她的小钱钱,她还是鼓起勇气问了一句:“不过什么?”萧寒笑着说道:“你要不时的给我加油”任忧顿时被他这孩子气的模样给逗笑了,忍不住在一旁眉眼弯弯的笑了起来。
  • 走出离婚阴影:经典再嫁

    走出离婚阴影:经典再嫁

    本书通过记述二十位成功再嫁女人的动人故事,对遭遇婚变的不幸女人进行心理按摩、启迪心智。让那些在困惑中的女性深度思考,做好获得生活幸福的各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