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33600000005

第5章 王国维大事记(3)

当晚9时,清华大学将王国维的灵柩运回清华大学,停在清华园南面的刚秉寺。由于天气炎热,遗体不宜久放,清华大学在征得王家同意后,便在清华大学的刚秉寺内举行了简朴的葬礼。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除了王国维家属和部分学生外,还有梅贻琦、陈寅恪、吴宓、梁漱溟、陈达等人以及北京大学的马衡、燕京大学的容庚等人。因为是文明社会,追悼会上大家一般都行鞠躬礼,学生们对王国维遗体行三鞠躬。而据姜亮夫先生回忆,王国维在北京昆明湖鱼藻轩自沉,遗体被运回清华园。清华国学院的师生列队默哀,人人都很悲痛。那时,走来一人,在远远的地方开始跪下,向王国维遗体行三跪九叩之礼,此人便是陈寅恪先生。陈先生不说话,单单因为陈先生这个突兀而震撼的告别礼,就使清华国学院的师生都放声大哭起来,让在场的人一下失去了控制。学生们全都跟着陈寅恪先生重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似乎只有用这种传统的大礼才能表达师生之间的情谊,才能体现人们对这位国学大师的尊敬。

世事多变,湖南国学大师叶德辉的被杀,长子王潜明的因病去世,与罗失和均在焦虑的王国维心底投下阴影。熟悉王国维的人知道,他看起来表面上不苟言笑,不喜欢聊天,却有浓厚的情感。梁启超《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载:“王先生的性格很复杂而且可以说很矛盾:他的头脑很冷静,脾气很和平,情感很浓厚,这是可从他的着述,谈话,和文学作品看出来的。只因有此三种矛盾的性格合并在一起,所以结果可以至于自杀。他对于社会,因为有冷静的头脑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有和平的脾气,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常常发生莫名的悲愤。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之一途。”王国维一生致力于学术,也将生命献给了学术。昆明湖拯救了王国维,成全了王国维。

王国维自沉三天后,罗振玉派四子罗福葆前来王家吊唁。罗振玉原本想亲自过来,“因旁人恐彼来有所感或有他变,故不肯使他来京。”不过,罗振玉还在悲痛之中,尽了后死者之责。他先代拟了一份伪遗折,然后又叫四子罗福葆模仿王国维笔迹予以誊抄,接着急速送呈已被冯玉祥赶到天津的逊帝溥仪。溥仪接到落款王国维的“遗折”后,大为感动,下诏封王国维为忠悫公,并赏银二千元治丧。由于世人不知“遗折”的来源内幕,加上王国维不但出任过溥仪的南书房行走,而且他至死都在脑后留着辫子,故王国维之死被染上浓厚的“殉清”色彩。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后的第四天,即1927年6月6日,北京《顺天时报》刊载一篇题为《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河自尽之详情》的文章,对6月2日至6月3日王国维自沉前后的一应情形叙列甚详,全力为那些不知底里,而又想探知真相的公众解开疑窦,起到正彼视听的作用。这篇文章署“清华学校一分子、爱敬王先生之一人启”,实为吴宓所写。

1927年6月16日,在北京下斜街全浙会馆祭奠王国维,海内诗人共申哀悼。祭奠活动共收到数百幅挽联,在罗振玉的帮助下,将其中的一百六十六幅交由王国维的儿子高明、贞明、纪明、慈明、登明编成纪念册《王忠悫公哀挽录》。其中陈寅恪的挽联为:

十七年家国久魂消,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存遗命倍伤神。

梁启超以“通方知类”来概括王国维的治学方法,他的挽联为:

其学以通方知类为宗,不仅考字译鞮,创通龟契;

一死明行已有耻之义,莫将凡情恩怨,猜拟鹓雏。

梁启超在王国维自沉那天本想去天津,并且进了候车室候车,听说王国维出事的消息后,立刻赶回清华并积极参与料理王国维的后事。利用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积极在清华的上级主管部门外交部为王国维的抚恤金而奔走。他还在《国学论丛》的《王静安先生纪念专号》写序,大力宣传和肯定王国维的学术成就。

除了挽联,更多的是以诗文来祭奠。顾颉刚《悼王静安先生》将王国维与三个月前去世的康有为对比,还原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褒奖王国维坚持学术信念的传统知识分子品格。吴宓认为王国维临死前将整理书籍的重任托付于他,完全是学术知音的表现,同时也为清华国学院失去王国维而痛惜和忧虑,他的《空轩诗话》记载:“自静安先生之殁,清华国学研究院即甚零落。”海内外学术界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出版纪念专号四章,与前一年学界巨子俞樾离世之寥落适成对比。但王国维正当盛年,在学术研究如日中天之时,遽尔自沉,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问。

8月14日,遵照王国维的遗命,人们把他葬在清华园东二里西柳村的七间房墓地。下葬当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又正值暑假,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前来送葬的,有曹云祥校长及其他教员十余人,留校学生何士骥、姜亮夫、王力、毕相辉、刘节等人也参加了安葬仪式。王国维的坟由清华泥水匠修建,上面立有一碑,上书逊帝溥仪“赐予”王国维的谥号“王忠悫公”,并由杨钟羲撰写墓志铭,袁励准书于石上。

1929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两周年纪念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生集资,在校内为他建了一座“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亲自撰写,其文曰:“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正当学术盛年的王国维,以非常的方式蹈水自杀,这个事件震惊了全国,也留下一连串耐人寻味的“斯芬克斯之谜”。在这一碑文里,陈寅恪不仅剥离了覆盖在王国维蹈湖之事上的“殉清”说以及其他传言,鲜明地指出王国维之死的“殉文化”色彩,还指出王国维之死旨在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此论引起学人的强烈共鸣,并在文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许,这就是王国维自沉的真正原因。

王国维死因之谜

王国维的死因之谜是20世纪文化界最大的公案之一。世人对于一代学术大师的死,一面痛惜他过早逝世,一面怀念他生前的璀璨成就。他的学问就如一颗大宝石,每个切面都会发出耀人的光芒。梁启超称“若说起王先生在学问上的贡献,那是不为中国所有而是全世界的”,“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寿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郭沫若认为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文化名人自杀,不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事件,它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王国维并不将自杀看作是解脱的良方。他在《红楼梦评论》言:“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话虽如此,但是他还是选择自沉作为终止生命的方式,其中必有不可化解的文化症结。

王国维生活于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局之中,他突然自杀,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海内外人士,无论认识与否,莫不悲痛哀悼。遽尔自沉,留给世人一连串的疑问,至今仍未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其《教育小言十则》分析自杀之原因时论:“至自杀之事,吾人姑不论其善恶如何,但自心理学上观之,则非力不足以副其志而入于绝望之域,必其意志之力不能制其一时之感情,而后出此也。”个中原因很复杂,有复杂的社会背景,王国维自身的矛盾性格、分析者的立场纠缠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追溯各种有关王国维的自杀原因,其本身就是一件有意味的事情。王国维投湖之谜,当时有诸多说法,一时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殉清”说

对于王国维的死因,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要数“殉清”说。王国维一生都留着那代表保守、作为时代象征的辫子,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打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制,召其入直南书房,有了“殉清”的思想基础,更对逊帝溥仪有国士知遇之感。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王国维跟随溥仪,未尝离开,以致屡次欲跳神武门御河自杀,因此他有清朝的遗老心态。“殉清”说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渠道和接受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振玉、吴宓及溥仪三人。

辛亥革命后,他随罗振玉东渡,成了所谓的清遗老。1923年,受逊帝溥仪征召出任南书房行走,自杀前还托罗振玉将“论政事疏”转交给溥仪,以表明心迹。而溥仪正是读了王国维的疏论后,感到“孤忠耿耿,深恻朕怀”,以致加封论赏。激进的思想家们则指责王国维保皇,为清朝完节。现代学者陈元晖《王国维的美学思想》认为:“王国维是保皇派,他终其一生都是尽忠于清朝皇帝的……对于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他不敢设想,最后只能用自杀来结束他的一生。”但是“论政事疏”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王国维的弟子赵万里认为此遗折乃是罗振玉伪造。遗书中并无一语涉及清王朝及溥仪,更无有关遗折的交代,就是一个有力的注脚。

罗振玉《海宁王忠悫公传》载:“乃十月值宫门之变,公援主辱臣死之义,欲自沉神武门御河者再,皆不果。及车驾幸日使馆,明年春幸天津。奉命就清华学校研究院掌教,以国学授诸生。然津京问战祸频仍,公日忧行朝,频至天津,欲有所陈情,语呐辄不达。今年夏,南势北渐,危且益甚,公欲言不可。欲默不忍,乃卒以五月三日自沉颐和园之昆明湖以死。”在某种意义上说,王国维之死的“殉清”色彩是罗振玉的人为涂饰。他先是拿出逊帝溥仪“赐予”王国维的“诏书”,亮出谥号“王忠悫公”,给处于惊愕之中的世人定下一个基本的格调。接着大肆邀请在京的日本名流在日租界为王国维举行公祭,在祭文中,罗振玉做足了文章,伪造他与王国维三次约死的故事。这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又增添了王国维的遗老色彩,以致当时出版有关王国维的纪念文章大多提及王国维为亡清轻生的念头。最后在编选王国维遗稿之时,冠以“王忠悫公”,无形之中强化了王国维的“殉清者”形象。

从王国维之死的时、地来看,1927年6月2日是端午节前两天。端午节习俗本来就跟屈原自沉以殉故国之事密切相关,王国维一向推崇屈原,以致当时的一班遗老们把王国维比作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清史稿》还将其纳入“忠义传”。遗老金梁援引《诗经》和《逸诗》来证明王国维的自沉之地——鱼藻轩,具有“忧王居之不安”、“忧世变之日亟”的深意。王国维的丧葬亦极具遗老色彩,以清朝冠服入殓,由杨钟羲撰写墓志铭,袁励准书于石上。杨、袁二人,都出身进士,是典型的遗老,其墓志铭的内容也强化了王国维为清朝尽忠的形象。

与王国维过从甚密的吴宓,最初也持相同的看法,尽管日后他极力反对“殉清”说。其《雨僧日记》认为:“王先生此次舍身,其为殉清室无疑。大节孤忠,与梁公巨川同一旨趣。若谓虑一身安危,惧为党军或学生所辱,犹为未能知王先生者。”溥仪虽为废帝,但其一份“诏书”确也干扰视听:“南书房行走五品衔王国维,学问博通,躬行廉谨,由诸生经朕特加拔擢,供职南斋。因值播迁,留京讲学,尚不时来津召对,依恋出于至诚。遽览遗章,竟自沉渊而逝,孤忠耿耿,深恻朕怀。”从日后的实际情况来看,溥仪未免有些自作多情,更大程度上是被罗振玉蒙蔽和利用了。

同类推荐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籍中,虽然也有偶尔提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文字,但都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许多记载中,倒是有不少谈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先后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是非常陌生的。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产生,给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民群众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编年史、城市编年史、世俗人物的传记和游记等随之出现。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写东方国家的,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亦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 大道辅成

    大道辅成

    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王辅成的人物传记。书中以丰富的事例讲述王辅成在校及退休后的“三观”宣讲历程,并回顾他的理论学习过程,借助对他人生经历的探访,深入挖掘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从细微处见精神,生动诠释其忠于党和人民,不忘初心,努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奉献精神。全书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一堂课的信仰”,从王辅成少年时的成长经历讲起,展现他求学、任教以及后来在环卫领域工作的历程,深入挖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其人格和信仰的塑造;第二章“一面旗的飘扬”着重讲述王辅成是如何走上宣讲“三观”道路的,以及为了做好宣讲,他做出了怎样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第三章“一粒种的力量”展现了自王辅成走上教师岗位以来到今天,被他感染的一代代青年人的群像,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而积极的影响力。书后还附有本书作者专门撰写的采访感怀“致敬,向一个高尚的人——写给我采访本上的王辅成”,以及王辅成演讲稿节选。
  • 戏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

    戏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今回头再看这套书,若以一言蔽之,它只力求忠实记录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士阶层的吉光片羽和落日余晖。遥忆当时,我初识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今日搁笔,心犹激荡。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神医公子是病娇

    神医公子是病娇

    钩吻叶落尘世病,紫溟花开月影空。银面素衣公子色,嗔娇明媚露华浓。她是世人敬仰的医圣唯一传世之人,本可活白骨,却爱断肠方;她是武林高手榜上赫赫有名的云傲公子,收钱买人命,滴血不沾身;她是传说中栎凰从未闻世的小公主,帝娇真绝色,朝堂无遗策。相信吗?只有在他那里,还藏着她的天真无邪,烂漫如花。只是他真的只是那个从小护她长大的舒豪哥哥么?她从没想过,舒雅公子的盛名只是他欺瞒世人的障眼法......*“本公子为何要嫁人,如花美眷环绕身侧,红粉佳人温柔耳语。嫁人作甚。”她挺着腰说的理直气壮。“行吧,云傲公子有红粉佳人,我可没有。你不嫁人,我却还得娶妻。”他有点弃疗,自知是昏招,也赶着试一试。“哥,你打算娶谁啊?不认识的万一谋财害命呢?”“不然,你有什么建议?想我孤独终老?”“那如果,你被催的急的话,我的身份可以勉强帮你挡一挡。”“噢?”“反正,我未婚夫的位置空着,你来坐咱们互挡麻烦。如果你哪天遇到想娶的女子,咱们兄妹再沟通。”“嗯,听着不错。哪天我遇到想娶的女子,又该如何?”我杀了她......“要是比我好看,比我武功好,比我身份尊贵,比我了解你的话,那你就娶。反正我坐拥天下绝色,不稀罕!”
  • 拆开一个夏天

    拆开一个夏天

    下辈子我们还要住隔壁,我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管你是回忆里的还是已经去世的,我都要对你说,对不起!我后悔了,从离婚的那一秒就后悔了!我爱你,我喜欢你,我好想你啊!”“我说过我喜欢温柔的人,而你……很温柔。”“如果我向你提出共度余生的邀请,你会愿意放下她来牵我的手吗?”“明明有对我那么好的人,为什么我还爱你!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那样说走就走不再回头啊!”“你一直相信着你以为的,但你有问过我吗,如果你问过我的话,我一定会大声的告诉你我从来都没有恨过你啊!”“如果警察来晚一些,你就不是我的了……”本作为微腐小甜大虐的类型,有单纯青涩的爱恋,有年少幼稚的嫉妒,有向前追逐的理想,有无可替代的友谊,有无法言说的愧疚,有难以启齿的告白,有再也回不去的回忆……抒写一段全新的、如诗如画如曲如梦的青春。
  • 快穿之夫人请饶命

    快穿之夫人请饶命

    “为什么要丢下我呢……”祁琛一脸茫然无措的抱着许枍的身体喃喃道。“若是许你一身红衣,一生浪荡不羁,你是不是就不会离开我了?”祁琛一脸温柔的跟怀中人说。“要是没你,我要这些身外之物做什么呢?是不是我让你失望了……”祁琛疯了般抱起满是血色的人儿。……“媳妇儿!”某人向女人扑过来,完成任务回来的女人推开男人,气!感情她虐的都是自家男人?心疼的同时又别扭的不想理某人,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妥协。“薄荷的花语是:愿与你再度相遇。”——许枍.『作者新手上路,有不好之处请多多指教。』
  • 棒球天才:少女,你赢了

    棒球天才:少女,你赢了

    高中,一个最好的时间。就在大家把这最好的时光献给学校时,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为了自己的兴趣挥洒汗水。他们,和她,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棒球,我终生的信仰!”
  • 重生之调香师

    重生之调香师

    前世她是天才调香师,却一直为她人做嫁衣。可笑的是她还把那人当作自己的救命恩人。直到临死前一刻,她才知道真相——恶毒的继母、虚伪的继妹、谋夺财产的叔叔……这一世,她决定要为自己而活,做一个真真正正的高级调香师,打造自己的香水帝国。
  • 天地唯我唤仙

    天地唯我唤仙

    恶兽横世,紫星异象,帝源破碎,神物现世,再临毁灭,只为生存,追寻传说,再创无上,这一次,为生,为你,而战……
  • 外域妖魔传

    外域妖魔传

    一片平静的海域,一口从天而降的棺椁,碧海化为血海,腥风漫天,刮过大陆,冲向星空……原名《血浴魔尊》,不下心忘了之前账号,找了几天没找到回,只能从发。
  • 现代高手在大唐

    现代高手在大唐

    屌丝大学生,玩游戏穿越后,带着游戏人物的技能,开始了他在大唐的传奇人生...
  • 开天立道系统

    开天立道系统

    创世界,开天地。定秩序,立道源。系统生,天庭启。道宫成,吾为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