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4600000018

第18章 观察和界定行为(1)

在上面两章里,我们讨论了评鉴中心法的两个主要元素:适合不同评鉴中心的指标类型和能够展现这些指标相关行为的练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单个测评师在单个练习里观察、界定和评估行为的步骤。第七章则叙述了一个测评师团队交流他们的评估意见,决定最终的指标评分并且得出总体得分的步骤。

这一章的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社会判断的两种相对立的理论。这些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解评鉴中心实施步骤的框架。对于每一个步骤的讨论将包括:对评鉴中心里该步骤的整体描述,两种社会判断理论所各自贡献的论述,相关的评鉴中心研究等。

这一章的第二个主要部分讨论了搜集和评估评鉴中心观察结果的另一种方法。我们会详细讨论传统评鉴中心最常见的变式——“练习内指标评定法”,因为这种方法很常用而且有些矛盾的地方。这一部分还将涉及其他观察和记录行为的方法,例如行为检核表(behavioralchecklists)和行为锚评分量表(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等。

社会认知的两种理论

在我们开始叙述传统的评鉴中心中的步骤之前,比较两种社会判断的概论是有益的。社会判断指知觉和评估他人的行为,并且据此形成对他人的优势和缺点的印象的过程。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判断是一种客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将聚集许多具体的事实信息的片断,然后以一种系统和有逻辑性的方式整合这些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准确的判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们对行为的观察会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我们有选择地存储和使用特定的信息,而且我们记忆先前的事件并且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是有限且有缺陷的。

核心概念:社会判断的对比理论;搜集和评估行为观察的方法;支持或反对评鉴中心中各种观察、判断行为的方法的经验性证据。

主观

正如表6.1所示,第一种观点——本书称之为“行为驱动”理论——又被称为记录驱动(data-driven)理论(Abelson,1981),自下而上的途径(Fiske&Taylor,1984),或人类判断的行为模型(Borman,1977,1978)。

这些术语传递了这样一个概念:我们能够注意到他人的细节行为,记忆特定事件,并在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客观的判断。另一种观点——本书称之为“图式驱动”(schema-driven)理论(Fiske&Taylor,1984)——则被称为自上而下的途径或认知分类模型(Nisbitt&Ross,1980)。这些术语传递的概念是:我们对他人行为的思考受到我们先前知觉、记忆和推断的影响,我们难以客观地看待许多细节行为,我们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是由对他人的整体印象和宽泛的评价所构成的。

表6.1突出了两种社会判断理论的区别,但我们应当明白两者也有共同点。例如:行为驱动理论允许部分记忆细节随着时间而丧失,而图式驱动理论认为我们将具体的信息和对他人的印象共同存储。

评鉴中心法建立在一个关于对社会观察的知觉和记忆的混合理论之上(Ebbeson,1981)。在这个混合理论中,特定的事例和对事件的整体分类都被记录。和行为驱动理论一样,评鉴中心法建立在“测评师能够系统地观察和使用练习所产生的行为信息”的假设之上。事实上,评鉴中心的许多技术和程序都是用来帮助测评师进行并记忆细节性的观察的。和图式驱动理论一样,测评师被训练使用管理业绩(即所谓“先前的信念”)中有意义的指标,从而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练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另外,一些程序还被设计用来将先前的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获取有意义的指标分类带来的种种好处。例如:测评师需要接受训练,对指标如“授权技巧”,形成一种普遍的理解,并且学习一些特定的体现授权技巧的目标行为。

在我们叙述评鉴中心过程的同时必须记住:每一个程序都被设计用来帮助测评师仔细地观察、记录、记忆、分享和使用客观的行为信息。

行为报告法的步骤

传统的评鉴中心法起源于AT&T公司设计的方法(Bray&Grant),且此后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被称为“行为报告法”,因为这种方法强调在每一个情境练习中都要记录和交流行为信息(这种方法并不给出对练习表现的评分)。传统的评鉴中心法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观察和记录行为;

将行为按照管理特征分类;

向其他人报告自己的纪录;

初步对该指标的整体表现打分;

讨论打分,达成一致;

初步对整体的测评结果打分(可选);

讨论整体评分并达成一致(可选).

本章讨论前四个步骤,最后的三个步骤将在第七章讨论。

传统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许多变式。其中的一些本章有所涉及,另一些则不在此赘述了。

观察和记录行为

图6.1显示了一个评鉴中心内各元素的简化模型。模型的左边是当测评对象参与各个练习时评估其行为的方法。测评师观察和记录行为——在这里记为1-18。在小组讨论里的行为1可能是每个人手中都有4个问题,测评对象建议大家每人花15分钟在每一个问题上,后来这个建议的确被采纳执行了,行为3则可能是测评对象指出这些建议目前为止仍没有触及材料所提出的问题的核心,最终整个讨论改变了方向??这些行为中的每一个都会被归类到“领导力”这个维度中。类似地,其他行为会被归类到另外一些维度中,如决策能力和决断力等。在其他练习中相同的过程还将被重复。当然,某些指标在特定练习中将无法被观察到。

测评对象在参与团队讨论、角色扮演或其他练习的同时,测评师将对其行为进行记录。测评师通常使用一个表格(类似于图6.2所示)写下他们观察到的细节。通常测评师只有一个机会观察到在练习中展现的某个行为。有的时候测评师并不在现场,测评对象的表现被摄录下来(Byham,1989)。这种方式允许测评师观看一个他(她)作为角色扮演者的练习。

在通常情况下,录像并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式,因为一些测评对象感觉压力增大了,而且面对镜头时感觉像在“演戏”。另外,回顾录像将会增加测评师时间上的花费,而且我相信重复观察并不会观察到多少新的东西,经过重复培训的测评师能够一次就抓住行为的主体(McIntyre&Vanetti,1988)。几乎所有(95%)的评鉴中心都是让测评师当场做笔记的(Gaulgeretal.,1990)。

在书面案例分析(如公文筐和单个案例分析)中,有一个固定的对测评对象外显行为的记录,可以作为观察与指标相关的行为的证据。在这些练习中,测评师能够简单的复查测评对象的答案,以确认测评对象所采取的方案。而且,书面答案和外显行为的两种测评并不存在信度上的显着差异。

图式驱动理论

图式驱动理论表明:我们时刻注意大量的环境刺激的能力是有限的(Fiske&Taylor,1984),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注意部分事件(Alba&Hasher,1983)。根据图式理论,这种选择性知觉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操作:我们可以认为,相关的行为总是取样不足的(Cooper,1981;Major,1980),即相对地,对关系到必须判断的行为我们观察得比较少。具体地说,根据图示理论,我们先前对一个人的了解会影响我们后续的观察。先前的了解可能是某个测评对象学历较低,工作表现不佳,或者可能是初次接触的第一印象。根据这种观点,观察者很难在所有证据都摆在眼前后再作判断。也就是说,他(她)可能会在充分的相关信息出现之前已经做出了判断。特别是测评师对一个测评对象最初形成的图式可能会指向之后的某些观察到的行为,用这些行为来支持测评师的第一印象。这样,可能会有一个选择性知觉的过程过滤了我们观察到的细节,使我们最终的结论不同于既定事实(Cooper,1981)。

行为驱动理论

行为驱动理论提供了另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强调观察者能够观察并且记起具体的行为(Hintzman,1986,1988)。研究表明,当观察别人时,人们会知觉并记住所有发生的社交情节(Hastie&Kumer,1979;Locksley,Borgida,Brekka&Hepburn,1980)。每一个观察都在记忆里被表征为几个不同的特征(Kintsch&vanDijk,1978;Linville,Fishcer&Salovey,1989),例如,一段无领导小组讨论以谁在说话、说了什么、引起听众什么样的反应等形式被测评师存储在记忆中。在总结了许多社会认知方面的文献后,Higgins和Bargh(1987)说道:“人们显然能在不考虑原始信息的情况下,准确地对环境信息进行编码”(p.373)。

关于观察者能够作出并保持对练习中复杂行为的观察的假设有许多理论支持,而且,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中的直接或非直接的证据也都表明了这一点。直接的行为观察被广泛使用于行为测评(Foster&Cone,1-986)、行为修正以及行为治疗(Kazdin,1984)中。上述方法(都建立在对具体行为进行观察和给予反馈的能力上)用于酒精治疗、进食障碍、抑郁症和智力迟滞治疗已经有较长的一段历史(Leitenberg,1976)。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人们能够而且的确对具体的行为进行客观地观察。

Hintzman(1986,1988)甚至认为所有的经验在人的知觉过程中都将被记录。类似地,Johnson和Raye(1981)认为所有知觉到的事件都会产生永久的记忆痕迹。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有些夸大,而且也确实很少有人如此宣称。这里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果我们被要求记录观察中的细节,我们能否做到?理论和研究都证明,我们可以。

这两种关于社会知觉的不同观点在特定环境下可能都是正确的。接下来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两种观点中的一个或另一个会起作用。Fiske和Taylor(1984)认为,如果观察者严肃地对待任务,经验中更为细致的记录就会被储存在记忆中;Nathan和Lord(1983)则提出,当测评师看到观察对象表现出有意义的智力行为模式时,在长时间记忆中将会对具体细节有一个直接的记录;另一个研究也表明,观察的目的决定了什么被观察和什么被选择(Higgins&Bargh,1987)。在大部分的日常交往中,人们只需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这样,我们往往只提取和保持整体印象,这一事实支持了图式理论的观点;另一方面,当人们被告知观察的目的是详细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内容时,他们实际上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如果进一步对他们强调准确性的话,行为细节将被记录、选择和保持得更为彻底(Alba&Hasher,1983)。这些正是评鉴中心具有的条件:测评师严肃地对待这些任务,对指标进行有意义地分类,测评师有责任报告行为,同时也强调准确性。

评鉴中心研究

很少有研究直接检验测评师的观察过程。McIntyre和Vanetti(1988)发现,行为观察训练(对比无任何训练)可以使准确性大幅度提高。最深入的研究来自Gaugler和Thornton(1989),他们检验了测评师观察练习时的准确性,并对这些练习进行了录像。观察准确性是通过衡量1)“好”的观察(如具体和细致的行为记录)和所有实际出现的,与指标相关的行为(由专家通过反复核对录像得出)之间的比率;2)好的观察和总的观察数量之间的比率来确定的。结果显示,测评师大约记录了专家记录的行为中的50%,而大约75%的观察记录是实际的行为而非推测或印象。当被要求同时观察九个维度上的行为时,测评师只观察到了很小一部分的行为,而当被要求同时观察三个或六个维度时,观察到的行为大大增多。这一研究表明,测评师能够并且确实做出了许多好的观察,但他们并不能记录测评对象所有的和指标相关的行为。在这个研究里测评师只接受了有限的训练,因此我们可以猜想有经验的测评师将会观察到更多的行为。这一结果也表明测评师在被要求观察更多维度的行为时会遇到困难。

行为分类

评鉴中心方法

在测评师观察行为的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记笔记、将特定行为归类的方式完成分类的过程。图6.2举了几个例子:“+OC”的意思是有效的言语沟通;“-Sen”说明敏感性低。更深入的分类过程发生在练习结束之后。

练习刚结束,测评师马上回顾他们的笔记并且确认所有观察到的言语沟通行为。接下来,他们在另一个表上记录这些行为(如图6.3所示),以帮助他们在所有练习结束后的整合讨论中向其他测评师进行报告。

图式驱动理论

知觉的图式理论强调经常地使用分类图式来帮助我们简化观察。我们的内隐性的人格理论可能虚构了我们对事物的划分,并建立了某一类具体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分类之间的联系(Cooper,1981),例如:我相信言语流利的人是聪明的,根据图式理论,这些信念系统可能是虚构和脱离实际行为的。

行为驱动理论

相比“特质维度可能是虚构的分类”的观点,其他一些理论和研究则表明这些维度是有意义的、“真实”的分类。对这一观点的支持来自Rosch,Mervis,Gray,Johnson和Boyes-Braem(1976)的关于物理客体的研究以及Hampson,John和Goldberg(1986)关于社会活动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在我们思维的许多领域都存在着自然的分类,并且多数的被测者都被知觉到了这些分类,同时,我们能够知觉到关于客体的信息,这就允许我们将客体和行为归类于自然形成的类别之中。这些理论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评鉴中心中存在有意义的分类,例如“领导”(leadership)行为和“决策”(decisionmaking)行为等。进一步说,这表明测评师能够观察到一些行为,如“测评对象提出大家在四个问题上每个花十五分钟,并且该建议被整个小组采纳”,并将此行为和其他行为(例如:“测评对象陈述了三个他不愿意让销售代表继续任务的原因”)区分开来:第一个是体现“领导”

行为的例子,第二个则体现了“决策”行为。

同类推荐
  •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本书阐释了山姆·沃尔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卡莉·费奥莉娜等十一位全球顶级管理大师的成功智慧。
  • 营销的真理

    营销的真理

    一个真正从事营销活动的人是一个实践家而非幻想家。许多人有想法,但没有几个人能立刻将想法变为切实的行动,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营销,另外还因为人们对真正从事营销活动有一种恐慌,本书可以令你改变这一切。营销是充满了欢乐和痛苦的集合体,但正是这种多姿多彩诱惑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为之“献身”。
  • “大阿里”战略下黄金法典——网店创富密码Ⅱ

    “大阿里”战略下黄金法典——网店创富密码Ⅱ

    本书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在“大阿里”战略下,卖家如何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并突围的创富宝典,包括了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本书对“大淘宝——大阿里”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对淘宝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方向性的预测。对于改革后淘宝全新的变化也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全书涵盖了从淘宝开店前的准备,到如何建立精美装修的旺铺,再到如何利用各种最新的技术和工具快速提升销售业绩,如何最终冲冠并长久保持稳定发展做了全面的讲解。就算你是对淘宝一点都不了解的新手也完全能够通过本书获得成功。
  •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像军队学习,把落实的种子植入成员的血液。并转化到日常工作的行动中,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落实型的企业,它拥有的员工就是落实型的员工,它也就成了长久屹立于优秀企业之林的“常青树”。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热门推荐
  • 冷王毒妃

    冷王毒妃

    他,一个名满天下的王爷,爱的,是她的姐姐。而她的姐姐,却被送入红墙绿瓦的深宫之中。她,被父母当做赔罪礼物送给他。他深深地厌恶她的淡然,让她进入如同冷宫的莫园。而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软弱的女子,而是跨越千年而来的灵魂。善毒能医,文采斐然,惊采绝艳,回眸倾城。他挪不开眼,却不肯理会这一切。而后悔时,是否来的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南方有佳人

    南方有佳人

    年仅9岁的小女孩沈佳人跟随父亲沈良生出现在南方首府,失去父亲的她以英雄的姿态救走了正被人追杀的7岁小男孩纪芩川,她为他取名为末宝,意为一年的最末端捡到的宝贝。几个月的相处时间里,她带着他从南到北一路流浪。经过孤儿院的生死离别后,她改名换姓,去往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生活,她不知道,后来的末宝不叫末宝,他换了个身份换了个名字,是个在大家族里收集信息准备实施报复的男子。而今,16年后,互相忘记彼此的两人又重新碰上了.......这故事,会怎么走下去呢?
  • 深情如你,时光不欺

    深情如你,时光不欺

    当飞鸟与鱼的故事在现实中上演,又该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他与她相识时的惊艳,没能抵过岁月里的尘事变迁,别离把过往消弭于无声,原来,他与她的故事,不过一场浮光掠影,转眼即散。此去经年,他掠过千山万水,从不曾放弃过寻找,忘记了痛,忘记了怨,望穿秋水时,徒留下无限恨意感怀;而她呢,一朝转身,天高云阔,就真的能把一切忘得干净?时过境迁后再次重逢,只不知这一切究竟是谁的执念所化,还是岁月对当初困惑的解答?在爱情里迷失了的人儿啊,终于明白,原来飞鸟与鱼的故事,从来都不只是一场藏匿与追逐的较量。这些年,不历经沧海,不翻越云山,又如何与你比肩?
  • 漫城花开如长歌

    漫城花开如长歌

    我记得那成千顷的桃花林,郁郁花香,瓣瓣粉朵,还记得那万山之巅,红漆宫墙,清冷孤寂,饶是想忘了那灼灼桃花间的一袭红衣,椒殿长廊里的白色缎服。
  • 魔风降世

    魔风降世

    魔者,嗜杀成性,无情无义,不,不是的.......
  • 而今才道当时错

    而今才道当时错

    无数个被隐藏的关怀与落寞,转身默化而成的悲伤,是那么明显;几多被掩埋的深情,在她每一次追忆里,愈渐清晰,曾狠心拒绝的,惘顾的,错过的,甚至丢弃的……现在正慢慢地侵蚀着自己,不知不觉间,她已深陷其中,回不到过去,又走不到远方,而今才道当时错……既然错过了相爱的时代,那么就让她自己默默进行着单爱;既然再也容不下别人,就不想累人累己。有一种爱,只关乎自己,无关外界。简单,却深爱,即便要一辈子孤单……
  • 未来decade

    未来decade

    为了拯救未来和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一位少年变身成假面骑士未来decade,踏上了打败异类骑士的旅途,究竟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
  • 爱了就不放手

    爱了就不放手

    陈小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我妈是个很懒的女人,她说生我那天,雨很大,于是给我取名字叫大雨,登记户口时,人家一听是女孩,很好心的给改成小雨了。幸好我爸姓陈我妈没有搞错。”···················一群青春少年少女的爱情,简单而又复杂,夹杂着我们快乐的大专生活。
  • 这辈子不可能修炼

    这辈子不可能修炼

    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这辈子不可能修炼的。资质又平平无奇,只能靠复制系统,才能维持得了生存这样子!……“叮,复制成功!”……又名《全宇宙超级无敌复制一切系统》
  • 戒痕

    戒痕

    [花雨授权]一份突如其来的巨额遗产,一场惊心策划的阴谋,将毫不知情的情侣一棒打散。再度相逢,被篡改的记忆是否能将前尘旧事重现?而两枚纹在无名指上的戒指,那些神秘的图案,是不是唤回记忆的惟一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