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09000000013

第13章 康克清的故事(4)

还有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等红军女战士,有知识,有文化,能吃苦,不怕困难,关心他人,无私无畏,行军时表现得很坚强,受人尊敬。

由于天气寒冷,行军相当艰苦。不少战士连鞋子都没有,赤脚踩在泥泞的路上,冻裂的脚板渗出血水,把冰凌都染红了。为了防寒,战士们不时地使劲地跺脚。康克清看到有个战士不住地咳嗽,有点走不动了,就赶忙跟过去说:“同志哥,把枪给我背吧。”“不不不,那怎么行!”这个战士不好意思地连连推辞。“同志哥,不要客气喽,跟上队伍要紧。”可这个战士无论如何也不肯给枪。康克清急了,硬把他的枪夺过来背到肩上。

又走了一会儿,康克清见一个女战士走路也很吃力,她又把这个女战士的枪拿过来自己背着。

康克清,这个从小吃苦耐劳的丫头,今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她肩上背着三条枪,仍然身子不摇,脚不晃,大步流星地走着。她心中想的是战友,把战士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作为一名新的红军战士,她胸中装着革命的大目标。今天,要去敌人后方作战,反击敌人的第三次“会剿”,她无比兴奋,无比激动,信心百倍,以极大的毅力向前迈进!

官兵平等的模范

1929年3月下旬,朱德和康克清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终于结成了革命伴侣。

康克清同朱德结婚后,战友们都为她而高兴。

可也有一些人,觉得她地位变了,相处时就客客气气,不像过去那样亲热了。这种情景,使康克清感到特别苦恼。她忘不了朱德对她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是红军的普通一员。”

她决心以此自勉,用行动证明自己虽是朱德的妻子,但更是一名红军战士。

1930年,党中央作出决定:将红一、三军团联合起来,成立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不久,康克清被调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三连任指导员。

特务团三连,实际上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的警卫连,它的任务是跟随总司令部行动,保卫总司令部的安全。

在特务团三连当指导员不同于在司令部机关,对康克清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特务连的战士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个个虎虎有生气。有不少战士还是高小学生,也算得上红军队伍里的知识分子了!而康克清则是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指导员,工作中的困难自然会不少。但是康克清有志气,不怕难。她分析了自己的有利条件:参加革命时间比战士们长,革命道理比他们懂得多,政治觉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做管理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当然,更重要的一条,是自己经常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可以直接聆听他的教诲和直接得到他的帮助。想到这些,康克清心里踏实多了,加上特务连的战士们个个热情高,人人要求上进,这更使康克清增添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为了做好工作,康克清在到连队任职之前,自己就定了四条原则。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战士们做出好榜样;二是严格要求战士,不论政治思想、军事训练,都要从严要求;三是关心战士,针对每个人的思想实际,帮助解决困难;四是抓好全连的生活,把伙食搞好。

康克清第一天到特务团三连上任,战士们一见来的指导员是女的,心里感到奇怪,有的人还在一旁窃窃私语。就说连长吧,对新来的女指导员也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康克清觉察到了这一切。

她想:我什么都不用说了,一切看行动。我一定要用行动来赢得同志们的信任!

康克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行动的。本来,她可以和朱德住在一起,生活上受到应有的照顾,但她没有那样做。到特务团三连上任的第一天,她就把行李从总司令部搬到了连队,和战士们吃住在一起,自己打洗脸水,自己洗衣服,自己打背包,生活上不让别人照顾。虽说总司令部近在咫尺,她也严格遵守制度,等到星期六才回到朱德那里。

有一次,部队行军到达吉安,当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就发起了高烧。康克清得知后,立即赶到朱德身边,给他熬药,用湿毛巾冷敷,一直忙了大半夜,朱德的高温才降了下来。第二天,她仍按时返回连队,照常工作。战友们非常关心总司令的身体,到了晚上,都一个劲地劝康克清回去照顾总司令。为了让她回到总司令身边,大伙儿还把她的行李捆了起来。这样,都以为她几天不会再来了。谁知天一亮,康克清的身影又按时出现在操场上。战友们打心眼里都敬佩她。

每逢行军,康克清和连长都配合得非常好,按照两人的分工,总是连长在前面带队,康克清在后面照应,防止有人掉队。有谁不舒服,走不动了,她就帮助扛枪,背背包。康克清出生于贫穷家庭,从小吃苦,炼就了一幅强健的身体,个子大力气大,好多男同志都比不过她,战士们在她面前都竖起大拇指,夸她是“女大力士”。

康克清在工作中一直按自己订的四条原则行事。平时,她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既严格要求战士,又从生活上关心战士,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自己的指导员为康大姐。

1930年12月的头几天,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大片大片的雪花满天飘舞。战士们穿得都很单薄,冻得直打颤,有的战士手和脚都冻裂了。

白天行军还好些,到了夜晚宿营就困难了。能找到一处避风的地方,让战士们睡好觉,成为指挥员的一件头等大事。每当行军到宿营地后,康克清总是先安排战士们宿营,看战士们睡得暖不暖,有没有稻草。而她自己则是随便找个地方住下即可。一天晚上9点多钟部队在一个村子里宿营,总司令部的两位副官有事来找康克清。他们在村里几排比较像样的房子里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她。结果,问了几个战士,才知道她是睡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临时搭的一块门板上,身上只盖了一床薄毯子,上面压了件棉衣,屋子里四面透风,冷得像冰窖。两位副官看着总司令的夫人竟睡在这样差的屋子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要给康克清换房子,而康克清坚决不答应。她说:“战士们都是这样睡的。我既是指导员,也是战士,应该在这里睡。”

康克清工作劲头十足,处处为人表率。晚上经常是熄灯号吹了很久,她才入睡。用她自己的话说:“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战斗的生活,艰苦的环境,锻炼和考验着每一个革命军人。特务团三连的全体战士都为有一位这样好的指导员感到高兴。他们不约而同地称康克清是“官兵平等的模范”。

女子义勇队队长

1932年初,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上将康克清调到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任队长。女子义勇队设在红军学校内,全队共有180多人,大部分是农村姑娘,一部分是攻打赣州时出来做支前工作的妇女,还有一些是红军家属。她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左右。事先,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有关方面协商成立女子义勇队时,就曾提出要求:把这些妇女集中起来培养,是要使她们成为既懂军事又会做地方工作的妇女干部,然后再分配到各地的赤卫队和少年队中去做军事工作。

这对康克清来说,又是一副重担子。

康克清临出发前,朱德语重心长地告诫她:

“烈火炼真金,严将带精兵,治军必须从严。你要严格要求,才能带出一支真正女子义勇队”。

康克清最理解既是首长又是战友的丈夫的一片心意。她深深感到有一双坚实的臂膀在强有力地支持着自己,鼓舞着自己。想到这里,她充满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刚到女子义勇队的驻地雩都,康克清就听身后有人大声喊:“你可来了,我的康队长!”康克清回头一望,见是吴仲廉,便高兴地回敬道:“听说是你来当指导员,比我到得还早呀!”话音未落,两个人已经拥抱在了一起,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亲姐妹。

吴仲廉是湖南宜章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与伍若兰(朱德的前妻,1929年初在战斗中被俘牺牲)、曾志等人一起毕业于衡阳女三师。在校学习期间,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很有名气。她比康克清大三岁,人长得俊秀,既聪明又伶俐。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康克清是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认识吴仲廉的。当时吴仲廉担任红四军前委组织干事,负责誊写前委的通知、命令。

她的字写得好,工作积极,而且效率高。往往是前委会议结束仅一个来小时,她就能把会议决定抄写多份,并且发到部队。有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最初也是经她的手抄写出来的。康克清很羡慕吴仲廉的才华,很赞赏她的为人。这次听说是她来当指导员,康克清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向她学习的好机会。而吴仲廉也是朱德带上井冈山的,对朱德总司令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向康克清询问朱德有什么指示,又问起朱德的有关事情。当康克清讲了朱德要她们严格要求,把女子义勇队队员训练好等情况后,吴仲廉高兴地说:“好!就按朱老总的要求办。”

康克清和吴仲廉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心把女子义勇队办好。女子义勇队当时设置的课程有政治、军事、队列和文化。康克清负责军事和队列操练。吴仲廉负责政治课和文化课。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志讲军事课,课后由康克清给队员们作辅导。后来女子义勇队随红军学校搬迁到瑞金,课程又增加了战地救护、普通卫生医药知识、急救包扎和伤病员护理等。政治课还增加了如何做农村妇女工作的内容。

烈火炼真金,严将带精兵,只有严格治军,才能带出好兵。康克清牢牢记住朱老总的嘱托,不论是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日常作息、值勤放哨,还是夜间查岗查铺,都一丝不苟地要求大家,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和任何违犯纪律的行为。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康克清就带领队员们出操。然后上政治课、文化课和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女子义勇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队员们一律齐耳短发,头上戴红五星军帽,身穿灰色列宁装,腰扎皮带,打整齐划一的绑腿,脚上穿用旧布和麻混合打成的草鞋,就连鞋上缀着的大红绒球都一样大小。操练时,在康克清的口令下,队员们时而迈着齐刷刷的步伐昂首挺胸行进,时而甩动着有力的双臂急速奔跑,时而唱着响亮雄壮的进行曲缓步慢行。一眼望去,英俊潇洒。红军学校的男学员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乡亲们见了也都止步不前,一个个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学校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分派下来的各项任务,女子义勇队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无论是政治学习,军事训练,还是内务卫生,这个队总是经常受到表扬,得到领导的赞许。

一天,女子义勇队从野外实弹射击训练回来。

康克清走在队伍的前面,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这次实弹射击,虽然总评只得了个良好,但对于这支大多数成员是刚从农村出来的年轻姑娘的队伍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这是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的结果。

然而,就在队伍刚刚回到营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一个队员在擦拭武器时,不小心把枪机上的撞针搞断了。康克清听说后,非常着急,又很生气。枪,是多么宝贵啊!康克清心里很清楚。在白色恐怖下,有枪就能打敌人,没有枪就只能受欺负。现在,女子义勇队中每4个人才有一支枪,而且不少枪还不好用。为了搞好今天的实弹射击,这一部分好枪是临时从部队借来的。一支枪,如果把撞针搞断了,就不能击发,就打不响,连根烧火棍都不如了。谁知今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怎么得了呢!想到这里,康克清火冒三丈。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厉声说道:

“去让那个战士的班长把她领来!”

“你要冷静些,我到队里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吴仲廉提醒一声康克清,然后离去。

吴仲廉走后,康克清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火头更旺了。她想:还怎么向部队还枪?出这样的事,今后女子义勇队会在全校难看的。她越想越气,自言自语道:非得好好癠闯祸的人一顿不可。

不大一会儿,班长把那位弄坏撞针的队员带到了康克清面前。这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已经是两眼红肿,腮帮上还挂着泪珠。她双手捧着放在红布上的残缺枪机和断成两截的撞针,抽泣着对康克清说:“队长!你处分我吧!”

康克清本想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可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中仿佛是被针刺了一下,感到很不是滋味,怒火已经不知不觉熄灭了一大半。她心里琢磨,这个战士知道自己做错了,现在又向我请求处分,那么,我是队长,难道对这件事就没有什么责任吗?进一步说,如果在大家擦拭武器之前,我就想到这一点,及时给大家讲清楚注意事项,提出规定和要求,作些预防措施的话,事故也不一定会发生。她,一个普通的队员,今天做错了事,又能负多大的责任呢?想到这里,康克清对站在一旁的班长说:“带她回去吧!要在班上好好检查。你们必须记住,一个红军战士的枪,就是她的生命!”

接着,康克清立即赶到校部。她首先向红军学校的领导汇报这次事故的经过,然后向领导作了检讨。她说:“出现事故的全部责任在我,是我事先没有向学员们讲清楚,我请求学校给我处分。”

当天下午,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找康克清谈话。刘伯承严厉地说:“康克清同志,这个事故是严重的。你知道,我们红军的枪来得多么不容易啊!”接着他诚恳地说:“只有严以律己,才能严以对人。一个好的红军指挥员,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半点自满和松懈情绪。你和女子义勇队的骄傲情绪,是产生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有了这种情绪,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为帮助你接受这次教训,我赞成你请求处分的意见。”

刘伯承一席话,使康克清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为了使女子义勇队的领导和队员都能深刻接受这次事故的教训,也为了教育大家,红军学校的领导对事故进行了全校通报。康克清牢牢地记住了这次事故的教训,从此以后,她事事处处更加严格谨慎地要求自己。

后来,朱德也知道了这件事。他亲切地对康克清说:“你勇于承担责任,这件事做得对嘛!还是那句话,严将才能带出精兵,只有对自己严格的人,才能对部下严格,才有威信呀!”

女子义勇队在更加严格的管理之下,又经过刻苦训练,最后进行毕业考试,每个队员的军、政、文各项成绩都达到了合格要求,红军学校给每个队员都发了毕业证书,并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这批毕业的队员,除一部分分配到红军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外,大部分都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分配到根据地各县、区、乡从事地方工作。她们当中的不少人,很快便成了工作中的骨干。

慰问伤员

同类推荐
  • 我和爸爸丰子恺

    我和爸爸丰子恺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丰子恺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的生平事略。
  • 陈香梅:战火中的传奇爱情

    陈香梅:战火中的传奇爱情

    “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遗孀,蒋介石、宋美龄的密友,邓小平的座上宾,美国总统的联邦政策顾问。本书记载了陈香梅女士的生平,回首了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几十年来走过的路。
  • 飞机大王休斯

    飞机大王休斯

    休斯生于1905年的圣诞夜(12月24日),当时的妇产科医生和邻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但不知为什么在正式的户籍中却没有记载,也许这就是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霍华德·休斯式的“出生证明”。他的父亲老霍华德·休斯是一位颇有来头的商人。休斯家族的祖先是迁居到弗吉尼亚殖民地——詹姆斯镇的威尔士人。这个家族曾向西开拓肯塔基、伊利洛斯、密苏里等地。在拓荒过程中,休斯的曾祖父因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而被奖予40英亩的密苏里未开发地,他于是便安居下来,专心务农。休斯的祖父在密苏里做过教师,后来越过密苏里河移居到大陆中部的衣阿华,成为那里的市长,并且曾出任过推事,也曾担任开业律师,一生很有成就。
  •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 天命风流:刘骏评传

    天命风流:刘骏评传

    他是刘宋王朝的第五任君主。其祖父是曾率领雄师北伐鲸吞半个北中国的雄主,并最终受禅立国,创下雄极一时的刘宋帝国。其父励精图治,开创了南朝唯一一个太平治世——元嘉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半壁江山的帝王中成就最高的。然而,自此之后,南朝却在没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文的主角身处历史转折时期,在位时究竟施行了哪些举措,改变了整个刘宋乃至南朝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生灵纪元

    生灵纪元

    通灵大陆之上,强大的灵力是所有的基础,天明城中,自卑的少年咬着牙,红着眼,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迈着坚定的步伐,用手中的枪横扫一切磨难。
  • 心愿书屋

    心愿书屋

    书香是一个拥有实现别人心愿的人,她的心愿书屋一个月只接受一个客人。心愿书屋有六列书架分别是:爱情,亲情,友情,学业,财富,名利。如果你的心愿和这些有关,就去那一列书架拿一本书写上名字生日和心愿,一个月后终将实现可有个男人,在爱情书架上写了个让书香爆粗口的心愿。“娶到心愿书屋老板娘。”为此书香表示很上头,这个集团总裁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她?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 反派狐仙要当世界的守护者

    反派狐仙要当世界的守护者

    什么?我变身狐狸后不能抗不能打只能奶?那我要它有何用?长了耳朵、尾巴给别人撸吗?什么?我的幸运骰子被附了六道果实,我只要摇动它就能使用六道轮回的能力?那还等什么?我要把讨厌的人全部送入畜生道!
  • 象前生约定的爱

    象前生约定的爱

    全篇以故事情节为线,加()里对人物心理变化或故事发生背景、、、、、、的说明;写少女丹玉暗恋一位只见一面的俊男,差点为不知情的他丢了小命才走出执恋的心境;几年后两人的面貌虽大有改变,巧遇的他们因有曾心连心的牵伴,俊男返追丹玉,费了更大心思、、、、、、
  • 往事终成烟云

    往事终成烟云

    年少轻狂是资本,这一优势已去,我该好好回忆从前了呢。兴趣一直在变,喜欢的类型也一直在变。也许花心,但不会欺骗。关于恋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人一生的旅游计划

    女人一生的旅游计划

    本书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集中起来向读者展示,内容包括:浪漫之旅——在动容中放飞生命的渴望;时尚之旅——在潮流中接受经典时尚的洗礼;人文之旅——在不老风物中追忆流水过往;奇妙之旅——在新奇中领略灵感的逸动。
  • 凤令归一

    凤令归一

    自古以来得凤令者,得天下,千百年来多少少人为了凤令挑起腥风血雨的战争,尸骨变黄沙,而凤令尤存。而如今凤雪钰手握凤令,又该如何抉择,羽族的命运在凤雪钰的手里又会有什么样的转机。
  • 锦绣嫡女

    锦绣嫡女

    她本是梁朝唯一布衣皇后,扶帝登基却被嫁祸巫蛊之祸,最后身怀六甲竟被活活害死,重生后,她发誓她定要复仇!指腹为婚的傻子王爷到底是有什么背景?前世渣夫再度垂青,她又该何去何从?阴谋诡异,重生这一世,她定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大杀天下,我曲无容想要,必定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