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6500000054

第54章 朱熹(2)

在朱熹看来,儿童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畏隆师之道”方面的伦理道德皆蕴藏于儒家经典之中。他在《朱文公文集》中说:“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存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他认为,儒家经典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在朱熹平生编写的大量著述中,儿童用书占有很大的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童蒙须知》等,都是他亲自编写的儿童读物。其中,《小学》一书尤为著名。

《小学》分内外篇,共六卷。内篇有《主教》、《明伦》、《敬身》、《稽古》等四卷,外篇有《嘉言》和《善行》两卷。全书以儒家的道德理念作为准绳,采撷儒家经典中尤其是礼书中的文句编连而成,主要是介绍一些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小学》面世之后,被列入学官,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士大夫和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在明朝传入朝鲜,经过著名学者金宏弼等的提倡,备受儒林的推崇,认为这是淑世教民最切要的著作。后来,《小学》又被政府指定为朝鲜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屡屡翻刻印行,广颁于国中。

朱熹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大道理一定不能多,那些东西孩子理解不了,重要的是要求他怎么做。所以,他的另一本名作《童蒙须知》重在规范儿童的行为。全书分为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等五部分,按“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的顺序来编排五章,逻辑性和指导性很强。

学其事,穷其理

朱熹认为,教育应根据年龄、阶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古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阶段划分只有“大学”和“小学”。在朱熹以前,划分它们的原则基本上有两个,即从年龄阶段上来划分(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和从心理成熟阶段上来划分(如《白虎通德论》)。这两个划分原则都被朱熹吸收进自己的学说,不过,朱熹剔除了这两个划分原则里所包含的知识教育内容,而只是从人的道德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论证。

朱熹在他的《大学章句序》里说,上古时候的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从王公以下一直到庶人的子弟,八岁开始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等等比较简单的礼节,以及礼、乐、射、御、书、数方面的基础知识。到了十五岁的时候,从天子到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的嫡子,以及庶民子弟中的学业优秀者,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朱熹认为,小学和大学是古人为学的两个阶段,两者的分工是“小学是学其事,大学是穷其理”。

按照朱熹的看法,在小学教育阶段,只需要教给儿童怎么样去做,而无需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比如,对待朋友应该诚实,只需要让儿童按照这条准则去做就行了。但在大学阶段,就不是如此,而需要让人明白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比如对待朋友为什么应该诚实,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诚实。

朱熹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划分,是因为有些道理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所不能理解的,只有到人“有识”(具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之后,才能够理解它们。从这一点来说,朱熹对大小学教育阶段的划分,在精神实质上是以儿童的心理成熟程度为依据的。

尽管有教育程度上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与大学是完全无关的两个阶段。恰恰相反,在朱熹看来,小学乃是大学的基础,而且小学的功夫做得深,大学就愈能够取得成效。远古的人因为在小孩子的时候学得好,就已经具备了圣贤的坯模,只是没有圣贤那么多“识见”,所以长大后再入大学学习,以“长许多识见”。而如今的人之所以不如古人,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了小学的一段功夫。

朱熹的这些教育思想,对现在教育仍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书院的言行规范

在古代,为培养弟子学徒的馆舍专门制定相应的言行守则,是很普遍的。如管子的《弟子职》就是一例。它由管子根据当时官、私讲学的经验写成,规定了学生应该遵守的学习和生活纪律,内容详尽全面,对学生们的言行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教育作用,也促进了他们的学习。

朱熹的教育实践和经验十分丰富。他曾经在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讲学,还创办寒泉、竹林等精舍,弟子数以百计。他也十分注重用儒家的礼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朱熹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的目的,“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他不满于当时许多书院学规的浅陋,不能得古人深意。所以,他“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诸楣间”,要求学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这便是朱熹亲手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要)

这个简短的学规,集儒家经典思想于一身。首先,它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封建纲常的“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人人自觉维护封建统治的最终目的。其次,它要求学生按学、问、思、辨的“为学之序”去“穷理”、“笃行”。再次,它指明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作为实际生活与思想教育的准绳。总的来说,它要人们知道封建伦理是“天理”,人性就是此理在人身上的察赋,封建道德伦理是永恒的神圣的,人们必须循此为学。

为官经验

朱熹一生以治学为主,其间断断续续有过一些为官经历,最高曾作过四十多天的帝王师。在腐朽飘摇的南宋,朱熹置身于学问,朝廷屡诏不应,而一旦出去为官,便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力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官之德

古人早已发现,官员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左传》指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彰也。”《后汉书》也说:“治乱之要,其本在吏。”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先后提出了大量官德规范,以之制约官员言行。

朱熹一生宦海沉浮,对官德之感更是深刻。他提出了不少颇有价值的官德思想和主张。

(1)凡事公道的近民思想

朱熹深受儒家重民传统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大多“漠然无意于民”的现实甚为不满。他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要求当官者把庶民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奉法爱民,不求闻达。”

在封建官场,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循私舞弊是相当普遍的。朱熹以其切身体会说道:“大抵近年习俗,凡事不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显然行之,而每区区委曲于私恩小惠之际。”对此,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具体而言,一是在用人问题上不可“徇私容情”,“凡所论荐,皆必稽诸公论”;二是在处理政务时要保持“至公至诚之心”,不可上下相瞒,“唯务私己吝权”;三是在对待国家财产时要公私分明,不可“把为自家私恩”。

(2)爱养民力的亲民思想

朱熹认为,官员要使百姓拥护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临民以宽”,注意爱养民力,存恤百姓,减轻对他们的剥削。

他针对当时一些人打着宽政的旗号,尸位素餐,荒于政事,甚至惑于“阴德”之论,不敢大胆惩处害民之徒的情况,明确指出:“救弊之道,在今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要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严格管理,严肃法纪,严惩害群之马,把“临民以宽”与为政以严统一起来。

(3)律己清廉的守本思想

朱熹认为,清廉、勤勉和谨慎是为官的“本分”。朱熹对清廉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贪财,二是重视自守。

朱熹认为,“仕宦只是廉勤自守,进退迟速自有时节,切不可起妄念也。”这当然不是“教人求退”,“只是要得依本分,识廉耻,不敢自炫自鬻,以求知求进耳”,重要的在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而不是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4)恪尽职守的敬业思想

朱熹特别强调,官员应尽职敬业,他主张“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并对几种不良官风提出了尖锐批评。

一是“不见吏民”。当时相当一部分官员为图省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对百姓的呼声不理不睬,以致“民有冤抑,无处伸诉”。朱熹认为这种官员是“不仁之人”,已丧失了最起码的怜悯之心。

二是“不肯任事”。一些官员懒惰成习,苟且偷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朱熹批评说:“天下事所以终做不成者,只是坏于懒与私而已!懒,则士大夫不肯任事。有一样底说,我只认做三年官了去,谁能闲理会得闲事,闲讨烦恼!我不理会,也得好好做官去。”

三是办事拖拉。朱熹针对当时官府往往文案积压,许多事情久拖不决的情况,主张一日了毕一日事。他说:“当官文书簿历,须逐日结押,不可拖下。”

四是贪图享乐。朱熹说:“今之仕宦不能尽心尽职者,是无那‘先其事而后其食’底心。”当官的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力职事,处理公务,而是如何吃喝玩乐,这与孔子“敬其事而后其食”的古训背道而驰。

朱熹还认为:“官所不比乡居,凡百动有利害,诸事切宜畏谨也。”要求为政者处处谨慎从事,“凡事须仔细体察,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处,防备到人所防备不到处,方得无事”。

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历朝以农为本,积极提倡发展农业,这对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个政客文人,朱熹也将农业生产置于核心地位。

南宋时战争频发,外辱内困,社会动荡不安,财政极度匮乏。朱熹深有感慨。他在《朱子文集》卷十六中说:“民情嗷嗷,日甚一日,不独下户之食,而士子宦族第三等人户,有自然陈愿予乞丐之列者,验其形骸,诚非得已,兼自秋来卖田拆屋,斫伐桑柘,鬻妻子,贷耕牛,无所不至,不较价之甚贱,而以得售为幸。典质则库户无钱,举贷则上户无力,艺业者技无所用,营运者贷无所售。鱼是螺蚌久已竭泽,野菜草根取掘又尽,百万生齿,饥困支离,朝不谋夕……号呼宛转,所在成群,见之使人酸辛,怵惕不忍正视其死之者,盖亦不少”。这是朱熹对南宋社会百万生灵,饥困难当,宛转呼号悲惨景象的真实写照。

民不聊生的惨状激起了朱熹的无限忧思。为此,他提出了“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的主张,并明确指出关于农业管理的五条具体做法:其一,兴修陂塘水利;其二,改造土壤和改进种植方法,其三,严禁宰杀耕牛;其四,注意农时季节;其五,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提出了重农业、防流移、修荒政的思想。

朱熹将农业生产看作人们生活和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他说:“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倅皆以劝农为职。”

显然,朱熹的这种思想是颇有见地的,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如时人泛泛而谈,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农业管理基本思想。

朱熹认为,官吏虽然不在于直接参加农业生产,但是组织和管理生产当是应尽职责。他指出:“当职久处田间,习知樯事,兹忝郡寄职在劝农,窃见本军已是地瘠税重,民间又不协力耕种,耘耨卤莽灭裂,……所以土脉疏浅,草盛苗稀,雨泽稍愆,便见荒歉,皆缘长吏劝课不勤,使之至此。”在朱熹看来,百姓耕种不勤,耘耨不细,田间管理不善,苗稀草盛,此等责任应归咎于州县官吏“劝课不勤”,没有尽到应有之责。

朱熹的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辩证的观念,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财政管理与经济发展

财政赋税与经济发展是国家的生命线,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然而,南宋的财政状况实为难堪。

朱熹曾在《语类》中作出了这样的分析:“今上下匮乏,势须先正经界,赋入既正,总见数目,量入为出,罢去冗费,而悉除无名之赋,方能救百姓于汤火中,若不认百姓为自家百姓,便不恤。”此分析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罢冗费,悉除无名之赋”,可谓是一针见血,抓住了当时社会的要害问题,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对族的强烈忧患意识。

那么,朱熹的财政与经济观点又是怎样的呢?

主要有四个方面:(1)主张“薄赋”,“省赋”,反对“重敛”;(2)主张“务本”,“节用”,反对开支无度;(3)主张“赈民”,“减赋”,致力革除弊政;(4)主张加强货币流通,反对铜钱外流。

朱熹的财政管理思想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稳定人民生活,恢复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朱熹关于轻赋役、苏民力的主张,对农民多少有些好处。尤其他始终把简省赋役与稳定农村生产秩序紧紧联在一起,这不能不说他比当时一般封建统治者具有更深远的眼光。

朱熹说,每当他看到百姓破产流亡和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身多疾病思田里,道有流亡愧俸钱”时,“未偿不低徊愧叹也。”

同类推荐
  •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中,关于微软帝国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却没有一本书去真正关注微软帝国中的华人领袖,也没有去探索他们成功的秘密,事实上,他们的非凡才华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因为,在这些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代的英雄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民族习性。在编写此书时,我们没有像记流水账一样来谱写这些天才们不平凡的事迹,所以,在行文中,剔出了那些死板无力的编写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只要能让读者从中受益,也就不惜一切行文的手段,更多的是着眼于他们成功的方式以及对成功的感悟。
  •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雄才伟略贤明帝:康熙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的初春,江南又染新绿,本应充满生机的季节,却因连年战火,仍是一派肃杀之气。自元旦过后,传入宫廷的消息更难令顺治帝兴奋。南明定西侯张名振,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师自长江口溯江而上,入京口,登宝山,望江宁(今南京),逼进明孝陵。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雷锋·榜样的力量

    雷锋·榜样的力量

    本书分为了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两个部分,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本书史料真实、内容翔实。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热门推荐
  • 霸道盛宠:萌妻要乖

    霸道盛宠:萌妻要乖

    “小姐姐,等你长大了娶我好不好?”“叫哥哥。”“看到那个男的了么?去亲他一下,我们一人给你一百。”损友甲,她跑过去吧唧亲了他一口。下一秒,沙发上的男子拿着酒杯,搂着怀里的人“再亲一口,我给支票你填。”“是你让我娶你的,忘了?”
  • 这人间有道

    这人间有道

    这片人间,有个活了半个世纪的疯子以武破九霄!有个女子守卫国家而亡,有圣人出世只为红尘中成仙!还有一个女子从另外一个古代穿越而来对这人间说了句:“下辈子不来了”
  • 血型密码全集

    血型密码全集

    血液有一股神秘而奇妙的力量,没有生物的界限,没有时空的阻隔,从远古飘然而来。即使是从未见面的两个人,只要他们血脉相连,无须太多的语言,太多的介绍,只要两眼一望,心底仿佛就有一种早就存在的情愫,慢慢地连成一条线。在血液中,到底有什么古老而神秘的物质能使人类自己与其他的同伴聚集而又区别?一滴血看起来既渺小又普通,殊不知,就是这小小的一滴血却包含着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的秘密。祖先那些古老的传统和文明,以及优秀品质,通过血液的模式在子孙身体中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复制。这个秘密除了我们所知的基因外,还有一些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探测的物质。医生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与数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 糊涂蛋赖上大总裁

    糊涂蛋赖上大总裁

    “皇少,夫人把家里的藏品搬出去卖了……”“没事,她可能想买小零食。”“皇少,夫人不穿衣裳在家里乱跑……”“男的最好什么都没看见,女的照顾好她,不许她着凉。”“皇少,夫人又去找那卖小龙虾的了……”
  • 都市小巫师

    都市小巫师

    如果你经理突然打了你的左脸,你会怎么做?愤怒答案:“和这丫拼了!”懦弱答案:“忍了。”腹黑答案:”心里恨不得干掉对方,却伸出右脸继续给对方打,让对方消气。“我的答案:“能打过就拼,拼不过就不跑,跑不过抱着头蹲下别被打死。然后勾引,或者协助他老婆出轨,寄照片给他。”秦牧,一个和爷爷奶奶长大的孤儿,因为一次意外获得巫师传承。原本只是一个小人物的他,突然有了成为强者的能力,不知道他会如何抉择.............
  • 跨界神尊

    跨界神尊

    迷途异世在天边,文武不成问诸仙,神功奇宝飞升路,善恶正邪一念间。移山填海法力巅,家园故国系心尖,若能寻得前尘在,不羡长生不羡天。崔泽穿越异世成为秦焱兵,一心想回归前世。苦读五载叹书中无路,弃文从武笑江湖险恶。不经意成为修者,方得知修为到了一定境界就能破碎虚空,这是他唯一的选择。探荒原、闯冰海、下魔渊、拜仙山,一路无悔逆苍天;寻道法、铸妖体、练魔功、成佛心,片叶未沾花丛间。神兵利刃、功法通玄、善恶无界,尽在跨界神尊。
  • 关于九月的记忆

    关于九月的记忆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遇到过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也是一个孤独的缺爱的人,所以我经历过很多感情纠葛。同时我也是一个努力坚强着的人,所以我想把我生活里遇到过的一些特别的人与难忘的故事用文字表达查出来。如果你孤单,焦虑抑或迷茫,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感受到些许温暖;如果你单纯,天真抑或无忧,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祝愿每一位善良的努力的执着的人终将有美好的归属。
  • 快穿之她家乖乖小男友

    快穿之她家乖乖小男友

    桃夭知道自己是只桃花妖,可是她没想到有天变成了一只猫!!!不,不止猫,还有吸血鬼、狐狸精……等多个品种,重点是她成了人类,弱不禁风的人类!还有个贼精的系统天天催她做任务,美名其曰要拯救世界,我信你个鬼!她的命咋就这么苦!不过还好,她可是女主啊,自带金手指的那种!那些个逆袭女配,通通逃不出她的手掌心!再说,她还得挣积分养她家乖巧的小男人呢!某个乖巧的男人眨巴眨巴眼,默默藏起了刚刚打死的男狐狸精……(男强女强1v1双洁)
  • 无敌的我在约战里当咸鱼

    无敌的我在约战里当咸鱼

    我又来开坑了,放心总结了前几次失败的经验,保证还给你们一个全新的观看体验,我绝对不会弃坑的
  • 住在乡下的海德格尔

    住在乡下的海德格尔

    本书是青年作家袁恒雷创作散文随笔十年来的全面梳理与检阅,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见诸报刊的,其中许多是刊登在诸如《读者》《散文》《散文百家》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刊上。袁恒雷以散文见长,作品书写心灵,直达内心,文章篇幅虽不长,但可见其功力非凡,积累丰富,视角与视野都足够新颖。这些作品本书分为五部分,第一类姑苏风情讲述的是作者在苏州生活八年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部分自然如诗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赞美,第三部分品茶听雨多为哲理性抒情散文,第四部分悦读札记是作者的读书笔记,第五部分光影印痕是作者对音乐、影视等艺术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