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47500000002

第2章 曾国藩居官不败的运权之道(2)

在裁军上,曾国藩的计谋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战事尚未结束之前,即计划裁撤湘军。他在两江总督任内,便已拚命筹钱,两年之间,已筹到五百万两。钱筹好了,办法拟好了,战事一告结束,便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费早已筹妥了。

裁兵经费筹妥了,裁兵办法拟好了,只等胜利的莅临。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攻下雨京,取得胜利,七月初旬开始裁兵,一月之间,首先裁去二万五千人,随后亦略有裁遣。人说招兵容易裁兵难,以曾国藩看来,因为事事有计划、有准备,也就变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这也是强人毕生大事之一。

究竟湘军共有多少?我们无法明白。我们只知道:湘军初次出击的人数,只有一万七千人。我们只知道:咸丰七八年时,湘军主力,仍然只有一万人。直到安庆之战发生,才增加一万多人,约计三万人左右。同治元年惜攻南京的时候,连新招募的、新投诚的一起计算,最高估计,不会超过六万人。

裁去多少?曾国藩不是傻瓜,不会一次裁光。最高的估计,大概裁去二分之一,约三万人左右,剩下来未裁的,还有三万人。这三万人,一部分由曾国荃统率。光绪十三年,我们还可见到曾国荃有关湘军的奏议。一部分由左宗棠带往西北去了。一部分水师由黄翼升统之。其他中下级军官,转入淮军去了。

实际上并未大裁特裁,清廷如果逼得太急了,曾国藩的手下有的是兵,要蛮干,大家蛮干,要曾国藩做年羹尧,他是不干的。

从另一角度看,曾国藩是踊个读通经史之人,他素抱“花未全开月未圆”主义,万事不要做到尽头,适可而止。

客观来讲,曾国藩最终下定裁兵之决心,这完全是由吴忠君的根本思想所导致的。

○运权实战:奢侈,等于自己找死

曾国藩通过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总结出无论是居和平之世还是居离乱之世,奢侈都必定导致失败。他举和瑁申的例子说,和瑁申当年受高宗宠信,二十几年任军机大臣,积累的财富几乎和国家差不多,这是极盛之时的事,但最后还不是一条白帛结束了性命。他说,人无论多贫,多富有,但只能居位一间房子,睡一张床。他说的是人的消费是有限度的。

1859年6月,曾国藩奉清廷之命,前往四川,至武昌而止。是年,他的九弟曾国荃在家乡构置一座华丽的新居,前有辕门,后仿公署之制,有数重门。一时乡人颇有浮议。据崇德老人——曾国藩的女儿说,曾国藩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给曾国荃,令他将新居毁掉。曾国荃起初不以为然,曾国藩晓以情理,这位九弟才毁掉。曾国藩的女儿时年八岁,他后来回忆说:“余犹忆戏场之屋脊为江西所烧之蓝花回文格也。”

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曾记有这样的历史典故:田单攻打狄人的城邑,鲁仲连预料他攻不下,后来果然三个月没能攻克。田单向鲁仲连询问原因。仲连说:“将军您在守卫即墨时,坐下就编织早筐,站起就手持锹镬,作士卒的榜样,全军上下都抱着舍生忘死之心,一听到您的号令,没有人不挥臂洒泪而跃跃欲试的,这就是能打败燕国的缘故啊。现在,您东边有夜邑进献的珍奇,西边有邀游淄上的快乐,身披黄金饰带而驰骋在淄渑大地,尽情享受活着的欢乐却没有殊死作战之志,这就是不能战胜狄人的原因啊!”曾国藩说,我曾对鲁仲连这番话深信不疑,认为是正确无比、不可更改的高论。1864年,收复了江宁城后,我看到湘军上下一派骄矜自得、纵情逸乐,担心他们不能再使用,就全部遣散原籍务农去了。到了1865年5月,我受命前往山东、河南一带围剿捻匪,湘军跟随的极少,专门任用皖渡的淮军。我看到淮军将士虽然士气高昂,但也缺少忧患危机意识,暗暗担忧,恐怕他们不能平定流贼。《庄子》上有“两军带对哀者胜”的话,鲁仲连说的凭借忧和勤能胜而由于娱乐失败的话,也就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后来,我因为生病而上疏请求退休归退,于是解除了兵权。然而李鸿章最终用淮军削平了捻军,这大概因为淮军士气还很旺盛吧。用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来感染战士,用昂扬的斗志来振作三军的士气,这两种做法都能够获胜,只在于主帅审时度势地善于运用罢了。我以往单单主张“忧勤”这一种说法、恐怕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姑且记载在这里,用来记住我的偏颇,同时也可知古人的精言妙论不能举一概百,每一种说法都有它所适应的情况。但在,我们做事总不应没有忧患的意识。

戒奢侈则务要尚勤俭。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快就强,安逸就病弱。家勤就兴,懒就衰败。国勤就治,惰怠搅乱。军勤就胜,懒惰就败。懒惰是没有士气。常提军队的朝气最为重要!

军事上骄气、惰气,都是败兵气象。孔子的“临事前惧”是断绝骄气的本源,“好谋而成”是断绝了懒惰的本源。无时不谋,无事不谋,自然没有懒惰的时候。

曾国藩说,翻阅张清恪的儿子张懿敬先生所编辑的《课子随笔》,其中都是节抄古人的家训名言。大凡使家族兴盛的途径,无外乎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虚谨慎等等。家族衰败的原因与此相反。夜里接到周中堂之子文翕感谢我资助他家办理丧事的信,信中别字很多,字迹又潦草不堪。大概是他的门客写的,而主人全然没有过目。听说周少君平时眼光很高,喜欢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而丧事又办得了了草草,真令人为他叹息啊!大概达官贵族的子弟,听惯了高谈阔论,见惯了排场奢侈,往往轻视慢待长辈,无视为人之道,讥讽别人的短处,这就是所说的“骄”。由“骄”字进而奢侈、无节制、放荡以至于无恶不作。这些都是“骄”的恶果。而子弟的骄傲,又多出自于作为达官贵人的父兄,乘着时运,幸而得官职,就忘了他本领的低下,学识的浅陋,骄傲自满,以至于子弟们效仿而不觉察。我家的子侄们也有很多轻视慢待长辈老师、指责别人缺点的恶习。要想有所建树,必须首先戒除这种恶习,戒除骄傲;要想戒除子侄们的骄傲恶习,必须先戒除我自身的骄傲惰性,我愿意终生自勉。因为周少君的荒谬不堪,我既以此当面教育儿子纪泽,又详细地在这里记载下来。

明朝大将戚继光说:“居官不难,听言为难;听言不难,明察为难。”曾国藩不仅能“听言”,也善于“明察”。

曾国荃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说了很多奉劝的话,曾国藩当即写信表示赞赏:古代君主有诤谏的良臣,今天兄长有诤谏的贤弟。我近来做官太高,虚名太大,我常常为听不到规劝讽谏而深深忧虑。如果九弟果真能随便什么事情规劝谏阻,再加一二位严厉可怕的朋友,时时以正言相劝相勉,这样我就内有耿直的弟弟,外有敬畏的朋友,那么我也许能避免大的灾难啊!凡身居高位的人,谁不败在自以为是上!谁不败在厌恶听到正直的进言上!

○运权实战:给脸与不要脸

但凡有个顶头上司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当你的上司让你如何如何,而你又不想如何如何的时候,进退逆从最难抉择,曾国藩的给面子与忍隐抗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启示。

曾国藩最熟悉官场风气,对清延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不轻易表露。太平天国应如何平定,他与清廷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对太平军北伐,清廷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始终把“北防”作为战略重点,要湘军北上。对此,曾国藩在认识上予以疏导,指出“自古办窃号之贼,与办流贼不同。剿办流贼,法当预防以待其至,坚守以挫其锐;剿办窃号之贼,法当剪除枝叶,并捣老剿”。建都天京的太平天国正是“窃号之贼”,与石达开、捻军等“流贼”不同,如攻其必救的天京、安庆,就不会“北窜”;因为,“窃号之贼,未有不惜死力以护其根本也”。

曾国藩与胡林翼拟定四路进兵计划,并于1858年底至次年初取得了胜利,曾国藩部已进驻安庆二十余里外之高桥。多隆阿军于4月进至桐城外围,李续宾军进驻桐城之青草塥,分两路策应。

正当湘军摆开阵势,进攻桐城、安庆时,清廷因江南大营溃败,命曾国藩领军东援。曾以兵力单薄加以拒绝。4月19日,清延以曾署两江总督,认为“为今之计,自以保卫苏常为第一要务”,仍令其驰援苏常。苏州易手后,清廷仍认为如安庆“指日可复”,可先攻取再东援;否则,就应先保浙复苏。因为苏州为“财赋之区,且系数省咽喉,自应以急筹攻复为上策。现在贼势已直趋杭、湖,势将糜烂两省,尤为刻不可缓”。显然,在清廷看来,复办保浙更重于攻取安庆,是战争全局的关键所在。

与之相反,曾国藩认为,以往战争经验证明必须以上游为“立脚之根本”,“自古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而攻夺安庆尤为关键一战,“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江南大营正是因未据上游而失败,如弃安庆不围而援苏常,那就既蹈其覆辙,又打乱皖北部署。同时,他又根据当时形势,进一步分析不能东援的理由:江南大营以苏常为根本,苏常已失,这个“根本”已不存在;湘军以两湖为根本,湘军东援,就远离可恃之根本,处于无可依托的困境;更为紧迫的是,太平军在东线获胜,夺取苏常后,势必西征,争夺上游。因此,必须“竭五、六两月之力,办江楚三省之防”。以迎战西征的太平军。总之,湘军立大举东援,保浙复苏,在战略上是错误的。

但是,初膺重任的曾国藩不愿一开始就顶着不干,给清廷留下不驯的印象。为此,他于1859年6月11日,将大营由宿讼移至皖南祁门,并奏报立即组建新军、数月后大举东援的计划。

这两次战略分歧不是偶然的。湘军集团以湖南为巢穴,以两湖为立足之根本。且看准了太平天国革命者,在政治上是“窃号之贼’,决不轻弃其“根本”;在军事上踞下游,又不能不争上游以护其“根本”的特点。故坚持全力围攻安庆。但建都北京的清廷,对此却缺乏认识,或根据太平军北伐的教训,而偏重北防;或因江浙是其主要财政收入之地,而重下游,轻上游。这就是说,清廷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而湘军集团则“知已知彼”,故能制定并坚持保上游,争上游,以清下游的方针。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在处理分歧时,不是简单的顶着不干。而是在认识上耐心加以疏导,并照顾清廷的尊严,在部署时加以敷衍。这样,就做到既不放弃原则,又不给清廷留下桀骜不驯的印象。不久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方针的正确。围攻安庆,大平军并未北进;攻下苏常后,太平军又未及时进攻浙江。在这种情况下,见识浅陋,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清廷,也就欣然听从曾国藩等自行办理。后来攻金陵的战略部署,清廷也就不再摇控了。

■权经三:不败的喻言

——晚年的曾国藩总结出高官失位的原因,并在信中告诉了他的家人。

○运权实战:四根烂指头,就是臭手了

当官有四败,四败就象四根烂指头,指头烂了四个,一双手就作废了;当官也是会造成如此下场。

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产者败,反覆多诈者败。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居官为宦的人,许多人走向失败,有的原因很清楚,也有不清不白稀里糊涂被免职罢官的。居官而败的“软原因”不外乎与上司、同僚关系处理得是否好、是否与时代合拍等,但“硬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曾国藩总结古代高官失位的原因时,归结为主要的四个方面。即昏、傲、贪、诈。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

过去曾把居官四败、居家四败写在日记中自警。现在怕时间久而遗忘,再次写在这里。与前次稍有不同。居官四败是昏、傲、贪、诈:“昏惰任下的人败,傲狠妄为的人败,贪鄙无忌的人败,反复多诈的人败。”居家四败是:“妇女奢淫之家败,子弟骄怠之家败,兄弟不和之家败,侮师慢客之家败。”认为走向“仕途的人家不违犯这八败,就会长久。”

曾国藩认为要居官有成,必须力戒此四败。欲不昏惰任下,必须做到“明”,尤其是知人之明。他在1853年给吴文的信中说:您说的“选择贤人委以重任,听其言而察其理”这两句话,因我阅历尚浅,实行起来难免把握不准而失去良才。不过,今年我在省里,在下辖的武职官员中特别赏识塔齐布这个人,实在是因为目前军营风气不好,官兵们遇事退缩,行为虚浮,漫不经心,无所作为,骄纵涣散,如同撮合起来的泥沙不能当饭吃,令人又是叹气又是痛恨,求得一个象塔齐布这样热血澎湃、立志杀敌的人,实在很难,因此我才倍加器重屡加赞许。除他之外,我也缺乏可以信赖的心腹。至于那些不受我肯定的人,则是人人对之斥骂唾弃。有些人想要混淆黑白颠倒善恶,将大才、小才各种人才混为一谈,那么依着我这不够宽大的胸怀,对此实在不能容忍。造成今天整个社会的动乱,只因为人们混淆是非,万事漠不关心,才使得志士贤人灰心丧气,偷奸耍滑之徒得意洋洋。

知人之明,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才,才能事业兴旺。因此曾国藩在军命将,说某可为营官;某人可为大帅,某人福薄,当以死难著名;某人福寿,当以功久终。皆一一验证。如他保举塔齐布说“将来如打仗不力,臣首同罪”。后来,塔齐布果然屡立功勋,战死沙场。还如说左宗棠“才可独当一面”,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沈藤板“器识才略,应堪大用”皆无不有所应验。知人之明,部下就不敢胡作非为,一意孤行。曾国藩对陈国瑞问题的处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曾国藩剿捻之初,认为陈国瑞率僧军残部驻扎济宁,力量过于薄弱,遂把刘铭传也派到济宁,驻守济宁城北的长沟集。陈国瑞向来暴虐,向不把湘、淮两军放在眼里,此次见刘铭传驻扎长沟,十分憎恶,又见刘铭传军配备着先进的洋枪,早已羡慕倍至,遂产生了抢夺的念头。于是,陈国瑞率后突过长沟,见人就杀,见枪就夺,连杀数十人。刘铭传闻讯后十分恼怒,发兵将陈国瑞团团围住,将陈国瑞的亲兵全部打死,将陈国瑞囚禁起来,连饿三天,直到陈国瑞告饶为上。回去以后,陈国瑞恶人先告状,向曾国藩控告刘铭传。刘铭传亦不甘示弱。于是,两个人便在曾国藩面前打起官司。曾国藩对于陈国瑞的蛮横、骄纵早有耳闻,今目睹所发生的火拼事件,也深怨陈国瑞。于是,曾国藩便在陈国瑞禀帖上,历数其半生的功与过,并劝其诲过自新,最后与之约法三章,“第一条,八千勇数,必须大为裁减,极多不许过三千人,免致杂收游勇,饥溃生变。第二条,该军与淮勇及英、康等军,一年之内不准同扎一处。第三条,该镇官衔,宜去‘钦差’字样,各省协饷均归河南粮台转发,不准别立门户,独树一帜。”无奈,陈国瑞却矢口抵赖。曾国藩便对其进行了三次参奏。终使陈国瑞受到了被撤去帮办军务,褫去黄马褂,责令其戴罪立功的处罚这样,陈国瑞不得不向曾国藩认错,并立即服从曾国藩的调遣,由济宁移驻江浦,再也不敢一意孤行了。

至于那些傲狠妄为如安禄山、贪鄙无忌如何和糰、反复使诈如李林甫等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曾国落的为官不败,可以说和他的用人之明、谦谨清廉、坦荡至诚等准则是密不可分的。

○运权实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同类推荐
  •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在这个故事里,女性是独立而坚强、温柔而执着的。在事业和感情方面都有自己的原则,有义无反顾的激情,更有遭遇挫折时的刚毅。人生必得如此才会圆满,即使没有心想事成,至少不会有遗憾。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
  • 关系决定成就

    关系决定成就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自己办不了的事。这时,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而关系的力量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的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you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youknow)。这句话并不是说叫人不要或者懈于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是尤其强调关系的作用,认为“优质的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 阳光生活,禅意心态

    阳光生活,禅意心态

    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是一部禅的智慧故事集锦。全书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身,把禅理说得很透彻,专注于人性的改变和内心力量的激发。全书注重对生命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风趣幽默,收获至丰,每一篇都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很有启发性。
  • 魔鬼训练营

    魔鬼训练营

    成功者曾经走过的路。一定不是鲜花锦簇、荡荡坦途,这条路洒满了成功者的心血与汗水。综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相似的东西很多,但绝不是偶然。这其中一定有规律可循。那就是潜能开发!只要我们认真探寻成功的规律。我们也能做一个成功者。本书是著名特训师鲁仁先生最新力作,提供潜能特训教程教练,为你探索成功者的成功规律。
热门推荐
  • 站在山谷与你对话

    站在山谷与你对话

    悠扬的排箫仿佛在云空中吹响,引得一群群雪白的鸽子飞向远方。圣巴巴拉广场上,一个孩子正目送天边的鸟影渐渐消失,然后,他低下头来,寻找那一枚意念中的金币。瑞恰神父曾经说过:“只有在广场上拾到那枚金币的人,上帝才肯重新铸造他的灵魂。”一时间,大家都去广场上寻觅,然而,他们最终都垂头丧气地回家了。这孩子是镇上的孤儿,托身在教堂的阴影里,每天除了敲钟,就去圣巴巴拉广场上游荡,他的执著最终成为了镇上的笑谈。
  • 缥缈水墨

    缥缈水墨

    在5个平行时空中穿梭的撒旦一族和教皇一族是天敌,日日夜夜都在争斗。被教皇一族培养出来的异能人不计其数,你哪能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苦痛,水墨就是其中一个没有父母而被道貌岸然的教皇一族掳来的一个孤女,她,早已没有了求生意识,只是一个被人拉着动的木偶罢了。她阴差阳错地在被人设计死去之后,被一个人救了。早已看透人间黑暗的她,自己知道,不过是踏入另一个火炉罢了。
  • 天君,快到碗里来

    天君,快到碗里来

    楚歌:师傅,我总爱胡闹闯祸,最后让您来收拾烂摊子,我一点儿也不好。琉言: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楚歌:师傅,我不像清荷仙子会烹茶煮酒,也不像惊鸿姑娘懂琴棋书画,更不如回雪帝姬的仙姿玉色,可是,你为什么喜欢我啊?琉言:你,就是我不喜欢她们的理由。楚歌:哟哟切克闹,我有天君,勇闯天涯。
  • 老爷不想做魔王

    老爷不想做魔王

    穿越异世界还不到三个月,金手指都没等到就被人抹了脖子,丢野坟地里埋了。这境遇堪称穿越史上的丢人典范,应被刻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警示后人。对此,某主角羞愤地表示:我即使是死了,钉在在棺材里了,也要在这墓里用这腐朽的声带喊出。“骨傲天,我当定了!”【本书又名:《不会真的有人不想当魔王吧》《芜湖第五层大魔王》《魔王我最纯良》】
  • 末世大轮回

    末世大轮回

    一场恐怖的黑暗过后,丧尸爆发,人类数千年建立的规则和秩序瞬间回到原点。我要活下去,在这丑陋、阴暗、诡谲的末世活下去。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手册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书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新文件精神,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新媒体应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每章列举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文后附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重要文件内容,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 二十青春

    二十青春

    那个秋天,是叶的凋零,更是青春的枯萎,从那以后无畏将来,只争有一时快乐
  • 不愿这春光枉费

    不愿这春光枉费

    穿越and恋爱!直率and腹黑!少女心分分钟苏到飞起。你想要的剧情,这里都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年少与欢喜

    我的年少与欢喜

    也许,命运亦是如此。也许,他根本没有喜欢过鹿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