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32200000009

第9章 流动性泛滥与中国泡沫(1)

2009年,民间有人要清查房地产暴利,鼓噪要求开发商公开成本,开发商生气了,抬出“大炮”一阵乱轰,说“公布成本无异于公布老婆的三围,她又不参加选秀比赛,这是不可能的”。有关部委一想,强制别人公布成本确实有些不地道,于是乎只好作罢。

其实,就算是参加选秀,说说三围,穿件“三点”,走走猫步,外行大约也看不出什么名堂。露在外面的固然重要,但紧要的却是藏起来的部分。

对于房地产泡沫的认识,中国一些人的认识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有人提出了“结构性泡沫”一词。

据说2009年年底,“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萨缪尔森,在天堂里遇见“而我甚至也不再去歌唱”凯恩斯墓志铭上的最后一句话。

的凯恩斯后,说:“老师,经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将您以前给政府准备的干预经济的工具箱变成了超大型集成装备,您的理论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政府干预经济的准则了。”

“我知道,这都是你的成绩,是你改变了你接触到的一切。”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在萨缪尔森逝世后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凯恩斯回答道,“听说你建议中国走适度中间路线,中国的反应如何呀?”

“您知道,我努力信奉现实主义,而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适度的中间道路其实也就是您的理论的另一种说法。”

“这倒新鲜,”勋爵冷笑了,“那中国的结构性泡沫又是怎么回事?”

“这,这个概念我不清楚,”竟有通才不知道的事情,萨缪尔森不免惶恐起来,“我马上打电话给克鲁格曼,他是这方面的专家。”

不一会儿,克鲁格曼电话打回来了:“师爷,老师,天堂里好!”依然是大大咧咧的声音,“老师以前跟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2006年11月在旧金山逝世。打赌,准备拿一个绝妙的理论换他的灵魂,但弗里德曼说自他以后绝妙的理论都在东方了。我看,这个结构性泡沫可能正合适。”

勋爵一听“弗里德曼”几个字,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这么好的理论拿去换什么灵魂?”转头看看萨缪尔森,说,“你有时间转告克鲁格曼,让他今后说话过过脑子,不要张嘴就乱说,他在亚洲就不如你受欢迎,被称为什么‘乌鸦嘴’,好像是他的嘴让亚洲遭遇金融危机似的。”

“嗯,嗯,好的,”萨氏忙不迭回答,“但结构性泡沫这个理论真这么好吗,老师?”

“那倒不是,”勋爵脸色平和了一些,“你有所不知,结构性泡沫其实就是从魔鬼那里用灵魂换来的,现在地球上只有泡沫,没有灵魂。”

自从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之后,货币在经济中的重大地位就此奠定。

在此之前的古典经济学看来,货币的出现对于物物交换虽有必要,但对于经济究竟有多大意义尚说不清楚,需要货币自己给出证明,但货币自己给出的证明似乎并不好,很多时候对于是否能节约交易费用都不敢肯定。〔美〕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理论则认为货币对经济发展基本无用,货币是货币,实物是实物,两者河水井水不相犯,货币的增加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经济的运行,也就是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是“两张皮”,不能融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则革命性地将价值、分配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在一起,认为货币与实物不可截然“两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在最后比开始赚取更多的货币,企业没有别的目标,这是企业(货币)经济的本质特征。”

通过这种创新的货币经济观,凯恩斯把货币以一种实质性的方式融入真实经济过程。凯恩斯及其后来者均认为货币不再是中性的,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好的货币政策要实施通货膨胀定标,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的润滑剂,轻微的物价上涨,能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反凯恩斯面目出现的“货币主义”代表性人物弗里德曼也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并很好地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剧烈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长停滞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于是“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遗憾的是,凯恩斯及弗里德曼等认为货币当局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的观点却被一些国家误用,变成了货币的滥发,以为这样子可以增加产量,增加国民收入。岂不知他们真实的意思是货币供应增加短期会使产出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但从长期看,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这一点,我想可能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自从货币从金属过渡到信用后,发行货币几乎没有任何本钱,政府情不自禁地都会想多发点,现在既然前有凯恩斯,后有弗里德曼,都说货币多一点对经济有用,那货币多发就更有了借口,至于以后物价如何,会不会有资产泡沫,似乎暂时可以不管。更何况,货币本有“面纱”一说,有些朦胧,有些美,也算是一种经济魔术的道具,大家不妨用货币的增发玩一套经济增长的魔术娱乐娱乐。

泛滥的流动性

2010年,某银行前副行长在上海接受某家杂志采访时说:“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谈佳隆。升值与通胀人民币超发43万亿之后。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42期。这番言论一时引起了从黄浦江到珠江、从南海到渤海、从平原到高山的轩然大波。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超量货币”推动“快速发展”,本来没那么高,加个增高垫,看起来就靓一些,走路也可以摇摆生风。但这个表述因此也被误解为仅仅是超量货币推动了经济发展。还有的媒体一算,中国货币超发已达到43万亿人民币,真是不得了,于是网络为之疯狂。

但很快,银行前任行长和现任副行长站出来高调回应说“这一提法不科学”王松奇。中央银行货币超发之谜。银行家,2010年第12期。

不科学在哪里呢?没有明说。麻烦的是这个社会本来就浮躁,可不管什么科学不科学,并将很多矛盾都归咎于超发的货币。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只是对美国过去经验数据的一个估计,根本不可能适应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虽然这个函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中国一时半会就是找不到,更何况我们害怕通缩甚于通胀,货币的超发因此就难免。但我们不得不说,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水平在不断进步。

在亚洲各经济体中,中国虽然属于宏观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由于调控艺术的进步,中国经济波动的幅度近几年在明显减少。

超发的货币

要谈货币的超发,首先得理清几个概念。

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有M0、M1、M2,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概念上有些许区别,现在说说我国的定义。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

M1是指狭义货币,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1=M0+活期存款。

M2是指广义货币,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此外,还有M3,只是这个概念我们一般不大用,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中央银行印出来的钱首先向商业银行投放,这时还是M1,这部分M1被称为“高能货币”,能量很大,商业银行拿到这笔钱肯定要找出路,于是不断循环着往外发放贷款,这就产生乘数效应,派生出几倍多的M2货币。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乘数持续上升,在2005年年末就已达到4。64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的专访。金融时报,2010年10月15日。如果中央银行觉得外面钱多了,就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国债什么的往回收,收到自己的库里暂时不放出来。

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盯住的是广义货币M2。所谓“货币超发”,是指M2发行增长速度超过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货币超发。

改革开放以来,“代表主流经济学观点的通货膨胀有益论曾占有优势地位”吴敬琏。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求是,2011年8月17日。

,货币的不断超发也就顺理成章,与此相应的是GDP不断增长和物价的持续上扬。正如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许多实证所验证的那样,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的长期周期性变动与相应的货币收入和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我国货币超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9—1994年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人民银行还只是财政的出纳,财政有了赤字,银行开动印钞机给予弥补;银行系统缺钱了、国有企业转不动了,也开动印钞机解决。那时的国有企业和政府的预算约束都很软,它们和中央银行也好,和印钞厂也好,都是一家子,都是所谓“国家”的,互相帮衬那是正常的,因此就形成了对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倒逼机制”,也就是中央银行被动地进行基础货币投放。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冤假错案要平反,平反后须得补发工资、抚恤金,发还抄没的财产,这都需要钱,而财政部当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只好靠发票子。这是没有真实经济背景的货币乱发,但这时由于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起步,未涉及大范围的物价调整,仅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为重点,旧的价格机制仍在发挥作用,以往积累的一些矛盾尚未暴露出来,物价上涨表现不太明显,通货膨胀比较轻微。

其后为了价格闯关,从1984年开始,钞票供应速度明显加快,M1和M2增速绝大多数年份都在20%以上,引发了改革以来的首次恶性通胀。1985—1987年,CPI分别达到8。8%、6。0%和7。3%中国统计年鉴199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8:777。进入1988年物价更是汹涌,7月份CPI已达到19。3%,全国几乎都陷入了抢购风潮,中央用行政调控好不容易才使官方公布的1998年CPI指数维持在18。5%中国统计年鉴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687。但值得庆幸的是,经此一役,我国终于闯过价格“双轨制”的大关。1979—1994年GDP与M1、M2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整理而得。

1995—2007年为第二阶段。1995年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得通过向人民银行透支解决,制度上杜绝了政府把中央银行当做财政之外又一个钱柜子的做法。以后解决政府财政赤字,只能靠税收、靠发国债、靠国有资源的收益上缴,不能靠银行超发票子。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个制度性进步,但在纯粹信用的货币体系下,这个制度有时也只是一个障眼法,原来是通过中央银行印钞票直接解决财政赤字,然后引起通货膨胀,做法有些露骨,懂一点事的就直接怨政府抢钱。现在变成了中央银行印钞票先到社会上转一圈引起通货膨胀,回头来再间接解决财政赤字的温柔方式,搞得中央银行成为人们注目的一个焦点。但不得不说,这种玩法还是高明些。

现在好了,责任都在中央银行了。对财政的被动发钞时代结束,却又冒出一个1994年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时就已经注定的新的发钞口子,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

怎么买?中央银行想按什么价买就按什么价,可惜那时我们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不浮动,也就只好按照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购买。1997—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这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就要增加8。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

这8。26元的基础货币属于“高能货币”,乘上4~5倍的平均货币周转速度,市场增加的货币就不再是8。26元,而变成了40元左右。从2002年年末到2010年9月末,外汇占款2。21万亿元增加到19。5万亿元,增长了7。8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由49%增长到121%。受此影响,基础货币也扩大了2。6倍。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的专访。金融时报,2010年10月15日。

由于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增发,这不是中国的特例,东亚经济体的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曾发生过。不同的是,我们在此之外,依然在大印钞票以“润滑”经济。

为何继续大印钞票?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产品没有货币化,中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就需要印钞。“房改”后住房商品化需要大量货币,“医改”后医疗产业化需要大量货币,“教改”后教育产业化同样需要大量货币,还有政府要发行债券,国有企业要股改,资源要市场化,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不开动印钞机行吗?自然不行的。否则会出现通货紧缩,而通缩比通胀麻烦得多,你本来有钱都会显得越来越没钱,而通胀却能使你从没钱逐渐走向有钱,感觉大不一样。

1995—2010年我国GDP与M1、M2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整理而得。

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开始的。为应付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央银行2008年开始更是大肆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增幅持续涨幅高于GDP增幅。

2009年我国政府公布新增贷款目标是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目标是17%,实际执行结果很不理想。当年实际新增贷款达到9。7万亿元,比计划多增4。7万亿元,多增了94%;M2的余额达到6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4%,比经济增长率高19。4%。2010年,我国货币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目标是17%,实际增长为18。9%,再一次突破年初的预定目标。

至此,过去30年我国广义货币的年均增长率为17。5%,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率。2010年年底,我国GDP为397983亿元,是1978年3645。2亿元的109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10年年底的725851亿元,为844倍。M2/GDP比值从0。23上升到1。82,已经处于世界一流的水平了。

1978—2010年我国M1、M2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整理而得。

同类推荐
  • 三峡水文化研究

    三峡水文化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人对三峡文化颇为关注,学术界推出了一批批三峡文化研究专著。纵观这些三峡文化研究成果,多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对三峡文化进行观照的时候,决定调换一个角度,将视角方位对准三峡区域独具特质的水文化进行研析,从中发掘一些新的精义,力求使三峡文化研究有所创新。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

    本书是作者在投资、生活、学习、研究、创业过程中领悟并自创、集生活与投资为一体的一门哲学类书籍。是一本能透析生活、市场、人文等世间所有一切规律的书箱。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籍,无论你是哪个行业、哪个年龄阶段,都适合阅读,通过对生活常理、资本市场进行分析解读,能让你更近一步的了解世界与未来,了解世间的一切演变规律,让你看清未来,进而把握未来。
  • 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香港公共部门绩效、财政金融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初步观察与思考;第三部分则是公共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 第七次财富潮

    第七次财富潮

    本书透过五年计划这一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宏观政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通过政策分析解读历次财富浪潮中的致富密码,展望未来潮流所指的财富爆点。
热门推荐
  • 画缘谋

    画缘谋

    夜晚的凉风掩藏了初见时的惊艳,香樟树下的少年,从此把少女放在心上,每天想她,想她,还是想她,可是……这少女,似乎不太好追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君之上

    天君之上

    如果我想得到真相,就先把天,开出个洞。如果我要杀尽妖魔,就先让地,分崩离析。无论是力大无穷的饕鬄巨兽,还是雷遍苍天的魔神魔主,又或是阴邪至极黯黑至尊……如果阻止我颠覆世界,那么我就把天给捅破,谁都别想活!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少年手持灭天勾玉,走上不归路的故事。
  • 凰娇策

    凰娇策

    黄娇是一个十八线的女演员,在导师的帮助下,接了一个最大IP改变的大剧本,饰演男主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就死了的妻子。一朝用力过猛,再睁眼,竟然成为书中男主高中状元必死无疑的妻子?妻凭夫贵有风险。黄娇决定踏踏实实的混日子,兢兢业业的赚钱。努力做一个古代自立自强不息的新新女性。然而……丞相大人,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原本的三朝丞相,造反了?造反他就算了,他还把皇位给了自己?前男主三朝丞相今女帝帝夫:夫人,你现在相信,我爱你,此生唯你一人了吗?黄娇:……我这是信呢,信呢,还是信呢?一句话简介:这就是一个男主为了让穿越之后,自强不息,男人都是浮云的妻子,相信他爱她一个,而一步一步把妻子推上帝位,叫黄娇名副其实凰娇,宠妻成魔的故事!
  • 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

    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

    成为老板最受欢迎的员工是我们每个职场人的心愿与梦想,也是现代企业所希翼和期待的。《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以全新的视角,站在老板的角度分析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深入阐述和例证了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是什么样的以及在现代职场中一个员工如何去做才能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谈恋爱吧一直到结婚

    谈恋爱吧一直到结婚

    小短文,本想治愈,奈何功利不够深,来试水了。
  • 雨中的朗朗晴天

    雨中的朗朗晴天

    后来的我,无再有关于你。人生犹如一首歌,也许到看来平平淡淡,但每一个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热爱故事高潮的样子,也要接受结束后的悲伤。
  • 仗剑千年行

    仗剑千年行

    天地伊始,一片混沌,有大能者开天辟地。从此,三千大世界巍然矗立,万千种族应运而生。其中以九大世界最为知名,人皇界纷繁复杂,魔界铁道热血,冥界森然恐怖,精灵界常有高猿长啸……徐长卿穿越到异界成为了秦天,带着对重生的感激和对现状的疑惑。秦天便开始救赎与自我救赎,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逆天的血路,从来孤独,我的剑却,永不认输!“秦天——!快来洗地板!”“我——!来了……”
  • 无上法王

    无上法王

    魔族入侵,人类面临覆灭的危险,他回来了,要扭转这一切,可是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