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02700000003

第3章 仁者爱人(2)

三、“孝悌”维护企业秩序之准绳《论语·掌而第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有人做过实验,给一群小孩子每人一颗糖果,把他们分成两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一个大口小颈大肚的瓶子,让小孩子将各自手中的糖果放进去,看哪一个小组放得快一些。

实验中,一个小组的小孩蜂拥而上,把各自手中的糖果都一起倒入瓶口,结果是糖果都被卡在瓶颈,进不去瓶肚。另一个小组的小孩,很有秩序地一个一个来,结果糖果很快就进到瓶肚。这个实验印证了孔子所言“欲速则不达”。秩序可以促进效率。

在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最为快捷,而飞机在何时起飞,在什么航道上飞行,并在何时飞多高,何时到达目的地等都有它固有的秩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速度也不慢,也是因为它们都有固定的且行之有效的秩序。而在普通的公路上,即是你拥有最高级的轿车也跑不快,就是因为普通公路上的秩序不好。

人们选择乘地铁都希望能够快速直达目的地,但拥挤混乱,不讲秩序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乘客须站在黄色警戒线外等候,列车进站后先下后上,是最基本的乘车规则。但是,规则有了,可是就是有人不遵守,一拥而上的架势,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让人们困惑和无奈。

如果把人们地铁中的行为,看作是企业员工的行为,那么就不难看出,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在员工心中建立秩序的观念,规章制度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管理也会因秩序环乱而一团糟。如果企业中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只顾自己方便,按自己的意愿个行其道,自行其是,那企业就真会成为一个烂摊子。

企业管理秩序,指一个企业在进行管理时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实现企业有秩序的运作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管理是实现企业秩序的手段和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有秩序的目的,管理者们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他们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企图用“严刑峻法”的方式,管理企业,管理人。但结果往往是“法愈炽,盗愈猖”。

孔子为了维护管理秩序,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如果都具备“孝悌”的思想,无论是国家还是集团的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尽忠为目的。管理者如果把“孝悌”的思想根植企业员工思想中,员工就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提高执行力,这样就可以维护企业内的管理秩序。

学生有子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在企业内部不服从于管理的,喜好和上司顶牛的,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一个能自觉地服从管理的员工,就不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和麻烦。这样,管理者就能专心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工作,企业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做人的原则也就更不会动摇了。这就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孝悌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仁的根本啊!”有子从一个人对待家庭的“孝悌”的思想,推而广之,认为“孝悌”思想对于维护良好秩序具有的重要作用。

对于如何解决人和企业的秩序问题的系统的管理方法,西方的管理学大师和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都做了有益的探索,西方的管理哲学和理念,始终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人和人、人和事种种关系问题。因为,西方的学者对于人的基本看法同中国儒学对人的看法,大相径庭,如果忽视东西方哲学观点的根本差别,就不可能很好地把西方的管理思想融合到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来。所谓“孝”是对上的孝顺和尊敬,而“悌”是说人与人之间较为平等的兄弟般的关系。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开始。“孝,善事奉父母者”;“敬爱兄长之谓悌”。“孝悌”是塑造人性,建立中国式人性管理模式的开始。

孔子的孝悌思想给了现代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孝悌思想,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和教条,世上谁人无父母?谁人无子女?人们依据什么来处理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孝悌”。

事实上,企业也是一个大家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对上司尊敬,对下属爱护,严格遵守企业管理的制度,主动去维护企业的运营秩序,正是孝悌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延伸运用。

“孝悌”的思想无论是对家庭,对企业,还是对自身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它是自我修炼的基础,也是用来“立身”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牢固地建立了“孝悌”的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工作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这种规范往往高于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具有孝悌思想的员工,呈现出一种主动,热情,积极,自发的良好的工作状态,他们的行为和道德准则往往能超越公司的制度的一般要求,而达到一种人格的完善。制度只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而道德则比制度在执行上会更为完美。

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很多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以孝悌来稳定天下,来平天下。这就是所谓“修身、齐家、平天下”思想来源。

要使秩序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孝悌”思想便是建立遵守秩序观念的土壤。“孝悌”思想可以通过员工的“孝悌”行为中的体验得到加深理解,并通过大力提倡和表彰孝顺父母和尊重师长的行为,认同“孝悌”的观念。

“孝悌”思想通过员工在自己家中得孝行,进而扩展到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的价值观念,使员工自觉奉献,员工之间的关系以父子、兄弟般的关系相处。这样的企业充满一种和谐的秩序,管理也将变得更加人性化,企业也变得更有秩序。

国家的秩序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社会的秩序建立在各个企业、社团等单位的基础上,企业、社团的秩序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个人的秩序建立在个人的家庭道德基础上。这个道德的基础就是孔子所标榜的孝悌的思想。如果人人都在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中实现孝悌的思想,那么企业的繁荣、国家的兴旺就不会遥远。

四、“和”——企业管理的要素《论语·掌而第一》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一天,学生有子和老师孔子谈到了关于礼的应用,有子对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孔子非常赞赏有子的观点。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不让喜怒哀乐的情绪爆发出来,而能够保持一种克制,这就是“中”,即使是发泄出来也不忘记克制,才可以称之为“和”。从管理的角度,“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谅解与克制,为人处世以“礼”为准则,从而达到企业的人事和组织的协调,是企业团队建设的要素。

春秋时代,由于社会的动荡,各集团和个人的关系开始混乱,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孔子提出“和”的学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虽然孔子强调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以和为贵”,同时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规范人们的行为,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在管理中,“和”是团队建设的根本要素,就是团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作,协调工作和配合工作,说明了在团队中人与人关系的应该通过“礼”的行为实现有原则的和睦相处。

企业要讲和谐,但不是为和谐而和谐,要在遵管理目标所规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内耗给企业管理带来的障碍。企业如果缺少这样的“和”,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工作中互相刁难,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呢?

为了维护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从古代到今天的管理者们都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当前,政府也把建立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为了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离不开各级管理者宽宏大度的品德和共同努力。

关于何为大局,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调戏许姬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一个小小的变故,而使楚王获得一个效死的部下。试想,如果当时楚王因个人的意气处罚了这个官员,楚王的气虽然消了,但楚王的队伍里,却失去了和谐的气氛。

在企业管理中做到“和”,不但需要博大的胸怀,也需要过人的智慧。据《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但是,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

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乔宇想,如果以皇帝的名义,派兵去杀伐江彬,未免又是一件兴师动众的事,而且劳民伤财,更为严重的是,这将破坏朝廷中安定团结的气氛。那么,怎样才能既降伏自视甚高的江彬,又能保持大局的稳定呢?于是,乔宇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并且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江彬认识到自己的要当皇帝的想法简直就是不自量力,于是放弃了蓄谋篡位的企图。乔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维护了和睦稳定的局面。

人际沟通也是实现“和”的管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企业因缺乏沟通,而缺少相互理解,那么企业的协作也就不能实现。

有些管理者往往宣布完他设计的计划和工作方法后,就简单臆断员工能领会并遵从。他们认为员工一定会心领神会,不需要再做什么就可以确保下属的理解。事实上,员工需要有时间去理解、体会、熟悉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如果管理者不花时间去做解释工作以确保其下属领会思维和行动要义,下属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执行上就可能会出现偏差,整个管理工作就可能陷入窘境。无论作为企业中的员工还是管理者,都要明确企业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使员工更有协同工作的合作能力。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员工的合作来完成,员工的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分工合作正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被更多的企业所提倡和重视。如果合作,企业就能把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工作的效率就会倍增。

“和”就是一种协作,协作精神甚至把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可能。在海尔发展的初级阶段,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德国的经销商突然打来电话,要求海尔“必须在两天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而两天内发货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的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五一点下班来计算的话,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似乎是没有可能性的。

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此时海尔人协作精神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抓紧每一分钟,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通过。当天下午五点半,这位经销商接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

孔子的“和”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和工作方法,也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人是群体动物,如果人离开别人的合作,孤独的生存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人性需要交往合作,需要人的帮助。离开了群体,一个人做不成什么大事。所以,人的本性更渴望一个团结和睦的生活环境。不担心陷害攻击、钩心斗角,才可全力以赴地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五、企业管理应把人放在第一位《论语·乡党第十》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论语·子翠第九》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五一点下班来计算的话,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似乎是没有可能性的。

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此时海尔人协作精神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全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抓紧每一分钟,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通过。当天下午五点半,这位经销商接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

马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在当时,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匹马,就相当于现代人拥有一辆奔驰汽车。一次,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后,问道:“伤人了吗?”却根本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别人都为孔子的行为感到奇怪,为什么孔子只问人的安危而不关心马生死昵?

如果在企业中发生了事故,作为管理者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事实上,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相当明确:问人不问马。要说孔子不关心自己的坐骑,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儒家学说是“人学”,孔子不仅是这一学说的创立者,也是身体力行者。孔子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体贴人,把人放在一切事物之上。这正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和“仁者爱人”思想的发端。

三国时期,刘备的对部属的关心和爱护同孔子如出一辙,可谓是贯彻执行孔子人道主义思想的先行者。刘备也认为: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拥有知识才能,还需要怀揣仁爱之心,“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才能心动,心动之后才能理顺。

管理者仁爱兵卒,仁爱部下,动之以情,则军心统一,队伍稳定,赢得员工的忠诚,从而达到管理制胜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商务合同大全集

    商务合同大全集

    本书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编写。本书从合同的相关知识点入手,具体介绍了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联营合同、转让加盟合并合同、赠予合同、借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劳动合同、服务合同、合伙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出版合同、保管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内容、格式和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还附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供参考。本书为读者进行商务活动签订合同时提供了详实的专业指导。
  • 懂心理会管理

    懂心理会管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带队伍的管理者来说,如果不了解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的心理,在管理中可能以己度人,鸡同鸭讲,管理措施受到抵触。本书是通俗的管理心理学读物,可以帮助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对症下药,征服人心,巧妙地实施管理策略,成功地实现管理目标。
  • 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本书选取了餐饮、IT、汽车、零售等当前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内的20家领先企业,回顾其品牌创建历史,提炼其品牌核心,再现其与竞争对手之间品牌竞争的实战对抗,从而总结出促使其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显赫的品牌营销关键策略。
  •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高科技产业的十大条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犹如大河奔流,一日千里。高新技术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国的竞争有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竞争,但其最终的支撑点都取决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谈商录

    "张瑞敏无疑是中国现代管理的大师,他的许多思想所闪现出来的光芒几乎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智慧。中国有许多管理者可以称为企业家,但真正可以称作管理大师的惟有张瑞敏。张瑞敏先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现代管理学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传播他的管理哲学,学习他的管理思维,对于每一个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非凡。本书的主体部分为张瑞敏先生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版出版的《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VCD光盘的文字内容。为传播张瑞敏先生的管理哲学,北京国人规范管理推广中心授权我们独家出版张现在敏先生讲座的文字内容,并且配备VCD光盘。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傀儡皇帝

    穿越之傀儡皇帝

    傀儡皇帝?我的命怎么这么哭啊好不容易穿越到帝王之家还被控制…救命…
  • 焚书(传世名著百部·51卷)

    焚书(传世名著百部·51卷)

    在李贽的著作中,《焚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书共六卷,收集了李贽的书答、杂述、史论、诗作,于公元1590年(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在湖北麻城刊行,又于公元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重刻。对于书名,李贽有过说明:是书“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恐览者或生怪憾,故名曰焚书。“
  • 一品仙劫

    一品仙劫

    他风流无比,却深情的对她说:“我此生唯你一个。”最后他手执长剑刺入她胸膛。她执着于仙位,却身在仙劫中无处可走。最后才发现她这一生就是她最大的仙劫。---------------------------------------------走过路过,帮忙点个收藏点个推荐吧~
  • 浮尘幻世

    浮尘幻世

    我只是世间的一粒浮尘,眼前的一切是否只是幻影,是否值得去寻找,是否有值得存在意义,本小说有着科幻,冒险,青春,穿越,魔法,热血,热血等各种牛X为一体的小说,请大家观摩观摩。谢谢
  • 我就是悍匪

    我就是悍匪

    如果我能正常地生活,我就不犯罪,如果不能,我就去抢。
  • 生活一种

    生活一种

    尹利华编辑,青年作家,图书策划人。现供职于北京新课程报社,《语思》杂志社编辑。本文是一本微型小说集。文章或层层铺垫,大肆渲染,制造悬念,而后跌入出人意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局;或故弄玄虚,有意误导,最后随着误解的消除而使悬念得以揭示;或借助戏剧性的巧合使小说充满戏剧性的奇巧情趣;或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有意制造与结局形成强烈反差的语境,在对比中展现某一主题。
  • 我只想要你们好好的

    我只想要你们好好的

    花若凋零,方知其幽香静美。叶若衰败,方知其茂盛青翠。人若离去,方知情浓意切,方知何为心碎、何为珍贵。得,只叫人快乐;拥有,只让人满足。唯有失去,才教会人知晓与懂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 生命中的契约

    生命中的契约

    这是一部悬疑的小说哦,内容非常的精彩哦。
  • 仙轮

    仙轮

    知今生者大智,知来世者近妖,而若参透前世,九天十地,任我逍遥!…………
  • 天河湖畔草青青

    天河湖畔草青青

    这是一部原创励志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贫困的农家子弟——田土,在经过各种苦难磨砺之后,决心通过读书、上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勤劳,积极向上和刻苦奋斗的正面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