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6900000005

第5章 太宗 皇太极(1)

太宗皇太极的一生不能简单地用几个字来总结,他的一生是复杂而又多彩的。皇太极早年帮助父亲统一了女真部落,在他继承了汗位后,他统一了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他建立起了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并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为建立一个一统天下的大清朝努力着。他可算是一位开启清代基业的开创型帝王了。

皇太极的皇位争夺战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病逝。在诸乱纷争的情况下,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关于他的即位,历史上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皇太极是受努尔哈赤遗命继承汗位的。据朝鲜史籍《鲁庵文集》记载:“老汗(努尔哈赤)临死曰:洪佗始(皇太极)能成吾志。终无所命而死。”这个记载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这一点无法考证。

第二种说法是,皇太极是从多尔衮的手里把汗位抢夺过来的。清人蒋良骐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按这一种说法来说,努尔哈赤在生前就已立多尔衮为嗣子,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用阴谋狡诈的手段从多尔衮的手中抢夺了汗位。甚至,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还逼迫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殉葬。但这种说法有很多可疑的地方。首先,在努尔哈赤去世前,就已经废黜了大妃阿巴亥的地位。其次,当时的多尔衮才15岁,既没有什么战功,也没有什么威望,按照努尔哈赤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是不太可能立多尔衮位嗣的。而且,在皇太极即位后,还对多尔衮大加提携,而多尔衮对皇太极也是感恩万千,尽心辅佐皇太极,所以,皇太极不太像是从多尔衮手中抢夺了汗位。

第三种说法是,皇太极是与众多的竞争对手竞争而得来的汗位。努尔哈赤死后,因为没有明确的立嗣,所以,几个比较有实力的贝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皇太极与代善的争斗是这其中最激烈的,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他有勋绩,有声望,也有势力,他的即位希望跟皇太极是一样的,而皇太极为了继承汗位,想尽一切办法打击代善,最终打败了代善,争得了汗位。

还有些人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的。努尔哈赤生前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当时诸贝勒中,数皇太极实力最强,由他来继承汗位也是合情合理的。

宁锦大捷

后金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城,但却遇到了袁崇焕的顽强抵御,结果大败而归。天启七年,皇太极为了一雪父亲的耻辱,亲率大军攻打宁远。清军先是到了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清军上次在宁远吃了败仗,对袁崇焕心有忌惮。但皇太极激励诸将不要害怕,双方的军队在城外展开了激战,双方的死伤都十分惨重,明方的报告说清军有数位权高者受伤。皇太极见死伤太多,只得退兵,清兵再次兵败宁远。这一役,明朝称之为“宁锦大捷”。

皇太极为何要改族名和国号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年号天聪。此时后金已成为塞外大国,人口包括满、蒙、汉三族,疆土东北达黑龙江口,西边至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西,南面与明朝锦州、宁远为界。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已不满足于称金国汗,而想比拟于一统天下的中原皇帝,因此在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改族名为满洲。皇太极称清国皇帝,欲进占中原,成为全中国的封建帝王。

皇太极为什么会改族名和国号呢?在少数民族当中,族名是不可以轻易更改的,皇太极为什么要冒这个大不韪?

首先,皇太极将“大金”改为“大清”,是为了冲淡汉族人民历史上对金朝侵宋的沉痛记忆,从而引发的对后金的民族仇恨;同时,新族名和新国名还应符了阴阳家的五行说,因朱明王朝属火,原国号“金”正好犯了“火克金”的忌讳。而新国名“清”和新族名“满洲”都带有水,应合“水克火、清灭明”的吉祥兆头;以次,向天下表明其问鼎中原夺取全国政权的信念和决心。

皇太极把族名改为满洲,里面有很深的意义。女真的另一个汉文译法是“珠申”,明末清初的“珠申”一词,汉译为“奴隶”之意,这必然有损于一个统治民族的声誉。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宣布:“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珠申。夫珠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虽然皇太极很讨厌珠申(女真)这个称呼,但习惯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文档记载,在改族名为满洲后,皇太极还是多次提到诸如“珠申官员”、“珠申人”等。

清朝科举制度的开始

科举考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明朝的官吏基本都是科举出身。到了后金努尔哈赤时期,许多被抓的明朝文人被罚为奴仆。皇太极天聪三年,也就是在皇太极即位的第三年,皇太极仿照明朝的制度下令对这些为奴的汉人生员进行考试,这就是清朝科举制度的开始。清朝的科举制度跟明朝一样,有严格的三级考试,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

皇太极怎样设计袁崇焕

努尔哈赤去世后,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他即位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向中原迈进。但因为袁崇焕在中间阻挡,一直不是很顺利。公元1629年10月,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后金军,直扑明朝京城北京。这一着可让镇守宁远的袁崇焕非常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可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已经到达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

皇太极知道袁崇焕不是个好对付的人,于是,他便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想拿出一个好方案来,这时,投降过来的明朝文人范文程向皇太极献上了一计。

于是,皇太极就按照范文程的计策实施了。第二天,明军在北京城的德胜门外和永定门外,捡了两份议和书,是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第三天,清军后退五里下寨,并捉了两名明军的太监监军。第四天,明朝的两个太监逃跑了。第五天,消息传来,明军督军袁崇焕、总兵祖大寿被捕下狱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都是范文程使的反间计。皇太极写给袁崇焕的“议和书”,袁崇焕根本没看到,就被明军捡去,送到了崇祯皇帝那里。再者,被抓去的那两个太监,也是安排的。晚上,皇太极故意派人在太监的帐外说话,说什么“袁督师已经应允”、“不要让明监军知道”等话,故意让那两个太监听到。然后,皇太极又故意放跑了两个太监,等他们回到明廷一汇报,袁崇焕自己就要倒霉了!

更为悲惨的是,处死袁崇焕的时候,老百姓根本不知道真相,还都来争食其肉!

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有哪些

清朝的铁帽子王也就是世袭罔替的王爵有十二家,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四家以恩封王,分别是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礼亲王的始封祖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郑亲王的始封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睿亲王的始封祖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多尔衮,豫亲王的始封祖是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多铎,肃亲王的始封祖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庄亲王的始封祖是皇太极的五子硕塞,克勤郡王的始封祖是代善长子岳托,顺承郡王的始封祖是代善之孙勒克德浑。

阿敏为何被囚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是四大贝勒之一。为什么位尊为四大贝勒,却会被皇太极囚禁呢?这中间有很多的内情。

天聪元年,皇太极命阿敏领兵攻打朝鲜,阿敏欲纳俘虏的朝鲜美女为妾,但这个美女后来却被皇太极纳入了宫中,这让阿敏很是气愤,话里话外时常透露出愤怨之词,这让皇太极很是不受用。阿敏还故意违背皇太极欲驾驭蒙古科尔沁奥巴的策略,更违背了皇太极关于贝勒大臣子女婚嫁要“奏闻”的规定,私自将女儿嫁给了蒙古贝勒。

天聪三年,皇太极亲率大军伐明,阿敏留守沈阳,但他却不认真守城,而是寻欢作乐。当岳托和豪格先返回沈阳时,阿敏竟命两贝勒“遥拜一次,近前复拜一次”。皇太极率兵返回沈阳后,阿敏也没有到皇太极跟前请一声安。可见他对皇太极是多么的冷漠。

天聪四年,皇太极命阿敏和硕托率兵镇守永平等地。他到永平后妄自尊大,并对皇太极的招降策略表示不满,他下令对投降的地区抢掠一空,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笼络人心的策略。

天聪四年六月,阿敏以失地屠城的败绩返回了盛京,皇太极命令不许诸贝勒大臣入城,他严厉斥责诸贝勒不战而失永平,撤离时又不能妥善处理后事,使士兵受到很大损伤。阿敏不得不服罪。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的军官全部被绑受审。最后,皇太极念在这些贝勒大臣的身先士卒上,一律免死,显示了他善于争取人心的宽容大度。后来,阿敏被定十六大罪,囚禁终生。

满文的改革者达海

达海,在早年间曾一直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努尔哈赤曾赐居内院司文翰,“与明通使命,蒙古、朝鲜聘问往还”,起草文告,整订国书,后金国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涉及需用汉字兼抄的,都由他“承命傅宣”。到了皇太极时代,凡与明廷书信往来等事项,全部都由达海来完成。但因为满文的初创比较粗糙,在战争中,与明廷的指挥书信来往十分不便,在天聪六年,皇太极命达海改革满文。达海对老满文一共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改进。改进后的新满文,比老满文更完善,使用更方便。

莽古尔泰的被贬

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异母兄,是努尔哈赤与继妃富察氏所生,也是四大贝勒之一。

天聪四年十一月,在阿敏被囚禁后的一天晚上,在打猎的行幄中,皇太极说了一番话,是褒奖代善而贬斥莽古尔泰的,莽古尔泰听了皇太极的这番话心里知道不好,便想尽力改善,但没想到的是弄巧成拙,从中也可以看出莽古尔泰这个人的心思粗鄙来。

天聪五年,后金大军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围攻大凌河城,图赖轻率中了埋伏,部队兵力受到了很大损失。皇太极为此十分恼火。第二天,皇太极登上山岗查看地形,这里离岳托的大营比较近,于是岳托准备了酒席献给皇太极,这时莽古尔泰赶来向皇太极诉说:昨日之战,我部下伤亡众多,我旗护军在随阿山哨者,有附额驸达尔哈营者,可取还否?皇太极气愤地说:朕听说你所率领的部队,每次有什么出兵任务,都有失误!莽古尔泰出口顶撞说:我的部队每次有任务,都比别人用心,怎么会有失误呢?莽古尔泰受到指责还不醒悟,不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恼羞成怒的说:皇上为什么要一再地为难我呢?我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你这样做是想杀我吗?粗暴的莽古尔泰在气愤中竟然拔出了佩刀,意思是你要真的敢杀我,我就一定回击。站在一旁的同母弟弟德格类急忙提醒他说:你这样大逆不道,谁能容忍你!莽古尔泰根本已经听不进什么劝阻了,大骂德格类,并把佩刀拉出了寸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御前露刃”事件。

莽古尔泰这样的粗莽、目中无人,皇太极实在是不能够忍受他了,他下令诸贝勒商议此事,议定革去其大贝勒名号,罚银一万两入宫。皇太极在此事上一直回避,但对于诸贝勒的议定结果没有表示反对,意思就是不能原谅莽古尔泰。莽古尔泰因为此事大受打击,一年后就因病去世了。

莽古尔泰死亡之谜

莽古尔泰因为“御前露刃”而被贬后,心理压力十分巨大,仅一年后,他便去世了。关于他的去世,有很多人说是皇太极毒死的,因为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年,他的弟弟德格类也突然暴卒。人们把这两件事联想起来说莽古尔泰的死是皇太极下的手。仔细分析一下,如果皇太极真的想杀掉这兄弟二人的话,完全有足够的理由公开杀之,没必要偷偷摸摸的,所以,莽古尔泰是因为抑郁忧心而病死的。

皇太极与代善的较量

代善也是四大贝勒之一,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他表面上看来是十分支持的,但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代善本来是努尔哈赤继长子褚英去世后的嗣子人选,但因为与大妃阿巴亥的暧昧关系,而失宠于努尔哈赤,无缘于汗位,在皇太极即位后,聪明的代善自然知道要怎么自处,所以,此时的两个人是一种很融洽的关系。

但其实,代善也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温厚持重的长者,他也有很多的不良举动。比如,天聪初期征明和察哈尔时,皇太极锐意进取,但代善却自作聪明,“违众欲返”,影响很坏;对待被俘的百姓,代善不能很好地执行皇太极的旨意,对皇太极的劝言也置之不理;在赏功罚罪时,代善也是偏袒本旗,皇太极喜欢的人他不喜欢,皇太极不喜欢的人他反而喜欢,等等。这些事皇太极都记在心里,只是碍于兄弟情面没有发作。

天聪六年,在阿敏和莽古尔泰相继获罪后,代善看出了形势对自己不妙,便主动提出让皇太极“面南独坐”,从此代善更加小心谨慎了。

天聪九年,多尔衮和豪格等率大军攻打蒙古五部,大获全胜,俘获了一些年轻貌美的蒙古福晋、格格。回朝后,皇太极大喜,允许这些贝勒在这些蒙古妇女中挑选喜欢之人。代善看中了富有而美丽的苏泰,他明知皇太极已将苏泰许给济尔哈朗,但还是要求娶苏泰,皇太极只得敷衍了过去。但此后,代善又多次提到要娶苏泰的事,皇太极都没有答应他,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还有一桩婚事也掀起了轩然大波,豪格也娶了一位蒙古福晋,这惹恼了皇太极的姐姐——哈达公主莽古济。莽古济有一女嫁给了豪格,对于豪格的再娶,莽古济很是生气,并把怒气迁移到同意豪格再娶的皇太极身上。莽古济的怨恨引起了代善的共鸣,一次,莽古济路过代善家门前,代善让自己的福晋去请莽古济到自己的家中设宴款待。皇太极听说此事后,非常恼火,他召集诸贝勒商讨代善的事情,拟对他进行处罚,但诸贝勒齐为他求情,皇太极便从轻发落,下令免革代善的贝勒之职,其他处罚照旧。自此以后,代善发誓效忠皇太极,就这样,代善终于被皇太极收服了。

紫禁城宁寿宫的九龙壁

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做太上皇时使用的宫殿,在宁寿宫的最南端,有一座坐南向北用彩色琉璃砖瓦烧制的照壁,由于上面雕塑着九条巨龙,所以俗称九龙壁。它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完成于乾隆四十一年。九龙壁高3.5米,壁面宽29.4米,高2.6米,壁面共用二百七十个烧成的琉璃塑块拼接而成。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崇尚“九五”之数,所以雕塑上有九条蛟龙。除了宁寿宫的九龙壁外,我国现存的还有两处九龙壁,一处是北海公园的九龙壁(乾隆初年烧制),另一处是山西大同的九龙壁(明代洪武年间烧制)。

同类推荐
  • 这个社会有点料

    这个社会有点料

    东君在雷电交加的雨夜逃出家门,追求想要的自由,这是一种不可描述的刺激……额,那道光,似乎有些眼熟?不对,这地方我貌似没见过,一群胡子拉碴的野人?天哪!我是男的,你们想干嘛……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观”为其思想核心的作品,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书斋中“玩物”。黄仁宇先生对于中国“国民历史性格”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
  • 不做太子做将军

    不做太子做将军

    一座名为天行大陆的世界。以全大陆最长最高的天龙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大陆以一名为东周的超级大国为首,一百三十一个国家林立在东大陆,虽时有战争却也有着一定的秩序。而西大陆却是完全的一盘散沙,一百四十七个国家混战,每天都有政权交替,每刻都有战争,毫无秩序。一名为姜龙的姜国太子横空出世,志在一统天下,创造和平天下。
  • 雨离亭

    雨离亭

    掌风云无常,享年华虚度。修升了却凡尘事,奈何光阴不回还。南北朝对峙征战,权宦当道,异术横生,蕃賊潜盗,蝇营狗苟。如果可以重来,寻一方清净,不再求大彻大悟,不再求永世无极…只求一条生死结!
  • 土匪营

    土匪营

    是穿越,但失去了记忆;是英雄,却偏爱儿女情长;穿过国军的衣裳,吃过八路的饭,目的只有一个:揍他娘的小日本!他叫叶途飞,一个不记得自己过去的土匪头子,带着他的土匪营,铸就了一段铁血抗战传奇!
热门推荐
  • 隔世妖语

    隔世妖语

    王笑除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同时也是鬼道继承人,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段温情,讲妖界百态,品世间滋味。
  • 魔技师之规则执行者

    魔技师之规则执行者

    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神秘又特殊的人群,这个人群名叫“魔技师”。他们拥有强悍的魔法格斗技能,其技能简称为“魔技”。他们有的人凭靠这种特殊本领伸张正义、维持治安;有的人逞凶作恶、助纣为虐;也有的人隐藏身份,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主角闵天然也是一名“魔技师”,同时在从事一种维持治安的特殊执法职业,所从属的神秘组织名叫“规则执行者”......(本书纯属虚构,与现实个人、团体以及事件毫无关联)
  • 我的捡尸系统

    我的捡尸系统

    开局一本书,装备血统技能全靠捡,没错,李青是要成为BUG之王的男人!大渣好,我是李青,一个莫得感情的捡尸人。【本书莫得感情,不喜勿喷】
  • 情起不知一往而深

    情起不知一往而深

    一朝生在帝王家,纷纷绕绕,勾心斗角,在没遇到她之前萧玓琛从来都不知爱是什么,哪怕是后来自己爱上了她,他都迟钝的未曾察觉自己对她是何种心意。虽然迟钝,但还好还来得及。
  • 关于青春有话说

    关于青春有话说

    故事不长,细听分说,这是一篇几年前高中课堂上偷偷完成的故事,关于那年的我们,那时的文笔也比较幼稚,但是故事是走心的,不发出来总觉得是个遗憾。
  • 桃之林夭夭

    桃之林夭夭

    分开之后,他们活成了对方的模样,但本性难移……【林夭夭】贵族学院新来的转校生,听说她长像奶萌,娇娇柔柔。不久,她一人徒手解决十几个大汉。她:呵,小意思~想当初……【沈郁】贵族学院校霸兼校草,传说性格极其冷淡,手法极为凶残,腹黑又残暴,是个狠人物。后来,某女人轻轻一调戏,便红了耳朵。………………众人目瞪口呆,大惊曰:woc!牛批牛批!!!
  • 一品狂妃:摄政王的心尖宠

    一品狂妃:摄政王的心尖宠

    【腹黑+爽文+双洁+一对一】注:本文又名《攻略摄政王的一百种姿势》《霸道摄政王爱上我》《拿下摄政王的九九八十一计》,欢迎品尝。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腹黑变态的嫡女和一个表面禁欲谪仙实则白莲的摄政王之间互相吃抹干净,一起祸害别人的故事。——一朵花败,却必然伴随着另一株花开。闭眼时,她是北寒国后,风华无双,容颜绝美,偏偏痴心错付,死无葬身;再睁眼,她是明齐嫡女,蠢笨愚昧,奇丑无比,却婚定于太子,一片深情。颜墨月冷笑,不论是国后还是嫡女,有仇不报非女子,凡是欠了她的,她定要狠狠讨回。长路漫漫,唯有复仇,谁料宫宴上她只一转身,就撞破了美男出浴。颜墨月以手掩面,面上做娇羞状,心里却直呼身材好棒,忍不住又看一眼,拔腿就跑。某男冷冷一笑:“看了本王的身子,还想逃跑?”必须抓回来好好吃抹干净,不然吃亏的是自己。于是,某女泪流满面,就这么被迫上了贼船。——她腹黑心黑手黑:继母伪善,送你上黄泉;嫡妹白莲,撕破你的脸,刀刀致命,毫不留情。他黑心黑肝黑肺,她杀人他忙着放火;她放火他忙着浇油,致力打造和谐无害夫妻二人组。她是将府嫡女颜墨月,惨死于伪善家人的设计下,一朝重生,身躯易主,她性情大变,成了整个京城最让人头疼的刁蛮千金,在朝堂上掀起了大片风云。他是权倾朝野,风华绝代的摄政王青烨,网遍天下,棋局之上,偏偏对那个心狠嘴毒,杀人放火无所不敢的小丫头上了心,从此,这盘锦绣棋局便多了一个执棋之人。——【片段之调教】“皇后娘娘,这您就不懂了吧,男人嘛,就是需要好好调教,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样的。”颜墨月对着皇后说悄悄话,“从地上到床上。”皇后娘娘红了耳根,一手拿出小本子来做笔记,一抬头,怎的那女子不见了?另一边,被某男突然掳走的颜墨月瞪大了眼:“你这是作甚?”摄政王一脸傲娇,将某女衣物尽数除尽:“我当然等着娘子调教我了。”“……”
  • 幸福年月日

    幸福年月日

    从上学暗恋的人居然真的成为自己的男朋友了、、、、、、、
  • 终末之魂

    终末之魂

    普通高中生丧天仇在一款火爆的moba游戏《圣战》中找到了一串神秘的代码,在运行该代码后,一个全新的世界与挑战向他展开……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