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700000026

第26章 摩登(3)

爵士乐是华洋杂交的产物,最初在中国内地出现,就在上海的百乐门歌舞厅,它被称为“远东第一乐府”,中国内地娱乐的标志性场所。爵士乐自由不羁轻快随意,给老上海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作了最美妙的铺垫。百乐门当时有一支爵士乐队,美艳歌女在他们的伴奏下,演唱着陈歌辛的那些荡人心魄的爵士乐:《假正经》、《香格里拉》、《玫瑰玫瑰我爱你》——近百年的岁月流逝了,爵士乐给上海这座南方都市打上了一层玫瑰红底色,那其实就是爵士乐气质:时髦、怀旧、优雅、格调……一直到今天,这一层玫瑰色并没有褪净。程乃珊说:“我非常喜欢爵士乐,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爵士乐发烧友。在我父母亲生活的那个年代,爵士乐可以说是上海城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那个时候有一批人都非常喜欢爵士乐,这主要和当时上海的人们开始接触好莱坞电影有关。”事实正是如此,即便在“文革”那一段非常时期,上海一些老克勒也会穿上洗得泛白的中山装,风纪扣扣得紧紧的,袖口有些破旧的毛边,也修剪得干干净净,在夜晚来临时,他们会放下窗帘,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磨损的留声机播放百乐门爵士乐;用小煤油炉煮着劣质咖啡,身体在香氛中乐声里轻摇着,仿佛又回到1930年代。

张爱玲迷恋爵士乐,她说:“一般的爵士乐,听多了使人觉得昏昏欲睡,像是起来得太晚了,太阳黄黄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没有气力,也没有胃口,没头没脑。那显着的摇摆的节拍,像给人捶腿似的,却是非常舒服的。”爵士乐就是令人愉快和舒服,张爱玲不但自己喜欢,也会让她笔下的人物喜欢:“楼下吃完了饭,重新洗牌入局,却分了一半人开留声机跳舞。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多瑙河》,凉阴阴的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迷糊糊的盹了一会儿,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来。”

爵士的发源地是新奥尔良,据说百乐门的爵士乐与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没有任何区别,那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长号、低音提琴、鼓、沙槌、打击乐演奏的音乐完全有别于我们耳熟能详的丝竹管弦之声,却在那些以欧化生活为时髦的摩登男女中间迅速普及,并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这只能从文化上寻找原因,而绝非音乐本身。我在派拉蒙电影里听到一句最精彩的对白:“老百乐门爵士乐队响起了,你无法拒绝华丽转身。”是的,向往品位与格调是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人天生喜欢粗俗与低劣——而爵士乐,它应该就是上海失散多年的最有格调的情人。

住楼下的姨奶奶

黄逸梵出洋后,张廷重吃喝嫖赌不算,还把姨奶奶接到家里来了,怕族人说话,让“姨奶奶住在楼下一间阴暗杂乱的大房里。”张爱玲难得进去一次,站在父亲的烟炕前背书,姨奶奶也识字,教她侄儿读“池中鱼,游来游去”,动不动抬手就打他,打得他睁不开眼睛……

这个住楼下的姨奶奶似乎脾气很坏,动不动就打人,还用痰盂将张廷重的头砸破,最后被赶出门去,“大门里缓缓出来两辆塌车,都是她带走的银器家什。仆人们都说:这下子好了。”张爱玲对姨奶奶似乎并不憎恨,甚至胜过她对孙用蕃的感情,“姨奶奶搬了进来,家里很热闹,时常有宴会,叫条子,我躲在帘子背后偷看,尤其注意同坐在一张沙发椅上的十六七岁的两姊妹,打着前刘海,穿着一样的玉色袄裤,雪白的依偎着,像生在一起似的。姨奶奶不喜欢我弟弟,因此一力抬举我,每天带我到起士林看跳舞,面前的蛋糕上的白奶油高齐眉毛。”其实更早前父亲就带她去过小公馆,那时候姨奶奶还没进门,住在小公馆里。她从小立志写作,很会察言观色,对姨奶奶的态度应该是神秘好奇多于道德上的审判,她后来曾津津有味地谈起她看过的画作《青楼十二时》,甚至晚年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海上花列传》,这与她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

《海上花列传》又名《海上花》,是清末鸳鸯蝴蝶派作家韩子云用苏州方言写成的章回小说,描述的是当时上海青楼女子生活。1892年首度在上海印行,1926年,书商邀请当时推动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写序,加上新式标点符号再版。少女时期的张爱玲在父亲书桌上看到的就是这个版本,一时入迷,还让家里的私塾老先生捏着嗓子模仿女腔朗读《海上花》,笑得直不起腰。后来她赴美定居,一个庞大的计划就是翻译《海上花》。可惜她当时居无定所,在一个汽车旅馆里,译了18年的《海上花》手稿竟然被窃,张爱玲心急如焚,只得报警,幸亏后来手稿又奇迹般出现。张爱玲在如此穷困潦倒之际还在关注青楼女子,研究海上花,可见少时生活对她的影响有多深。当时的上海滩华洋杂处,现在的福州路当时叫四马路,是文化一条街,也是青楼一条街,文化人与青楼女和睦相处,是很奇特的中国现象——无论大同婆娘还是扬州瘦马,无论书寓先生还是幺二堂子,她们与文人作家在一起吃花酒打茶围,再自然不过,连张爱玲最为崇拜的胡适先生也不拒绝这些茶余饭后的“花边”,像张廷重这样的花花公子,更是趋之若鹜,继而将姨奶奶接进家门。

母亲是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反叛女子,而楼下就住着四马路接来的姨奶奶,张爱玲就生活在这古典与现代、没落与新生的夹缝之中,她一生就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挤出一条路,伶仃独行,渐行渐远,她给予世人的,只是一个穿旗袍与高跟鞋的背影……

朵云轩信笺

张爱玲在《金锁记》开头这样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朵云轩信笺,就是张爱玲的最爱,尽管这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这样的相思素笺,张爱玲更不忍舍弃吧。

在打字机没有普及的年代,所有的写作都是以笔书写在纸上。不知道在老上海时代,信笺与稿纸是不是要分开来用?据说朵云是书信的雅称,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创立起,就以信笺、画笺闻名天下,为书画家所钟情,成为美的载体,亦是美的化身——《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女人,她和《秋灯琐记》作者蒋坦夫人秋芙追慕风雅,春扫落花夏采蕉叶,捣烂成汁,掺入云母粉,入纸皴染成彩笺,题上诗送给风雅友人,一时传为佳话。张爱玲喜爱的云朵轩信笺,也应该是彩笺,上面题有字:“梅花是主月是客”,或者是“洒相思之清泪,呈绝世之奇花”,这样的纸只配写诗作画来用,如果要用来写,也只配写情书,比如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之类——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应该就是用朵云轩信笺写的,包括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那些信,比如那封:“我已经不喜欢你了,因为你是早已不喜欢我。”张爱玲的泪滴就滴落在朵云轩信笺上,“像一个红黄的湿晕”。

张爱玲多次提到她的心爱之物,《多少恨》里她这样写:“在昏黄的灯光下,那房间如同暗黄纸张的五彩工笔一卷。”《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这样写道:“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在妻子与情妇之间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精致的仿古信笺,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这就是朵云轩信笺,风雅无边,风情无限,难怪张爱玲爱不释手。在没有朵云轩的古典岁月,诗笺都是亲手制成,制笺的过程就是一个美的仪式,《红楼梦》中妙玉身在佛门却偏用粉笺,大抵也出于一个爱。薛涛制的浣花笺风靡一时,据说薛涛笺用的全是百年芙蓉树的花朵与树皮,为了制笺,薛小姐把成都的老芙蓉树采尽了花朵剥尽了皮。

芙蓉花落,薛涛笺已失传;朵云轩在,售出的大多是赝品——古典的美如秋风吹扫一朵云,正迅速远离我们,所以张爱玲早在三个三十年前就发出这样感叹:“隔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凄凉。”

十几克拉的火油钻

同类推荐
  • 东方之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东方之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

    本书介绍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情况,包括中央决策、开工建设、设备安装等章节。
  • 十六夜膳房

    十六夜膳房

    本书巧妙借用民间耳熟能详的孟婆、忘川等元素,以生死之命题搭建美食于情感之间的桥梁,将现代都市人的诸般情感体悟作为丰富食材,烹制出各类让人或感动、或失落、或悲戚、或愉悦的人间料理。你我的失措、爱恨、遗憾、生死,都蕴于每一道食物之中,杂陈人生百味。它在试图还原一个热气腾腾的真相:只要心怀温柔,每个人都会活过很好的一生。
  •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成就很好的散文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五四”运动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辗转任教,1925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创作上转向散文。《踪迹》《背影》等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即写于此时。1931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将沿途所见所感集成《欧游杂记》流传一时。抗战爆发后任西南联大教授,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1948年拒受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一个爱国文人的高尚情操,后因病去世。
  • 第二季水瓶谷物

    第二季水瓶谷物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他们对当代社会的物质性的回应远远超出了前几代诗人,其中有曲折,有小打小闹,但也不乏新颖大胆和卓有建树的探索。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一代人的创作展示了当代诗歌的新的能量和自信。
  •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称,深受几代读者喜爱。《丰子恺散文》收录散文三十八篇,共分四辑。第一辑“给我的孩子们”,收录作者描摹儿童、回忆童年相关文章;第二辑“山中避雨”,收录作者游览感悟相关文章;第三辑“劳者自歌”,收录作者人生杂感相关文章;第四辑“随笔漫画”,主要收录作者谈论随笔、漫画、音乐、艺术的文章。丰子恺散文如片片落英,含蓄人间情味。
热门推荐
  • 智能之作

    智能之作

    描写了人类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制过程中的不断完善和智能化的故事。在人类的不断努力下一个机器人群体由弱到强、到不断的完善智能化的过程。最后智能机器人都让人类都感到恐惧和无法制约。它们能不断完善、提高、修复、智能自己。他们的思维和智慧在几十倍,几百倍的快速增长。开始的时候人类想让机器人类帮着实现了征服宇宙的梦想,因为机器人类可以不吃不喝,没有死亡和疾病,只要有能量就行。当他们具有了自身修复功能后,没有了死亡、疾病,只要有物质的地方,他们就可以活下去。他们在一个个的打破了人类所制定的文明等级。最终的结果与霍金的预言不谋而合,他们的野心在不断的膨胀,痴心妄想打败、奴役人类。人类开始了与智能机器人之间,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战斗。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努力、顽强最后打败了智能机器人,但是在这次斗争中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巨大的损失。
  • 鲜血中的白蔷薇

    鲜血中的白蔷薇

    异国的少男少女因为战争相遇,数年相伴使得爱情的萌芽在他们心底生根,可他们注定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他们,能战胜一切相守一生吗?
  • 凋泠

    凋泠

    在人人都渴望被爱的年纪里,看似一路繁花、终是遍山荒凉。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却少了那个走进心底的人。
  • 林夕凡的旅行

    林夕凡的旅行

    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五个日出日落,人的一生或许也就这么长了。太阳升起的晨辉,夜色将近的残风,恋,你喜欢吗?夜幕降临的前奏,似血般的残阳,渐渐升起的星辉,恋,夜凉了,该回家了哦,来,到背上来。
  • 东方初纪

    东方初纪

    上古地球何以尊?自是……第一代神族是啥?
  • 重生之传说

    重生之传说

    一个地球21世纪的极品宅男重生到一个以地球为历史的23世纪的平行空间的故事·
  • 中华清廉故事

    中华清廉故事

    “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清正廉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的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清廉为节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晏婴尚俭拒新车”“吴隐之笑饮贪泉”“狄仁杰廉明断案”“于成龙骑驴赴任”……这些都是清正廉洁的率先垂范的典型。本书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清正廉洁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 重生君少的香香甜妻

    重生君少的香香甜妻

    前世,顾香香着了闺蜜的道,和顾北冥在一起了,放着帅气的老公君墨楠不要,去要一渣男,还被渣男和闺蜜害死,重活一世,顾香香打算抱紧自家老公的大腿不放
  • 桃子与六个坏蛋

    桃子与六个坏蛋

    水桃回到家中,发现妹妹水云不见了,然后被人告知是被父亲送到了亲戚家。去问父亲为何,父亲颓废的说:这是她的命啊!过几天,水桃被通知也将送到另一个亲戚家,水桃答应了。到了亲戚家才知道,他们……都是吸血鬼。水桃为了寻找妹妹与吸血鬼们斗智斗勇,同时阴谋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