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08900000007

第7章 第二次受挫

言语无法做到的事情,金子可以做到。

——哥伦布

(一)

在西班牙,哥伦布只有一个熟人,那就是住在韦尔发的妻妹。此时,她已经与一位西班牙人结婚。

1485年初的一天中午,哥伦布到达了基督教弗朗西斯教派的德拉·拉比达修道院。这让哥伦布想到将儿子迭戈安顿在这里,因为他知道这所修道院会收养儿童。

当哥伦布带着小迭戈敲开修道院的大门时,碰巧出来的是一位研究天文学的、具有高度教养的修道士安托尼奥·德·马奇纳来为他开门。他留下了哥伦布父子,并收留了小迭戈,准备让他日后做学徒。

马奇纳是塞尔维亚的财政局长,他除了神职工作之外,还研究宇宙结构学和天体学,在这方面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在与马奇纳的接触中,哥伦布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布,因为马奇纳认为哥伦布的计划是可行的。

在哥伦布来到西班牙的时候,西班牙正处于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1469年,原阿拉贡王国的王子费迪南·冯·阿拉贡与原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公主伊莎贝拉·冯·卡斯蒂利亚结婚后,两国正式合并,并采用“西班牙”这个国名,并由两人共同执掌朝政。

在其后的10年,被称为“天主教徒国王”的费迪南与伊莎贝拉为西班牙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对国家的一切方面都实行改组,极大地强化了王室的权力,限制上层贵族的势力,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1479年,西班牙又与葡萄牙缔结了《阿尔卡考巴斯和约》,结束了与葡萄牙的百年战争纠纷,并通过放弃在西非的行动来保证对加纳利群岛的占领。在各城市和教士的帮助下,搞分裂主义的上层贵族势力、与王室分庭抗礼的门多萨、曼里奎和古斯曼家族的势力被粉碎了,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哥伦布开始在一批西班牙贵族之间四处奔走,开展游说,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援。这些贵族个个财力物力雄厚,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着几乎是独立王国一般的统治。

哥伦布首先拜访了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这位公爵是西班牙的一位高级贵族,占据了西班牙南部加的斯半岛最富有的封地,控制着圣卢卡尔港周围的大片区域。因此,他的财力物力令他完全有能力资助哥伦布西航的计划。

哥伦布与西多尼亚公爵进行了多次详谈,认真而详细地向西多尼亚公爵描绘了他远航亚洲可能带来的光辉美好的前景。有一段时间,西多尼亚公爵的确有些动心了,但这位脑满肠肥的公爵傲慢而又多疑。他不相信哥伦布这个宏伟计划的可能性,认为哥伦布所言的一切都只是这个意大利空想家的幻梦而已。

就这样,哥伦布再一次失败了。之后,哥伦布又在马奇纳的引荐下,结识了梅迪纳·塞利公爵,并向他求助。塞利公爵热情而友好地接待了哥伦布,并一直照料他的住宿和饮食,从各方面维护他。

塞利公爵住在距离加的斯港不远的圣玛利亚港,这个港口在西班牙南部地区享有盛名。他听取了哥伦布的建议以后,拿出大量的资金建造了3艘帆船,还准备了一年的食物,配备了海员和其他一些必须的物品,以一种十分坚决的态度援助哥伦布的西航计划。

1485年3月,费迪南国王与伊莎贝拉女王在塞维利亚度过冬天以后,移师科尔瓦多,准备发动一场消灭摩尔人的春季攻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封建主和西班牙的王公贵族们,其中也包括梅迪纳·塞利公爵在内,都集合了自己的队伍准备参加此次进攻。

到4月份,战争取得了辉煌性的胜利,西班牙相继攻占了许多地方,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一时还不能到来。因此,塞利公爵这时根本无暇顾及哥伦布和准备西航的事。

在哥伦布的一再请求之下,梅迪纳·塞利公爵准备将这件事正式上报给国王。因为公爵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这样崇高的事业可能带来的荣誉应属于国王,不应由他独享。所以,他就给伊莎贝拉女王写了一封信,恳请她关注此事。

伊莎贝拉女王接到信后,很快便回信表示同意,并命令哥伦布亲自去见她。于是,哥伦布带着公爵的一封信前往当时王室所在地科尔瓦多。在哥伦布随身携带的公爵致女王的信中,公爵表示:如果国王批准这项计划,他愿意承担一部分的费用,并愿意将他的圣玛利亚港口作为装备船队的港口。

当哥伦布急匆匆地赶到科尔瓦多时,并没能见到国王和女王,因为此时他们正在集中精力准备对摩尔人发动新的攻势。但女王留下了指示:有关哥伦布的事由卡斯蒂利亚王室司库阿隆索·德·金塔尼利亚负责处理。

(二)

1486年1月20日,哥伦布将他的西航计划送交到卡斯蒂利亚王家枢密院,这也算是他正式“效力”西班牙王室的开始。

西班牙的国王和女王属于流动性的君主,经常跟随部队到处征战。在对摩尔人发起的连年征战中,他们不断随部队四处迁移,而宫廷和军队大本营自然也要跟着迁移,结果导致王国内部财政空虚。

王室司库阿隆索·德·金塔尼利亚当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王室和国家财源的枯竭。因为在攻打摩尔人的长期圣战中,国家的财产,包括国王个人的财产以及封建领主们所提供的财产,到1486年底时都已几乎耗尽。故而当他听哥伦布谈到东方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可以获得时,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金塔尼利亚对哥伦布表达出一种非常同情的态度,命令给哥伦布提供资助。可以说,在这期间是他保证了哥伦布的衣食住行。为了打通各个关节,让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尽快得以实施,金塔尼利亚还安排哥伦布去见红衣主教门多萨。

唐·佩罗·冈萨雷斯·德·门多萨是西班牙的红衣主教,地位权势十分显赫,人称“第三国王”。哥伦布见到这个人物以后,很快就有了晋见国王和王后机会。

在等待国王和王后接见的期间,哥伦布也没有停止奔走的脚步。此时,朝廷已经在西班牙中部和北部从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而哥伦布却缺少旅费跟着前进。他只好从塞维利亚搬到附近的科尔多瓦市,一心等着国王和王后赐予善意的答复。

在科尔多瓦也同住在大多数其他城市一样,这里已经有了不少热那亚侨民,其中一个以司药为职业的热那亚侨民在这里还开了一个小药店。

这个药店很快就成为一些医师和科学爱好者的集合地点。当然,哥伦布也会经常到这个店铺里来。他在这里认识了迭戈·德·哈兰纳,并和他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哈兰纳还将哥伦布带到自己家里做客。在哈兰纳的家中,哥伦布遇见了年方20岁的乡村姑娘——哈兰纳的堂妹贝特丽丝·恩丽克丝。

不久后,恩丽克丝便成为哥伦布未正式结婚的继配,后来还在1488年为哥伦布生下他的第二个儿子弗兰多。弗兰多长大后,为父亲哥伦布写了传记。

不过,哥伦布在第一次远航归来后就再没有与恩丽克丝保持关系。有人为此批评哥伦布不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基督教徒必须恪守基督教的“十诫”,其中有一诫就是不能姘居,后来一些为他写传记的笃信宗教的作者也感觉此事难于下笔。

但是,哥伦布和贝特丽丝·恩丽克丝结束关系后,一直负责她的供养。在临终前,哥伦布在自己的遗嘱中还将她托付给自己的财产和封号继承人——大儿子迭戈,要他照顾恩丽克丝。他在遗嘱里写道:

“贝特丽丝·恩丽克丝是我的儿子弗兰多的母亲,应该升格使其与她的地位相称,以便她能够过上受人尊敬和富足的生活。由于我在许多方面亏待了她,我这样做是为了从我心灵中卸下沉重的包袱,使我们的良心得以安宁。心灵的愧疚让我痛苦不堪。”

哥伦布还一直把弗兰多和与前妻合法婚姻生的儿子迭戈同等对待,哈兰纳家的后人与哥伦布家合法婚姻所生子女之间也保持了几代良好的情谊。

(三)

1486年5月1日,在哥伦布到达西班牙差不多一年之后,他在阿尔卡萨宫受到了伊莎贝拉女王的接见。

伊莎贝拉是一位不寻常的女王,她睿智、果断,外交手腕灵活。尽管有时显得有些偏执,甚至还有些固执己见,但这种性格却令她使整个国家摆脱了他的兄长海因里希四世摄政期间的那种动荡混乱的局面。

伊莎贝拉女王能够发挥如此强大的作用,并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是她与她的姐姐胡安娜经过艰苦的王位争夺之后才赢得了这种地位。执政之后,伊莎贝拉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女王:1482年,她统一了最重要的骑士团,建立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她坚持自己有权任命教会高级职位的人选;她接管了由武装军团经营的大量田地,采用宗教法庭并驱逐了摩尔人。

相比之下,伊莎贝拉女王的丈夫费迪南国王在她的身边却显得有些逊色。但与伊莎贝拉截然相反,他诡计多端,只凭理智,从不感情用事,始终只用他们的政治价值来衡量他那些仅仅是暂时的朋友和盟邦。

哥伦布来到伊莎贝拉女王面前,向端坐在王位上的女王深深鞠躬致敬。阿尔卡萨宫是一座摩尔式的宫殿,建筑风格独特,前厅里有许多色彩斑斓、结构严整的拱顶和立柱。哥伦布初来乍到,仿佛进入一座迷宫一样。

宫殿里,气氛庄严肃穆,寂静无声。来到这样的场所,哥伦布突然之间犹豫起来。他感到,他即将向女王说的话可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在伊莎贝拉女王的授意下,哥伦布开始谈起他的西航计划。他谈到印度,谈到西潘古的巨大财富、香料、金银、珍珠、绸缎、瓷器,谈到玉石铺的桥、黄金盖的屋,谈到只要驾船向西航去就可以从那里运回无数的珍宝。

伊莎贝拉女王很认真地倾听着,丝纹不动。在谈话过程中,哥伦布还走近女王面前,在女王面前的桌子上展开了一幅他随身带来的地图,并详细说明了他将要航行的路线。

当时,葡萄牙依然是西班牙在海洋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由葡萄牙人发现的加纳利群岛在1478年两国的协定中已明确规定为西班牙所有,这里是他们后来远航美洲的桥头堡。但葡萄牙仍然保留着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另外还得到了几内亚。因此,两国依然明争暗斗,努力进行海洋上的扩张。

哥伦布讲完自己的计划和设想的航行路线后,伊丽莎白女王对他的讲解似乎很满意,向他赞赏似地点了点头。但是,伊莎贝拉不可能马上采取行动,因此此时西班牙正与摩尔人进行战争,昂贵的探险航行会激起邻国葡萄牙的愤怒,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何况战事耗资巨大,每笔投资都要仔细考虑。

因此,在哥伦布离开阿尔卡萨宫时,伊莎贝拉女王并没有给予他肯定的答复,只说会指派专人接见他。随后,女王将这件事提交给她的顾问们。

(四)

在伊莎贝拉女王的忏悔神父弗雷·赫尔南多·德·塔拉维拉的领导下,1486年初夏成立了专家调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哥伦布的西航计划。专家委员会设在萨拉曼卡,这是当时西班牙最高学府的所在地,也是西班牙学术活动的中心。那里专家云集,资料和地图都十分齐备。

当时,西班牙是欧洲最好的宇宙志学和天文学中心之一。在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队伍中,有当时最负盛名的犹太人天文学家阿布拉哈姆·萨库托。这所大学也是最早在课堂上介绍哥白尼天文学说的基督教院校。

该调查委员会由天文学家、宇宙志学家、航海学家与哲学家共同组成,萨拉曼卡的执政马尔多纳多博士也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1486年圣诞期间,调查委员会在萨拉曼卡召开会议,与会成员意见各异。但是,委员会中至少有一人,即迭戈·德·戴萨尔赞成这个西航计划。可能是在他或塔拉维拉的影响下,1487年初,哥伦布获得了一笔补助费——一年为1.2万马拉维迪。这是付给一个航海能手的薪水。如果按期支付的话,对于哥伦布这样一个不讲究吃喝的人来说,是足够维持日常生活的。

然而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甚至又一个圣诞节过去了,调查委员会也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在等待委员会决定期间,哥伦布一直住在宫廷附近,经历了对摩尔人的最后一个港口城市马拉加的围困,经历了那几个月发生的鼠疫和1487年8月18日对该城市的占领。他跟随着逃避鼠疫和不舒适天气的国王夫妇,冬季前往萨拉曼卡,早春季节到穆尔西亚,然后又去巴利亚多利德,努力谋求会见高级神职人员和世俗的达官贵人。虽然争取到了一些支持者,但大多数人仍然讥笑他是个幻想家。

在这种一直毫无结果的等待中,到1488年初,哥伦布又写信给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再次请求他赐予接见,并发给他护照,以预防他到里斯本后因债务问题遭到拘捕。

约翰二世立即给哥伦布回信,热情地劝他尽快动身返回葡萄牙,并保证他不会受到法院的拘捕。

在给哥伦布的信中,葡王约翰二世称哥伦布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我们的特殊朋友”。他还在信中说:

“至于你因为这是件冒险的事,出于某种您所不得不考虑的原因而对我们的司法有所惧虑的话,我们可以通过此信向您保证,您可以来去自由,决不会因任何民事原因或其他性质的罪名而受到逮捕、拘留、控告、传讯或起诉。”

国王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令哥伦布非常高兴。其所以如此,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杜尔摩和伊什特列托并没有找到那个神话一般的安第利亚岛;二是巴多罗缪·迪亚斯继其他葡萄牙人之后第十二次企图绕道非洲海岸到印度去,但出海7个月后一直杳无音讯。在这种情况下,约翰二世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哥伦布身上。

但是,哥伦布并没有马上接受葡萄牙国王的邀请,可能因为他十分了解这位国王暴戾严酷的性格:对他认为的敌人下手毫不留情。所以,哥伦布不敢贸然返回里斯本。

在此期间,为了维持生活,哥伦布在塞维利亚开办过一个“制图家兼书商哥伦布兄弟事务所”,经营制图和售书业务。直到1488年12月,哥伦布才返回里斯本。

然而,在哥伦布返回里斯本前,巴多罗缪·迪亚斯已经远航归来了。当哥伦布和弟弟巴托洛梅来到国王约翰二世面前时,迪亚斯的3艘帆船正自豪地在特茹河上航行。伟大的船长绕过非洲南端——国王为其取名为好望角——远航到非洲东岸,但因水手哗变,迫使他折回葡萄牙。

在迪亚斯回来后,约翰二世对哥伦布再次失去兴趣。他的船长已经能够找到去印度的海路了,为什么还要投资到这个没把握的由西到东的航行计划上去呢?

同类推荐
  • 谍海幽灵

    谍海幽灵

    本书内容包括卧底东京的“红谍”、德英两国间谍战、无声战场的较量、双面巨谍的蜕变、转败为胜的密码本、格鲁乌王牌特工、夏威夷窃取“珍珠”等。
  • 忏悔无门

    忏悔无门

    雨城的死刑系列小说,描述了各种身份的死刑犯和司法人员的艺术形象。其中,有现实题材,也有历史人物,有死刑犯和畏罪自杀的贪官,也有着力描述的狱医、法官。但不管如何,作者总是把主要笔墨用于描述、揭示各种人物各不相同的心理活动轨迹:或对死亡的畏惧,对求生的渴望;或呈现浑浑噩噩的麻木状态;或忏悔图报,恳求偿还情感债务。因而,读罢作品,见识了一个个死刑犯的面容,熟悉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之后,我们也就自然地拥有自己独到的感悟:这些死刑犯大都是本不想死或不该死的;如果不是贫穷、愚昧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不是偏狭的个性压抑了他们的理性和道德,他们也许会像平常人一样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
  • 汪精卫第四卷

    汪精卫第四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热门推荐
  • 我的扶弟魔女友

    我的扶弟魔女友

    【扶弟魔】【男主舔狗,毒文】这么些年来,你弟上学的钱,我掏的。你弟创业的钱,我掏的。你弟的债资,我掏的!你到底还想怎样?我爱的是你,不是你弟啊!!
  •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本书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这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曾将时光拟作画

    曾将时光拟作画

    历经五朝的太皇太后苏苏宓,在她百岁寿诞之日闭上双眼,再世为人的她,以为这是终点,再睁眼,却变成了书中家世优渥但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最终命丧黄泉之人。当她成了她,命运的齿轮已经转向另一个方向。当他遇到她,阳光温暖,岁月正好,我们一起。
  • 我的少年带着光

    我的少年带着光

    1vs1男女主身心干净男主:天生脑子好,随便学都牛,典型的人见人嫌!女主:课上不学习,背后玩命学,又一个人见人嫌!任尔风:7岁那年,是你把我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宛如一束光,照亮我本该枯萎的生命。时隔九年,又因为相似的事件,让我们再次重逢,可惜相遇两不知,但你依旧是那个心地善良的少年。陆辰睿:7岁那年,我曾对自己说,要保护你一辈子。可转眼之间,你就消失不见。寻觅九年,天不负我,终将把你送来我的身边。这两人分别带领自己的班级互掐,又会是个什么画面?或许是:日近黄昏兮,浪花卷起池有一男兮,泳姿勾起冰清玉润兮,撩到飞起看清面目兮,一脸嫌弃
  • 傅太太,求关注!

    傅太太,求关注!

    丰城第一名媛唐微微,被逼无奈以身抵债,一场宴会意外入傅少法眼,一秒闪婚,傅少宠妻无度,一路披巾斩棘,手刃白莲,男女互撩,心生情愫。“要不要干预?”“多事!”男人不冷不热,唇角却微微上扬。“满意吗?”“满意。”正想说点什么弥补,男人发话了,“那再好不过。唐小姐,我对你很感兴趣,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马上结婚。”唐微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化诸天

    道化诸天

    我不是好人,我也不想当好人,我只相信手中的“拳”。
  •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她,华夏百年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参加婚礼,一场车祸断送性命,穿越到灵灵大陆,一个草包小姐身上。拥有百年世家的中医知识,于是各种病手到擒来!你不会治的病,本小姐会治,你不会炼的药,本小姐会炼,本小姐是绝世天才炼药师!他是一世邪王,无上尊者,是这大陆的主宰,拥有万千子明对他俯首称臣,却为了救她甘愿舍弃一身修为为她续命,就为她活过来!“夜轻尘,只要有了你,我就有了整个世界!只要你能醒过来,放弃我的一切,我甘愿!”邪王抱着她悬浮在半空,宠溺的眼神看着她,温柔的语气响彻天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总裁的魔王助理

    女总裁的魔王助理

    景鱼鳞手持长刀,踏着尸山血海对着高高在上的神明说道:“我从黄泉而来,本就不死不灭。”诸神时代结束后,形成了天,魔,人三界,神魔两界,相互敌视,相互争斗。这是一个讲述魔王化身人类和美女总裁闯荡人间可歌可泣的奇幻热血爱情故事
  • 创世逆仙

    创世逆仙

    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意外穿越到修真世界,附身到一个下人身上。本以为今生与修真无缘,不曾想偶然间吃了一只天鹅,这个癞蛤蟆从此一飞冲天。万般仙法皆有始,千条古路必有终。大道独行不寂寞,神枪小子浪荡行。
  • 隔世诺

    隔世诺

    玉兰花开花落散落一地殇,是命是劫都放不下曾经倔强的心,那许下的誓言来不及兑现,成全了隔世的隔世诺言。而最后的最后却还是逃不过离别成却永别心痛难忍,绝别成却诀别心酸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