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28600000002

第2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1)

天命

人类纷繁复杂的一切行为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什么?食色?财富?名声?权力?

也许答案没这么简单。

人,并不仅仅为稻粱谋。公元前4世纪,爱琴海畔,雅典的星光照亮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大约2000年后,英伦那场惨烈的圈地运动,催生出莫尔的《乌托邦》。每个人心中,都曾描绘过一幅终极理想世界的图景,有些人比较蒙眬,有些人比较清晰,还有一些人,毕生致力于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

司马懿也是其中一员。

他的理想世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根据司马懿本人的信仰(伏膺儒教),应该就是儒家经典所承诺的大同小康的社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修齐治平,国身通一,是维系一个名、位、礼三位一体、秩序严谨、纲纪分明的世界。

这个理想,司马懿似乎有条件尽早实现。他不像韩信,早年穷困潦倒,吃饭基本靠蹭,还要忍受胯下之辱,他也不像姜尚,白发照清水,在渭水边钓鱼钓到八十多岁,才等来了识货的周文王。

司马懿,河内温县孝敬里人。说得玄乎点,他的祖先可以回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即使按严格标准审查其家谱,至少也能上推到秦末。当时,原六国诸侯共起伐秦,赵国将领司马卬,因积极参与这项光荣事业,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建立后,“异姓不王”,殷国便改成了河内郡。司马氏以此地为家,传十二世,世代为官,诗礼传家,一直传到了司马懿的父亲:东汉京兆尹司马防。

因此,司马懿从小不愁吃穿,也不愁没书读,尤为可喜的是,这位小同学天生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史书上对少年司马懿的评价是: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刚断英特,非常之器。

这个起点,看起来非常美妙,如果没有意外,他将在通往“治世能臣”的道路上全速飞奔。

可惜,意外还是发生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滥俗的玩笑——生不逢时!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正处在土崩瓦解的最后阶段。

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到桓灵之世达到了极致,士人们一直在斗争,却从未胜利过。东汉末年,又连续发生过两次党禁事件。因为以联名上书支持正直官员的方式,反对宦官专权,士人们遭到肉体和心灵的重大创伤,第一次,遭遣返回乡,终身不得做官(所谓禁锢)者有二百多人;第二次,仅惨死者就有一百余人,其余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多达六七百人。

“党锢”之祸,好比一对长期不和的夫妻,爆发了最后一次掐架高潮,之后的结果,是感情破裂,无可挽回。我爱你,你不爱我,你还纵容坏人削我。这事儿,搁谁身上谁委屈。

士人们从对君主的无限眷恋和绝对忠诚中解脱了出来,儒家那一套是非观念,行为准则,失去了至高无上的光环。思想上的动摇,伴随着政局的混乱,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董卓废帝,群雄并起,汉朝灭亡。

这就是司马懿降生的年代,一个与他的信仰背道而驰的年代,一个让他看不清前途所向的年代。

他也曾愤懑,也曾忧愁,想要解救天下于水火(慨然有忧天下心),但他能做的,似乎只有叹息。也许,他可以凭借家族势力,组织起一支军队,然后……

一旦涉及行动,问题又绕回到原点,生不逢时,确切地说,他不但没赶上能够一展宏图的盛世,连接下来那场群雄逐鹿的乱世盛宴,也起码来迟了十年。

三国大事年表写得很清楚: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这年司马懿五岁,应该已经不穿开裆裤了,大概刚刚开始学前教育,读读《论语》、《孝经》之类。

公元189年底,三十四岁的曹操号召各征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这年司马懿十岁,大概读了几本书了,说他能参政议政,招兵买马,绝对是胡扯。

公元196年,四十一岁的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奉天子以令诸侯,刘大耳朵刘备被吕布一通胖揍,没奈何,投奔了曹操。不久后的一个雷雨天,他俩将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年司马懿十七岁,该读的儒家经典应该已经读完了,也许,他在读史,读兵书,读经济博物。

公元201年,官渡之战结束,四十六岁的曹操当上了司空。

这一年,司马懿二十二岁。我相信,这时的司马懿,已经成为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了,丝毫无愧于前面所说的那些评价。而同时代另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今年刚二十,正宅在南阳的一座茅庐里,闷头起草“未来政区图”,那人叫诸葛亮。

司马懿的名声在家乡广为传播,连曹操都听说了。曹公是个求贤若渴的人,眼下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殷切邀请司马懿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但司马懿毫无归心之意。这也不奇怪,他几乎是听着曹操的事迹长大的,效果拔群——对曹操,他的基本态度不好说是“不齿”,但起码可以说“不敬”,“不服”。

全国人民没有不熟悉曹操的吧,此公出身不太光彩:太监的孙子。《三国志》里说,他父亲曹嵩,是个来历不明的可疑人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过继给宦官曹腾当养子。史家为了给孟德兄脸上贴金,想破了脑袋,也仅仅搬出一位汉朝相国曹参。

我个人觉得,司马懿不至于仅凭出身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关键在于,他看不上曹操的品行和施政风格。

儒家讲究“君子百行”,曹操一行也行不上,年少时为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读圣贤书,完全不理会儒教那一套。在施政风格上,曹操“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细政苛惨,科防互设”,在刑法的质和量上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至于用人哲学,往好听了说,叫“唯才是举”,往难听了说,那简直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什么鸟都有。你说什么,品行?节操?那些玩意暂不考虑(时忘道德)。

曹操不是司马懿所欣赏的明主,因此,他不愿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司空府里去(不欲屈节曹氏)。“君子有所不为”!

但司马懿毕竟不是祢衡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这个时代,不但“有所作为”要付出代价,“有所不为”同样如此。而代价很可能非常沉重,很可能就是项上人头。

不过呢,青年司马懿还是硬气了一回,他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拒绝方式很委婉,大家也知道,装病,二十二岁,一米八几的大棒小伙子,就敢装中风(风痹)。

这事,曹操不信,估计搁谁谁也不信。

曹操折了面子,于是想了个法子,三更半夜派人到司马懿家里偷窥。来人看到的景象大致是,司马懿嘴歪眼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这下曹操相信了吗?未必!

但司马懿无比认真和坚持的装病态度,大概是感动了他,况且,他最近有点忙,还急着去消灭袁绍那几个儿子,就放了司马懿一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也当上了丞相。但这一年对他来说,其实是比较悲催的一年,他刚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士:郭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年年底,他还将遭受一场惨败——赤壁之战。

也许是郭嘉的离去,提醒曹操补充人才,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这一次,他没有心情跟司马懿捉迷藏了,派人去直接放话:你小子要是再推三阻四,直接下狱(若复盘桓,便收之)!史书上说,司马懿怕了,因此就从了。

原因真的这么简单吗?司马懿是个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胆小鬼?

在我看来,他不是怕了,而是对天下局势看得更清楚了,大混战基本结束,集团战即将拉开序幕。经过这些年的冷眼旁观,他也推算出,曹操集团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此时,面对曹操集团,司马懿有三个选择,我戏称之为“三命焉归”:抗命被捕,亡命天涯,认命效劳。

选择前两个,他会成为一个宁折不屈的君子,人们也许会对他的名节津津乐道,但仅此而已,对于他魂牵梦系的天下,对于他念念不忘的理想,有什么实际的益处?

司马懿选择了第三条路:认命。

鬼才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玩一种纸牌游戏《三国杀》。游戏中,司马懿这个角色有两项技能叫“鬼才”,“天命”,非常好用,一般时刻可以打乱对手的策略计划,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决定对手的命运。

真实的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鬼才。

首次拒绝曹操,到最终加入曹操集团,中间隔了七八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修炼成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这些才能究竟是怎么学来的,难道像张良似的,碰上什么黄石公白石公?

但,这柄天下最锋利的宝剑,终于出鞘了。

他今后几十年的事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洞悉。对形势的洞悉,对人性的洞悉。

尽管丞相府中牛人众多,司马懿还是很快展现出了过人的眼光和才能。曹操在世时,司马懿的主要表现是向曹操建言,主要涉及规划设计和危机处理。基本上,凡是曹操认真听取了的,都收到了正面效果,不听的,都成了惨痛教训。

比方说,下面几件事:

1.曹操降服张鲁时,适逢刘备半骗半抢,从刘璋处取得了蜀地,又急匆匆去夺江陵。司马懿建议,应趁刘备立足不稳,蜀人未附之机,到汉中陈兵示威,先使益州人心震恐,然后一鼓而下,轰走刘备。曹操不同意,还引用了光武帝刘秀那句名言“得陇望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迅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为鼎足三分打下了基础。

2.司马懿指出继续大力推行屯田的必要性,特别是军屯(且耕且守),这次曹操听了,因为他本人对屯田的好处有切身体会,当初他就是靠在许昌周围实行屯田白手起家的。

务农积粮的结果,自然是国用丰赡,为政治稳定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司马懿看出两个地方大员有问题,荆州刺史胡脩和南乡太守傅方,前者粗暴,后者骄奢,都不是合适的守边人员,建议更换。

曹操没听,结果大家也知道,樊城一战,胡脩、傅方倒戈投降,成就了关羽“水淹七军”的佳话。

4.樊城围急,曹操随之就急了,因为大本营许昌离前线不太远,而关羽气势汹汹的,看着让人心慌,老曹就想把都城连同汉献帝一起迁到黄河以北去。

司马懿说,此举大可不必,轻率迁都,不但示敌以弱,还会造成淮河、沔水一带民心不安。再者,孙权、刘备,这俩一向面和心不和,不用我们动手,只要跟孙权打个招呼,让他牵制关羽后方,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樊城尚保无恙,迁都何为?

曹操听了,结果很令大家叹息:三国第一名将关羽,就这么栽到了吴下阿蒙手里。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屡有升迁,从一开始的丞相文学掾,做到了丞相主簿和军司马,但这并不是件好事,他的能力给他带来了麻烦。

他的从政动机,遭到了曹操的怀疑。阅人无数的曹操,不久就看出来了,这人论权谋,论志量,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比自己年轻二十四岁,将来,未可限量。恐怕,这不是个甘居人臣的家伙啊。

也许是潜意识中怀疑和担忧久了,曹操做了一个梦,三马同食一槽!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三马具体指的是谁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当时曹操心里的“三马”,倒不一定是这个版本,也有可能指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

司马懿兄弟八个,大哥司马朗,官至兖州刺史,三弟司马孚,时任太子中庶子,虽然综合能力比不上司马懿,但也都是少有令名、才智过人、非同小可之辈。

不安的曹操,做了个著名的实验,检查传说中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一天,他冷不丁地从背后叫司马懿的名字,司马懿应声回头,但肩膀纹丝不动,脑袋向后转了将近180度。

老曹当场倒吸一口冷气,传言属实!

当时司马懿已经担任太子中庶子,主要陪伴在曹丕身边,曹操向儿子提出了警告:“司马懿非人臣也,必豫汝家事!”防着点吧,儿子!

如果曹丕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从此疏远或打击司马懿,那历史也许将要改写。

幸运的是,曹丕很喜欢也很信任司马懿。这个比他大八岁的中庶子,在与曹植争立的岁月中,应该给他出过不少高招。面对父王对司马懿的猜忌,曹丕很够意思,尽其所能,对司马懿加以回护。

这对司马懿来说,对将来的晋来说,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对曹丕来说,同样是件幸运的事,起码在之后近四十年内,司马懿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回报了他,回报了魏。

延康元年(220)初,救援樊城归来的曹操,还军洛阳,正月二十三,在洛阳逝世。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是曹丕人生中最凶险的时刻,多亏司马懿、司马孚、贾逵和陈矫临危不乱,鼎力相助,曹丕第二天就登上了魏王之位。当年冬天十月,经过一场禅让仪式,曹魏代汉,三国鼎立的局面稳固下来。而司马懿的辉煌也就此展开,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一人分饰两角:萧何、韩信。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六年。在这六年中,司马懿主要扮演萧何的角色,担任过的官职偏重于内政,如丞相长史、侍中、录尚书事,等等。

黄初五年,曹丕到魏吴边境阅兵示威,留司马懿镇许昌。六年,曹丕大兴水军征吴,又委托司马懿留守洛阳,内抚百姓,外供军资,直到还师洛阳,又令司马懿还镇许昌。

魏有五都: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谯是曹操老家;长安,关中重镇;邺城,魏国治所,曹操晚年的办公地点;洛阳,魏代汉后的正式首都。许昌是其中最为微妙的一都,它既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又是汉献帝末年的首都,拥汉派扎堆聚集地,因此,镇守许昌,具有保卫老基地和防备残余汉势力的双重意义。

在曹丕心目中,司马懿就是他的萧何,有他坐镇后方,一切便无后顾之忧。去世之前,曹丕指定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司马懿,并下诏给太子曹叡说,如果将来有人离间此三公,不管说什么,你千万不可起疑心!

这种信任,恐怕连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我相信,司马懿确实感动了,他用今后数十年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这一点。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司马懿便开始更多地扮演韩信的角色,展示出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数次打退了东吴的进犯,十六日解决两面三刀的孟达,这些战役的胜利,绝非偶然,全部归功于他的必杀计——洞悉。

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不但计算出对手可能运用的几种策略,还基本能认定对手最终将会选择哪一种,见招拆招,出其不意,所谓庙胜,在司马懿这里得到了精彩的呈现。

三国,这个名将能人如云的华丽时代,慢慢接近了尾声,能与司马懿一决雌雄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当然,无几不等于没有,比如说,还有诸葛亮。传说中的卧龙与冢虎相遇了。

巨星对撞

从司马懿的视角出发,整场龙虎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战略分析;二、实力试探;三、最终胜利。

一、战略分析:

自太和二年(228)以来,诸葛亮三次出兵伐魏,最后一次,攻占了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两郡。

太和四年(230),秋七月,不堪其扰的魏明帝决定主动出击,他派遣了三路军队,司马懿取道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经子午谷,曹真走斜谷,合力进攻汉中。这项计划并没有落实,由于暴雨连续三十余日,三路大军只好半途撤退。

之前,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军事,坐镇宛城,主要工作是防备东吴,但这次流产的征蜀让他意识到,诸葛亮即将成为他的主要对手,必须对其做一番研究。

研究成果有可能如下:

1.以诸葛亮为实际领导的蜀汉,在将来的岁月里,必定屡屡出兵犯边,这既是蜀汉政权名义上的需要(恢复汉室),也是诸葛亮转移内部政治矛盾的需要。

2.蜀军有个致命的劣势:粮草不济。前三次北伐中原,都因粮草不足而班师。

同类推荐
  • 晚明太子朱慈烺

    晚明太子朱慈烺

    大明,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是做一个逃跑太子,还是力挽狂澜?现代人附身晚明太子朱慈烺,给出了他的答案: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阻我改革者,虽强必戮!
  • 清华盛世

    清华盛世

    乾隆盛世后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最后一段繁华岁月。天下承平却贪腐成风,百姓安康却人口暴涨。有限的耕地已无法供养近三亿国人,流民四起,暗流汹涌。——1776年,当乾隆给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的功臣富康安加官进爵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写下了独立宣言。——1777年,当纪晓岚埋头编撰四库全书之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推广到英国的各行各业。——1778年,当清朝水师名存实亡之时,装备了108门舰炮的胜利号一级风帆战列舰正式列入英国海军编制。——1779年,拿破仑年满十岁,他一生的对手威灵顿年满十岁,扬州土豪李家的小公子李杨也年满十岁。——“什么,我才十岁?”发现自己穿越到清朝的李杨无语了......
  • 大明猛回头

    大明猛回头

    少年朱慈朗,被雷劈回大明,附身末世太子。国破家亡,主角要扭转乾坤。血战满清,舌斗名儒。文臣武将,慕名来投。抗击西洋,经略四海。文武辉耀,一统寰宇。愿明史未结,重续辉煌。
  • 二十四史-南北史

    二十四史-南北史

    《二十四史》自成书以来,一直最为一部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三千二百五十余卷,四千七百二十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黄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 珍宝背后的故事

    珍宝背后的故事

    很早之前有这样一个想法,用那些为世人瞩目的中华经典背后的故事与传奇,让国人来了解中华的历史、解析中华的文化。其实,无论是书法国画、奇珍异宝、园林建筑,都在其特定的历史跨度中,有其不同寻常的内涵。这个了解、解析的过程,暂且让我们将它命名为——“另类考古”
热门推荐
  • 易小姐的偏执先生

    易小姐的偏执先生

    三年前为救他,她“死”了三年后“易小姐,请问缺老公吗?”“不缺”“我缺,易小姐要不要考虑一下做我老婆,我有颜,有钱,有权,有势”
  • 道之初子

    道之初子

    道、道、道,无敌道!凌驾于天地之上,跳脱于道劫之外,方可不死不灭!
  • 次元与万界聊天群

    次元与万界聊天群

    万界聊天群,连接万界。简介无力,本作品脑洞向,满地都是坑,就看你敢不敢跳了。(好吧,这其实是一本脑硬化的,或许是假的聊天群的小说。)
  • 哈莱特星

    哈莱特星

    在宇宙中有一个星球叫哈来特星,主角在这颗星球上经历了各种事情后,向宇宙进发,一个被称为魔王的男人掌握着一些人的命运
  • 浮尸梦

    浮尸梦

    尘归尘,土归土,人生如梦!……多年来我收集了不少离奇怪异事件,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股莫名的冲动,打算从中选一百个比较可信,又有代表性的案例,编成这本短篇灵异故事集和大家分享——《鬼话百篇》……书中加有佛家六字真言,请放心阅读……————————————有兴趣的朋友请加书友群:103228579
  • 纯白的18岁

    纯白的18岁

    初上高中的顾粤遇上了的任向阳。“你有啥喜欢的动漫人物,我给你画”“。。。”“你喜欢什么游戏”“音游”“节奏大师?”“。。。”“那你喜欢什么音乐,我给你唱”“纯音乐”“。。。”“你暑假在哪啊,我去找你玩啊”“青海湖”“。。。”“你就没什么正常喜欢的嘛”“你”
  • 方香公主

    方香公主

    女大学生方香,在面对社会不同的陷进与诱惑中挣扎、沉沦……
  • 校园重生之偶遇帅气校草

    校园重生之偶遇帅气校草

    她是L国的佣兵杀手,同样是号称世界三强之一。却因为那场任务行动情报有误,让她丧命。“我…”“这是在哪?”“我穿越了吗?”
  • 生死门之轮转阴阳

    生死门之轮转阴阳

    轮转阴阳,颠倒生死。生死门开启,阴阳相通,生死颠覆,是灾难?还是机缘?主人公凌雷天生圣灵,却因天妒,遭遇雷劫!紫雷轰顶,欲灭圣灵,生死门开启,吞噬圣灵。凭着留于魂玉之中的一丝灵识,凌雷才得以存活。然而世事难料,当初消逝的圣灵,依然存活!当生死门再次开启之时,圣灵归来。圣灵自然也是凌雷!二者皆是凌雷,二者相遇。何处何从?如何抉择?然而,生死门开启,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新人新书,欢迎大家捧场,谢谢!小说目前更改中……
  • 侠岚之轮回影月

    侠岚之轮回影月

    生命出现之地,万物之始;恶念源泉,心;神坠之力,集结于生命之始,第十颗神坠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