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9100000002

第2章 追本索源话书画演变(2)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他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魏晋完成书体演变

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和唐诗、宋词、元曲相体并论,从历史上“唐诗、晋字、汉文章”就可以看出对晋代书法的评价。

北魏时期的书法,人们常常对无名氏书迹一视同仁地视为“民间书法”,那个时期的书法风气是鼓励“百花齐放”,写字作书没有正体的规约,自由自在。而品评鉴赏,大多照搬清朝论家的话语,例如把北朝人写变了形的隶书称为“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是袭用康有为的说法,轻而易举地把这一转变期延长了百年。

还有一类概述性的书史著作,将古代书论中的一些宏观性评语,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及“碑学”之论搬来作书法史的提纲。但是,貌似“广泛综合”的宏观概述,往往不可靠,其中潜伏着似是而非的肤浅。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

此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三国吴出现的《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悬针篆书中蕴涵隶书气韵,这不只是地域性的书风代表,更能传达书家的个性。

而魏《曹真残碑》、东晋《爨宝子碑》、《好大王碑》以及《谢鲲墓志》,奇纵方刚,隶书之形貌始蜕,启后来北碑书法体格。

曹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

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帖》,晋杜预《岁终帖》,索靖《月仪章》、《出师颂》,陆机《平复帖》(目前传世最早的名人墨迹)以及无名氏《孤不度德量力帖》等,为章草书之范本。

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

王羲之有章草《豹奴帖》、《十七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

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能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没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轮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清俊,遒劲古幽。

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

不激不厉,风神自远;一旦你刻意追求,反而得失毕现。遍观历代大家,大多于后期得力羲之而大进,鲜见早年能有心得者,可见羲之之书境非朝夕可理解。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较劲,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在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小楷《洛神赋》。

王献之的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该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

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唐代曾有过扬羲抑献的时期,其实评品书法不能以一种书体来断定孰劣孰优。王献之能在其父的笼罩之下独树一帜,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王献之的超迈才气。

王献之兄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性卓荣不羁,不修边幅,善真、草书,《宣和书谱》评价其“律以家法,在羲献间”,传世作品有《新月帖》等。

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王献之的字。王氏后代大书法家王僧虔(425—485)、王志父子尤为显著。辽宁博物馆藏有父子俩的摹本,分别是《万岁通天帖》中的第八帖《王琰帖》和第十帖《一日无申帖》。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此外,王殉《伯远帖》,亦有“二王”法度(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

晋人墨本《法华经残卷》,楷书而存隶书气息,得行书笔意,横笔轻起,捺笔重掷,在貌似谨严中暗含灵便,此类“经生书”,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此外,楼兰出土的大批残纸,如《李柏文书》,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书法的真面貌,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南北朝名人名家名领风骚

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僧虔、陶弘景、肖子云等。北朝名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

南朝墓志《爨龙颜碑》、《刘怀民墓志》等,方圆并济,已在碑体书中露出楷书灵秀之风。梁时《瘗鹤铭》石刻,楷书而有行书、隶书笔意,开张纵逸,有摩崖气度。

北朝书法风范,同时显著于大批造像、碑刻与墓志当中,其面目之丰富,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

初期碑刻,方劲斩截,尚遗隶意,如《嵩高灵庙碑》,而龙门造像诸品,因势布局,刀笔相加,《始平公造像》为其杰作。

后来之《张猛龙》、《贾思伯》、《根法师》、《敬使君》以及造像《高归彦》、《五百人》等,更见用笔之灵变。而《石门铭》、《华岳颂》与云峰山石刻,则别有一番光景。

至若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姿,各具风韵,《张玄墓志》、《元桢墓志》、《元鉴墓志》、《元演墓志》、《元慧墓志》《高贞碑》、《李谋墓志》、《于景墓志》、《郑文公碑》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元怀墓志》等,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十一年《令狐天恩砖志》墨书,犹有碑书之劲健斩截,与出于敦煌莫高窟北魏皇兴二年墨迹《康那造幡发愿文》,一样,颇堪玩味的是,碑书用笔方刚斩截之妙。

南北朝书法,其承前启后作用,首推北碑,而北碑又以魏碑为代表。

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是《始平公造像记》。该碑文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全部阳刻,逐字界格,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

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1744—1801)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

隋唐时代争奇斗争妍

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锋棱而日趋温雅,如《龙藏寺》、《董美人》、《贺若宜》、《苏孝慈》、《龙华寺》、《昭仁寺》、《孟显达》等,已开唐人楷书之先。

隋人章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本和拓本,其用笔简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则承前启后,为真草范本。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孔子庙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薛稷《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书《卜商读书帖》、《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墨本已可珍,尤可揣摩笔法。

唐代的“扬虞抑欧”之论,其标准不全在于书法艺术本身,而与帝王的评骘、家庭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褚遂良书风的形成,颇受当时台省书手的影响。而颜真卿书法风貌的孕育,一方面来自颜氏的家学渊源,另方面也颇受母族殷氏的孳乳。

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主要有如下大家。

李邕(生卒年不详)

其行楷书平中见奇,优游不迫,如《叶有道》、《岳麓寺》、《云麾将军》、《法华寺》等皆是。

张旭(生卒年不详)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纵横跌宕,若《肚痛贴》、《古诗四帖》皆是,遂有“颠张”、“草圣”之誉。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大醉后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或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或“颠张狂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张旭还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唐韩愈《送高阳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

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今人郭子绪去:“《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人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若《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颜勤礼》、《颜氏家庙》、《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其行草书墨迹,有著名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争座位帖》,以及《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等,以楷法为基,收放得宜,法度森严,为后世推崇。其中《祭侄稿》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颇多,时有涂抹。

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同类推荐
  •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本书首先从城市雕塑语义的辨析开始,就城市雕塑概念的形成、引用及多层次的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独特语义,并由此指出中国城市雕塑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语境。本书就中国城市雕塑未能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雕塑发展状况作了概要性的描述。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给七爷请安

    给七爷请安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 冷魅四公主的魔幻之恋

    冷魅四公主的魔幻之恋

    百里残月,纳兰清雨,慕容雪曦,皇甫晓婷,他们是八大家族的四位公主,在一次次机缘巧合下,爱上了八大家族的另外四位王子,本应是美好的爱情,可是却在一次次心寒与不信任中千疮百孔,她们伤心离去,当她们再次回归,所有单纯已不复存在。她们发誓不要再爱上这四个,她们爱的至深却也恨得深入骨髓的人。可是,心门早已被打开,又能否再次闭合呢?新手开坑,欢迎大家入坑哦。
  • 烈焰融情

    烈焰融情

    龙组精英“烈焰”在与日本女忍者决斗的过程中遭遇雪崩,双双重生到古代。恩恩怨怨,爱恨情仇,一切从头再来。
  • 薰衣草的爱恋

    薰衣草的爱恋

    她是一个对别人不冷不热的人,而他是一个冷酷的人,当两座冰山碰撞会发出怎样的火花,当他们正在热恋时,她回来了,他该怎么办,是和她在一起,还是和旧情人在一起呢。当她知道他的旧情人是她妹妹时,她该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苦短今朝梦

    人生苦短今朝梦

    关于唐晚展开的故事,她是一个小城市里的普通家庭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个大她十多岁的哥哥,在她的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黑暗,关于她的故事仍在途中。。。
  • 一别二十年

    一别二十年

    某省会城市生于六十年代一群人,他们一起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相互之间曾经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时同级或同班同学。该小说讲述的是初中时同在一个班级的一伙人,在城郊“镜湖”景区内,举办“初中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前后的故事。
  • 带着武器系统去穿越

    带着武器系统去穿越

    无系统不快乐。‘叮’一声全都有,你有,我有,全都有。有了枪械就有了一切?不,不,想多了。一手枪械一手画笔,玩的起政治,斗的过佞臣才能玩转垂死的大隋朝。
  • 智慧谋略文库·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内容共十部分,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开发篇、市场竞争篇、企业形象篇、产品决策篇、价格决策篇、产品促销篇、营销网络篇、营销管理篇、营销服务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