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5000000036

第36章 大决战(1)

大决战

就在大军出发前,朱元璋特意鼓舞诸将道:“陈友谅构兵不已,复围洪都,彼累败不悟,是天夺其魄而促之亡也!吾当亲往,尔等各整舟楫,率士马以从。”

这番话,算是给老陈画了一幅恰如其分的像。

这一天,朱家军在龙江祭起大旗,清点舟师约二十万众,其中右丞相徐达、参知政事常遇春、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随从出征,当然还有参谋刘基等人也随行。

就在船队经过新河口时,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鱼,不少人都叫它“龙鱼”,这是个好兆头!

不过也有倒霉的,因为大风把冯国胜的座船给吹翻了,朱老大认为这很不吉利,于是不得不命令冯国胜返回应天——要说运气,这冯老二一辈子确实够衰的,到头来都不得好死。其实,若论战斗力,他也算是一流名将了,但就因为这翻船不吉利,鄱阳湖决战朱老大没有用他,这实在有点可惜。

而此刻的陈友谅还在死磕洪都,一条道跑到黑,根本就没料到朱元璋会放弃攻打庐州,回援洪都,更没想到朱家军居然是从长江水路回师,奔鄱阳湖而来。

在鄱阳湖湖口,陈友谅根本就没留下什么守军。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或许,他根本也没料到朱元璋敢来。

当大军到达湖口时,朱元璋便“遣指挥戴德以一军屯于泾江口,复以一军屯南湖觜以遏友谅归师,又遣人调信州兵守武阳渡,防其奔逸”。朱家军封锁住了湖口,将陈友谅的归路彻底堵住了。

此时,距离陈友谅首战洪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八十五天。当陈皇帝突然听到朱元璋大军到来的消息时,他先是震惊,继而不得不解了洪都之围,并率领全军东出鄱阳湖,前来迎战朱部水军。

朱元璋率领诸军由松门入鄱阳湖时,踌躇满志,他再次晓谕诸将道:“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今闻我师至,而退兵迎战,其势必死斗。诸公当尽力,有进无退,剪灭此虏,正在今日!”

狭路相逢勇者胜,成败在此一举。

目前来看,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在三千平方公里以上。在元末,其面积只会更大,估计应该不下四千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三到四个县的面积。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朱元璋部与陈友谅部在鄱阳湖中的康郎山(即今日鄱阳湖内康山。)附近水域遭遇。

首先说说双方兵力对比。陈家军既已在洪都之战中死伤数万之众,而朱家军也有不少留守湖口的部队,所以陈、朱双方兵力大致为2比1。另外,船只数量的问题后面还会提到,但可以肯定地说,陈家军的船只绝不是像后世有些人说的二百多艘,它至少在千艘以上,而且巨舰不少。开战在即,陈友谅将他的巨舰群紧密地排列在了一起,以求从整体气势上压倒朱家军。

而朱部的船只总体偏小,数量上也大约只有对方一半不到。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给诸将打气道:“彼巨舟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虽然样子很吓人,但都连在一起,行动不便,反倒容易攻打。

朱元璋有针对性地把大军分为十一队,火器、弓弩依次而列,他还告诫诸将:在接近敌船时,先发火器,再用弓弩。等到靠上去后,再以短兵相接。

第一天双方进行了总体部署,没有正式交战。

陈家军除了船体巨大,占据了以上攻下,以大攻小的有利条件外,其杀手锏大概在于船上威力巨大的抛石机一类,而且他们还占据了水的上游。

朱家军除船体太小外,还处于仰攻及下游的不利地位,但朱家军也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配备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射程远而且杀伤力巨大。当时这些火器就包括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

据说刘基对火器就很有研究,也积极提倡,而朱元璋也非常重视火器。甚至在将来北伐时,面对冲击力强大的蒙古骑兵,火器也占尽了优势。

而且后来,终明一朝,军队重视火器成了传统,到永乐时还专门组建了使用火器的神机营。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即命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率军发起了进攻。一时间“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雷訇,波涛起立,飞火照耀”,很快“百里之内,水色尽赤”。

徐达身先士卒,率部奋勇向前,最后击败陈友谅的前军,杀一千五百人,并缴获巨舰一艘,军威因此大振。

接着,俞通海又乘风发火炮焚烧了敌船二十余艘,敌军因此被杀及被淹死的甚多。但是,面对强敌,朱家军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等先后战死。

徐达的先头部队冲锋在前,大火也烧到了徐达的船上,敌人乘机来攻,徐达一边救火一边继续作战。朱老大见状,急忙派人前往援助徐达。由于徐达的力战,最终敌人退却了。

就在这时,陈部悍将张定边发现了朱元璋的座船,“擒贼先擒王”,张定边指挥军队袭击朱老大的座船。就在双方缠斗的过程中,朱老大的座船居然不幸搁浅,于是船上的将士只得玩起了肉搏战,使得张定边等人一时无法靠近。

形势危急,常遇春率部赶来支援,他长臂善射,竟一箭射中了张定边,这一下,张部才不得不知难而却。接着,俞通海也率部来援,他坐的船身所激起的大浪一下子涌到了朱老大的座船那里,这才让座船重新启动起来,迅速驶离了险境。也有的史书上指出,程国胜、韩成、陈兆先等将领就是在救援朱元璋的过程中牺牲的。

陈部的大船虽然攻击力强,但缺点是不够灵活。精通水战的廖永忠就以飞快的小船追赶准备逃走的张定边,结果,当张定边等突围而去时,不仅士卒多有死伤,连张定边本人也身中上百只箭,好在铠甲护身,他浑身像个刺猬,但穿透铠甲的箭不多命保住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战的激烈程度。

过了一会儿,常遇春的船也搁浅了,朱老大连忙派兵来救。这时正好有一只被敌人击败的船后撤时撞上了常遇春的船,此船也才得以重新启动。

到了日暮时分,双方见伤亡巨大,开始纷纷撤离战场。关键时刻,朱元璋召集诸将,“申明约束,喻以死生利害,诸将咸举手加额,以‘死’自誓。”在战事胶着,胜负尚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勇气和必死的决心才是支撑大家走向胜利的唯一动力。

分析这一天的战况,朱元璋发现:虽然自己与对手兵力悬殊、船只方面劣势明显,可陈家军也并没占到多少便宜,双方基本战成平手。所以,他心里也踏实了一些。但诸将却明显有些情绪低落,因为手下败将陈友谅突然变得如此强悍,让他们始料未及,这不能不令朱元璋担忧。

朱元璋本想通过一天的战斗,找出敌人的破绽之处,然后一击制之,但目前显然没能找到。

此时,他又突然想到自己后方的布防还是有些草率,张士诚那边仍然不能不防,而且应天必须要有一位大将镇守,才足以威慑四方。所以,他便连夜派徐达返回了应天。

第三天早晨,朱元璋亲自布阵,再次对陈家军发起了猛攻。

朱家军像疯了一样冲锋向前,陈家军先头部队有点抵挡不住,被杀死、溺死者不计其数。但之前在龙湾之战中投降朱家军的猛将张志雄,却因为桅杆折断,船行动困难,敌人发觉后拼命围攻,走投无路下张志雄只得自刎而死。

在龙湾之战中,陈家军因为地小船大,摆不开战场,吃了大亏,可这次鄱阳湖水面宽广,庞大的舰队得以全面铺开,水战就成为了其长项,他们“巨舟连锁为阵,旌旗楼橹,望之如山”。朱家军玩命的冲锋,始终没能冲乱对方的阵形,而己方悍将丁普郎、余昶、陈弼、徐公辅等却相继战死。尤其是丁普郎,身中十余刀,头都被敌人砍掉了,可是手上仍然拿着兵器,立于船头而不倒。人虽死,神却未死!其威猛不难想见。

这样势均力敌的残酷绞杀,对于朱家军来说,是从未经历过的。更何况在数量上朱家军处于劣势,随着战斗的继续,减员越来越厉害。

终于,有人坚持不住了,开始驾船后退。

朱元璋亲自在后面督战,大声喝令,将士们还是有点腿软。这时,右军退却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朱元璋下令斩杀了十余位队长,可仍然无济于事。

形势相当危急,军心一溃,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按照《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这时,朱元璋的小舅子、手下将领郭兴上前进言道:“非将士不用命,实敌舰巨大,非火攻不可解去其势!”也有史书上说是刘基先提出的“火攻”建议。

不过在我看来,赤壁之战火攻敌船的法子是妇孺皆知,朱元璋这等聪明人不会不知道。况且陈家军舟舰相连,颇似当年曹操的做法,是最容易被纵火攻击的——但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做,其解释只能是:他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时间到了午后,双方的鏖战仍在继续着。可就在这个时候,天赐的良机终于到了——东北风起,从朱部阵营向陈部阵营的方向刮去。

于是,朱老大急命以七艘船满载荻苇,其中装满火药,再扎上草人,草人身上披好甲胄,各持兵戟,远看就如同真人一样。敢死之士驾驶着这些船只去放火,后面拖着一艘用来逃生的小船。

船只顺风而下,很快就冲到了陈家军的船阵附近,敢死队员们便乘风纵火,风急火烈,须臾间船就撞到了敌船上面。“当火足够大时,没有什么是不能被燃烧的。”某位哲人如是说过。

火借风势,陈家军的数百艘舰只很快就被点着了。“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其中五王陈友仁、陈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等都被活活烧死,至于士兵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朱家军又趁势冲出,斩首二千余级。

陈友仁之于陈友谅,就跟张士德之于张士诚一样,是哥哥的主心骨。

当陈友谅听到弟弟战死,气势顿时就消了一大截,陷入沮丧和伤心之中。

二十三日,朱元璋见敌人遭到了重创,立刻召集诸将道:“友谅战败气沮,亡在旦夕,今当并力蹙之!”号召大家痛打落水狗。众人则群情激昂,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就在这时,陈家军发觉朱元璋的座船的桅杆是白色的,于是便准备擒贼擒王,对朱部实施斩首行动。朱元璋发觉后,连夜命令所有战船上的桅杆都涂成白色,第二天陈家军再看到对方船只时,一下子就蒙了,“视莫能辨,敌益惊骇。”

《明史·刘基传》中甚至记载了一则奇事:当时朱老大正坐在胡床上督战,老刘侍立在一边,忽然他“跃起大呼”,催促朱老大赶紧换船。朱老大仓促之间换到了一条小船上,还没等坐定,只见无数飞石袭来,将朱老大先前的座船给砸了个稀巴烂!

但这样的故事不可全信,毕竟,在《明史》中,“天命所归”的奇事已经不止一次地降临于朱元璋身上了,除非这人是魔术师,否则,无法解释他还能活着。

几场残酷的大战后,双方都异常疲惫。于是,战场上出现了难得的平静——暂时休战。

七月二十八日,缓过气来的双方再次展开了血腥的对攻。

鉴于先前被烧的教训,陈家军只得将巨舰拉开了打。可是由于这些巨舰体型过大,运转非常不灵活,结果遭到了朱家军的中小型战船的围攻,形成了只虎搏群狼之势。

好虎终究难敌群狼。那些被围攻的巨舰经过一番战斗后,兵士大多被杀戮殆尽。而下层划船的夫勇,对上面的战况懵然不知,仍旧呼号摇橹如故,待到朱家军放火烧船时,他们就都被烧死了。

就在激战之时,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人,带领着六只战船深入敌阵,寻找攻击机会。陈部联大舰极力拒战,那六只船不久就消失在朱家军的视野中,大家都以为他们陷入包围,凶多吉少了。

哪知过了一会儿,六只船旋绕敌船而出。在敌阵中转了一圈,居然全身而还,朱家军大队见此情景,无不激动得欢呼雀跃,勇气倍增,呼声震天动地,乃至于“波涛起立,日为之晦”。

正是在这样的勇气鼓舞下,朱家军倾尽了最后的气力,对陈家军展开了撒手一搏,双方激战至晌午时分,陈家军大败,丢弃的军旗、器仗、辎重等遮蔽了整个湖面。

陈友谅彻底心灰意冷了。张定边眼看情势不利,想要保护着陈皇帝退保鞋山,但中途为朱家军所阻挡,未能得逞,只好“敛舟自守,不敢更战”。

当俞通海、廖永忠等人平安返回时,朱老大慰劳他们道:“今日大捷,全赖诸位神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如果俞通海后来在征讨张士诚的战争中不牺牲,如果廖永忠不与汤和一样犯朱老大的忌讳,他们都将是未来大明的开国元勋。

到了这天下午,朱家军移师驻扎于泊柴棚,距离敌船大约有五里地。朱元璋多次派人前去挑战,可是陈家军不敢应战。

诸将于是提议大军暂退,先稍作休整。但朱元璋说:“两军相持,我若先退,彼必以为怯而来追,非计也。必先移舟出湖,乃可无失。”出于谨慎,他命大军暂时转移到一处河湾里。

当时水路狭隘,船只不能并行,朱元璋深恐敌人乘机进攻,要求大军时刻保持好队形。到了这天夜里,他又命令每条船上都挂上灯笼,以利于看清水道。

天明时分,整个船队终于安全渡过了河湾,转停到鄱阳湖北岸的左蠡。而此刻的陈家军,则伺机停泊在了与左蠡隔湖相对的潴矶。

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相持了三天。

这几天对于士气低落的陈友谅部来说,相当难熬。但对于朱元璋部来说,则有点静观其变的意思。

果然,第三天夜里,陈友谅的左、右二金吾将军皆率所部来降。

在这之前,陈友谅见数战不利,便与属下商量对策。右金吾将军觉得:既然如今水战不胜,想要出湖很不容易,不如焚舟登陆,直趋湖南,再图发展。

而左金吾将军则认为:虽然数战不利,但我军人数众多,尚堪一战。继续拼下去,我们未必就会失败,怎么可以自焚船只向敌人示弱呢?再说万一舍舟登陆,敌人派步骑兵追杀,我军进退失据,性命都难保,还谈什么将来?

陈友谅犹豫了好一阵子,想到几次交手下来,都是败多胜少,再打下去,前景也似乎很渺茫。最后他决定,采纳右金吾将军的建议。

左金吾将军听了这话,觉得大势已去,于是便率领部众偷偷来降朱家军。右金吾将军见状,也无心继续跟着老陈送命了,干脆也率所部投降。

两员大将投降而去,对陈部的打击是致命的。众将基本无心再战了,都在偷偷考虑着自己的后路。

朱元璋见陈友谅久不出战,便写了一封书信想要激怒他,其文大意是:

而今天下大势,同讨夷狄以安华夏才是上策,结怨华夏而后夷狄是无策。但老兄你却一再跟我窝里斗,我并没有因此记恨你,只想与你和平共处。可你不思悔悟,几番挑衅,结果丢城无数,兄弟、侄子被杀,数万将士殒命,这些都是你咎由自取啊!

既然你还想继续对着干,那就放马过来决一死战吧,做什么缩头乌龟呢?如果不敢打,投降也行。何去何从,老兄给个话!

看过书信,陈皇帝震怒了,他撕毁书信,扣留了使者。为表决心,陈皇帝在大营中竖起金字大旗,他还来回巡视水寨,命令将俘虏的朱部士卒一律处死。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 蜀地笔记

    蜀地笔记

    《蜀地笔记(精)》的核心词是:历史人物,是作者多年阅读、考察大成都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关系,以展示区域内各种奇人、异人的人物传记。37万字,有部分古代配图。在作者蒋蓝利用、尊重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田野实地考察与真相还原,进一步厘定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真相,廓清、梳理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书稿内容文笔生动,可读性强,文章被《读者》、《作家文摘》、《文摘周报》、《青年文摘》等广为转载。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记忆的碎片”、“回顾语言学界往事”、“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热门推荐
  • 女明星的高手室友

    女明星的高手室友

    为了寻求抑制阳毒的神物,少林龙爪手传人,不得以下,只得担任护美的职责。什么官二代,商二代,武学奇才,只要得罪了云凡,那便是自取其辱!
  • 我每天在想什么

    我每天在想什么

    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每天把心神都放在看小说上,明明可以把任务完成的更好,却为了挤出看小说的时间敷衍了事,最后想出这么一个笨办法解决自己每天一门心思放到小说上。另外是因为想写日记但是总坚持不下来,纸质的日记难写,平时白天有什么想记录的也不及时,所以二者合二为一,就有了今天的行动。大概永远不会发布,只是自己的小心思作者今年18,看小说看了有六年,觉得腻了,但是还是想找好看的小说,但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sosososo,就有了现在的局面。2020年7月3号
  • 夫视眈眈:一品妖妃千千岁

    夫视眈眈:一品妖妃千千岁

    某女挑了一个夫君心情很不错夜晚探问,“王爷,如果有人得罪了你,专门挖坑让你跳,你会原谅她么?”,倾城王爷斜睨着一脸小心翼翼的女子,斩钉截铁的说,“原谅她是佛祖的事情,本王负责送她去见佛祖。”。某女脖子一缩,泪流满面。“但如果那个人是你的话……”。“怎样?”。倾城王爷皮笑肉不笑:“我会挖更多更深的坑让你跳。”。“……”。于我来说,还有什么坑,能比陷入你编织的情网更大更深?我早就跳进去了,义无反顾,死而无怨。你有没有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留念一处风景?包括她为你挖的坑?O(∩_∩)O这是一场欲罢不能的逗比追逐游戏,一旦开始,休想喊停。
  • 邪恶魔法师

    邪恶魔法师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宿命的主宰?她黑暗鬼魅,一朝穿越,成了她,当蓝眸再次睁开,纯真无害的笑颜耀了众人的眼,重整家族,锋芒毕露之时,邪恶的魔法少女,掀起怎样的风浪!
  • 踏歌而来

    踏歌而来

    一不小心,穿越而来。一不小心,进了军营。一不小心,被一只美男盯上。一不小心,与皇家有了牵扯。一不小心,为爱甘愿历经生死。且看她一路行来,一路歌声!!!
  • 梦醒时分幸有你

    梦醒时分幸有你

    沈秋离的男朋友南宥在她出了一次车祸以后离奇消失了。直到几个月后她遇到了贺南故——这个和自己男朋友有着相同容貌的男人。沈秋离还以为他就是自己消失的男朋友,可是最后却发现不是。那么这个男人到底是谁呢?南宥又去了哪里呢......
  • 人的一生是注定的吗

    人的一生是注定的吗

    一个经历挫折但仍向往生活的零零后,依然不断拼搏的人,加油
  • 樱贝拉尔贵族学院

    樱贝拉尔贵族学院

    她的童年很悲惨——记忆里都是在孤儿院度过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她却因为眼睛里有一颗金五星,被大家认为怪物,被院长赶了出去。她很幸运,被好心的夫妇带回了家,可是却招来夫妇的亲生女儿的厌恶。待她偷偷去孤儿院时却发现——她曾经的朋友,早已被领养走了。她很难过,从此便变得除家人外对谁都冷冰冰的。她很聪明,早早的读完博士,可是却要被迫去一个大学上学;她很漂亮,可是她却不把自己的真面目给人看;她讨厌贵族,可是她的学校却是贵族学院。她凭借成绩进入了最好的班级,可是那个班级居然还是她的妹妹所在班级。她在班级里,结识了校花,认识了校草,可是却碰上了恨她的人。她和两位刚刚结识的死党建立了帮派,从此做了大帮主。男友的抛弃,更加摧残了她的内心。她一路坎坎坷坷的走来,当她终于以为自己会过上平凡的日子时,她却突然了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一切的一切都让她措手不及,上帝却一次又一次的刁难她......
  • 火狐灵

    火狐灵

    远古时代就存在的小狐狸意外在火山喷发之中进化为火狐灵,上万年的修炼让他获得了绝对的实力,贪婪的人类却总妄想占有她,生性温和的她不得已开始了逃亡。
  • 向日葵开过旧夏天

    向日葵开过旧夏天

    年少时短暂的缘分牵出一生的纠缠。掌控全局的弈者,爱上要牺牲掉的弃子,面临的就是满盘皆输。人生是场豪赌,他压上全部,却为了她,偏偏要放弃最有可能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