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80600000023

第23章 湛若水教育文论选读(1)

答阳明王都宪论格物

两承手教,格物之论,足谂至爱。然仆终有疑者,疑而不辨之则不可,欲辨之亦不可。不辨之,则此学终不一,而朋友见责。王宜学则曰:“讲求至当之归,先生责也。”方叔贤则亦曰:“非先生辨之而谁也。”辨之,则稍以兄喜同而恶异,是己而忽人。是己而忽人,则己自圣,而人言远矣,而阳明岂其然乎?乃不自外而僭辨之。

盖兄之格物之说,有不敢信者四:自古圣贤之学,皆以天理为头脑,以知行为工夫,兄之训格为正,训物为念头之发,则下文诚意的意,即念头之发也,正心之正,即格也,于文义不亦重复矣乎?其不可一也。又于上文知止能得为无承,于古本下节以修身说格致为无取,其不可二也。兄之格物训云,正念头也,则念头之正否,亦未可据。如释老之藏无,则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诸相,无根尘,”亦自以为正矣。杨、墨之时皆以为圣矣,岂自以为不正而安之?以其无学问之功。而不知所谓正者,乃邪而不自知也,其所自谓圣,乃流于禽兽也。夷、惠、伊尹、孟子亦以为圣矣,而流于隘与不恭,而异于孔子者,以其无讲学之功,无始终条理之实,无智巧之妙也。则吾兄之训,徒正念头,其不可者三也。

论学之最始者,则说命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周书则曰“学古入官”,舜命禹则曰“惟精惟一”,颜子述孔子之教则曰“博文约礼,”孔子告哀公则曰“学问思辨笃行,”其归于知行并进,同条共贯者也。若如兄之说,徒正念头,则孔子止曰“德之不修”可矣,而又曰“学之不讲”何耶?止曰“默而识之”可矣,而又曰“学而不厌”何耶?又曰“信而好古敏求”者何耶?子思止曰“尊德性”可矣,而又曰“道问学”者何耶?所讲所学,所好所求者,何耶?其不可者四也。考之本章既如此,稽之往圣又如彼,吾兄确然自信,而欲人以必从,且为“圣人复起,不能易”者,岂兄之明有不及此?盖必有蔽之者耳。

若仆之鄙说,似有可采者五:训格物为至,其理始虽自得,然稽之程子之书,为先得同然,一也。考之章首“止至善”即此也。上文知止能得,为知行并进至理工夫,二也。

考之古本,下文以修身申格致,为于学者极有力,三也。大学曰“致知在物格。”程子则曰:“故知在所养,养知在寡欲”

以涵养寡欲训格物,正合古本以修身申格物之旨为无疑。

四也。以格物兼知行,其于自古圣训学问思辨笃行”也,“精一”也,“博约”也,“学古”、“好古”、“信古”也,“修德讲学”

也,“默识”“学不厌”也,“尊德性”“道问学”也,“始终条理”也,“知言养气”也,千圣千贤之教,为不谬,五也。五者可信,而吾兄亦不省焉。岂兄之明有不及此?盖必有蔽之者耳。

仆之所以训“格者至其理也”;至其理云者,体认天理也。体认天理云者,兼知行、合内外言之也。天理无内外也。陈世杰书报吾兄,疑仆随处体认天理之说为求于外,若然,不几于义外之说乎?求即无内外也。吾之所谓随处云者,随心、随意、随身、随家、随国、随天下,盖随共所寂所感时耳。一耳,寂则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所寂所感不同,而皆不离于吾心中正之本体。本体即实体也,天理也,至善也,物也。而谓求之外,可乎?致知云者,盖知此实体也,天理也,至善也,物也。乃吾之良知良能也,不假外求也。但人为气习所蔽,故生而蒙,长而不学则愚。故学问、思辨、笃行诸训,所以破其愚,去其蔽,警发其良知良能者耳,非有加也。故无所用其丝毫人力也。如人之梦寐,人能唤之醒耳,非有外与之惺也。故格物则无事矣。大学之事毕矣。若徒守其心而无学问思辨笃行之功,则恐无所警发,虽似正实邪,下则为老、佛、杨、墨,上则为夷、惠、伊尹是也。

何者?昔曾参芸瓜,误断其根。父建大杖击之,死则复砪。

曾子以为无所逃于父为正矣。孔子乃曰:“小杖受,大杖逃,乃天理矣。”一事出入之间、天人判焉,其可不讲学乎?诘之者则曰,“孔子又何所学?心焉耳矣。”殊不知孔子至圣也,天理之极致也,仁熟义精也,然必七十乃从心所欲,不逾短。

人不学,则老死于愚耳矣。若兄之聪明,非人所及,固不敢测。然孔子亦尝以学自力,以不学自忧矣。今吾兄望高位崇,其天下之士所望风而从者也,以故术不可不慎,教不可不中正,兄其图之!兄其图之,则斯道可兴,此学可明矣。

若兄今日之教,仆非不知也,仆乃尝迷方之人也。且仆获交于兄,十有七年矣,受爱于兄亦可谓深矣,尝愧有怀而不尽吐,将为老兄之罪人,天下后世之归咎。乃不自揣其分,倾倒言之,若稍有可采,乞一俯察;若其谬妄,宜摈斥之。

吾今可以默矣。

万有文库·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一。

大科书堂训(节选)

一、诸生为学必先立志,如作室者先曰其基址乃可。志者志于道也、立之是敬。匹夫不可夺志,若其可夺,岂谓之志?自始至终,皆是此一字。

一、诸生用功须随处体认天理,即大学所谓格物,程子所谓至其理。将意、心、身、家、国、天下通作一段工夫,无有远近彼此。终日终身只是体认这“天理”二字。

一、诸生进德修业须分定程限,日以为常。每日鸡鸣而起,以寅卯辰三时诵书,以巳午时看书,以未时作文,申酉二时默坐思索,戍亥二时温书。然此等大抵皆不可失了本领,通是涵养体认之意。如此持循,当月异而岁不同矣。

一、初学用功茫然无着力处,只且于言动间存习。步趋要从容,言语要和缓,步步言言要与心相应,一一使由中出。

存习之久,自然成片段。

一、远方及近处有德行、道艺,先觉之人可为师法者,必恭请升座讲书,以求进益,闻所未闻。孔子之圣,亦何常师。

一、诸生读书须先虚心。如在上古未有传注之前,不可先泥成说,以为心蔽。若有所得及有未通,却取古人训释详之,其义自别。

一、朔望升堂,先生讲书一章或二章,务以发明此心此学。诸生不可作场说话听过,亦必虚心听受,使神意一时相授,乃有大益。

一、诸生读书遇厌倦时,便不长进,不妨登玩山水,以适其性。学记有“游焉”“息焉”之说,所以使人乐学鼓舞而不倦,亦是一助精神。

一、游观山水亦如读书,此心易于妨夺。可常提撕,令不失已,则处处得益,反则处处皆梏亡矣。

甘泉文集,卷六。资政堂版,同治丙寅刻本。

与阳明鸿胪书

昨承面谕大学格物之义,以物为心意之所着。荷教多矣。但不肖平日所以受益于兄者尚多,不在此也。兄意只恐人舍心求之于外,故有是说。不肖则以为,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认得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故格物非在外也,格之致之之心又非在外也。于物若以为心意之着见,恐不免有外物之病。幸更思之。老兄仁者之心,欲立人达人,故不免有急迫以召疑议。在易之咸以无心感物,物之感也深。若上六之“咸辅颊舌”,则曰“腾口说”矣。

感人以心且不可,况以颊舌乎?此不肖与老兄当共戒之。

同上书,卷七。

答余督学书

承手教,读之知执事慨然以兴起斯道为己任,幸甚!且于为说中正为立学者之的,幸甚!

阳明不专于静之说,即仆之说也。古之论学,未有以静坐为言者。而程氏言之,非其定论,乃欲补小学之缺,急时弊也。后之儒者遂以静坐求之,过矣。

古之论学,未有以静为言者。以静为言者,皆禅也。故孔门之教,皆欲事上求仁,动时着力。何者?静不可以致力,才致力即已非静矣。故论语曰:“执事敬”;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戒慎”、“恐惧”、“慎独”,皆动以致其力之方也。何者?静不可见,苟求之,静焉乎入于荒忽寂灭之中,而不可入尧、舜之道矣。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也者,一阳动也,非复则天地之心不可得而见矣。天地之心不可得而见,则天理或几乎息矣。故善学者必令动静一于敬,敬立而动静混矣。此合内外之道也,性之德也。虽然言之易,行之难,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当为吾兄共勉之,以倡明斯道。幸甚!

同上书,卷七。

答杨少默书

承谕,阅训规,立中正以示学者。然而此理本中正,乃天之所为也。稍偏内外即涉支离,非天理矣。此与古本大学相同,在随处体认天理而已,更无别事。古本大学测曾仔细看否?自程子没后,此书不明数百年矣。赖天之灵,一旦豁然有冥会,持以语人,而鲜信之者。岂非许真君卖丹丸子者命耶?可叹!可叹!平日所望于吾少默,幸虚心消详,当有得也。

近程侍御、王兵备深信格物之说。阳明近有两书终有未合。且与陈世杰谓,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于外。若然则告子义外之说为是,而孟子“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之说为非,孔子“执事敬”之教为欺我矣。程子所谓“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格物是也,更无内外。

静言思之,吾与阳明之说不合者,有其故矣。盖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阳明格物之说谓“正念头”,既与下文“正心”之言为重复,又自古圣贤学于古训,学问、思辨、笃行之教,博文、约礼之教,修德、讲学、尊德性、道问举之语,又何故耶?

承示与海涯诸君为五日之会,辅仁之益可量耶?恨不获与闻其说,而上下共论耳。均此致无穷之意。

同上书,卷七。

答太常博士陈惟浚(节选)

前岁曾两接手书,知己有顺亲北上之意。尔后常作燕、冀之想,然未得其的知在彼乎,在此乎?坐此不及致音,而以问于阳明,阳明莫吾报也。

自去秋拜疏,遂入西樵山,筑室携家居之,与二三学子及方叔贤相处讲磨,乃与人世相隔,得专以理自进,若有不得已焉者也。

日领自太常来书,又见近日所进象山书。三十时常手抄本读之,见其一,深得大意。近日学者虽多谈之,每每忽此,象山可信决知其非禅者,此耳。答稿二通录奉,览之可知矣。然以比之明道内外体用一贯,参之孟子知性养性,考之孔、颜博文约礼,若合符节,乃所愿则学明道也。近于庸、学二书愈见易简之学,并录一览。其来鴙中间节目,难以尽答,敬疏于别纸:

观来问,多觉后语。先师白沙先生云:“才觉退便是进也,才觉病便是药也”,及孝弟敦本之意,甚好。由此扩而充之,仁义不可胜用矣,其不能不夺于书册、山水,亦玩经典之心,凡以心不恒存(存)(下“存”字疑衍)故也。盖心存则有主,有主则物不入,不入则血气矜忿窒碍之病皆不为之害矣。大抵至紧要处在“执事敬”一句,若能于此得力,如树根着土,则风雨雷霆莫非发生。此心有主,则书册山水酬酢皆吾致力涵养之地,而血气矜忿窒碍,久将自消融矣。近世学者多落影响支离,吾惟浚独于乡前辈中择一象山好之,亦可谓善变矣。然学者又每每多有乐其简而好之者,有或虽好之而不知其大意,故别纸所云者。二者皆不着实,恐别有走作,吾惟浚自不如此也。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如车两轮。夫车两轮同一车也,行则俱行,岂容有二?而谓有二者、非知程学者也。鄙见以为,如人行路,足、目一时俱到,涵养进学岂容有二?自一念之微,以至于事为、讲习之际,涵养致知一时并在,乃为善学也。如程子曰:“学在知所有,养所有。”宜更玩之。

鄙见以为,此道体用一原者也。故只是一段工夫,更无两事。谨独即是戒惧,所以养其体,直扩充至位育之大用,克己、格致至天下平,皆一贯。然致中和、平天下皆工夫,亦是谨独。充之如云,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岂可谓格致、天下平便无所事,中间扩充,乃是至诚不息之道?

如一根树,由萌蘖至结子、皆是一气也。来鴙“便是”二字恐伤太快。阳明格物论未得其详,大抵心与天下不可分内外。

稍云求之本心,又云由内便有外物之弊。心体物而不遗,何往非心,此理一也,若真见得,亦不分高卑远近。高卑远近一体也。

“天下非身外也”一句甚好、甚得西铭“理一”及程子“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意。但理一之中自有分殊,不能不别也,此仁义并行而不悖者也。昔朱元晦初见延平,甚爱程子浑然同体之说。延平语云:“要见理一处却不难,只分殊处却难,又是一场锻炼也。”愚以为,未知分殊则亦未知理一,未知理一亦未必知分殊,二者同体故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体夫此者,敬义无内外,皆心也,合内外之道也,而云内外者,为直方言之耳。故来鴙一自修身至平天下,以敬义看而谓何尝离却自家,即此意也。至敬内义外之说,虽是省了易文、字面恐就转了古人之意,而立言之义,恐未精耳。若于格致外加敬字,却是难说,盖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皆心也,非敬则息矣。安百姓、平天下亦有工夫,皆此敬不息之流行。己见前段。

东坡论孟子说性善,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性恶。孟、荀既称善恶矣,故杨、韩不得不出于善恶混,及性有三品之说。

大抵学者每要矫时,共矫而过正者,则亦有之矣。明道得孔、孟、濂溪之传者也,故其语学语道,上下体用一贯,大中至正而无弊。朱、陆各得其一体者也。朱语下而陆语上,虽未必截然如此,而宗旨则各有所重矣。如伊尹出处何异孔子,而云任也;伯夷柳下惠之圣,而云隘与不恭也。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故愚尝云,乃所愿则学明道也。象山之学,近时学者往往喜其简径而乐道之,至于吾所拈出象山大意,又每每忽之。又有谓其学与气象似孟子,则吾未敢信。孟子固有英气,而皆发于义理之正,先正犹且病之。至于象山与朱子辩论数书,皆发于容气。至于琐琐以词说相稽者有之,故其后自有粗心浮气之悔,而以此气象为似孟子,误矣。

吾惟浚独以为恳到,何耶?学者须要理会气象,周公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全矣。试观横渠之撤皋比,伊川临终道着用,便不是延平之纯粹韬晦,胡五峰张敬夫之精诣,比之何如?皆未知置此数子于何地耳。伊尹、伯夷,孟子皆以为圣,乃所愿则学孔子。诸子皆贤,乃所愿则学濂溪、明道、伊川、横渠、延平诸子也。吾惟浚高明之资有过人者,但不可不定平生决择、兼不可忘韦弦之义耳。子静每戒“胜心”二字,可玩。

同上书,卷七。

答聂文蔚侍御

来谕云,凡有志于学者,终必求归于是。夫学求是而已矣,苟有求是之心,则亦何异之不同。然亦有自是而不然者,如杨、墨学仁义,则曰“吾仁义”也;佛、老明心性,曰“吾心性”也。夫仁义、心性,则圣人之学亦不外是矣。而乃大相反者,此既以有毫厘千里之谬,学者所当精择也。如药之能活人、杀人者,在病者所当精择也。岂可以其同志于仁义、心性,而遽以为同哉?主张斯文者,其能恝然耶?

同类推荐
  • 农村继承知识问答

    农村继承知识问答

    本书在介绍继承法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列举现实案例加以解析,这有利于农民从中借鉴和学习,以便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新课程骨干教师成长秘诀

    本书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围绕“骨干教师的概念和类型”等四个方面展开,理论结合实际,知道广大教师岗位学习和在职提高!
热门推荐
  • 邪文录之第二天堂

    邪文录之第二天堂

    魂魄乃人的精神灵气,长人认为人死之后魂散归于天为之阳,魄散归于地为之阴,若肉体消亡魂魄不散经由因果,所呈之物为逆反阴阳,违反法则之邪物,对于这样的邪物,阳间不允,阴间不收,由之所产生的影响在民间统称为灵异事件,而负责解决这样的灵异事件,处理事件中心邪灵之物的人,被称作天堂引渡人。而这些人所在的地方叫做第二天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法医王妃之邪佞王爷慢慢追

    法医王妃之邪佞王爷慢慢追

    一场事故,让现代法医即墨青菀成为了一具古代敛房里的尸体,本能的尸检,意外的带来真相,平反一桩冤案。府衙府官的招揽,让她成为了府衙之中唯一的仵作,却不料王爷府的一桩案子,偶遇双眸殊色的王爷,却从此被纠缠..........生下来开始,双眸殊色让苍山映这个皇子被所有人疏远,十几岁征战沙场,战神之名得来不易,却没有人知道他所希望,唯独那一人的那一句话,让他心中绽放万丈光芒,自此以后,是追是缠,他都要把这人留在身边.........
  •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允柒异世傲传奇

    允柒异世傲传奇

    她本是23世纪的毒人,为了给弟弟报仇,跟那个丧心病狂的恶魔组织要同归于尽。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被时空之洞传送到了传送到了异时空。最后重生于乱葬岗一尸体里。几年后她摸清了这个世界的套路,她也帮原主报了仇
  • 带个系统来修仙

    带个系统来修仙

    体弱多病的地球青年叶凌无意间获得三界系统,穿越到有着修仙者的世界——荒域大陆。宗门林立,妖兽纵横,天才妖孽层出不穷!白骨累累,血流成河,禁地魔渊煞气滔天!本是文弱书生的叶凌能否凭借三界系统在这荒域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能否与众多天才妖孽在成仙路上争锋,最终逆天成仙!
  • 我们的爱情来之不易

    我们的爱情来之不易

    他是一位非常冷酷的校草,高冷且腹黑,很多女生都被他的迷倒,她却和他成为了死对头,有一天,她爸妈出国,她搬去了他家,和他一起住,他和她因为一个女孩矛盾越来越多,最终,她出国,半年后,她回国了,得知她回来了,有人却想要她的命,叫人开车撞死她,他看到了,救了她一命,醒来后,他失忆了............
  • Merchant of Venice

    Merchant of Ven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闯荡NBA之防守传奇

    闯荡NBA之防守传奇

    各种巧合之下,进入NBA努力加天赋,成为NBA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改变了世界篮坛重攻轻守的格局,让人们又欣赏到了真正的铁血篮球。
  • 初恋爱之路有多长

    初恋爱之路有多长

    这本小说写的是三对情侣的故事,他们认识在初中故事会写到他们成年。主人公颜晨雪和丰寒伟又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她的好朋友白雨辰和苏文浩又会不会守护住她们最初的誓言。叶欣和李子俊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那就来看看他们初恋的路到底会有多长(这本小说是我写的第一本,写不好不要见怪),你们可以加我QQ:159443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