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76100000009

第9章 三秦先锋(9)

当年背井离乡,多少有些悲壮。1994年5月,吴祥义告别送行的村支书及家人、乡亲,带领19个穿着破烂的村民,背着简单的行李,扛着沉重的债务,带着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头也不回地沿着鸦河走向山外不可知的地方。

走出大山,两眼一抹黑的农民,没钱、没技术、没经验,他们像一群被驱赶的鸟儿,四处碰撞。

有一点大家是坚定的:找最能挣钱的矿井、煤窑,山里人拼命干最重、最脏、最累、最险的活。

他们从陕西到河南,又到河北,一路挣到的钱常常难以糊口。好不容易挣到些钱,有时就眼睁睁被抢走。小矿、小煤窑时常关停,他们三天两头得找活儿干。

一次,一家矿主看到他们人少拿不下活,想重新找人,吴祥义急了,他赤脚在井下一千就是36个小时,啃冷馍喝凉水,硬是感动了矿主。

“我们团结在一起,总能找到一口饭吃。”吴祥义就是这20个人抱成一团的支柱,他们出来就是一家人,更是一个有活同干、有饭同吃的共享社会。

1995年农历八月十四,矿井停产整顿,20个人干了好几个月的活,结账时扣掉伙食费,总共只领到10元工钱。沮丧、无助、茫然的情绪迅速蔓延,吴祥义知道,这时候他更应该挺住,他强打精神,装好大家挣得这糊口的10元钱,一挥手:“走,到七村去找活!”

20个人一夜步行40公里,赶到河北武安的七村镇已是拂晓。几经周折花5元钱租了敬老院的两间空房子,让男女分开休息。安顿好,吴祥义忍着饥饿困乏,又赶紧出门联系矿主。跑了一整天,直到黄昏才回到敬老院。刚坐下打盹,就听到镇子里的鞭炮声。吴祥义这才想起,这天是中秋节。他想到多病的母亲、年幼的儿女、落魄的处境,一阵酸楚、伤感袭来,大家谁也不说话。

吴祥义起身攥着剩下的5元钱出去买了5斤面饼。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多吃一口,吴祥义更是难以下咽。还好到半夜,一家矿老板领他们进矿干活,先给每人预支了1元钱的生活费。

这是个转折。吴祥义他们在这个矿上慢慢站住了脚跟,他也聪明了,从认矿石开始学技术、学管理、讲诚信。矿老板试着把一口矿井交给他管理,吴祥义显露出管理才能,矿主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矿井放心地交给他。

打拼三年,终于开始挣钱还债了,吴祥义这才回家看望家乡父老。

看到苦苦想着的家依然恓惶,他思忖:自己和带出去的人富了,这不算本事,要让大家都富起来,那才是我吴祥义存在的意义。从此,他每回来一次,就源源不断地带出一批打工者。

儿时伙伴、邻村村主任陈广海,跟着吴祥义到矿上,陈广海先跟着他转着学了一个月后,吴祥义掏5万元给陈广海包了个矿,说:“干成了,把本还我,干亏了,算我的。”一时筹不到生活费和工资,吴祥义又给他两万元流动资金。两年后,矿井难以为继,陈羞愧地要回家,吴祥义又塞给他5000元路费。

当过民办教师的冉从刚,与吴祥义是同学,跟着出来打工给矿上管账,搞管理,每月挣2000多元。一天,吴祥义让冉从刚回村搞茶叶。冉从刚不愿意。吴祥义劝他说:“我们先要为家乡做点事情,把靛坪的茶叶经营好。打工不能打一辈子,搞茶叶才是关乎靛坪入子子孙孙的大事。”

冉从刚最终听了吴祥义的话,回村搞大棚种植、技术培训,成立茶业协会,外出推销,现在村里建起了5个加工厂,产值翻了三倍。“八仙云雾茶”最贵卖到700元一公斤。

吴祥义用意深远:带村民务工,挣钱、提高素质,把汗水、技术变为财富;有了资金、素质的农民再反哺家乡,把外出劳务经济与村里产业经济在广阔市场上有机结合。

富翁的平民情结

吴祥义很有成就感:拥有2000多人的八仙采矿队在当地已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承包了二三十口矿井干活:他早期带出去的老实巴交的山里人,基本已进入采矿队的技术、管理层;财产在百万元以上的有30多人;几十万元的有上百人;有小轿车10多辆;在老家沿鸦河4个村修起的新楼,8096都是吴祥义带出去的打工者盖的。

吴祥义成富翁了,可矿工说他跟大家仍是一个标准:住职工宿舍楼;谈生意、跑矿井就搭便车、坐工具车,甚至挤公交车;跟职工在一个灶上打米饭、吃面条。

吴祥义是本色的,这是因为他扎在穷山沟里的“根”很壮、很深、很牢。

采矿辛苦、危险,易染上酗酒、赌博的恶习。吴祥义在矿上张贴告示,先约束自己,从不打牌的他,谁若发现赌博一次罚5000元。他给大伙立规矩:赌博罚款,掰当地村民的包谷罚款,上班期间饮酒罚款。有人反感,却被吴祥义一顿好骂:“我给你娘、你老婆做过保证,出了事我咋回去交待?”

看到别的矿出事的惨状,大家心里服了他。有些工人偷偷打牌赌钱,吴祥义知道后大发脾气:“钱没有了,老婆孩子在家指望啥?”吴祥义带人修了小广场,组织工人打乒乓球、台球、唱歌和读书,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

辛辛苦苦挣些钱,不能让坏习惯给败了,也不能让生孩子把人拖穷。吴祥义在矿上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定期组织女职工和家属孕检,把“三查”证按时寄回村。他说:“外出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大,做不好就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我有责任管好和我一起打工的人。”

为让矿工把挣到的血汗钱存住,把钱花的正当,吴祥义在矿工中开展“五子”教育,要求每个矿工“当好一个孝子,讨好一个妻子(女工要守好一个男子),起好一座房子,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少存点折子”。“五子”教育通俗实在,八仙采矿队成了没有吃喝嫖赌,没有寻衅滋事,在当地有着极好口碑的采矿队。

乐在其中的人生“理论”

“挣钱是自私行为,可花钱一定要多想着为公。”这是富了以后的吴祥义悟出的朴素道理。

吴祥义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支书罗会锦。”

母亲教他:“多做事才能做人,多帮人才能活人。”

当年,吴祥义外出打工时,撂下一句话:“不管走到哪里,我永远不会忘记靛坪村。”这句话也是他回报家乡的承诺。

2002年,吴祥义彻底还完“子孙债”后,他回村找到村小学校长刘华清和村支书罗会锦说道:“以前,我几乎向家家借过粮,我人常年在外,不可能家家有事都去送礼、送钱。不如给村里孩子建个教学楼,给村里修个党员活动室。”

校长拿到5万元启动资金后,有顾虑没动工。吴祥义把妻子、儿子和一个20万元的存折带到刘华清和罗会锦面前,三对面说:“我们开矿的,不知道啥时候会发生啥事,钱我放在这儿,你们只管放心去做。我说话算数。”

吴祥义为这两件事捐资33.5万元。现在,靛坪小学已经成为平利县最好的村办小学,党员活动室不仅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也成为村支部带领协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

吴祥义的人生大起大落,他也总结出一套一套的理论。

“吃亏理论”——

“我相信吃苦能成事,吃亏能成人。能与人共事的人都是能吃亏的人,不能共事的人都是爱占便宜的人。要想占便宜就要算计,就成了刁人。两人都想占便宜,就难共事。不占便宜能吃亏的人,并不是弱者。吃亏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成功。吃亏多,朋友就多。”

在矿上,吴祥义核算成本、效益和分配办法,不是一般私营企业实行的先是投资者(矿主)得多少,其次是管理层得多少,最后才是工人得多少的顺序。而他是倒过来,按先考虑让工人赚钱的原则。他手下能出几十个富翁就是证明。

吴祥义很舍得。他出资7万元,帮助八仙腊肉厂扩大生产,让这个地方品牌大量外销。镇上搞一些庆祝活动,他每次都慷慨解囊。他扶贫、帮困、救急的事难以计数。

在打工最艰苦的头三年,吴祥义把大家挣的有限的钱先给别人用。他说,人来到世上,境遇不同,但都想过好日子,作为带头人,就要让每个人有均衡的发展机会。同时,在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先尽着别人。做人就要从吃亏开始。

有人评价吴祥义:“他舍得吃亏,从来都是有好处大家享,出了问题一个人扛。他吃亏不留后路。”

“诚信理论”——

“人活得要有价值,核心是诚信。如果说到做不到,说的就是假话。”

在村上办企业时,贷款到期没钱还,吴祥义硬是借高利贷还债。信誉保住了,可高利贷压得他爬不起来。当年14.8万元的债务,就是事前承诺,事后担当的。吴祥义从不后悔:“这么多人跟着我东奔西跑为了啥?还不是因为我说话算话讲诚信!要是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

从1994年外出务工,到1997年回家还第一笔账,吴祥义按自己记的小账本一笔笔勾画。借5元的,他还10元,借10元的,他还20元。为还“坐账”向罗会庭借的123元,吴祥义执意要还500元。见罗会庭不要,吴祥义说:“当时大家都缺钱,你借给我的是信任,我还的是良心。关键时候你救了我的急,这比什么都难得,我一定要把这份心还上。”

“金钱、教子理论”——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既是动力,又是压力,用不好就是祸根。”吴祥义的大儿子现在矿上打工,二女儿读安康卫校,他一个月才给300元的生活费。“人哪,没钱不行。但是有钱要发展事业,如果我把钱存起来给他们花,就会把儿女们惯成一群寄生虫。”

他教育子女,穷了莫惊慌,富了莫张狂。不要懒惰贪图享受。儿子结婚,他只花了4000元。他给孩子分别存了一二十万。他对妻子说:“这笔钱给孩子们上学用,以后走向社会,就作为本钱。我把数字卡死,就是不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要靠自立奋斗。”

“奉献快乐理论”——

“人来到这个世上,对自己要负责,对家庭要负责,对社会要有所贡献。为更多的人,为公益事业贡献,我乐在其中。”

投资上千万、负债打造八仙悟真观风景区,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吴祥义说:“我开发景区没有任何目的,也不图回报。这个投资,相当于建房子,我码了第一块砖,以后还会有很多人来码砖。武当山、泰山这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经过几十上百年好几代人的开发,才有今天的。我希望影响和带动更多人,人人都出一点力,我们的家乡就会更美好。”

吴祥义一直都是边打工、边还债、边捐献。这次一期工程他负债500万元,现在还得差不多了,他又要负债500万元开始二期工程投资。

吴祥义在平利当地被奉为学习样板,他的精神风范也在当地产生“裂变”效应。

一些老板纷纷捐资建校、修路、拉电、架桥。吴祥义的三弟出2万元给学校买桌椅,二弟捐3万元硬化学校操场。在深圳打工的王小芸捐钱办“爱心书屋”;开矿的董思茂为建敬老院捐6万元;37岁的杨平为修路捐20万元。杨说:“吴祥义捐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事,我也想为大家做点啥。”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乐在其中。”在平利县的事迹报告会上,吴祥义说得很简单。可越简单,越难注释。

农民牛玉琴

大漠“愚公”

朝阳,洒金似地映照在横贯中国北部的毛乌素大沙漠,在这茫茫瀚海的南缘,却微乎其微地站着一个人——一个女人。她扛着镢头,短发被风吹起,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沧桑的皱纹,可那一双有神的眼睛,透着坚毅的目光,藐视着大漠。一个庞大的面与渺小的一个点,息怒的大漠与沉静的女人就这样对峙着。

历史是沙进人退,可这位陕北靖边县的普通农妇牛玉琴,18年来,却硬是拚却身家性命在改写历史:人进沙退。大漠胆怯了,女人的4万亩林海淹没了荒沙。女人的胃口愈来愈大,她要吞下10万亩,她身后郁郁葱葱的绿色方阵在膨胀、在逼进、蚕食……

绿梦

风沙是贫穷的代名词。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北定边、靖边一带,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沙子撵人跑,四季不长草,三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风沙成灾,庄稼难收,贫穷逼着一家一户只有拖儿带女逃荒要饭。在风沙的肆虐面前,庄稼人只有受穷、忍耐、认命。

牛玉琴,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出生的,风沙裹胁的饥饿和痛苦是她童年的记忆;她15岁就和大人集体劳作,与无情的沙漠抗争:18岁那年,父母把她嫁给位于毛乌素沙漠更深处的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的村民张家旺;从定边来到靖边,逃不脱贫穷,新婚之夜,丈夫尴尬无奈地在全家仅有的一盘炕中间搭根柳椽,挂个布帘,让父母睡在一边,他和妻子睡在一边;结婚5年,她硬忍着没回娘家,简单的理由是怕自己的寒酸被娘家人笑话……

对风沙的惧怕,自然对绿色产生一种渴望。牛玉琴知晓绿色能够带来收获,能够给予温饱,能够走向富裕。她从小就做着绿梦,嫁到张家,她和丈夫家旺常常合计着:“以后能让沙地种草种树就好了,既能遮风挡沙,又能喂养牲口,树木成材还能卖钱……”

实现绿梦的希望来了。1984年冬,县上决定将荒沙荒山地划拨到户,承包治理。牛玉琴和丈夫兴奋地商量了一夜,打算联合几户人家,承包治理万亩荒沙。

人穷志短,认命惯了的村民没人敢与沙漠作对。他们领教过风沙的厉害,他们更怕政策有闪失。有几个维持生计的钱,谁舍得叫风沙吹个净光?!

倔强的牛玉琴认了死理,金鸡沙人不种树种草,几辈人也斩不断穷根儿;不治住毛乌素沙漠这个恶魔,以后儿孙恐怕连个住处都没有;就算政策有变,沙漠里长成的树咱还能吃亏?她给丈夫鼓劲说:“别人不干,咱自己干!”夫妻一条心,他们立下责任状!从此,祖辈饱受风沙之苦的一家人,正式向万亩荒沙发起挑战!他们要将绿梦变成现实。

炼狱

万亩荒沙孤零零地存活着一棵老柳树,这里几乎是无人涉足的不毛之地,可人们心存美好地叫它“一棵树”。

要叫这万亩荒沙长出树,对于尚处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单户农民绝非易事。“一年栽上苗,三年补齐苗,五年见成效”,这不比一年一收的庄稼,而是艰辛劳作地十年树木。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劳力,有的只是一颗执拗的心。几十万株树苗款从哪里来?牛玉琴掏出家里全部积蓄,又从信用社贷款4000元,还向私人高息借贷500元。钱不够,她干脆把家里养的猪卖了,羊卖了,鸡也卖了,甚至连家里准备盖房的木材和她那不值钱的嫁妆都卖了;没有技术,她摸索着试着种养,栽了死,死了再试;没有劳力,她动员公公婆婆、丈夫和三个儿子全家老少齐上阵。

鸡叫二遍,夜沉沉,牛玉琴就和丈夫挑着水,孩子们扛着工具,老人套马车拉着树苗,向15里外的万亩荒沙进发。人走在沙漠上,就像跋涉在沼泽地里似的吃力,等到了目的地,人已累得精疲力竭。他们又不歇气地挖坑、栽树、浇水。直干到日当午,才歇下来啃干馍、喝水。夜幕降临,全家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收工。牛玉琴更辛苦,到家还要点火做饭……

同类推荐
  • 芦影集

    芦影集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按文体分为三类五集。第一编是词。第二、三编为诗,分列为“旧体诗”与“新体诗”。第四、五编为文,又分列为“文艺文”与“学术文”。
  •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散文集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散文集

    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散文带有强烈的自叙传色彩,素以细腻忧婉的诗性散文著称,但她虽一生飘零,却始终心存憧憬,柔弱如水的文字中透露出坚韧自持。本精选集以1940年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的《萧红散文》为底本,并参阅其他萧红权威作品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78篇,不仅有《欧罗巴旅馆》《饿》《黑“列巴”和白盐》《他的上唇挂霜了》《拍卖家具》《同命运的小鱼》等细腻哀婉的文章,更有《永久的憧憬和追求》《祖父死了的时候》《海外的悲悼》《镀金的学说》《天空的点缀》《放火者》等坚韧自持的作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作者的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驻扎在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六万名官兵惶惶不可终日。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城野宏参谋以他无人能敌的口才,给处于绝望之中的第一军将领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使他们相信,日本战败了,只要第一军残留山西,控制山西的资源,就是对天皇,对日本最大的忠诚!六万驻晋日军只要能智慧地利用阎锡山对共产党不共戴天之仇恨,以及与蒋中央难以调和的矛盾,争取到阎锡山的庇护,便可以继续留驻山西,并将山西丰富的煤铁资源牢牢控制在手中,为日本未来的复兴,保存一个取之不竭的物资基地,和一支精锐的先遣军。
  • 爱无助

    爱无助

    是—本从男人的视角来透视生活中女性的书,故而所写的人物皆为“男人的另一半”!
  • 镜子里的时光

    镜子里的时光

    本书中作者以优雅灵动的语言,细腻的出人意料的视角,以及女性散文作家中罕见的幽默感,讲述了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成长中的幸福和疼痛,翘望和忧伤,从一只鸟、一棵树的身上,窥视到这人间深藏不露的真相。手持铁铲,臂挎柳条篮,挖野菜的时光多么让人沉醉。又是一个不劳而获的春天。多少年过去,大头菜还是一味试图把自己伪装成一棵草,因为太专心了,反而露出了马脚。这个小蹄子!一群一群的小蹄子嗒嗒嗒跑在土层下边,深深浅浅的,让我一路追着它们,把朋友和春天都丢在后面。
热门推荐
  • 大明星赘婿

    大明星赘婿

    苏辰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一个平行世界,成为了一个女明星的未来上门女婿。在这个世界,他凭借着脑海中的记忆,嬉笑怒骂之间,闪耀娱乐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明星。那么,有个问题来了,苏辰成为了大明星,还要入赘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就争争朝夕吧

    就争争朝夕吧

    如果命运是一杆秤的话,当它开始向你倾斜时,你是完全招架不住的,就如同,老天不仅给你开了后门,连带着前门,窗户一并通通给你打开,这就是粟汐汐的锦鲤命
  • 留给青春最后的清甜

    留给青春最后的清甜

    也许一切都是那么的凑巧,究竟是巧合还是缘分?茫茫的人海之中,手腕上的红线的另一头究竟是谁?青春,美好而疼痛,而一切的一切,都凝聚在青春留给我们最后的清甜里..、“嘿,曲玖甜,我不相信你不记得我了”,细碎的暖阳洒进教室,清风拂过左耳,“原来,你就是‘顾清忱’”,曲玖甜甜甜一笑,“‘好久不见’顾清忱”。
  • 吉良吉影的平凡生活

    吉良吉影的平凡生活

    看着一片片蛇肉,就连吉良吉影都感到了一丝血腥。「喂!百合铃,怎么说这也太……」百合铃:『哦!这双手不能吃,就送给你吧。』吉良吉影闻言,面露红晕:「嚯,谢谢。」就这样,吉良吉影又过完了平凡的一天。(综漫,JOJO+邪神少女暂定)
  • 江湖春秋之百界鏖战

    江湖春秋之百界鏖战

    神州江湖客,百界起风波。刀上春秋影,剑下岁月歌。自古轻生死,情义勿消磨。谁人为仙圣,一念化天魔。本书是以故事的展开而出现的人物,文中情节很新颖,布局也很大,而且文中之人都有很高的逼格。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渺渺莲抄

    渺渺莲抄

    豹尾扫过,弹落阔叶罗芋上的水珠。蟒蛇悄然穿行其间。晴空幽深,梵河绕行佐达罗城。以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为起始,宛如母神摩奴.斯婆阎菩婆一般温柔地滋养了沿岸所有生灵。
  • 驻梦系列

    驻梦系列

    每一个特别的情绪都值得珍藏,毕竟人生如此有趣。
  • 无声的泪

    无声的泪

    本文不是甜文,前文有一点点甜哦?玻璃心可以自行退出。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