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992100000018

第18章 学校总论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吾闻之,《春秋》三世之义,据乱世以力胜,升平世智力互相胜,太平世以智胜。草昧伊始,蹄迹交于中国,鸟兽之害未消,营窟悬巢,乃克相保,力之强也。顾人虽文弱,无羽毛之饰,爪牙之卫,而卒能槛絷兕虎,驾役驼象,智之强也。

数千年来,蒙古之种,回回之裔,以虏拉为功,以屠杀为乐,屡蹂名国,几一寰宇,力之强也。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智恶乎开,开于学;学恶乎立,立于教。学校之制,惟吾三代为最备,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立学之等也。

八岁入小学,十五而就大学,入学之年也。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学书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成童学射御,二十学礼,受学之序也;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以离经辨志为始事,以知类通过为大成,课学之程也。《大学》一篇,言大学堂之事也;《弟子职》一篇,言小学堂之事也;《内则》一篇,言女学堂之事也;《学记》一篇,言师范学堂之事也。管子言农工商,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农学工学商学,皆有学堂也。孔子言以不教战,是谓弃民,晋文始入而教其民,三年而后用之。越王栖于会稽,教训十年,是兵学有学堂也。其有专务他业,不能就学者,犹以十月事讫,使父老教于校室,(见《公羊传》宣十五年注)有不帅教者,乡官简而以告,其视之重而督之严也如此。故使一国之内,无一人不受教,无一人不知学;免置之野人,可以备扞城;小戎之女子,可以敌王忾;贩牛之郑商,可以退敌师;斫轮之齐工,可以语治道;听舆人之诵,可以定霸;采乡校之议,可以闻政;举国之人,与国为体,填城溢野,无非人才,所谓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虑虑,三代盛强,盖以此也。

马贵与曰:“古者户口少而才智之民多,今户口多而才智之民少。”余悲其言;虽然,盖有由也。先王欲其民智,后世欲其民愚,天下既定,敌国外患既息,其所虑者,草泽之豪杰,乘时而起,与议论之士,援古义以非时政也。于是乎为道以钤制之,国有大学,省有学院,郡县有学官,考其名犹夫古人也,视其法犹夫古人也,而问其所以为教,则曰制义也,诗赋也,楷法也,不必读书通古今而亦能之,则中材以下,求读书求通古今者希矣。非此一途不能自进,则奇才异能之士,不得不辍其所学,以蒭焉而从事矣。其取之也无定,其得之也甚难,则倜傥之才,必有十年不第,穷愁感叹,销磨其才气,而无复余力以成其学矣。如是则豪杰与议论之士必少,而于驯治天下也甚易,故秦始皇之燔诗书,明太祖之设制艺,遥遥两心,千载同揆,皆所以愚黔首,重君权,驭一统之天下,弭内乱之道,未有善于此者也。譬之居室,虑其僮仆窃其宝货,束而缚之,彼严室,加扃焉,则可以高枕而卧,无损其秋毫矣。独惜强寇忽至,入门无门,入闺无闺,悉索所有,席卷以行,而受缚之人,徒相对咋舌,见其主之难,而无以为救也。

凡国之民,都为五等:曰士、曰农、曰工、曰商、曰兵,士者学子之称,夫人而知也。然农有农之士,工有工之士,商有商之士,兵有兵之士。农而不士,故美国每年农产值银三千一百兆两,俄国值二千二百兆两,法国值一千八百兆两,而中国只值三百兆两。工而不士,故美国每自创新艺,报官领照者,二万二百十事,法国七千三百事,英国六千九百事,而中国无闻焉。商而不士,故英国商务价值二千七百四十兆两,德国一千二百九十六兆两,法国一千一百七十六兆两,而中国仅二百十七兆两。兵而不士,故去岁之役,水师军船九十六艘,如无一船;榆关防守兵,几三百营,如无一兵。今夫有四者之名,无士之实,则其害且至于此。矧于士而不士,聚千百帖括卷折考据词章之辈,于历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见,于万国形势,然未有所闻者,而欲与之共天下,任庶官,行新政,御外侮,其可得乎今之言治国者,必曰仿效西法,力图富强,斯固然也。

虽然,非其人莫能举也。今以有约之国十有六,依西人例,每国命一使,今之周知四国,娴于辞令,能任使才者,几何人矣?欧美澳洲,日、印、缅、越、南洋诸岛,其有中国人民侨寓之地,不下四百所,今之熟悉商务,明察土宜,才任领事者,几何人矣?教案界务商务,纷纷屡起,今之达彝情,明公法,熟约章,能任总暑章京,各省洋务局者,几何人矣?泰西大国常兵皆数十万,战时可调至数百万,中国之大,练兵最少亦当及五十万为千营,每营营哨官六员,今之习于地图,晓畅军事,才任偏裨者,几何人矣?娴练兵法,谙习营制,能总大众,遇大敌,才任统帅者,几何人矣?中国若整顿海军,但求与日本相敌,亦须有兵船百四十余艘,今之深诸海战,能任水弁者,几何人矣?久历风涛,熟悉沙线,堪胜船主大副二副者,几何人矣?陆军每营,水师每船,皆需医师二三人,今之练习医理,精达伤科,才任军医者,几何人矣?每造铁路,十英里需用上等工匠二员,次等六十员,今之明于机器,习于工程学,才任工师者,几何人矣?中国矿产,封千年,得旨开采,设局渐多,今之能察矿苗,化分矿质,才任矿人者,几何人矣?各省议设商务局以保利权,今之明商理,习商情,才任商董者,几何人矣?能制造器械,乃能致强,能制造货物,乃能致富,今之创新法,出新制,足以方驾彼族,衣被天下者,几何人矣?坐是之故,往往有一切新法,尽美尽善,人人皆知,而议论数十年不能举行者。苟漫然举之,则愤辙立见,卒为沮抑新法者所诟詈,其稍有成效之一二事,则任用洋员者也。而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局、汉阳铁厂之类,每年开销之数,洋人薪水,几及其半;海关厘税,岁入三千万,为国饷源,而听彼族盘踞,数十年不能取代,即此数端论之,任用洋员之明效大略可睹矣。然犹幸而借此以成就一二事,若决然合,则将并此一二事者而亦无之。呜呼同是圆颅方趾,戴天履地,而必事事俯首拱手,待命他人,岂不可为长太息矣乎若夫四海之大,学子之众,其一二识时之彦,有志之士,欲矢志独学,求中外之故,成一家之言者,盖有人矣。然不通西文,则非已译之书不能读,其难成一也。格致诸学,皆借仪器,苟非素封,末由购置,其难成二也。增广学识,尤借游历,寻常寒士,安能远游,其难成三也。一切实学,如水师必出海操练,矿学必入山察勘,非借官力不能独行,其难成四也。国家既不以此取士,学成亦无所用,犹不足以赡妻子,免饥寒,故每至半途,废然而返,其难成五也。此所以通商数十年,而士之无所凭借,能卓然成异材为国家用者,殆几绝也。此又马贵与所谓姑选其能者,而无能之人,则听其自为不肖而已。姑进其用者,而未用之人,则听其自为不遇而已。豚蹄满篝之祝,旁观犹以为笑,况复束缚之,驰骤之,销磨而铃制之,一旦有事,乃欲以多材望天下,安可得耶,安可得耶然犹曰洋务为然也。若夫内外各官,天子所以共天下也,而今日之士,他日之官也,问国之大学,省之学院,郡县之学官,及其所至之书院,有以历代政术为教者乎?无有也。有以本朝掌故为教者乎?无有也。有以天下郡国利病为教者乎?无有也。当其学也,未尝为居官之地,其得官也,则当尽弃其昔者之所学,而从事于所未学。传曰:“吾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以政学犹且不可,况分之既入官而仍读书者,能有几人也。以故一切公事,受成于胥吏之手,六部书办,督抚幕客,州县房科,上下其手,持其短长,官无如何也。何以故?胥吏学之,而官未学也。遂使全局糜烂,成一吏例利之天下,祸中腹心,疾不可为。是故西学之学校不兴,其害小,中学之学校不兴,其害大。西学不兴,其一二浅末之新法,犹能任洋员以举之,中学不兴,宁能尽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长属,而概用洋员以承其乏也,此则可为流涕者也。

不宁惟是,中国孔子之教,历数千载,受教之人,号称四百兆,未为少也。然而妇女不读书,去其半矣,农工商兵不知学,去其十之八九矣,自余一二占毕咿以从事于《四书》

《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制艺之取材耳,于经无与也,于教无与也。其有通人志士,或笺注校勘,效忠于许郑,或束身自爱,归命于程朱,然于古人之微言大义,所谓诵《诗》三百可以授政,《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者,盖寡能留意,则亦不过学其所学,于经仍无与也,于教仍无与也。

故号为受教者四万万人,而究其实能有几人,则非吾之所敢言也。故吾尝谓今日之天下,幸而犹以经义取士耳,否则读吾教之经者,殆几绝也。此言似过,然有铁证焉。彼《礼经》

十七篇,孔子之所雅言,今试问缀学之子,能诵其文,言其义者,几何人也。何也?科举所不用也。然则堂堂大教,乃反借此疲敝之科举以图存,夫借科举之所存者,其与亡也相去几何矣。而况今日之科举,其势必不能久,吾向者所谓变亦变,不变亦变,与其待他人之变,而一切澌灭以至于尽,则何如吾自变之,而尚可以存其一二也。记曰:“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传曰:“小雅尽废,则四彝交侵,而中国微。”

忾我儒教,爰自东京,即已不竞。晋宋之间陷于老,隋唐以来沦于佛,外教一入,立见侵夺,况于彼教之徒,强聒不舍,挟以国力,奇悍无伦。今吾盖见通商各岸之商贾,西文学堂之人士,攘臂弄舌,动曰《四书》《六经》为无用之物,而教士之着书发论,亦侃侃言曰,中国之衰弱,由于教之未善。夫以今日帖括家之所谓经,与考据家之所谓经,虽圣人复起,不能谓其非无用也。则恶能禁人之不轻薄之而遗弃之也。

故准此不变,吾恐二十年以后,孔子之教,将绝于天壤,此则可为痛哭者也。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西人学校之等差、之名号、之章程、之功课,彼士所着《德国学校》《七国新学备要》《文学兴国策》等书,类能言之,无取吾言也。吾所欲言者,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其总纲三:一曰教,二曰政,三曰艺。其分目十有八:一曰学堂,二曰科举,三曰师范,四曰专门,五曰幼学,六曰女学,七曰藏书,八曰纂书,九曰译书,十曰文字,十一曰藏器,十二曰报馆,十三曰学会,十四曰教会,十五曰游历,十六曰义塾,十七曰训废疾,十八曰训罪人(所拟章程皆附于各篇之后)。

今之同文馆、广方言馆、水师学堂、武备学堂、自强学堂、实学馆之类,其不能得异才何也?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之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已无几矣。又其受病之根有三:一曰科举之制不改,就学乏才也。二曰师范学堂不立,教习非人也。三曰专门之业不分,致精无自也。故此中人士,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于中国旧学,既一切不问,而叩以西人富强之本,制作之精,亦罕有能言之而能效之者。昔尝戏言,古人所患者,离乎夷狄,而未合乎中国。今之所患者,离乎中国,而未合乎夷狄。推其成就之所至,能任象蒰之事,已为上才矣。其次者乃适足为洋行买办冈必达之用,其有一二卓然成就,达于中外之故,可备国家之任者,必其人之聪明才力,能借他端以自精进,而非此诸馆诸学堂之为功也。夫国家之设学,欲养人才以共天下,而其上才者仅如此,次下者乃如彼,此必非朝廷作人之初意也。今朝士言论,汲汲然以储才为急者,盖不乏人,学校萌芽,殆自兹矣。其亦有洞澈病根之所在,而于此三端者少为意留也乎。

抑今学校之议不行,又有由也。经费甚巨,而筹措颇难,虽知其急,莫克任也。今夫农之治畴也,逾春涉夏,以粪以溉,称贷苦辛,无或辞者,以为非如是则秋成无望也。中人之家,犹且节衣缩食以教子弟,冀其成就,光大门闾。今国家而不欲自强则已,苟欲自强,则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虽百举未遑,犹先图之。吾闻泰西诸大国学校之费,其多者八千七百余万,其少者亦八百万(小学堂费英国每年三千三百万元,法国一千四百万元,德国三千四百万元,俄国五百万元,美国八千四百万元。中学大学共费英国每年八百六十万元,法国三千万元,德国二百万元,俄国四百余万元,美国三百余万元)。日本区区三岛,而每年所费,亦至八九百万,人之谋国者,岂其不思撙节之义,而甘掷黄金于虚牝乎。彼日人二十年兴学之费,取偿于吾之一战而有余矣,使吾向者举其所谓二万万而百分之,取其一二以兴群学,则二十年间,人才大成,去年之役,宁有是乎?呜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及今不图,恐他日之患,其数倍于今之所谓二万万者,未有已时;迨痛创复至,而始悔今之为误,又奚及乎?今不惜糜重帑以治海军,而不肯舍薄费以营学校,重其所轻,而轻其所重。譬之孺子,怀果与金示之,则弃金而取果;譬之野人,持寸珠与百钱示之,则遗珠而攫钱。徒知敌人胜我之具,而不知所以胜之具,旷日穷力,以从事于目前之所见,而蔽于其所未见,究其归宿,一无所成,此其智视孺子、野人何如矣。

西人之策中国者,以西国之人数与中国之人数为比例,而算其应有之学生,与其学校之费。谓小学之生,宜有四千万人,每年宜费二万二千六百万元;中学之生,宜有一百十八万四千余人,每年宜费五千九百万余元;大学之生,宜有十六万五千余人,每年宜费七千一百万余元。今不敢为大言,请如西人百分之一,则亦当有小学生四十万人,中学生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人,大学生一千八百五十余人,每年当费三百五十六万元。中国房屋衣食等费,视西人仅三之一,则每年不过一百余万元耳。犹有一义于此,中国科第之荣,奔走天下久矣,制艺楷法,未尝有人奖劝而驱策之,而趋者若骛,利禄之路然也。今创办之始,或经费未充,但使能改科举,归于学校,以号召天下,学中惟定功课,不给膏火,天下豪杰之士,其群集而蒭焉从事者,必不乏人。如是则经费又可省三之一,岁费七十余万足矣。而学中所成之人材,即以拔十得五计之,十年之后,大学生之成就者,已可得八千人,用以布列上下,更新百度,沛然有余矣。夫以日本之小,每年此费,尚至八九百万,而谓堂堂中国,欲得如日本十二分一之费,而忧其无所出邪,必不然矣。

(《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版)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核心竞争力(精装)

    本书从中小学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告诉各位学校管理者怎样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乡镇企业知识问答

    乡镇企业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向读者朋友介绍关于乡镇企业的法律法规,如乡镇干部是否有权撤换乡镇企业领导人,侵犯乡镇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都是非常实用的。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本书是国内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先生与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名声渐起的阳光女校长——张萍女士关于学校管理的精彩对话,是人生、阅历迥然不同的两位智者的管理经验和人生体悟的感言集。本书包括8章40节,陶继新先生与张萍女士以凝练的笔法、精妙的话语,深刻的认识,对领导哲学、人才理念、办学精神、课程建设等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书中所谈到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教师发展等诸多问题,都是时下校长们所关心的问题,从中也再次印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相信很多校长从中可以学到真正的治校之道。
热门推荐
  • 隐居修仙

    隐居修仙

    自带加速器,快速修仙,快速领悟技能,技能强化。自创技能,科学与修真结合。长生不老,就在眼前。一切都如此完美,只是有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我会是和尚?
  • 从变成武帝开始

    从变成武帝开始

    半个世纪以后,专门为庞大的虚拟现实游戏世界创造npc的职业兴盛起来。而李无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设计出最新的游戏《江湖》中的最强副本boss武帝李无双之时,他却意外身亡。而等到他醒来,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那个举世无敌的武帝,但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年而已。在这个卧虎藏龙的江湖里,有人一剑倒卷天河,有人搬山镇妖魔,有人佛光渡众生...熟知武帝一生的李无明,是选择复刻天下无敌的武中帝王的一生,还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武道征途?“举世皆敌,有我无双”
  • 三月沐风梨花白

    三月沐风梨花白

    “我以为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遇见你,但是我错了。既已无情,我又何来后悔。若要死死纠缠,定然两败俱伤!”朱唇轻启,微凉的声音响起,伤了谁的心。他被奉为东辰的神,而她却是东辰人人谈之色变的一代奸相。也许是来世的缘错在今生相遇。看似天差地别的两个人本不该有所交集,但前因早已埋下,一切的因皆有果。“我如今这般,拜谁所赐!”“九儿,我……”
  • 乡间小村民

    乡间小村民

    种菌菇,养草鱼,承包土地,发展养殖,且看穷小子一步步如何做大成富可敌国的企业家!
  • 除恐灾患经

    除恐灾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雾起芳华

    雾起芳华

    花槿木一开始也只是以为这是简简单单的一次转学而已,毕竟在这个城市待过这么多年,转过好多次学。可这次,他遇上了一些人,一些在他生命中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
  • 木缘悲可

    木缘悲可

    《拾足》是写我20岁到23岁之间的故事,小说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构思,主要讲述青春时我们爱妻和感情的认识,还有从学生进入社会所面临的梦想打碎。小说风格淡化故事情节,用跳跃画面表现青春的骚动和暖心的句子增加共鸣。我们每个人的爱情总是从两个人的朦胧到习惯再分开,感情就是一直习惯到依赖,但是爱情就是爱情不会因为我们的感情就开始我们的爱情。如果你没有目的的接触一个人,那么第一眼你就爱上了她。
  • 青莲化仙

    青莲化仙

    莲者,出于污泥而不染。仙者,脱出红尘不老不灭。一株青莲,三尺青锋。一段仙途,无数争渡之人。蓦然回首,何者为仙?
  • 月离于毕粟眉生

    月离于毕粟眉生

    月离成为了天界的三皇子,玉树临风的模样,周身带着清冷的气质。月离并没有经历龙的蜕变,因为他生下来头上便带着淡蓝色的犄角,与玉帝及众兄弟的相处虽恭亲有加但始终带着一份淡淡的疏离。月离总会偷偷去太白山上,去看看太白积雪和高山牡丹。这些玉帝等人从不知情,其实月离从出生起便带有记忆,他清楚的记得出生的第一眼看到牡丹仙子的样子,自然也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从未想过为父母报仇。但是那个人的出现打破了他的生活,更颠覆了天地秩序。当月离再一次来到太白山时,见到了一位除一袭白衣外,再无任何修饰的女子,只眉心有一朵指甲盖大小的花,浑身净白似透明,站在太白积雪上好似即将消散的仙气。月离认出是那朵花,便为她取名粟眉。又一个五百年后,粟眉再次变幻为人,却一袭红衣,骄阳似火,却浑身散发着寒气。复活后的粟眉堕入了魔道,一时间太白山成为了其他生灵不敢靠近的地方,天地间出现了不受玉帝管辖的魔界。玉帝开始不断的派天兵天将驱魔,但没有人能伤到粟眉分毫。直到玉帝解除月离的禁锢。再一次见面,两人站在了对立面........
  • 超级灵兽店老板

    超级灵兽店老板

    想要高潜质灵兽吗?来小可爱吧!想要变异的灵兽吗?来小可爱吧!想要美女神兽吗?只有来小可爱了!小可爱灵兽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