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2600000021

第21章 合作的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2)

对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这样做。有的小学教师常给儿童打坏分数,甚至接二连三地打“2”分,他们不善于利用夸奖、赞许的手段,急切地期待着成功,但又不相信儿童,--这样的教师对学校的危害极大,他们可能会永远扑灭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在师范学校里应该教会师范生没有强制的教学方法。行吗?没有强制的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没有纠正错误的全班作业。如果儿童们在做作业中出了差错,这就意味着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出了某种差错,他应该找到适当的办法加以补救。有的教师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应该了解儿童在知识上的缺陷,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了解其真正的原因并设法予以消除,而不是诉诸强制的手段。懒学生毕竟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少得多,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在大多数场合,儿童的懒惰,不过是摆脱教师的教育侵略(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агрессия)的一种自卫反应而已。

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儿童和少年是一些意志尚很脆弱、责任感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然而,意志也好,责任感也好,是不能用一般号召和羞辱学生的办法来激起的。要使他们的意志坚强起来,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让学生实际地、每天地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我们不说:“应当使儿童爱学习”,我们也不说:“教师应该使儿童养成学习的习惯”。不,我们不这样说,我们的见解恰恰相反:如果采用合作的教育学,儿童们就能爱学习和养成学习的习惯,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也将得到高度的发展。

(七)自由选择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合作的志同道合者,凡在一切可行的场合,都应给他们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Ш·А·阿莫纳什维利甚至让小学一年级儿童也进行自由选择:“做哪些习题”?В·Ф·沙塔洛夫给学生出100道习题,让他们自己选择,做其中的哪些习题,做多少道习题,均由学生自己决定。在С·Н·雷先科娃的班上,在做复述的练习时,教师该把哪些较难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也由儿童们自己选择。Н·П·沃尔科夫只给儿童们布置课题,如:“制作骑士模型”、“制作飞机模型”、“制作文物复制品模型”,但怎样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自由选择--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捷径。不少儿童都不善于发明和构思,然而,即使最缺乏创造能力的儿童也都善于进行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儿童担任教师的某些工作,他们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在С·Н·雷先科娃的班上,所有的学生都依次轮流领导班级,理直气壮地评价班级的工作。在И·П·沃尔科夫那里,高年级学生象真正的教师一样教二年级的学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第5中学(Р·Г·波德博洛托娃),学校的日常事情完全由学生值日队负责处理。В·Ф·沙塔洛夫的高年级学生经常批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学生们应该互相帮助,但不能让他们给同学打分数。

(八)超前学习的思想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中,这一思想的表现形式虽然是各不相同的,但致力的目标是一致的。В·Ф·沙塔洛夫超前一、二年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С·Н·雷先科娃超前半年、一年就开始让学生学习困难的课题。И·В·沃尔科夫给六岁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布置通常应由高年级学生,甚至大学生完成的作业。Б·П·尼基京给儿童猜种种难谜,其难度往往连成人也并非轻易就能猜对的。

超越教学大纲的规定,提前学习某些教材,使学生得到了满足,激起了他们的自豪感;教师不受教学大纲的束缚,可以较灵活地支配课堂教学的时间。应该认为,С·Н·雷先科娃把近景和远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是一大发明。迄今为止,不少教师仍然局限于在课上复习旧课和讲解新课,他们只懂得“昨天”和“今天”。С·Н·雷先科娃首次把“明天”引进了课堂。除了复习旧课和讲解新课外,在课上她还安排若干时间,用来让学生学习将在50堂课或100堂课以后学习的教材。原来,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耐心上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儿童们掌握某一课题所需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儿童只需5节课,有些儿童却需要50节课。

在逐步地、不知不觉中超前学习某些复杂的课题的过程中,С·Н·雷先科娃给所有的儿童都提供了必要的时间磨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这中间,学习能力强的儿童有可能回答全班尚未学习的问题,可以充分显示他们的洞察力和机灵,因此,他们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即使处在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们中间,他们也不会象在传统的课上那样感到厌倦和无事可做。我们的共同经验表明,在合作中,能力强的学生--“教师的主要后备力量”--得益最多。他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引导着班级集体前进。班级集体逐步地转变为一个人人善于思考的、人人好学不倦的、人人笑容满面的集体。

(九)大单元(Крупныеблоки)教学的思想

经验表明,如果把教材加以综合处理,使之联结成为一个个的大单元,在教学中就有可能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知识量。В·Ф·沙塔洛夫按10-20节课为基准组成一个教学单元,Е·Н·伊利英用一堂课的时间就能揭示一本大部头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И·П·沃尔科夫把各种职业所必要的技能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П·М·埃德尼耶夫具体地拟定了大单元教学的方法,在И·П·伊凡诺夫的教学法中,在学生社会组织成员每天的活动中都要进行五、六项重大的创造性的工作,М·П·谢季宁正在实验“满负荷”的思想。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法易于确立教材的逻辑联系,易于突出主导的思想并给学生阐明主导思想。

教师有可能给儿童们提出复杂的,但因此也是有趣的学习任务:“我们能不能在一堂课上学完十堂课的教材?”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法解除了儿童对学习困难的恐惧:学完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教材的基本思想就把握住了,--因此,学生就不用担心,他能不能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他会不会跟不上班。他可以放心地继续学习下去,并能深入理解详细的内容和具体的细节。

(十)按适当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思想

课的形式应该与所学习的学科的特点相符合。在数学课上证明定理时,В·Ф·沙塔洛夫不容许出现任何一句多余的话--数学教师的叙述应该是绝对精确的。在И·П·沃尔科夫的创作课上,儿童们议论纷纷,缠住教师不放,向他提出成百上千个问题。在分析文艺作品时,Е·Н·伊利英力求做到使分析具有艺术的形式;为此,他采用了与作家借以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样的那些方法:艺术手法、悬念和情节;结果,对文艺作品的分析本身成了一种艺术的创造。

(十一)自我分析的思想

学生对学习感到困难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学习是一种个人独立进行的活动,他们通常都缺乏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给予评价。但是,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评价--既不抬高,也不压低--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的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独立、自主的人。原来,我们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式培养儿童进行个别的和集体的自我分析的能力。Е·Н·伊利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为人:“我是怎样待人处事的?”“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在В·Ф·沙塔洛夫的教学法中,对学生在黑板跟前所作的回答都要展开热烈的集体分析,在这种场合,由于不给学生打分,因此,学生们都能毫无顾忌地给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提出意见,人人都能畅所欲言。Ш·А·阿莫纳什维利专门训练低年级儿童掌握评价活动和判断的方法。他让学生们检查和评价同学的作业(当然,不打分数),互相评论书面作业。在评价时,学生们得对照事先拟定的评价标准,其目的是使判断结论切合实际。

不用说,在И·П·伊凡诺夫的教学法中中实行的,并为В·А·卡拉科夫斯基、М·П·谢季宁以及其他很多教师创造性地应用的对某项集体活动的集体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按照这种方法,每进行一项集体活动,无论是生产劳动,还是少先队的集会、共青团的会议、文娱晚会、徒步旅行等,一句话,任何一种集体活动,都必须由活动的参加者进行分析,否则,这项活动就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培养儿童集体自我分析的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教育技巧,然而,正由于培养这种能力,才能出现和增强儿童和教师之间合作的气氛,学生才能感到自己是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的主人,养成关心集体的工作,为集体的事情操心的习惯;他们的关心社会公共利益的习惯也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不能低估培养这一能力的纪律教育的意义。如果学生们懂得,他们的劳动将不仅由教师来评价,而且也要由整个集体来评价,在行为举止方面他们将能自尊、自重,工作起来也将努力得多。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教育原理着重解决成功教育本身的一系列内在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方法、途径。
  •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为研究工作的学者,威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尽管在教师权威和领导艺术方面从来都没有万全法则,但是本书还是不失为一本拨云见日的良言之作。
  • 树人文库-机智一生的妙答故事

    树人文库-机智一生的妙答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成电教师风采

    成电教师风采

    古往今来,没有哪一种职业比教师这个职业更神圣。从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唐朝文学家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到近代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从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无不折射出教师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传播学十年(1998-2008):阐释与建构

    充分关注时代主题,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在全球多元视野中寻求学术话题,传播学专家与您一起,阐释社会巨变,建构认同体系,寻找传播学的中国问题。
热门推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快穿女主她只想要事业

    快穿女主她只想要事业

    穿越成了自己吐槽过的玛丽苏小说女主是种什么体验?衡芷:谢邀,就……绑定事业系统,不能谈恋爱,只能搞事业啦。顺便,父母不疼,老公不爱,还被各种绿茶白莲女配找上门。衡芷表示没关系,不就是事业么,把男主一踹,做个没得感情的赚钱工具不要太开心。只是这位大佬你是谁啊?还说非她不娶,吓得她飞速完成任务去到下个世界,没想到,大佬竟然再次跟来了!“大佬,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她被逼退到墙角,推住他胸膛。他勾唇一笑,倾身而下:“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衡芷:mdzz!但是这个智障有点儿可爱,想嫁……
  • 林果飘香

    林果飘香

    本书以科学性为前提,以点带面,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适宜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果树是树木中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部分,木本果树提供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果和干果,世界水果中产量最高的柑橘、苹果、葡萄、桃、梨等,干果中产量最高的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枣等都是木本果树。这些水果和干果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为人类提供了维生素、氨基酸等许多必需的营养,同时成为农林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科普通鉴:林果飘香》带你了解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合理消费果树产品,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有很大帮助。
  • 绝不向命运屈服

    绝不向命运屈服

    天下龙脉出昆仑,在昆仑山脉神秘的雪山深处,至今生活着一族不为世人所知的人类,龙族,有个龙族少年从小被称为妖怪,受尽人间冷暖,但随着少年的长大,族归森严的龙族即将迎来千年巨变……
  • 万古无敌第一魔

    万古无敌第一魔

    仙界强者弑魔天帝叶尘,因身怀混沌秘宝遭众仙围攻,无路可退的他只能选择融合秘宝万道魔像并引爆残躯与敌人同归于尽!再世为魔的他有庞大家族做靠山,戏红颜,斩天骄,斗帝王,战强者,灭天道,碎轮回!无限嚣张!证得太始魔道,成就万古无敌第一魔。(万道空间,无限修炼!万道魔塔,天材地宝,数之不尽!)
  • 乱古魔皇

    乱古魔皇

    乱古大世,群英荟萃,诸王并起,一位位绝代天骄横空出世,少年以魔入道,踏着一位位天骄尸骨,成就无上帝位。
  • 我的boss是前任

    我的boss是前任

    重新在一起后,两个人依靠在沙发上看着电影聊着天“阿苼,今天娜娜告诉了我一件事,她说,某人为了怕我吃安眠药,买了两打消食片来糊弄我呢!你说这个人这么担心我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华语嫣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一旁正专心致志的跑神的沈彦苼,如果仔细看可以看清某人泛红的耳根。婚后,某包子向粑粑控诉“粑粑,你已经和妈妈睡了六天了,让妈妈陪我睡一天好不好”沈彦苼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包子,你是个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某包子不开心了,为什么粑粑和妈妈可以一起睡呢?难道粑粑不是男子汉?
  • 乾坤无敌第一高手

    乾坤无敌第一高手

    在地球一个悲催少年因装逼被雷打死灵魂确穿梭了而在灵魔大陆一颗金色的蛋在破茧而出此金蛋是天地意志诞生却不料在误打误撞时这少年灵魂穿梭入蛋中且看着少年一人敌万敌夺天地之造话装逼而不失韵味
  • 全球神奇好运系统

    全球神奇好运系统

    一,本文不单单是名字不同,故事情节绝对独树一帜,充满正能量。二,本文女主自带神奇好运系统,对书友们分发福利,凡点读此书者就会得到好运,收藏者好运加一百,投推荐票者好运加一千,投资者好运加一万,投月票者好运加十万,打赏者好运加一百万,如果签约上架,订阅者终身好运,说话算话,绝不含糊,好运多多,一路相伴!
  •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昆仑站建站始末的纪实文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受到《十月》杂志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委托和支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记录并揭示了中国年纪科考历程及其惊世成就,堪称首部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作者在亲自采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后,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对南极内陆考察的重大成就——格罗夫山地考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以及在冰穹A建立昆仑科考站,进行了客观的全景记录并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