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12600000024

第24章 为了探求真理(2)

在这一段里,答复信的用意很清楚:提出责难,拿出帽子,以后别人还会来使用这顶帽子的。任何一个人(特别是教师)都懂得:没有严格要求和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不可能进行合作的。正由于这一点,才从许多词汇中选择了“合作”一词,而没有使用譬如“人道主义”之类的词。正是这个词体现出辩证的统一(而不是象院士们所写的“辩证的结合”〈Сочетание〉,结合里没有辩证法;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和相互转化)。

进一步说,正是在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思想上和道德上的统一的环境中,才有严格要求--这不是命令,而是共同劳动和取得成功的合理条件。

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第一,有人企图把合作的主张的整体性归结为仅仅是一种个别的手段(“要么是合作,要么是严格要求”,“要么是打分数,要么是取消分数”,等等)。第二,把对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的新的理解的优点宣布为是一种缺点。

其所得出的结果是:似乎革新者们反对严格要求,反对义务感,反对责任感,反对马卡连柯。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事吗?

瞧,这就是帽子,它的用处不仅是伤害新事物本身,而且伤害在教育科学院的院墙以外探求新事物的各种尝试。你会一下子被打翻在地的。

进攻的信号被接收到了。

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教科院研究所所长3·А·马尔科娃和М·И·马赫穆托夫甚至公开断言,似乎合作教育学是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后尘的东西;而М·И·马赫穆托夫还补充说,合作的思想是鼓吹个人主义,它的足迹通向--请大家想想看,通向哪里?--联邦德国。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奇怪的故事,奇怪的立场,尊敬的院士们自己扮演了奇怪的角色。我个人认识这些院士中的许多人,这是一些聪明的、可尊敬的人物。我在内心向他们当中的每一位呼吁:您怎么会得出这种想法--向教育学上一种新鲜的、但还嫩弱的思想发起进攻(使得别人不敢再这么做)呢?在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①上曾经告诫过只要你拿起意识形态的帽子,争论和对话就会就此停止。而现在发生的恰恰是这种情况。

在革新者的总结的后面是具体的人。这是什么意思:是责难С①指1986年10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报道见《教育报》1986年10月2日--译注·Н·雷先科娃缺乏严格要求吗?是责难В·Ф·沙塔洛夫的学生(他们几乎全部在学习上得五分)缺乏责任感吗?是责备Ш·А·阿莫纳什维利不尊重科学的教育学吗?是责难他们所有的人在政治上不可靠吗?

这里没有什么歧义和误解。这是用心不良。

院士们(或者教科院?)反对合作教育学的其它理由是没有多大分量的,但是也不得不对这些理由简略地加以剖析。我们看到,在答复里的每一条反对的理由,都说得相当委婉,是用一种轻微责备的语调说出来的;但是,到了后来,经过各种有口才的演说家们一重复,就带有威胁的调子了。

“我们认为,号召完全取消家庭作业、完全不打分数,是太过分了。”接着一一指出了实验教师总结中的缺点。但是,在总结中并没有号召取消家庭作业。

“某些同志认为,应当用行政手段比较完整地、连同其所有细节来推广实验教师们的经验。然而,需知这种做法与任何一种经验的本质都是相抵触的,对于教育经验来说,则尤其如此。”--答复信里这样写着。

有谁、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号召过用行政手段来推广革新者的经验呢?为什么不指出具体事实呢?

无论是实验教师本身或者是报纸,一次也没有表示过反对上述观点。那么,院士们究竟是在跟谁作战呢?这就令人费解了。我们认为,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某种经验,特别是用细微末节加工而成的经验,再加以支离破碎地借鉴,是不会取得与起始的经验相似的结果的,这无论对于教师或者对于经验,都没有任何好处。教师说:“我试过了,但没有结果。”为什么没有结果呢?正因为他“试了一下”,而没有认真地研究经验;他只采用了经验的个别细节,就急于等待成绩了。

与这些议论相似的,是下面的责难:“教育科学院不主张提出硬性的教学法建议而要求所有教师都只按照一种教学法工作”然而这些责难是针对谁提出的呢?谁在号召提出硬性的教学法建议呢?有这么一条惯例:如果不断地反复证明硬性的建议是不好的,那么读者就会以为有人提出相反的主张。于是,这一思想就有了反对者。既然直接责难不可能,就投上一层阴影--似乎是达到目的了在这里,凡是大家知道的原理都引用到了。这里既解释了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永远是具体的;又提到了第斯多惠、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还警告说:“在谈到发展创造性的时候,不能用另一种刻板公式来代替原来的刻板公式。”

这一切是什么用意?是不是想再一次表明:只有我们才有作出教育学判决的权利。所有其余的人都是不懂专业的。

然而,事实上,生活在进行裁决是革新--却没有新东西。只能这样才能理解尊敬的作者们的意思。请看他们惯用的责难:“当然,不应把全部教育革新的经验仅仅归结为五、六个教师的经验。如果这样,就会缩小经验的范围,把这几位教师跟广大的创造性地工作的同行们对立起来。”

这就是说,革新者有“一大批”,只是某些用心不良的人把他们“压缩”了,“仅仅归结为五、六个人的经验”,“把他们对立起来”了。

本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说明了并请求大家讨论“先进教师”跟“革新家教师”之间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先进教师是指那些由于有才能、认真工作、进行忘我的创造性劳动(一个好教师不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人)而经常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而“革新家教师”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全新的或者更新了的、或者相对于现有水平来说是新的思想的人。这些思想符合加速发展的时代的最急需的社会需要,能够帮助学校提高到一个原则上新的和本质上新的阶段上来。但是,答复信的作者们在提名上玩弄手腕,他们宣布许多其他的好教师为革新家,而把原来那几位杰出的教师置于难堪的地位。这样,他们就有意或无意地达到一个目的:让人们不再去注意着名的革新家的经验,而是说:“对他们的讨论已经够了,让我们来研究研究别的教师吧。”人们开始感到,好象革新家这个称号是可以任意封给的。然而,要承认谁有提出新的、有重大意义的思想的能力,这是一种罕见的因而也是极其宝贵的赐予,它是要按照价值加以评定的,也是必须加以珍惜的。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还是要加以坚决扞卫的。

我想说几句离题的话:虽然在我们的教科院的教育科学中使人觉得有一种清教徒的作风,然而毕竟还有一批勇敢而有天才的学者们是闻名于世的。但是,在新事物面前表现害怕,也无疑是存在的。

出版了大量关于怎样上课的着作,发明了许多体系和原则,然而,除了教育学,还有谁来回答下列的问题呢:怎样与儿童酗酒和少年麻醉剂狂的现象作斗争?怎样对付潘克分子和自由主义分子?怎样改造学校,才能使它从一年级起就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问题的实质正在这里,而不在于科学和实践的虚假的对立。

结论是:没有一条丝毫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反对合作教育学。

答复信的作者们在提出各种臆想的和非臆想的责难之后,毕竟还认为有必要加以说明:“丝毫也不意味着贬低实验教师们的发现的作用和益处。无疑地,它们丰富了教学和教育的方法、方式和手段的武库。”也就是说,他们毕竟承认了有一些方法。而主要的是,在院士们的答复信里有下面一句话:“苏联教育科学院认为,教师本人有权选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说到底,这些话的意思是:这些新的方法和手段还需要检验和鉴定,人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对待它们突然,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了!这是一份给教师的多么好的新年礼物啊!

(译自《教师报》,1986年12月25日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育信息素养

    作为现代人,信息素养是我们必须具备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素养,它又包含哪些部分呢,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信息素养。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英才炼成记

    英才炼成记

    世界著名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张丽雪相信,她能为自己的学生找到这把金钥匙。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多年来,她一直默默地为每个学生寻找各式各样的金钥匙。张丽雪深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质,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各个考入理想的学府,走上英才之路。《英才炼成记》是张丽雪教学生涯的纪实作品,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真实地为读者呈现了班级学生成才的历程。为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殚精竭虑,增删数十次,它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育人书籍,更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学生自主发展之作。
  • 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既有办学目标不明、定位不清、政策偏斜、体制不顺等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有经费管理、资产使用、教师编制、招生层次等等微观层面的问题。我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多是必然的,也是好事。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关键在于要看准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办学者提供实践指导。据我所知,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独立学院的先行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中国独立学院发展之路......
热门推荐
  • 不够格的男人

    不够格的男人

    回到了七年前,进入虚拟世界,他企图找出这一切的解释。他是有着拥有可能性资格的男人,不过现在,他还不够格。
  • 萌动少女心

    萌动少女心

    这是一部校园剧,讲述的是一位女生和3个男生之间的故事。
  • 中国有乒乓

    中国有乒乓

    朗四平,是名乒乓老将一手左手绝技曾笑傲乒坛,人称“左手苍龙”,问鼎多次大赛冠军。36岁的他在全锦赛上力压群雄,18年后再获全锦赛冠军,夺冠后面临抉择,年龄偏大,却又不舍乒乓舞台,此生立志将乒乓球发扬光大。在看一台综艺节目时突来灵感,想要创办综艺《中国有乒乓》,组建像NBA那样的联盟比赛CPPA,并创办公司研发同款游戏。爷爷给他取名的时候就希望他四平八稳。看他如何建立自己乒乓王国,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乒乓世界……
  • Aucassin and Nicolete

    Aucassin and Nicole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空下的小世界

    青空下的小世界

    当一群穿越者穿越到同一个异世界会怎么样?成为公主的贴身骑士?成为精灵的压寨老公?亦或是成为新世界的王?见过灿烂盛世的他们,为异世界带来的是变革,还是毁灭?在异世界里,逃避了现实的他们,是否还愿意,回到那属于他们的世界?这是一个来自无神世界的人们,在诸神执掌的小世界里书写史诗的故事。
  • 神挂王妃

    神挂王妃

    帝陌浅无意间穿越,居然发现了自己的身世。
  • 帝霸红颜殇

    帝霸红颜殇

    三界六道及众妙之门,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吗?偶遇异人曰:“是真的存在,无论您信与不信!”二十年的修为要力挽狂澜与天地大劫,这能成吗?太难,太难!生在这个世界里的摩歌和所有人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又要去到哪里?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皆因不忍心娘亲那失望的眼神,为了家仇国恨,为了匡扶世道一脉正义!他历经九劫九难九死九生,终究修成《轮回九重天》大法。当他为情所困,为仇所累,流连滚滚红尘时,他说:“我就是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凡夫俗子!”他对她痴恋成歌,相思成曲。他就是她生命里的诗,骨髓里的赋。当他临绝顶时,却狂吟:混沌开,于宇成,劈尽碎玉洒星辰。日噬天,月掠魂,傲立乾坤,笑看浮沉。玉兔降,紫阳升,斗转天地唯我尊。心骨硬,享雷霆,根生九幽,足踏霄云。倪珠儿苍然若落英般道:“你真的忍心剔我之骨噬我之魂?”摩歌望着茫茫天际,很久很久,时间被站成隔世。“我已无心无情无爱无欲,我们缘尽于此!”“大师,这世上真有无情之人吗?”她不信!三个月,倪珠儿苦恋成疾,失心成魔。她挥剑凄呼:“我心本善良,奈何世俗不让。既然大道不公,我亦何须慈仁?”再聚首,故城已古。荒芜的城墙头,她为他曼舞浅吟:寒风潇,枯草嚎,当年对白云中谣。青苔覆,踪迹了,一世怨恋刻城墙。
  • 驱灵伏魔

    驱灵伏魔

    诡异的传闻,三更半夜被惊醒的恐慌,奇怪的声响,慎人可怖的暗影,突然吹在颈口的凉风,感觉被偷窥的不安,…………是什么引发心里最寒颤的颤栗,在头皮发麻之时。【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不幸,请勿模仿。】
  • 鬼曲童音

    鬼曲童音

    以守陵人阿洛为主线,关于哈达氏近四百年守陵的诡异,哈达氏家族三百年近四百年的守陵,出过了很多诡异的事情,到阿洛这一代,从近四百没有熄灭的灵灯熄灭了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诡异,灵异的事件。全文以实事的形式推出来,交替着几代人守青陵出现的诡异和最后一代,改变守陵人命运的情感交割。
  • 索尔德纷争

    索尔德纷争

    主角遭遇穿越者,魔法与科技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