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100000819

第819章 围三阙一

所以在理论上,手榴弹是可以发挥出很强力的战术作用的,但也仅仅是理论上,正如李云龙的3600枚也不过是制造了一个可以突袭的机会,真正建立功劳的还是英勇的战士。

事实上,远处的长老们更关心的数据,就是这些算得上冷兵器时代精锐的部队,在面对超越时代的武器打击下,会如何反应。

双方做的几乎就是及格,起码在詹事帮看来,战绩可圈可点。

在账面上,南京守军大概有八万人,几乎是来攻城者的两三倍,但是在这个时代,吃空饷几乎是司空见惯,士兵的战斗力几乎是弱鸡到极点,可不是几句严令就可以改变。

能喝到这口汤水的,要么是世代在南京的几位贵族,同时还有大大小小的官员,想让他们这笔收入完蛋,人家就让你完蛋。

这很无奈,却也是现实,真有那种不惜全家死光光也要坚持改革的,有那么一两次也就全灭了。

当然了,那些家丁,为了弹压士卒,以及欺压百姓,还是能凑出几百人的,事实上,之所以把李定国打了个措手不及,除了手榴弹确实犀利外,那些家丁比起普通士兵确实敢打敢拼。

但这些家丁的手段也就是这么点,人数也少,况且手榴弹的功效一旦被摸清,真正造成的威胁已经不足。

真正好用的方式是什么?一枚手榴弹扔过去,攒集在一起的敌人吓得散开,而进攻一方随时等待,爆炸后马上冲过去,趁着敌人还在各自躲避破片打击的时刻,过去直接开枪就是。

原因很多,首先作为掷弹兵,那些家丁说不上合格,他们被派过去的原因是他们是整个南京城唯一敢于出动的人马,已经是矬子里面的将军,臂力和准头都有问题,其次就是,南京的土路土墙太多。

与影视剧上子弹头和破片的直接杀伤不同,按照美军在伊拉克的杀人记录,直接被击中打死的,与被弹跳乱窜的刀片打死的,是一样多的。

而泥土与水泥路的不同就是,水泥光滑的表面很可能会反弹,造成更大的乱窜式伤害,而泥土往往可以吸附住伤害。

当然了,李定国的办法也不是很好,本身他的人的体能就在水运的过程中消耗的很,下船后不修整就投入战斗,本身就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岸边这地方,如果不是缴获了足够多的粮食,以及俘获的商户可以命令其做饭做辅助,那么几乎就要一团乱麻了。

这种僵持不会耽搁太久,李定国毕竟率领的是百战精兵,而南京城里,除了那几百家丁,大部分的所谓驻军,基本上是木匠活而刀法熟练,抗麻袋比扛炮弹习惯,更别说,少部分为了逃避国税,买的兵籍的,那更是连军装都是直接被长官贪污。

詹事帮自然是注意的很,在他看来,李定国一方是必须被赶走的,但轻易的被赶走似乎也得不到什么报偿。

正如传说中一条河分开的两个县,一个县的县官高瞻远瞩,提前修好堤坝,在水灾到来时候本县安然无事,另一个县却对此疏忽,但大水来临的时候,那那个疏忽的县的县官却是冲锋在前,堵住堤坝,而这样的“功劳”下,却是可以直接升官!

同样的道理,升米恩斗米仇,如果长老们第一时间辛辛苦苦将李定国的人赶走,那么各种污言秽语必然会不断到来,无非是二贼相争,我儒生等人观其自败,灭此朝食云云了。

只有把人从死亡线上救出来,那才是恩情啊。

当然了,这其中的分寸,任何长老都必须仔细看看。

早上,詹事帮从身边美人温暖的怀抱醒来,感觉到异动,就已经醒来,这一夜,这美人服侍了詹事帮满足,就始终不得安眠,远处偶尔的声响让她无法休息啊。

不过早起,感觉到詹事帮醒来,还是勉强打起精神,服侍詹事帮穿衣,詹事帮此时心情愉悦的很,十五万两白银绝对是南京支付不起的天价,或者说如果敢给,那么接下来必然是一场财政危机,要么就是发动富户捐钱,但那些富户必然的选择肯定是想办法转嫁到老百姓身上,造成巨大的问题。

而且他的割肉之举还没完呢,接下来,南京的大大小小士绅如果不想被灭掉屠城,就得狠狠的被斩杀这么一刀,这可是血淋淋的一刀啊。

虽然在将澳大利亚富金矿拿下的长老,又打通了一条去日本搞白银的路子,对于长老们来说,他们绝对不缺乏贵金属的储备,事实上,此时长老们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了百吨,可以说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储备量了!

但是,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抽水,一旦成功了,南京的财权基本上也要落在长老身上,绝对是最大的功绩,大大的长脸。

当然了,从头到尾就没人怀疑过,有人会敢不还长老会的货款。

出了舱室,随身带来的小弟也各有安排,此时精神抖擞的开始工作,河面静悄悄的,却是几乎无人敢来上前啰嗦,那老鸨虽然也担心城外大兵,却也是焦急的很,听她所说,南京城的水关已经关闭,想开船出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詹事帮点点头,在具体情况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封闭城门是古典式帝国必然会做的,正是,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得,不说别的,百万人口的南京,每天吃的粮食可以在城内粮仓取得,但是各种柴火和蔬菜等物呢,还有其他使用,依赖于此,而且作为一个江南的商业中枢城市,长期的围城意味着长期的失业人口暴增。

可以说在帝国的分配里,在朱棣时代,帝都意味着天子守国门,而南京意味着给帝都送去军饷和粮食的中枢地带,但到了中后期,皇帝的权力体系中,已经完全的塌陷,原本可以制衡文官的贵族早已凋零不堪,而世代为官的文官却成了其中的反制力量,扼制行政,几乎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反而使得南京在这方面做的越来越少。

花船在水中慢慢的行驶,也算是观赏景观,停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帝都的军事观察员就在“顾问”各条战线,一旦出现情况,就发信号弹给詹事帮看,红色意味着城破了,黄色意味着手榴弹即将耗尽……

远处也有艘花船,似乎正在慢慢靠岸,詹事帮看过去,似乎船上的人与岸边的人认识,还挥着手,在说着什么。

詹事帮用着早饭,江南的甜点此时还没有后世那么喜欢用糖和巧克力,而是更喜欢用蜂蜜和麦芽糖,味道比起后世要清淡的多。

远处那艘船靠岸后,接了岸边的人,却是开始朝下游而去,接近的时候,两艘船的船主却是聊了起来,交汇而过,却是聊的很好。

詹事帮随口问了几句,却是两家文人在这个时候聚会,都快破城了还顾着玩女人,虽然不懂诗词,但詹事帮还是在肚子里骂了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过想到这首词到了后世的变化,却是恶搞式的一笑,因此也不在乎那船上到底是什么人了。

詹事帮自己人是调戏了身边的女人后,开始计划着下面的工作如何展开,帝都的儒生也不是泥捏的,而李定国更是如狼似虎,人家是独立自主有自己思想的人,怎么可能按照你的剧本行事。

在世界政治经济史上,却是也有少部分巨婴,依靠着绝非自身能力的因素爬上高位,但一般都会让人忍俊不禁,不得不苦笑,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的逻辑链条,往往是,我想如何如何,然后你如何如何,我就可以获得如何的好处。

但很多时候,这种计划都是空想,比如……很多时候就只能怒骂一通,然后不得不忍耐着中国奸商的盘剥而努力奋斗。

所以长老们还是很小心的。

但是对于巨婴来说,却不仅仅是如此。

长老们之所以如此托大,原因就在于,经过了几十年的斗争,敢于危害文官集团,文人儒生利益的皇帝,都已经神秘死去。

明宪宗的死是一个开端,刘文泰害死两位皇帝,在历史上却默默无闻,但史书上记载的,刘文泰醉心于权术,常往来于礼部尚书邱浚之门,以求迁官,其上表诬陷上官造反,事发,下锦衣狱,得实,遂贬其御医。

大明皇帝让劳改犯给自己看病也是心大,而三次误诊杀死皇帝,却三次无事,这里面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简直就是了。

明孝宗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却在喝了太医的药后,鼻血不止而死,武宗可是实实在在的死于医生,嘉靖皇帝死于丹药却也是众人所传,但朱由校的可疑实在是难以想象。

既然可以不断害死想要整治他们的皇帝,那么,他们搜刮百姓的行为自然更加的肆无忌惮,于是需要的智商也就不必那么高,充分完成了儒家关于弱民愚民的政策,导致相对应的,地主们的能力也在下滑!

所以我们看到的,明末地主士绅各种荒唐愚蠢的行为,却也不必觉得奇怪,本身就是弱化版的废柴啊。

张岱却是快疯了。

他上了花船,却是急的跳脚,说道:“候贤侄,你说的,如何出城,现在速速离开才是啊。”

侯方域却是得意的一笑,他昨夜是少有的亢奋的很,先是开了新买来的两个幼女的苞,然后畅快的欢乐,只想着早起就该是大军入城的盛景了吧,但想不到的是似乎一直没能打出城墙,正奇怪间,却见那河边有人骂骂咧咧,远远一瞧却非熟人。

“世叔何必如此焦急,当年那谢安与人对弈,气度恢弘,小儿辈大破贼,当真是我辈之楷模,石公何故如此焦急,来来来,看我和前辈讨教一二,顺便,你来看看我这篇文书,顺便帮我批改一二。”

张岱无奈的叹息起来。

原本是要到南京,狠狠的批判一下帝都各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无论是鸡场里焚烧死鸡,还是薄待读书人的行为,在张岱看来简直可以和纣王相提并论,在他看来,必须马上推举皇帝,然后上下一心,对抗帝都。

不然的话,连世代在漕运上的人,都已经开始举家搬迁到北方打拼,这还怎么得了!

那些不知道几百年大明恩义的汉奸!

不过张岱也是触目惊心的打听到了,帝都以非常廉价的手段,“以旧换新”的招牌,用旧式的木船,就可以换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的大船,还不必给钱,分期付款就可以!

而且那费用还是不高的,就那老头子自己说,跑一趟辽东就已经赚的差不多,现在他儿子已经把买船花的几百两提前偿还,往后都是净赚,他这次回了老家,就动员所有的亲戚把江南的东西卖了,去北方讨生活!

如果帝都依然是大明朝的朗朗乾坤,或者还是文官统治,张岱或许会赞美几句,什么既来之则安之,或者说制度说什么的,但帝都表现的绝非是中国普通格局政权的样子,而是实实在在的革命,革他们文人的命!

因此,张岱认为,自己是有责任,将这个信息传递回来,让江南的文人全都知晓此事,大家团结一心,对抗帝都!

但到了南京当晚,帝都居然就被摸了上来,而且还是上游军阀的造反,而且帝都对此根本毫无防备!

而张岱本来听说后,还想钻营一下,但是此时哪里有人肯听他的。

现在想出城,却是已经关紧了大门,出不去了。

当然了,也是可以理解,一旦南京城没有被袭击的南部几道城门敞开,那就是一场大骚乱一样的跑路,甚至城内的守军只怕也是要跑出去的。

这可就全完了。

所以古代攻城,必然围三阙一,围师必阙,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意思是强调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

同类推荐
  • 汉大帝刘琦

    汉大帝刘琦

    既已重生东汉末,那就顺势而流,开始新生。历史上的刘琦毫无名气,但重生之后的刘琦,却要大放异彩。我乃大汉皇室后裔,我岂能眼睁睁看着大汉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一将功成万骨枯,江山是用白骨与鲜血堆积而成的。一朝登基为帝,让大汉数百年基业得以继续延续。谁敢危害我大汉江山,统统格杀勿论。功过是非,后人自有定论。(PS:每日两更,不少于5000字,更新时间为下午6.00~23.00,周六、周日除外,拜求各位的收藏与推荐!)
  • 风尘叹之秦城

    风尘叹之秦城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闭合。这个道理他们都知道,而他们也都在努力的成为合天下的英雄。
  • 大国公传

    大国公传

    贫寒小子登顶人生巅峰,掌握帝国命运。操纵三国走向。
  • 霸业三国

    霸业三国

    一个在爆炸中重生的军人竟穿越到了三国,从此踏上了一段铁与血的征服之路。招奇才,练精兵,计策一出敌酋惊,奇谋一现万军殉!且看一代枭雄如何在三国风云变幻之际,披荆斩棘,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王图霸业!
  • 朝阳探秘

    朝阳探秘

    这是2013年6月19日至2014年1月23日发表在《辽沈晚报》“摆渡辽河”栏目中的有关朝阳历史文化的六十篇文章集成,共二十五万字。文章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介绍了朝阳的历史沿革、发展概况及有关朝阳的化石故事、考古成就、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秀美风光、风土人情。文章使用来自事件原发地的第一手资料,侧重于探秘揭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朝阳的神奇过往和至今仍众说纷纭的难解之谜。
热门推荐
  • 花花高手在都市

    花花高手在都市

    身世神秘的少年,梦中醒来却发现体内突然多了一个可以修炼的宝鉴!带着一个修炼宝鉴和一份鲜活的记忆,且看少年如果笑傲红尘、都市称雄!美女会有的,权势会有的,少年逆袭来啦!
  • 综漫之蓝焰蔷薇

    综漫之蓝焰蔷薇

    哎吖~新书新手,写得不好勿喷啊呵呵
  • 兽人夫君求放过!

    兽人夫君求放过!

    她有人人羡慕的外表,天赋,家族,可没人知道因为她的家族作孽,她的父母被连累,追杀,而仅仅五岁的她走丢,变成全能杀手。18岁那年,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开心的日子,而她被那个所谓的修仙隐世家族接走。她也很开心因为她以为有家了,可没想到那只是一场梦,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那个家族里的人贪婪自私,冷血。梦醒了,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她决定要隐世深山老林过一辈子,带着空间搜刮一切要用到的东西。可没想到在帐篷里住一晚。第二天居然会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居然穿越了…………
  • 我有一只能吐技能蛋的鸟

    我有一只能吐技能蛋的鸟

    一天早晨,苏剑救下一只通体雪白的鸟,不承想这只鸟黏上了自己。苏剑发现,当自己和小鸟进行互动时,亲密度就会增加,鸟的翎羽会变成蓝青色,这时它就会吐出一只蛋。苏剑惊讶发现,上面有字。当他吃了这颗蛋,他拥有了一个技能。
  • 孤巢

    孤巢

    比身体孤寂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孤寂比空巢老人更可怕的是心灵上空空如也的孤巢而我想我的奶奶大抵就是一个心里孤寂的孤巢老人
  • 穿越大神养成

    穿越大神养成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是多个世界不能造就的,如果有,那就多个加一。
  • 风云:且战且歌

    风云:且战且歌

    平凡少年牧天尊,阴差阳错被穿越,被勒令完成一项罪恶滔天的任务。少年不甘将灵魂出卖,在不断地抗争路上奋勇向前。然而,随着他的修为越来越高,少年忽然发现——自己的命运似乎早已被数位强大如造物主级别的神明所掌控。为了探求真相,为了寻得自由,牧天尊开始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修行。“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三国降临现世

    三国降临现世

    三国世界从天而降,游戏系统绑定现实。曾经消失的铁骑重现人间,冰冷的刀锋收割一切。世界全面数据化,建领地,练强军,争霸天下!!!注:三国,末世,种田,领主争霸书友群:610308871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包容世上所有的蓝

    包容世上所有的蓝

    她是个心思细密,感情丰富的人,读初中时像模像样写了许多诗不像诗,散文不像散文的文章。那些文章虽然后来一篇也没了,可年轻时抒发过的东西是不会真正消失的。那是她心里最初的爱吧。最初的爱总是这样的,跟人的关系好像不大,都是些对树啊花啊的爱。可是一个女人怎么可能摆脱男人,在生活中完全撇开男人呢?即使结婚许多年了,她仍然是要爱的。爱男人,也要男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