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52700000011

第11章 红颜是非留谜团——皇后妃子篇(2)

长孙夫人把杨氏扶起,杨妃仍哭泣不止。李世民劝慰说:“王妃不要过于悲伤,李元吉谋反,国法不容。但这事与王妃无关,自当宽待。只要我李世民在世一日,一定全力保护王妃,休戚与共,忧乐同堂。况且你与夫人情同姐妹,现你孤身一人寂寞清苦,不妨住过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我也就放心了。”

说完,李世民还嘱托长孙夫人要好好待杨氏。长孙夫人本来就是个温和贤德的人,自然不会慢待了杨氏。

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风流英雄,见杨氏如花似玉般的娇丽,心中早就有了安排,特命为杨氏选择了雅静阁院,供她安居,室中,一切布置都是按杨氏喜爱安排的。还特意从自己身边拨去几位心腹得力的侍女侍候杨氏。

自从杨氏移居东宫以后,李世民无一日不在思念杨氏,杨氏那娇滴滴的仪态和俊俏的面容,总是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他不能不顾忌杀弟而占其妃的恶名,可心中又确实割舍不下。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从长计议。

开始,每次去看望杨氏,太宗都是与夫人一起去,慢慢地他开始越来越不避嫌疑,便独自到杨氏的室中坐坐,说说话,渐渐地发展到眉来眼去,彼此心照不宣。

一天深夜,时已三更,杨氏早已安寝,忽有守夜的侍女入报:“太子驾到!”

杨氏慌忙起床,略整衣容,急忙出来迎接,与李世民见过礼并说:“不知太子殿下深夜至此,失礼之处望太子赐谅!”

李世民也不直接回答杨氏,只是说:“父皇召我等商议禅位之事,后又赐宴,所以多饮了几杯,回来晚了,一时也睡不着,散步到此,请王妃不必多礼。”

李世民的这番话,似是随口无意中说出的,实内有深意,他在暗示杨氏,他就要做皇帝了,已无所顾忌,所以才敢深夜来这里,另外我已有醉意,情不能自禁了。

杨氏也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又问李世民:“不知太子殿下何日行内禅礼?”

李世民听后虽然面带喜色,但是他仍不直接回答杨氏,而是说:“父皇威重德高,虽年过花甲,可龙体健康,禅位之事,我劝父皇以后再说,怎奈父皇一生戎马辛劳,年事已高,不愿再受此劳苦,想过几年清闲的生活。如此说来,我也没有推辞,恭敬不如从命。内禅之礼就定在本月甲子日。”

李世民越说越高兴,简直是神采飞扬,杨氏听后赶紧伏身下拜,称贺道:“殿下贤德英明,万民仰慕。今得主天下,真是国家社稷之幸事,百姓之福啊!”

说罢,跪行君臣大礼。李世民借几分酒意,一面双手扶起杨氏,一面说:“我尚未正式受禅,岂可如此拜贺。”

杨氏脸上泛起了红潮,不觉手轻轻抓住了李世民的手,慢慢地站了起来,此时正值仲秋八月,皓月当空,李世民便提议:“王妃可同我赏月?”

杨氏颔首掩面,笑而不答,在一侧的侍女说道:“赏月怎能没酒,让侍女们搬些酒肴果点来,岂不更妙?”

李世民连忙拍手称是。就这样,李世民与杨氏一夜赏月对饮非常的愉快。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当然也不例外,他也禁不住美色的引诱,此时早把什么名声、国体抛到了脑后,许诺杨氏:“待我登基后,将你纳入后宫,封为贵妃。”

果然就在李世民与杨氏幽会第二天,内禅诏颁下,高祖李渊自称太上皇,传位与李世民。

武德九年,高祖正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升座,接受百官朝贺,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又过了十天,太宗册长孙夫人为皇后,果真公然封杨氏为妃。李世民此举不仅使满朝文武大臣惊诧不已,就连长孙皇后也大感意外,这时她才明白,由于自己的好心,无意中成全了他们,可此事太伤太宗的名声,不免有些后悔,但今木已成舟,无法补救,长孙皇后一向为人仁德谦厚,且心地宽容大度,依然待杨妃十分亲热,心存歉意的唐太宗看在眼里,不由对长孙皇后更添几分敬意。

贞观十年,杨妃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妃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妃母子一同取乐。

此时,贤淑温婉的长孙皇后见太宗似乎淡忘了兴业大志,便出面劝阻太宗稍事收敛,却引起了太宗不满,甚至准备废后和废太子。幸好有谏议大夫魏征极力反对,此事才就此作罢。但是这时,有人向唐太宗进言,说杨妃之所以极力取悦陛下,是因为她思念丈夫,将伺机杀害陛下,好为死去的丈夫和子女报仇。

但是,唐太宗对此丝毫没有顾虑,他认为杨妃原本就不忠于齐王,而且她深深地爱着自己岂有杀害情郎为怨夫报仇的道理?

其实,杨妃最早的确是如痴如狂地爱着充满英雄色彩的李世民。但是,玄武门之变以后,由于丈夫和孩子的惨死,她对李世民是又爱又恨,内心充满了悔恨和耻辱。因此,她在为丈夫讨得一点名分作为补偿后,就索性放纵自己、麻痹自己,她也就无心谋害唐太宗了。后来,在长孙皇后的同意下,将李明过继到齐王李元吉名下。

唐太宗确为古代少有的一代明君,但他过于贪恋女色,干出了杀弟占妻之事,确为平民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不能不说这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缺陷。

为何说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东京洛阳人,先祖本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曾为宗室长,因号为“长孙氏”,以为姓。长孙家族为名门望族,祖父长孙兕曾任北周右将军,父亲长孙晟,任隋朝右骁卫将军,是隋朝文帝和炀帝两朝的名将。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因病去世,从此家道开始渐渐没落。长孙皇后的生母高氏,是隋朝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刺史高励之女,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在丈夫长孙晟死后,为庶生子长孙安业所不容,高士廉便将寡居的妹妹高氏和外甥外甥女接到自己家中,这男孩是唐初的名将长孙无忌,女孩便是长孙皇后。

长孙氏自幼喜欢读书,而且知书达礼。隋大业年间,长孙氏在舅舅高士廉家颇受舅舅和舅母的喜爱,在她13岁那年的一天晚上,舅母张氏在一个夜晚,看到长孙氏住的地方有一匹非常高大英骏的大马,高有二丈,鞍辔俱全,张氏当时感到非常吃惊,觉着自己这个外甥女确不是一个等闲之人,就把此事告诉了高士廉。高士廉听后,也觉得此事非同一般,便找了个算命先生为长孙氏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说:“马是坤的象征,变而为泰,其意是大。啊,这个女子确实非同一般,今后贵不可言。”

果真,隋朝大业九年,高士廉任治礼郎,认识了宫殿内少监唐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高士廉看李世民才识不凡,便将13岁的外甥女许配与16岁的李世民,从此长孙氏开始了她真正的人生道路,真应了算命先生的话,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后,并且对李世民创建“贞观之治”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她在位的十几年中,具有多种美德,被后世称为古代贤后,载誉千年。

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长安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也被封为秦王妃,由于在灭隋建唐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显赫,威望很高,逐渐产生了想当皇太子的政治野心,这引起了太子建成的猜忌,太子建成又很害怕李世民夺去他的储君位置,他勾结齐王元吉不断加害于李世民,于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弄得非常紧张,长孙氏看到这种情况,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更加谨慎小心。

她对唐高祖李渊极尽孝道,对高祖的嫔妃们也极为恭顺,因为长孙氏的为人忠厚和贤惠,博得了宫内很多人对长孙氏的好感,不仅如此,他们对李世民也另眼相看,由于长孙氏的弥合,使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公开化,这对李世民暗中夺权非常有利。在时间上为李世民争取了主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当李世民带领将领们正要冲入宫中的时候,长孙氏突然骑着一匹快马赶到,亲自勉慰将士们,还为他们洒酒壮行。这使李世民和他左右的人都非常感动,使将士们士气大振,玄武门政变成功以后,李世民对长孙氏的此举非常感激。

玄武门之变的第三天,李世民被册立为皇太子,负责处理国家一切政务。这一年的八月,高祖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皇帝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长孙氏被册为皇后,她的父亲长孙晟也被追封为司空、齐献公。长孙氏被册为皇后以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从不追求奢华,对她左右的人仍然谦和大度,这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更加喜爱和尊敬。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在晋阳起兵前就是布衣之友,在玄武门夺嫡之变中又立了大功,因而很受唐太宗的信任。唐太宗准备将当时已任吏部尚书、封齐国公的长孙无忌再加封为尚书右仆射。对哥哥长孙无忌受到这种殊遇,长孙皇后感到非常不安,她多次向唐太宗表示自己的心迹说:“我已经托身皇宫,得到了尊贵的地位,实在不愿意兄弟和其他亲人在朝廷中居要职,皇上不记得汉代吕后和外戚擅权的教训吗?这些应当引以为戒。希望皇上不要让我的兄弟在朝中掌握大权。”

唐太宗没有采纳长孙皇后的意见,仍托付于长孙无忌重任。为此,长孙皇后很着急,她连忙私下命内侍召长孙无忌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并希望哥哥能理解自己的苦心。长孙无忌是个明白人,愉快地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由于唐太宗的格外信任,长孙无忌被特许可“出入卧内”,因此第二天早朝之前,他先进入太宗的寝殿,诚恳说明自己不想担任右仆射之职的苦衷,希望太宗视朝时不要提出这项任命。太宗无法说服他,只得同意。

长孙皇后有个异母哥哥叫长孙安业,是个无赖酒鬼,长孙晟死的时候,长孙皇后与哥哥的年龄还小,长孙安业对他们兄妹俩非常刻薄寡恩,但长孙皇后不计前嫌,多次请求唐太宗对长孙安业厚加恩礼,使他一直做到监门将军的官位。

但是,长孙安业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恶劣品德,对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根本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将仇报。贞观元年末,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造反,长孙安业竟参与预谋。事发后,唐太宗十分震怒,想杀掉长孙安业。

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苦苦为长孙安业求情,她流着泪对太宗说:“安业的罪是万死无赦。但安业以前对我非常不好,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现在如果皇上把他杀了,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说是因为皇上宠爱我,安业才得受极刑,这不是败坏了皇上和国家的名声吗?”

唐太宗听了,觉得长孙皇后的话有道理,就免去了长孙安业的死刑。

唐室规定,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唐太宗共有9个女儿,其中唐太宗最喜欢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此,在长乐公主将要下嫁的时候,唐太宗命令有关司署机构给长乐公主的礼品,几乎是当年长公主的一倍,这件事被大臣魏征知道后,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直言规劝唐太宗说:“长公主是公主的长辈,虽然她们和皇上的关系不同,可能皇上对她们感情上有差别,但道理本身并没有差别。如果给公主的礼品超过了长公主,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只会让外人看出皇上在感情方面有近有疏,请皇上还是再三考虑考虑。”

唐太宗听后,心中很不高兴。回到后宫后,把魏征所说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我过去曾经听说皇上很倚重魏征,但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今天听了他规劝皇上的话,才感到他是用道理说服皇上不要感情用事,魏征真是一个真正对国家有用的大臣啊。”

过了一会儿,长孙皇后又说:“我和皇上是结发夫妻,互相礼让,彼此恩爱,情深义重,即便如此,因为皇上是一国之君,也经常要观察皇上的脸色,不敢轻易触动皇上的威严,何况魏征只是一个大臣,和皇上有君臣之别,情疏礼隔。真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随后,长孙皇后特意派人去魏征府上赐给绢400匹,钱40万,以资奖励。

从这以后,魏征更加无所顾忌,凡是皇帝有所过失,总是直言相谏,有时言词激切。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见了长孙皇后说道:“总有一天,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

皇后听后惊讶地问:“这个乡巴佬是谁呀?陛下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唐太宗答道:

“还有谁,是魏征,这个人自恃是个诤臣,终日喋喋不休,今日竟当着众臣的面羞辱朕,所以朕非杀了他不可,以解朕的心头之恨。”

魏征出身贫苦,因生计所迫,曾出家为僧,朝中有些权贵豪门之士看不起他,背后称他“乡巴佬”。

长孙皇后听了,也不答话,退回室内,换上举行大典时才穿的皇后朝服,走到太宗跟前行礼拜贺,唐太宗见后十分惊讶,只听长孙皇后说道:“臣妾闻君王英明,臣子才敢正义直言,我朝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全靠陛下英明有识,臣妾怎能不向陛下道贺呢?”

唐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茅塞顿开,转怒为喜,感到自己对魏征的态度错了,他感激而又钦佩地对皇后说:“多亏皇后及时提醒,明日早朝,朕一定向魏征道歉,并予以当众嘉奖,使大臣们都明白,‘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道理。”

长孙皇后不仅对皇上贤明大度,而且对后宫妃嫔们所生的庶子,视若亲生,而对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都训诫甚严,常教导他们,当以谦逊为先。太子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多次向长孙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希望向皇上奏请多给一些。长孙皇后没有采纳遂安夫人的意见,说:“作为太子,应当忧虑的是德不立而名不扬,怎么能总想着器物不够而忘了国家呢?”

就这样,长孙皇后以自己的仁厚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

贞观八年(634年)秋天,一个金黄色的季节,长孙皇后陪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九成宫游玩休养,因旅途疲劳,偶感风寒,长孙皇后到九成宫后就病倒了。尽管御医多方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并且延续了两年的时间。

贞观十年(636年)盛夏,唐宫内气氛异常,上上下下心情沉重,眼看着长孙皇后的病越来越厉害,唐太宗急得茶饭无思。

这一天,急得六神无主的太子承乾对母亲说:“为了给母后治病,该吃的药都吃遍了,可母后的病总不见好转。我去请奏父皇,请他下诏大赦天下,并令道士作法,祈求上天护佑,为母后求福。”

长孙皇后听了太子的话,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人总是会有生有死,这并不是人所能改变的。即使释放囚徒能管事,可我一生并没有做过恶事呀!如果祈祷上天能灵验,那么福不都可以求到了吗?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况且,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而破坏国家法制呢?”

承乾听了母后的话,觉得言之有理,但又不甘心,就把与母后的谈话告诉了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报告了唐太宗和各位大臣。他们听了,没有一个不感到难受和悲伤,他们被皇后此时此刻生命垂危,还这样深明大义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纷纷请求太宗赦免囚徒,唐太宗终于同意了。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再三请求太宗不要这样做,最后唐太宗才没有下令实施。

同类推荐
  • 姐夫爱吃醋

    姐夫爱吃醋

    你喜欢庙堂之争的纷乱爱情,还是喜欢相忘于江湖的柔骨侠情。这是一个架空的多国度朝代,发生在杞国观渚城首富上官家的两大未解命案直接牵扯着上官家的生死存亡,树大根茂的上官家说翻车就翻车。经历生死别离的姐弟们,能否披荆斩棘,最终将家族冤屈洗刷,重振旗鼓?想来还是要姐夫们帮衬帮衬的。
  • 贞观地主

    贞观地主

    秦有道常说:先定个小目标,一年左右就能实现的那种。谁知一年累一年,变成了梦想且实现了。
  • 大宋之山贼崛起

    大宋之山贼崛起

    穿越是门技术活,难度一点都不比投胎差。一不小心,石浩就发现自己成了北宋皇佑二年的一个小小山贼二代。在这个振古无及、远过汉唐的鼎盛年代,山贼的日子不好混啊,唉……这是一个穿越到宋仁宗年间的小小山贼二代,慢慢生活,慢慢成长,慢慢掌握力量的故事。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但我可以选择我的人生。我不想去改变世界,但世界为我而改变。
  • 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

    她,纸老虎,小心眼,充大胆……似乎一无是处。他,千面狐,爱吃醋,喜怒无常……当狐狸遇上老虎,孰强孰弱。什么?来而不往非礼也!谁非礼你了?!!叫ta过来,我好好修理ta!
  • 好一个皇兄

    好一个皇兄

    阻止别人跳楼,却不慎把自己搭了进去。一个年轻的灵魂,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腐败的朝廷,造反的哥哥,历史将被改写?不,这是另一个世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两世月沉惊鸟起

    两世月沉惊鸟起

    秋紫璃抱着躺在血泊中的他,呆呆地看着那修长浓密的睫毛下紧闭着的眼睛,明知不可能,却还是期待着那对睫毛能够有所颤动,那双美丽的眼睛能够睁开。手指轻抚过他那苍白的脸,毫无一丝血色的唇。任凭梅花雪花飘落满身。她久久无法从悲伤中缓来,久久无法相信,也不愿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刺骨的寒风所带来的寒意,却终究不及此刻内心的那份悲凉……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为什么……为什么……她一遍遍地问着他,一遍遍地问着自己……
  • 无敌邪君之覆手天下

    无敌邪君之覆手天下

    他是都市少年,初二到高三一直蝉联年级的倒数第一,就在他绝望之时,跟随他多年的天音魔石突然复活一下赋予了他极品透视术,读心术,无敌穿墙术等诸多异能,也就从那时开始,校花爱上了他,警花爱上了她,富婆要包养他,千金小姐要聘请他做贴身的护花高手......也就从那之后庄无罪踏上了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无敌路!兄弟,姐妹们大家都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庄邪少如何成就狂天霸业,如何舞风云,怎么定乾坤!本书绝对的搞笑爽文,热血,战斗那也是样样不缺哦!!
  • 江湖遍地遇相公

    江湖遍地遇相公

    凤女临世,美男来袭。且看各路公子,如何大显身手,抱美而归。
  • 源灵天齐

    源灵天齐

    被诬陷,贬出最强势力!不服输,努力百倍修炼!知真相,展开疯狂报复!逆苍天,谁敢拿我如何!大陆之巅,才发现,故事并没有结束!战魔族,统三界,魔兽之皇,人族之圣!
  • 埃拉斯大陆

    埃拉斯大陆

    埃拉斯大陆的上空突然被撕开一道巨大的裂口,大量的怪兽蜂拥而至地降落到埃拉斯大陆。人族一度陷入到了绝境之中,六名英勇无畏的勇士举起了武器奋战,保卫家族。就在人族一度掌握战局主导权的关键时刻,裂缝中降落而下的巨翼黑龙让人族几乎崩溃。。。。。。
  • 魔神圣殿

    魔神圣殿

    追寻身世之谜走不平凡之路一人一塔走向山顶
  • 我姐的私房菜

    我姐的私房菜

    穆兰兰是家中长女,芳龄二十八,上有老下有小,给弟弟妹妹做好吃的是她二十多年的信仰,直到有一天,她的弟弟妹妹们说:“姐,你做的东西……太难吃了。”一气之下,穆兰兰决定相亲一个厨师,让厨师给弟弟妹妹做好吃的,谁知道,悲剧才刚刚开始……
  • 公子重生记

    公子重生记

    这是讲述一个纨绔子弟重新做出人生选择的故事。大端朝立国三百年,西凉北莽如虎狼在侧。朝堂之上的昏君佞臣,边关沙场的士卒亡魂,朱门酒肉的达官权贵,纸上谈兵的士子文人。当山河沦陷风云骤起,当大厦将倾万民流离,当家门破败存亡于旦夕......他年我若为青帝,抱与桃花一处开。陆御之想了想,上辈子就挺遗憾的,这辈子怎么也不能重蹈覆辙,天下我不要,我就摘点桃花。
  • 冷情太子柔情妃

    冷情太子柔情妃

    一场背叛,她甘愿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再次醒来,她居然成了太子殿下?本是女儿身,奈何身在帝王家,晦暗宫廷,她女扮男装,却巧得圣宠,邻国来犯,她巧舌如簧傲视群雄,扬名天下,救质子,保权势,最终原来那高高在上的父皇竟然……爱情亲情,她又该如何取舍!
  • 童季

    童季

    是鲜花乱坠,是猛火里睡两张一模一样的脸,两段不同的人生,当童心踏进藤林高校的那一刻,注定了人生必须开启另一扇门。那个叫童心的女孩活成了最肆意的自己,将青春挥洒的淋漓尽致。那个叫裴沐阳的男孩满眼满心用青春来陪伴童心在侧。那个叫季黎的少年以最轻松的姿态占据与童心并肩而立的资格。青春正好的年纪,一群敢爱敢恨的少年,只要是对的人,再晚到都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