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2100000004

第4章 懵懂孩童,天真无邪(4)

事后我们检查,损失当然很重,不过也有很多东西该拿而没有拿,不该拿而拿了的。我的那一小袋储蓄,我临时忘携带,平白地奉献了。北平住家的人,家里没有多少贵重物品,箱柜桌椅之类死沉死沉的,抬也抬不动,所以大兵进宅顶多打开钱柜(北平家家都有的木箱上面开盖的那种钱柜)拿去几十包放在钱板子上的铜板,运气好些的再拿去几只五十两一个的银元宝,再不就是从墙上表盒里拿去十个二十个形形色色的怀表。

古玩陈设,他们不识货,只知道拣大个的拿。所以变兵真正地大发利市,另有两种去处,一个是当铺,一个是票庄。前者有物资,后者有现款。大票庄大当铺都集中在东城,几乎无一幸免,而且比较黑心的掌柜于劫掠之后自己放一把火,混水摸鱼。

从此票庄完全消灭,大当铺也无复昔日的繁荣,多少和票庄当铺保有密切关系的中产阶级家庭,也从此一蹶不振而中落了。

变兵在东城闹了一夜,黎明波及西城。东城只剩下一般宵小纷纷做扫营的工作。我从大门缝往外看,看见一位苦哈哈抱着一只很大很大的百鹿敦,踽踽而行,路面冰冻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敦破,撒在地上的是一堆白米!变兵少数在城内逗留,大部分出西直门而去。这时候驻扎在张家口的姜桂题部下的军队(号称“毅军”)奉命开来平乱。正遇见大队变兵,于是大举歼灭。可怜的人,辛苦了一夜,命在须臾。城里面的地痞流氓正在得意忘形自由行动,想不到突然间有人来执法以绳,于是又有不少的人头挂在高竿之上了。我和哥哥商量,想出去看看人头,父母不准我们去,后来看到了照片,那样子很难看。

戏剧性的一场灾祸在新年演出,幕启幕落都十分突兀。那些放枪的、扫营的,不过是跑龙套的而已。演重头戏的是曹锟,而发纵指使的是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他当选总统而不欲南下就职,为寻求借口,于是导演了这样的一出独幕闹剧,为几十万北平居民做新春点缀!迩后又有一出新华春梦,一出贿买大选,丑戏连台,实在不足为怪,我们应该早看出一点头绪。

放风筝

偶见街上小儿放风筝,拖着一根棉线满街跑,嬉戏为欢,状乃至乐。那所谓风筝,不过是竹篾架上糊一点纸,一尺见方,顶多底下缀着一些纸穗,其结果往往是绕挂在街旁的电线上。

常因此想起我小时候在北平放风筝的情形。我对放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起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在北平,放风筝有一定的季节,大约总是在新年过后开春的时候为宜。这时节,风劲而稳。严冬时风很大,过于凶猛,春季过后则风又嫌微弱了。开春的时候,蔚蓝的天,风不断地吹,最好放风筝。

北平的风筝最考究。这是因为北平的有闲阶级的人多,如八旗子弟,凡属耳目声色之娱的事物都特别发展。我家住在东城,东四南大街,在内务部街与史家胡同之间有一个二郎庙,庙旁边有一爿风筝铺,铺主姓于,人称“风筝于”。他做的风筝在城里颇有小名。我家离他近,买风筝特别方便。他做的风筝,种类繁多,如肥沙雁、瘦沙雁、龙井鱼、蝴蝶、蜻蜓、鲇鱼、灯笼、白菜、蜈蚣、美人儿、八卦、蛤蟆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鱼的眼睛是活动的,放起来滴溜溜地转,尾巴拖得很长,临风波动。蝴蝶蜻蜓的翅膀也有软的,波动起来也很好看。风筝的架子是竹制的,上面绷起高丽纸面,讲究的要用绢绸,绘制很是精致,彩色缤纷。风筝于的出品,最精彩是“提线”拴得角度准确,放起来不“折筋斗”,平平稳稳。风筝小者三尺,大者一丈以上,通常在家里玩玩有三尺到七尺就很够。新年厂甸开放,风筝摊贩也很多,品质也还可以。

放风筝的线,小风筝用棉线即可,三尺以上就要用棉线数绺捻成的“小线”,小线也有粗细之分,视需要而定。考究的要用“老弦”:取其坚牢,而且分量较轻,放起来可以扭成直线,不似小线之动辄出一圆兜。线通常绕在竹制的可旋转的“线桄子”上。讲究的是硬木制的线桄子,旋转起来特别灵活迅速。

用食指打一下,桄子即转十几转,自然地把线绕上去了。

有人放风筝,尤其是较大的风筝,常到城根或其他空旷的地方去,因为那里风大,一抖就起来了。尤其是那一种特制的巨型风筝,名为“拍子”,长方形的,方方正正没有一点花样,最大的没有超过九尺。北平的住宅都有个院子,放风筝时先测定风向,要有人带起一根大竹竿,竿顶置有铁叉头或铜叉头(即挂画所用的那种叉子),把风筝挑起,高高举起到房檐之上,等着风一来,一抖,风筝就飞上天去,竹竿就可以撤了,有时候风不够大,举竹竿的人还要爬上房去踞坐在房脊上面。有时候,费了不少手脚,而风姨不至,只好废然作罢,不过这种扫兴的机会并不太多。

风筝和飞机一样,在起飞的时候和着陆的时候最易失事。

电线和树都是最碍事的,须善为躲避。风筝一上天,就没有事,有时候进入罡风境界,直不需用手牵着,大可以把线拴在屋柱上面,自己进屋休息,甚至拴一夜,明天再去收回。春寒料峭,在院子里久了会冻得涕泗交流,线弦有时也会把手指勒得青疼,甚至出血,是需要到屋里去休息取暖的。

风筝之“筝”字,原是一种乐器,似瑟而十三弦。所以顾名思义,风筝也是要有声响的,《询刍录》云:“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这记载是对的。不过我们在北平所放的风筝,倒不是“以竹为笛”,带响的风筝是两种,一种是带锣鼓的,一种是带弦弓的,二者兼备的当然也不是没有。所谓锣鼓,即是利用风车的原理捶打纸制的小鼓,清脆可听。弦弓的声音比较更为悦耳。有高骈风筝诗为证: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远走高飞一下的。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

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从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

放风筝还可以“送幡”(俗呼为“送饭儿”)。用铁丝圈套在风筝线上,圈上附一长纸条,在放线的时候铁丝圈和长纸条便被风吹着慢慢地滑上天去,纸幡在天空飞荡,直到抵达风筝脚下为止。在夜间还可以把一盏一盏的小红灯笼送上去,黑暗中不见风筝,只见红灯朵朵在天上游来游去。

放风筝有时也需要一点点技巧。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劲,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晃,把线拉得绷紧,这时节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事不宜操之过急,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放风筝亦一例也。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适足以加强其危险性,以至于不可收拾。风筝落在树梢上也不要紧,这时节也要把线放松,乘风势轻轻一扯便会升起,性急的人用力拉,便愈纠缠不清,直到把风筝扯碎为止。在风力弱的时候,风筝自然要下降,线成兜形,便要频频扯抖,尽量放线,然后再及时收回,一松一紧,风筝可以维持于不坠。

好斗是人的一种本能。放风筝时也可表现出战斗精神。发现邻近有风筝飘起,如果位置方向适宜,便可向它斗争。法子是设法把自己的风筝放在对方的线兜之下,然后猛然收线,风筝陡地直线上升,势必与对方的线兜交缠在一起,两只风筝都摇摇欲坠,双方都急于向回扯线,这时候就要看谁的线粗,谁的手快,谁的地势优了。优胜的一方面可以扯回自己的风筝,外加一只俘虏,可能还有一段线。我在一季之中,时常可以俘获四五只风筝。把俘获的风筝放起,心里特别高兴,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战利品,可是有时候战斗失利,自己的风筝被俘,过一两天看着自己的风筝在天空飘荡,那便又是一种滋味了。

这种斗争并无伤于睦邻之道,这是一种游戏,不发生侵犯领空的问题。并且风筝也只好玩一季,没有人肯玩隔年的风筝。迷信说隔年的风筝不吉利,这也许是卖风筝的人造的谣言。

听戏

听戏,不是看戏。从前在北平,大家都说听戏,不大说看戏。

这一字之差,关系甚大。我们的旧戏究竟是以歌唱为主,所谓载歌载舞,那舞实在是比较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从小就喜欢听戏,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在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这是真正的听众,是他来维系戏剧的水准于不坠。当然,他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

生长在北平的人几乎没有不爱听戏的。我自然亦非例外。

我起初是很怕进戏园子的,里面人太多太挤,座位太不舒服。

记得清清楚楚,文明茶园是我常去的地方,全是窄窄的条凳,窄窄的条桌,而并不面对舞台,要看台上的动作便要扭转脖子扭转腰。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打赤膊,而我从小就没有光脊梁的习惯,觉得大庭广众之中赤身露体怪难为情,而你一经落座就有热心招待的茶房前来接衣服,给一个半劈的木牌子。这时节,你环顾四周,全是一扇一扇的肉屏风,不由你不随着大家而肉袒。前后左右都是肉,白皙皙的,黄澄澄的,黑黝黝的,置身其间如入肉林。(那时候戏园里的客人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这虽颇富肉感,但决不能给人以愉快。戏一演便是四五个钟头,中间如果想要如厕,需要在肉林中挤出一条出路,挤出之后那条路便翕然而阖,回来时需要重新另挤出一条进路。

所以常视如厕如畏途,其实不是畏途,只有畏,没有途。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烘烘的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卖吃食的小贩大声吆喝,穿梭似的挤来挤去,又受欢迎又讨厌。打热毛巾把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有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哭啼,打喷嚏,打呵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安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也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刺踢在上房的玻璃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后来年纪稍长,又复常常涉足戏园,正赶上一批优秀的演员在台上献技,如陈德琳、刘鸿升、龚云甫、德珺如、裘桂仙、梅兰芳、杨小楼、王长林、王凤卿、王瑶卿、余叔岩等等,我渐渐能欣赏唱戏的韵味了,觉得在那乱糟糟的环境之中熬上几个小时还是值得一付的代价,只要能听到一两段韵味十足的歌唱,便觉得那抑扬顿挫使人如醉如迷,使全身血液的流行都为之舒畅匀称。研究西洋音乐的朋友也许要说这是低级趣味。我没有话可以抗辩,我只能承认这就是我们人民的趣味,而且大家都很安于这种趣味。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必须有相当良好的表演艺术才能控制住听众的注意力。前几出戏都照例的是无足观,等到好戏上场,名角一露面,场里立刻鸦雀无声,不知趣的“酪来酪”声会被嘘的。

受半天罪,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后来,不知怎么,老伶工一个个地凋谢了,换上来的是一批较年轻的角色,这时候有人喊要改良戏剧,好像艺术是可以改良似的。我只知道一种艺术形式过了若干年便老了,衰了,死了,另外滋生一个新芽,却没料到一种艺术于成熟衰老之后还可以改良。首先改良的是开放女禁,这并没有可反对的,可是一有女客之后,戏里面的涉有猥亵的地方便大大删除了,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认为这好像是个损失。台面改变了,由凸出的三面的立体式的台变成了画框式的台了,新剧本出现了,新腔也编出来了,新的服装道具一齐来了。有一次看尚小云演《天河配》,这位高头大马的演员穿着紧贴身的粉红色的内衣裤作裸体沐浴状,观众乐得直拍手,我说:“完了,完了,观众也变了!”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戏。听戏的少了,看热闹的多了。

我很早就离开北平,与戏也就疏远了,但小时候还听过好戏,一提起老生心里就泛起余叔岩的影子,武生是杨小楼,老旦是龚云甫,青衣是王瑶卿、梅兰芳,小生是德珺如,刀马旦是九阵风,丑是王长林……有这种标准横亘在心里,便容易兴起“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我常想,我们中国的戏剧就像毛笔字一样,提倡者自提倡,大势所趋,怕很难挽回昔日的光荣。

时势异也!

我自民国四年进清华学校读书,民国十二年毕业,整整八年的工夫在清华园里度过。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正在宝贵的青春。

四十多年前的事,现在回想已经有些模糊,如梦如烟,但是较为突出的印象则尚未磨灭。有人说,人在开始喜欢回忆的时候便是开始老的时候。我现在开始回忆了。

同类推荐
  • 梅花上将张自忠

    梅花上将张自忠

    本书真实地描写了抗日名将张自忠从参军到为国捐躯的传奇经历,主要写了张自忠将军亲身经历的“北京政变”、中原大战、长城抗日、卢沟桥事变等重大事件。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内容正如它的副标题——十四篇历史特写(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作者茨威格以诗人和艺术家的笔触,尊崇历史的真相,以其完全个人的独特视野创作而成。十四个故事,横跨不同时代和地域,虽然篇幅精短,但内容丰富完整,既保留了事件发生时的种种细节,也凭借茨威格深厚纯熟的笔力,展现了以旁观者视角面对这些关键时刻的复杂情绪:对悲剧英雄命运的关注、共情、怜惜,对造物主的敬畏,对人在有限生命中具备的神性,迸发的创造力的肯定以及对人间正义价值的遵照和捍卫。遥远如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在面对恺撒遇刺、局势混乱时的犹豫不决;又如极富戏剧性的瞬间,格鲁希墨守成规而造成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以致影响了之后的整个欧洲历史……十四个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的故事,如群星般璀璨而不渝地照耀着暂时的黑夜。
  • 李清照

    李清照

    全书展现了李清照丰富多彩的一生。李清照的少女生活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她出嫁以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她与赵明诚一起品尝了宦海风波,一道回家隐居,品赏古玩,诗词唱和。在赵明诚外出读书与做官时,她又备尝离别相思之苦。中年以后,李清照连遭不幸,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逃难到了南方。而后,灾难接踵而至。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赵明诚早逝,欲寻求生活幸福改嫁又被骗,离异后普遍遭亲友冷落,李清照最后在抑郁寡欢中默默辞世。全书通过文献材料梳理,结合李清照诗词创作的赏析,突出了李清照带有叛逆色彩的非同凡响的鲜明个性,揭示其个性与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
  •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认为他与达尔文和马克思是引领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的思想对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等心理学家都产生过影响。他是人性的发现者,也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但在他一生大半的时光里,他的发现给他带来的却是漫天风雨般的攻击与辱骂;他毕生忠于爱情,但被人骂作淫棍;他忠于友谊,但他的朋友却一个个弃他而去;他是医生,但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来,先后动过数十次手术。《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一书是北大哲学博士文聘元教授十年心血沉淀,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出了弗洛伊德才华横溢、传奇多彩的一生以及伟大的学术历程。
  • 探索宇宙奥秘的思想家霍金

    探索宇宙奥秘的思想家霍金

    有思想巨人,才有国家富强。谁想得少,谁犯错误就多,谁进步就慢。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热门推荐
  • 艳绝人寰之后宫惊心

    艳绝人寰之后宫惊心

    白日晴空,金波映碎鲛绡帐。欲语还休,愁绪卷起万重浪。醇酒入喉,九月中秋芙蓉冷。左右为难,一曲凝裳步步错……看一个现代小女生如何成为腹黑万能女主!
  • 转角处别忘记左拐

    转角处别忘记左拐

    世界上有很多次遇见,或许我是在哪个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你,我很庆幸那个人是你,而遇见你的不是别人,是我。
  • 我真是无上大神

    我真是无上大神

    杨鑫一个小说扑街作者,突然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的小说都变了,网游?玄幻?仙侠?重生?洪荒?盗墓?无限?系统等网络小说都不见了,有的只是传统武侠、都市言情、就连历史类的小说都少见。
  • 三世绝恋之幂箩倾城

    三世绝恋之幂箩倾城

    有句话说得好十里春风不如你,然而最最期盼的还是华阳殿中十里桃林千层锦绣花开。玉华,你可知,我的世界太小,只容得下一个你罢了!玉华,这样便足够了,哪怕魂飞魄散,也值得,忘了我吧,好好活下去,连带着我那份,活下去……三生三世,错过一次已足够绝望,好在,今次,我终是等到了你!一个是天界司战上仙,一个妖界倾城魔女,一念成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一段纠缠三世的爱恋,逃不开的是缘,躲不掉的是劫,是缘也好,是劫也罢,皆是天命!
  • 窗外和雨

    窗外和雨

    小的时候很多人千方百计想让我笑,我没笑,他们却笑得很开心。后来我慢慢长大,我想千方百计让他们笑,他们没笑,我也笑不出口。再后来开始成熟开始懂事,他们希望我笑,我笑了,他们也跟着笑了。
  • 轶事旧闻录

    轶事旧闻录

    比较喜欢《聊斋志异》,也算是一时激动写下来的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飘零雁

    飘零雁

    人生,若只如初见。点点光芒悬挂在黑夜,有人说那里住着每个人心中的孤岛,也有人说凝重的天空其实不过是一片将人困住的围城,使繁星彼此仰望,不能靠近,渐渐变得视而不见,却又无法相互逃离。而两个人的世界,就像飞蛾与焰火,越过了天际,只为了靠近你,沉迷在火光的气氛中,又被热浪所包围,放肆了幻觉,陷入海天交际的尽头……或许飞蛾注定牺牲,愿望才显得更为耀眼。奋不顾身的爱情除了让人心动,也让人心痛,只是总要在生命的青春燃烧殆尽之后,空中破碎的痕迹才会让命运深刻地铭记。爱情,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百转千回,在经历友谊、挚爱、欲望、背叛后,一切回归原点。发现我们要的,其实很简单……
  • 灵狼·裂魂

    灵狼·裂魂

    这里有冬过先生和狼,这里更有卖火柴的小红帽莎莎,这里有七宗罪的寻觅之旅,这里有……不管是元神被劈成两半,还是这两半元神分居两地,自己就应该跟自己在一起!前路坎坷,且看奇乐儿的两半,苦涩且甜蜜的艰辛爱情。
  • 贤惠狐妃

    贤惠狐妃

    她,一只狐妖,一只善变可爱的妖,一支渴望离开居住的地方到人类居住的地方看看,可是却一直被母亲拒绝,最后终于同意,却被从小玩到大的师兄跟踪,接着又遇见一个鬼灵精,最后又遇到让她见一面就有好感的孤傲王爷,这个是会是她的福,还是劫。。。请大家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