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9700000029

第29章 倾轧(2)

苏轼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激动难耐,指着章惇说:“子厚,你……你说什么?忘恩负义?我苏轼忘恩负义?”章惇似乎愈加坚定,切齿道:“不错!而且我还知道,子由的主张即是你的主意!我感谢你把我两个犬子培养成人,且都中了进士,对此我没齿不忘。但今日你我割袍断义,兄弟之情到此为止!”

到了此时,苏轼知道与章惇的友情已经无法挽回,颤声道:“好!你既然这样看苏某,我还厚着脸皮在这里苦口婆心做什么?悉听尊便!”言毕,拂袖而去。

章惇看着苏轼离去的背影,不知是悔恨还是气恼,猛地把茶盏都砸到地上。

那些出自龙泉窑的精美茶盏被摔得粉碎,苏轼、章惇的友情也从此破碎了。

与此同时,阴云也逐渐笼罩在汴京上空。刘挚、王岩叟等人暗中策划,又在煽动本不平静的朝廷了。直言敢说的范纯仁出知颍州,很难再插嘴朝中事务,而宰相吕大防又失于察人,明哲保身,刘挚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太皇太后对朝中众臣都看得清楚,只是为了安稳局势,才不得不维持现状。她已经老了,精力大不如前,心中一直挂念着的,就是将苏轼召回朝廷,辅佐哲宗。当初迫于苏轼请求,不得已才准许他出知杭州。现在他的任期也差不多满了,是时候召他回来了。

这日,太皇太后在延和殿召见众朝臣,宣道:“自吕公著宰相退职以来,吕大防任左相,范纯仁任右相。范纯仁知颍州后,右相未补。哀家决议,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苏辙为尚书右丞,赵君锡接替苏辙为御史中丞。苏轼改翰林学士承旨。哀家欲令苏轼重回京师,众卿家对此可有异议?”

众臣齐道:“太皇太后英明!”刘挚、王岩叟正欲进言阻挠,见太皇太后决心已定,都不敢再说话。待十几个大臣退去,王岩叟留下来叩谢,奏道:“太皇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凡所更改,务合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静。唯愿于用人之际,更加审察。”

太皇太后问道:“怎么,这次用人,哀家有误吗?”王岩叟道:“是关于苏轼、苏辙昆仲,苏辙任尚书右丞,未免有擢升太快之嫌……”太皇太后皱起眉头,不悦地说:“你们都吃肉,也得让别人喝汤吧?退下吧。”说罢,闭上眼不再言语。

王岩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往哲宗书房去了。见哲宗正在读书,悄悄地走了进去。此时哲宗已是十六岁的少年,登基以来,恨大臣们眼中只有太皇太后,见王岩叟来觐见,不由喜出望外,忙问他有何事。

王岩叟恭敬施礼,问道:“陛下在读何书?”哲宗晃了晃手中的《论语》,说:“圣书。”王岩叟哈腰谄笑道:“陛下执政之日已为期不远,今日学习圣书,当辨邪正,分清君子与小人。”

哲宗听出他话里有话,似有所指,乜了他一眼:“那你是君子呢,还是小人呢?”王岩叟一惊,没料到哲宗会有如此一问,只得苦笑道:“臣只知忠君爱民,至于是君子还是小人则凭人议论了。只要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人即可。”

哲宗追问道:“你还是没讲清何为君子、何为小人。”王岩叟别有用心地说:“陛下只须记住圣人这一句话就行——‘君子内,小人外,则泰;君子外,小人内,则否。’”

哲宗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朕明白了。既然是小人外,那最近进朝的只有朕的老师苏轼。王大人的意思莫不是说教朕的苏师傅是个小人了?”王岩叟忙道:“臣不敢妄加评论大臣,但市井俚语却都在盛传苏轼乃五鬼之一。”

谁知哲宗打了一个哈欠,懒懒地说:“这事朕也做不了主,你去跟太皇太后说吧。”王岩叟碰了个软钉子,只得施礼告退。待王岩叟退下,哲宗把书往案上一摔,冷笑道:“什么东西!司马光的门下走狗!”说完顿感失言,忙捂住嘴,幸好无人侍立在侧,轻轻吁了口气。

苏轼接到还朝任职的诏书,长叹了一声,吩咐家人收拾东西准备起程。临走之前,苏轼带着朝云,驾着一叶小舟,好好地游赏了一遍焕然一新的西湖。杭州人远远望见,一位白发苍然的老者,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就这样相扶着,任小舟漂到渺渺烟波的深处,恍然疑似神仙,要漂离人间似的。但新月初上之时,小舟又停泊靠岸,两人踏着花影,慢慢地走回家去。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三月初九,苏轼带着朝云、苏迨、苏过、巢谷、秦观,自西郊下塘乘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杭州。杭州百姓纷纷到运河两岸送行,苏轼怅然远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这样的宦途离别,苏轼已经历了许多次。每次转官,不论是外放还是还朝,他的心中总泛起驱赶不尽的哀愁,到底人生的漂泊,何时才是尽头呢?

此时正是桃花开到最盛的时节,苏轼独立船头,却觉得扑面的春风有些寒意。此次回朝,不知又会有什么风浪呢?滔滔江水却默默无语,伴随他一路前行。对此苍茫,苏轼回想起往事千端,但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而已。

回到朝中,苏轼又与众官旧友相见。一切还是如往常那样,心境却似乎老了许多。最可喜的是,又可以跟弟弟重聚了。

王岩叟与刘挚见苏轼再次回朝,又处心积虑地密谋排挤他。此时洛党已烟消云散,要数“蜀党”最人多势众。王岩叟道:“刘公,在下担心苏轼要与你争锋。我想以报灾不实,对颜益兄弟用刑过重为名弹劾苏轼。唯有如此,方可使苏轼自乞外放。”刘挚问道:“几成胜算?”王岩叟做出个“七”的手势。

刘挚低头想了片刻,摇头道:“苏轼所报,本来是事实,对颜氏兄弟量刑亦无过差。况且苏轼辩才了得,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不过现在你我遥相呼应,谅他苏轼一时也难以纠缠清楚。苏轼这人我了解,自命清高,一旦被参,常常乞求出京,以退为进。”王岩叟谄笑道:“相公之言,可谓拨云见日,下官明白了。”

果然,第二天王岩叟便奏本弹劾苏轼。苏轼此时刚在百家巷安顿好,不想又遭到王岩叟弹劾,气得连夜写奏章再请外放以避滋扰。他虽知此举正中刘挚等人的下怀,却实在不愿也不屑与这种小人相争。

烛影轻摇,朝云剪了烛花,在一旁默默为他打扇。苏轼回头爱怜地看着她,劝道:“歇息去吧!这就写完了。”朝云叹道:“天热蚊子多,你如何安心写奏章呢?这些人太可恶了,刚进京城,还未喘口气,弹劾便来了。”

苏轼止笔一笑:“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王岩叟等人为颜氏兄弟翻案,意在倾我。唐僧肉,能长寿,故取经路上惹来众多妖怪,必欲食之。”朝云侧头笑问:“那……东坡肉呢?”苏轼笑道:“东坡肉,使人秀,君子闻着香,小人嫉如仇!”朝云莞尔一笑,说:“好不害羞,很香吗?”

王岩叟和苏轼的奏章都连夜呈到太皇太后那里。太皇太后费力地远举着奏劄,却仍有些看不清,只得放下劄子,擦了擦眼,对站在身边的侍女道:“老了,眼花了。青儿,还是你给哀家读这劄子罢。”

青儿忙应了一声,接过来读道:“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岂复有意记忆小怨?而朝中诸人衔之,必欲寻机报臣。其后召为台官,又论臣不合刺配杭州凶人颜彰等。以此见臣实难安于朝。伏乞检会前奏,速除一郡,此疏即乞留中,庶以保全臣子,取进止。”读罢,双手托着放在案上,笑着赞道:“苏大人真不愧是文坛的领袖,写得这么好!”

太皇太后凄然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氏兄弟,在朝中向来孤单。唉……”半晌,她疲倦地吩咐青儿:“别忘了提醒哀家,明日召给事中范祖禹觐见。退下吧!”青儿答道:“是。这儿还有弹劾苏大人上奏两浙灾情不实的奏章……”太皇太后不由一声叹息:“哀家不看了。退下吧。”

次日,王岩叟见弹劾苏轼不成,气急败坏,忙跑到刘挚那里,不等坐下就告诉了他。刘挚“哼”了一声,道:“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又拿起正在翻阅的苏轼诗集,指给王岩叟看:“这是苏轼新编订的诗集。元丰八年五月一日,苏轼回宜兴途中,在扬州寺壁上题诗说:‘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当时先帝驾崩不出两月,举国上下皆在悲痛之中,此时怎会闻好语呢?分明是在庆幸先帝驾崩,真是毫无人臣之礼!”

王岩叟如获至宝,转怒为喜道:“言之有理!苏轼恶毒之心暴露无遗!这次请赵君锡和贾易二位大人联名上奏,看他还有何话可说!”刘挚大悦,阴险地笑道:“这诗可是铁证如山,我看他如何狡辩!”

苏辙在尚书省得知王岩叟、贾易等人又以诗句弹劾苏轼,非常吃惊,唯恐“乌台诗案”重演,急忙跑到翰林学士院。苏轼正在拟写乞求外放的奏劄,苏辙心急火燎地说明王岩叟一干人弹劾苏轼之事。

苏轼不以为然,嗤笑一声:“怎么,他要拾李定等人的牙慧,再造一个‘乌台诗案’吗?这首诗能让他抓住什么把柄?农夫才不管什么国丧不国丧,只要丰收他就高兴,遇上灾害他就愁眉不展。”苏辙着急地说:“可是,这种话出自臣子之口就会授人以柄。”

苏轼愤然道:“哼,尤其是出自我口,他们定然会深文周纳,我来回敬他。王岩叟竖子,我原以为他与王安礼是朋友,故对其恶意诽谤屡屡谦让,未料他堕落到如此地步!阴主定是刘挚。若是在朝堂之上,我能有和刘挚、王岩叟辩论于二圣面前的机会,就好了。”说到这里,他忽然灵机一动:“有了,刘挚与王巩不是亲戚吗?”苏辙当下会意,点了点头。

苏轼到王巩府上,叙过寒温,便告诉他乞求外放之事。王巩不解地问道:“才回京城,为何又要乞求外郡任职呢?”苏轼愁容满面,叹了一声:“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一进京城,王岩叟、贾易之流弹劾我报灾不实,还要为一对凶人翻案。时下他们又要制造第二个‘乌台诗案’。你想,所谓诗无达诂,自可见仁见智,我浑身都是嘴也说不清。他若是把我叫到二圣面前当面对质,我能说什么?老百姓就是那么说的,总不能瞎编乱造。我认输算了!”

王巩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我去找刘挚,他太不像话了!”苏轼佯劝道:“你去也白搭,他们注定要把我置于死地。再说了,这毕竟不是刘挚指使王岩叟他们这么干的。”

王巩胸有成竹地说:“刘挚是小弟祖父的门人,又是小弟的亲家,他会给我这个面子的。”苏轼又叹了口气,道:“此一时彼一时,刘挚已成右相,不比从前了。”王巩气鼓鼓地说:“哼,我才不管他左相右相,这就去找他!”

王巩撇下苏轼,匆匆赶到刘挚府上,也不等用茶,就说了此事。刘挚假意道:“定国,放心。不给谁面子,我也必须给贤弟面子。我出面去说。”王巩信以为真,抱拳道谢,告别而去。

望着王巩渐行渐远的背影,刘挚脸上露出一丝奸笑。王岩叟先时正与刘挚商谈,见王巩来,便躲到门洞里。此时,他从门洞内跑出来,拍手笑道:“相公,王巩给苏轼说情来了?”刘挚颇为纳罕:“苏轼怎么会轻易求我呢?”王岩叟摇身笑道:“而且犹抱琵琶半遮面,智激王巩前来说情。”

刘挚疑团顿生:“你说苏轼在玩什么把戏?”王岩叟奸笑道:“不想把事情闹大。‘乌台诗案’可是使他心有余悸!我们偏要穷追猛打,最好与苏轼在太皇太后面前当面对质,使他当场出丑!”刘挚握拳道:“好!”当下二人计议已定。

太皇太后接到王岩叟弹劾苏轼的奏劄,不由心中动气,只得命他往延和殿诏对,问道:“苏轼的这首诗哀家看了,可这与先帝驾崩有何关联?”王岩叟对曰:“先帝于元丰八年三月戊戌驾崩,苏轼于五月一日题写此诗,时不出二月,国人恸哭于天地,悲情难诉,独苏轼欣喜若狂,是何居心?”刘挚在一旁点头附和。

太皇太后却只淡淡地说:“这些你在劄子中已经说明,但苏轼指的是农夫为庆丰收而喜。”王岩叟见太皇太后并不在意,忙道:“农夫为丰收而喜自可原谅,但身为臣子,苏轼曾在朝中任过要职,他在此时喜形于色,就大不相同了。”

刘挚也忙帮腔:“当时,苏轼仍在缧绁之中,怨恨先帝之心,天下有目共睹。况且,苏轼信口雌黄由来已久,朝中大臣无人不知。借诗发怨,是其习惯,明眼之人,一看便知。”王岩叟更是穷追不舍:“微臣伏望陛下诏对苏轼,臣愿当面与他对质。”太皇太后无奈,只得命梁惟简宣苏轼进殿对质。

梁惟简心中暗恨这些人无事生非,低头走出殿外,到翰林院请苏轼进殿与王岩叟对质。苏轼施了一礼,佯装不解地问道:“对质?对何质?”梁惟简咳了一声,附耳低声告诉他原委。苏轼施礼道:“多谢公公提醒。”

苏轼来到延和殿,太皇太后命他将诗意当庭解说。苏轼从容对曰:“‘此生已觉都无事’,是说当时先帝已下旨,准许臣在宜兴安居种地,臣故有从事农桑、闲居乡野之感。当时,扬州的确丰收,也是先帝倡导水利,恩泽天下之结果,故有‘今岁仍逢大有年’一句。待臣归来时,忽遇一群农夫,他们说起了新帝继位,太皇太后听政之事……”

太皇太后一惊,问道:“百姓有何言语?”苏轼对曰:“其中一老农拍着额头赞道:‘好一个少主,有仁德的国母听政,咱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好过了。’所以,微臣就有了这第三句诗:‘山寺归来闻好语。’听到这些话,臣的悲痛之心才稍稍有安。这才写了第四句:‘野花啼鸟亦欣然。’太皇太后,不知召臣问起此诗,有何深意?”

太皇太后放下心来,点了点头,转过脸去问王岩叟:“你还有何话可说?”王岩叟、刘挚见太皇太后面有愠色,不由得脸都有些黄了。王岩叟强咽下一口唾沫,仍要强词夺理:“苏轼,你不要狡辩了。你庆幸先帝驾崩之毒心,昭然若揭!”

苏轼转过身来,笑问道:“你当时在场吗?何以就硬给苏某安一个罪名呢?是何居心?如此望文生义,弹劾大臣,恐怕天下人只好当哑巴了。你以前也被贬过,曾写诗道:‘刚直不和明主意,天怜幽草寄冤身。’此诗何意?分明是对外贬心存忌恨,言圣上主政不明、不容刚直之臣。你刚直在何处?苏某若稍有不善之意,岂敢书于壁上以示人?当时先帝上仙已及两月,绝非山寺归来始闻之语。事理明白,无人不知,而你竟敢公然挟私诬罔!”

太皇太后怒声问王岩叟:“你还有何话可说?”王岩叟额上冷汗津津,慌忙施礼道:“臣忠君直言,并无邪念。”太皇太后大怒:“够了!刘挚,王岩叟,一个是右相,一个是知枢密院事,这官当得可真不错!竟然不分是非曲直,诬陷诋毁大臣。若不是看在过去的份儿上,岂有不贬你二人之理?你们以此为鉴,好自为之!”二人吓得跪倒在地。

二人满以为会扳倒苏轼,没想到着了他的道儿,反倒险些被他反打在地,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刘挚憋了一肚子火,回到府中,恶狠狠地将桌上的《苏轼诗集》撕了个粉碎。王岩叟忍气劝道:“好在没被贬官,好在他自请外放的奏劄太皇太后就要批下来了。”

同类推荐
  • 狮语者

    狮语者

    从一个爱护动物的小男孩,到跨越了人类与猛兽鸿沟的男人,理查森已经担负起更多责任。亲眼目睹人们猎狮取乐之后,理查德拍摄了《危险伙伴》、《白狮》等影片,希望人们能对这些大猫给予更多关注和保护。因为“我不信巫术,但我相信,每个人,每个动物,每个灵魂,都有一个围绕他们的光环。”
  • 开国第一任省长

    开国第一任省长

    本书以开国第一任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市长)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他们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为叙事点,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本书以诗的形式咏叹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明、清80个王朝,530个帝王的所作所为。
  •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回眸一笑红颜倾天下

    回眸一笑红颜倾天下

    很久很久以前,黄土大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百兽鸣,涅槃生。斩神首,四海臣。传说,会出现一个人,他/她会统一四分五裂的天下,还世间安稳。她,异世来的魂。前世今生,两世为人。活着,只为寻求简单的幸福和安稳。他,天生的将才。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他的一切都是个谜团。冰与冰的碰撞,火与火的摩擦,谁是谁是一生的追求?谁又是谁的魔怔?这一切或许生来就是注定,一切皆是宿命。————初遇他,身上淡淡的檀木香,让她心一颤,紧紧拥住了他。初遇她,她一脸俏皮模样,黑色的眸子在月色下亮如星子,她说,你身上的味真好闻。然后一头扎进他的怀里,不出来了。他本就是个清清淡淡,对自己都吝啬温柔的人,可是却把所剩不多的温柔都给了她。她是个背负着混乱记忆的人,俏皮聪明,古灵精怪,实际上也只是个渴望温暖的孩子。他们,是命里注定要相遇的。亲们,喜欢请收藏呦~
  •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影之我是宇智波千手

    火影之我是宇智波千手

    本作者无聊的时候写的。所以不要指望我每天都更。不过谢谢大家支持!
  • 都市绝品兵王

    都市绝品兵王

    杨星,一代兵王,回归都市,冰山总裁,极品警花,清纯小护士,纷纷拜倒杨星胯下,脚踩纨绔大少,整恶霸,再掀都市风云
  • 药王纪

    药王纪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来了,便要证明自己活过,要留下属于他的足迹......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美好重生录

    美好重生录

    一觉梦回十几年前如果是你又该怎么做呢,你需要的做个呼风唤雨的人还是挣点钱求个安逸。袁安明想的都不是这些,他想要的是记忆中重来的时光。
  • 李政胜不被嫌弃的后半生

    李政胜不被嫌弃的后半生

    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落落落落,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将会怎样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突如其来的一份惊喜,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风光
  • 肇论

    肇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回首DNF

    再回首DNF

    夜已深沉,唐贵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2008年6月17日。无论是从各种角度上来看,唐贵看起来就是一个不满十三周岁的小孩。面对将要在六月十九日公测的地下城与勇士,他决定了!要玩一场不同的(dnf)游戏生涯。还羡慕别人的天空套不?NO,还羡慕别人的SS神器不?NO。前世过去没有的现在从新来过,虽然我很穷?但本大爷是过来人!白手起家朝天雀,鬼剑斩破僵尸窟。剑魂之师GSD,明月东来阿甘左。刀魂卡赞定乾坤,卢克西相随巴隆。钝器之师布万加,太刀达人西岚剑。请叫我东方不败!欢迎加入再回望,群号码:34881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