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5500000026

第26章 二十四城(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设计师马可和毛继鸿一起创立的品牌“例外”在国内已经拓展到近60家店铺。2007年他们又一同远赴巴黎,带去了新的品牌“无用”,那一年,由毛继鸿担任制片人,邀请贾樟柯拍摄纪录片《无用》,后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01 直面物质社会困境的《无用》

贾樟柯对纪录片情有独钟,他拍了《公共空间》之后拍了《东》,然后就是《无用》。据他介绍,“《无用》是马可对服装的创作,我是偶然听到她在做这个系列,首先‘无用’的哲学概念很吸引我,再一方面她通过服装来表达对中国当代现实的响应,我从没想过服装可以有这样的响应。马可完全用手工,这是她的观念:以前人们会知道这个物品的来源,比如这围巾是你妈妈做的或姊姊做的,通过手工有一种情感的传递;自从变成机器流水线工作后,这传递就被破坏了,紧接着来的还有环保问题。马可有她很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也有悖论的地方,但我觉得这是很难得很可贵的。拍完小东又拍马可,是因为我特别想跟这些同时代的艺术家互动,用不同的媒介来面对同样的中国现实,我觉得这种互动的感觉,打破电影的封闭,有一种文化活力的出现。我很希望通过纪录片建立小小的桥梁,让普通观众可以观赏和了解这些知识分子的工作和他们的思想——如果社会完全切断了聆听这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声音的管道的话,我觉得那很可怕。当然不是说我光拍两部纪录片就能建立起这个管道,而是说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重新建立知识分子思考跟公众联系的管道。比如《东》的DVD跟着《三峡好人》在中国卖了六十万张,这当中可能只有十万人真正看到,他就可能听到刘小东对变革、对生命、对肉体在这个时代里怎么被安排,这种聆听、这种工作,我觉得是需要去做的。”【注: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第241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设计师马可和毛继鸿一起创立的品牌“例外”在国内已经拓展到近60家店铺。2007年他们又一同远赴巴黎,带去了新的品牌“无用”,那一年,由毛继鸿担任制片人,邀请贾樟柯拍摄纪录片《无用》,后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马可是在当年2月的巴黎时装周上,举行个人品牌“无用(Wu Yong)”发布会的,贾樟柯也同时在巴黎开始拍摄纪录片《无用》,主角就是马可和她的衣服。与著名画家刘小东成功合作纪录片《东》之后,贾樟柯又计划与中国时装设计师马可合作,拍摄一部时装纪录片《无用》——主题是关于马可在创作服饰中的故事,衣服和人之间的故事,具有浓烈的艺术色彩和实验性质。

在对自己这次“无用”发布的解释中,马可这样说道:“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用的物件,买个有用的东西,是否有用甚至已成为我们做事的前提,但眼前的有用和未来的价值往往不同,我想做些眼前未必有用但以后会有价值的事,我想把人们眼中无用的东西变得有用,我想人们不再以是否有用作为取舍的原则。我喜欢无用,才能赋予它新的价值。价值从不在物件本身,而在使用的人。”

马可的设计理念在这次主题为土地的展览中显露无疑(这的确更像一次展览而非普遍意义上的流行发布,因为模特都是位于高高的展台上,观众在其中穿行,而不是通常的模特在T台上前进,观众在台下端坐)。几乎所有的衣物都采取了超码、做旧的处理,絮乱的缠绕和粗糙的缝制仿佛下定决心和现代文明对抗。模特的表情和姿势更是冰冷而绝望,马可甚至收集来了真正的泥土做为设计的一个元素,这一切都将发布会装点得像个雕塑展览。每套服装的设计都有类似,它们一同搭构起一个巨大的语意义场所,在其中不停重复着“无用”的概念,让每个参观者都能轻易感受到设计师的主旨。发布会后,马可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我相信,这是对无用品牌设计的欣赏与赞誉,也是对设计中雕塑气质的最好回应了。

“无用的创作,对于我,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将只听从心灵的声音……我所做的是现代艺术,每件都是孤本,至于美与不美并不重要的……就像在旅行中,我其实从来不会带着某种刻意的目的去寻找什么东西,只是任凭欲望去感知,我从不提前预想什么事情,我只是向人们敞开自己的心灵。这不仅是创作,这也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马可的肺腑之言透露了作为设计师的最高艺术级别……她所做的不是市场或经济能左右自己思想的……人总要有自己追求的声音——完全释放的心灵之声(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设计师,这种想法不尽能视作为正确的选择,因为摆在眼前的不是艺术而是你半生的追求——金钱,但我们可以期盼他能走出这样的一条路,以满足自己精神和思想的追求,人活着不一定要亲力亲为,只要追求还在延伸,思想还活着——人才不会是一个空壳)。

马可的“无用”系列,将人们带到中国南方,那些只有用步行才可到达的偏远乡村,将人们召唤到远古的时间深处。“失却了土地,农民将无法生存”,她说,“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土地之间,我感觉到了一种紧密依赖的和谐。我试图回溯着过往,那时,生活是如此地简单朴实。我也衷心地愿意,去守护传统手工技艺,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以便尽可能地将传统保存下来”。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传统手工刺绣,还有通过在阳光下暴晒而装饰过的,或是在沸腾的水中洗煮过的裙装,“我想制作一些无时间性的作品,因为人们己经渐渐遗忘了衣服的真正功用,我不只是来创造时尚的……”

在导演贾樟柯的眼里,马可的头衔绝对应该是“现代艺术家”而非“服装设计师”那么简单。时隔将近一年,他仍然非常兴奋地谈起在巴黎拍摄马可“无用”发布会时的情景。“她所做的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服装展示的范畴,她的整个秀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反潮流的装置艺术或者说行为艺术。在秀场里其实原本有很多权力的东西,哪个座位是谁的,谁和谁打招呼而不理会谁等等。但当音乐响起来,现场安静下来,大幕被放下来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都被消解了——你必须走下去看每一件衣服,这种展览方式的改变就很震撼人心。她时常有些特别天才的创意,比如发布会结束后,马可在巴黎Joyce的画廊布置‘无用’服装的展览,因为她的展厅里地上都是放着土的,衣服都拖到土里,她居然就跑到附近的花卉市场买了很多种子,在开幕时撒到了土里。十几天后我再去拍摄时,小草已经长出来了。”

“无论是电影还是时装,所有艺术的最终意义是殊途同归的。”

贾樟柯一直有计划拍摄三部记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纪录片,第一部关于画家刘小东的《东》已经完成,服装设计师马可是进入他镜头的第二位艺术家。他对于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非常赞同:“拍摄《无用》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世界被打开了,我以前并不太了解所谓时尚或者时装设计,以我的成长的时代和教育背景来说,我对时尚完全没有认识,知道几个名字而已,全然不成系统,甚至可能还会觉得时尚是浅薄的,和我没关系。但是,《无用》让我开始去了解时尚,去尊重那些拥有独特思想的设计师。我认为跨界的合作应该更多一些,每个人的教育、出身、专业都有自身的局限,留恋于那个局限是不对的,不应该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跨界合作,吸收其他的东西和艺术家的坚持没有关系,现在有一种艺术家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最好的,排斥其他的东西。”

谈及拍摄这个时装的故事的缘起,贾樟柯说,一方面是源于和马可在巴黎的一次邂逅,另一方面来自少年时代的一段记忆。“我小时候唯一一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后,让我妈给我买一件绒衣作为奖励。因为那时的同学们都有,上体育课穿的,就我没有。可我妈怕我长得太快,买了一件大号的,几乎一直长到膝盖,我当时很生气,把衣服扔在一边再也没穿过。直到长大后,那件衣服还是新的,可惜又太短了。”这就是县城少年贾樟柯第一次对于时装的渴望,他说很值得回味。

在贾樟柯看来,无论是电影还是时装,抑或其它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其实,法国新浪潮反叛人物的造型和当时在欧洲盛行的美国作派、美国商品文化有直接的联系,艺术和时尚产品很多时候都传播着当代的生活观念和态度。以前觉得时尚没有思想内涵,就是些好看的衣服。其实,衣服里面有每个设计师对生活的态度,比如马可的设计里面就有很多女权主义的观念在里面。女性是什么,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是她做设计的一个背景观念。她设计的衣服不是穿来取悦别人的,是穿给自己的。就好像我在电影里表现的那些女性形象,有一种‘我不需要用女性的姿态来让你们喜欢我,我就是我’的精神。在这里,突然电影和时尚就通到一起了,只是通过服装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观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无用》拍到最后,我发现其实我和马可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运用的媒介不同而已。每门艺术都有对这门艺术本体的一些理解,比如做电影要理解影像和声音,马可对于服装就有她自己很长时间以来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解,她的表述能力特别强,她的设计理念非常清晰,她想要通过服装传达出的对人、对社会、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在现实意义里面,她是一个做设计、做艺术都不是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的典型,她超越了这些东西。世俗需要的成功,她的商业品牌‘例外’都给到了她,但是她没有满足。我打心眼里认为她的身份绝不局限于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马可的“无用”系列在巴黎时装周发布后,早就引发了不少关于是艺术展还是时装秀的争论,而“无用”系列的设计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华丽、性感这类字眼毫无关系,她启用了大量业余模特,甚至蓬皮杜艺术馆前广场上的流浪艺人,他们脸上的化妆也不是眼影口红或者亮片,而是如泥土般涂抹开的、充满土地气息的特殊材料。

马可并不介意外界对她的设计的种种评价,她说:“设计从深层次来讲直接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当然前提是这个创作人是在很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想法。其实,从2000年以后我就一直有想法要做类似‘无用’这种概念的东西,来表达我对自然,人类和时间的关系的思考。比如中国以前有一种说法叫‘手艺人’,他们用手去劳作、创作,把心里的想法用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又比如‘慈母手中线,儿女身上衣’,通过‘手工’传递的情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是被忽略的,‘时间’的价值也是被忽略的,我们在拼命地抛弃一路走过来的痕迹,城市里什么都是崭新的。我认为,衣服就是皮肤之外,跟皮肤最亲近的一层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流行、时尚都是不重要的。”

贾樟柯对马可在“无用”系列中强调的“手工”、“时间”和“情感”非常认同。“马可讲,消费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你可以扔,你不知道生产者是谁,只要有钱或者厌倦了就可以把一件东西扔掉。她的这些思考,都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这些想法逐渐帮助我形成了影片的结构。”

贾樟柯的纪录片《无用》的结构有三个部分:山西,巴黎,广东。“马可一直强调手工,强调衣服传递感情的作用,除了在巴黎时装周期间的拍摄,我还到山西矿区残留的小裁缝作坊里拍摄,后来又到例外公司在广州的工厂流水加工车间进行了拍摄。其实,她的‘无用’是主张反消费的。”贾樟柯说。

02 《二十四城记》开拍

《三峡好人》为贾樟柯赢得威尼斯金狮大奖等无数奖项,而他的下一部新片《二十四城记》依然难舍巴蜀情结。《二十四城记》以成都420厂的变迁为背景,用“平民史诗”的独特视角展现成都乃至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为展现成都本土特色,贾樟柯邀请了成都本土著名诗人翟永明合作剧本,并将启用本土演员。2007年4月1日上午,贾樟柯联手西河星汇和上影集团在成都召开了《二十四城记》启动新闻发布会。作为嘉宾出席的有投资方代表华润置地助理总经理唐勇、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副总裁汪天云、电影策划人马宁等。

同类推荐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部自传体著作,也是她的处女作,于1903年出版,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本书详细讲述了小海伦·凯勒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听觉,但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耐心教育下学会读书认字、认识世界,并以优秀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最终成长为一个名垂青史的教育家及作家的故事。全书文字朴实优美,富有哲理,行文流畅简洁、真实感人,是自传文学的佼佼者。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再造唐朝——郭子仪

    再造唐朝——郭子仪

    公元697年,一个可爱健壮的男婴诞生在华州郑县郭家老宅里,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要靠他力挽狂澜!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所处的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交困,而统治者又因循苟且,不思振作,这是一个弊端丛生、孕育变革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王安石经过自身的努力,不仅以一个文化艺术的多面手,而且以一个杰出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
热门推荐
  • 猫妖带回家

    猫妖带回家

    作品简介:主人公是一个很爱小动物的女孩子,但小动物见了她便会马上离开。但这反而让她更喜欢小动物了。有一天她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只受伤的小猫。觉得它很可怜,就将它带回了家,没想到这反而把她牵连到了一系列的事情中……作者原名:冷愿星辰
  • 意大利风光(狄更斯别集)

    意大利风光(狄更斯别集)

    一八四四年,狄更斯从辛苦的小说写作中抽身出来,带领家人赴法国和意大利旅游度假,本来打算休息几个月时间,实际上在意大利待了将近一年。他们游览了意大利那些最著名的景点:热那亚、罗马、那不勒斯(当时维苏威火山仍在闷燃)、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在他的游记当中,狄更斯描绘了一个具有巨大反差的国度:宏伟的建筑与城市的凋敝,在古代的遗迹旁边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令他大感兴趣的是意大利那丰富多彩的街市生活,尤其是罗马狂欢节上的着装、易装以及勃勃生机。
  • 穿到古代当太后

    穿到古代当太后

    穿越到古代,苏清如最大的梦想就是,吃吃吃,玩玩玩。然而,系统并不给她这个机会。嗯,必须要坚持升级,必须要坚持打怪,必须要辅佐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于是,一个威(超)武(级)霸(苦)气(逼)的皇太后诞生了……
  • 一品名媛

    一品名媛

    她曾是遭世人所唾弃的私生女,在豪门内隐忍多年,只为一朝翻身。他曾是名门公子却因为遭逢巨变,不得不寄人篱下,只为父母复仇。他们不觉得被对方所吸引,惺惺相惜,相互扶持,走上巅峰的那一刻,她才发现,原来最傻的人从来都是自己。她不知道,从爱上他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 简单纯

    简单纯

    只想有一個家,家中有個他。可是,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 易玄变

    易玄变

    宿命的诅咒降临,群雄争霸的岁月中.不管你是上古圣佛还是逆天神魔也无法阻挡死神的审判;无论你是九天仙女还是大罗金仙都难以逃脱命运的裁决:法老的诅咒在风中飘荡着,神秘的仙巨人族,古老的羽人族,天之骄子的精灵族,流浪的剑客,游吟的诗人......一切都在诉述着这个世界的不凡。神秘生世的弃儿。带着相依为命的小麒麟。如何在这片天地间演绎自己的人生。
  •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霸气校草来敲门:小心脏受不了

    可萌可酷可高冷,乖巧贴心又机灵,安若心卖萌耍帅突变三大校草心上物,不懂拒绝囧事连连,从灰姑娘一路攀登到独宠女王的励志校园文。校草内部竞争惨烈,谁会为了灰姑娘打倒一切绯闻?只要你在,我的肩膀任你靠。
  • The White People

    The White Peo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御无边

    剑御无边

    上寒洲藏于天幕,勾连九幽,黑雾鬼祟。佛道大盛,仙门崛起,顶尖教派坐镇天下,降妖除魔,妖族与魔教精锐进入上寒洲。魔头韦落残魂飘荡天地间数百年,被同名仙门弟子请神秘术请来烙印天地的大道余威对敌,招来残魂。仙门弟子殒命,魔头韦落不由自主而重生。而仙门弟子所在仙门,却是抵御上寒洲进攻天下的主要据点之一,危险重重。前世遭人算计之苦难,当世面临凶残妖魔之危机,重生如转世之契合,自诩正义聪慧的韦落感觉自身如棋子般被人拨撩拿捏。今世何为?重修万家法,一剑御无边。
  • 炼狱逐鹿

    炼狱逐鹿

    抵抗众魔神取得成功,一统天下。时至今日已近百年,也许时间久了,尊门之众不再以民为上,到处都有尊门之属欺压良善之举。于是一众魔神再临人间……故事却是从一位尽职尽责的刀笔小吏为讨那一点点可怜巴巴的俸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