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92500000030

第30章 附(9)

在我看来,在这种“意识形态”或是“流行看法”之下,地主(富户)已被置于一个受到质疑的地位,并且被加上了若干社会责任。这可不是什么令人称羡的角色,而且多少带有了一点“反派”的色彩。其行为一旦不孚众望,就可能被扣上一顶“为富不仁”的大帽子,成为打击的对象。;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江忠源为秀水令时办赈,制两匾书,捐有成数即赍花红鼓吹,以“乐善好施”四字褒之;否则,大书“为富不仁某某”额于门首,责令地保巡视,毋使藏匿。又,多捐者给予禁抢告示一纸,犯者照某甲一率处死,数日之间捐银十余万两,盖皆欲得此告示作护符耳。又,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余(任建德县时)问某富家:“今年灾荒,伊家何以尚有如许谷子?”并嘱曰:“明春乏食,尚毋再积,且必零卖也”。又称:保富安贫,“但可存于心,不可形诸口,况可施之文牍乎?”由是必将纷纷扰富户。)又因其不免“启乡绅挟制朝廷之渐”,而可能引起朝廷的猜忌。

如果一定坚持清代是什么“阶级国家”的话(虽然以二十世纪的经验看来这一点也不无疑问),我们也可以说,其政策可能并不是向“富人”倾斜的,而可能是恰恰相反。例如,无论是在追讨旧债,还是清理欠租方面,“富户”都是很难如愿,而官府也往往不是站在他们一边的。

以上史实也透露出,“地主”(或所谓“大地主”)已横亘在政府与万民之间,早晚要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清理对象。这不但是逻辑使然,事实上,二百年以后国民党、共产党即分别实行了土地改革。

十一、工业政策和工业发展

但不管我们把清史说得多好,有一件事却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清代没有能实现“现代化”,没能把中国经济引入“机器工业”的发展阶段。这些说法也许不错,但要把它归为清代(或清政府)的“罪责”,一切评价都以曾否“工业化”(“自行实现资本主义”)为转移,必将会带来极大的认识偏差。至少,会把本文中谈到的大多数问题置于被忽视的地步。

现在已有研究发现,清代中国是有着自己的“工业”和“工业区”的。李伯重写道,世界先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早期工业化阶段”。正如美国经济学者诺斯(North)所说:“工业革命并非与我们有时所认为的那种与过去根本决裂;恰恰相反,它是以往一系列渐进性变化的积累”。它经历过一个“农村家庭工业时期”,其特点就是农村家庭手工业并未脱离农业,且大多与纺织业有关;其中商业性手工业生产的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家庭手工业由原来的农家副业的变成了主业。这也被称为“原始工业化”,虽然并不能必然导致近代工业化的出现,但已构成了它的一个先行阶段。

事实上已有许多例证表明,清代十八世纪,在长江三角洲上千万农民的生产经营中,传统工业的地位已远远超出了其农业部分;在这一地区,农村工业已不是什么“副业”,而是主业和正业;这样的农民,亦工亦农,与其称之为“农民”,还不如称之为兼营农业的“工人”更为切近。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理由,可以把它称为“(传统)工业区”,而不再简单地把它与其他农作地区等同看待。无疑,它的出现应被视为清代经济的一大成就。

由此也许还可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中国在清代已经超出基本食用品生产的阶段,而跨入更高的阶梯,这就是全面发展经济,并亟需从工业的发展中去谋求出路这样一种新的阶段。

换句话说,中国的“工业化”要求,恐怕不是1840年以后才从国外输入的,更不是二十世纪某一时代的新鲜主张;它是立足于中国自身发展基础之上的一个要求,在历史上至迟到十八世纪即已出现。

因此,清代中国出现了一个“工业区”,乃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中的最高阶段——“发达阶段”的一个体现。其实不因外国也有而“是”,也不因外国没有而“非”。

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一些地方相继实现了现代工业化,在原有的“手工业”与“机械工业”之间,并没发现什么实质性的障碍,其领先地区即是江南;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断”以后,又是江南地区掀起了最大的乡村工业化的浪潮。这些当然不是偶然的。

另一方面,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乾隆七年清廷提出“为天下万世筹赡足之计者,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的政策思想,已经超出了一般农业的范围。中国古代的所谓“四职”,原本只有“三农”是农业,其他三者都是农业以外的经营。这与秦汉以后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但不管怎样,数职“兼修”就必然会扩展到农业以外。于是在前述农业经营的范围之外,不但纺织等手工业得到大力的提倡,清代的矿业政策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有这些,也无例外地发生在乾隆初年,并和当时的总体设想有着紧密关联。

既已涉及工业发展和工业政策,就还有许多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国家财政问题、工业思想及其导向问题、尚奢尚俭问题,农民就业转移问题、保护私有产权问题,2……等等,都是我们二十世纪耳熟能详,仍需花大力量去面对的问题。

综括十八世纪清人的努力,并不是所谓“昏君”、“佞臣”、“劣绅”或“愚民”所能解释的了的。在上述每一门里都充满了“学问”(而非权术)。当然它不是什么“经学”或“考据学”,而是儒家正宗的“经世之学”,亦即后来曾国藩、张之洞所说的“经济”之学,它已构成一个“十八世纪经世学派”。它所留下的遗产,不仅惠及十九世纪经世学派,无形之中,二十世纪的后人也受到他们巨大的影响,不管他们是否承认。

结语——兼论如何修订我们的近现代史观

对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做了这样一番对比之后,我们所面临的,可能就是“修改历史观”这样一个大问题了。

在通行的教科书里,十八世纪的中国仍处于“古代”,二十世纪是为“现代”,两者不但性质上截然不同,时段上相距甚远,中间尚隔着一个“近代”(无论是从1800年还是1840年算起)。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已不是“一个历史”,而是被若干个关节,被无数个“偶然”(如外力入侵)、“假设”(若没有什么入侵),这样一类“虚妄史观”给割裂,弄得不成样子的段落。

过去认为,传统中国“封建”、“落后”、“老旧不堪”,从本文的角度看来,恐怕就不是了。当十八世纪,中国即与世界上现代化的早发国家“一同”(或略早于他们)面对了一些“现代问题”,和做出了若干“现代努力”。如此看来,中国并不一定只有一个被谁人“打断”的,或由外力“提升”了的历史。甚至也无所谓再区分什么“内因”、“外因”,更不必在意“东方”、“西方”孰为中心。或者,它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在逻辑上岂不也能成立?或许,中国具有自己的并不输于他人的“理路”,只因一向受限于传统观点,或“现代化”的固有模式,使人难以看清罢了。历史上那些最令读者扼腕太息的难以数计的危机和难关,在今天看来,恐怕也都不必那样“哀怨”,无法索解。或许,它只是没有如吾人(或某些人)之“愿”而已。

面对这样的历史,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除了那少数几个领头羊以外),没准都可为之“骄傲”;换做任何一个民族(就笔者游学于欧美触目所见),也没有像我们这样“失落悲哀”的。事实上,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古国来说,任何变革(包括革命)都不会容易,一定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这也已成为中国史的主题之一,穷则思变,至变方通,它好像就是要我们把所有的苦难和关口都经过一样,——中国到底要走向何方?“历史老人”究竟有怎样的安排?——对于这些,恐怕还要拭目以待。唯一肯定的可能就是,它不会如那些世俗的渺小愿望就是了。

所谓“正面观察”,并非只看历史上“好”的一面,而是对那些无数的“失败”也要抱一个“正视”的态度。另一方面,与某些学者认为十八世纪中国“相同”于西方(如英国)的经济发展不同,我不过认为,中国十八世纪与二十世纪(或十八世纪西方)的努力“相通”而已。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些“发动者”是谁,它多半却不是来自欧洲;这些行为内含有许多传统的因素,但也颇有悖于中国传统道路之“常”。

说十八世纪是二十世纪的“先声”,并不意味这两个世纪可以等量齐观(那样还要我们史学家做啥)。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任务,正像我们不能期望古人替代了我们一样,今天也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古人(否则还要我们这一辈人做啥)。

但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就“解构”了“现代化”的命题,或者它有着多样的面孔,并不能以“成功”的领头国家“一把尺量遍天下”?或者,无论是对“资本主义”,还是所谓“现代化”,也许它并不那么重要,也不是构成历史的唯一视点?——例如本篇所说的“粮政”、“农政”,还有未涉及的国土疆域等等,皆为国之大政,大约是任何时代无论什么“主义”都不能抹杀的问题,——或者它只触及了历史的某些方面,还有其他许多才是亘古以来恒久的存在?或者,它只触及了某些外延,而未及其内涵?

站在长远的“大历史”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说,那一时的成败都没有什么,它们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世界历史的中心问题,也许并不是这些。

即令今天“日新月异”的物质成就,虽然未必是什么“镜花水月”,但又怎能成为衡量人类文化进步的唯一标尺?一部“心性”、“心灵”、“精神”和“文化”的历史,不也格外重要?;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学者卡内提(Elias Canetti)也批评说,今天假如只剩下一种信仰,那就是“生产”了,《群众与权力》(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页332);而在法国心态史学家迪比看来,对于他所研究的人来说,经济的实在性显得无关紧要,真正实在的是超自然方面的心灵结构,《新史学》,页182。)在这种观点之下,我们岂不既能打破现有历史研究的框架,也能打破固有的思想史研究的框架(它也不是所谓“精英”还是“一般民众”的思想史可以包容的)?

至于“革命”也是一样。当今既有人在“痴迷”革命,也有人要“告别”革命。其实,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革命”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与“现代化”过程亦不遑多让,它也几乎成了近代中国的主题之一。但是,革命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晚年曾说:我只不过改变了北京周围的一些面貌而已)?又有多少是它不能解决的?而且,有谁可以肯定革命到底为何发生(至今国内外不少学者还为此争辩不已),又有谁能断定,革命之后,还需不需要革命?……

在许多崇信“进化论”的人士看来,“古”一定比“今”差,“西”必定比“中”强,其实,这都是不一定的。我倒觉得,有许多理由可以相信,中国的传统并不一定就那么不好,她也并非欠缺令吾人足可自豪的伟大思想。

也许,这样我们就可以端正心态,放宽视野,坦然地面对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同类推荐
  • 复兴王朝:大明帝国盛衰三百年

    复兴王朝:大明帝国盛衰三百年

    本书是“华夏文明史话”丛书中的一本,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明代历史做了全景勾勒,展示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明代风貌,是读者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上佳读本。
  • 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性说中国历代人物

    历史虽然不是由性和爱推动的,但性和爱却决定与影响着历史事件的性质和走向。因为和妲己搞SM,深度性瘾患者纣王在鹿台裹衣自焚,床化为灰烬;陈叔宝与张丽华躺在床上吟唱《玉树后庭花》时,隋军打进来了;隋炀帝杨广让工匠制造一张硕大的床,再配以宽大的被褥和枕头,这样就可以玩群P,还在床四周挂满镜子,顺便窥淫;李隆基与杨玉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乱就这么爆发了……于是,在这本《性说中国历代人物》中,作者从“性”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重新整理中华5000年大事件。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神马是“以性乱国”的最佳版本,西施为什么绝对是处女,最早的伪娘如何在魏晋诞生,“后庭花”是肿么开放又凋谢的……
  • 颠覆晚唐

    颠覆晚唐

    一位现代人,因为一次意外,无意中穿越回到了唐末,并阴错阳差的成了未发迹时的朱温。他如何能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流浪汉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又如何能在军阀林立的唐末脱颖而出成为五代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明明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他能否改变这一切?又能否挽救后梁王朝覆灭的命运?他心地善良,为人宽厚,又如何被历史所唾弃,落下千古骂名?本书将一步步为你解开这千古之谜!
  • 南柯耽梦

    南柯耽梦

    本文是变身小说,男穿女,穿越到古代平行世界,成为一个王爷的正牌王妃。
  •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魂穿千年,成为诸葛亮,然而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江山争霸,还有那江山争霸的背后,那一个又一个的坑,那一个又一个的幕后黑手。诸葛亮能否辅佐刘备完成三兴汉室的大业?能否揪出那一个个的幕后黑手?能否在与幕后黑手的交锋中,最终胜出?且看《功盖三分国》!
热门推荐
  • 我还有一百天

    我还有一百天

    像我们这样的人,其实并没有失去什么,我们并不需要牺牲太多东西就能够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下去,比起来,那些无时无刻被生活压着的人仍然能前进,即使是爬着。但我们还是丢掉了对生活的信仰,说实话,我们不适合这样生活,没有目的、没有追求才适合我们,所以你可以放心的浪费你最后一百天的时间,别想着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希若有光

    希若有光

    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哥哥出事后,父母的年龄也大了,一个人挑起家里的大梁,本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又变的更加内向,从小缺爱,养成了偏执悲哀阴暗的心理,遇见了她,以为是救赎,没想到却是雪上加霜,给了希望又离开。从此,又变得暴躁,喜怒无常。像一个刺猬,用刺把自己保护好,换上一副面具,在有人的地方,阳光开朗,谈笑有趣,是人人喜欢的学霸,半夜回家的时候总是一个人舔着自己的伤口,渴望获得爱,又害怕获得爱。
  • 闪婚:总裁萌宠小娇妻

    闪婚:总裁萌宠小娇妻

    他与她在两条不相交的轨道上相遇。“大叔,你不要不理我。”覃木子眼眶里含满了泪水,紧紧抓住他的手臂,生怕他一不小心又离开了。“傻丫头,我怎么会离开呢?”欧阳城温柔的用指腹为她擦拭着泪水,“丫头,除非你放弃我不会离开你。”不,即使你离开我,我也会偷偷的在你身边看着你不会让你离我太远。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军神之子

    军神之子

    这是部根据隐秘历史,讲述的是一些被时间尘封的事,一个虚构的人,一种虚构的植物,拉开了本书的序幕。
  • 那个最好的你

    那个最好的你

    后来我们明白了,曾经笃定是正确的东西,其实未必是对的,以为特别重要的事情,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重要,真心对一个人,可能他们并不在意你的好。人生多是事与愿违,不要随便对谁就掏心掏肺,也不用太固执,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那个最好的你,初中陌生的你,高中未熟的你,大学最好的你。匆匆那年,我好想你。因为是你,我还在这里等你。
  • 霍二哥的一见钟情

    霍二哥的一见钟情

    前世的顾晚儿以为自己嫁的是爱情,付出所有感情,直到小三大着肚子上位,害得她一尸两命。 重生后的顾晚儿觉得爱情太可怕,却不想那个人给了她所有的宠爱。 所有人都说他不食人间烟火,不知情爱。 事实上 “这样有安全感了吗?”“你这样犯规。”她的脸浅浅的泛起了红,连同耳垂也红的通透。“哦?那晚晚喜欢吗?”“只要是你,怎样我都喜欢。” “晚晚,你真是折磨人的小妖精。”…… 得罪了他,没关系,破产而已。 得罪了他老婆,小心你的命。
  • 狐狸神庙——结缘

    狐狸神庙——结缘

    一只小狐狸和被人类抛弃的小孩在海边的小村庄相遇,一路跌跌撞撞,为了成为神灵而努力。每一篇,都是一个温暖治愈的小故事。
  • 光阴把盏,与岁月言欢

    光阴把盏,与岁月言欢

    她是他认定的毒妇,娶她为王妃,仅仅是为了折磨她。可当她真的死了,他却伤心不已……原来,他才是那个蠢货,惹她伤心,误她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