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22200000022

第22章 投资不是投机要投资而不要投机(2)

巴菲特被称为“股市上的马拉松健将”,因为他总是讨厌短期的投机行为,而喜欢长期持有股票的感觉。巴菲特曾在一次接受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最偏爱的持股期限是永远。”对他来讲,对短期股市的关注和预测都是不利于投资的,最佳的投资方式是,将低价买进的股票长期持有。因此无论短期内行情有多么坏,或出手的时机有多么好,他都置之不理。

有许多人说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太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但有时候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正确的。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就得到了时间和科学的双重验证。

时间证明巴菲特是当之无愧的股神,他的投资策略是最为赚钱的策略。从1965年到2006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净资产年均增长率高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倍;同期标准普尔股票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倍。简单明了的对比数据让人不得不承认巴菲特的成功。

对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与时间一样,科学实验也证明了巴菲特的长期持有战略是最为成功和赚钱的投资方式。曾有投资公司在实验室里建立了一个1200家公司的数据库,仔细研究这些公司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收益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时间是决定企业收益与股价关系的密切程度的最主要因素。

在3年内,企业收益与股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1~0360(0131的相关系数意味着价格方差的131%由收益方差来决定)。

在5年内,企业收益与股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4~0599。

时间达到10年时,其相关系数将增长到0593~0695。

若时间为18年,则企业收益和价格的相关系数会达到0688。

这就验证了时间越长,企业收益与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只要时间足够长,一个效益好的企业的股价必定会产生强劲的上升动力,但在短期内收益向股价的转换则是不平衡和难以预测的。对此,巴菲特曾说:“从长期来看,市场价格与企业价值是齐头并进的,但在某个单一年度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神秘莫测的。”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很多人都明白,这反而让许多人无法相信巴菲特就是以这样的投资理念获得了“神奇”的收益。但在现实投资中,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坚持巴菲特那样长期的投资策略,所以也就无法获得像巴菲特一样丰厚的回报。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巴菲特从5岁就开始对投资产生兴趣,11岁进行了他的第一次投资,27岁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从此在投资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到现在仍乐此不疲。可以说,巴菲特的人生就是投资的人生,而他的投资也处处体现着他在生活中的影子,他的投资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在投资领域中的再现。

巴菲特拥有600多亿美元的资产,生活却非常俭朴。巴菲特在生活中一直坚持简单,甚至说有些吝啬。2006年,这位当时的世界第二富翁的婚礼只有15分钟,由他的女儿负责,异常低调,没有宏大的规模,没有奢侈和豪华气派,甚至连邀请的宾客都非常少。他是真的吝啬吗?绝对不是,从他为慈善事业一次性捐出420亿美元就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他只是喜欢让自己的生活简单朴素。就像他的工作地点一样,这个被誉为“世界中心”的庞大集团的总公司,只有138个人(有个会计师,每周只上四天班),设备老旧简单。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总是透着极致的简单,简单到任何外行人都可以理解:找到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分析其内在价值,在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买进,然后就离开市场,不管股价的波动,只要坚持长期持有就好了。其投资理念没有任何“天才”的想法,但就是凭借这样简单的信条,巴菲特获得了非凡的成就。

吸引我从事证券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我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我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巴菲特从来就不妄自尊大,从来都不贪婪,他一直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投资。他所投资的企业全部都是他能理解的行业,一旦遇到他无法了解的公司,无论该公司有多高的利润,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走开。他之所以从不投资高科技公司而喜欢投资传统行业,是因为他无法预计高科技公司在长期内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投资回报。所以,他从不去贪图投资高科技公司在短期内带来的高额利润,只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寻找着能够赢利的投资机会。

在投资领域,贪图利润确实能在短期内带来巨大成功,但过份贪婪也会让投资者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如因贪婪而过度追求成功的AIG公司,因贪婪而欺骗投资者的安然公司等。巴菲特深谙这一道理,所以他从不让贪婪侵蚀自己,无论在多大的诱惑面前,他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平常心,坚守着只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这一原则。这也正是他在几次股灾之中都能幸免于难的原因所在。

巴菲特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投资中都力求简单、普通,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巴菲特并不是要刻意追求与众不同,他只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巴菲特经常引用他从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一句话:“如果别人同意你的看法,并不代表你就一定是对的,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你才是对的,这是你惟一站在对的一方的理由。”巴菲特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中,并遵照执行,所以他在生活和投资中,从来都是自己思考和做决定,而不会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

正像巴菲特说过的那样:“我自己内部有个记分牌:如果我做了什么别人不喜欢,而我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我会很高兴。如果我做了某些被其他人称赞,而我自己却不满意的事,我不会高兴。”他的乐趣来自于自己的正确,而不是别人的夸奖;他生气也是源自于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别人的埋怨。

这就是巴菲特,一个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投资中都坚持简单、力所能及、独立思考的人。

投机是一种危险行为

巴菲特是一个坚决的反投机主义者,在他看来,投机无疑是最危险的行为。巴菲特经常提醒自己也告诫投资者:“短期投资等于就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赌博。如果你将大量资金用于短期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

无论市场多么疯狂,无论投机主义多么盛行,巴菲特都能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他看来,那些在短期内获得高收益的股票没有任何吸引力,反而意味着巨大的危险,所以他对此总是避之惟恐不及。美国1967年到1970年之间股票市场的混乱,最能说明巴菲特对投机的厌恶程度。

1967年,华尔街的氛围已经有些狂乱。电子类股票在华尔街上刮起一阵强烈的旋风,许多投资者这时候都变成了电子股的“狂热者”,每一个电子类新股一经发行就立即在投资者的追捧下一路飙升。在抢购高科技电子股的浪潮之中,还掀起过一股兼并浪潮,许多投资者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不断兼并的大企业集团中,如国际电话公司、里腾工业集团、莱特维公司等。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股价中,投资者都充满了发财的梦想和自信。

与大多数投资者不同,巴菲特在1967年有些痛苦,他的投资开始变得困难,因为他再也找不到价格低廉的好股票。他对自己的合伙人说:“尽管我们不分昼夜地拼命维持着,但我的灵感源泉已经变得只有‘点点滴滴’了。如果它们完全干涸了,你们会收到我诚实而迅速的通知,或许我们会采取别的措施。”巴菲特的语气充满了不祥的预兆,与华尔街的欢声不断形成了鲜明对比。巴菲特将这个时代形容为华尔街令人心酸的投机时代。

60年代是华尔街的投机时代,买空卖空的投机者越来越富裕,一个个暴富传闻吸引着更多投资者奋不顾身地投进股市浪潮之中,股价也不断创出新高,这给人们一种股市会一直涨下去的错觉。但巴菲特对此却越来越怀疑。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现在的投资浪潮,并不能令我的智慧满足,或许这是我的偏见,但无疑它们并不合我的胃口。我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投入我的资金。”巴菲特认为,此时的大多数投资者已经迷失了自己,他们已经找不到方向。虽然他自己此时也正在为找不到投资机会而苦恼,但无疑他是清醒的。

投机的成功越来越眩目,巴菲特却感觉越来越危险,他急切地想把这种趋势刹住,但他无能为力。几乎所有投资者都陷入了疯狂,人们都知道投机的风险,却都想抓住机会赢得财富。巴菲特也不知道这场“盛筵”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他惟一能做的就是在墙上贴满关于1929年股灾的剪报,目的是随时提醒自己风险的可怕;在接待区挂上富兰克林的名言“傻瓜和他的金钱会被很快地挥霍”来提醒自己投机行为的愚蠢。

人们总是会像灰姑娘一样,明明知道午夜来临的时候,(香车和侍者)都会变成南瓜和老鼠,但他们不愿须臾错过盛大的舞会。他们在那里呆得太久了。应该记住一些古老的教训:华尔街贩卖的东西是鱼龙混杂的;投机在看上去最容易做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此时你必须离开。但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理解巴菲特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已经没有用了,只有更为疯狂地投机才能赚到更多的利润。巴菲特就像个旁观者那样看着疯狂的投资者们被市场越拉越远,向着深渊一步步靠近。

到1968年中,丝毫看不到投资机会,满眼只见风险的巴菲特坚决地解散了他的投资公司。合伙人各奔东西,巴菲特也远离了市场。没有人会在意巴菲特的离开,此时的华尔街股指正攀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没有人想到退却,只有更加疯狂地向前涌进。这就是投机行为的危险所在,它会让人失去理智,风险越高,反而让人越兴奋。

巴菲特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股指的反转,却击溃了许多投资者的神经。1969年6月,股市急转直下,恐慌蔓延,过度的投机行为造成了跌势的“狂妄”,股灾来得很快,许多人在顷刻间倾家荡产,华尔街转瞬哀嚎一片,大批大批的投资者流离失所,很多神经脆弱者因为接受不了现实而自杀。

当20世纪70年代初,巴菲特重回股市的时候,大多数投资者还未恢复过来,投机的损失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开始,不得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巴菲特对此感慨道:“投机会让他们永远记住,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同类推荐
  • 就做赚钱的傻瓜:简单实用的傻瓜式炒股法

    就做赚钱的傻瓜:简单实用的傻瓜式炒股法

    什么人能在股市里赚到钱?天才、博学之士、专家,还是证券研究员?有这么一群“傻瓜式”投资者,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只用简单的方法选股、买卖股票;不频繁操作,不盲目跟风,有明确的投资目标。他们有时候会被大多数投资者讥笑为“胆小鬼”,有时候会被小部分投资者讽刺为“傻大帽”,但他们却能实实在在赚到钱。本书从理念到实战介绍了这种有别于其他投资方法的“傻瓜式炒股法”,从思维入手,逐步涉及炒股实战法则、赢利系统建立、选股、解读信息、投资纪律等内容,旨在让没有接受过专业金融知识学习的投资者认清自我,认识股市涨跌本质,建立一套傻瓜式的投资方法,形成一套傻瓜式赢利模式,帮助普通股民轻松在股市赢利。"
  • 胖虎的秘密银行(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胖虎的秘密银行(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这个故事从胖虎和小强两个朋友之间的借贷关系带出银行的角色和功能,让孩子容易理解。但实际上银行的功能相当复杂,加上国际金融业务的演进和发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几乎不可能和银行完全脱离关系。通常孩子拥有一本自己的存折时,对存钱的行为会觉得更有趣,对数字增减的感觉也会更强烈,一旦孩子对金钱奠定了基本的价值观和管理技巧,银行账户里也确实存到一笔小小的基金时,父母就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投资”的观念,毕竟越早开始理财,机会成本的损失愈小,但复利增值的威力却越强大。
  • 雪球专刊第029期:你跑赢指数了吗

    雪球专刊第029期:你跑赢指数了吗

    资的风险主要不是来源于融资本身,而是来源于投资者融资标的选择和融资仓位的控制。个人通过数据风险模型分析,融资超过50%风险就比较难以控制了;超过一倍的杠杆,那就是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了。所以关于融资,个人的建议是能不融就不融,如果实在想融资,建议不要超过账户资金的30%,平时可以按20%为上限进行操作。这样融资操作就相当于一个适当负债经营,绝不能过度使用杠杆。
  • 雪球专刊第078期:股灾启示录

    雪球专刊第078期:股灾启示录

    股灾过后,余震不断。本轮股灾发生时散户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广大股民从本次股灾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请看本期《股灾启示录》!
  • 谈钱不伤感情(财蜜eMook)

    谈钱不伤感情(财蜜eMook)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左小祖咒曾在《钱歌》里唱:“不借钱给朋友就会失去朋友失去钱,借钱给朋友又会失去钱失去朋友。”借钱这事儿愣是给中国人整到了“to be or not to be”的层次。 本期创刊号就将目光定焦在“借钱”这个千古无解的话题上。你可以读到把借钱当玩儿的牛人的故事,顺便恶搞下唐宋诗词缅怀一下流浪在外的欠款;你也可以听听“她理财”的财蜜们总结的借钱原则,咱们都是有原则的人,但有时候吧,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最后我们来分析下找银行借钱和找亲友借钱的利弊。
热门推荐
  • 刍狗之怒

    刍狗之怒

    妖孽少年,献祭险死;获逆天秘法,纵横宇宙;别人修炼为成神,我自修炼只因是人。
  • 梦境继承者

    梦境继承者

    世间众生皆可入梦常人入梦是潜意识的作祟高人入梦是对命运的预测大能入梦是对自身的修炼而叶悠尘身为梦境世界的未来继承者,拥有世间顶级的修行方式且看叶悠尘如何修炼己身,成就梦修之神!
  • 不妻而遇

    不妻而遇

    结婚四年,被朋友无意间撞见自己丈夫陪着大肚婆生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婆婆的无理,小三的陷害,以及小三父母的暴结婚四年,被朋友无意间撞见自己丈夫陪着大肚婆生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婆婆的无理,小三的陷害,以及小三父母的暴打,丈夫的两面,让仅有的一点柔情也被淹没了。我岩心是个泼出去的水连盆都不要的人,外遇,行!你还在外面生下野种,也行!我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我装傻,我什么都当做不知道,但是,你不让我好过,我岩心肯定不会让你好过到哪里去。然而,丈夫为了证明爱我却从四楼跳下,丈夫出事,小三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父母而想与我统一战线。
  • 红颜战

    红颜战

    前世,她年少无知,听他花言巧语迷了眼,伤了最爱她的人。终落得众叛亲离,客死他乡。这一世,她无心无情,只为亲人而活,却被他苦苦纠缠~
  • 樱桃小良

    樱桃小良

    她答应他要带着他一起活下去追随他,模仿他
  • 布衣阴阳

    布衣阴阳

    百鬼夜行、阴兵过境、下阴过府;因因果果、善恶之报;灵异怪谈,信则有,不信未必无。我是阴阳先生,走南闯北去过中国大江南北,讲一讲中国百年来民间灵怪之事……
  • 成大事赢在做事靠手腕

    成大事赢在做事靠手腕

    本书分析阐述了做事的方法和技巧,揭示出一个全新的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左右逢源、马到成功的做事本领。
  • 大道之墓

    大道之墓

    重山山脉很大,方圆十万里也是小的,幸好这座星球很大,不然整个星球都是山区,读者的意见肯定很大,说作者在吹牛逼。但读者哪里知道作者的脑洞呢?
  • 人间不拆

    人间不拆

    权利官场,阴谋诡谲,总是尔虞我诈唯独这点心是真的。闰瑛:“远之,本侯要是说这万丈深渊不过尔尔那你敢跳吗?”赵远之:“你的话,总是不可尽信。”赵远之信了,一人独闯华云关,一人战四守将,差点把小命丢了,班师回朝看见的是小侯爷依然万花丛中,眯着桃花眼来一句“远之好久不见,可有想我。”
  • 掉入尘埃的神话

    掉入尘埃的神话

    神话与历史,在字里行间到底有多少重影?创新与传承,长大的我们丢失了多少“童年的玩具”?每常读《山海经》,便为其奇崛瑰丽的想象、逶迤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痴如醉,然而亦未尝不为其只言片语、晦涩艰深扼腕叹息。它原本是否是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一块纪录文明草创的“甲骨”?它到底要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上古世界?我们无法断言。我心里有个关于她的故事,犹豫着是否将它写下来,恐惧着遭到你们的嗤笑,然而突然有一天想起曹先生的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只我杜撰的不成?愿穷尽所知,以荒诞不经的幻想,为你们解读最为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捕捉藏在这些故事背后,历史促狭的尾巴!